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里个咚81
咚里个咚81
关注数: 5
粉丝数: 336
发帖数: 54,685
关注贴吧数: 3
成都又少一个观鸟点 看到记录中心一位用户的观鸟笔记。南瓜滩没了,复地金融岛自然也没了,两者相邻的。 之前看过一些视频,还能看到当时的南瓜滩有滩涂芦苇,人工痕迹很轻。 不过在统计种类时发现,22年之后,一些曾出现过的种类就不再来了(白琵鹭、反嘴鹬、琵嘴鸭等) 让人怀疑那个时候的生境因为即将到来的大量人工痕迹悄然转变(也可能包括天气等因素)
解锁新地图——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 解锁物种: 1.树鹨 2.红头穗鹛,叫声,后来在观鸟塔看到一只疑似本尊,俯视看到头顶红褐色,身体灰绿色,一下就飞走了。 3.红嘴相思鸟,有好几只。 4.绿背山雀 剩下的都是老熟人,比如灰头绿啄木鸟、灰椋鸟等。 还有无法分辨的柳莺、若干似是而非的欧亚大山雀(或者苍背山雀),之前的山椒鸟可能已经走了。 水生鸟类几乎没有踪影(周末降温后可能会来一些)。 这是成都唯一个冠以“国家”名号的湿地公园,尽管它的本体占地面积比青龙湖和兴隆湖要小。 公共交通要坐新津G2B或专线,前者要提前提醒司机,否则他到站(柳溪小学)很可能不会停。
龙泉山猛禽观测点 总算有点加新,但不多错过班车,回家太晚,身体扛不住,明天去不了。 1.斑林鸽,其实离得有点远 2.乌雕,3只,今天的这个点的多数人的好运都耗在它身上了,其他猛禽很少。其它都是普通鵟、各种雀鹰(有一个看到不确定的,从今天清单里剔除掉了)等。 3.白尾鹞,半加新。望远镜没看全,从别人相机取景器里看的。 4.栗颈凤鹛,一小群从面前飞过,急忙跟随,总算看到了长相了。 5.金色林鸲,雌性。雄性是有黑色宽贯眼纹的,就像伯劳的黑眼罩。 6.异色树莺,半加新。只听到叫声和在草丛里穿行的声音,看不到身形。
浣花溪公园的新鸟? 个头很小,头大部分为栗红色,眼后有一小块白斑,背翅膀黄褐色(光线暗,可能有误差),胸腹颜色更浅。 在芭蕉林和灌木丛地面走动,胆子小,偶尔飞一下。寻找时容易丢失这个目标。
考眼力之我是谁 广汉某地,都快走了,才在一群骨顶鸡里发现它俩。也算是弥补了之前没能在凌三岔子找到它。
川大的斑头鸺鹠 今天去的晚,一到那儿看到有人仰很高镜头在拍,经人指点才发现停在树枝上的斑头鸺鹠,这会不会是4月份记录的那只呢? 话说回来,天使林鸟况已经大不如前,那些散落在校园各处的鹟、鸲、发冠卷尾等是怎么被一找一个准的?人人都是高手? 记录中心有些记录也是离谱,一堆雀形目显示在半夜观测?我知道这不是真实时间,那审核的人在干嘛?
今日份 忧:看天气可以,一早去凉风垭,结果当地昨晚下雨,为了安全起见,定制公交停了8点过那班车,而下一班要10点过,再次无奈放弃(前两次,一次天气变化遇到大雨,一次暴热)。这个地址到目前加新还是挂零。 喜:追踪交大犀浦校区的记录,下午等了两个来小时解锁了鹗。PS:小湖半边围满了拍鸟的大爷大妈,只有少数是中青年。
浣花溪公园,又空军 一大早去,到10点过却几乎什么也看不到。只识别出了紫啸鸫的叫声(天没完全亮,看不到身影),然后是一只停在过道旁树上的未成年猛禽,离开时能听到大概是某些鹟莺的爆破式鸣叫声。
再探四川大学 这次没有空军。 1.比氏鹟莺(天使林转悠了将近2个小时,第99种)。 2.方尾鹟,第100种。等一群大爷大妈拍棕胸蓝姬鹟的期间,由另外一位高手指点,在树上发现的。 3.棕胸蓝姬鹟,第101种。 4.棕腹啄木鸟,第102种。还是那位高手指点,可惜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遗憾:没有找到栗头鹟莺(那些拍照的人说混在柳莺里)、鳞头树莺,红喉姬鹟依然没找到。
四川大学天使林 三个小时只看到了红胸啄花鸟(胸口的红色斑块和下方一条黑纹)。 能听到某种柳莺(好像不止一种)的高频滋滋滋叫声,但是看不到身影。 回来查看记录,怎么有个人在旁边看到了蓝歌鸲和红喉姬鹟?!
最近的超级空军 凌三岔子+泉水湖:什么都找不到,只看到一群鸭子来回飞,期间间断下雨。结果那群鸭子被一个调查团队发现是绿翅混进了两只白眉。普通燕鸻被那个团队里两个人观测到。前一个地点最近一周一条记录有翘鼻麻鸭。 广汉稻虾共养科技馆:最近一周这里的记录很集中。奇怪的是,自己去几乎什么也找不到(那儿很大片农田,实际观测地址未知),除了几只黑翅长脚,上百只白鹭(混有牛背,可能有大、中)、两种看不清的中小型鹬、某种麻雀,下面的一个都找不到。 一组:黄胸鹀、红喉姬鹟、褐柳莺、白腰文鸟、黄眉柳莺、黑喉石䳭、红尾伯劳、灰背伯劳、山麻雀 二组:黑尾塍鹬、青脚滨鹬、流苏鹬、长趾滨鹬、长嘴剑鸻、青脚鹬 三组:白眉鸭、绿翅鸭、中白鹭、普通秧鸡、白腹鹞(大概率已经南迁,未停留)
某种麻雀 头顶和背部主色偏栗色,白脸蛋,脸颊没有黑斑,喉部有黑色板块,胸口有一块半月形黑斑。它是? 还有一种,主色调很浅的泥巴黄,眼部上方一条若隐若现的眉纹,它是某种雌鸟? 它们和(树)麻雀混在一起。
龙泉山上的菜园山庄 天气太热,啥也看不到。而且一个人都没有,进山庄看了一眼,很多曾经来过人写的贴纸,还有柜台上贴了一些打印的猛禽照片。旁边有条泥巴路,没敢上去,那里是真正的观测点?为啥我重新搜索显示丹景台那里还有一个? 除了一只不知道什么鹰盘旋了几圈,光听到棕颈钩嘴鹛、伯劳的经典叫声,一群燕子还有雨燕到处飞。 哎,浪费了大半天时间。
妙杲村,黑翅长脚鹬下面两只胖胖的是什么鹬?沙锥,看记录上写的,凌三岔子有4次扇尾沙锥,妙杲村有1次针尾沙锥。 没有长焦相机,也看不到展开尾巴,那么它们是扇尾还是针尾呢?凌三岔子,最近一个记录有田鹨,早先有水鹨、树鹨,那么这只到底是什么鹨呢? 旁边还有两只头、背呈青灰色,似乎也是某种鹨。都有摆动尾巴的行为。 附近看到5只呆版灰头麦鸡。SSR级别的白眉鸭没找到,普通燕鸻、黑尾塍鹬也没找到。
IQOO NEO8的奇怪毛病 调低视频音量,好几次都是降下去又自己往上跑增大。要多按几次才行。怎么破?
补充浣花溪历史记录发现的,一种不可能出现在内地的罕见海鸟(除非迷路),照片都没有,严重质疑。 体型不小的鸟,他是怎么知道那里有的?如果是别人告诉他,为什么只有这一个记录? 鸟种分布里搜索是找不到这条报告的。
凌三岔子和妙杲村的棉凫不见了 今天转了一圈,荷花依然茂盛,上次看彩鹮经过的一条田埂长满了杂草,过不去。不到2个小时,匆匆逃离。 除了几只黑翅长脚鹬、牛背鹭、白鹭、体型很小的某种鹬(飞起时,尾巴和腰之间有一块近似菱形的黑斑)、山斑鸠、钩嘴鹛叫声、识别疑似大拟的双音节叫声,什么都没。 上个月10号刚解锁彩鹮,暴热天气就开始,然后棉凫突然出现,连续多日有记录,最多单笔记录有10只左右。直到22号最后一次显示。它们去了哪里?是被农民赶走了吗?还是太热跑掉了?我是完美错过了啊?
青龙湖湿地公园的立牌(拖延了很久才发) 一块不知道何时立下的牌子。下面是牌子里一些稀有鸟类最近一次出现的查询结果(私密状态的不计在内) 白额雁:未知,SSR。四川不在雁鹅类迁徙路线上。 翘鼻麻鸭:2010年,SSR。出现在绵阳、德阳的概率高很多。 棉凫:2015年,SSR。最近两三年几乎仅出现在大邑。 鸳鸯:2020年,SSR。最近两年只有龙泉附近有个稳定点。 琵嘴鸭:2024年,SSR。 针尾鸭:2011年,Rare。去年有2只一直在天府艺术公园越冬。 白眉鸭:2023年,SSR。 花脸鸭:2022年,SSR。仅2016、2018、2021和2022出现过。牌子上写重复了。 青头潜鸭:未知,纯血SSR。 鹊鸭:2023年,SSR。10年记录数据里仅此一个。出现在绵阳、德阳的概率高很多。 斑头秋沙鸭:2018年,SSR。仅2017、2018出现过。出现在绵阳、德阳的概率更高。 红胸秋沙鸭:未知,,Rare。去年出现在复地金融岛,有一只嘴上长时间缠着一只口罩。 普通秋沙鸭:2023年,Rare。主城区很少见,新津、都江堰等郊县有不少。 蚁鴷:2024。因身体保护色,不易被发现。 蓝翡翠:2015年,SSR。10年记录数据里仅此一个。 红翅凤头鹃:2009年,SSR。公园04年开建,15年底才对外开放。 鹰鹃:牌子上写错名字。 短嘴金丝燕:2016年,SSR。牌子上写错名字。 白喉针尾雨燕:2017年,SSR。 领鸺鹠:未知,SSR。 斑头鸺鹠:2024年,SSR。上一次未知。 长耳鸮:未知,SSR。 短耳鸮:2021年,SSR。 火斑鸠:2009年,SSR。 灰鹤:2009年,SSR。成都不在鹤类迁徙路线上。 普通秧鸡:2009年,SSR。非主要分布地区。 白胸苦恶鸟:2021年,SSR。非主要分布地区。 红胸田鸡:2022年,SSR。非主要分布地区。 董鸡:2011年,SSR。非主要分布地区。 很多记录过于久远甚至查不到,没什么参考性。大家也可以晒一下当地大型公园里的牌子。
国际鸟类学大会最新名录14.2变更(雀形目,七,终) 鹪鹩科: 斯氏曲嘴鹪鹩,英文名变更为Russet-naped Wren。译名变更为褐枕曲嘴鹪鹩。 灰眉苇鹪鹩,学名Pheugopedius schulenbergi,英文名Grey-browed Wren。淡尾苇鹪鹩亚种独立。 莺鹪鹩,英文名变更为Northern House Wren。译名变更为北莺鹪鹩。 南莺鹪鹩,学名Troglodytes musculus,英文名Southern House Wren。北莺鹪鹩亚种独立。 科岛鹪鹩,学名Troglodytes beani,英文名Cozumel Wren。北莺鹪鹩亚种独立。 加勒比鹪鹩,学名Troglodytes martinicensis,英文名Kalinago Wren。北莺鹪鹩亚种独立。 圣卢西亚鹪鹩,学名Troglodytes mesoleucus,英文名St. Lucia Wren。北莺鹪鹩亚种独立。 圣文森特鹪鹩,学名Troglodytes musicus,英文名St. Vincent Wren。北莺鹪鹩亚种独立。 格林纳达鹪鹩,学名Troglodytes grenadensis,英文名Grenada Wren。北莺鹪鹩亚种独立。 栗胸歌鹪鹩,英文名变更为Southern Chestnut-breasted Wren。译名变更为南栗胸歌鹪鹩。 北栗胸歌鹪鹩,学名Cyphorhinus dichrous,英文名Northern Chestnut-breasted Wren。南栗胸歌鹪鹩亚种独立。 鸫科: 岛鸫,英文名变更为Tasman Sea Island Thrush。译名变更为塔斯曼岛鸫。变更后的该物种及亚种均已灭绝。 原岛鸫目前拆分为17个物种(包括已经灭绝的塔斯曼岛鸫)。以下为剩余16个被拆分出来的物种。 民岛岛鸫,学名Turdus mindorensis,英文名Mindoro Island Thrush。 吕宋岛鸫,学名Turdus thomassoni,英文名Luzon Island Thrush。 棉兰岛鸫,学名Turdus nigrorum,英文名Mindanao Island Thrush。 华莱士岛鸫,学名Turdus schlegelii,英文名Wallacean Island Thrush。译名和华莱士线有关。 圣诞岛岛鸫,学名Turdus erythropleurus,英文名Christmas Island Thrush。 巽他岛鸫,学名Turdus javanicus,英文名Sundaic Island Thrush。因分布地区为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生物学上用婆罗洲)属于大巽他群岛得名。 摩鹿加岛鸫,学名Turdus deningeri,英文名Moluccan Island Thrush。 巴布亚岛鸫,学名Turdus papuensis,英文名Papuan Island Thrush。 俾斯麦岛鸫,学名Turdus heinrothi,英文名Bismarck Island Thrush。 布岛岛鸫,学名Turdus bougainvillei,英文名Bougainville Island Thrush。 所罗门岛鸫,学名Turdus kulambangrae,英文名Solomons Island Thrush。 瓦岛岛鸫,学名Turdus vanikorensis,英文名Vanikoro Island Thrush。 白头岛鸫,学名Turdus pritzbueri,英文名White-headed Island Thrush。 新喀岛鸫,学名Turdus xanthopus,英文名New Caledonian Island Thrush。某些区域可能已经灭绝。 萨摩亚岛鸫,学名Turdus samoensis,英文名Samoan Island Thrush。 斐济岛鸫,学名Turdus ruficeps,英文名Fiji Island Thrush。 霸鹟科: 恢复Acrochordopus属,白额小霸鹟、毛腿小霸鹟变更到该属,学名变更。 恢复Tyranniscus属,黑顶小霸鹟、灰头小霸鹟、褐腰小霸鹟变更到该属,学名变更。 绣眼鸟科: 宽翼绣眼鸟,英文名变更为Ethiopian White-ey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埃塞俄比亚绣眼鸟。 卡法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kaffensis,英文名Kafa White-eye。埃塞俄比亚绣眼鸟亚种独立。 安哥拉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kasaicus,英文名Angola White-eye。黄绣眼鸟亚种独立。 灰喉绣眼鸟,英文名变更为Makira White-eye,与Clement分类系统一致。译名变更为马基拉绣眼鸟。 珠腹绣眼鸟,英文名变更为Kai Besar White-eye。译名变更为大卡伊岛绣眼鸟。 金腹绣眼鸟,英文名变更为Kai Kecil White-eye。译名变更为小卡伊岛绣眼鸟。 关于译名,有些可不更改,有些因为分布区域精确化是可以变更的。
国际鸟类学大会最新名录14.2变更(雀形目,六) 鹎科: 黄喉绿鸫鹎,英文名变更为Yellow-gorgeted Greenbul,与Clement分类系统一致。译名变更为黄颈纹绿鸫鹎。gorget在鸟类学里指颈部的杂纹。 淡喉绿鸫鹎,学名Atimastillas flavigula,英文名Pale-throated Greenbul。黄颈纹绿鸫鹎亚种独立。 喀麦隆绿鹎,英文名变更为Cameroon Mountain Greenbul,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喀麦隆山绿鹎。 西绿鹎,英文名变更为Western Mountain Greenbul,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西山绿鹎。 乌卢古鲁绿鹎,英文名变更为Uluguru Mountain Greenbul,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乌卢古鲁山绿鹎。 黑眉绿鹎,英文名变更为Black-browed Mountain Greenbul,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黑眉山绿鹎。 黄喉绿鹎,英文名变更为Yellow-throated Mountain Greenbul,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黄喉山绿鹎。 橄榄胸绿鹎,英文名变更为Kikuyu Mountain Greenbul,与Clement分类系统一致。译名变更为基库尤山绿鹎。 东绿鹎,英文名变更为Black-headed Mountain Greenbul,与Clement分类系统一致。译名变更为黑头山绿鹎。 纹脸绿鹎,英文名变更为Olive-headed Greenbul,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橄榄头绿鹎。 橄榄头绿鹎变更为原纹脸绿鹎olivaceiceps亚种。 安哥拉旋木鹎,学名Phyllastrephus viridiceps,英文名Angola Greenbul。白喉旋木鹎亚种独立。 尼科巴短脚鹎,变更到短脚鹎属,学名变更。 蚁鵙科: 意测蚁鹩,学名Herpsilochmus praedictus,英文名Predicted Antwren。Predict为“预测、预示”之意。这个奇怪的译名可以去网站iNaturalist查由来。 林鹛科: 黄喉穗鹛,变更为红额穗鹛亚种。 红眼钩嘴鹛,学名Erythrogenys imberbis,英文名Red-eyed Scimitar Babbler。锈脸钩嘴鹛亚种独立。 南美霸鹟科(也有翻译成蒂泰霸鹟): 白尾南美霸鹟,学名Tityra leucura,英文名White-tailed Tityra。重新确认的有效物种。
国际鸟类学大会最新名录14.2变更(雀形目,五) 啸鹟科: 黄喉啸鹟的par亚种和compar亚种变更到黄胸啸鹟下。 黄喉啸鹟的dammeriana亚种变更到黑尾啸鹟下。 锈胸啸鹟,学名变更为Pachycephala calliope。 塞岛啸鹟,学名Pachycephala teysmanni,英文名Selayar Whistler。锈胸啸鹟亚种独立。 白喉啸鹟,英文名变更为White-throated Fiji Whistler。译名变更为斐济白喉啸鹟。 斐济黄喉啸鹟,学名Pachycephala graeffii,英文名Yellow-throated Fiji Whistler。斐济白喉啸鹟亚种独立。 泰莫图啸鹟,英文名变更为Vanikoro Whistler。译名变更为瓦岛啸鹟。 恩岛啸鹟,Pachycephala ornata,英文名Nendo Whistler。瓦岛啸鹟亚种独立。 乌岛啸鹟,Pachycephala utupuae,英文名Utupua Whistler。瓦岛啸鹟亚种独立。 巴巴尔啸鹟,Pachycephala sharpei,英文名Babar Whistler。黄喉啸鹟亚种独立。 极乐鸟科: 华美极乐鸟,英文名变更为Vogelkop Lophorina。译名变更为弗格克极乐鸟。 月牙华美极乐鸟,变更为华美极乐鸟niedda亚种。 恢复大华美极乐鸟,学名Lophorina latipennis,英文名沿用Greater Lophorina。 山雀科: 远东山雀,合并进苍背山雀。 雀鹀科: 马拉农金肩雀,学名Arremon nigriceps,英文名Maranon Sparrow。黑顶金肩雀亚种独立。 火冠薮雀(观察世界鸟类数据库的图片,暂译名),学名Atlapetes taczanowskii,英文名Taczanowski's Brushfinch。灰蓝薮雀亚种独立。 鸲鹟科: 白胸杂色鹟,单独成立Leucophantes属,学名变更。 八色鸫科: 版本13.2里的桑岛八色鸫和锡奥八色鸫,现已变更为苏拉威西八色鸫caeruleitorques亚种和palliceps亚种。 织雀科: 克氏织雀,英文名变更为Kilifi Weaver。译名变更为基利菲织雀。 蚋莺科: 马拉农蚋莺,学名Polioptila maior,英文名Maranon Gnatcatcher。热带蚋莺亚种独立。
国际鸟类学大会最新名录14.2变更(雀形目,四) 噪鹛科: 黄痣薮鹛,英文名变更为Taiwan Liocichla。译名变更为台湾薮鹛。 细尾鹩莺科: 棕草鹩莺,英文名变更为Pilbara Grasswren。译名变更为皮尔巴拉草鹩莺。 沙丘草鹩莺,学名Amytornis oweni,英文名Sandhill Grasswren。皮尔巴拉草鹩莺亚种独立。 吸蜜鸟科: 绿裸吸蜜鸟,英文名变更为Yellow-billed Giant Honeyeater。译名变更为黄嘴巨吸蜜鸟。 巨吸蜜鸟,英文名变更为Duetting Giant Honeyeater,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对鸣巨吸蜜鸟。 嘲鸫科: 白胸嘲鸫,英文名变更为Martinique Thrasher。译名变更为马提尼克嘲鸫。 圣卢西亚嘲鸫,学名Ramphocinclus sanctaeluciae,英文名St. Lucia Thrasher。马提尼克嘲鸫亚种独立。 王鹟科: 黑领王鹟,英文名变更为Banda Sea Monarch。译名变更为邦达王鹟。 黑尾王鹟,英文名变更为Bismarck Monarch。译名变更为俾斯麦王鹟。 马莱塔王鹟,学名Symposiachrus malaitae,英文名Malaita Monarch。斑王鹟亚种独立。 维岛王鹟,学名Symposiachrus nigrotectus,英文名Vella Lavella Monarch。科岛王鹟亚种独立。 布岛王鹟变更为栗腹王鹟erythrostictus亚种。 特岛阔嘴鹟,英文名变更为Chuuk Flycatcher,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变更为楚克阔嘴鹟。 贾岛阔嘴鹟变更为绒阔嘴鹟cervinicolor亚种。 鹡鸰科: 黄腹鹨,英文名变更为American Pipit。译名变更为美洲黄腹鹨。 远东黄腹鹨,学名Anthus japonicus,英文名Siberian Pipit。原黄腹鹨japonicus亚种独立。 鹟科: 爪哇鹊鸲,学名Copsychus omissus,英文名Larwo Shama。白腰鹊鸲亚种独立。 康厄安鹊鸲,学名Copsychus nigricauda,英文名Kangean Shama。白腰鹊鸲亚种独立。可能已经野外灭绝。 斯里兰卡鹊鸲,学名Copsychus leggei,英文名Sri Lanka Shama。白腰鹊鸲亚种独立。 马拉图阿鹊鸲,学名Copsychus barbouri,英文名Maratua Shama。白顶鹊鸲亚种独立。野外灭绝。 台湾白眉林鸲,学名Tarsiger formosanus,英文名Taiwan Bush Robin。白眉林鸲亚种独立。 祁连山蓝尾鸲,学名Tarsiger albocoeruleus,英文名Qilian Bluetail。红胁蓝尾鸲亚种独立。 山䳭,英文名变更为Mountain Chat。 花蜜鸟科: 长尾铜色花蜜鸟,英文名变更为Bronze Sunbird,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华丽花蜜鸟,学名Cinnyris melanogastrus,英文名Gorgeous Sunbird。丽色花蜜鸟亚种独立。 辉花蜜鸟,英文名变更为Abyssinian Sunbird。译名变更为东非花蜜鸟。
国际鸟类学大会最新名录14.2变更(雀形目,三) 鸦科: 鹊鸦属(白喉鹊鸦、黑喉鹊鸦)、褐鸦属(褐鸦)合并到蓝鸦属,学名变更。 星鸦,英文名变更为Northern Nutcracker。译名变更为北星鸦。世界鸟类数据库名称为星鸦(古北界)。 南星鸦,学名Nucifraga hemispila,英文名Southern Nutcracker。世界鸟类数据库名称为星鸦(东洋界)。 细嘴乌鸦,英文名变更为Sunda Crow。译名变更为巽他乌鸦。 苏拉威西细嘴乌鸦,学名Corvus celebensis,英文名Sulawesi Crow。巽他乌鸦亚种独立。 稚鸦,英文名变更为Samar Crow。译名变更为萨岛鸦。 马德雷鸦,学名Corvus sierramadrensis,英文名Sierra Madre Crow。萨岛鸦亚种独立。 菲律宾丛林鸦,学名Corvus philippinus,英文名Philippine Jungle Crow。大嘴乌鸦亚种独立。 啄花鸟科: 弗岛啄花鸟,学名Dicaeum rhodopygiale,英文名Flores Flowerpecker。爪哇啄花鸟亚种独立。 松岛啄花鸟,学名Dicaeum wilhelminae,英文名Sumba Flowerpecker。爪哇啄花鸟亚种独立。 帝汶啄花鸟,学名Dicaeum hanieli,英文名Timor Flowerpercker。爪哇啄花鸟亚种独立。 燕雀科: 金翅雀,英文名变更为Oriental Greenfinch。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不变。 白腰朱顶雀,英文名变更为Redpoll。极北朱顶雀和小朱顶雀变更为白腰朱顶雀亚种,该属目前只有白腰朱顶雀一个物种。 灰冠金翅雀,学名Carduelis caniceps,英文名Grey-crowned Goldfinch。红额金翅雀亚种独立。 灶鸟科: 纯色翘嘴雀,英文名变更为Amazonian Plain Xenops。译名变更为亚马孙纯色翘嘴雀。 北纯色翘嘴雀,学名Xenops mexicanus,英文名Northern Plain Xenops。亚马孙纯色翘嘴雀亚种独立。 白喉翘嘴雀,英文名变更为Atlantic Plain Xenops。译名变更为大西洋翘嘴雀。 蓝灰翅拾叶雀和棕腰拾叶雀变更到新属Neophilydor,学名变更。 燕科: 非洲岩燕,英文名变更为Large Rock Martin。译名变更为大岩燕。 红喉岩燕,学名Ptyonoprogne rufigula,英文名Red-throated Rock Martin。大岩燕亚种独立。 洋燕,学名Hirundo javanica,英文名Pacific Swallow。译名继承自Hirundo tahitica(现名塔希提洋燕)。 塔希提洋燕,学名Hirundo tahitica,英文名Tahiti Swallow。原Hirundo tahitica指名亚种独立为单型种。 金腰燕,英文名变更为Eastern Red-rumped Swallow。译名变更为东方金腰燕。 斑腰燕,变更为东方金腰燕striolata亚种。 欧洲金腰燕,学名Cecropis rufula,英文名European Red-rumped Swallow。东方金腰燕亚种独立。 非洲金腰燕,学名Cecropis melanocrissus,英文名African Red-rumped Swallow。东方金腰燕亚种独立。 西非燕,变更为非洲金腰燕domicella亚种。
国际鸟类学大会最新名录14.2变更(雀形目,二) 山椒鸟科: 民岛鹃鵙,学名Coracina mindorensis,英文名Mindoro Cuckooshrike。斑腹鹃鵙亚种独立。 米沙鄢鹃鵙,学名Coracina panayensis,英文名Visayan Cuckooshrike。斑腹鹃鵙亚种独立。 棉岛鹃鵙,学名Coracina kochii,英文名Mindanao Cuckooshrike。斑腹鹃鵙亚种独立。 苏禄鹃鵙,学名Coracina guillemardi,英文名Sulu Cuckooshrike。斑腹鹃鵙亚种独立。 大鹃鵙,英文名变更为Indian Cuckooshrike。译名变更为印度鹃鵙。 爪哇鹃鵙,英文名变更为Oriental Cuckooshrike。译名变更为东方鹃鵙。 马来鹃鵙,学名Coracina larutensis,英文名Malayan Cuckooshrike。印度鹃鵙亚种独立。 哈岛鹃鵙,变更到鸦鹃鵙属,学名变更。 长嘴鹃鵙,英文名变更为Sahul Cicadabird。译名变更为萨赫尔长嘴鹃鵙。 马莱塔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tricolor,英文名Malaita Cicadabird。所罗门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桑岛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salvadorii,英文名Sangihe Cicadabird。苏拉威西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灰顶鹃鵙,英文名变更为Bismarck Cicadabird。译名变更为俾斯麦长嘴鹃鵙。 美岛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erythropygium,英文名Central Melanesian Cicada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ultimum亚种与俾斯麦长嘴鹃鵙saturatius、nisorium和erythropygium三个亚种融合的新物种。 罗岛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rostratum,英文名Rossel Cicada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盖湾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meyerii,英文名Geelvink Cicad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邦盖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pelingi,英文名Banggai Cicda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奥比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obiense,英文名Obi Cicada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北摩鹿加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grayi,英文名North Moluccan Cicada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南摩鹿加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amboinense,英文名South Moluccan Cicada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帝汶长嘴鹃鵙,学名Edolisoma timoriense,英文名Timor Cicadabird。萨赫尔长嘴鹃鵙亚种独立。
国际鸟类学大会最新名录14.2变更(雀形目,一) 雀形目变更很多,部分变更影响到国内。 刺嘴莺科: 查岛噪刺莺,英文名变更为Chatham Islands Gerygon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不变。 百灵科: 锈色歌百灵、吉氏歌百灵变更到短嘴百灵属,学名变更。 Plocealauda属(暂无译名),杰氏歌百灵、缅甸歌百灵等5个物种变更到该属,学名变更。 恢复Amirafra属(暂无译名),安哥拉歌百灵、垂耳歌百灵、领歌百灵3个物种回归该属,学名变更。 恢复Corypha属(暂无译名),振翅歌百灵、夏氏歌百灵等6个物种变更到该属,学名变更。 基代波歌百灵(暂译名),学名Corypha kidepoensis,英文名Kidepo Lark。红翅歌百灵亚种独立。 高地歌百灵(暂译名),学名Corypha kurrae,英文名Highland Lark。棕颈歌百灵亚种独立。 警戒歌百灵(暂译名),学名Corypha athi,英文名Sentinel Lark。棕颈歌百灵亚种独立。 平原歌百灵(暂译名),学名Corypha kabalii,英文名Plains Lark。棕颈歌百灵亚种独立。 高原歌百灵(暂译名),学名Corypha nigrescens,英文名Plateau Lark。棕颈歌百灵亚种独立。 夏氏歌百灵,英文名变更为Russet Lark。译名不变。 马岛莺科: 暗色旋木鹎,变更到黄眉马岛莺属,学名变更。 美洲雀科: 黑颊蚁唐纳雀、红冠蚁唐纳雀、红喉蚁唐纳雀、烟色蚁唐纳雀变更到新属Driophlox,学名变更。 扇尾莺科: 懒扇尾莺和岩扇尾莺合并,学名沿用Cisticola aberrans,英文名变更为Rock-loving Cisticola。译名沿用岩扇尾莺。 安哥拉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bailunduensis,英文名Huambo Cisticola。原岩扇尾莺(Cisticola emini)亚种独立。 马赛娇莺,学名Apalis stronachi,英文名Maasai Apalis。卡拉莫贾娇莺亚种独立。 萨氏孤莺变更为黄腹孤莺亚种。
国际鸟类学大会IOC最新名录14.2变化(1) 无翼鸟目:大斑几维,学名由Apteryx haastii变更回Apteryx maxima。 鸡形目: 红喉雉鹑,英文名变更为Chestnut-throated Monal-Partridg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黄喉雉鹑,英文名变更为Buff-throated Monal-Partridg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红雷鸟,Lagopus scotica,英文名Red Grouse。柳雷鸟亚种独立。 鹰形目: 恢复凤头鹰属Lophospiza,凤头鹰和苏拉威西凤头鹰回归该属,学名变更。 恢复Aerospiza属(暂无译名),非洲鹰、红胸鹰、栗胁雀鹰回归该属,学名变更。 恢复Tachyspiza属(暂无译名),赤腹鹰、褐耳鹰、日本松雀鹰等27个物种回归该属,学名变更(部分只有属名变更,部分种名也变更)。 恢复Astur属(暂无译名),苍鹰、库氏鹰等9个物种回归该属,学名变更(部分只有属名变更,部分种名也变更)。 多氏鹰,英文名变更为Doria's Hawk(和鹞是姐妹群)。 裸鼻鸱目:卡里穆伊裸鼻鸱,Aegotheles terborghi,英文名Karimui Owlet-nightjar。横斑裸鼻鸱亚种独立。 雨燕目:红树林蜂鸟,变更到金尾蜂鸟属Chrysuronia,学名变更。 夜鹰目:帝汶夜鹰,Caprimulgus ritae,英文名Timor Nightjar。新发现物种。 鸻形目:蒙古银鸥,Larus mongolicus,英文名Mongolian Gull。西伯利亚银鸥亚种独立。 鸽形目: 棕鹃鸠,英文名恢复为Spot-breasted Cuckoo-Dove。译名可不变,也可译为斑胸鹃鸠。 睦鸡鸠,英文名变更为Shy Ground Dov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橙色果鸠,英文名变更为Orange Dov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金果鸠,英文名变更为Golden Dov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黄头果鸠,英文名变更为Whistling Dove,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马克萨斯皇鸠,英文名变更为Nuku Hiva Imperial Pigeon。译名变更为努库希瓦皇鸠。地址更精确(跟随HBW/BirdLife)。 查岛鸠,英文名变更为Chatham Islands Pigeon,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佛法僧目: 蓝顶翡翠,英文名变更为Blue-capped Kingfisher,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 菲律宾翡翠,英文名变更为Rufous-lored Kingfisher,与其它主要鸟类目录一致。译名可不变,也可译为棕额翡翠。 鹃形目: 橄榄顶马岛鹃,Coua olivaceiceps,英文名Olive-capped Coua。红顶马岛鹃亚种独立。 明打威地鹃,Phaenicophaeus oeneicaudus,英文名Mentawai Malkoha。栗胸地鹃亚种独立。 霍氏金鹃、小金鹃等7个物种变更到新属Chalcites,学名变更。 杂色小金鹃,Chalcites crassirostris,英文名Pied Bronze Cuckoo。小金鹃(棕胸金鹃)亚种独立。 淡色杜鹃单独成立一个Heteroscenes属,学名变更。 白顶噪鹃单独成立一个Caliechthrus属,学名变更。 锈胸杜鹃,英文名变更为Sunda Brush Cuckoo,译名变更为巽他灌丛杜鹃。 苏拉威西灌丛杜鹃,Cacomantis virescens,英文名Sulawesi Brush Cuckoo。巽他灌丛杜鹃亚种独立。 灌丛杜鹃英文名变更为Sahul Brush Cuckoo,译名变更为萨赫尔灌丛杜鹃。 马努斯灌丛杜鹃,Cacomantis blandus,英文名Manus Brush Cuckoo。萨赫尔灌丛杜鹃亚种独立。 所罗门灌丛杜鹃,Cacomantis addendus,英文名Solomons Brush Cuckoo。萨赫尔灌丛杜鹃亚种独立。 摩鹿加杜鹃,英文名变更为Moluccan Brush Cuckoo,译名变更为摩鹿加灌丛杜鹃。 鸨形目: 波斑鸨,英文名变更为Asian Houbara。译名可不变,也可译为亚洲鸨。 翎颌鸨,英文名变更为African Houbara。译名可不变,也可译为非洲鸨。 鹈形目: 苇鳽属Ixobrychus的9个物种根据最新基因研究,合并到麻鳽属Botaurus,学名变更。译名暂时不变。 牛背鹭属Bubulcus的2个物种根据最新基因研究,合并到鹭属Ardea,学名变更。译名暂时不变。 啄木鸟目: 黄嘴拟啄木鸟,英文名变更为Eastern Yellow-billed Barbet,译名变更为东黄嘴拟啄木鸟。 西黄嘴拟啄木鸟,Trachyphonus goffinii,英文名Western Yellow-billed Barbet。东黄嘴拟啄木鸟亚种独立。 红额小拟啄木鸟,英文名变更为Southern Red-fronted Tinkerbird,译名变更为南红额小拟啄木鸟。 北红额小拟啄木鸟,Pogoniulus uropygialis,英文名Northern Red-fronted Tinkerbird。南红额小拟啄木鸟亚种独立。 墨西哥扑翅鴷,Colaptes mexicanoides,英文名Guatemalan Flicker。北扑翅鴷墨西哥高地亚种独立。 鹱形目 花斑鹱,英文名变更为Pintado Petrel。译名暂时不变。 查岛圆尾鹱,英文名变更为Chatham Islands Petrel。 奥氏鹱,英文名变更为Sargasso Shearwater。Sargasso是马尾藻。译名暂时不变。 鹦鹉目 鸮鹦鹉,学名变更为Strigops habroptilus。 杜氏凤头鹦鹉,英文名变更为Solomons Corella。 查岛鹦鹉,英文名变更为Chatham Islands Parakeet。 鲣鸟目 加州鲣鸟,Sula brewsteri,英文名Cocos Booby。褐鲣鸟加利福尼亚亚种独立。 南美鸬鹚,学名变更为Leucocarbo bougainvilliorum。 查岛鸬鹚,英文名变更为Chatham Islands Shag。
邛崃泉水湖湿地公园 体型好小的黄苇鳽。手机怼望远镜(手持),手机相机焦距2X。
新津千亩荷塘某楼房里的叫声(上次没人理,重发)
大邑县妙杲村(凌三岔子东北) 趁天气不太热,探寻一番,上午到那儿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彩鹮现身了。 此地能看到数量30+只黑翅长脚鹬和不少牛背鹭,没看到中白鹭。看到一只飞走的灰头麦鸡(翅膀颜色特别)。 有其它小型鹬类,不过今天来的人都在关注彩鹮,所以没法向他们请教。 转悠了大约一个小时,东侧一处荷塘有人一直在拍照,告知是出现两只彩鹮(1成年1亚成。记录里有5-6只)。 彩鹮后来被农民和其它鸟惊飞,飞到中间的荷塘。在那儿又待了一会儿,很多人拍照,遂撤离。 回家途中发现几只燕子停在电线上, 甚至有几只趴在地上,仔细分辨确认是金腰燕。 手机怼望远镜之糊图,成年的肩部和大腿等部位有颜色很深的红棕色。
初探大邑凌三岔子 追踪前人记录,解锁水雉和彩鹬。没找到彩鹮很遗憾。绿鹭、中白鹭、弯嘴滨鹬、流苏鹬和丘鹬也没踪迹。 大面积的荷塘里有不少繁殖羽牛背鹭和池鹭。 发现某种鹬(也可能不止一种): 喙直,黑色,白眉,颈胸灰色有斑纹,背部和飞羽有浅灰圆斑,还有一种貌似反金色?胁部未看到斑纹。 腿浅黄绿色(设备落后,可能有误差),飞行时露出白色腰部,尾羽末端黑色,发出“叽叽叽”的尖锐叫声。 只能排除掉记录里的红脚鹬,剩下林鹬、青脚鹬和白腰草鹬。 手机怼古董望远镜糊图在此
鸣叫声辨别
新津千亩荷塘第一次探寻——失败 主区荷花受密度非常大,想找到躲藏在荷叶丛里的鸟类难度极高,除非它自己慢慢游出来或飞出来。 目标清单里的物种一个都找不到,离开前意外发现黄苇鳽(好像不止一只)。体型较小,头颈背和翅膀浅棕黄色,腹部白色,颈部有几条浅棕黄色纵纹,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翼上边缘为黑色,头顶呈灰色。之前在兴隆湖看见的疑似可以清除了。
今年剩下的行星相关天象 7月31日:木火合月 8月15日:木星合火星(角距离极近) 8月28日:木火合月,第二次 10月15日:月掩土星,第二次
凌三岔子—泉水湖湿地公园以及新津千亩荷塘—白鹤滩湿地公园 除了白鹤滩,都是近几年才发掘的观测点,有多个川内或成都罕见物种记录(白眉鸭、白琵鹭、彩鹮、董鸡、东方大苇莺、棉凫、草鹭等)。 可能因为“活水”(白鹤滩西侧就是金马河,向北经过另外一个新晋的观测点—鲁家滩湿地公园)而生境不错。 无私家车的非当地观鸟者坐公共交通加步行要3小时或更久(以居住金牛区为例,后两个地点近一点)。夏季观测的话,到那里基本过了早上最佳观测时间。
金堂县一心村 今天差点被热爆,只找到黑翅长脚鹬(5-6只)、牛背鹭(非繁殖羽的黄嘴黑脚,一只正好落在白鹭旁边,比白鹭还小一圈),还有识别出棕扇尾莺的声音,只能当半加新。 前两天记录里的水雉、董鸡(川内极其罕见)、彩鹬均未发现。过两天去反方向的新津找找。
概率问题(尴尬重发) 某人运气真好,路过金堂县看到了四川极其罕见的董鸡(夏候鸟)? 那么,其他人如果第二天一早赶过去,还能看到它的概率有多大呢?
让人无语的观鸟记录中心 不想做网站了就明说
观鸟记录中心的BUG都几天了,后台都不解决的。 进入最新记录页面,点击观测时间或报告编号排序,都是“数据接口请求异常:error”。
和之前那只身份成谜的鸭子同在一个城市,有一个违和的物种混进来了。要仔细看。 这个物种在西南地区是留鸟,正常来说,应该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森林里,不会出现在城市里。
一只身份成谜的鸭子 记录中心某份报告里的照片,地点是西南某市的河里。高手们来看看?
记录中心又出BUG了 点观测时间排序,结果时间是跳的,实际顺序是强制按报告编号新旧来的。
地点:包产田休闲村(22号记录)和岷江路大桥旌湖(20号记录) 结果:四个目标物种(棉凫、水雉、红胸田鸡、小鸦鹃)全部没有踪迹 休闲村东侧绵远河在搞挖土工程,岷江路大桥南侧也在搞改造工程。 疑问:包产田休闲村的水质不行,根本不适合棉凫和水雉生活。绵远河河面大量水草,这是水雉能呆的地方? 这些鸟会不会早就飞走了?
地图随机刷新 江家艺苑,三圣花乡西侧一个公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在装修。 第三次到这个片区(三圣花乡、荷塘月色、江家艺苑)寻找火斑鸠,结论:失败。 理由就不说了。懂得都懂。 然而,种类刷新也是意外。 刚到那儿从西侧大门进去没走几步,发现一个黑头白身尾羽很长的家伙在树上蹦跶。 就是下面这位(借用网图),白色型寿带(栗色型在青龙湖看到)。返程途中路过一个小湖,一只头颈栗色、背部蓝黑色的鸟飞过湖面,这不是之前一直没见着的池鹭么? 算是寻找火斑鸠失败的一点点补偿吧。
黑枕黄鹂,解锁 时间:2024.6.21,上午 地点:青龙湖 来了就是为了它,之前基本在公园大湖北侧观测,这次换湖南侧。 公园西门进去,没多远又看到黑领椋鸟了。继续向东走,始终没听到特别的鸣叫声,以为又要空军。走到最东边一个大弯准备回家,突然一个通体黄色带黑的家伙停到了树的高处,紧接着又飞来一只。哎,这不就来了,而且是两只。录下视频,收工走人。其它曾经有报告的鸟(蓝矶鸫这种只有一次的大概是路过)就随缘吧。 附一张别人拍摄的图
德阳旌湖真是个好地方 城中某一河段同时出现了棉凫和水雉、火斑鸠,甚至还有小鸦鹃?这家伙在四川的稀有程度堪比红翅凤头鹃。
冷门地点偶尔也能加新 玉石湿地公园,青龙湖南侧一个小地方。今天走运解锁岭南菜鸟——黑领椋鸟。它的独特叫声想被忽略都难。 不过黑枕黄鹂和牛背鹭并未发现踪迹。
好奇 今早发现记录中心有个ID加新,点进去一看是彩鹳,还有水雉。这个ID昨天从汶川来到成都,可能提前踩点了。 同时另外一个ID昨天还在汶川,今天一早也突然在那儿。 一查,这两个ID的轨迹并不一样,却第二天来到同一个地方?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三圣花乡,这个月10号那个报告记录了地区非常罕见的火斑鸠和黑领椋鸟。 跑了两次,除了白头鹎、家燕,愣是什么都没有看到。连特有的叫声都听不到。 火斑鸠不喜欢叫,叫声低沉,我认。黑领椋鸟的喧闹叫声都听不到。找个der。 我都不知道那个人到底在哪里看到的。虽然报告里标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地址。 本月目前为止只加新了望江楼公园里的灰喜鹊。空军了四五次。
破坏容易修复难!再见了,川大天使林!再见了,金胸歌鸲! 也许若干年内,也许永远,不会再有长木仓短火包对准一片小树林的盛景了。
兴隆湖的棉凫不见踪迹 原因不明。两次都空军,暂时不会去那儿了,除非看到连续记录。
迁徙 如果某种夏候鸟在栖息地遇到连续几日的大幅降温,那么它离开此栖息地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离开还会回来吗?
这只全身黑腹部赤红的是? 嘴尖带弯钩
记录中心断档 某些观测地址在一段年份之内居然没有一条记录。比如成都兴隆湖,17年到19年之间为零,发生了啥?
青龙湖的新记录 五月份前半月明星鸟是白眉姬鹟,现在可以移交给寿带了。这家伙一直在主道两侧的树冠里蹦跶。 今天还加新了四声杜鹃(偶尔叫)和灰卷尾。灰卷尾是公园最高处发现的(借两位法师拍的照片对比)。 看到了斑姬啄木鸟(之前只听到了打桩机般的啄木声)和大杜鹃(边飞边叫)。 遗憾的是,黑枕黄鹂和棉凫找不到,也看不到任何猛禽(大概路过飞走了)。 其它小鸟更是难觅踪迹,难道是天气暴热有影响?
青龙湖的记录(一)
青龙湖湿地公园总结 前置:根据记录中心数据列出自4月24日起(出现白眉姬鹟),被观测次数最多的不常见物种清单。 时间:5月4日和5日上午 加新物种: 1.鹰鹃(大鹰鹃)。听到经典叫声。 2.黑卷尾。东风渠南岸树上,至少3只。会发出杂乱的“喳喳”叫声。 3.雉鸡(环颈雉)。5日观测到2只。 4.棕头鸦雀。这个老六,几乎贴脸飞过。 5.虎纹伯劳。低倍望远镜看不到翅膀和背部的花纹。经常发出急促的“喳喳喳……”叫声。 6.噪鹃。园区内可能不少于3只。听到经典叫声。 7.棕脸鹟莺。懂鸟录音识别确认。不见其形。 8.暗灰鹃鵙。独特的的三连降调鸣叫声。 9.斑姬啄木鸟。竹林里巨大的“哒哒哒哒”啄木声确认,不见其形。 10.大杜鹃。偶然听到经典的“bu-gu”叫声。 11.棕颈钩嘴鹛。懂鸟录音识别确认。不见其形。公园内很多地方都能听到鸣叫声,但相应网上记录很少。 附赠两只领雀嘴鹎(之前在凤凰山公园看到过,但距离较远),这次看的很清楚。 未观测到物种: 1.白眉姬鹟。本次观鸟最大怨念。 2.黑领椋鸟。 3.暗绿绣眼鸟。多个观鸟地点都不见踪影。 5.绿翅鸭。去年深秋开始就没见过的家伙。 6.画眉、灰喜鹊(四川很少见)。 7.大拟啄木鸟、粉红胸鹨(鹨类同样不易分辨)、灰喉鸦雀、普通鹰鹃(叫声容易和鹰鹃弄混)。 6.白腰草鹬、赤腹鹰。迁徙季节已过,并不抱希望。 另外,刚才又翻了一下记录中心,4日下午有一个团队记录到了蚁鴷和黑短脚鹎。
吧主在哪里?请处理一下链接里这个买卖鸟的。 https://tieba.baidu.com/p/9002219945###
鸣叫声非常怪异的一类鸟 园丁鸟科绿猫雀属,该属成员全部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新几内亚。长相并不难看。 属名源于羽色和鸣叫声,不过有些书籍翻译成其它名称。感兴趣的可以去专业鸟类网站看照片和听音频。
查漏补缺(二) 又是雀形目的。下次三有和重点要好好修订一下(生物学分类、保护等级评定,尤其是亚种独立形成的特有种)。 一、百灵科。Calandrella dukhunensis,蒙古短趾百灵。三有名录、观鸟记录中心和郑4.0版书籍均无记录。 二、山雀科。Poecile hypermelaenus,黑喉山雀,沼泽山雀亚种独立。三有名录无记录。 三、幽鹛科。Gypsophila annamensis,越南灰岩鹪鹛,灰岩鹪鹛亚种独立。三有名录、观鸟记录中心和郑4.0版书籍均无记录。 四、椋鸟科。Gracupica floweri,泰国斑椋鸟,斑椋鸟亚种独立。三有名录、观鸟记录中心和郑4.0版书籍均无记录。
无实图鉴别猛禽(尴尬) 身体其它部位无细节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