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太极湖 九州太极湖
关注数: 73 粉丝数: 1,202 发帖数: 21,600 关注贴吧数: 52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更名为力学与交通运载工程学院 原学院简介: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主体学院之一。2003年7月由原建筑工程系(十五系)和原工程力学系(十六系)合并成立,2008年整体搬迁到长安校区。著名力学家季文美、胡沛泉、吕茂烈等教授曾在此任教。 学院下设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同时拥有先进材料测试中心、飞行器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土木与建筑科学研究所、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研究所等,覆盖力学、航空航天、土木、交通、建筑等学科。 现学院简介: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交通运载工程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主体学院之一,前身为2003年7月成立的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由原建筑工程系(十五系)和原工程力学系(十六系)合并),2008年整体搬迁到长安校区。2025年学院承担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并将土木工程并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2025年5月学院更名为力学与交通运载工程学院。著名力学家季文美、胡沛泉、吕茂烈等教授曾在此任教。 学院下设工程力学系、交通运载系、建筑系;同时拥有先进材料测试中心、飞行器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振动工程研究所、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研究所等,主建力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3个一级学科。 新的简介中,可知「土木工程系」改为了「交通运载系」,「土木与建筑科学研究所」不再提及,甚至原来六院包括的航空航天类的方向也不提及了,六院变成了主建力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的学院。另外,着重强调了「承担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看来原来在九院(自动化学院)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确实调整到六院来了。再来看看学院的沿革变化情况:原:现:可以看到,「工程力学系」里,多了一个「智能飞行器结构强度与设计研究所」,并且关联了原本只有建筑系才关联的「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土木工程系」完全变成了「交通运载系」。但研究所的部分,至少名字除了少了一个「土木与建筑科学研究所」之外,倒是没有变化。「建筑系」没有变化。最后看看学科体系:增加了一个「交通与运输工程」的「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的描述上,更突出了一级学科,但土木相关的硕士点,都没了;但本科的土木工程专业似乎还在(专业还在不等于还招生),只是增加了筹建的「智能运输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露天矿高边坡新质安全设计与灾害防控智能装备技术)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矿热炉气源头削减与全量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5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研究)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富锗铅锌成矿理论和深部找矿勘查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多源含锡物料绿色冶金技术及应用)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中老铁路工程关键技术)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重有色金属熔池熔炼节能减碳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复杂金属矿露天-地下安全高效协同联采关键技术与实践)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低品位共伴生战略矿产资源梯级解离与绿色分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国内钛资源制备航空领域用超软海绵钛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5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废旧陶瓷基固废制备自清洁生态型透水材料技术及应用)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重有色金属熔池熔炼节能减碳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拟提名项目信息公示(富锗铅锌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创新及深部找矿重大突破)
现在新办医学院的高校为什么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很难申报成功? 当前新办医学院高校申报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面临多重政策与资源壁垒,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策性封堵:国家严格控制医学专业布点 审批全面收紧 2025年教育部专业审批:72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申请中仅4个获批,西医与中医类申请全军覆没,新增临床医学专业入口几乎关闭。 地方政策加码:江苏、山西等多省明确2025年起原则上不再新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点,中医类专业审批从严。 精英化导向明确 医学教育加速向“高门槛”转型,临床医学、中医学逐步实行一本招生,挤压非头部院校生存空间。 二、资源门槛:硬件与师资的硬性约束 附属医院配套难题 教育部要求新办专业必须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支撑临床教学,但优质医院资源已被传统医学院垄断。 民办医学院需投入数亿元自建或合作医院,成本极高。 师资与经费短缺 临床教师缺口:60%院校存在教授缺乏长期临床经验、“PPT讲手术”现象,新办院校更难吸引资深医师。 生均经费压力:医学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是普通专业3倍以上,地方院校常因经费不足被迫缩招。 三、就业市场饱和倒逼“减量提质” 学历内卷加剧供需失衡 三甲医院招聘普遍要求博士学历,县级医院也提升至硕士门槛,本科直接就业率不足35%。 近20年医学招生规模增长4倍(23万→125万),但岗位需求未同步增长,导致毕业生过剩。 结构性失业风险 2023届临床医学本科就业率降至8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4%),政策层面需避免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 四、资源倾斜:存量优化替代新增 扶持头部院校 协和、复旦等顶尖医学院获评教育部A类学科,享有国家级实验室及专项经费,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地方院校临床专业面临生源流失、经费短缺三重挤压,部分已转向全科医学等基层领域。 存量专业优化 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撤销“临床医学七年制”,升级为“5+3一体化”培养,资源集中于现有优势专业。 总结:淘汰机制下的生存法则 新办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申报难,本质是政策严控(防过剩)、资源壁垒(卡硬件)、就业倒逼(去泡沫)共同作用的结果。唯有通过交叉学科创新(如“医学+工科”)、对接基层医疗需求,才可能破局。
医学院的基础医学配置 医学院校内其实就是基础医学教学,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学都是由附属医院承担。 那么医学院的基础医学教学体系如何搭建,以已有医学院校的配置来做说明吧: 先说一个简配版,四川中医药专科学校的基础医学院(虽然说它是专科,但是它现在在升级本科的路上,就算是本科基础医学的简配版吧) 解剖教研室、生物教研室、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病理学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 部门现有专兼职教师共40人,其中专职27人。——其中兼职老师就是附属医院医生。 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18人。博士1人,硕士15人。 解剖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共9人,主要承担《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课程教学; 生物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共4人,主要承担《遗传与优生》、《医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用遗传学》等课程教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共6人,主要承担《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课程教学; 生理学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共8人,主要承担《生理学》等课程教学; 生物化学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共5人,主要承担《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教学; 病理学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共8人,主要承担《病理解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检验技术》、《口腔组织病理学》等课程教学。
西南科大Nat. C: 新型电化学技术成功提取低杂质铀氧化物 成果介绍核能资源告急? 海水里竟藏着千倍铀矿! 陆地铀矿资源或将在百年内耗尽,而海水中铀的总量高达45亿吨,是陆地的千倍!然而,海水提铀面临杂质多、效率低等难题。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磅成果,首创协同配位-还原界面技术,成功从海水中电化学提取高纯度二氧化铀(UO₂),单日提取量达2.65 mg/g,铀纯度突破76%,为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相关成果以“A synergistic coordination-reduction interface for electrochemical reductive extraction of uranium with low impurities from seawater”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科研天团】 通讯作者:竹文坤(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重实验室) 第一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核资源提取联合创新中心 合作团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四川先进核能材料研究院图文导读图1 界面位点的构建(a) 水热合成方案;(b)CMOS@NSF的SEM图;(c) CMOS@NSF 的 HRTEM 图像(插图显示放大视图和相应的(e)CMOS@NSF的EDS图;(f) CMOS@NSF和Ni3S2/NF的XRD 图谱;(g) CoMo6 和 CMOS@NSF 的 EPR 波谱。图2 界面位点的键合和电子结构。(a) FT-IR图谱;(b) Raman 图谱;(c)XANES 光谱;(d)归一化 MoK-edgeXANES 光谱。(e)R空间数据和最佳拟合线的比较(f)CMOS@NSF 的相应K空间拟合曲线。(g)COMS@NSF的形成机制。图3 (a)Ni3S2/NF 和 CoMo6和CMOS@NSF 的 LSV 曲线;(b) 样品的电化学阻抗谱;(c)电化学铀提取时间与提取效率之间的关系(海水中加 8 mg/L铀);(d)CMOS@NSF 在加标 100 mg/L 铀的海水中的可重复使用性;(e)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下提取铀(竞争离子浓度:80 mg/L);(f)共存离子选择性试验(每个离子的浓度为 100 mg/L)。图4 (a)反应前后电极和溶液萃取后 CMOS@NSF 的 (b) XRD 图、(c) U 4f 光谱、(d) EDS 映射、(e) HRTEM 图像和 (f) SAED 图;(g) U L3-黑色产物的边缘 XANES 光谱;(h) 产品的 R-space 数据和最佳拟合线的比较;(i) 产品的相应 K 空间拟合曲线。图5 天然海水实验。(a)一种用于从海水中电化学提取铀的自组装装置;(b) 从天然海水中电化学提取铀后电极片洗脱液的元素组成;(c) 铀提取性能对比。图6 机理分析。(a)UO₂²⁺在CMOS@NSF、CMS@NSF、CoMoOS和Ni₃S₂(110)晶面上的优化吸附构型;(b)CMS@NSF与CMOS@NSF的电荷密度差异图(黄色和青色分别表示电荷富集区与耗尽区);(c) 氢吸附后镍的部分态密度(PDOS)图,费米能级归零处理;(d) 基于CMOS@NSF协同配位-还原界面的海水电化学提铀机理示意图。
突发:特朗普政府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资格 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即日起被撤销。 SEVP(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是美国政府允许高等教育机构招收国际学生的认证体系。只有通过SEVP认证的学校,才可以为国际学生提供I-20表格,学生才能申请F-1学生签证入境美国。一旦被取消资格,该校将无法再招收国际学生,现有学生也无法维持合法身份。信中表示,此次认证撤销将使哈佛大学在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此外,现有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学生必须转学至其他高校,否则将无法维持其非移民身份。 哈佛目前有超过6,800名国际学生,来自100多个国家,其中多数为研究生。 此举意味着哈佛大学将无法再招收国际学生,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面临失去合法居留身份、被迫离境的风险。 此外,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当日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哈佛大学称,国土安全部阻止其招收国际学生的举动“违法”。哈佛大学表示将全力维持招收来自1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和学者的能力。哈佛大学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报复行动可能对哈佛社区和我们国家造成严重损害,并损害哈佛的学术和研究使命。” 近期,美国联邦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美国著名私立学府哈佛大学则选择“硬刚”。哈佛大学4月14日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 当地时间4月18日,特朗普政府表示,已要求哈佛大学提供过去十年来的外国资金及部分外国关系的记录。
绵阳市首个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培训正式开班 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 为提升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2025年5月9日,绵阳市首个无人机驾驶员(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仪式在西南科技大学举办。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驾驶员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职业。目前无人机驾驶员的就业人才缺口人数较多。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不仅能够考取无人驾驶员职业等级认定证书,还能在影视航拍、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航空测绘等多个热门行业中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本次培训课程聚焦无人机驾驶技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无人机操作的核心技能。此次培训为期31天,内容涵盖无人机基础原理、飞行法规、航线规划、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多个方面。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无人驾驶员职业等级认定证书,这不仅是一份资质认证,更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加持。 绵阳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市人社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此次培训,提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开启新的篇章。
黄福杨副教授在抗生素风险评价与优控清单领域成果(转官网) 近日,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黄福杨副教授在全球典型抗生素识别、风险评价及优控清单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连续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发表3篇高水平论文。该系列研究以“人—动物—环境”协同的“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为指导,系统解析了全球抗生素污染分布规律,识别了固液相介质中的典型抗生素,提出了全球环境中优先控制抗生素清单,为全球抗生素环境管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1)全球抗生素热点与“全健康”风险评估 本研究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影响因子14.1),论文题目为《Global antibiotic hotspots and risks: A One Health assessment》。本研究构建了覆盖全球8种环境介质、137种抗生素的残留数据库,首次从“全健康”视角揭示了抗生素的全球分布特征及跨介质风险。研究发现,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亚洲和非洲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通过浓度与频率的层次聚类分析,识别出液相介质中的10种和固相介质中的8种典型抗生素。研究指出,非洲地区面临的“全健康”风险最高,污水处理厂液相和养殖粪便是最具风险的介质。该研究为“人—动物—环境”健康领域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抗生素相关风险奠定了基础。(2)国家尺度的多介质抗生素风险评估 本研究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二区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影响因子7.7),题为《Country-level antibiotic risk assessment in the multiple environmental matrices based on decennial data》。该研究基于来自45个国家的43万条数据,系统评估了各国在多介质中的抗生素风险。结果显示,肯尼亚和新加坡分别在抗生素检出频率和浓度上位居前列。从国家风险排名看,马来西亚、中国和加拿大在抗生素耐药风险及环境氮循环微生物抑制风险方面排在前列。大洲层面上,亚洲地区的整体风险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和非洲。本研究为各国制定差异化抗生素管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3)全球优先控制抗生素清单 本研究成果发表于中科院一区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影响因子9.7),题为《Global priority antibiotics integrated with their environmental occurrence and the health risk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抗生素的环境赋存状态、理化性质及其耐药基因的健康风险综合纳入评估体系,识别出34种需优先控制的高风险抗生素,其中12种为首次识别的污染物。在不同的抗生素类别中,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应被优先控制。研究为完善全球抗生素监管框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清单支持。这一系列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黄福杨副教授在环境污染与风险评估领域的深厚积累,不仅填补了全球抗生素多介质“全健康”风险评估的空白,也为国际社会推动“全健康”行动计划、优化抗生素管理政策提供了关键的科学支撑。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未来,黄福杨老师将继续聚焦抗生素污染的区域治理、环境效应评估等关键问题,推动科研成果向环境管理实践转化,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新污染物治理”生态安全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绵阳404医院的今生前世 绵阳四〇四医院是跃进路上四厂两院中的一院,始建于1964年,位于绵阳市跃进路56号,是当时四机部为绵阳电子工业基地相关工厂配套建立的职工医院,也是部属重点医院、为地厅级事业单位。后来随着体制改革,下放到四川省、绵阳市管理,现在名为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四〇四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地市级医疗机构中唯一一家副厅级单位。 在查找资料时,笔者差点因为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名称搞混淆,以为是四〇四医院后来与地方医院重组整合过,所以才叫绵阳四〇四医院。因为绵阳目前除了第一人民医院,还有绵阳市人民医院和绵阳中心医院,绵阳市人民医院前身其实是绵阳县人民医院,随着1978年绵阳县改市而更名为绵阳市人民医院的;绵阳中心医院则在历史上的名称曾用过绵阳专区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均与四〇四医院没有关系。 1958年,七九六厂、七八〇厂、七八三厂在四川绵阳县城平政桥南(现涪城区跃进路)相继动工兴建。1959年10月27日,七八〇、七八三、七九六、七三〇四厂联合会议商定四厂合建综合职工医院,院址拟设在平政桥以北近小河处,土建由一机部绵阳总甲方负责,各厂抽调2人组成医院筹备组,隶属七八〇厂领导。同年12月,经一机部批准,在四川绵阳地区四厂合建一所200张床位的联合职工医院,投资106万元,列入七八〇厂1960年基建计划,由该厂负责筹建。1960年 2月,一机部批准,七三〇厂在四川绵阳县城平政桥南开工建设。 1961年4月,一机部决定,四川绵阳四厂职工医院筹建工作推后进行,人员继续培训,筹备组保留,仍由七八〇厂代管。1963年2月,一机部四川绵阳在建、筹建项目划归国家四机部管理。4月,四机部批准七八〇厂生产、生活及公共设施设计规划调整方案,同意在四川绵阳四厂建设一所职工医院。11月7日,四机部批准,四川绵阳四厂职工医院,列入1964年七八〇厂基本建设计划。1964年2月,四机部批准,四川绵阳四厂职工医院院址设在七三〇厂厂区西北角围墙以外空地上。9月9日,建工部西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为绵阳四厂编制的职工医院初步设计方案,建筑面积控制在3440平方米以内,100张病床,投资40万元以内。1965年3月,医院1期工程住院部开工建设。6月,四机部决定:成立四机部绵阳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在绵阳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后勤、教育和卫生等管理。11月6日,在四机部绵阳公用事业管理局领导下,由七八〇、七八三、七九六、七三〇厂各抽调1人,组成新的医院筹备领导小组负责职工医院的筹建。邮编信箱代号沿用管理局代号绵阳106信箱,后更名为绵阳108信箱。1966年3月,四机部四川绵阳公用事业管理局党委批准,成立四川绵阳职工医院临时党支部。同时,医院定名为工农桥职工医院。11月29日,医院住院部竣工交付使用。1968年1月16日,医院正式全面开诊。住院部设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妇产科、传染科,病床93张。 1970年1月10日,四机部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托七九六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医院实行代管。10月,四机部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工组通知,医院领导干部调配由绵阳地区革委会批准。 1971年9 月6日,医院隶属关系上收为四机部直属,主管部门为部办公厅卫生处。12月,四机部批准医院成立卫生学校。1973年10月30日,四机部批准,规划将医院扩建为病床300张,职工定员360人的综合性医院。12月29日,中共绵阳地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第四机械工业部绵阳职工医院委员会。1974年1月17日,医院更名为“第四机械工业部绵阳职工医院”。6月1日,医院全面恢复对外门诊。1975年5月18日,成立绵阳职工医院民兵连。8月16日,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四机部部长王诤到医院视察。 1985年,由电子工业部下放四川省电子行业管理,主管部门为四川省电子工业厅,核定副地(厅)级事业单位。 1988年,从省电子工业厅下放到绵阳市电子局。1989年,划归为绵阳市电子行业管理,主管部门为绵阳市电子工业局,并将“电子工业部第四〇四职工医院”更名为“绵阳四〇四医院”。 1994年,划归绵阳市卫生局管理,为市直属卫生事业单位,保留为副厅级事业单位,同年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2014年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历次更名情况 1966年,定名为工农桥职工医院。 1974年,更名为“第四机械工业部绵阳职工医院”。 1982年医院更名为“电子工业部第四〇四职工医院”。 1989年,医院更名为“绵阳四〇四医院”。 2022年,医院更名为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如今的四〇四医院除跃进路本部外,还建有丰谷院区(绵阳市传染病医院),大西门院区(绵阳市职业病医院),城南院区(绵阳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她也是当初跃进路上四厂两院里面唯一一家还坚守在跃进路上的单位。
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主要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 当前医院成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主要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各模式在管理权、人事权及合作深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完全直属模式 核心特征:医院人、财、物完全归属大学管理,地方政府仅行使行业监管权。典型代表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 人事权归属:医院领导班子由大学直接任命(如北京大学系统),或由省级部门任命但纳入大学管理体系(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优势:实现医教研高度一体化,保障医疗质量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二、部分直属模式 合作特点:名义上为大学直属,实际人财物权仍归属地方政府,大学仅参与教学科研管理。典型案例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潜在风险:合作关系依赖地校协议稳定性,存在因合作破裂而摘牌的可能(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曾挂牌的重庆市人民医院)。 三、共建合作模式 实施方式:通过政府主导的“校地共建”协议实现,医院保留原有管理体系,但深度融入大学学科建设。例如南京鼓楼医院与南京大学的合作。 灵活性:既保持医院运营独立性,又借助大学资源提升科研水平。 四、托管模式 管理架构:医院所有权归属政府,但委托大学全权管理运营。典型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通过托管协议实现深度捆绑。 适用范围:适合需快速提升医疗水平但暂无法完全划转产权的医院。 五、行政划转模式 实施路径: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将医院整体划归大学,同步调整事业单位登记信息。例如山东省立医院划归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后更名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关键点:需协调地方政府与大学的利益诉求,易因领导层变动导致合作中止(如南京鼓楼医院划转计划搁浅)。 选择逻辑:医院与大学的具体关系模式取决于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学资源整合能力及医院自身发展阶段,完全直属模式对协同度要求最高,托管和共建模式则更适用于渐进式合作。
这个高教大省,正在“拼命”建大学 经济强省广东,正在“拼命”建大学。最近,广东官宣新一轮的大学建设计划。广州有32个重点建设项目,7个竣工,14个续建,11个新开工。其中,备受关注的新开工项目,包括香港岭南大学(广州)项目落户增城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工程落户南沙。而广州的“兄弟”城市深圳,则继续推进第三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包括建成投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加快深圳海洋大学一期、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一期、南科大半导体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等建设。此轮“开足马力”建高校,广东这个高校数量居全国前三的高教资源大省,又在追求怎样的新目标 ?香港 合作 在广东新建高校中,来自香港的大学,成为备受关注的一支力量。比如2025年,广州将开工建设香港岭南大学(广州)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工程。 香港岭南大学在人文、商科和社会科学等领域,有部分优势学科。比如,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该校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在香港排名第3,亚洲排名第14;哲学在香港排名第2,亚洲排名第18。将落地广州市增城区的香港岭南大学(广州),将会成为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之后,第二所在广州布局的香港高校,也是继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后,第五所在广东布局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高校。此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还正式获批增设4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项目及1个博士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属于“港校入粤”、进行合作办学的另一典型。2018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合作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2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2023年,该校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招收3个本科专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与内地其他地区合作办学,广东从地理上与香港临近,在合作办学上具有较大优势。值得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意味着广东与香港高校合作办学,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创始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香港高校来广东办学,有很多的优势。他说:“香港土地空间资源比较有限,来到大湾区以后,办学空间得到扩充,基础设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另外香港知名高校,在香港的主力招生范围相对较窄,到大湾区办学以后,可以面向整个内地招生,生源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据了解,目前全国所有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高校均设置在广东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