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秋夕阳2017
冷秋夕阳2017
关注数: 7
粉丝数: 26
发帖数: 1,628
关注贴吧数: 5
为“不思进取”的沈飞所正名 在12年左右,网上开始出现了沈飞所不思进取的说法,并日益喧嚣尘上。 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失去歼20主研资格后,“不思进取”的沈飞所在打造强力战机歼16系列以及临危受命研制舰载机歼15系列的同时,在中航集团的领导下,按全新理念研制先进多途战斗机。 针对这个项目,沈飞所大胆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在一体化结构设计中实现最大程度的减重。沈飞所同时联合中航各院所及沈飞打造出技术领先的全数字柔性生产线。正是沈飞所的大胆进取,鹘鹰战斗机首飞成功,就有中航对其做出的创造了四个最的评价。 现在回首望去,就知道这种说法多么可笑。
2025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中与歼35有关的候选人 王永庆,歼35总设计师,提名人孙聪;黄维娜,歼35发动机总设计师,提名人刘永泉。
五代双座机的基本用途是教练机 现在的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培养己改革,实行两机三级制,即通过初教6和教练10两款教练机完成初级、基础、高级三级训练。高级阶段结束使新飞行员具备亚音速状态下的飞行操控能力。 尽管由地面训练设备过渡,对新飞行员和换装飞行员仍需为时不短的适应性训练。而用种子教官带飞可以大大的缩短适应时间。为此歼10和歼11以及歼15这类四代机都配备了同型双座机做教练机。当然,歼15双座机也发展成了电子战型号。 对于五代机,是同样的道理。目前歼20有了同型双座机,以后也会有歼35的同型双座机。这些双座机的基本用途仍然是教练机。今后,也许会发展成诸如无人机群作战的指挥机,也许因为Al的发展不需要双座机当此类指挥机。
央视的报道确认了歼35发展初期几个节点 在央视的报道中,沈阳所从2009年开始设计,到棕子机出现时还未立项。就是说中航当时制造的静态验证机和首飞验证机属于风险投资,说明601所将改善住房的资金用于新机研发的传说可能是真的。 按照央视立项13个月实现首飞的说法。是棕子机到陕西做完静态测试并满足设计指标后才立的项。 在2016年,我军进行了军事改革,确定了军委总管、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海军从此掌握了装备研发的话语权。而央视提到了2016年鹘鹰2.0版问世,说明这一年歼35正式立项。 现在回头看,沈黑的年年户口本的攻讦,暴露了它们的无知可笑。
歼十,牛夫人了 如题。
大连海事局公告 2025年7月27日16时至8月1 0日16时,渤海海峡、黄海北部部分海域将执行军事任务,期间禁止船舶驶入。
西瓜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又甜又脆的? 小时候,卖西瓜的吆喝的是又沙又甜的大西瓜。而现在的市场上,都说西瓜又甜又脆。买了个西瓜尝了一下,很甜很红汁水很足,靠近皮的瓜瓤发酸。这是采用的什么技术?
沈黑的新手法 今日看到一篇刘某泄密的文章,讲刘某为某科研院所的助理工程师,因对职称晋升不满离职,离职前下载了大量机密资料,并向某国情报人员出售,某国情报人员收购一部分因为不感兴趣停止收购。刘某因欠下巨额赌债,秘密出国向几个国家出售掌握的机密,国安通过大数据查获此人犯罪事实。 故事到此,开始列举韩国土耳其印度研发的五代机与FC31的相似度,暗指歼35技术被泄露。故事结尾说歼35在珠海航展露面后就悄无声息,暗喻歼35下马。 我按此中心词检索,又看到一大批此类文章,内容大同小异。由此可见,就是歼35被空军选定,也避免不了被抹黑。
从关于游隼导弹的论文分析歼31B侧弹仓载弹的可能性 摘发一篇游隼导弹的论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544401689&urlrefer=e10bc9a82c756785539b68ff4b4f37bc 游隼空空导弹发展及作战分析 陈辛,张俊宝,史荣宗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471009) 收稿日期:2021-08-11 作者简介:陈辛,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空空导弹总体技术。 通讯作者:张俊宝,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空空导弹总体技术。 摘要:为了解美国新型空空导弹作战概念及发展趋势,本文在梳理游隼空空导弹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型导弹气动、结构及攻击性能的测绘仿真评估,并从其能力特征及作战任务方面分析了其在导引头、发动机、战斗部等方面可能采取的技术途径。最后根据其作战能力,基于挂装三代机、四代机及无人机等作战平台进行了典型作战任务及作战运用场景分析,对了解美国空空导弹新型作战概念及对我国未来空空导弹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游隼空空导弹的主要能力特征如下: (1) 现有导弹尺寸一半、速度更快、射程更远、载弹量增加1~3倍; (2) 将 AIM-120 导弹的射程与 AIM-9X 导弹的格斗机动性相结合,在接近目标时具有极强的机动性 [2]; (3)射程被描述为“从视距内到中距离”; (4) 改型导弹将与现有的发射装置兼容,适合挂载到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斗机的空空武器挂点上,且能够置于隐身战斗机的武器舱内,可使内置武器舱的内部挂载量翻倍,非隐身战斗机外部武器挂点的挂载量增至三倍。 根据公布的信息,游隼空空导弹采用小展弦比边条翼+梯形舵的正常式气动布局,弹径152毫米,弹长 1 830 mm;采用尖拱型头部形状,利于减小阻力;舵面采用切尖梯形舵,翼面为长边条形,导弹弹重68 kg,相比于AIM-120空空导弹其长度和质量都减少了一半。 游隼空空导弹是一种小型中距空空导弹,在对其外形测绘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的发动机及装药技术水平,可初步估算出其动力性能,结合数值气动估算结果,利用三自由度弹道仿真程序,进行了导弹总体性能的计算与分析评估。设置仿真条件为:载机与目标机马赫数均为1. 2,高度为 10 km,载机发射角为 180 度,目标机进入角在水平面内变化,导弹发射后,目标不进行机动。仿真得到的游隼空空导弹的进入角攻击区如图 5 所示。从仿真结果上可以看出,典型条件下,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为102. 3 km。
闲谈 从F22问世以来,关于飞机电磁隐身的讨论就没有停下来。 最近看到几个所谓的国外的关于歼二十和F22相关性能的分析贴,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分析贴都基于数字模型。众所周知,模型搭建是很讲究的,模型越完善,其参数越多,进而变量越多。 理论研究的结果最终需要实证,说千遍不如做一遍,当地面静态检测结果不理想时,建一个隐身验证中心就很有必要。事实证明,一个完善的技术研究中心对电磁隐身指标能做出决定性贡献。 当然,人总是喜欢妥协的,够用永远是一块遮羞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