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里个咚81
咚里个咚81
关注数: 5
粉丝数: 336
发帖数: 54,711
关注贴吧数: 3
查漏补缺(非雀形目) 1.已更新的译名: Ardea brachyrhyncha,非洲中白鹭。 Ardea plumifera,澳洲中白鹭。 2.两个译名矛盾的物种(IOC认为后者是前者的亚种独立): Larus cachinnans,IOC、HBW、IUCN和《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第二版》按英文名直译为里海银鸥。 三有名录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郑4版)里为黄腿银鸥。 Larus michahellis,《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第二版》翻译为黄腿银鸥。 Larus cachinnansLarus michahellis(上繁殖羽下非繁殖羽)
四月份罕见天象 4月6日,日出之前,土火合月。高度角偏低,持续时间短。4月11日,日出之前,土星合火星。二者角距离26角分26角秒。高度角偏低,持续时间短。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霸鹟科(单科物种数量最多,446种) Nesotriccus ridgwayi,原名科岛霸鹟,更名为科岛小霸鹟。科岛为科科斯岛(Cocos Island)。 巴西姬霸鹟,从姬霸鹟属移至须霸鹟属,译名变更为巴西须霸鹟。 拉丁学名由Phylloscartes difficilis变更为Pogonotriccus difficilis。 圣保罗姬霸鹟,从姬霸鹟属移至须霸鹟属,译名变更为圣保罗须霸鹟。 拉丁学名由Phylloscartes paulista变更为Pogonotriccus paulista。
今日报告(难得) 地点一:天府艺术公园 1.湖中鸭类已全部迁徙(包括一个多月前成年的两只雄性针尾鸭),黑水鸡和骨顶鸡也大部分迁徙。湖里只有零星几只黑水鸡、骨顶鸡和小PITI。 2.前几天记录中心的大天鹅已经飞走,未见踪迹。 3.来了3只黑天鹅。 地点二:浣花溪公园 1.公园内的雀形目物种明显增多,个人经验不足和树木遮挡,无一能确认。 2.一只凤头鹰在公园最高处的树上意外解锁(距离很近)。由于没有相机,故引用网站照片。 短小到几乎不可见的冠羽、喉部中线的黑色纵纹、黄色虹膜和深褐色头面背部翅膀与下图如出一辙。
这是什么发型 白冠拟霸鹟
一个少见的以未成年体色命名的物种 Conirostrum bicolor,灰黄锥嘴雀。生活在南美洲中北部。 成年未成年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鹟科 Ficedula riedeli,塔宁巴姬鹟。 雀形目鹟科姬鹟属 分布区域: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3.6) 评估依据:B1b(i,ii,iii)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灶鸟科 Hylexetastes uniformis,纯色鴷雀 雀形目灶鸟科红嘴鴷雀属 分布区域: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作为红嘴鴷雀的亚种)升级到VU(易危,独立成种)(IUCN,评估时间2023.6.18) 评估依据:A2c+4c
来猜猜这是什么鸟发出的叫声(昨日的意外发现)
明天早晨的天象,拍摄或观测难度应该很大 三颗行星会迅速淹没在晨光里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燕雀科 Chlorodrepanis stejnegeri,考艾绿雀 雀形目燕雀科夏威夷绿雀属 分布区域:夏威夷考艾岛 全球受威胁等级:VU(易危)升级到EN(濒危)(IUCN,评估时间2023.7.20) 评估依据:A2bce+3bce+4bce; B1ab(i,ii,iii,v)+2ab(i,ii,iii,v); C1+2a(ii)Magumma parva,小绿雀 雀形目燕雀科小绿雀属 分布区域:夏威夷考艾岛 全球受威胁等级:VU(易危)升级到EN(濒危)(IUCN,评估时间2022.10.27) 评估依据:A2bce+3bce+4bce; B1ab(i,ii,iii,v)+2ab(i,ii,iii,v)
似鸟非鸟的奇怪叫声?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绣眼鸟科 Zosterops paruhbesar,旺伊绣眼鸟。 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19年和22年两次确认的新物种。孤岛物种。 分布区域: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EN(濒危)(IUCN,评估时间2023.8.1) 评估依据:B1ab(iii,v)+2ab(iii,v); C2a(ii)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花蜜鸟科 Kurochkinegramma hypogrammicum,英文名由Purple-naped Sunbird变更为Purple-naped Spiderhunter。 译名由蓝枕花蜜鸟变更为蓝枕捕蛛鸟。吕宋太阳鸟(Aethopyga jefferyi)和保岛太阳鸟(Aethopyga decorosa)经过研究重新归为闪翅太阳鸟(Aethopyga pulcherrima)亚种。 闪翅太阳鸟Cinnyris jugularis,英文名由Olive-backed Sunbird变更为Garden Sunbird。译名仍为黄腹花蜜鸟。该物种根据最新研究将下属多个亚种拆分为7个独立种。 Cinnyris ornatus,英文名Ornate Sunbird。暂译名丽花蜜鸟(没有辨识度)。我国有分布。Cinnyris aurora,英文名Palawan Sunbird。暂译名巴拉望花蜜鸟。Cinnyris frenatus,英文名Sahul Sunbird。暂译名萨赫尔花蜜鸟。释:源于萨赫尔大陆架。Cinnyris infrenatus,英文名Tukangbesi Sunbird。暂译名图康贝西花蜜鸟。释:图康贝西群岛。Cinnyris teysmanni,英文名Flores Sea Sunbird。暂译名弗洛勒斯花蜜鸟。释:弗洛勒斯海。Cinnyris clementiae,英文名South Moluccan Sunbird。暂译名南摩鹿加花蜜鸟。Cinnyris idenburgi,英文名Mamberamo Sunbird。暂译名曼河花蜜鸟,暂无照片。释:新几内亚岛曼伯拉莫河。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梅花雀科 作为引进种或逃逸种,种群没有形成规模或其它不符合三有名录条件的原因,未进入三有名录: Estrilda melpoda,橙颊梅花雀。 Padda oryzivora,爪哇禾雀。 橙颊梅花雀爪哇禾雀
发现一个有趣的物种译名 Aethopyga primigenia,英文名Grey-hooded Sunbird。 它本来的译名是哈氏太阳鸟,我以为发现者是某位欧美人,但仔细一看却是Hachisuka,M。 点进去一看是一位叫八须贺正二的日本学者?但是再BAIDU一下,只有蜂须贺这个姓氏,不太懂。 个人看法,哈氏这个翻译并不合理,按英文名直译为灰领太阳鸟不就行了(其实头到颈喉全是灰)?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鸦科 Crypsirina temia,盘尾树鹊。云南有分布,但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和三有名录都没记录。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拟鹂科和噪鹛科 拟鹂科: Cacicus latirostris,英文名由Band-tailed Oropendola变更为Band-tailed Cacique。 译名由斑尾拟掠鸟变更为斑尾酋长鹂。 Cacicus oseryi,英文名由Casqued Oropendola变更为Casqued Cacique。 译名由盔拟掠鸟变更为盔酋长鹂。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王鹟科 Carterornis castus,洛托王鹟 王鹟科金王鹟属 分布区域: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3.6) 评估依据:B1b(i,ii,iii)Monarcha richardsii,理氏王鹟 王鹟科王鹟属 分布区域: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2.16) 评估依据:B1b(iii)Symposiachrus vidua,白领王鹟 王鹟科黑王鹟属 分布区域: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2.16) 评估依据:B1b(iii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山椒鸟科 两个信息不一致物种(翻译来自世界鸟类数据库): Pericrocotus flammeus,赤黄/赤红山椒鸟,英文名变更为Orange Minivet。看照片和英文名,应译名橙黄山椒鸟。 Pericrocotus speciosus,赤红山椒鸟,英文名scarlet minivet。 在IOC 14.1名录里,赤红山椒鸟从赤黄山椒鸟分离独立(05年)。 IUCN网站,搜索不到Pericrocotus speciosus,而Pericrocotus flammeus对应的英文名是scarlet minivet。 HBW名录,Pericrocotus flammeus对应的英文名同样是scarlet minivet,P.f. speciosus是亚种。 三有名录里,Pericrocotus flammeus记录为赤红山椒鸟。 所以,IUCN、HBW和三有名录都没有接受IOC的划分和重命名? 琉球山椒鸟。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和三有名录有记录,但IOC、IUCN、世界鸟类数据库都没有把中国列入分布地区。原因不明。 附图: Pericrocotus flammeus,?Pericrocotus speciosus,赤红山椒鸟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幽鹛科+蝗莺科+燕科) 幽鹛科: Pellorneum malaccense,英文名由Short-tailed Babbler变更为Mourning Babbler。 译名由短尾雅鹛变更为悲声雅鹛。 悲声雅鹛有2个亚种独立。 Pellorneum saturatum,英文名Glissando Babbler。译名暂定滑音短尾雅鹛(Glissando在音乐术语里为滑奏、滑音)。无照片。 Pellorneum poliogene,英文名Leaflitter Babbler。译名暂定灰颊短尾雅鹛。无照片。 Pellorneum rostratum,英文名由White-chested Babbler变更为Malayan Swamp Babbler。 译名仍为白胸雅鹛。 白胸雅鹛有1个亚种独立。 Pellorneum macropterum,英文名Bornean Swamp Babbler。译名暂定为婆罗洲雅鹛。无照片。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林鹛科 Pomatorhinus montanus,栗背钩嘴鹛 雀形目林鹛科钩嘴鹛属 分布区域: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巴厘岛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HBW ver 7.0,2022年)升级到VU(易危)(IUCN,评估时间2023.7.19) 评估依据:A2bcd+3bcd+4bcd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娇鹟科和扇尾鹟科(眼花缭乱多图) 娇鹟科: 盔娇鹟属(Antilophia)撤销,以下两个原成员合并到红顶蓝背娇鹟属(Chiroxiphia)。 阿拉里皮盔娇鹟,学名由Antilophia bokermanni变更为Chiroxiphia bokermanni,译名变更为阿拉里皮娇鹟。 盔娇鹟,学名由Antilophia galeata变更为Chiroxiphia galeata。
陌生的鸟叫声求辨别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南美霸鹟科和啄花鸟科(脸盲警告) 南美霸鹟科: 北皇霸鹟和西皇霸鹟划分到皇霸鹟下成为亚种。 皇霸鹟英文名由Amazonian Royal Flycatcher变更为Tropical Royal Flycatcher,直译名热带皇霸鹟。 啄花鸟科(由之前的2属50种增加到2属54种): Dicaeum maugei,原名蓝颊啄花鸟。英文名由Blue-cheeked Flowerpecker变更为Red-chested Flowerpecker。 照片里未发现蓝颊特征,red-chested面积偏小,用红胸会重名。到底该怎么翻译?澳洲啄花鸟分离出以下1个独立种。 Dicaeum keiense,英文名Pink-breasted Flowerpecker。直译名粉胸啄花鸟。红胸啄花鸟分离出以下3个独立种。 Dicaeum cambodianum,英文名Cambodian Flowerpecker。直译名柬埔寨啄花鸟。Dicaeum beccarii,英文名Sumatran Flowerpecker。直译名苏门答腊啄花鸟。Dicaeum luzoniense,英文名Fire-throated Flowerpecker。 直译名火喉啄花鸟,照片更像红胸或火胸,或干脆叫菲律宾啄花鸟(3个亚种都生活在菲律宾)?Dicaeum ignipectus ,红胸啄花鸟本尊,英文名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八色鸫科 Pitta sordida,英文名由Hooded Pitta变更为Western Hooded Pitta。译名可不变,亦可为西绿胸八色鸫。 原绿胸八色鸫分离出4个独立种。 Pitta abbotti,尼科巴绿胸八色鸫(Nicobar Hooded Pitta,暂时使用直译)。 Pitta forsteni,米岛绿胸八色鸫(Minahasa Hooded Pitta,暂时使用直译,米纳哈萨半岛)。无正/侧面照片。 Pitta novaeguineae,东绿胸八色鸫(Eastern Hooded Pitta,暂时使用直译)。 Pitta rosenbergii,比岛绿胸八色鸫(Biak Hooded Pitta,暂时使用直译)。 正式译名等资料更新。附图片: 绿胸八色鸫,二级重点保护尼科巴绿胸八色鸫,和绿胸八色鸫长得很像。米岛绿胸八色鸫东绿胸八色鸫比岛绿胸八色鸫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鸦雀科 该科2019年被证实与莺鹛科(Sylviidae)为姐妹群关系。 部分原莺鹛科成员划分进该科,属种有明显变动。物种名称可能有点绕。Suthora ricketti,英文名Eye-ringed Parrotbill,部分资料常称为云南鸦雀,正式名称待定。 该物种从褐翅鸦雀分离独立成种。不在三有名录里。 Fulvetta manipurensis,褐头雀鹛。从灰头雀鹛分离独立成种。不在三有名录里。 Fulvetta formosana,玉山雀鹛。从灰头雀鹛分离独立成种,特有种。不在三有名录里。 Paradoxornis bakeri,红头鸦雀(未找到清晰照片)。从白胸鸦雀分离独立成种。不在三有名录里。 Rhopophilus albosuperciliaris,西域山鹛。从山鹛分离独立成种,特有种。不在三有名录里。 由于上面的变动,“母本”汉译名也有变化。 Fulvetta cinereiceps,变更为灰头雀鹛。 Paradoxornis ruficeps,白胸鸦雀。(学名和译名都变更) 褐翅鸦雀,学名Suthora brunnea 灰喉鸦雀,学名Suthora alphonsiana 棕头鸦雀,学名Suthora webbiana 黑眉鸦雀,学名Suthora atrosuperciliaris 灰头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gularis 多图预警: Suthora ricketti,英文名Eye-ringed Parrotbill。体色明显比褐翅鸦雀浅。褐翅鸦雀灰头雀鹛褐头雀鹛玉山雀鹛山鹛西域山鹛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莺鹛科和伯劳科 莺鹛科: 三有名录里的漠白喉林莺和休氏白喉林莺在IOC名录里为白喉林莺亚种,未独立。 三有名录里的荒漠林莺(Sylvia nana)归在Curruca属,并更名为亚洲漠地林莺来区分非洲漠地林莺。 伯劳科 Lanius borealis,北灰伯劳。 从灰伯劳(Lanius excubitor,观鸟记录中心更名为西灰伯劳)分离独立成种。不在三有名录里。 Lanius giganteus,青藏楔尾伯劳。 从楔尾伯劳(Lanius sphenocercus)分离独立成种,特有种。不在三有名录里。 Lanius souzae,南非伯劳,但IUCN、IOC等公布的分布地区是非洲南部,而非南非,此翻译极易引起误解。 世界鸟类数据库解释为“It was named after Portuguese zoologist José Augusto de Sousa”,可以理解为是为 了纪念葡萄牙动物学家——何塞·奥古斯托·德·索萨。那么更名为索氏伯劳是否更合适? 附图 灰伯劳(西灰伯劳)北灰伯劳楔尾伯劳青藏楔尾伯劳,可能是体长最长的伯劳。请注意翼的颜色比例和白色翼斑。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鳾科 Sitta przewalskii,白脸鳾。从喜山白脸鳾(Sitta leucopsis,三有名录里的白脸鳾更名)分离独立成种。特有种。 Sitta cinnamoventris,栗腹鳾。从印度鳾(Sitta castanea,三有名录里的栗腹鳾更名)分离独立成种。 红翅旋壁雀已经从鳾科分离,为旋壁雀科下单属单种。 白脸鳾不在三有名录里。已经更名的印度鳾(Sitta castanea)在我国没有分布。 白脸鳾喜山白脸鳾栗腹鳾印度鳾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雀形目雀鹛科 该科以下10个物种从幽鹛科分离 白眶雀鹛,Alcippe nipalensis 淡眉雀鹛,Alcippe hueti 褐脸雀鹛,Alcippe poioicephala 褐雀鹛,Alcippe brunneicauda,国外物种 黑眉雀鹛,Alcippe grotei,国外物种 灰眶雀鹛,Alcippe davidi 山雀鹛,Alcippe peracensis,国外物种 台湾雀鹛,Alcippe morrisonia 云南雀鹛,Alcippe fratercula 爪哇雀鹛,Alcippe pyrrhoptera,国外物种 三有名录里的灰眶雀鹛更名为台湾雀鹛 淡眉雀鹛从台湾雀鹛分离独立成种,且为特有种 灰眶雀鹛从台湾雀鹛分离独立成种 云南雀鹛从台湾雀鹛分离独立成种 淡眉雀鹛、灰眶雀鹛、云南雀鹛目前不在三有名录里!亟待调整。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啄木鸟目(非雀形目完结) 黑耳拟啄木鸟独立出1个物种:Psilopogon cyanotis,蓝耳拟啄木鸟(三有名录里的学名实为黄耳拟啄木鸟) 橙背啄木鸟归入大金背啄木鸟属Ramphastos citreolaemus;淡黄喉巨嘴鸟(未找到高清大图) 啄木鸟目巨嘴鸟科巨嘴鸟属 分布地区: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6.18) 评估依据:A3c+4c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鹦鹉目 Probosciger aterrimus,棕榈凤头鹦鹉 鹦鹉目凤头鹦鹉科棕榈凤头鹦鹉属 分布地区: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3.3) 评估依据:A3cde+4cdeHapalopsittaca pyrrhops,红脸鹦哥 鹦鹉目新大陆鹦鹉科Hapalopsittaca属 分布地区: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EN(濒危)(IUCN,评估时间2023.7.5) 评估依据:A2bc+4bc;C2a(i)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鹰形目 Spilornis klossi,尼岛蛇雕/尼科巴蛇雕 鹰形目鹰科蛇雕属 分布区域:印度尼科巴岛(孤岛物种) 全球受威胁等级:NT(低危)升级到EN(濒危)(IUCN,评估时间2023.3.3) 评估依据:D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佛法僧目 三趾翠鸟独立出1个物种: Ceyx rufidorsa,棕背三趾翠鸟(Rufous-backed Dwarf Kingfisher,直译) Ceyx erithaca,三趾翠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三趾翠鸟属 分布区域: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LC(低危)升级到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8.7) 评估依据:A2c+3c+4c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鹈形目 白背夜鹭从夜鳽属独立,海南鳽从夜鳽属独立 中白鹭独立出2个物种: Ardea brachyrhyncha,黄嘴鹭(Yellow-billed Egret,直译) Ardea plumifera,翎羽鹭(Plumed Egret,直译) 三者的分布区域不同,繁殖羽时,腿、喙、虹膜和眼先的颜色有所区别。 中白鹭,没有绿色眼先。主要分布在古北界、东洋界,澳洲界也有分布。黄嘴鹭,分布在非洲,绿色眼先是中白鹭没有的特征。翎羽鹭,也有绿色眼先。分布在澳洲界。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犀鸟目+鹱形目) 这两个目没有受威胁等级提升的物种。 犀鸟目 黑弯嘴犀鸟独立出1个物种: Horizocerus granti,东侏犀鸟(Eastern Dwarf Hornbill,直译)。 原黑弯嘴犀鸟更名为西侏犀鸟(Western Dwarf Hornbill)。 白冠弯嘴犀鸟独立出1个物种: Horizocerus cassini,东长尾犀鸟(Eastern Long-tailed Hornbill,直译)。 原白冠弯嘴犀鸟更名为西长尾犀鸟(Western Long-tailed Hornbill)。 鹱形目:漂泊信天翁英文名由wandering albatross变更为snowy albatross,汉译雪白信天翁。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咬鹃目 黑喉美洲咬鹃独立出3个物种: Trogon tenellus北黑喉咬鹃 Trogon chrysochloros大西洋黑喉咬鹃 Trogon cupreicauda乔科黑喉咬鹃 原黑喉美洲咬鹃更名为亚马孙黑喉咬鹃 Harpactes orrhophaeus,橙腰咬鹃 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 分布地区:如图 全球受威胁等级:NT(近危)升级到VU(易危)(IUCN,评估时间2023.3.3) 评估依据:A2c+3c+4c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鸻形目 鸻科鸻属东方鸻等23个种划分到弯嘴鸻属,滨鸻、黑头鸻、黑额鸻合并到鸻属,棕胸鸻单独成属。 黑嘴鸥从鸥科彩头鸥属分离,单独成属。 Pluvianellus socialis,短腿鸻 鸻形目短腿鸻科短腿鸻属 分布区域:阿根廷和智利极南地区的泻湖和自然形成的池塘 全球受威胁等级:NT(近危)升级到VU(易危)(IUCN,评估时间2023.7.21) 评估依据:D1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鸨形目 Otis tarda,大鸨 鸨形目鸨科大鸨属 全球受威胁等级:VU(易危)升级到EN(濒危)(IUCN,评估时间2023.8.21) 评估依据:A3cd+4cd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0—鸟卷》评定为EN 评估依据:B2b(iii),C2b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裸鼻鸱目 Aegotheles affinis,弗格克裸鼻鸱 裸鼻鸱目裸鼻鸱科裸鼻鸱属 分布地区: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省马诺夸里县西南山谷内 受威胁等级:DD(缺乏数据)修正为NT(近危)(IUCN,评估时间2023.7.10) 评估依据:B1b(iii)+2b(iii)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蟆口鸱(蛙口夜鹰)目 Batrachostomus auritus,大蟆口鸱 蟆口鸱目蟆口鸱科亚洲蟆口鸱属 分布地区: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具体如图(深色斜线区域表示可能灭绝) 受威胁等级:NT(近危)升级到VU(易危)(IUCN,评估时间2023.2.16) 评估依据:A2c+3c+4c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之鸡形目 鸡形目部分物种受威胁等级下调,个别上升。 我国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和保护等级下一次评定得等很多年。
鸟类最新名录变更不定期报告 第一个受威胁等级上升的物种出现了 Anser cygnoides,鸿雁 由之前的VU(易危)上升到EN(濒危,IUCN日期2023.7.18) 评估依据:A4bcd(IUCN红色名录等级评估标准)
鸟类名录又有变动了 才下载的IOC 14.1,上万条粗略晃一眼,平胸总目好像没变,应该是突胸总目多了二十来个。 多了一个太阳鸟种,世界鸟类数据库网站能搜到学名,是从某个种里独立出来的。 有一个是恢复的属类。 其它不知道了。
今日再战南瓜滩(复地金融岛) 起因:看到记录中心前几天有人在那里发现了花脸鸭、针尾鸭、西伯利亚银鸥和白顶溪鸲 故今日再探。 结论: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过,没发现上述几个家伙,也许飞走了,也许躲起来了。 个人解锁:黑尾蜡嘴雀、普通鸬鹚(3只未成年)、金翅雀、斑文鸟(未发现雄性)、赤膀鸭 疑似发现:鸻鹬类,无奈腊鸡望远镜和对象缩成一团,看不清楚。 重点:在另外一个小岛附近发现了两只凤头潜鸭,一成年一亚成(胁下有类似青头潜鸭那样的纵纹色斑)。 成年凤头潜鸭特征如资料所言,特别是头部,头乍一看黑色,但是经太阳反射呈现紫色,脑后带“发辫”。 这里以后水坝修起来涨河水恐怕就没鸟来了。
东跑西跑的结果 老腰快折了 第一站,锦城公园(1号湖和4号湖所在,之前去的是2号和3号) 1.走进去没多久,一只普通翠鸟赫然站在芦苇杆上。 2.走了一大段路,被唧唧叫声吸引,一只柳莺在树杈中?望远镜远观,黄眉?可是回来后又不确定是黄眉还是黄腰了,因为没注意头顶和腰部颜色。 3.没离开多远,听到树上悦耳鸣叫声。朝树上观望,似乎鸟的头冠高耸?绕着树用望远镜观察,红耳鹎,还不止一只。 第二站,南瓜滩 4.从环岛另一头进入,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一只头背灰色、腹部黄色的鸟,望远镜锁定观察,灰鹡鸰! 5.镜头里,几只头红色中间一溜黄色到脑顶,颈胸红色,背部灰,臀黑的鸭,反复观察才确认,赤颈鸭!遗憾的是没能看到绿色的翼镜。 6.远离鸭群,一只喙黄色,头顶到颈、背、尾黑灰色,似乎有一点羽毛伸出脑袋,凤头PITI?向旁边拍照的人士求证,这应该是一只雌性或者亚成。 7.一位老者说拍到了普通秋沙鸭,仔细搜索一番,好像是,还不止一只。可是回家一想,那只嘴上挂着东西分明是先前的雌性红胸秋沙鸭!两种秋沙雌性在我这个古董望远镜里很难区分。 8.从南瓜滩回家,要走到桥时晃眼看到河底桥墩蹲着一只深色头背,尾部颜色鲜艳的小东西,速度掏出望远镜观察,全身墨蓝(蓝灰),红色尾巴,真的是红尾水鸲!今日最大意外! 网图结束,不要在意不同的译名
鉴定一张糊了的图 图中画红圈处 喜欢在芦苇丛里蹦跳。头、背、尾巴均为褐色,腹部带黄色,尾羽较长。面部特征未看清。 鸣叫声为嘀……嘀……嘀……
鸣叫声分辨鸟的种类
今日解锁物种 上午的东湖公园:喜鹊(枯树枝杈间筑巢,发出咔咔或咔咔咔的叫声)、几只小PITI(除了白鹭仅有的水鸟) 南瓜滩(下午2点至4点半):运气一般,没有雁类等物种 赤麻鸭、绿头鸭、罗纹鸭、红头潜鸭、红胸秋沙鸭(雌,喙被丢弃的口罩缠住)、红嘴鸥、夜鹭成体 意外收获白喉红臀鹎、北红尾鸲雄(一闪而过)、不认识的柳莺 白喉红臀鹎糊图奉上
带上老古董双筒,上午再探图书馆旁的小湖。 可以确定湖里除了骨顶鸡,剩下的是白眼潜鸭和红嘴潜鸭(雌雄)。有一只游离在三者之外无法确定种类。 下午走了一趟浣花溪公园,腿脚都走麻了,结果有意外有遗憾。 遗憾:一只雁形目都没有,有一只疑似小PITI的水鸟。 意外:红头长尾山雀、黑水鸡和数十只筑巢越冬的苍鹭。苍鹭的叫声太难听了,沙哑的嘎嘎声。 手机渣图展示
跑公园里的图书馆,没找到书,出来溜达居然看到了棕背伯劳和馆旁小湖里的一群骨顶鸡一种头颈背几乎全褐色(太远无法区分)的鸭,一只疑似小PITI(离岸十来米徘徊),好像还有雌雄鸳鸯。 出公园前居然还看到了嘎嘎叫的八哥(看到额簇了)和一只孤独飞翔的戴胜(看到展开的头冠了)。 高糊照片
听声辨鸟二
听声辨鸟测试?
老望远镜的新发现 农历十四,一时兴起用老9*40双筒看了一下月亮。 对比月面高清地图 除了第谷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通过反射光线锁定了阿里斯塔克(反光很强烈)、马尼利乌斯的位置 以及雨海落月湾附近若隐若现的提莫恰里斯?
颜色鲜艳的外国鸟? 科摩罗蓝钩嘴鵙(上图)和蓝钩嘴鵙(下图,生活在马达加斯加)
紫色虹膜的鸟 缎蓝园丁鸟 雀形目园丁鸟科Ptilonorhynchus属(该属仅有它一位成员,能否以该物种名命名此属?) 澳大利亚特有种 拉丁学名:Ptilonorhynchus violaceus 英文名:Satin Bowerbird 成鸟雄鸟虹膜颜色为少见的亮紫色
没有照片的鸟类之四色啄花鸟 四色啄花鸟,雀形目啄花鸟科啄花鸟属,菲律宾特有种(宿务地区),极危物种。 一度认为灭绝,1982年重新被发现,目前资料只有两段录音和草图描绘,没有实拍照片。 自录音和草图之后,又失踪了26年,状态堪比国内的镰翅鸡、赤颈鹤和白鹳(三者区域性灭绝但有保护等级)。
重点保护和三有,再发一次 @5盎司金币 书里的记载,不止一种。怎么理解?
纪录片《守护黑面琵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看一下
某些物种的译名因为亚种独立都改了 比如图中这个学名Pericrocotus flammeus的物种。 在《三有野生动物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鸟类卷》里叫赤红山椒鸟。 但是在几个网站里已经改称赤黄山椒鸟,从第一二张的照片颜色对比来看,也确实有区别。 第二张的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speciosus ),在IOC最新名录恰好就是从赤黄山椒鸟独立出来的。 类似的情况还不少,还有属分类大变(比如鹤形目秧鸡科、夜鹰目蜂鸟科等)的。 我想,下次发布的有关文件和新出版的科普书籍以及网站之类要不要接轨一下,不至于差别太多?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