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C 37°2C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1,678 关注贴吧数: 1
<我还有一个苹果>作者:若风尘  出处:《中青年》 推荐人:雪落无声 斯坦利·库尼茨是一个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进入沙漠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了,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36岁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向他。 在绝望的瞬间,斯坦利把手伸向自己的口袋,意外地摸到了一只苹果,这只苹果使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他庆幸自己竟然还有一只苹果。 几天后,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当地的土著人救起,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紧紧地攥着一只完整却干瘪的苹果,而且攥得非常紧,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将苹果拿走。上个世纪初,这位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斯坦利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一个人在梦想的旅途中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意志。生活常常展示给我们这样那样的沙漠,在陷入困境时,沮丧和埋怨只能熄灭希望之光,悲观和诅咒只能为前途再设迷障。“我还有一个苹果”,这句话把所有的坚持都浓缩在了一起,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深藏着一个苹果。笑傲人生,在绝境里漠视所有的困惑和劳累,这就是老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的,上苍也许会夺走你的一切,但是他永远也夺不走你心中的最后一个苹果,只要有这样一个小小的苹果,你就没有理由轻易放弃。 希望是半条生命,绝望是整个死亡,只要心中有一份苹果的清凉,我们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天堂。
《勇敢的心》 □作者:[美]艾伯特·迪巴托罗迷奥   孩提时,我和弟弟卡门可谓形影不离。我比他大一岁零两个月,个头比他略高一点。我总喜欢效仿弟弟的行为。作为男孩,卡门是够勇敢的。如果他拿定主意要去城里的垃圾场搜索一番,我也会欣然同往尽管这需要穿过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我们会被撞死的。”我说,疾驰的车辆刮起一阵阵强风,打在我们的脸上。“只要不去撞就死不了。”卡门一边回答,一边冲过高速公路,我紧跟在后面。在一个阴天的下午,卡门提议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去逛一逛。我警告卡门说:“牌子上可是写着‘不准入内’的。”“我认得字。”他说完就开始爬围墙。“我们会有麻烦的。”可卡门根本不理睬我的话转眼就跳到围墙的另一边去了。尽管我也想用大胆的行动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但是我缺乏弟弟那股子勇气,为此我时常感到很沮丧。我们的天赋也各不相同。我会手工活,可们则长于艺术创作。我能用锤子将装牛奶的板条箱、木材和旱冰鞋钉在一起做成踏板车。我们踏着这种踏板车在费城的居民区里到处转悠,一路上响个不停。我还会组装纸风筝和模型汽车。但卡门凭空就可以造出这些东西来——他什么都会画。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手艺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始终认为卡门拥有难得的艺术天分。
《历史深处有忧伤》□作者:薄海昆 源于一个人的收藏大英博物馆又称国立历史、考古、艺术及民俗学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一起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然而,如此名闻世界的的博物馆却起源于一个人的收藏,这个人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汉斯·斯隆1660年出生在英国奇里雷镇,19岁到伦敦学医,后来就读于法国,在医药学、植物学和解剖学等方面都有颇深造诣。他通过投资生产提炼抗疟疾特效药——奎宁的原料而积累了大笔财富。斯隆酷爱收藏。有一年在到牙买加为英国总督看病途中收集了很多动植物标本。他有钱以后,用2500英镑买下老友威廉姆·库尔腾的遗产,其中不乏自然标本、古代货币和徽章。德国医生卡姆菲尔曾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驻日本长崎的医官,藏品包括印章、绘画和漆器等,这些来自土耳其、波斯以及中国的文物悉数被斯隆收入囊中。此外,他还收藏了文艺复兴以来许多艺术大师的素描作品。他的藏品为大英博物馆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大英博物馆的筹建始于斯隆辞世的1753年。一开始,根据斯隆的遗愿,斯隆遗产托管小组提议英王以两万英镑收购这批藏品,但国王不太情愿,英国财政部也故意拖延拨款议题。所幸,托管小组把斯隆的想法传达给了议会。议会最终同意为藏品拨款,并且用发行彩票的方法集资。那时,英国与欧洲其他地方还没有国家公共博物馆,文物和书籍一般都是王室或大学的财产。为了让斯隆的藏品能有妥善的安身之处,由41人组成的托管小组最初曾考虑过使用白金汉宫,但由于费用太高而作罢。后来托管小组以一万英镑买下位于伦敦布鲁斯伯里区的蒙太古宫作为馆舍,另用三万英镑购买政府债券,使大英博物馆在七十年内每年有大约1200英镑的利息收入,得以维持日常开支。1759年,大英博物馆正式开馆。最初被允许进馆的人并不很多,而且必须是中产阶级以上者方可入内参观,这与斯隆“将藏品公之于众”的遗愿大相径庭。随着下层民众要求参观博物馆的呼声日益高涨,到了1805年,大英博物馆才终于对外开放。藏品背后的罪恶大英博物馆建成后,并没有在斯隆收藏的基础上止步不前,而是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引进自然标本、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约瑟夫·邦克斯爵士和威廉·汉密尔顿爵士是博物馆早期的杰出贡献者,他们为博物馆搜集了许多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物,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斯隆藏品的不足。19世纪初,博物馆更是大手笔从法国人那里收购掠夺的埃及文物。1798年,拿破仑率远征军入侵埃及,带去的考古学家在那里发掘了很多珍贵文物,转手卖给了在那里的英国人。英国人将这些文物交给了大英博物馆。这批文物中有埃及石雕、木乃伊、护身符和人形棺材等,而最有价值的要数罗塞塔石碑(因为发现于罗塞塔而得名)。这块黑色花岗岩石碑高达1.12米,表面铭刻着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记载公元前196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颁布的法令。这些文字被英国有关部门公之于众后,法国学者商博良用了多年时间进行研究,终于破译,为一门新学科——埃及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这块石碑的特殊价值,大英博物馆以前仅在1972年将其送到巴黎展览以庆祝象形文字破译150周年。但为了表示对中国这次展览的重视,大英博物馆也将这个宝物带到了首博,让中国观众一睹其真容。
《天下父母谁最痛》□作者:王慧兰 陈洁瑾 □作者:王慧兰 陈洁瑾 又是新的一天,她起床后就径直走到女儿的房间,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在铺得整整齐齐的小床上。这是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子,布置得非常温馨,干净得一尘不染。书橱里的书依然整齐地摆放着,夹着书签的字典和文具盒静静地躺在写字台上,衣柘里的衣物散发着女孩子特有的气息,电视机屏幕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闪亮的光点……看着这一切,不知情的人,以为小主人刚刚出门上学去,知情的人,会忍不住流下泪来,因为10岁的小主人已经永远离开了人间。两年了,她还是没法面对女儿的离去,每天把房间打扫一遍,好像一直在等她回来。而这位母亲仅仅是上海十几万失去儿女的父母中的一个。清冷墓前哭儿声像这样痛失爱子爱女,沉浸在悲痛中的父母,到底有多少呢?这个数字恐怕我们难以想像的。人们常说,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莫过去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少年丧父是失去依靠,中年丧偶是失去伴侣,老年丧子却是失去希望。依靠和伴侣或许还会再有,但是希望没有了,人生的意义何在? 在上海青浦的福寿园里,有一个“童稚园”的地方,虽然名字和幼稚园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童稚园”里,安息着曾经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那里川流不息的人家长们的爱与悲伤。六一儿童节,一对中年夫妇来到这里,看望他们5年前离开的儿子。和往常的每个周末一样,他们来到这里,仿佛是每周定时来看望离家住校的儿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他们当然也要来跟儿子说说话,不能让儿子孤单一人在这里过节。虽然已经相隔五年,但每次来到儿子安息的地方,母亲的眼泪总是像决了堤的洪水,倾流不止。任何人看了这一幕都会为之感伤:天下父母谁最痛?清冷墓前哭儿声!相隔不远处也传来阵阵哭泣声,那里也站着一对跟他们年纪相仿的夫妻,同样是来看孩子的。墓碑照片上的孩子只有十六七岁的模样。两对夫妇曾在这里相遇无数次。所谓是天涯伤心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原本伤心的母亲看到跟自己一样伤心的人,忍不住彼此怜惜,安慰对方来:“别在孩子面前哭得那么伤心,他一定不想看到妈妈哭的,他会难过的。我女儿生病时,看到我哭,她也会哭,其实我们应该笑着来看他们啊。”刚才还在痛哭的母亲停止了哭泣,她突然觉得眼前这个跟自己一样苦命的人是那么切。如果是其他人说番话,她一定会觉得那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随便安慰她的,但眼前这个人一定了解她的遭遇,说的一定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两位母亲,渐渐把话题由悲伤转向了快乐的回忆,聊起了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觉就说了好久。 是谁说的,把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把悲伤与人分享,悲伤就会减半。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同病相怜的人父母更容易走进彼此的心里,给彼此安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久之后,10对失去孩子的父母通过福寿园工作人员的介绍,走到了一起。2003年7月,10户丧子的上海家庭相聚在一起,他们从下午聊到晚上,直到深夜仍不肯散去。因为他们有太多痛苦、太多的情感需要渲泄。在平时,有些人要强,在别人面前装作坚强,只默默把泪水往肚子里咽;有些人不愿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害怕别人怜悯的目光;更害怕的是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哪怕是多么调皮捣蛋惹人嫌的孩子,对他们面言都是幸福,自己的心都会跟着疼起来。但是这里不同,这里的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经历,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听众,哪怕你是一再重复,他们也不会厌烦,因为他们知道你到底有多痛苦。聊着聊着,不知是哪个人提议,于是那一天,10对失去孩子的父母有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组织——“星星港”。有一种伤痛难以治愈“星星港”的名字富有童话色彩:湛蓝的夜空,美丽的星星璀璨闪烁,那是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了一个更美的世界。地上有一片宁静的港湾,家长们相依相守仰望星空,他们每天都关注着自己的天使,守望着他们的成长。对我们来说,这样的解释充满了幻想,是那么不切合实际,但对“星星港”的家长们来说,他们需要用这种美好的想象来安抚自己。“我多么希望能有一部手机,可以和天上的孩子通话。”当一个50多岁的工程师说出他的这处愿望时,我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痛。
《与斑马一起奔跑》□作者:苏千雪 □作者:苏千雪 萨乌塔曾经是一名运动健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在游泳、马拉松长跑、跳远等多项校际比赛中获奖。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触电事故夺去了萨乌塔的左臂,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在埃塞俄比亚体坛上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明星。大学毕业后,萨乌塔因为左臂残疾只得回到家乡姆维蒂拉小镇当了一名普通的邮递员,他每天用独臂慢腾腾地骑着自行车去送信和分发报纸,身体残疾的他已不复往昔矫健的身影。萨乌塔为此感到非常悲观,他觉得是上帝无情地抛弃了他。对前途失去信心的萨乌塔一度变得很消沉,除了工作外,他就拼命地酗酒,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麻痹自己痛苦的神经。一个春天的早晨,萨乌塔刚刚推开房门就发现了惊人的一幕:一大一小两匹斑马躺在他家的院子里!那匹母斑马浑身是血,已经倒在地上气绝身亡,而那匹小斑马则仍趴在母斑马的身上使劲地吮吸着早已不再流出乳汁的奶袋。萨乌塔仔细地察看了母斑马身上的伤口,那是被某种凶猛动物袭击而形成的撕咬伤。姆维蒂拉小镇的居民经常会碰见一些野生动物,因为离小镇15英里远的卡鲁戈戈尼大草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所以萨乌塔猜测那匹母斑马是在遭到狮子或鬣狗袭击时,为了保护小斑马才冲出重围逃到小镇上来避难的。萨乌塔用右掌轻轻地抚摸着可怜的小斑马,但这时他发现原来小斑马也身负重伤,它的右后腿已经露出了森森白骨,而且似乎有好几处地方骨折。萨乌塔轻叹了一声,他真不明白这两匹伤痕累累的斑马是怎样支撑着逃到这里来的。 萨乌塔很快叫来了小镇上的兽医,他就地给小斑马做了一个腿部接骨手术,然后吩咐萨乌塔把还在麻醉状态中尚未苏醒的斑马用绳子绑在一个固定的平台上,并再三嘱咐说,这匹小斑马在4个月内都不能站起来,因为它只要一跑动,尚未痊愈的右腿就会再一次骨折。萨乌塔依照兽医的话去做了,他每天都把干草和清水端到小斑马的面前,然后看着它有滋有味地咽下去。 起初,在草原自由自在惯了的小斑马很不配合,它常常用脑袋把装着清水的盆子拱翻,还在半夜不停地叫唤,吵得萨乌塔睡不着觉。兽医告诉萨乌塔,养育一匹野斑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得付出相当大的耐心,但是,如果就这样把这匹受伤的小斑马放回大草原,行动不便的它肯定会成为食肉猛兽的美餐。萨乌塔并不是想惹这样的麻烦,是小斑马的腿伤触动了他心底和身体上的隐痛,他不想它和自己一样,从一位草原健将沦落为一个“废物”。 为了让长期躺卧的小斑马不至于生褥疮,萨乌塔每天都要给它做全身按摩,以确保它的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环。月光如银的晚上,萨乌塔还时常坐在小斑马的身边哼唱着一些非洲的草原小曲,并在它的脑袋上轻轻地打着节拍。久而久之,小斑马不再闹情绪,每天只要一听到萨乌塔将自行车推进门发出的声响,它就会欢快地叫唤起来。当萨乌塔蹲下身和它打招呼时,它就会用湿漉漉的舌头亲昵地舔他的脸。 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匹小斑马不仅没有消瘦,反而长得比以前高大多了。当姆维蒂拉小镇的那个兽医过来查看斑马的伤情时,他惊讶地发现它的骨伤已经完全愈合了,比他预想的要快了整整一个月。当听兽医说斑马可以自由活动了时,萨乌塔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他决定明天就将它送到卡鲁戈戈尼大草原上的斑马群里去。但是兽医告诉萨乌塔,由于斑马卧病太久,右后腿的肌肉变得僵硬,再加上心理恐惧造成的后遗症,它要想快速奔跑可能需要一个艰难的适应期。然而,萨乌塔没有把兽医的警告放在心上,他认为只要斑马回到群体中,很快就会适应的。 他与斑马一起忍着伤痛驰骋在大草原上第二天清晨,将那匹斑马牵出自己家的院子时,萨乌塔犹豫了片刻,这3个月来,他和斑马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实在舍不得放它走,但斑马不可能长期呆在人类生活的环境里,否则它最终将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想到这里,萨乌塔不再犹豫,他将斑马拴在自行车后面,然后朝卡鲁戈戈尼大草原骑去。一路上,萨乌塔发现一个问题:那匹斑马只能慢悠悠地小跑,而且右后腿似乎不敢着地,因此跑步时总是一瘸一瘸的。但萨乌塔并没有太在意,他认为它只是不习惯而已,如果看到草原上驰骋的斑马群,它立即就会迅速奔跑起来的。
《墙那边是什么》□作者:李健 罗尼因误伤他人被判入狱5年,女友因此要跟他分手,罗尼想再见她一面,于是开始暗暗琢磨逃跑计划。他用一张报纸做掩护,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用勺子将墙上的一块砖掏空了一半。一天,狱警卡托例行检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但他没有揭穿此事,而是小声地对罗尼说:“你知道墙那边是什么吗?”罗尼战战兢兢地回答:“外……外面是自由……”卡托微微一笑:“傻瓜,外边是死刑室。”很快,卡托给罗尼换了一间囚室,罗尼也没有再动过逃跑的念头。5年后,罗尼出狱了,他开了一家小咖啡馆,日子过得也算安稳。这天,罗尼在咖啡馆里忙活,一个穿着体面但神情沮丧的男子走了进来,要了一杯威士忌。当罗尼把威士忌端给他的时候,突然惊呼起来:“卡托警官,是你吗?”那名男子愣了一下,显然已经认不出罗尼了。“我是罗尼啊!”罗尼兴奋地说:“谢谢你当年没有揭穿我挖砖的事,要不然我现在可能还在监狱里蹲着呢!”卡托喝了一口酒,慢慢地说:“是吗?祝贺你获得了新生!可是,因为那块砖,我却要进监狱了。”罗尼大吃一惊,赶紧问:“怎么回事?”卡托面无表情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当年卡托给罗尼换了牢房,并没有将砖头补上。后来他因为经济上的麻烦,每次等新搬进去的犯人一动那块砖,他就暗示他们贿赂自己,不然就会背上越狱的罪名。一次、两次、三次……“知道我今天为什么穿得这么体面吗?因为下午我就要上法庭了。”卡托一口喝尽杯中剩下的酒,叹息道:“一块砖头,两种命运。这可真有意思,不是吗?”卡托向门外走去,一直在发愣的罗尼突然又问道:“那么,你能告诉我墙那边究竟是什么吗?卡托警官。”卡托奇怪地笑了笑:“这已经不重要了。” 摘自《人民网》
行 坐 举 止 的 礼 节 (转) 洗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映现代人涵养的一面镜子。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人的行坐举止有良训:如《弟子规》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正确而有礼的举止,可以使人显得有教养,给人以美的好印象;反之,则显得粗俗失礼。 有些人虽然相貌很漂亮,但一举手投足便显俗气,甚至令人生厌。因此,在交际活动中,要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谈吐和举止则更让人喜爱。这就要求我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懂礼。 高雅举止的基本要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中站、坐、行等一些基本动作应具备一定的礼仪规范: (1) 站有站相 人的正常站姿要「立端正」。具体为头正,颈直,两眼平视,嘴、下愕微收;双肩平且微向后张,挺胸收腹,上体自然挺拔;两臂自然下垂;两腿挺直,膝盖相碰,脚跟并拢,脚尖张开;身体重心穿过脊柱,落在两脚正中。从整体上形成优美挺拔、精神饱满的体态,而避免出现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的疲惫无力的形象即「勿跛倚」。 (2) 坐有坐相 人的正常坐姿也是要「坐端正」在身后没有任何依靠时,上身挺直稍向前倾,关节平正,两臂贴身自然下垂,两手随意放在自己腿上,两脚间距与肩宽大致相等,两脚自然着地。在正式社交场合,即使背后有依靠时,也不能随意把头向后倾靠,以免显得懒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体态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端庄稳重。但为了坐姿的正确优美,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勿箕踞」落座后两脚不要分得太开,女性这样坐尤为不雅。 ②「勿摇髀」切忌摇晃大腿。两脚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应朝下。 ③ 在长者面前,要留意「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处处要守住「长幼有序」的原则,才是懂礼之人。 ④ 落座后应该安静,不要左右摇摆,给人以不安分的感觉。 ⑤ 坐下后双手可相交搁在大腿上,或轻搭在沙发扶手上,但手心应向下。 ⑥ 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踏在茶几上,这是非常失礼的。 ⑦ 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腿部的姿势。 ⑧ 在社交或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坐姿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更要小心别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端正外,还应做到轻松自如、落落大方,方显得文静优美。 (3) 走有走相 行走要「步从容」。即走路时不急不慢、从容大方。人的正常行走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情况下,对行走有不同的要求: * 见尊长时,要「进必趋」,即快步走上前,显示对长辈的尊重。 * 从尊长身边告退时,要「退必迟」,即缓慢退出。显示对长辈的不舍和敬重。 * 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走入无人的房间要提醒自己「入虚室,如有人」,行为与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乱走乱动。因为「君子慎独」,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 总之,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时时按礼节行事,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如果不注意这些,你刚踏入社会就输了。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尤为重要。
转一张帖子: ◆你的祖先叫炎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尖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日本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 名叫霓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