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叫兽电疗法 杨叫兽电疗法
关注数: 40 粉丝数: 77 发帖数: 5,898 关注贴吧数: 57
蜂巢思维根本不可能自然演化出来吧? 蜂巢思维感觉是被西方主流科幻滥用的一个点子了,太多动漫影视游戏里都有一个具有蜂巢意识的反派。 但想一想,其实自然界根本进化不出所谓的“蜂巢意识”。 首先地球上的那些所谓的“蜂巢思维”,如蜜蜂、蚂蚁等其实都应该被叫做真社会性动物。蜂后其实只是整个蜂巢的生X器,它毕生的任务就是接收雄蜂受精后不停产卵。如果把蜂巢看做一个生命个体,那么蜂后和雄蜂不过是该“个体”的生殖系统。 所谓“蜂后”“蚁后”这类称呼其实有极大误导性 蜂后并不是“女王”,它没法直接对兵蜂工蜂下命令,最多分泌一些信息素调节一下周围工蜂的部分行为。蜂后更不是“主脑”,它并不能与兵蜂工蜂共享意识,更不能直接操纵兵蜂工蜂的行动。蜂后、兵蜂都只是按各自本能行动而已。 蜂巢意识总得有个主脑吧?主脑总得与兵蜂工蜂之间保持某种意识链接吧?但如何形成意识链接呢?答案似乎是根本不可能。分泌信息素、振动或者声波、图像或者光信号都不足以将主脑和工蜂二者之间意识链接在一起。这些沟通手段最多只能形成类似“语言”的东西,主脑可以发布信息,但这些信息无法直达工蜂脑中,最终需要由工蜂自己来理解。至于远程劫持工蜂的神经系统,直接操纵工蜂行动,那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当然也有可能某个外星物种天生个体之间差异就极大,只有少数个体才有完整智力,多数个体天生智力低下。愚笨的个体会出于本能服从聪慧个体的命令。但这也不是蜂巢思维。 综上,所以我认为所谓的“蜂巢思维”根本不可能在自然界中出现。自然形成的智慧物种必然有个体意识。如果宇宙某处真的有个蜂巢思维文明,那么它也一定不是自然形成的,而一定是随着文明发展后天被改造成这样的。比如信息技术成熟后每个个体脑中都植入个WIFI收发器,无时无刻都在把个体的思想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也无时无刻都在把指令注入个体脑中。 不过即便如此,这种人造的“蜂巢智慧”最多也就覆盖一颗行星的范围。一旦超过行星范围,主脑就必须给个体自主权、或者设立一个“副脑”、再或者干脆新建另一个主脑进行分巢。地球和火星之间都有20分钟的通讯延迟,实在无法想象如何仅凭一个主脑控几光年乃至几十光年的范围。 星际神族的“神圣的卡拉”、还有格式塔意识也是同理。
设想一种在世代飞船中演化了很久的外星物种吧... 技术背景: 1.宇宙中的物理法则不允许超光速(FTL)技术。 2.由于能源和工程学方面的瓶颈,宇宙飞船连“高亚光速”都无法达到。在能源和工程学只能允许航天器的最高速度达到真空光速的1%左右。 (注:“高亚光速”的门槛是真空光速的10%) 3.该物种并未采取“冯诺依曼探测器”方案进行恒星际扩张。 (注:所谓“冯诺依曼探测器”指的是可以复制自我的探测器。母文明星球只需发射少数这类探测器,因此此举不必消耗母文明自身太多资源。这些探测器到达目的地后,它们会复制自己;复制自身后,新诞生的众多探测器会继续向周围恒星系进发,重复以上过程。冯诺依曼探测器可以利用目的地资源进行自我复制、可以利用目的地资源建造其他建筑和设置。这些探测器甚至可以利用目的地资源对目标行星进行环境改造的探测器,在目标行星上创造母文明的生物圈、就地培育母文明的智慧生物,将母文明的枝叶移栽到目标行星上、以此实现经济上可以接受的星际扩张。) 4.该物种采用了“世代飞船”方案进行恒星际扩张,并且该物种已经以船为家、已经在它们古老的世代飞船中繁衍了无数代。这段旅程已经持续了多久?已经无人知晓;短则几千万年、多则几亿年。 (注:世代飞船指的是一个内部拥有生物圈,可以自给自足的大型飞船或者由该类飞船组成的船队。最初的宇航员不会活着抵达目的地,他们会在飞船内代代繁衍;他们遥远的后裔会最终会抵达目的地。但这类方案有个问题,那就是当世代飞船的乘员在飞船内繁衍了若干代后,飞船已经成为了它们的家。所以,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往目的地?) 然而一个世代飞船内演化了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的物种,应该是什么样的?虽然牠们遥远的祖先们很大概率是一种长腿的陆地生物,但没有重力的世代飞船中呆了这么久,牠们已经成了一种可以在空气中“游泳”的生物。牠们挥动着躯体末端的腕足,外套膜吞入飞船内的空气然后挤压空气、最后朝身体后方喷出空气。牠们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使自己在无重力环境中运动。牠们的祖先只有粗苯的四肢,但牠们周身已经演化出了许多灵巧的腕足。、这些腕足可以攀住飞船的舱壁,帮助牠们在无重力环境中固定身体。宇宙空间中没有“上下左右”之分。久而久之,牠们的身体可能从原先的两侧对称的布局演化为接近辐射对称的布局。在恒星之间空旷而寒冷的宇宙空间里,每一焦耳能量都极为宝贵。飞船内部总是黑暗和寒冷的,因为牠们不能在取暖和照明方面花费太多能量。由于缺乏重力,牠们的骨骼退化了、整个躯体都变得无比柔软。柔软无骨的身体还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在它们休眠时可以蜷缩成一小团,然后将自己的躯体挤进舱壁的一个小凹槽内。在空间紧张的飞船里,这样做很有好处。 由于缺乏恒星的光照,牠们的皮肤像洞穴里的盲鱼那般惨白、甚至显得有些半透明。虽然飞船内总是很黑暗,但牠们并没有失去视力,因为视力对于一种智慧生物而言太重要了。作为补偿,牠们演化出发射生物冷光的能力。黑暗的世代飞船内部,牠们的躯体闪烁着晦暗的荧光。牠们的夜视能力高度发达,足以通过这些生物冷光看清事物。牠们的身体饱含脂肪和抗冻蛋白,可以在零下数十度的环境中正常生存。 漫长的旅程让牠们演化出冬眠能力,或者更准确些说是假死能力。牠们可以停止自身一切新生代谢,排出体内大部分水分,化为一个干枯纸团的形态进入假死。但只要施以适合的条件,牠们又可以从假死状态中快速复活。多么美丽的生物啊!牠们既是自然演化的奇迹、又是牠们自身科技所造就的奇迹。
关于费米悖论的不完全汇总... 1.【费米悖论】是物理学家费米在1950年偶然间提出的一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概率学推算,宇宙间的智慧生物和科技文明数量应当非常大。但这个基于逻辑的推论结果与事实不符,宇宙处于某种诡异的“大寂静”之中。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悖论”。 2.【绿岸公式】又称德雷克公式/德雷克方程,是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在1960年提出的一个公式,可以理解为是对“费米悖论”的进一步细化和量化。 公式1:N=Ng×Fp×Ne×Fl×Fi×Fc×FL 意为: 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银河系内恒星数目×恒星有行星的比例×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其中: N 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 Ng银河系内恒星数目 Fp恒星有行星的比例 Ne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 Fl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 Fi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 Fc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 FL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 公式2:N=R*×Fp×Ne×Fl×Fi×Fc×L 公式2与公式1的区别在于R*替代了Ng,L替代了FL。R*为银河系形成恒星的平均速率,L为科技文明寿命 3.【大过滤器】 该理论由罗宾·汉森于1990年提出,是对“费米悖论”和“绿岸公式”的补充。大过滤器理论将从生命萌发到形成星际文明分成若干阶段,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障碍,这些障碍被称为“过滤器”。越是后期的阶段,“过滤器”就越是严苛。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大筛选”。 该理论所列出的阶段如下: 合适的行星系统(存在有机物以及可能宜居的行星); 可自我复制的分子(比如RNA); 简单(原核)单细胞生命; 复杂(真核)单细胞生命; 有性生殖; 多细胞生命; 脑量较大、使用工具的动物; 我们目前这个阶段; 星际扩张
新奥美菲拉斯或许也能造出变身棒 庵野秀明的新奥特曼剧场版里,主角的变身道具是一支圆珠笔大小的贝塔魔棒,美菲拉斯星人的变身道具是一具庞大的贝塔棺材。很多意见就据此认为新奥设定里光之国的科技高于美菲拉斯。但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 美菲拉斯走的是上层路线,走的是当局高层接洽与合作的路线。这次美菲拉斯带来只是样品;如果与地球当局洽谈成功,未来贝塔棺材是要批量生产提供给地球人的。对于地球当局而言,是一支圆珠笔大小的魔棒容易控制,还是一具笨重的棺材容易控制?显而易见是后者。 有没有一种可能?美菲拉斯星人不是造不出小巧的变身道具,只是没有必要为地球人提供那样先进的变身道具?大型的棺材比小型的魔棒更容易控制,地球当局更容易控制贝塔棺材,美菲拉斯也更容易用贝塔棺材控制地球当局。 另外就是脑洞一下新奥的设定。 这次新奥里出现的宇宙人:奥特曼、扎拉布、美菲拉斯,其外形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难从它们的外观分辨出它们到底是生物体还是机械体。 不知道吧里有无群星玩家,群星里有机械飞升、灵能飞升、基因飞升这三大飞升。所谓飞升,借用的是原本道家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通过长期修行终于脱离肉骨凡胎、羽化成仙,拥有种种神通。这个概念移植到科幻作品中,就是一个物种通过科技成功改造自身,实现自身的进化。机械飞升就是抛弃肉体获得机械身体;灵能飞升就是觉醒超能力;基因飞升就是对自身进行大规模基因改造。 旧TV里,光之国的居民原本也和地球人一样是肉骨凡胎,它们是通过等离子火花塔的强光照射后才化身光之巨人的。也就是说光之国经历过一次飞升,个人称之为“巨人飞升”。巨大化后变大的不仅是躯体,还会获得种种看似反物理的超能力。 回到新奥,前面说新奥的宇宙人难以从外表上分辨它们到底是生物还是机械。而且它们都能巨大化,都有种种在地球人看来反物理法则的超能力。可不可以做一种假设,即奥特曼、扎拉布、美菲拉斯三个物种都经历过“巨人飞升”?飞升后,它们才变成了现在这般不似生物也不似机械的模样;飞升后,它们才具有了现在这样毁天灭地的超能力。 进一步脑洞:也许在新奥的世界观里,“巨人飞升”是宇宙间的一道门槛,一层大过滤器。只有越过这道门槛的物种才有参与宇宙间事务的资格;那些没有越过的,只是蝼蚁。
由尤特帝国的故事发散脑洞... 以上为我心目中尤特族的外貌... 如今我们平日里能看到的科幻故事,一般而言都来自于western国家。在这些故事中,地球人往往是作为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物种出现、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主动进入星际空间的;地球人是银河的诸侯之一,与其他外星物种展开各种博弈,潜力无限、来日方长。就算科技不是最先进的,地球的发展路径也是没有问题的。 而以上之种种,很大程度上是以western视角回顾自身历史而后再将其投射到未来的产物。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由他者塑造的世界中,哪怕是非西方人多少也受到了这种视角的影响,在这些科幻故事中也把自己代入了进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者偏差】呢? 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部好像由孟加拉国作者创作的科幻小说。其大体内容是:在西元3000年前夕,人类依然没有离开地月系。几百年前,地球曾经短暂的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过科考站;但随着科技的停滞、人口和经济的萎缩,地球渐渐停止了一切太空探索活动。整个人类社会从23世纪开始就进入了全面停滞,之后又开始了缓慢的萎缩。对那时的人而言,技术进步和经济繁荣早已过去。15-20世纪的科技爆发被认为是历史中偶然的、短暂的反常现象,科技进一步发展和太空移民都认为是不可能实现之事。那时的学者认为,地球社会已经达到了宇宙物理法则所能允许的顶点;虽然地球依然不够完美,但已经无法做得更好了。宇宙间不可能存在掌握着成百上千颗恒星的太空帝国,就算在银河的某处存在其他智慧生物,它们同样也被物理法则困在自己的行星系之中。 然而就在地球社会迎来30世纪第一天曙光的时候,外星人却乘坐着超光速飞船降临了。外星人的到来极大冲击了地球社会,已经停滞了1000年的地球被搅的天翻地覆。通过与外星文明的交流,人们发现原来过去地球那些伟大的学者们(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的研究视角是狭窄的、他们的研究方法是有缺陷的,他们的研究结论也是片面的、可说是具有误导性的。利用外星科学提供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可以建立新的物理学体系;通过这个新体系可以使科技再次爆发,使超光速旅行成为可能,使跨恒星文明成为可能。 但这对于地球人而言已经太迟了,那些外星人并不良善。它们轻而易举的使落后的地球屈服了,地球被并入了外星人的太空帝国之中,以一种“番薯”的形式存在。(外星人的化学构成和地球生物不一样,不适应地球环境;需要地球人为其供劳力。) —————————————————————————————————————— 之所以对这篇科幻小说印象深刻,是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很罕见的“失败者视角”;这可能与作者的文化背景有关。但是相比最终找到正确路径的成功者,找错路径的失败者要多得多。而且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那些“失败者”在遭遇“成功者”之前,同样也是局部地区的“成功者”;他们都以为自己走的这条路径才是最优解、甚至是唯一解。 这是这个故事最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在遇到名为“成功者”的大他者之前,你可能永远无法都知道自己的路径是否正确;但是当你遇到“成功者”,猛然明白过去的路径有问题时,往往一切都结束了。
现有恒星际旅行方案搜集,欢淫补充。 按难度从高到低、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进行排列。欢迎指正和补充。 【高速/超光速方案】目的是超越光速。 1.“快子”飞船(目前理论上尚未搞定,工程学方面的实践为零) 利用理论上存在的、不能低于光速的“快子”建造超光速飞船,实现恒星际航行。 2.“曲速”飞船(目前理论上尚未搞定,工程学方面的实践为零) 相对论不允许宇宙中有质量的物质达到或超过光速,但宇宙时空本身的畸变却可以超过光速(比如现在一般认为宇宙的膨胀速度超过光速)。通过畸变空间的手段将飞船前方的空间收缩、飞船后方的空间膨胀、从而实现超光速航行。 3.分解传送重组(不违背现有物理学,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实现) 在出发地将人和设备分解为基本粒子,然后将这些基本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射向目的地;当基本粒子到达目的地,再将这些基本粒子按照原样重组。以此方式,可以实现接近光速的恒星际旅行。 *以上方案均需要巨大能量,已知的取能方式包括核聚变甚至反物质都很难满足;有脑洞方案想要提取真空中随机涨落的能量作为超光速飞船的能源,谓之“真空零点能”。 【亚光速/近光速方案】承认光速不可超越,但试图抵近光速;底线是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1.星际冲压引擎/巴萨德引擎(理论上可行,但工程学难度高,实践几乎为零) 飞船前端生成一个巨大漏斗状磁场,吸收飞船前方宇宙空间中的游离氢原子,在飞船内利用这些氢原子作为燃料进行核聚变,从而将飞船加速到十分之一光速,以此进行恒星际飞行。 2.“光之帆”/“太阳帆”(理论上可行,工程学上也进行了一些实践,相对靠谱些) 制造一面面积达到数百甚至数千平方公里的光滑“光帆”帆船,背向恒星。通过恒星光子的光亚推动“帆船”前进;随着时间推移,光亚可以使“帆船”渐渐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从而实现恒星际航行。该方案中,也可以用人造的大功率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来推动“帆船”。 3.“猎户座”计划(理论上可行,工程学上也进行过一些试验) 朝飞船后方不断丢核弹,通过在飞船后方不断制造核爆炸推动飞船前进,逐渐加速直到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亚光速方案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使用飞船内置的动力,如巴萨德引擎、猎户座计划;另一类使用外置的动力,比如光帆。这类计划的能源来源主要是核能(核聚变引擎、核爆炸、恒星光和激光)或者反物质(只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足够的反物质)。 【低速方案】目标速度为光速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以时间换航程。 1.无人探测器/冷冻休眠舱(冬眠舱听起来低端,其实很难实现;一般都会把冷冻对象直接冻死,根本不可能再次唤醒。) 在飞船速度远远不能接近光速的情况下,通过机器人或者冷冻宇航员的方式进行恒星际航行。以时间换空间,制造可靠性非常强的飞船,以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光速的速度、用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时间进行恒星际航行。 2.世代飞船(人造生物前看似简单,但直到目前为止尝试制造微行生态圈的努力全部失败,参见“生物圈二号”。) 制造一座小型太空城,在其中制造微型的地球生态,宇航员们在太空城中繁衍生息。如此,一代又一代人以船为家,以缓慢的速度在恒星之间航行、扩张。 3.冯诺依曼机器/机器细菌(想法很好,只是至今为止尚未成功) 发射高度自动化的、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复制自身的智能机器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到达其他行星系统中可以采集当地资源进行自我复制甚至进行自我改进、制造比自己更先进的下一代探测器。然后这些探测器再次出发、朝向各个方向发射;当它们到达新的行星系统时,可以将上述过程在重复一次。同样,这些探测器到达目的地时也可以在当地建立各种设施,甚至改造当地的行星。如同细菌一般不断复制、不断演化、“感染”并改造越来越多的行星系统。
【搬运】细思极恐,地球很有可能是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了... 人类现在有没有可能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文明? ------------------有可能---------------------- 首先反对说宇宙很大所以地球不可能是最先进文明的,反对说我们不知道生命诞生的条件所以地球不可能是最先进文明的。这两套说辞基本是一个意思,就是我们对宇宙和生命诞生的条件是无知的。但是,从“不知道”我们得不到任何结论,你不能从“不知道”得出地球不可能是最先进文明的结论出来。 我一度也对地外生命非常感兴趣,发现学界探索地外生命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星球有没有液态水。我也质疑过这个指标,为什么生命不能从其他液态里甚至不从液体里诞生? 后来我想明白了,碳基生命+水环境+氧气很可能是生命诞生和进化的唯一方式。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为什么。 ------------------为什么生命基本元素只能是碳?----------------------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最原始的“生命”是偶然出现的能自我复制的大分子。想要经过频繁的反应诞生这样的分子,只有溶液中才行。所以最原始生命必定诞生在液体中。 其他元素形式的生命不止一次被提起过,提的最多的就是硅基生命和氨基生命(或者称氮基生命)。 首先硅的化学键键能相比碳太弱,意味着硅基物质大分子链容易受力而断裂,这无疑对生命是不利的,这样的结构就算产生了可以自我复制大分子物质,也很难保持分子的稳定性。因此目前发现的硅基高分子材料大多是硅氧键的交替组成的。我不是学化学的,对硅基高分子非常有限的了解源于以前给自己笔记本清灰的时候买导热硅脂然后随手百度了一下。刚刚特意查了资料,结论应该是没错,如果有谬误请专业人士指正。所以基本可以否决硅基生命的存在。 而氨基生命就更像是一个想象力的产物了,一个氮只能产生三个化学键,而一个碳有四个,这意味着以氮为中心原子能够组成的大分子形态是非常受限的,不仅仅是分子形态受限,当分子中一旦出现不饱和键,就表示到了大分子链的终结,更别说成环了。加上氮元素在宇宙中分布稀少,氮氮键难以打开。这些不利因素基本就否定了氨基生命的存在。 综上,碳是唯一能诞生生命的基本元素。
现实中没有EVA,但现实中有真希波吗? 现实中有没有EVA?那自然是没有的。所以"现实中没有EVA"这种事并不需要庵野秀明来告诉观众。 "你已经不再是14岁了,需要面对现实了"。这句话对不对?很对。但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你不去找它,它也会来找你的存在。现实就是客观世界,你身处其中、永远不可能逃避的存在。我不喜欢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会消失吗? 所以,"你该面对现实了"这种事也不需要庵野秀明来告诉观众。 庵野你告诉肥宅们:"现实中没有EVA",这很对。但是,诚然现实中没有EVA,现实中也没有真希波啊。 如果EVA应该消失,那么真希波、明日香、绫波丽、葛城美里也应该跟着EVA一起消失。 你一边说着"现实中没有EVA",另一边又把一个又一个美少女安排到真嗣身边。这看起来不像是劝人脱宅的样子啊。 你一脸胡渣、头发乱蓬蓬,天天在那儿自闭;然后美少女们飞蛾扑火一样一个个飞向你,坐你旁边,主动和你暧昧,主动和你调情。这种事在现实中发生的概率有多少? 肥宅们不像真嗣也不像你庵野,他们大多数无才无德,没有显赫家世,也不太可能在事业上有什么大成就。 你如果真想劝人脱宅,那就应该告诉肥宅们——你很普通,永远不会有人爱你;永远不会有谁来拯救你,你的人生注定卑微。你有可能付出全力,结果依然是失败。但即便如此,你也应当认真对待、努力活着;即便如此,你也应当追求真善美、不应扭曲如蛆。 其实这也不过是老生常谈: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Y,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继续做梦?不甘心。清醒过来?没那胆。 庵野,如果你真想劝人脱宅;那我认为你应当这样安排EVA的终局。 新世界里,没有使徒、没有NARV、没有EVA,也没有美少女。 一个普通的黄昏。28岁的瓜农碇真嗣正在给西瓜田浇水,此刻闷热异常,林间蝉鸣阵阵袭来。远处太阳正在西沉,第三新东京市的轮廓渐渐模糊。斜阳照在碇真嗣身上,在他身后的瓜田拉出一道长长的投影。真嗣摘下草帽、擦擦汗,随后关掉了一旁的水龙头。趁白昼的最后几分钟,他环视了一下瓜田——水珠划过西瓜和藤蔓,滴入泥土中。此时此刻,只有夕阳、瓜田、真嗣,还有那阵阵蝉鸣。几分钟的沉默后,镜头拉回真嗣,我们发现他的嘴角挂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THE END————
[微剧透]关于EVA新剧场版 终 主要是个人吐槽向,内含微剧透。本吐槽只代表个人观点。碇真嗣和真希波的感情线莫名其妙,毫无铺垫;最后车站成年的真希波和碇真嗣那段对话,油腻不堪。感觉双方只是在逢场作戏,一点真情实感都没有。 成年后的碇真嗣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怎么说呢?感觉油腻了,圆滑了,和那个拧巴的自闭少年判若两人。一个14岁时候依然无比拧巴的少年,成年后性格也不至于发生这么剧烈的变化。 碇真嗣和樱(铃原东治的妹妹)的感情线更莫名其妙。樱凭什么对真嗣抱有感情?她和真嗣之间根本没有多大交集,她与真嗣接触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几天而已。 出现美里和加持的儿子也很突兀,他有什么存在必要吗?还不如把美里和真嗣的儿子安排上呢... 渚薰线也很奇怪......神设几乎全崩,存在意义不明。 第三村的剧情,本来应该意味着“不管现实多么不堪,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但是,真嗣后面的表现与这个主题截然相反——他创造了一个没有EVA的新世界。 与其说真嗣重建了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为所有人都安排了一个好结局;还不如说他把那个旧世界中人和物都彻底毁灭了。毁得比第四次冲击还彻底,毁灭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不留。 与其说真嗣终于学会面对现实了,还不如说真嗣终于彻底逃避了;他从原来的旧世界中彻底逃走了,躲进了一个虚幻的安乐窝。从此之后,那个新世界中除了真嗣之外的人都是NPC,他在一个大型日常向美少女Galgame中彻底封闭了自我。自闭了,彻彻底底自闭了。 表面看起来真嗣终结了无尽轮回,实际上真嗣是彻底怂了。他连重开一盘游戏再试一次的胆量都失去了,他最终选择弃坑,换了个新游戏。 我们都希望真嗣能支棱起来,但不是这么个支棱法啊..... 啥也别说了。EVA新剧场版总算完结了,这终究是一件好事罢。
庵野秀明已经不再热爱ACG了吧? 昨天终于看完了EVA新剧场版:终。这么多年过去了,制作团队变了、主创者的心态也变了。我感到庵野明显心不在焉,精力好像根本不在EVA上一样。想当年,EVA可是集ACG中二之魂于一身的作品,永远改变了业界,也把庵野秀明推上神坛的作品。 庵野啊,庵野。你童年时看奥特曼入的ACG坑,进了大学组建了一个ACG俱乐部,然后以票友身份出道正式走入日本ACG行业,而当时的日本ACG正冉冉升起、即将成为中天之日。即便在那个高手如云的时代,你也是业内翘楚、青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超时空要塞、无限地带23、风之谷、王立宇宙军、飞跃巅峰...江湖上处处都有你的传说。然后,经历了蓝宝石之谜的低谷后,你终于憋出了中二神作新世纪福音战士!一炮打响,震动业界,红遍天下!燃烧吧,ACG之魂!!! 然而,许多年过去,你变了。你的眼神变得暗淡了,你的背佝偻起来了,我们在你眼中再也看不到熊熊燃烧的中二之魂。虽然这些年你事业似乎发展的不错,推出了EVA新剧场版,导演或即将导演新·哥斯拉、新·奥特曼、还有新·假面骑士。但你好像并不快乐,你更像是在弥补童年时的遗憾,没有当年那股认真和中二劲了。 说这些,并不是要责怪你。我们认为你的变化是自然的,是无可厚非的。 只是感叹:或早或晚,每个中二少年都终将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中二之魂道别。这也许算不上什么悲哀,但总有些许遗憾。
上杉达也 浅仓南居然已经53岁了...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Touch/棒球英豪这个动画,90年代引进过国内,在电视台播出过,记得当年引进的是台配版。这动画对青少年日常和心理的刻画算一绝,这动画里没有热血战斗也没有奇幻诡谲的世界观,也没有夸张的人设。Touch描绘的只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中学生琐事,比如升学、考试、比赛、懵懂的好感等等,但莫名其妙就是很抓人眼球,让人不由自主想继续看下去。作为一部日常番,Touch当年能在一堆引进动画里脱颖而出也是挺厉害的。 当年看到上杉和也意外死亡那集挺震惊,因为之前没想到过动画片里还会S人,而且是很正经很严肃的那种S法。上杉达也和浅仓南的形象塑造很亲切,很接地气;日本校园动画虽然有很多,但其人设大部分都离现实很远,能给人以“这是有可能在我身边出现的人”感觉的角色真不多。 刷视频刷到个评论,惊了——原来上杉达也和浅仓南已经50多岁了。Touch正统续作MIX里明确出现了一个时间信息,1986年的甲子园学生棒球全国大赛,也就是达也那届夺冠的那届比赛。Touch中的人和事原来已经过去了35年...... 达也和小南的人设太真实,就好像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发小那样。虽然明知这不过是虚构的故事,但还是想问一句:这么多年下来,达也和小南过得好不好。
有时候想想: 外星人和人类真的能交流吗? 无聊的时候想一想: 外星人和人类真的能交流吗?如果能,外星人和人类之间的交流又能达到什么程度? 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感,可以被还原成各种物理的化学的过程;也就是说思想和情感归根结底还是源自这副皮囊肉身,所谓的文明和文化其实也建筑在这幅皮囊之上;若人类的皮囊不是现在这副模样,那么人类的文化也必然不是现在这副模样。 外星人,它们的皮囊肯定与人类不同;这种不同很可能从分子层面上就开始了。某种外星人以硼而非碳作为分子骨架,以液态氨而非液态水为溶剂进行生化反应;它们的母星平均温度可能是-70°C,星球表面大气压可能是地区的6倍。地球在它们看来毫不美丽,只是一颗炙热且充满有毒腐蚀性物质的炼狱之星。 它们必然有感官,但它们的感官是怎样的呢?某种外星人的视觉可能完全落在红外线波段上,那么人类的美术对它们而言完全没有意义,或者它们根本没有“艺术”这个概念?如果牵涉到脑结构和神经系统,那么就更不敢去想了,而感官和大脑,恰恰是认知外部世界的基础。如果两种生物的感官和大脑完全不同,那么它们差不多就身处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之中。 它们是胎生、卵生、卵胎生、释放孢子?还是像蝴蝶那样有个蛹期,幼虫和成虫完全不同?它们有性别吗?会是像蛞蝓那样雌雄同体呢,像部分硬骨鱼一样会自然变性,还是像蚜虫那样孤雌生殖?或者,它们的生态系统里根本没有和地球生物“性别”相对应的东西,而是自有一套繁衍方式?它们能理解地球人的那些,关于爱情和母爱的诗歌吗? 它们应当是群居的生物,但它们的社会是怎样的呢?它们天然的社会结构可能与裸鼹鼠、狐獴、斑鬣狗、或者和吸血蝠和阿德利企鹅更相似?人类社会在它们眼中是什么样?会是一个混乱、肮脏、不可理解的社会吗? 唯一能确定的是:既然外星人能设计和建造宇宙飞船,能进行宇宙航行;那么它们必然能理解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它们必然具有某种逻辑思维。但除此之外,它们于地球人而言是完全陌生的;理性和逻辑,只占人类意识的很小一部分;对不能与自己共情的生物,人类不会有亲切感。人类与它们打交道,可能会觉得自己更像是在和动物或机器打交道;可怕的是,它们很可能也是这样想的。
刘禅到底有没有实权? 曹魏是曹氏获得实权,建立霸府,得到魏王封号;政皆出于霸服,汉献帝完全成为傀儡;封号和霸府权力世袭,由曹操传给曹丕;最后曹丕走个流程让汉献帝禅让。后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也复制了一遍曹氏代汉的流程。所以曹氏和司马氏的霸府,更像是一种君主制的变相。 东吴自从吴大帝孙权死后,政局一直混乱不稳,时而君权强,时而臣权强,吴宫中事变颇多。 蜀汉体制感觉是三国里最特殊的。自刘备死后,蜀汉一直是臣强君弱,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大权看来一直都在执政卿手中。但很奇怪的是这种臣强君弱又没引起变乱,而是一直这样延续了40多年。身为天子的刘禅始终像个吉祥物,大事似都不能自主。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常常远征在外,不在成都,却依然能牢牢掌控蜀汉朝政。只有到了蜀汉末期,刘禅重用宦官黄皓时候,大将军姜维的权力似乎才出现了一些松动。 黄皓,看起来很像是刘禅的工具人。记得东汉皇帝都重用宦官的事吗?那更多是因为东汉皇帝身边已经无士人可用,只能用宦官。黄皓,很可能也是起类似功能的宦官。 蜀汉君弱臣强,大权几乎尽在霸府,由权臣掌握。但蜀汉的权臣又不能世袭,上一代权臣死后,下一代权臣只能由上代指定,或者由原霸府臣僚推选出来。这种情况,非常特殊。纵观中国历史也就东晋有类似现象,但东晋的情况又和蜀汉不一样。东晋皇权弱,大权由江东几大士族把持,轮流主政;蜀汉则没有看出有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现象。
新手提问:为什么人联会弄上来一个机器领导? 我自创节肢昆虫物种。灭了另一个游戏默认的帝国泽尼宗主国,是它们主动对我宣战。本来看在同属于节肢动物份上想给泽尼居留权的,但它们的领导实在太嘴臭,所以准备先 契约奴+基本生活保障,过一百年再给它们居留权。泽尼的起源是协同进化,它们有个仆从种族维纶。我给了维纶 居留权+体面生活,把泽尼奴仆的地位抬高到它们这群原主子之上,就是为了恶心一下泽尼族。虽说电脑不在意羞辱,但玩游戏就是图个代入感。西北边的人联把我设定为宿敌,还不停外交羞辱。于是准备完成后攻打人联,占了人联一半地,占据了人联首都天津四和母星联合,并把我管辖之下的人类全部设定为 契约奴+基本生活保障。 对人类联邦发动了战争后占了对方一半地,回过神来发现能量币开始赤字。仔细一看亏电最多的是恒星基地,亏590电。请问有办法可以回正吗?还是说等占领一段时间后等负面BUFF消退可以自动回正?怎么降低恒信基地的耗电? 另外人类联邦怎么会弄上来一个机器人当领导?原先默认的那个女大元帅下台后,他们就冒出一个机器人领导。人联不是排外吗? 就是这个机器憨憨,默认大元帅挂了后就是它当领导。机器有永生属性,看来除非灭掉人联再建立附庸国,否则是看不到人类来领导人联了吧?另外,奴隶太多一直失业怎么办?本来想把多余的奴隶卖到奴隶市场去,结果奴隶市场供大于求爆仓了,卖不出去。
世界议会系统比重太大了 6代世界议会系统开会太频繁,有强烈的被打断感,有点影响游戏体验了。 5代的世界议会是要某个势力发展出相应科技,然后拥有该科技的势力遇到世界所有其他文明后才会被触发。文明5的世界议会从文艺复兴开始,出现得已经偏早。 谁知道文明6更不可思议,进入中世纪后世界议会自动建立。想到一群中世纪国家天天开全球会议讨论这讨论那就离谱。世界议会系统根本不应该那么早出现才对。 文明6一共8个时代:远古、古典、中世纪、文艺、工业、现代、原子、信息。世界议会至少应该到工业时代才能出现。 5代世界议会在世界进入现代后会自动升级为联合国,议程会有变化。如果有文明7,建议将世界议会出现的时代推迟,而且世界议会应该能随着时代进程不断演变。 文明6已经有了地理概念,比如山川、河流、海洋、大洲都有名字和边界。 可以这样设定:世界议会系统由文艺复兴中期某个科技开始,随着时代进步逐渐升级。 文艺复兴时代成立“大洲会议”,只限于身处同一块大洲上的文明参与。 工业时代成立“国际联盟”,全世界所有文明都可以参与。 现代成立“联合国”,全世界所有文明都可以参与。 再进一步,在世界议会之外再存在一个并立的区域性或者专业性联盟也未尝不可。比如“劳伦古陆国家论坛”、“世界石油生产国联盟”、“道教国家协会”之类的。 随着时代发展,世界议会系统中的议程会越来越多,在外交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重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世界议会系统应该可以自由决定参加与否,可以参加也可以退出。当一个文明表示愿意加入世界议会时,议会成员应该可以投票决定是否接纳新成员。同样的,也应当能把某个文明开除出世界议会。 若某个文明不在世界议会中,会有外交减益,无法对世界紧急情况投票,也无法参与世博会、奥运会等国际活动。 同样,若某个文明不在世界会中,也不受世界议会决议影响,比如禁止奢侈品这种议案对身处世界议会之外的文明无效。
诸位希望文明7是什么样的? 我只玩过3、4、5代。3代没有天灾系统、4代每个文明有两个领导可选。5代开始土地图从正方形格子变成六边形格子,画风从卡通风变成写实风。等将来6代将来打折了,准备去尝试一下6代。 3代有个宫殿系统,随着时代发展玩家可以装修升级自己的宫殿;2代有个类似的系统,叫做办公室。不过从四代开始这个系统消失了。 3代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AI领导的穿着打扮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从一开始的茹毛饮血变成衣冠楚楚。一看AI领导的打扮就明白AI进入了什么时代。 听说2代每个文明有两个可选领导,同时2代就已经出现了自然灾害系统,有海平面上涨什么的灾害事件。 3代道路不用维护费、同时地面单位可以进入山脉地格,导致天闲的作用大幅下降。3代没有宗教系统,没有世界议会系统,没有文化系统。4代可以让AI变成自己附庸,不用直接灭国;4代开始有宗教系统和意思型态系统,同宗教同意思型态文明之间加外交关系。3、4代都可以和AI交易地图和科技,5代却不行了。5代要探明全地图要么靠探索,要么只能等卫星。 5代还增加了城邦系统,类似于小国,不会扩张,玩家与之搞好关系可以得到加成,也可以灭之,灭掉后会有外交惩罚。 6代虽然还没玩,但是在B站上看了几个实况视频。感觉革新是增加了“尤玲卡”系统,还有就是把军事、政治、宗教三条科技树分开了,做成了一个卡牌系统。 喜欢五代的写实画风和单位建模,一支支部队列成方阵排在平原上很有挥斥方遒的感觉。6代的部队又变回了稀稀拉拉的三四个人,没有排兵布阵的感觉。也喜欢5代的文化系统,艺术巨作什么的很有趣,让玩家从另一个角度领略文明。考古系统也有意思,又是挖出文物给人一种沧桑感。比方说我有一盘用玛雅在中古灭了西板牙,考古出来后在马德里附近挖出了一个西板牙的护身符;那感觉难以言喻,千年帝国兴衰尽在不言之中。 希望7代早日出来并能集历代优点之大成。
诸位希望文明7是什么样的? 我只玩过3、4、5代。3代没有天灾系统、4代每个文明有两个领导可选。5代开始土地图从正方形格子变成六边形格子,画风从卡通风变成写实风。等将来6代将来打折了,准备去尝试一下6代。 3代有个宫殿系统,随着时代发展玩家可以装修升级自己的宫殿;2代有个类似的系统,叫做办公室。不过从四代开始这个系统消失了。 3代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AI领导的穿着打扮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从一开始的茹毛饮血变成衣冠楚楚。一看AI领导的打扮就明白AI进入了什么时代。 听说2代每个文明有两个可选领导,同时2代就已经出现了自然灾害系统,有海平面上涨什么的灾害事件。 3代道路不用维护费、同时地面单位可以进入山脉地格,导致天闲的作用大幅下降。3代没有宗教系统,没有世界议会系统,没有文化系统。4代可以让AI变成自己附庸,不用直接灭国,开始有宗教系统和意思形态系统。3、4代都可以和AI交易地图和科技,5代却不行了。5代要探明全地图要么靠探索,要么只能等卫星。 喜欢五代的写实画风和单位建模,一支支部队排成方阵列在平原上很有挥斥方遒的感觉。6代的部队又变回了稀稀拉拉的三四个人,没有排兵布阵的感觉。也喜欢5代的文化系统,艺术巨作什么的很有趣,让玩家从另一个角度领略文明。考古系统也有意思,又是挖出文物给人一种沧桑感。比方说我有一盘用玛雅在中古灭了西板牙,考古出来后在马德里附近挖出了一个西板牙的护身符;那感觉难以言喻,千年帝国兴衰尽在不言之中。 希望7代早日出来并能集历代优点之大成。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