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W9A5🐾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 发帖数: 5,856 关注贴吧数: 7
举报 三国演义 吧 发垃圾色情的贴子近期又有增多的迹象,希望能引起管理员的注意!~~谢谢!~~以下是部分被封的IP,供作参考:用户IP 被封时间(小时) 操作人 操作时间   58.52.134.42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9时 解封 219.139.175.214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9时 解封 221.233.222.121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1时 解封 219.139.117.140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1时 解封 219.138.178.67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1时 解封 219.139.174.145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1时 解封 219.139.175.167 24 演义吧管理组 2005年11月23日 11时 解封 221.233.234.196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1时 解封 221.233.234.159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1时 解封 61.183.39.106 24 演义吧管理组 2005年11月23日 12时 解封 219.138.178.223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2时 解封 221.233.231.91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3时 解封 221.233.216.237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3时 解封 222.217.107.6 24 演义吧管理组 2005年11月23日 13时 解封 219.138.178.182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4时 解封 219.138.178.190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4时 解封 219.138.178.246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4时 解封 221.233.226.192 24 演义吧管理组 2005年11月23日 14时 解封 221.233.229.180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5时 解封 221.233.229.254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5时 解封 219.139.174.112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5时 解封 219.139.175.244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6时 解封 221.192.160.58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6时 解封 58.52.133.47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6时 解封 219.138.178.44 24 padalin 2005年11月23日 16时 解封
古代象战评述[转贴] 大象作为现代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在更新世(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前)以后,其种类从400余种减少到只剩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自然也只能和这两种象打交道,由于文明地域分布和象的驯化特性等因素,古代可以用于作战的主要是亚洲象。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是亚洲象最大的产地,这些地方的古代军队里,象军还成为了主要军种之一,有很多大规模使用大象的记录。此外在地中海地区、西亚、中亚、中国等地,也都曾有大象参战的记录,只是规模有限。 象军使用的结果也是耐人寻味的,既有一些成功的战例,又有更多失败的记录。象军的攻击力和防护力固然很强,但大象在战斗中难以驾驭的特性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机动力差也是其重要缺陷。因此总体上看,象军的使用并没有收到其想象中应有的效果。一、希腊罗马时代的象战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就开始驯养大象,虽然没有见到那时使用大象作战的记录,但人们如果不把这种体型庞大的巨兽用于军事倒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在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都已有关于象的记载,商周时期可能就把大象用来打仗。如《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等等。 在印度,许多史诗和佛学典籍表明,象军更是成为一个重要的军种,这点以后再述。从这些零星的记载中,最早的象战起源和时间已不可知,在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象战应发生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东征时的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的军队里有来自印度的部队及15头大象,这些大象被部署在战线中央、波斯的金苹果长矛手的前面。战斗中由于亚历山大并未攻打波斯军的中央,而从左翼突破后进行卷击而造成波军全线溃退,这些大象没发挥什么作用,活着的都落入了亚历山大之手。 五年后的希达斯皮斯河之战是大量使用战象的经典战例。战前亚历山大曾从友好的键陀罗国王那里得到了30头大象,但希腊人看来只是把它们用来作运输之用了,没用于战场。对方的波鲁斯国王使用了200头左右的大象(实际上大约只有百余头)。遵照狄奥多洛斯和库尔提阿斯的记述,对波鲁斯抗击亚历山大的战斗部署描写如下(阿瑞安的书里大致相同):“印度国王率领雄壮的队伍向前开进,为保卫他的国家而抵抗来自西方的大胆的侵略者。200只巨象被一只一只地布置在不下1000名步兵之间,大概排成了8列,组成中央战线。波鲁斯王坚信这些特意布署的巨兽会吓倒外国士兵,并使受惊的战马难以驾驭。 在象的后面部署着由3万名步兵组成的密集队伍,两翼凸出,步兵纵队在象群中间向前推进。这样,印度军队的阵势与一座城池十分相像,站立的象群有如城池的塔楼,象群中间排列的步兵就像塔楼之间一道道墙一样。战线的两翼有骑兵和战车掩护。骑兵有4000名,战车为300辆。”象兵或在绑在象背上的方箱(如同塔楼)里面,或骑在象的赤背上。战象驮有3名战士,其中2名从侧面发射,另一名从后面发射。还有第四人为驭者,手持刺棒以指引战象沿某一方向前进。看来,波鲁斯王做好了用象兵克制马其顿优势骑兵和方阵的打算。 亚历山大面对印度军队已布置好的阵势,在渡河后迅速调动一队骑兵发起猛攻,逼迫波鲁斯的骑兵紧急改变队形,并且趁着波鲁斯骑兵在改变队形而陷入混乱之机,率领另一队骑兵向他们猛扑。波鲁斯军队的右翼被打乱了。这时,波鲁斯王推进他那构成阵势第一行列的战象,他的败退下来的骑兵于是急急忙忙向他们自己的战象靠拢,好像是要寻找一堵良好的避风墙似的。这时印度象官则驱赶着战象去阻击亚历山大的骑兵。亚历山大于是下令骑兵闪开,让步兵迎战战象。马其顿方阵与印度战象开始了残酷的战斗。 亚历山大骑兵把战象四面包围起来,从四面八方向大象和上面的象兵投射出无数的箭和标枪。这时败退的印度骑兵溃下来,与大象混在一起,受投枪和弓箭打击的战象也肆意践踏。而马其顿军多在外围,回旋余地大,可以视情况冲锋、退却和追击,而且标枪兵一直不停地进行投射,因而受大象的伤害较小,而夹杂在象群中间行动的印度步兵,却遭到严重的伤害。最后,战象精疲力竭,无力冲撞,就自动后撤。马其顿骑兵乘机把印度军全线包围起来,马其顿方阵把盾牌连接起来,组成密集队形,紧紧地向他们压过来,印度军遭到惨重损失,只有少数人从马其顿骑兵的空隙中逃了出去。这一战,印度步兵阵亡二万人,骑兵损失三千人,战车全部被毁,幸存的战象全被俘获。波鲁斯的两个儿子、本地区的总督以及其它指挥官也几乎全被打死。而马其顿军队阵亡的骑兵仅三百人,步兵七百人。
解“生子当如孙仲谋” 解“生子当如孙仲谋”[转]文/云风公子(选自煮酒征文2000-11-0300:44) 建安十八年正月(公元213年),号称四十万的曹军进攻濡须口,头阵先击破孙权江西阵营,生擒了都督公孙阳,孙权率七万军团抵抗,相拒月余,曹操远远望见权军,见到武器、船舰,不禁赞叹其治军严明、军容整肃。也在其间某场战役中,见到孙权军威,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其后,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方至,公宜速去”,又注:“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阅毕,告诉诸将:“孙权不欺孤也!” 好个孙仲谋!当如孙仲谋! 千余年后,宋朝的词人辛弃疾在她的作品如是云: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还是得从孙权说起。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策薨,孙权在“哭及未息”中接掌了江东政权,这时,他还不满二十岁,以现在看来,不过大学一年级,正在享受青春活放、恣意人生的时后,历史却开启了他的使命。千变万化的动荡不安。那是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的时代,也是「兵戎未戢,四方离散”、”寇贼在外,内政不理”,所谓「三空”(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经济崩盘,(后汉书˙陈王列传之陈蕃)和「奸宄竞逐,豺狼满道”,政权沦落、豪强逐鹿的时代。  兄长遗言「以保江东”,依依在耳,在“易服”后,得先稳固政权。人事方面,他“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聘周瑜、程普、吕范为将帅;鲁肃、诸葛谨为宾客”并且「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内忧方面,“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外交上不急于对抗曹操,接受了讨虏将军、会稽太守的职位之后复仇、西征建县,“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今奉职”,因此稳定政权的向心与存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他面对掌权以来最大的挑战。此时此刻,曹操灭掉袁氏政权,罢三公,为丞相,平荆州,败刘备,意气风发之余,给了孙权一张贴子,里头这么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八十万军,方与将军猎会与吴。”吓得大臣们“响震失色”,纷纷“劝权迎之”,方为上策。此时此刻的孙权,又是怎样的一个想法?在鲁肃假意刺探其不妨考虑投降,以保“将军家”的时候,忿怒的几乎想杀了鲁肃,尔后深谈,豁然开朗:“此诸人之意(劝权迎之)甚失孤望,今卿阔开大计,正与孤同”。再加上周瑜强有力的主张,更深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所以他明定了“孤与老贼,势不两立”的方向,为了证明决心,还“拔刀斫前奏案”。并对周瑜的意见表示“君言当击,甚与孤合”。因此孙权传亦载“瑜、肃执拒之意,意与权同”。 其实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那就是,孙权根本是打算反抗的,从头到尾,只是冷观大臣的胆小、畏惧、怕事、保身;那份无畏的勇气,散发在这年轻人的身上,此时他才二十七岁。一个人在危急时,往往会脱掉假面具,此时方是考验人性的时候,孙权的反应显得相当勇敢和志气,和刘琮等人相比,这也难怪曹操大叹“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了。 曹操一生戎马,谋心图治,唯才是举,当然不希望在权业在后代毫无反抗的送掉,因此,赤壁战时,他虽骂孙权的不识时务,但另方面,亦暗暗赞赏孙权的无畏和勇气,面对强权而不乞首。 辛弃疾以古讽今,与当时处境一比,怎不令其感叹?庙堂之上,并不是没有良将,并不是没有精兵,却始终处于下风,主政者没有如孙权般的眼界和胸襟,朝纲不决,之后隆兴和约已定,落寞无聊、忧愁风雨之余,又怎不让人忆起孙权当年意气雄姿?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这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原由之一。 孙权并不是拓展、开创的亚历山大或汉武,他其实亦相当明白自己,赤壁大捷,是偶然不是必然,是被动不是主动,和曹操的对阵几乎都是落居下风,对此,孙策评论相当公允“举江东之众,决机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吾不如卿。”诸葛亮北伐,孙权亦曾出兵,但用意为何,诸葛亮一语道破:“限江自保,权不能渡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智有余而利不足也”。胡三省也说:“孙权自量其国之力,不足以毙魏,不过时于疆场之间,设诈用奇,以诱敌人之来之陷耳,非如孔明真有用蜀以争天下之心也。”就连孙权自己也承认“长江巨海,皆当防守”。
蒋干来后·一瞬间·周瑜的思绪(转载) 蒋干来后·一瞬间·周瑜的思绪 版权所有:唯笑惟笑 原始出处:新浪三国论坛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 蒋干来了? 少年时同窗的感觉一下子浮现了上来,呵,谁都年轻过啊,那时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烦恼吧。 看了一下周围的诸将,诸将也都用征询的目光看着他。一扬眉毛,周瑜笑了,那是隔开纷扰的俗事后,从心灵净土里传来的微笑;那也是乌云密布的天空,一道闪电般的笑意。因为他知道蒋干是来干什么的,因为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他知道蒋干的才华,既然他来了,那么,只要让他开不了口就可以了咯。 轻轻的点了点头,思想又飞快的转到的大江上的曹军那儿,大军压境有一阵了,偶尔的,他也会有一点点的紧张,比如想到刘备诸葛亮在一旁等着混水摸鱼的时候;比如刚刚看到曹军水军阵势的时候; 比如听说了曹军的水军都督是蔡瑁张允的时候。不过现在他一下子放松了,脑子在飞快的转着,表情看上去却是那么的从容,就好像秋天来了,一片枯叶轻轻挣脱最后的束缚,从枝头慢慢的飘落那样,没有人能看出他心里在想什么,就连鲁肃也不能,子敬是个好副手,但也只是好副手了吧,很多事情,其实他想的与我是不一样的。江东虽然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可真正能与我分忧的,又有几人啊。 周瑜有一点点心疼,不过不碍事吧,以前也疼过一次,那是大哥孙策遇害的时候,知音突然离去,心好疼啊,那是感觉;可是心口真的疼了起来,那是什么呀;心疼与心疼的感觉,分不清了。 唉,不想了。 孔明如果在的话,能看出我在想什么吗?也许能的吧,可惜,为什么他是敌人呢,如果能与他合作的话,应该会很舒服吧。 好了,蒋干这次来,我不会让他空着手回去的,只要如此如此一番,刚才困扰我的事情应该就不复存在了吧。 只是一瞬间的事,周瑜就知道应该怎么安排了,眼前的众将,应该能很好的完成吧。大军压境,主帅的从容真的很重要,有时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但更多的,是实在的流露吧,就像现在,因为曹军实在没有什么可怕的,呵呵。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