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风雪 雪风雪
关注数: 30 粉丝数: 44 发帖数: 5,854 关注贴吧数: 14
脑_筋_急_转_弯 1.提问:茉莉花、太阳花、玫瑰花哪一朵花最没力?   回答:茉莉花。   原因:好一朵美丽(没力)的茉莉花。    2.提问:铅笔姓什么?   回答:萧。   原因:削(萧)铅笔。   3.提问:猩猩最讨厌什么线?   回答:平行线。   原因:平行线没有相交(香蕉)。   4.提问:橡皮、老虎皮、狮子皮哪一个最不好?   回答:橡皮。   原因:橡皮擦(橡皮差)。   5.提问:布和纸怕什么?   回答:布怕一万,纸怕万一。   原因:不(布)怕一万,只(纸)怕万一。   6.提问:麒麟到了北极会变成什么?   回答:冰淇凌。   原因:冰淇凌(冰麒麟)。   7.提问:哪位历史人物最欠扁?   回答:苏武。   原因:苏武牧羊北海边(被海扁)。   8.提问: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   回答:1懒惰;2勤劳。   原因:一(1)不做二(2)不休。   9.提问: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   回答:压它一下。   原因:鸦雀无声(压雀无声)。   10.提问:历史上哪个人跑的最快?   回答:曹操   原因:说曹操曹操到   11.问题:米她妈是谁   答案:花   原因:花生米   12.提问:小白加小白等于什么?   答案:等于小白兔   原因:小白TWO   13.提问:30-50哪个数字比熊的大便厉害!!   答案:40 原因:事实胜于雄(熊)辩 14.提问:猪圈里的猪跑出来怎么办? 回答:王力宏   原因:往里哄 提问:又出来怎么办? 回答:韩红   原因:还哄
张北县 被中组部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 -------------------------------------------------------------------------------- 来源:张家口日报 2007年1月5日 本报讯 近期,中组部按照班子是否好,县(市)委书记是否公道正派、严于律己、驾驭全局等标准,在全国13个省区开展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选定工作,张北成为全市唯一的试点县。这也是该县多年以来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构建科学运行机制所带来的又一显著成果。 为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健康发展,该县始终以《干部任用条例》为总纲,认真按照“县委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组织部门承办落实,相关部门和组织部内各业务科室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严把稳定关、职数关、酝酿关和考察关。尤其严把民主推荐关,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切实尊重和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每一次干部调整都做到三不,即:应参会人数不足80%的不推荐,推荐票不足三分之一的不考察,推荐票不是前三名的不上会,将一批在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表现突出、实绩过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三年来,由于严格按照原则办事,尊重民意,共调整干部473名,没有接到一起举报。 (王晓宇 高建国 韩志全)
教师才是校园真正的弱者(转) 教师才是校园真正的弱者 现在有一种针对教育的思想潮流,那就是教育异常黑暗,教师极端“参暴”,学生永远是弱者,教育法规一定要保护学生免受教师的“欺辱”。但真实的教育果真这样吗?做为一名教师,我想说一下我的真实感受。 前几天期末考试监场,我看到了任何媒体都没有报道过的一幕:班内30名考生,16人在开考仅仅5分钟后便“伏案而眠”,其余的或望着远处发呆,或摆弄着自己的手指,能对得起“考试”这两个字的不会超过5个人。我试着弄醒了几个,结果“饱餐”了一顿“白眼鱼”,那些眼神中分明有一句话:你怎么那么爱管闲事?   教育学家以及批判教育的记者们肯定会感到奇怪,在如此黑暗的“教育环境”之下,学生也敢如此“嚣张”么?   唉,怎么说呢?我总感觉教育学家们太“理想化”了,而媒体则过于以偏概全,至少在我所处的几百里范围内,至少在我们这些”好学生”都被人家重点高中“筛”走了的普通高中里,学生从来都不是弱者,那可是永远的“强者”。把学生逼得自杀的事情这辈子都不会发生在我们这里,他们不把我们逼得去跳河就算不错了。相信很多地方的情况也应该是这样。   个别不发达的地区发生的惨剧那是事实,可大多数地区的孩子的“法律意识”一点也不比律师差。你的眼睛还没瞪圆她或他就说你态度恶劣了。明明知道他书包里有武侠小说甚至有匕首你也不敢去把它们拿出来,因为那侵犯了人权,按新的教育法规的规定那叫侵犯了人家的“隐私”。做教师的就只能等着出了事之后收拾残局,或者等着被处分或者等着家长埋怨或者等着那些能把一个说成十个的记者大老爷来采访。 蒋多多同志今年高考想做新时代“白卷”先生的“壮举”引起了举国轰动,可您去问问老师们,哪个学校没有这样的“英雄”?哪个学校这样的“英雄”是少数?哪个这样的“英雄”是当老师的逼的?我们敢管吗?不管,是我们的失职;管吧,我们简直是以卵击石。思想教育能够成功这个概念只存在喜欢“幻想”的教育学家的“梦境”里,他们怎么不来普通中学里来试试?   这些学生本来不想念书,可在普及高中的大好形势之下,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当然有一部分也是为了逃避家庭的劳动),却统统被学校招来做“大爷”。而教师只有充当“三重孙子”的份儿,在家长面前是孙子,在社会面前是孙子,在学生面前还得装孙子。   但媒体看不到这些,因为这个远没有报道“学校乱收费”让人愤怒,也没有报道“教师加重学生负担”有深度,更没有渲染“男教师都是色鬼”能吸引人的眼球。那些从来没上过课堂或者二十年前教过几天书的教育学家只知道钻研他们的“新瓶子”,从来不看看新时代发生的新情况。   社会环境整天“误导”,出了问题的话把帐全记在教师身上;媒体记者戴了一幅“变色的眼镜”,把教师全看成了“黑色”或者“黄色”;学生呢,反正你也不敢把小爷我怎么样所以大多有恃无恐;至于学校和教师,全都盼望上天保佑别出什么乱子。   以前人们总嫌我们的教育方式太陈旧,对学生的约束过多,总想画画外国的“月亮”。外国的教育方式是不错,可那是外国,人情有差别,国情也不同,走一样的路肯定不行。大家总想让中国的教育模式跟美国一样,可还没一样呢就乱成这样,要真一样了那我们还活吗? 这些年,教育法光顾着保护学生了,但教师呢?大伙只看见教师如何学生了,怎么就没有地方报道一下学生把教师打了、家长把老师骂了呢?难道“妖魔”化教师就是教育思想的主流吗?难道来个精神不正常的学生出了什么事故也是教师逼得么?难道学生在校外被歹徒给杀了也要查一下在学校是不是受了老师的气么?   以前的教育是对不起学生,但现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在媒体的“偏拉一把”式的报道之下有几个人了解呢?我们现在强调保护弱者,可在对教育的一片斥责之中,谁会想到教师才是校园内真正的弱者呢?
蔬菜产业成为康保县处长地农民增收“王牌” 蔬菜产业成为河北康保县处长地农民增收“王牌” 发布日期:2006-12-11 信息来源:河北农业信息网   康保县处长地乡蔬菜种植户郭荣今年种植蔬菜纯收入近10万元,令人叹服。像郭荣一样,处长地乡越来越多的农民靠种植蔬菜鼓起了腰包,奔上了富路。近年来,这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农民收入连年攀升。今年,更是创历史最高水平,全乡1.8万亩蔬菜,总收入达2700万元。 从1997年开始,这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坝上生态农业工程、小水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实施机遇,打井兴水,扩大水浇地面积,每年至少以1000亩的速度推进,并注重对旧有工程进行完善提高,全力打造精品工程、节水工程。目前,已形成万亩蔬菜对接工程和8000亩蔬菜区两大蔬菜种植区域,全乡17个行政村除2个村外,全部发展蔬菜种植,全乡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人均达到2亩水浇地。同时,这乡加强与周边蔬菜种植乡镇的产业对接,发挥规模优势,推进集约发展,形成了与蔬菜种植专业村、专业乡相对接的生产格局。  该乡大力引进探索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了金丰、庆春、春美等优质品种,该品种质量好、品位高,既具有抗病虫害的优点,又是做韩国泡菜上好的原料,备受客商的青睐,全乡良种种植率达到90%以上。日前,这乡组织部分种植大户、经纪人,赴山东潍坊、寿光、河南南街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乡把产后服务作为关键环节工作来抓,下大力强化蔬菜销售,积极跑市场,广泛找销路,力求销得出、卖得好。乡里专门成立了农业综合站,抽调5名精兵强将切实抓好销售服务。同时,大力培育自己的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联系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全乡注册经纪人30多人,中介组织10多个。这乡还把兴建恒温库作为蔬菜销售的一大着力点,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恒温库,参与到蔬菜营销中来,现已建成恒温库3座,极大地解决了“卖难”问题。
-----------康·保·新·闻----------- 河北康保用科技装备现代农业 发布日期:2006-12-11 信息来源:河北农业信息网   康保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推广科技良种良法、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每年在春冬两季,利用县委党校、职教中心、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假期学校等培训阵地举行大规模的农民科技培训。高薪聘请省农科院和河北农大的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传播、推广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还实行“订单”培训,让农民特别是全县种养大户先“点菜”,涉农部门再按农民“点单”内容,挑选专家或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今年以来,这县共为农民举办培训班50多期,发放科技资料20多万份,直接受益农民达10多万人。这县还在各涉农部门开通了农技服务电话,在各乡镇建立了农业科技服务站,并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种养科技能手成立农技协会等农业技术合作组织,为农民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的科技服务。目前,这县已成立各种农技协会200多个,吸纳农民会员4万多户。  该县大力实施种植业种子工程和畜牧业良种工程,积极引进水晶草莓、五彩椒、美国西芹等10多个优质瓜菜品种以及以红芸豆为主的英国红、熊猫豆、红奶花等多种优质豆种和富含高蛋白的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在栽培口蘑1号、2号、3号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肉口蘑和甜味口蘑两个新品种。在畜牧业方面重点推广冷配改良等先进技术,主攻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肉牛、优质肉羊等畜种,优化畜牧品种结构,进一步增加种养良种覆盖面。这县在种养过程中严格推行科学的标准化技术,增加农业种养科技含量。如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农技部门严把种植管理诸环节无公害关,各蔬菜生产区都建立起“植物医院”,配置了蔬菜检测仪,确保蔬菜的绿色无公害。
【处长地乡专区】 处长地乡概述 处长地乡位于河北省康保县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康邓公 路穿过境内的张万良、薛家、四号、处长地等村,交通便捷,通讯 畅通。截止2006年8月,全乡有1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有农户 4084户,人口13359人,有蒙、回、布依、满、汉5个民族,其中回 民1569人,占全乡人口的11.6 %,汉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88%。 近年来,处长地乡党委、政府立足现有的产业优势,整合当地资源优势,继续推进“以农养牧、以牧促 农、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为支撑点,以调整农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以建 设产业核心区和产业规模集群为重点,全力推进肉牛、小尾寒羊,蔬菜和资源开发四个产业核心区建设,初 步形成了四个产业规模集群和基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典型化扩张,开放化经营,组织化实 施,产业化推进,促进了全乡乡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处长地乡初步形成了风能、肉牛养殖与加工、 土地承租、蔬菜生产与加工,寒羊养殖与加工、矿石开采、草业加工和生态旅游八大资源优势,具有开发比 较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规模基础。 处长地乡交通便捷,康邓公路贯穿全乡南北,村级道路全部硬化,畅通无阻;电力资源丰富,已完成农 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电价合理,电力充沛,为项目建设提供雄厚的能源基础;通讯设施完善,乡域内已建 立了各类通信基站5座,通讯便捷,服务完备,信息灵通;治安环境良好,近年来全乡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和刑事案件,社会风气良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劳力资源丰富,全乡有初中以上劳动力资源8900人,高 中以上劳力资源5800人,且日平均工资水平在20元左右,投资办厂既有高素质工人,又有廉价的工资报酬, 对落地项目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处长地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贯彻和落实《康保县招商引资二十一 条》规定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宽松、优越的招商政策,组建了招商产业服务队,对招商项目实行 一站式服务,在全乡营造了浓厚的招商、护商的氛围。 历史沿革 处长地村始建于1914年,由督垦处处长胡海波在此屯田得名。 在建乡之前一直由忠义区管辖,1958年,在乡域内设大囫囵、张万 良、黄家3个乡,1963年3月合并大囫囵、张万良、黄家3个乡成立 了新的大清沟人民公社,政府驻地在处长地村。1983年7月撤销大 清沟人民公社建制,建立处长地乡人民政府。
历史的见证 穿梭时空的中国十大名窟(组图) 第一名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12月25日 愿圣诞节快乐! 圣诞节将至,我为你送上一个故事,希望你能喜欢这个故事并希望它能为你带来启示。在此祝你圣诞快乐,愿你有一个白色的圣诞!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後,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麽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 , 要写在易忘的地方 , 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 , 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 , 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俗语说:你只需要花一分钟注意到一个人;一小时内变成朋友:一天让你爱上他;一但真心爱上 . . .你却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将他遗忘,直至喝下那孟婆汤... 朋友呀!当你看到这里,你是否有一点启示呢?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磨擦,我们也许会因这些磨擦而分开。但每当夜阑人静时,我们望向星空,总会看到过去美好回忆。不知为何,一些锁碎的回忆,却为我寂寞的心灵带来无限的震撼!就是这感觉,令我更明白你对我的重要!在此,我希望你能更珍惜你的朋友。最后愿你和朋友有一个难忘的圣诞。#^_^#
西安村庄流行喝尿强身 成立尿疗科研所(组图) 最近,通过中央电视台,很多人知道了西安有个“喝尿村”——雾庄。那里很多村民坚持喝自己的尿,并称此为“尿疗”,他们坚信喝尿可以祛病强身,并且村里还出现了不少因喝尿而长寿健康的“典范”。 “喝尿村”被外界知晓后,在社会上引发巨大争议,有人说“尿是人体排泄物,尿能治病没有丝毫科学依据”;也有人说“尿疗”是被临床实践证明的“民间神话”。 “尿疗”老人坚持喝尿13年 雾庄村民胡武斌是“尿疗”的忠实追随者,11月27日7时许,像往常一样,胡武斌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卫生间,拿过自己惯用的饮尿杯,取两杯热尿一饮而下。这个习惯他坚持了8年。“接触‘尿疗’是因为以前我肢寒体冷,眼睛也有毛病。”坚持“尿疗”之后,胡称自己体格健壮,耳清目明。 11月27日,他当着记者,取过一个塑料杯,拉开裤链儿,接了大半杯自己温热的尿液,脖子微仰,两三口就喝了个底儿朝天。 88岁的老人王同春坚持“尿疗”13年了。11月28日,老人不仅给记者演示当场喝尿,还“哼哼哈嘿”耍起拳脚。“我从1993年开始喝尿,那年我右腿疼得走不成路,后来听说喝尿能治好我的病,我一喝果然好了。”老人对“尿疗”笃信不疑。 成立“尿疗”科研所 杜西民是“尿疗”倡导者,原来曾担任过雾庄西村副村长。从1990年开始,杜西民就开始坚持喝尿,并大力宣传。“‘尿疗’能祛病强身,还流传一句谚语:三宝、双喜、蜂王浆,不如咱的一哗啦(意指尿疗)。” 1993年,杜西民等5人组织成立全国第一家“尿疗”科研所。从此,杜西民开始坐诊,一服药10天一疗程,收费50元,配尿服下,药是按照《道书八铭》中的“古方”配制。 喝尿治病还是胡闹? “喝尿村”一经媒体报道,雾庄立即处于舆论争论的风口浪尖。 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傅贞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既然临床用之有效,就值得研究;但有内科医生表示,尿液生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后形成的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人体的代谢终产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如尿酸、尿素等。这些本已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重新被吸收,对人体健康肯定是没有丝毫益处。 西安同济医院业务院长郭保学也认为:“尿疗”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尿液中经过收集、提炼有用的物质就是尿激酶,但这个提炼很麻烦,而且直接喝下去也不能形成尿激酶。他认为,尿疗人数多,只能说明是盲目跟风。尿液喝下去,当中酸碱性物质会不会重新进行化学反应,对人体会不会有毒?这些都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 “喝尿村”对喝尿看法不一 其实,关于“喝尿”的争论,在雾庄内部也存在。“喝尿村”雾庄并不像外界传言中所说,老人小孩都喝尿,按估计,整个雾庄村“尿疗”人群仅为10%。不少村民对“尿疗”颇有质疑,还有人公然反对尿疗。 作为“尿疗”的倡导者,杜西民坦承他从1997年就不再天天喝尿,只是偶尔为之。杜西民解释,“尿疗”能治病强身,但说来说去还是喝尿,只是修身的初级阶段。 搞建筑出身的杜西民打了个比方,修身就像盖房子,“尿疗”只相当于打地基,但盖好房子,还要积物料、请工匠、垒墙、装修等等步骤。“尿疗”只能保证身体健康,但却并非长寿之道。据东方今报今日消息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