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zerAmor FazerAmor
关注数: 5 粉丝数: 930 发帖数: 51,110 关注贴吧数: 59
嫦娥二号高分辨率月面照片公布,共800G,793张,平均一张1G大小 前天发布的50米分辨率 1.37G的一张月全图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lt.cjdby.net%2Fthread-1323579-1-1.html&urlrefer=2d7762808308d0d4c9fd7ff90ca7c6a8 关于嫦娥2号月球照片中,“阿波罗20号发现‘远古战舰残骸’的位置”的对比,此处并没有屏蔽,且分辨率比谷歌月球要**ttp://lt.cjdby.net/thread-1322956-1-1.html 不了解阿波罗20的可以先看此贴: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lt.cjdby.net%2Fthread-711324-1-1.html&urlrefer=8f8027942c09755f87444c21272c8ca4 此贴之中有阿波罗15和17发现的“远古战舰”官网照片 此次嫦娥2公布的月球全景图,所有以往美国航空航天总局(NASA)屏蔽的地方,在嫦娥2 上完全暴露无遗,就连嫦娥2 视频里屏蔽的位置,照片上也完全呈现。可神马都没有,不过唯独这个位置倒是没有屏蔽,您有权浮想联翩,也可以就当成是个土坡 嫦娥2全景图的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159.226.88.30%3A8080%2FCE2release%2FcesMain.jsp&urlrefer=60c3d20fbc608515e2b3e6a25fa08c81 CD 网友对比过照片后的感想: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lt.cjdby.net%2Fthread-1322675-1-1.html&urlrefer=fdd6201805ed310e4e2fc289ad78a79c 如果想观看嫦娥2号月面,可去官网相关页面自行下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oon.bao.ac.cn%2F&urlrefer=1b6d254ae341fe7e4cc067e917c6f846 转自 Weapon 俱乐部
解放军装备新型电热防寒衣,可自主调节温度   寒风如刀,滴水成冰。春节刚过,沈阳军区某部侦察分队顶着刺骨寒风,遁身于厚厚白雪覆盖下的长白山麓。与以往不同的是,官兵们战斗在冰天雪地中,身上不再裹着厚厚的皮大衣,而只穿了一件相对“单薄”了许多的新型防寒服。沈阳军区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告诉记者,他们研制的野战防寒装备,较好增强了部队寒区冬季作战防寒能力。   记者跟随侦察分队一同潜伏,温度表显示,最低气温已达到 -26℃。但让记者奇怪的是,与官兵一起在雪窝中潜伏了两个小时,身上不仅没感到寒冷,反而越来越暖和。一旁的该中心主任邢安辉介绍说,“奥秘”就在于新型防寒服的布料上。这种布料是一种新型复合纤维电加热材料,柔软易叠,可缝、可洗,用它制成大衣、鞋垫、睡袋等各种防寒装备,一块抗低温电池就能持续供暖 4个小时,温度还能随意调节。 身着单兵携行分体式复合纤维电热防寒装备的某部侦察分队战士  沈阳战区地处我国东北部,冬季严寒,为满足部队寒区作战保障需求,该中心围绕冬季野战作业及宿营、医疗**及卫生装备防寒等课题,进行寒区部队野战卫勤保障防寒系列装备研究,成功研制出单兵、野外宿营、医学救治和卫生等防寒加热保暖装备。   在总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会上,有关专家认为,新型防寒装备实现了从人体局部防寒到整体防寒、从静态防寒到动态防寒,从医疗救治防寒到**、物资和装备防寒的优化组合。
美国防部长宣称将保持世界最强军力,以继续担任“世界领袖” 据新华社电: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月20日表示,为了维护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和应对其面临的各种“威胁”,美国必须维持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帕内塔当天在马里兰州一个海军基地发表演讲称,过去十多年来美军在打击“基地”组织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包括在去年击毙其头目本.拉登,并使其不再具备策划类似“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能力。继去年底完成撤出伊拉克的工作,美军在阿富汗向当地政府移交安全控制权方面也“取得稳步进展”。因此,美军正面临一个转折点,即一个调整军事战略的契机。 帕内塔同时表示,美国不能因此感到自满,因为目前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而且美国仍然面临包括来自朝鲜、中东、网络空间、核扩散和“亚洲崛起中的大国”的“威胁”。尽管存在预算压力,但美国必须保持强大的军力以应对这些威胁。 他说:“美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且必须保持这个地位。我们绝对不会从保持世界最强大军队的立场上退却。如果我们要应对那些威胁,如果我们要继续担当‘世界的领袖’,那么我们就必须维持住我们的军事实力。” 美国目前正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为了削减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奥巴马政府提出大幅缩减预算的计划,其中包括在今后10年内削减489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这引起了美国军方和政界一些人士对美国能否维持其军事超强地位的担忧。
俄罗斯计划未来 6 年内服役 8 艘“北风之神”核潜艇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2012年,俄罗斯将有2艘955型“北风”级战略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加入战略核力量组成。而从2013年开始的6年内,每年将补充1艘该型潜艇。按照计划,8艘“北风”级潜艇将根据《2020年前武器计划》在“北风机械制造厂”提前2年建成。新潜艇的建造将集中“北方机械制造厂”的主要精力和资源,甚至放缓建造“亚森”级多功能核潜艇的部分计划。预计到2018年将有8艘“北风”级潜艇加入战略核力量。 去年,首艘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携带“布拉瓦”导弹成功完成了国家试验,为正式将其纳入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还要解决系列纯技术问题,即安装洲际弹道导弹“布拉瓦”,鱼雷、水、粮食等补给问题。让艇员在完成潜艇和导弹系列试验后适当休息,还将再次检查所有装置的工作状态。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几个月时间,之后该艇将准备首次出海巡逻执行重要任务,保证海上核威慑,首先是大西洋和北冰洋方向的核威慑。 同年,俄罗斯海军将服役该型潜艇首批“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该艇于2011年10-11月成功在海上通过第一阶段工厂航行试验,同时成功完成一次“布拉瓦”导弹试射。该艇将顺利服役海军。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2013年,海军将接收第3艘“北风”级潜艇——2006年在“北方机械制造厂”开建的“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2014年接收2011年开工的“圣·尼古拉”号,今年计划在“北方机械制造厂”开建第5艘。为在2018年实现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更新计划,之后将每年开工建造1艘该型潜艇。
专家认为“暴晒”是俄制战机频频坠毁的重要原因 据俄军工综合体网站1月20日报道,近日有参与印度空军 Su-30MKI 战斗机坠毁事故调查的专家指出,长期暴晒和过高的气温可能是导致坠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印度调查人员发现,印空军现役的 Su-30MKI战斗机大多长期停放在露天环境下。由于印度是一热带国家,紫外线辐射强烈,直接处于阳光照射下不但会灼伤人体皮肤,还会加速军事装备的老化。他们指出,持续的高温环境可能会对机载设备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而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将战机停飞在专用的机库内。 在高温的热带国家,一旦关闭战斗机上的冷却系统,机载设备的温度很快便会上升到非常危险的水平。虽然目前还不清楚 Su-30MKI 战机上的哪些部件会因高温受损,但不能否认的是,高温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诱发设备故障。 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当年在设计 Su-30 系列战斗机机载设备的过程主要关注了它们的耐低温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几年中,俄制军事装备曾多次在印度等热带国家中发生“中暑”事件。 另一可能导致 Su-30MKI 坠毁的原因则是机体部件(尤其是 AL-31F 发动机)的质量。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已在印俄记录到多起因发动机故障引发的事故。AL-31F 发动机的单价高达 350 万美元,目前主要用于装备俄制 Su-27/30 和中国的歼-11/10系列战斗机。目前,印度还在根据俄方的许可自行组织该型发动机,同时还培训了数千名相关的技术人员。不过,印度现在仍未掌握生产发动机主要部件的技术,而正是这些部件最容易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受损。此类部件现在仍由俄方提供。除此之外,Su-30MKI的坠毁也可能是因印度空军低劣的技术保障导致的。 印度向俄罗斯订购的主要是 Su-30MKI战斗机的机体组件、火控系统和发动机,而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则来自以色列。目前,印度空军共装备有大约 100 架 Su-30MKI,而其根据俄方许可在国内进行组装的速度则是每月一架。印度在上世纪 90 年代向俄罗斯购买了首批 50 架 Su-30,三年后又增购了 40 架。俄印两国不久前又签署了提供另外 42 架 Su-30MKI 的合同。按照计划,印度空军总共将装备约 300 架 Su-30MKI。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首批 18 架 Su-30K 已在服役约 10 年后退役。由于装备了以色列和欧洲制造的电子设备,有评论认为印度空军现役 Su-30MKI 在该系列战机中的性能是最为出色的。该机的整体性能非常接近美国的 F-15E 战斗轰炸机。但 Su-30MKI 的单价还不到 4000 万美元,还不到 F-15E 的一半。苏-30MKI 可携带超过 8 吨的武器载荷,作战半径超过 1500 千米。
印度 2012 财年计划采购1000架军用直升机 印度的海外军购计划在 2012 年一开年便显得相当惹眼,据报道,印度与以色列、法国及美国等国公司签订了数以十亿计的武器采购合同,其中不仅包括先进的无人机还包括战机使用的空空导弹。有分析认为,印度 126 架的中型战机招标计划至今没有最终结果,现在又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海外军购。因此,今年可能是印度外购装备的一个签约高峰之年。 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12日报道,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日前签署了自己历史上最大的销售合同,内容是向印度国防部提供价值11亿美元的无人机、导弹和侦察传感器。 尽管印度尚未正式承认这一合同,但以色列方面透露,IAI等军火巨头正忙着与印度军方进一步谈判,以便获得更多的军售合同。近年来,以色列已成为印度第二大军火来源国,迄今有上百亿美元的以色列武器装备印军。 长期在印度军火市场占有相当份额的法国人也颇有斩获。继先前从印度空军拿到价值 22亿美元的51架“幻影”-2000战斗机升级协议后,今年初,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又批准向法国控股的欧洲 MBDA 公司购买 490 枚“米卡”中程空空导弹,合同金额高达 11.8亿美元,法方除了向印军方交付导弹实体外,还将提供导弹全套生产技术。 在武装印度的热潮中,美国不甘人后。据《印度时报》11日报道,美国已决定向印度空军提供“毒刺”空空导弹,以便配备在印度购自美国的 22 架 AH-64D武装直升机上。该导弹是著名的“毒刺”肩扛式地空导弹的翻版,后者曾对上世纪80年代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造成巨大杀伤。 而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军方将在 2011-2020 财年期间斥资数百亿美元,为三军采购各类先进装备,其中的 2012 财年可能出现一个签约高峰,采购 1000 架用于执行攻击、运输、反潜任务的直升机, 126 架多用途中型战斗机以及租借俄罗斯核潜艇等项目都进入最后的核准阶段。
俄罗斯怀疑其航天发射遭遇暗中破坏 俄罗斯航天署署长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 1月1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近期俄罗斯一系列航天发射失败可能有“黑手”。俄罗斯《晨报》10日以“幕后黑手影响俄罗斯卫星”的文章称,近期俄罗斯航天发射发生的一系列事故总是在航天器飞到对俄来说地球的阴影一侧时出现,因为在地球阴影一侧时,俄罗斯无法对它们进行遥测。他说:“我不想指责任何人,但目前确实有能够对航天器产生影响的十分强大的设备,因此不排除这种设备被使用的可能性。” 据悉,波波夫金表示,去年 11月9日发射的“福布斯一土壤”探测器因发动机没有启动而失败,目前不得不放弃,这一探测器的碎片预计在 1月15日坠落到地球,可能是阿富汗境内。该探测器上搭载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也是俄近 15年来首个火星探测器。波波夫金表示,为避免俄航天发射任务被“暗中破坏”,今后俄航天署将对发射准备工作加强监控,对每个生产航天器的企业进行严格监督。 不过,俄新社10日引述俄火箭专家质疑说,俄“福布斯一土壤”探测器事故不可能是外部作用所致。因为探测器出现故障时,飞行轨道没有经过美国上空,而拥有影响航天器设备的欧盟和中国当时有昂贵的科学设备安装在俄探测器上,更不可能施以破坏。 波波夫金还称,当时发射探测器时已经意识到了风险,但俄“押上了赌注,因为我们对欧洲航天局承担了义务,探测器搭载了该局的仪器,我们还对中国同行承担了义务,我们负责将他们的卫星与探测器一起运送到火星。”如果 2011年不发射这一探测器的话,俄就会被迫承担为其投入的 50亿卢布的损失。他说,这一探测器研制了很长时间,许多环节的保险和使用期限都接近结束。
俄媒认为印度可能将无力采购“双风”,米格-35有望“咸鱼翻身” 据俄罗斯《纽带》网近日报道,印度军方将无法按期实施采购 126 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的计划。印政府原计划在今年年底时宣布此次招标活动中的最终获胜者,但最新的消息已证实,揭晓谜底的时间将不会早于 2012年1月。据一位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相关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在政府预算中未编列相关的采购资金,印国防部可能会取消招标采购 126 架新型战斗机的计划。 众所周知,进入印度中型战斗机招标活动最后竞争阶段的只有欧洲国家联合研制的“台风”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最终的获胜者将会赢得一份总价值高达 200 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印政府曾表示,希望新型战斗机能从 2014 年 12 月份起交货,并在 2015 年前完成首个新型战斗机中队的组建工作。按照印政府的要求,首批 18 架战机将由国外企业生产并以整机的形式交付,而其余的 108 架战机将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根据外方提供的技术在印国内组织生产。 印度将在 2016 年 12 月开始组装首架新型战斗机。按照计划,印度最初每年将组装6架新机,之后产量将逐步提升至每年 20 架。印度计划掌握 85% 的新型战机生产技术。 在此之前,印度的试飞人员曾分别试驾了六款参与竞标的战斗机,累计飞行时间超过 270 小时(222 次飞行)。其中,只有美国方面参与竞标的战斗机安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不过,印度国防部官员称,相控阵雷达并不是必需的竞标条件。参与这场竞标的除了俄罗斯 米格-35 和进入最后角逐的“台风”与“阵风”战机外,还有瑞典的 JAS-39、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的F-16IN 和波音公司的 F/A-18,不过,它们均未获得印度空军的青睐。据悉,在最后阶段的竞争过程中,“阵风”和“台风”还将接受多次测试,以决出最后的获胜者。 《莫斯科国防简报》杂志编辑米哈伊尔·巴拉巴诺夫指出,就技术角度来说,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台风”要优于法国的“阵风”,从这一点看,前者胜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不过,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康斯坦丁·马基延科认为,印度很有可能会完全取消这次招标活动。他解释说,印度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同时印货币卢比近来出现严重贬值,200 亿美元的采购支出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就战斗机单价来说,“台风”为 1.2 亿美元,“阵风”在 0.85—1.24 亿美元(依配置不同)。马基延科指出,一旦这次招标被取消,此前遭淘汰的俄制 米格-35 很可能会迎来翻身的良机——在所有参与竞标的六种机型中,米格-35 是唯一一种在单价方面满足印方要求的战机。
好莱坞将演绎“海豹”突袭本·拉登电影 以美国“海豹”突击队追踪、围捕、击毙“基地”组织头号人物乌萨马·本·拉登为题材的影片今年底有望登上银幕。好莱坞男演员乔尔·埃杰顿( Joel Edgerton ,曾在亚瑟王中饰演 Gawain ,以及在星战前传中饰演 Owen Lars 一职)于6日向媒体确认,他将在片中出演主要角色。据法新社报道,埃杰顿正与电影制作团队商谈演出细节,但他所出演的具体角色尚未公开。媒体判断,他可能出演一名海豹突击队员。 影片构思于3年前。随着现实世界中的“剧情”变化,剧本直至去年本·拉登遭击毙后才定稿。影片有望今年底前在美国上映。《洛杉矶时报》6日报道,影片内容主要描写海豹突击队如何围捕并击毙本·拉登,或将“还原”当时双方的“战斗”过程。 不过,影片拍摄消息传出后,遂成政治话题。共和党人借此表达担忧,认为奥巴马政府可能会向片方泄露有关本·拉登之死的机密信息;白宫方面则否认泄密。 影片导演是凯瑟琳·比奇洛,她曾以一部《拆弹部队》摘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本·拉登去年5月在巴基斯坦遭美军特种部队突袭身亡。早在那次行动前,便有消息称比奇洛正筹拍一部有关本·拉登的影片。不过,按影片发行商索尼影视公司的说法,随着本·拉登的死亡,影片反倒不能过多描述本·拉登,导演和编剧只能将影片重心转移至海豹突击队的身上。 众多演员正角逐参演这部影片。现年37岁的埃杰顿提前“胜出”也许并非偶然。他是一名空手道黑带高手,曾在电影《勇士》中成功塑造硬汉形象。 路透社消息称,眼下正有多部本·拉登题材影片正在筹拍中,其中不乏大牌影星的身影。
[ 军八股一篇 ] 总装某所成功研制国产首型两栖装甲工程车 一个只有42人的研究室,却承担了我军70%以上的工程机电装备研制任务,建室至今完成科研任务20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金奖3项,先后走出3位共和国将军。总装工程兵某研究所二室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攻坚克难谋创新 作为承担我军“工程机械与电工器材”领域唯一的专业研究群体,研究所二室大胆创新科研攻关,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某型作业车是着眼解决我军遂行作战工程保障任务需求研发的新装备,具有破障、清障、构筑通路等多种功能。 项目上马之初,室里就抽调精兵强将,大胆集成创新,提出以两栖装甲底盘为载体,综合集成了“推土、排障、挖掘、抓取、起重”等多种作业功能的方案。课题组合力攻关,创新发明的工程车组合铲,铲刀兼作防浪板,并与犁形滑板巧妙结合成一体,有效解决了在车首设置推土装置带来的布置防浪板困难、航行姿态差以及航行阻力大等重大技术难题;发明的伸缩式多用工作臂,有效解决了结构减重、管线防护、油管随动等技术难题,其多用工作臂集挖掘、抓取、起重等多种作业功能于一体,满足了水际滩头清障作业的特殊要求;创新设计的回转机构,结构紧凑、装拆方便、维修性好,有效降低了整车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简化了加工工艺;其传动系统匹配合理,满足了高速行驶、低速作业和水上大功率输出等不同工况要求。 此外,该车还综合运用电液比例控制、CAN总线、程序逻辑控制以及定位导航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作业动作精确控制、防误操作及自动限位等功能,使装备的操控性、安全性和数字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共获得国家专利6项,其中2项分获国家发明展览会金、银奖。该装备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军两栖工程装备的空白,满足了我军登陆作战工程保障的急需,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备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具有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三上高原铸利器 2011年9月,该室青年高工徐刚和战友集智攻关、成功研制的轮式装甲工程车通过高原试验定型。这是该室第三次走上高原,将新装备置于恶劣环境的摔打。该工程车主要用于伴随轻型机械化部队行动,遂行清除和设置非爆炸性障碍,抢修道路或抢修抢构工事等机动工程保障任务。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该车通过行驶、连续爬长坡、推土、挖掘、起吊、夹抓、热平衡等科目,各项战技指标全部达标,并成功翻越了海拔高达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创造了我军工程装备“攀高”新记录。 2006年8月,由青年高工赵初明和课题组研发的某野战快速构工作业系统在青藏高原通过设计定型,该装备堪称我军高原“维稳戍边、抢险救灾”的利器。在新疆、西藏雪域高原的“实战”中,得到部队的高度赞扬,被官兵们喜称为山地“变形金刚”。该系统是一个新概念装备,立项之初,科研人员针对装备发动机高原平原工况功率利用率低且不协调、夹石土中快速成孔等技术难题,深入研究,充分论证,集智攻关,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调研、可行性分析及计算报告等,为关键技术的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在攻关过程中,科研人员另辟蹊径,大胆使用新技术,一举攻克了高原山地大坡度地形机械步行与稳定性、功率利用率低、空气稀薄散热困难等世界性难题,获得国家专利16项,发表相关技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也大显神威,表现出显著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多措并举育英才 在抓项目、出成果的同时,室党支部十分注重拔尖人才培养,树立通过军队科研项目发现人才、通过预先研究项目锻炼人才、通过型号项目培育专业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严格落实项目组长竞争上岗制度,公平、公正、公开选人用人,倡导岗位成才;打破讲台阶、论资历的旧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年轻人在重点项目中担当大任、唱主角、挑大梁,一系列培养措施,让年轻人在任务摔打和锤炼中脱颖而出。具有“拼命三郎”之称的室主任张欲保,工作独当一面,成为我军机电控制方面的专家;总部级中青年专家何绍华,不到30岁就晋升为高职,成为研究所最年轻的高职科研人员;被总装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吴耀强,第一次当重点型号项目组长时,只有30岁,经过20多年的实践锻造,已成为全军履带装甲车辆方面的专家;发明山地“蜘蛛侠”的青年高工赵初明,面对项目构成复杂,涉及领域广,技术难度大,迎难而上,带领大家奋勇攀登,勇闯难关,已成为高原型装备研制的专家;还有年轻人汤久望、曹有辉、徐亮等都在蓄势待发,将成长为我军工程机电装备研发的中坚力量。 目前,该室共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8人,博士、硕士24名,12人入选总装“1153”人才工程,1人当选为总部级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总装“双百”人才库。在科研创新之余,研究室大力加强学术交流,3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55篇,其中被EI检索3篇。 - 摘自《解放军报》1月9日报道
12月20日《左盟主会见新增院士并发表讲话》部分摘要 手打一份录像文字记录(自四分钟至九分三十秒,前四分钟简要介绍了院内增选院士的一些相关过程情况): 左盟主:.....新当选两位院士,大家都很清楚了,(就报告而言)我还是说一下,首先是唐长红院士,应该是大家都非常了解,他是我们著名的飞机专家、结构强度专家、八二年西工大毕业以后就投身于飞机设计工作,始终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飞豹”改进型的前后鉴定,他是总设计师,而且在型号研制中组织航空航天,各个行的中电,各个行业八九十个单位进行协同创新,非常快的完成这种 - 应该说是为我们“九九五”的一期工程提供了一个重量级的武器产品,对当时应对台海情势,那是给我们,我军战斗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型号完成以后,他又很快的承担了大型运输机的总设计师的工作,大型运输机更具挑战性,难度更大,而且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干这么大型飞机,那么在唐长红总设计师领导下,整个工作进展非常好,可能最近安排比较紧,但是我元旦前,无论如何我可能到西安去看一下,它的总体情况不错,我跟首长说了,希望争取明年初五六号左右能不能搞个下线的活动、首长也都表示,一定争取来参加、 所以我想,他(唐长红)在任大型运输机总设计师,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他的卓越的能力,敢于负责,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管理工程,整合了我们全科院以及行业内外的所有的资源围绕这个项目完成,所以我想,我们在他(唐长红)的领导、主持下,这型飞机在明年一定能顺利飞上我们祖国的蓝天、 陈祥宝院士是我们著名的航空膜材专家,应该说,膜材料也是牵挂我们中 [ 度娘和谐 ] 央领导同志很多人的心,大家都知道,这个航空飞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螺旋式的过程,开始飞机是非金属材料的,木头的,(笑),布的,对不对,那么后来呢,发展到金属材料,最后又回归,又搞成了非金属 - 像碳纤的复合材料,那么这方面,由于它技术的先进性,加上它性能的优越,整个西方国家 - 大家知道 - 它是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封锁,所以,这个材料,这个技术,必须靠我们自己自主创新,靠我们自力更生,那么这一方面,我觉得,陈祥宝院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八年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其中有五十多篇被 SCI 和 Ei 收入,在国际上各种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有一百多篇,出版了《复合材料制造模拟与应用化技术》等著作十多本,所以,应该说,我们陈祥宝院士既是工程当中、实践当中、科研创新当中的排头兵、领军人物,同时在基础理论研究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两位同事(唐长红和陈祥宝),大家都很清楚了,都是我们在整个行业当中科技方面的佼佼者、我们也希望,两位新院士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在科研攻关上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发挥计算引领作用,带领科技团队攻坚克难,勇于承担压力和责任,引领科技变革和更新,加快推进我们航空科技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要引路,通过科研攻关,带领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实践,无保留的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能是要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引导他们学习和实践,尽快培养出一批卓越和优秀的科技人才、 说实在话,集团公司到现在这个状况,非常在意的就是这 - 所有的竞争力,最归根到底,就是落实到人的过程,只要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优秀队伍,我们航空事业就有希望,那么,队伍人,首先要靠老一辈的,靠走到前面的同志,来带领,来引领,来培养,所以,这方面也拜托我们新当选的两位院士,我们希望我们航空工业战略产业能够越来越多出现我们冯院士、唐院士、陈院士这样的尖端科技人才,为我们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的增加动力,我想,在人才队伍建设讲这么两点意见:.....
2011年12月20日《左盟主会见新增院士并发表讲话》部分摘要 手打一份录像文字记录(自四分钟至九分三十秒,前四分钟简要介绍了院内增选院士的一些相关过程情况): 左盟主:.....新当选两位院士,大家都很清楚了,(就报告而言)我还是说一下,首先是唐长红院士,应该是大家都非常了解,他是我们著名的飞机专家、结构强度专家、八二年西工大毕业以后就投身于飞机设计工作,始终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飞豹”改进型的前后鉴定,他是总设计师,而且在型号研制中组织航空航天,各个行的中电,各个行业八九十个单位进行协同创新,非常快的完成这种 - 应该说是为我们“九九五(注①)”的一期工程提供了一个重量级的武器产品,对当时应对台海情势,那是给我们,我军战斗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型号完成以后,他又很快的承担了大型运输机的总设计师的工作,大型运输机更具挑战性,难度更大,而且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干这么大型飞机,那么在唐长红总设计师领导下,整个工作进展非常好,可能最近安排比较紧,但是我元旦前,无论如何我可能到西安去看一下,它的总体情况不错(注②),我跟首长说了,希望争取明年初五六号左右能不能搞个下线的活动、首长也都表示,一定争取来参加、 所以我想,他(唐长红)在任大型运输机总设计师,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他的卓越的能力,敢于负责,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管理工程,整合了我们全科院以及行业内外的所有的资源围绕这个项目完成,所以我想,我们在他(唐长红)的领导、主持下,这型飞机在明年一定能顺利飞上我们祖国的蓝天、 陈祥宝院士是我们著名的航空膜材专家,应该说,膜(注③)材料也是牵挂我们中 [ 度娘和谐 ] 央领导同志很多人的心,大家都知道,这个航空飞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螺旋式的过程,开始飞机是非金属材料的,木头的,(笑),布的,对不对,那么后来呢,发展到金属材料,最后又回归,又搞成了非金属 - 像碳纤的复合材料,那么这方面,由于它技术的先进性,加上它性能的优越,整个西方国家 - 大家知道 - 它是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封锁,所以,这个材料,这个技术,必须靠我们自己自主创新,靠我们自力更生,那么这一方面,我觉得,陈祥宝院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八年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其中有五十多篇被 SCI 和 Ei 收入,在国际上各种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有一百多篇,出版了《复合材料制造模拟与应用化技术》等著作十多本,所以,应该说,我们陈祥宝院士既是工程当中、实践当中、科研创新当中的排头兵、领军人物,同时在基础理论研究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两位同事(唐长红和陈祥宝),大家都很清楚了,都是我们在整个行业当中科技方面的佼佼者、我们也希望,两位新院士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在科研攻关上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发挥计算引领作用,带领科技团队攻坚克难,勇于承担压力和责任,引领科技变革和更新,加快推进我们航空科技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要引路,通过科研攻关,带领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实践,无保留的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能是要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引导他们学习和实践,尽快培养出一批卓越和优秀的科技人才、 说实在话,集团公司到现在这个状况,非常在意的就是这 - 所有的竞争力,最归根到底,就是落实到人的过程,只要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优秀队伍,我们航空事业就有希望,那么,队伍人,首先要靠老一辈的,靠走到前面的同志,来带领,来引领,来培养,所以,这方面也拜托我们新当选的两位院士,我们希望我们航空工业战略产业能够越来越多出现我们冯院士、唐院士、陈院士这样的尖端科技人才,为我们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的增加动力,我想,在人才队伍建设讲这么两点意见:..... 备注: ①:或许是指“九五”计划,也可能是指一个研究所 ②:“不错”这个词发音比较快,也可能是说“步骤” ③:录像中发音是“铂”,根据上下文理解,或许是“膜”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