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吧大管家 周口吧大管家
百度贴吧周口吧,欢迎您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6 发帖数: 3,029 关注贴吧数: 51
高校女“学霸”获认可不容易,学历越高越难嫁 “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这是早前流传的一句话。虽然女生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可一旦到了恋爱和找工作时,女生遭遇的障碍比男孩大得多。 女性的“崛起”得益于社会观念进步,但女生获得社会认可的道路并不平坦。 【个例】女博士“学历越高越难嫁” “我是女博士,但我不是灭绝师太,也不是李莫愁!”昨日,高校老师陈倩说起社会对女博士的误解,就直摇头。 陈倩今年33岁,硕士毕业工作后又考上国家的公派留学,到澳大利亚一所高校念博士。回国后在一所高校担任讲师。这些年净考虑学习了,到了象牙塔尖才发现,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竟越来越难了。回国后陈倩就开始忙着相亲,最多一个月见三四个,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别人给我介绍对象,好多人一听到女博士都有点怵,不敢见了。”陈倩说,前一段她发了照片和简历,为了让男士不拿世俗的偏见来看待自己,她在学历一栏无奈地填了“硕士”。 高校女教师超过七成在恋爱方面“曾经因为高学历而苦恼过”,两成的高校女教师认为女博士被社会妖魔化,高学历减少了吸引力。 【现状】高校“学霸”多是女生 像陈倩一样,大学里优秀的女生不仅越来越多,“力量”也很惊人。 “我们班今年13个拿奖学金的,其中只有一个男生,广告专业一个班里则全是女生拿奖学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欧阳璋叹气说,在他们学院女生不仅占人数优势,学业上也是让男生“鸭梨山大”。 “男生比较爱玩,女生则更勤奋,我们院的‘学霸’主要是女生。”欧阳璋说,奖学金不仅要看成绩,还要看课堂表现、出勤率等,这些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好。 “从整体表现而言,现在不少专业都是女生要优于男生。”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辅导员黄鑫说,女生在课业上几乎全面领先。学生干部中,女生比例也更高一些。 2006~2007年,在50000名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男生只有17458人;2007~2008年度,在中央颁发国家奖学金的所有2286所高校中,有78.08%的高校获奖男生人数少于女生。 【尴尬】女生求职往往优势“反转” 不过,女生在大学中的“优势”到了恋爱和找工时往往会被“反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大四学生邱琳琳正在忙着找工作,原想着自己四年都拿了奖学金、英语也过了6级,应该相当有竞争力,可应聘一家公司时却被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男生PK掉了。 “公司给的理由说,这个工作要经常出差,男生更合适一些。”邱琳琳说,应聘时明明是女生更优秀,可企业还是愿意要男生。“如果要分级的话,就算你是个‘A’ 女,也比不上‘B’男。” 26岁的河南大学大四学生张霞也在找工作,应聘的一家公司对她提出了要求:3年内结婚可以,但不能生孩子。 张霞的一位朋友在某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朋友告诉她,招女性时更偏向本科生,“女硕士通常已经二十六七岁,刚毕业就面临结婚、怀孕,到公司一年半载就要休婚假、休产假,我招你干吗?” 【建议】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这些问题都体现了女性的崛起,和传统的社会分工、女性社会定位发生了矛盾。”郑州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蒋美华教授说,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在受教育阶段表现刚“扬眉吐气”,却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受到“挤压”。 蒋美华说,需要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实现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是指在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时,以及日常工作中,考虑到社会性别对女性和男性产生的不同影响,达到逐渐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的目标。 我们不需破解“阴盛阳衰” 而是改变教育体制 高校里“男女比例失衡”其实是个伪命题,并不是说男女生各一半就是“平衡”。因为性别上的差异,女性在色彩感觉、手工、外语、勤奋、纪律和感情等方面优于男性,而男性在重量感觉、数学、勇气等方面占有优势,面对不同的专业,“男多女少”或者“女多男少”才是真正的“平衡”。 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哪个性别多一点或是哪个性别少一点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无论是什么性别,都应该让学生通过教育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尊自信,学到谋生的技能。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各大高校应该思考的是,怎样发挥男生、女生不同的优势,修正男女各自的劣势,把大家都培养成人才。 总之,术业虽有专攻,但人才不分男女,在不同的领域,我们需要不同性别的人才,未来是男生女生共同的舞台,我们的教育需要做的,是教会他们各自舞蹈、各自精彩。
周口市川汇区中州大道大整修,堵车成常态 近日,周口市川汇区经常出现大堵车,南北方向水泄不通,东西方向通过十分缓慢。随着中州大道交通大道至七一路路段的整修完工并通车,八一大道与交通大道的拥堵得到有效缓解,但中州大道的七一路以北段开工整修,滨河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汉阳路和滨河路等处形成了新堵点。    周口市川汇区中州大道整修开工以来,由于连带作用,堵车成常态。尽管政府加大了工作的力度,但收效甚微。从汉阳路与滨河路交叉路口向东,途经滨河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再到中州路与七一路交叉口,两公里的路,整整走了1个小时。   “我在这儿都等30分钟了,没想到这里的路封了。”在中州大道与滨河路交叉口,一位车主说。由于中州大道七一路以北段封闭,导致中州大桥上停的全是车,中州大道的七一路以北段,两侧慢车道上车流和人流从七一路一直排到滨河路。中州大道与滨河路交叉口自北向南方向堵得水泄不通,而滨河路自东向西方向,通过则十分缓慢。“我去河北,想着七一路车多,所以就走滨河路了,没想到这儿比七一路还要堵,可能大家都想一块儿去了。”车主张先生说。 在滨河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看到,警方正在路口忙着疏导交通。令人遗憾的是,在警方的疏导下,滨河路东西方向刚刚能让车辆顺利通过时,中州大道上一辆向北行驶的轿车突然加塞儿,又导致所有车辆无法通过,警方费了很大劲才重新疏通了车流。本来就是交叉路口,一些车主不服从指挥且互不相让,这样做只会让路变得更堵。   周口市川汇区近期的堵车原因除了修路,还和很多车主缺乏公德心有关。市民王女士说:“前些天我路过滨河路,堵车了,我等了快一个小时,结果前面有个车主等不及了,他把车门一锁走了。结果,后面的车又等了一个小时才通过。那位车主太可恶了。”    谁也不想遇见堵车,但是遇见堵车的情况后,一定要有个平常心,互相礼让通过,这样才能更快通过拥堵路段。     周口市川汇区中州大道的交通大道至七一路路段整修完工并通车,八一大道与交通大道的拥堵得到有效缓解,但中州大道的七一路以北段昨日开工,滨河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汉阳路和滨河路等处成了新堵点。周口市川汇区的堵点还有人民路,人民路与工农路、文明路、八一大道交叉口。因国槐街整修,卖菜的小贩都拥到了人民路,再加上人民路人口密集,高峰时段学生放学,所以人民路上很堵。 由于现在的堵点多且情况复杂,给警方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警方也付出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除了高峰时段,各堵点都有工作人员现场指挥交通外,警方还有一小队机动组在巡逻。只要遇见堵车,机动组随时疏导。以上堵点,大家可以避开或错峰出行,另外就是选择其他出行方式以避免拥堵。
周口热心大姐三年帮20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 在周口市沈丘县行政服务大厅内,有一位热心的大姐叫刘桂英。行政服务中心入驻后,她在短短时间里帮20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调解专家”。“刘大姐可是个热心人啊!经她的耐心劝解,来离婚的夫妻重归于好的有200多对呢!”在沈丘,“刘大姐”人人皆知,提起她的事迹,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刘大姐”叫刘桂英,40多岁,是沈丘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以志愿者身份到婚姻登记窗口,给来办离婚手续的夫妻做调解工作。 据了解,一次偶然机会,刘桂英当上了“离婚调解”志愿者。2011年4月,沈丘县工商局服务窗口搬迁到现在的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刘桂英的办公地点与民政局办证窗口紧邻。她发现,那天来办离婚手续的夫妻吵闹得很厉害,民政工作人员少,调解人手不够。热心的刘桂英赶过去,告诉他们自己是“调解员”,等到下班后专门办理他们的事情。   从那次开始,刘桂英一发不可收拾,“离婚调解”志愿者一干就是3年。现在民政局的服务窗口人员,遇到难以调解的婚姻纠纷,大家就会异口同声地说:“赶快,请刘大姐过来。”   “我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我想的就是: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做做好事,心情愉快。”爽朗的刘桂英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是刘桂英的坚定支持者。刘桂英说,女儿给她打电话时常常会说:“妈,还没有回去啊,又管闲事呢。”母亲一说还没有回去,女儿就猜到妈妈在干啥。   刘桂英说,她调解的方式 首先是让气头上的夫妻双方“说理”,不然他们会“憋坏”的,然后要表扬他们,再说说离婚的后果,想想孩子咋办等等,这些技巧大多时候还真管用。   一次,在调解中遇到不理解的人,她回家“诉苦”。丈夫拍着刘桂英的肩膀说:“老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别再管这些闲事了,好吧。”但过了几天,刘桂英气消了,说:“这些闲事还得管,要让更多的夫妻重归于好,有一个完整的家。”她就继续做起“离婚调解”的事儿。
周口市民花6万元从法院买套现房,8年还没住进去 徐先生说,拿着合法手续,自己却进不了房门   通过公开拍卖拍到的房产,钱款付清,手续齐全,但8年过去了,原住户拒不搬走,导致周口市民徐其印迟迟无法实际拥有这处房产。要回自己的房产为什么就这么难,症结在哪里?      徐其印购买的房产本属周口市淮阳县葛店供销社所有,供销社倒闭后,法院公开拍卖此房产。2005年5月18日,徐其印以65061元的价格买到这处房产。法院公告显示,葛店供销社王集门市部8间门面房,共174.31平方米。购买当日,法院也贴出公告,要求屋内经商和居住人员自当年5月18日起7日内从王集门市部内搬迁完毕。然而,王集门市部内两户村民却至今未搬迁。   徐其印介绍,占住房子的人,一家姓位,另一家姓姜,两家上一代人都是原供销社的职工。他曾多次找这两家人,但对方都说供销社欠他们家钱,“但供销社的人说,根本没欠”。   徐其印拨打了葛店供销社原会计季先生的电话:“供销社还欠那两家的钱吗?”季先生断然否认欠钱说,“欠他的钱能没啥手续?他只要能拿出手续,欠他的就欠他的,不欠他的就不欠他的,他没手续那欠他啥钱啊”。对于这两家“鸠占鹊巢”的行为,季先生表示,他们也没办法,“他就是赖着你了咋弄,你看着办吧”。      8年间,徐其印也没少往法院跑,但仅在2012年年关,法院派人强制执行过一次,还没解决问题,“我是通过法院买的,有合法手续,法院应该出面为我们老百姓主持公道”。   徐其印介绍,负责处理此事的是淮阳县法院法警队队长郑斌和副队长王恩红。郑斌表示,案子以前是冯院长处理的,现在冯院长退休了,“我还要向新领导汇报,这件事情我不能给你答复”。走出法院大院,徐其印说,“每次过来都是说向领导汇报,让等,等得领导都换了几轮了,都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  王集门市部房顶上的部分瓦已经脱落,房顶上堆积着黑色的树叶,房门紧锁,院落里晒着被子,还拴着几只羊。“以前来,还能见到人,现在我一来,连人都见不到了。”徐其印说,“我都愁死了,拿着合法的手续,却进不了自己的房子!” 当打探这家人的去处时,邻居纷纷摆手称不知情,并说住这的人出去打工了,常年不在家
周口市西华县男子送妻子智能手机,妻子聊微信出轨 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的赵某开了家家电超市。平日里,赵某负责进货、送货以及维修,妻子负责店内经营,夫妻二人把家电超市经营得井井有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妻子又要照看孩子,又要经营生意,十分辛苦,赵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久前,他专门花几千元钱给妻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作为对妻子的犒赏。 妻子对这个礼物很喜欢,经常拿着手机捣鼓。慢慢地,赵某发现妻子玩手机已到了痴迷的程度,简直片刻都离不得手机了。见妻子重视手机多过重视自己和孩子,赵某有些不高兴,但也没有多想,毕竟生意忙。 10月30日,赵某难得闲在家中,陪着妻子照顾店里的生意。妻子的手机时不时地响起信息提示音,见妻子正忙着给别人介绍家电,赵某就打开手机查看了一下。这一看,可把赵某给气炸了——妻子的手机内,与别人微信聊天的信息极为暧昧。赵某火冒三丈,对着妻子就是一通责打。妻子解释说自己只是和别人聊天而已,虽然见过面,但并没有发生任何关系。可赵某并不这样想,他认为妻子与别人通过聊天认识还私下约会,肯定不会干什么好事。 最后,赵某逼着妻子交代和她微信聊天的男子是谁。妻子无奈,只好说出是七里仓的何某。 竟然还离自己的家不远,两人见起面来果然方便!这让赵某更是怒不可遏,他拎了一根棍子就到何某家拼命。到了何某家后,赵某大吵大闹,将何某勾搭自己妻子的事嚷了出来。何某的妻子了解情况后,也是又羞又恼,对何某大打出手。这会儿,赵某的妻子也赶了过来,拉住赵某不让他动手。一时间,何某家里乱成一团。 警方接到邻居报警赶到的时候,赵某被妻子死死地拉着,手持棍棒情绪激动地嚷着要和何某同归于尽,何某夫妻俩在院里打成一锅粥。此情此景,让大家目瞪口呆。警员齐涛、牛永辉、贾秋生3人迅速将两对夫妻拉开,一边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了解情况。 待各方稍微冷静后,齐涛先给赵某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冲动后的相关法律责任,又告诉赵某的妻子微信聊天要有度,不能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同时也教育何某在使用微信聊天时要把握分寸。后3人都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赵某拉着妻子回家了。赵某的妻子为表决心,当着赵某的面把微信从手机内删除,表示今后再也不玩微信了。 一场微信惹出来的祸事总算是被压了下去
周口市太康县一老人存折丢失,钱被“冻”在银行 “知道钱在银行里,却没有办法取出来,俺老两口心里急呀!”近日,太康县大许寨乡张林国与老伴儿李翠英提及他们13年前在太康农业银行存的“定期存款”因存折丢失而无法查证、取款,愁得落泪。 今年66岁的张林国和老伴儿已无挣钱能力,手里也没有积蓄,靠3个子女轮流赡养。 13年前,张林国夫妇把多年来积攒下的3.8万元存成定期,以备养老之用,他们没有告诉儿女此事。就这样,张林国夫妇把钱存到了太康农行。当时存款,储户只提供个名字就可以,张林国记不清存折上的名字是“张林国”、“李翠英”,还是自己大儿子的名字“张纪东”。 一个月前,张林国的老伴儿在郑州检查身体,后来治疗需要1万多元。为了不让子女挂念,他们准备将这笔钱取出来使用,此时才发现存折找不到了。两个人仔细回忆,猜测可能是搬家时弄丢了。 为了找存折,张林国立刻从郑州回到太康。他的老伴儿也暂时放弃治疗,一起回到太康。所幸,当时的“农行建设路营业厅”一直没有搬家。但是,工作人员的一番话令老两口愁上加愁:“根据你的身份证号,现在电脑里没有你的那笔存款,以前存款时没有电脑,查存根还需要找档案,很困难。” 无奈之下,张林国把全家的身份证号全部写下,到农行太康农行交给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可以查一下,但是这“不符合程序”。 张林国找到了太康县农行一位姓王的行长。王行长仔细听了张林国的叙述后说,由于张林国夫妇存款的名字不确定,加之当时不是电脑存档,而张林国提供的信息只有“3.8万元、一年定期、农行建设路营业厅、1999~2001年期间存的”。3年的老档案堆起来至少有几米高,如果查询,确实是一项很复杂、很艰难的“工程”。不过,王行长表示,为了储户的利益,他们会安排专人,根据张林国提供的“张林国、李翠英、张纪东”等名字进行查询。
周口文昌中学推自助餐式消费,吃不吃每天都是15元 连日来,有群众不断向教育局投诉,称周口市文昌中学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部学生推行自助餐式消费,不管学生吃不吃,一律交纳每天15元的餐费。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一刀切”收餐费的方式欠妥。 2013年秋季开学后,周口文昌中学要求交纳每天15元的伙食费(早中晚三顿)和170元的校服费、每学期800元的住宿费。 “这样做很不合理,九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饭量大,他们一天15块钱的标准还可以,但我们七年级的学生饭量小,女生吃得更少,收15元钱不合理。”在餐厅门口,十多名七年级的学生说。 感觉更亏的是一部分走读生,回家吃饭很方便,也必须交每天15元的饭费,不管在不在学校吃饭。 学生用餐时,名为“馨苑”的餐厅前,学生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为学生发放餐具,流程与自助餐极为相似。 “吃不饱还可以继续盛饭,直到吃饱为止。”一位九年级的学生说。“有(蔬)菜有肉,但也有不想吃的时候”。 热心网友以家长身份再次致电该校办公室,询问走读生是否可以不在学校吃饭、不交餐费,学校明确答复——不可以。 多名家长认为,学校统一收15元供应自助餐的做法不合理,“应采取办卡自愿充钱的方式消费,吃多少花多少”。家长们还说,学校推出“一刀切”餐费规定前,未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这让他们感到有些突然。 青少年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硕士耿润认为,学校这样做欠妥…… “一刀切”的方式收取餐费,对饭量小的孩子来说会造成浪费,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行为;而对有些家境贫困且饭量小的孩子来说,每天强制收取15块钱,既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也加重了心理负担,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