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在天上飞_ 风筝在天上飞_
何事秋风悲画扇
关注数: 6 粉丝数: 2,492 发帖数: 37,157 关注贴吧数: 166
【新人又封了一个档,谈谈新人对理念的看法】 用拜占庭破了局然后统一了欧陆,就谈一下对理念的看法。新人,一开始玩的一头雾水,参考了贴吧里精华帖的狂暴流后,感觉基本上游戏难度直线下降 中间一段时间不理解大国和后期该怎么打,后来发现养了一个附庸他会帮你打后,基本上后期就神罗天征看戏了。 就说一下对理念的看法吧.. 这个游戏大概分三个时期,小国时期,区域性国家时期,后期竞速时期。 虽然基本上列强榜第一第二,成为欧洲或亚洲或统一XX文化圈后就可以封档了,很多情况下根本到不了后期竞速的时候.但这个游戏如果没有远大的球长理想,根本无法支撑玩下去。我可以不球长,但这句话得是我能当上球长时才配说的。 所以这游戏虽然可以不当球长玩,但也不能甘心做咸鱼。 理念首发我只选行政理念。 行政理念既是经济理念也是军事理念也是科技理念,开局焦点ADM,管教会索要行政点数,憋出第一个理念后,选行政,点出来雇佣兵前三个。-25%造核,-15%雇佣兵维护和花费。 点满后还有-10%行政科技点数花费.. 省点,省钱。前期省雇佣兵钱就可以造更多的雇佣兵和减少更多的负债。本质上是军事+经济+科技三重理念。 EU4军事理念除了数量外都是垃圾,而且就连数量作为军事,本身也是垃圾....开数量的作用是为了外交。军队数量多的话AI会对你改变看法。因为这个游戏有钱就能出火星兵,而且造兵速度极快,没钱了还能借贷火星钱,火星钱还不起了还能延期,延期到上限了还能破产有行政理念的辅助下,贷款十笔造满兵A过去,打不死对面那你可真丢人,退群吧... EU4军事上唯一的难点在于AI的破迷雾,以至于你攻城的时候不能分兵守家。对面跟你换家你就只能接受,否则你前线回去兵的话AI立刻可以反攻。 什么数量,有钱就有数量....当然了即便如此,数量也是几乎局局必开的科技,要不然军事点根本没法用。 第二的理念一般都是开外交,破包围网就靠这个了。另外外交有-10%外交科技花费,越早开收益越大。 最关键的是外交的-20%省份花费,这个本质上就是省钱,省兵,省时间。 打四场仗送一场仗。打的越多省的越多,这个理念开的越早省的越早。 打仗要花兵源,要花钱造兵,造雇佣兵,海军不够还要被封锁,被换家还会增加荒废度 少打一场仗真的不容易,而且原来100%分的地变成80%分,剩下20%还可以拿到好几千块钱,还能赚钱。 早选就是早赚,选了再打就是赚到。 换言之,外交政策就是最好的经济政策,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点开之后接下来每一场仗打完都送你钱,人力。 第三个理念一般看有没有破局,破局的话就点贵族,这个游戏的质量理念根本不是质量理念,真正的质量理念是贵族的-10%军事花费,可以帮助玩家提前一年点出关键科技然后暴打周围小朋友,也可以帮助玩家省点数拿来换钱。这游戏里由于有战争税的存在,所以军事点数=钱。 钱,战争,打就完事儿了。 没破局的话就点数量。堆人数就OK了——当然如果破局了就完全没有必要点数量了,后期打不空人力,根本操作不过来。 接下来一般就是影响和人文宗教,顺序都随便了。 换言之,以我对游戏微薄的理解.....归根到头就那么几句话: 贷款十笔,怎么可能打不过敌人?钱就是人力,点数拿来开战争税就是换钱=换人力。点数拿来攀科技就是提升战斗力,有钱+有点+能贷款就随便打了。大不了议和后就破产,破产无非就是看海几年恢复恢复人力而已。算啥。 感觉总有一天我会连数量都懒得开我感觉只要军科不落后,拿十笔贷款砸就完全没问题。相反,开数量不开贵族反而能让军科有可能落后有思潮的国家一级,到时候还不如开贵族呢。
【关于瓷器的一个简单科普】 首先瓷器与陶器的区分是史论界大牛界定的,很多人认为瓷器是挂釉的陶,其实不对。如果挂釉就是瓷器的话那么伊斯兰和西欧也算有瓷器了。 于是史论界大牛说1200度以上就是瓷器。当然了,虽然后期温度还会再提升,但低于这个温度的话,中国的瓷器史就太短了按照这个比例我们按图索骥,定下来了中国最早的瓷器是在西晋时期,东吴基本上就可以比较稳定地烧制瓷器。但其实那个年代的生产力水平而言,人类根本没办法批量地将空气温度加热到1200度并且封上。并且在界定历史上,也很难判定出“出现”和“稳定生产”到底哪个比较有说服力。 所以大牛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最终还是把“比较“”稳定生产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虽然在商代和周代也有1100~1200度的瓷器,但是由于不能稳定生产所以被称之为“原始瓷器”。虽然西晋初期(也有称之为三国末期的)也不能很稳定出产瓷器(就连唐朝也做不到),但至少有一些工厂作坊在试图批量制造了——虽然基本上都烧不好,导致南北朝的瓷器很多都是芽黄色釉(氧化铁的颜色)大牛们说这个也算白瓷,毕竟人家是想烧成白色的...毕竟人类的原始审美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光滑的东西,追求纯白色。 所以历史往往是大牛...哦不人界定的。工艺美术也可以称之为是人的美术。 说了这么多就想说一个简单的事情,那就是青花瓷一说起青花瓷,我们就想起来了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其实方文山能在两句话中写出两个错误也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周杰伦也能给配错曲 青花瓷是在元代蒙古入主中原后,回教进入中原,伴随着当时大量的波斯工匠也到了中国。这些工匠不仅教给了中国人波斯纳石矢(后人称之为织金)的做法(用金箔包裹丝绸,再用金丝编织绸缎),还带来了钴蓝(当时称之为苏麻离青)——当然了,主要是为了做织金和教会中国人怎么做织金,因为织金方便携带,且可以穿在身上。后来中国工匠觉得麻烦,又研发出来戗金(可能是受到戗面馒头的启发),即直接往布上拍金粉....没事,看起来都差不多。 织金的事情就不展开了,但带来的钴蓝(青金石粉末)在古代是非常宝贝的东西,联动一下美术史我们可以知道,钴蓝又称圣母色,由于纯正的钴蓝只产于波斯,需要通过遥远的路途进口,因此非常金贵(纯正的钴蓝颜料如今一笔下去大概500美元根本没有厂商生产,所以如今的油画名家画画通常需要助手来帮自己制作油画颜料)通常被运用于装饰的壁画和教堂的顶端。用来画圣母的衣服。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有钱的贵族会邀请画师用钴蓝来帮自己画画。 当时的壁画师通常都是问委托人给自己多少克钴蓝,然后再勾图圣母的朝向和衣服的飘动朝向的。这一点就算当时请米开朗基罗修圣索菲亚大教堂时也一样,因而拜占庭皇帝虽然可以穿得起紫色染料的衣服,但绝对穿不起钴蓝色染料的衣服,一家子穿完拜占庭就破产了。 青花瓷上面用的就是这个钴蓝,而且丝毫没有任何掺假——怎么判定?很简单,钴蓝对瓷器胚胎有腐蚀性,用手摸一摸瓷器表面,有坑洼的手感,就说明用的不是假货——而原料是怎么来的?由于元朝时期中原与波斯的交往非常通畅,犹如一国内,所以钴蓝颜料在中国比西方较为便宜,再由于中国本土就生产瓷器,瓷器也比较便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就决定模仿织金(金箔很贵+丝绸很贵=织金很贵)的原理,在瓷器上复刻这个玩法(钴蓝很贵+瓷器很贵=更贵)。 当然是玩砸了,事实上当时正值敏感时期,宋亡之后中国的剩余士大夫和文人最后的坚持就是——国能亡,但文化不能亡,而你大元搞这么一出是闹哪样?而且这种蓝色在中国根本没见过,画风也很诡异(上面画的也不是中国风的花纹),相比较宋朝的典雅优美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这瓷器能看?图为宋代瓷器代表,连开片都放弃了,完全追求造型。关于宋瓷的介绍完全可以一个窑一本书 更别提青花瓷是在白瓷上画的了,陆羽在《茶经》里提到过“刑不如越”(即河北邢窑产的白瓷不如越窑产的青瓷)。白瓷在宋代就已经被认为是庸俗的代表(当然马未都说也有可能是因为陆羽是南方人,宋代人是南方文人为主。而白瓷的代表窑都在北方,所以看不起北方),因而在中国当时的贵族和知识分子眼中,不是贵+贵。而是俗+俗 所以说青花瓷的制造最后只剩下一种出路——那就是送礼。 所以我们现在想去看元青花的话,就去伊斯坦布尔即可,那里青花瓷最多,一个博物馆比中国全境都多,就是因为当时中国人就压根不觉得这东西是中国的东西。也不带表中国文化——举个今天的例子,就像瑞典人通过看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来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和传统文化,能理解得到吗。看满族大辫子能反应出汉族文化吗。 当然,明代以及以后的青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所以周杰伦的那个《青花瓷》,教授说应该拿伊斯兰清真风格编曲,这样才符合词意。但我想——方文山那个词水平....牡丹江不还是江南水乡风格了吗。
【把梦幻给贴吧老哥管,撑不过三个月】 一个挖图脚本扯出多少傻子..... 梦幻宝图本来就是一个【100%消耗】[【零沉淀】的物品,甚至比梦幻币消耗还多。 很简单——【你TM见过有人扔过宝图吗!!】 就连卖号都会清空身上的宝图啊! 外加上限制的宝图100张储存上限,超过100张玩家也会选择卖宝图,避免囤货。 所以说,很多贴吧老哥说:哎呀,再不管的话梦幻经济就崩了云云。 【反正不是你挖,就是脚本挖,只不过是脚本挖的快,对于梦幻总体产出有个毛影响....】 无论是没有脚本,还是有脚本,还是有一亿个脚本。 【只要打图的人打了一万张图。就不可能产出两万张图的物品!】 【打图的人也不可能销毁宝图,换言之,宝图被打出来后,结局就只能是被挖!】 有没有脚本的区别只是在于挖图中赚的钱是给你还是给小明而已 什么是经济,这个叫经济.....实业救国啊朋友 而且要针对脚本很简单,你挖图给做个跑商一样的验证码,瞬间挖图挂全会死了,一个都留不下来。 别说一天,只要放出更新一个小时,所有脚本都用不了——宝图3W一张,五宝是系统控制数量不会乱出,挖一车容易被封号,本来也不赚几个钱。 【但是这么墨迹而低效的验证码,普通玩家同样也不会去挖图,反而会导致宝图无法充分转换为素材】 这个问题远远比【挖宝挖出来的东西是给小明还是给小刚】更关键....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