翰海拾遺 翰海拾遺
关注数: 53 粉丝数: 177 发帖数: 5,749 关注贴吧数: 158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有演化過程, 那麼,甲骨文就是漢字的原始文字。 西方文明也是承古至今,其文字亦然。如果我們問一英國人為何不使用原始英文,是否就很可笑了?漢字簡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正字筆劃多、書寫困難、認讀困難等等。 漢字承中華文明,其功不可沒,亦應與時俱進,而簡化也不可妄加刀斧。觀今日漢字已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代表我中華特徵之諸類文化亦日漸消逝。此原因何在? 這實為我國文化斷代,國人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已解決了,就是行草書。不要以為專修書法者才精此道,以前是沒有書法概念的,讀過幾年書,大多數人都能寫。 真書正楷代表恭敬和莊重,只在公文、典籍、牌匾、聘書等正式文書中使用,而信箋,便條的書寫便是行草書,此在史料遺存中可考。故,正字和用於生活中的行草書是不衝突的。 行、草演生於漢代,其目的就是為便捷。據說漢字簡化之初,曾有學者提此建義,推行行草以保正字。試想,如果當年此建義被採納,並對行草進行規範和推廣…… 但歷史不能假設,當寫字被定義為一種特殊技藝的時候,這一應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便與大眾脫離了。如今書寫已經離人們漸遠了,而行草更令人感到高不可攀。 有人說要跟上時代,那些老的東西與我無關,或者幹脆拋棄。是的與時俱進沒錯,糟粕必須要拋棄,但是看一下,我們要保留的還有什麽?有多少?
別拿甲骨文說事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有演化過程, 那麼,甲骨文就是漢字的原始文字。 西方文明也是承古至今,其文字亦然。如果我們問一英國人為何不使用原始英文,是否就很可笑了?漢字簡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正字筆劃多、書寫困難、認讀困難等等。 書寫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已解決了,就是行草書。不要以為專修書法者才精此道,以前是沒有書法概念的,讀過幾年書,大多數人都能寫。 真書正楷代表恭敬和莊重,只在公文、典籍、牌匾、聘書等正式文書中使用,而信箋,便條的書寫便是行草書,此在史料遺存中可考。故,正字和用於生活中的行草書是不衝突的。 行、草演生於漢代,其目的就是為便捷。據說漢字簡化之初,曾有學者提此建義,推行行草以保正字。試想,如果當年此建義被採納,並對行草進行規範和推廣…… 但歷史不能假設,當寫字被定義為一種特殊技藝的時候,這一應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便與大眾脫離了。如今書寫已經離人們漸遠了,而行草更令人感到高不可攀。漢字承中華文明,其功不可沒,亦應與時俱進,而簡化也不可妄加刀斧。觀今日漢字已面目全非,令人痛心。代表我中華民族特徵之諸類文化亦日漸消逝。此原因何在? 這實為我國文化斷代,國人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造成的。 有人說要跟上時代,那些老的東西就該統統改造,或者幹脆拋棄。是的與時俱進沒錯,糟粕必須要拋棄,但是反思一下,我們要保留的還有什麽?有多少?而我們能否確定被我們否定的就是糟粕呢?
別拿甲骨文說事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有演化過程, 那麼,甲骨文就是漢字的原始文字。 西方文明也是承古至今,其文字亦然。如果我們問一英國人為何不使用原始英文,是否就很可笑了?漢字簡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正字筆劃多、書寫困難、認讀困難等等。 漢字承中華文明,其功不可沒,亦應與時俱進,而簡化也不可妄加刀斧。觀今日漢字已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代表我中華特徵之諸類文化亦日漸消逝。此原因何在? 這實為我國文化斷代,國人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已解決了,就是行草書。不要以為專修書法者才精此道,以前是沒有書法概念的,讀過幾年書,大多數人都能寫。 真書正楷代表恭敬和莊重,只在公文、典籍、牌匾、聘書等正式文書中使用,而信箋,便條的書寫便是行草書,此在史料遺存中可考。故,正字和用於生活中的行草書是不衝突的。 行、草演生於漢代,其目的就是為便捷。據說漢字簡化之初,曾有學者提此建義,推行行草以保正字。試想,如果當年此建義被採納,並對行草進行規範和推廣…… 但歷史不能假設,當寫字被定義為一種特殊技藝的時候,這一應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便與大眾脫離了。如今書寫已經離人們漸遠了,而行草更令人感到高不可攀。 有人說要跟上時代,那些老的東西與我無關,或者幹脆拋棄。是的與時俱進沒錯,糟粕必須要拋棄,但是看一下,我們要保留的還有什麽?有多少?
【文化历史】〖05.11〗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有章句曾發過,今彙編成文) 諸君同仁,同袍,同修,同道: 今日中國,為何不敵外來文化之衝擊? 日韓承漢制,僅皮毛而已,曾以小中華自居,今竟詡為正統。究其原因,實為我傳統文化缺失所致。而傳統道德教育之缺失,最令人痛心疾首。 中華傳統教育,涵蓋天文、歷史、文學、禮儀、倫常等,若修其善者,可謂全才。國學經典博大精深,縱皓首窮經亦不盡遍覽。誠然,精華糟粕皆有,而文明之發展應以棄粕存精為本。中華文明之根本: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蓋謂‘道德’二字,此大道也,放之四海而皆準。西方文明亦是襲古彌新,所謂觀今必鑒古,無古不成今。 而今日庠序之中疏於道德教育,主以技能科目,由此造就大量工於機巧又乏為德行者,結果可畏也。今日今時,功利思潮又大行其道,持高學歷而明娼暗盜之徒,不勝枚舉,更有高智商犯罪者,和諧從何談起?四維不張,危矣! 余常瀏覽各傳統文化綱站、論壇,博學者衆,拜讀其文,受益匪淺。觀諸多激烈論戰,學術之辯無可厚非,所憂者:雖多開明之士,亦有器小之輩:但逢異己或不屑,輕則強詞飾非,甚則不惜污言穢語相加,遂唇槍舌劍相對搏。初為鴻文郁郁 ,此時卻瀆侮斯文。君不見,國人比於倭人有龍蟲之云耳? 每閱國史,輒有讀異族史之感,為何如此?何為民族?即有別於他族之特徵文化者。如服飾、禮儀、語言、文字、藝術、風俗等。中華風骨,千年積澱,万古流傳,影響之深遠縱橫四海。而今,行我禮儀者幾人?著我衣冠者幾人?古聖絕學能讀者幾人?今日國人可有分毫媲於昔日?穿洋裝,崇西哲,行洋禮,取洋名,口出洋文拜為時尚。而我中華固有文明之特徵卻日漸消亡,祖先積業,衣冠文物毀失殆盡。今日中國,雖淌炎黃血,已非華夏人。 不可否認,吸收外來文化實為進步思想。中華文明曾廣納異俗,縱然興亡易手而龍脈不絕。故襲祖制納異俗方為與時俱進,文明發展之大道。否則,必將同化於異族,此史不絕書。而觀當今之趨勢,吾幾披髮左衽矣!昔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今何在?曾經德譽乾坤,光曜千秋之蒼龍,似已披殘甲,低沉吟,踽踽逺去。悲哉! 中華文明歷數千載,幾經風雨,今再臨危機,雖有崛起之勢,奈何斷失數代,先聖遺珎已彌足鱗羽。有網友嗟嘆:此為復興之始,亦或是其消亡前之最後吶喊?我同胞不可忽視。 余初涉國學,痛心於文明之衰落,又才疏力薄,唯冀與諸君志士,無論國學、漢服、文史、文字、詩詞、禮儀等各傳統文化同仁,拋卻分歧,求同存異,精誠團結,共圖文明復興之道。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當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幸與諸君同伍,感懷之餘奉詞賦二篇,陋作,本不想示拙,萬莫笑, 只願寄於斯文以呈致誠之意。 風骨頌 始祖開疆,伏羲軒轅。 世胄炎黃,承載千年。 人傑地靈,古埾先賢。 孝義忠信,溫良恭儉。 禮樂懷古,君子翩翩。 諸子文德,百家傳延。 六合歸一,秦皇始建。 文軌車書,同根同源。 漢武雄圖,威播胡天。 鐵馬金戈,誅佞伐奸。 宏博廣達,貞觀開元。 昭平天下,道佈仁宣。 登科舉士,有志為先。 豪詞壯賦,錦繡詩篇。 縱橫今昔,滄海桑田。 烽火又起,再燃狼煙。 魑魅凶蠻,惡虐人間。 千秋禮義,毀落殘垣。 痛灑血淚,恨染長天。 悲裂肝膽,國殤百年。 虎嘯九州,龍興中原。 華夏英雄,攜手並肩。 長城萬里,血肉凝建。 復國討敵,奮勇當前。 重修禮樂,圖治恭謙。 松竹風骨,日月明鑒。 壯哉青史,光耀祖先。 天命未改,道統存焉! 滿江紅 抗戰紀念 万古英魂, 邊關月,狼蟲逞孽。 望劍槊,氣封塵暗,征袍凝血。 震鼓揚旗飛馬掣, 披星戴宿殺敵決。 憤身起,天地盡澄明,仇湔雪。 洪荒轉,濛昧別,江海現,雄心烈。 復興王師業,輩出豪傑。 憶往昔龍麟赤曜, 看今朝道行高絕。 作長歌把盞敬蒼天,凌風越! 共勵共勉。拱手了。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有演化過程, 那麼,甲骨文就是漢字的原始文字。 西方文明也是承古至今,其文字亦然。如果我們問一英國人為何不使用原始英文,是否就很可笑了?漢字簡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正字筆劃多、書寫困難、認讀困難等等。 漢字承中華文明,其功不可沒,亦應與時俱進,而簡化也不可妄加刀斧。觀今日漢字已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代表我中華特徵之諸類文化亦日漸消逝。此原因何在? 這實為我國文化斷代,國人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已解決了,就是行草書。不要以為專修書法者才精此道,以前是沒有書法概念的,讀過幾年書,大多數人都能寫。 真書正楷代表恭敬和莊重,只在公文、典籍、牌匾、聘書等正式文書中使用,而信箋,便條的書寫便是行草書,此在史料遺存中可考。故,正字和用於生活中的行草書是不衝突的。 行、草演生於漢代,其目的就是為便捷。據說漢字簡化之初,曾有學者提此建義,推行行草以保正字。試想,如果當年此建義被採納,並對行草進行規範和推廣…… 但歷史不能假設,當寫字被定義為一種特殊技藝的時候,這一應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便與大眾脫離了。如今書寫已經離人們漸遠了,而行草更令人感到高不可攀。 有人說要跟上時代,那些老的東西與我無關,或者幹脆拋棄。是的與時俱進沒錯,糟粕必須要拋棄,但是看一下,我們要保留的還有什麽?有多少?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有章句曾發過,今彙編成文) 諸君同仁,同袍,同修,同道: 今日中國,為何不敵外來文化之衝擊? 日韓承漢制,僅皮毛而已,曾以小中華自居,今竟詡為正統。究其原因,實為我傳統文化缺失所致。而傳統道德教育之缺失,最令人痛心疾首。 中華傳統教育,涵蓋天文、歷史、文學、禮儀、倫常等,若修其善者,可謂全才。國學經典博大精深,縱皓首窮經亦不盡遍覽。誠然,精華糟粕皆有,而文明之發展應以棄粕存精為本。中華文明之根本: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蓋謂‘道德’二字,此大道也,放之四海而皆準。西方文明亦是襲古彌新,所謂觀今必鑒古,無古不成今。 而今日庠序之中疏於道德教育,主以技能科目,由此造就大量工於機巧又乏為德行者,結果可畏也。今日今時,功利思潮又大行其道,持高學歷而明娼暗盜之徒,不勝枚舉,更有高智商犯罪者,和諧從何談起?四維不張,危矣! 余常瀏覽各傳統文化綱站、論壇,博學者衆,拜讀其文,受益匪淺。觀諸多激烈論戰,學術之辯無可厚非,所憂者:雖多開明之士,亦有器小之輩:但逢異己或不屑,輕則強詞飾非,甚則不惜污言穢語相加,遂唇槍舌劍相對搏。初為鴻文郁郁 ,此時卻瀆侮斯文。君不見,國人比於倭人有龍蟲之云耳? 每閱國史,輒有讀異族史之感,為何如此?何為民族?即有別於他族之特徵文化者。如服飾、禮儀、語言、文字、藝術、風俗等。中華風骨,千年積澱,万古流傳,影響之深遠縱橫四海。而今,行我禮儀者幾人?著我衣冠者幾人?古聖絕學能讀者幾人?今日國人可有分毫媲於昔日?穿洋裝,崇西哲,行洋禮,取洋名,口出洋文拜為時尚。而我中華固有文明之特徵卻日漸消亡,祖先積業,衣冠文物毀失殆盡。今日中國,雖淌炎黃血,已非華夏人。 不可否認,吸收外來文化實為進步思想。中華文明曾廣納異俗,縱然興亡易手而龍脈不絕。故襲祖制納異俗方為與時俱進,文明發展之大道。否則,必將同化於異族,此史不絕書。而觀當今之趨勢,吾幾披髮左衽矣!昔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今何在?曾經德譽乾坤,光曜千秋之蒼龍,似已披殘甲,低沉吟,踽踽逺去。悲哉! 中華文明歷數千載,幾經風雨,今再臨危機,雖有崛起之勢,奈何斷失數代,先聖遺珎已彌足鱗羽。有網友嗟嘆:此為復興之始,亦或是其消亡前之最後吶喊?我同胞不可忽視。 余初涉國學,痛心於文明之衰落,又才疏力薄,唯冀與諸君志士,無論國學、漢服、文史、文字、詩詞、禮儀等各傳統文化同仁,拋卻分歧,求同存異,精誠團結,共圖文明復興之道。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當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幸與諸君同伍,感懷之餘有詞賦二篇奉上,陋作,本不想示拙,萬莫笑, 只願寄於斯文以呈致誠之意。 風骨頌 始祖開疆,伏羲軒轅。 世胄炎黃,承載千年。 人傑地靈,古埾先賢。 孝義忠信,溫良恭儉。 禮樂懷古,君子翩翩。 諸子文德,百家傳延。 六合歸一,秦皇始建。 文軌車書,同根同源。 漢武雄圖,威播胡天。 鐵馬金戈,誅佞伐奸。 宏博廣達,貞觀開元。 昭平天下,道佈仁宣。 登科舉士,有志為先。 豪詞壯賦,錦繡詩篇。 縱橫今昔,滄海桑田。 烽火又起,再燃狼煙。 魑魅凶蠻,惡虐人間。 千秋禮義,毀落殘垣。 痛灑血淚,恨染長天。 悲裂肝膽,國殤百年。 虎嘯九州,龍興中原。 華夏英雄,攜手並肩。 長城萬里,血肉凝建。 復國討敵,奮勇當前。 重修禮樂,圖治恭謙。 松竹風骨,日月明鑒。 壯哉青史,光耀祖先。 天命未改,道統存焉! 滿江紅 抗戰紀念 万古英魂, 邊關月,狼蟲逞孽。 望劍槊,氣封塵暗,征袍凝血。 震鼓揚旗飛馬掣, 披星戴宿殺敵決。 憤身起,天地盡澄明,仇湔雪。 洪荒轉,濛昧別,江海現,雄心烈。 復興王師業,輩出豪傑。 憶往昔龍麟赤曜, 看今朝道行高絕。 作長歌把盞敬蒼天,凌風越! 共勵共勉。拱手了。
【国学】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有演化過程, 那麼,甲骨文就是漢字的原始文字。 西方文明也是承古至今,其文字亦然。如果我們問一英國人為何不使用原始英文,是否就很可笑了?漢字簡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正字筆劃多、書寫困難、認讀困難等等。 漢字承中華文明,其功不可沒,亦應與時俱進,而簡化也不可妄加刀斧。觀今日漢字已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代表我中華特徵之諸類文化亦日漸消逝。此原因何在? 這實為我國文化斷代,國人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已解決了,就是行草書。不要以為專修書法者才精此道,以前是沒有書法概念的,讀過幾年書,大多數人都能寫。 真書正楷代表恭敬和莊重,只在公文、典籍、牌匾、聘書等正式文書中使用,而信箋,便條的書寫便是行草書,此在史料遺存中可考。故,正字和用於生活中的行草書是不衝突的。 行、草演生於漢代,其目的就是為便捷。據說漢字簡化之初,曾有學者提此建義,推行行草以保正字。試想,如果當年此建義被採納,並對行草進行規範和推廣…… 但歷史不能假設,當寫字被定義為一種特殊技藝的時候,這一應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便與大眾脫離了。如今書寫已經離人們漸遠了,而行草更令人感到高不可攀。 有人說要跟上時代,那些老的東西與我無關,或者乾脆拋棄。是的與時俱進沒錯,糟粕必須要拋棄,但是看一下,我們要保留的還有什麽?有多少?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有演化過程, 那麼,甲骨文就是漢字的原始文字。 西方文明也是承古至今,其文字亦然。如果我們問一英國人為何不使用原始英文,是否就很可笑了?漢字簡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正字筆劃多、書寫困難、認讀困難等等。 漢字承中華文明,其功不可沒,亦應與時俱進,而簡化也不可妄加刀斧。觀今日漢字已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代表我中華特徵之諸類文化亦日漸消逝。此原因何在? 這實為我國文化斷代,國人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已解決了,就是行草書。不要以為專修書法者才精此道,以前是沒有書法概念的,讀過幾年書,大多數人都能寫。 真書正楷代表恭敬和莊重,只在公文、典籍、牌匾、聘書等正式文書中使用,而信箋,便條的書寫便是行草書,此在史料遺存中可考。故,正字和用於生活中的行草書是不衝突的。 行、草演生於漢代,其目的就是為便捷。據說漢字簡化之初,曾有學者提此建義,推行行草以保正字。試想,如果當年此建義被採納,並對行草進行規範和推廣…… 但歷史不能假設,當寫字被定義為一種特殊技藝的時候,這一應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便與大眾脫離了。如今書寫已經離人們漸遠了,而行草更令人感到高不可攀。 有人說要跟上時代,那些老的東西與我無關,或者乾脆拋棄。是的與時俱進沒錯,糟粕必須要拋棄,但是看一下,我們要保留的還有什麽?有多少?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 甲骨文,這是繁簡之爭的老話題了。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有演化過程, 那麼,甲骨文就是漢字的原始文字。 西方文明也是承古至今,其文字亦然。如果我們問一英國人為何不使用原始英文,是否就很可笑了?漢字簡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正字筆劃多、書寫困難、認讀困難等等。 漢字承中華文明,其功不可沒,亦應與時俱進,而簡化也不可妄加刀斧。觀今日漢字已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疾首。代表我中華特徵之諸類文化亦日漸消逝。此原因何在? 這實為我國文化斷代,國人缺乏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先人早已解決了,就是行草書。不要以為專修書法者才精此道,以前是沒有書法概念的,讀過幾年書,大多數人都能寫。 真書正楷代表恭敬和莊重,只在公文、典籍、牌匾、聘書等正式文書中使用,而信箋,便條的書寫便是行草書,此在史料遺存中可考。故,正字和用於生活中的行草書是不衝突的。 行、草演生於漢代,其目的就是為便捷。據說漢字簡化之初,曾有學者提此建義,推行行草以保正字。試想,如果當年此建義被採納,並對行草進行規範和推廣…… 但歷史不能假設,當寫字被定義為一種特殊技藝的時候,這一應是讀書人的基礎技能便與大眾脫離了。如今書寫已經離人們漸遠了,而行草更令人感到高不可攀。 有人說要跟上時代,那些老的東西與我無關,或者乾脆拋棄。是的與時俱進沒錯,糟粕必須要拋棄,但是看一下,我們要保留的還有什麽?有多少?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有章句曾發過,今彙編成文) 諸君同仁,同袍,同修,同道: 今日中國,為何不敵外來文化之衝擊? 日韓承漢制,僅皮毛而已,曾以小中華自居,今竟詡為正統。究其原因,實為我傳統文化缺失所致。而傳統道德教育之缺失,最令人痛心疾首。 中華傳統教育,涵蓋天文、歷史、文學、禮儀、倫常等,若修其善者,可謂全才。國學經典博大精深,縱皓首窮經亦不盡遍覽。誠然,精華糟粕皆有,而文明之發展應以棄粕存精為本。中華文明之根本: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蓋謂‘道德’二字,此大道也,放之四海而皆準。西方文明亦是襲古彌新,所謂觀今必鑒古,無古不成今。 而今日庠序之中疏於道德教育,主以技能科目,由此造就大量工於機巧又乏為德行者,結果可畏也。今日今時,功利思潮又大行其道,持高學歷而明娼暗盜之徒,不勝枚舉,更有高智商犯罪者,和諧從何談起?四維不張,危矣! 余常瀏覽各傳統文化綱站、論壇,博學者衆,拜讀其文,受益匪淺。觀諸多激烈論戰,學術之辯無可厚非,所憂者:雖多開明之士,亦有器小之輩:但逢異己或不屑,輕則強詞飾非,甚則不惜污言穢語相加,遂唇槍舌劍相對搏。初為鴻文郁 郁 ,此時卻瀆侮斯文。君不見,國人比於倭人有龍蟲之云耳? 每閱國史,輒有讀異族史之感,為何如此?何為民族?即有別於他族之特徵文化者。如服飾、禮儀、語言、文字、藝術、風俗等。中華風骨,千年積澱,万古流傳,影響之深遠縱橫四海。而今,行我禮儀者幾人?著我衣冠者幾人?古聖絕學能讀者幾人?今日國人可有分毫媲於昔日?穿洋裝,崇西哲,行洋禮,取洋名,口出洋文拜為時尚。而我中華固有文明之特徵卻日漸消亡,祖先積業,衣冠文物毀失殆盡。今日中國,雖淌炎黃血,已非華夏人。 不可否認,吸收外來文化實為進步思想。中華文明曾廣納異俗,縱然興亡易手而龍脈不絕。故襲祖制納異俗方為與時俱進,文明發展之大道。否則,必將同化於異族,此史不絕書。而觀當今之趨勢,吾幾披髮左衽矣!昔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今何在?曾經德譽乾坤,光曜千秋之蒼龍,似已披殘甲,低沉吟,踽踽逺去。悲哉! 中華文明歷數千載,幾經風雨,今再臨危機,雖有崛起之勢,奈何斷失數代,先聖遺珎已彌足鱗羽。有網友嗟嘆:此為復興之始,亦或是其消亡前之最後吶喊?我同胞不可忽視。 余初涉國學,痛心於文明之衰落,又才疏力薄,唯冀與諸君志士,無論國學、漢服、文史、文字、詩詞、禮儀等各傳統文化同仁,拋卻分歧,求同存異,精誠團結,共圖文明復興之道。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當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幸與諸君同伍,感懷之餘有詞賦二篇奉上,陋作,本不想示拙,萬莫笑, 只願寄於斯文以呈致誠之意。 風骨頌 始祖開疆,伏羲軒轅。 世胄炎黃,承載千年。 人傑地靈,古埾先賢。 孝義忠信,溫良恭儉。 禮樂懷古,君子翩翩。 諸子文德,百家傳延。 六合歸一,秦皇始建。 文軌車書,同根同源。 漢武雄圖,威播胡天。 鐵馬金戈,誅佞伐奸。 宏博廣達,貞觀開元。 昭平天下,道佈仁宣。 登科舉士,有志為先。 豪詞壯賦,錦繡詩篇。 縱橫今昔,滄海桑田。 烽火又起,再燃狼煙。 魑魅凶蠻,惡虐人間。 千秋禮義,毀落殘垣。 痛灑血淚,恨染長天。 悲裂肝膽,國殤百年。 虎嘯九州,龍興中原。 華夏英雄,攜手並肩。 長城萬里,血肉凝建。 復國討敵,奮勇當前。 重修禮樂,圖治恭謙。 松竹風骨,日月明鑒。 壯哉青史,光耀祖先。 天命未改,道統存焉! 滿江紅 万古英魂, 邊關月,狼蟲逞孽。 望劍槊,氣封塵暗,征袍凝血。 震鼓揚旗飛馬掣, 披星戴宿殺敵決。 憤身起,天地盡澄明,仇湔雪。 洪荒轉,濛昧別,江海現,雄心烈。 復興王師業,輩出豪傑。 憶往昔龍麟赤曜, 看今朝道行高絕。 作長歌把盞敬蒼天,凌風越! 共勵共勉。拱手了。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有章句曾發過,今彙編成文) 諸君同仁,同袍,同修,同道: 今日中國,為何不敵外來文化之衝擊? 日韓承漢制,僅皮毛而已,曾以小中華自居,今竟詡為正統。究其原因,實為我傳統文化缺失所致。而傳統道德教育之缺失,最令人痛心疾首。 中華傳統教育,涵蓋天文、歷史、文學、禮儀、倫常等,若修其善者,可謂全才。國學經典博大精深,縱皓首窮經亦不盡遍覽。誠然,精華糟粕皆有,而文明之發展應以棄粕存精為本。中華文明之根本: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蓋謂‘道德’二字,此大道也,放之四海而皆準。西方文明亦是襲古彌新,所謂觀今必鑒古,無古不成今。 而今日庠序之中疏於道德教育,主以技能科目,由此造就大量工於機巧又乏為德行者,結果可畏也。今日今時,功利思潮又大行其道,持高學歷而明娼暗盜之徒,不勝枚舉,更有高智商犯罪者,和諧從何談起?四維不張,危矣! 余常瀏覽各傳統文化綱站、論壇,博學者衆,拜讀其文,受益匪淺。觀諸多激烈論戰,學術之辯無可厚非,所憂者:雖多開明之士,亦有器小之輩:但逢異己或不屑,輕則強詞飾非,甚則不惜污言穢語相加,遂唇槍舌劍相對搏。初為鴻文郁 郁 ,此時卻瀆侮斯文。君不見,國人比於倭人有龍蟲之云耳? 每閱國史,輒有讀異族史之感,為何如此?何為民族?即有別於他族之特徵文化者。如服飾、禮儀、語言、文字、藝術、風俗等。中華風骨,千年積澱,万古流傳,影響之深遠縱橫四海。而今,行我禮儀者幾人?著我衣冠者幾人?古聖絕學能讀者幾人?今日國人可有分毫媲於昔日?穿洋裝,崇西哲,行洋禮,取洋名,口出洋文拜為時尚。而我中華固有文明之特徵卻日漸消亡,祖先積業,衣冠文物毀失殆盡。今日中國,雖淌炎黃血,已非華夏人。 不可否認,吸收外來文化實為進步思想。中華文明曾廣納異俗,縱然興亡易手而龍脈不絕。故襲祖制納異俗方為與時俱進,文明發展之大道。否則,必將同化於異族,此史不絕書。而觀當今之趨勢,吾幾披髮左衽矣!昔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今何在?曾經德譽乾坤,光曜千秋之蒼龍,似已披殘甲,低沉吟,踽踽逺去。悲哉! 中華文明歷數千載,幾經風雨,今再臨危機,雖有崛起之勢,奈何斷失數代,先聖遺珎已彌足鱗羽。有網友嗟嘆:此為復興之始,亦或是其消亡前之最後吶喊?我同胞不可忽視。 余初涉國學,痛心於文明之衰落,又才疏力薄,唯冀與諸君志士,無論國學、漢服、文史、文字、詩詞、禮儀等各傳統文化同仁,拋卻分歧,求同存異,精誠團結,共圖文明復興之道。 文明之興衰取決於我們自己, 當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幸與諸君同伍,感懷之餘有詞賦二篇奉上,陋作,本不想示拙,萬莫笑, 只願寄於斯文以呈致誠之意。 風骨頌 始祖開疆,伏羲軒轅。 世胄炎黃,承載千年。 人傑地靈,古埾先賢。 孝義忠信,溫良恭儉。 禮樂懷古,君子翩翩。 諸子文德,百家傳延。 六合歸一,秦皇始建。 文軌車書,同根同源。 漢武雄圖,威播胡天。 鐵馬金戈,誅佞伐奸。 宏博廣達,貞觀開元。 昭平天下,道佈仁宣。 登科舉士,有志為先。 豪詞壯賦,錦繡詩篇。 縱橫今昔,滄海桑田。 烽火又起,再燃狼煙。 魑魅凶蠻,惡虐人間。 千秋禮義,毀落殘垣。 痛灑血淚,恨染長天。 悲裂肝膽,國殤百年。 虎嘯九州,龍興中原。 華夏英雄,攜手並肩。 長城萬里,血肉凝建。 復國討敵,奮勇當前。 重修禮樂,圖治恭謙。 松竹風骨,日月明鑒。 壯哉青史,光耀祖先。 天命未改,道統存焉! 滿江紅 万古英魂, 邊關月,狼蟲逞孽。 望劍槊,氣封塵暗,征袍凝血。 震鼓揚旗飛馬掣, 披星戴宿殺敵決。 憤身起,天地盡澄明,仇湔雪。 洪荒轉,濛昧別,江海現,雄心烈。 復興王師業,輩出豪傑。 憶往昔龍麟赤曜, 看今朝道行高絕。 作長歌把盞敬蒼天,凌風越! 共勵共勉。拱手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