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person Commonperson
关注数: 3 粉丝数: 76 发帖数: 9,061 关注贴吧数: 21
看完4.2剧情之后有点想退游了。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通的? 我以前没来内鬼吧,这个是头一个帖子。我是个原神剧情党,对强度没什么感觉,不厨芙宁娜厨,也不是那维莱特厨。这次看完4.2剧情和芙宁娜传说剧情之后,发现芙宁娜和那维莱特自机角色设计与剧情有极大的不符。芙宁娜不仅能变身,竟然还能驾驭芒荒两种属性;那维莱特剧情里说能控制芒荒两种属性了,打开角色面板还是只有芒属性一种…… 然后网上晃了一圈,发现现在这两个自机角色的设计和4.2废案剧情里的内容倒是能够完美契合。这TMD说明米哈游的编剧团队可能在大后期改过主线剧情,但是没有同步调整芙宁娜和那维莱特的设计…… 昨天发现有问题之后,研究了很长时间,感觉这次老米是没得洗了,游戏文本里这些都是矛盾的。今天又找了些材料,发现又多了很多地方对不上……连名片,变身动作设计等等都是和废案的剧情对应的。这些东西米哈游改都不改,现在原封不动地塞进了游戏里…… 刚刚打开游戏,看着队伍里芙宁娜变身的时候,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我明白这些问题如此明显,官方自己肯定都是知道的,还这样放着,肯定是因为“没办法”修改了,有极大的可能是管理上的原因。我突然体会到了之前散兵剧情节奏时提到的“3.2之后再无原神”(好像指的是原学死亡)。之前散兵的剧情时,我觉得尚可以用“价值观差异”,劝服自己再给新编剧团队一次机会。而如今4.2剧情里,文本白纸黑字和核心角色的设计存在矛盾,已经实锤没法洗了。 第一次有了退游的想法,不知道这个版本的满意度调研该怎么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行医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8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5号 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 (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三)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 (四)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 (五)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第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 (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一)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二)造成三名以上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第四条 实施非法行医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诈骗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五条 本解释所称“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参照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认定。
【永远de永元】【重磅】德国拜耳求购美国孟山都 5月23日,德国制药和化工巨头拜耳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对美国农业化学品公司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 ,MON)以每股122美元现金收购且全为现金交易,总价值高达620亿美元,将造就全球最大农产品供应商。目前孟山都的市值高达420亿美元,拜耳市值约960亿美元。 据界*面报道,拜耳的三大主业分别是医药、消费品医疗与作物科学(即农化),去年9月正式将前核心业务——材料科技分部独立出去。在剥离出材料科技业务后,作物科学成为了拜耳医药业务(2015年营收153.08亿欧元)之后的第二大业务,在2015年实现营收103.67亿欧元。拜耳此次意图收购孟山都显然是为了大力加码作物科学业务,动机主要有两点: 一、拜耳希望增强种子业务,以迎接未来潜力巨大的粮食供给市场。去年6月,拜耳已经完成了对印度种子企业SeedWorks的收购,帮助其提前布局印度这一人口巨大的粮食市场。而本次求购的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种子企业,无论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都在世界上占有绝对领先地位。另外,从孟山都的种子产品线来看,其主要产品为玉米(占大半销售额)、大豆、蔬菜和棉花等;而拜耳目前主要产品依次为棉花、油菜、大米、蔬菜等,两者的产品线重叠不大。若能收购孟山都,拜耳将成为全球种子领域的绝对霸主。 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全球农化巨头之间的角力已进入白热化,可谓此消彼长。加之,目前全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对农化产品的需求降低,这些巨头的营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购整合成为它们维持自身竞争力的无奈之举。 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丝毫不逊于之前同业竞争对手杜邦(Dupont)与陶氏(Dow’s)总值1300亿美元的合并。是的,这不是转基因领域的第一次巨额并购案,去年12月,杜邦与陶氏合并,成为当时全球化工行业最大的一起并购交易。不知道拜耳收购孟山都之后,公司总值将达到多少。 (原文来自虎*嗅,原标题:拜耳杜邦中国化工们开始斥巨资抢转基因“种子”,小崔白忙活了? 南*舒123) 与此同时,远在亚洲的中国,却有一批人拉着前化工部长等人,企图阻止中化对先正达转基因业务的战略性收购。
【转】杀虫剂即将过时 转基因技术或成灭蚊利器 [摘要]科学家们已经培育出了后代95%为雄性的转基因蚊子,以此来帮助控制疟疾疾病的传播。 腾讯科学讯 疟疾仅依靠蚊子传播,尽管捕捉或者喷洒杀虫剂能够减少蚊子数量,但是疟疾每年持续杀死成百上千人,而且大部分都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借助性别缺陷策略控制蚊虫种群的想法在60多年前就已经被科学家提出,但是这事实上是首次进行验证。 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Andrea Crisanti教授和Nikolai Windbichler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将一种黏菌基因移植到非洲疟蚊身上。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名为核酸内切酶的生物酶,当它识别出一种特殊的序列时就会破坏DNA。 研究人员在5个笼子中各准备了50只母蚊子和50只公蚊子,并且引进了150只性别扰乱的雄性新蚊子,四代之内母蚊子的数量就骤然下降。在经历了数代之后,其中4个笼子的蚊子完全灭绝。这是因为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被破坏,留下很少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来形成雌性胚胎。 Crisanti称他的团队借助了一种意外的巧合:核酸内切酶的目标序列在蚊子的X染色体中非常丰富。当蚊子或者人类的精子正常产生时,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各占一半。而在新培育的蚊子种群中,攻击X染色体的核酸内切酶在精子形成的过程中被激活。这样就使雄性几乎不形成含X染色体的精子,它们的后代超过95%都是雄性。 重要的是这种变化是可遗传的,因此雄性蚊子会将它传递给大约半数的雄性后代。这就意味着,如果对一个种群施加人为压力,这种特性就能够传播,直到雄性只产生雄性后代,或许会完全根除蚊子种群。 Crisanti教授解释称,这些效果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只有母蚊子咬人并传播疟疾。因此母蚊子数量的减少或许会延缓疟疾的传播。尽管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进行野外实验,但其它的研究人员称,这项技术标志着我们朝向一种遗传控制策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过客/编译) 来自腾讯: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40612%2F013170.htm%3Fpgv_ref%3Daio2012%26ptlang%3D2052&urlrefer=c70251238a0131c8b99c48f766ffa7e6
【永远de永元】庆祝中国购买转基因乙肝疫苗技术20周年 是买的,不是自己研发的。 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区之一。应用乙肝疫苗是预防并最终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1985年我国研制成功血源性乙肝疫苗,1992年研制出基因工程CHO疫苗,1994年引进美国Merck公司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并开始试生产,到目前为止基因乙肝疫苗在我国已经应用了15年,上亿人的应用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也可以同其他疫苗联合应用。 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乙肝疫苗被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表达表面抗原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里。被转入乙肝病毒基因的酵母菌生长时,就会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而酵母菌是一种能快速生长繁殖的生物,于是乙肝表面抗原就被大量生产出来。这种疫苗技术1994年被引进中国,随后建成了两条生产线。 1997年9月1日卫生部以卫药发(1997)第57号文下达了《关于基因乙肝疫苗取代血源性乙肝疫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1998年1月起停止阳性血浆的采集;已采集的阳性血浆1998年上半年允许投料生产;合格血源乙肝疫苗使用期限截止于2000年底。2001年以后全部使用高安全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同年,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被正式批准生产。 从此,乙肝疫苗终于得以大量生产,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给儿童免费接种、甚至免费补种乙肝疫苗。2009至2011年,我国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目前全面、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我国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人数也降到了10万。根据卫计委的数据,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近20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
庆祝中国购买转基因乙肝疫苗技术20周年 反反们注意:是买的,不是自己研发的。 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区之一。应用乙肝疫苗是预防并最终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1985年我国研制成功血源性乙肝疫苗,1992年研制出基因工程CHO疫苗,1994年引进美国Merck公司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并开始试生产,到目前为止基因乙肝疫苗在我国已经应用了15年,上亿人的应用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也可以同其他疫苗联合应用。 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乙肝疫苗被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表达表面抗原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里。被转入乙肝病毒基因的酵母菌生长时,就会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而酵母菌是一种能快速生长繁殖的生物,于是乙肝表面抗原就被大量生产出来。这种疫苗技术1994年被引进中国,随后建成了两条生产线。 1997年9月1日卫生部以卫药发(1997)第57号文下达了《关于基因乙肝疫苗取代血源性乙肝疫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1998年1月起停止阳性血浆的采集;已采集的阳性血浆1998年上半年允许投料生产;合格血源乙肝疫苗使用期限截止于2000年底。2001年以后全部使用高安全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同年,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被正式批准生产。 从此,乙肝疫苗终于得以大量生产,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给儿童免费接种、甚至免费补种乙肝疫苗。2009至2011年,我国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目前全面、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我国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人数也降到了10万。根据卫计委的数据,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近20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
冒牌中医粉的救医绝招,意淫+骂人 楼主见过很多中医粉,也见过不少冒牌中医粉。 到了这里之后发现有一个人以中医粉丝自居的家伙,不谈实际问题只知道骂人。然后有人跟我说,他不是中医粉,但他在用自己的绝招救中医。听了他实施的救中医策略,楼主感到非常可笑。 不过幸好用这招的就他一个人,否则中医岂不是死得更快。(我是说只有这一个人是这样,目前我还没见过第二个中医粉或者冒牌中医粉用这手。他个人小号之类的都归并为同一人) 这是别人对他救中医招数的描述,我觉得描述很贴切。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只要骂死反中医的人,现在中医院的中药用量金额占比就能从30%,增加到80%;只要骂人反中医的人,现在中医院西药的用量金额占比,就能从70%降到20%。 2、只要骂死反中医的人,现在中医高等院校就会把《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作为必修课。 3、只要骂死反中医的人,国家就会改变主意,用中医标准来治理中医。 4、只要能骂死反中医的人,中医就能制定出中医国家标准。 5、只要能骂死反中医的人,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改造的国策就能取消。 6、只要骂死反中医的人,中药材的农药残留就不会超标了,我们吃中药就绝对安全了。 7、只要骂死反中医的人,中药材生产量就能满足人口增长需要了。 8、....... 诸如此类,各位对此有何感想? 还有人见过比这个更搞笑的战术么? 这种人我都懒得回复了。幸好这种人只有一个 ,这种傻瓜多了,中医估计现在就要挂了,哈哈
反转派不能说服人的致命点:政治经贸诉求,强加给转基因技术 说明: 如图,紫色圈圈定的是科学技术因素;红色圈内圈定的是非技术因素。两者的交集部分为B,未交集的部分是C和D。 C和D是没有交集的,即C的问题无法用D说明,D的问题也跟C没有关系。红色圈和紫色圈的交集只有B,也就是说想解决红色圈的政治经贸问题,要从技术上(紫色圈)找借口的,能找到的科学合理的部分,都属于B。 不合理的讨论发生区域: 当前有很多讨论,我发现反转派都想用技术借口来解决政治经贸问题。但是反派越界实在太过了。连不干技术事情的,都能说成技术原因,纯粹瞎扣帽子。 评价B’越界的证据:拿B’去对照一般食品安全的范围,即可证明是否越界。两个紫色的圈(即一般食品和转基因食品),从科学的角度讲必须在“安全”实质上是一致的。 若反转派想证明这种越界合理,必须解决问题A:即食品安全应该使用内在不一致的双重标准。 如果你说明了转基因标准高于普通食品的标准是必须的,那就必须说明一般食品采用低标准也安全。但是你证明了一般食品用低标准安全,为啥转基因这样就不安全了呢?都是食品,你根本无法从逻辑上解释越界的合理性,更不用谈科学了。 这是一对你永远都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是你们自找的。越界者,难以说明自己的越界是科学的,更无法拿食品安全来说服人。一些反转者的借口,早已超越科技标准上的安全范畴。超越技术安全标准标准的所谓“技术安全”理由,都他娘的是做婊子立牌坊,统统都是假货。拿这些假货跟老外谈拒绝转基因就是等着被别人喷搞贸易保护,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你谈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内含其他潜台词(政治、贸易、各种非技术原因)。 PS:一般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在安全管理上的最大不同只是在于程序和手段,安全评价的实质是一致的。请不要把程序手段差异等同于实质差异。 很多人不仅是外行,还没有依据,侃啥技术问题。你们真要反转,多谈政治,多谈贸易,少谈技术。让政治、经贸、保护主义和技术这些问题各归各位。
反反拿得出手的依据,都是技术派提供,你们只是在被技术派玩 反反们你们歇着吧,你们拿得出手的反转基因科技的依据,都是技术派提供的,你们只是在被技术派玩而已。 首先还是重申一下楼主的背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社会学,楼主在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不排斥讨论政治经贸和宗教问题。 楼主为什么说反反们最强大的反转材料都是我们技术派提供的?原因很简单,那些东西多半都是出自技术派之手,在转基因问题上,除用于研究外,主要还用于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为的是挡住外国优势产品冲击本国市场。 且技术派,除了有宗教信仰的,基本都是支持转基因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反反们掌握的技术材料是为了编织贸易壁垒的借口,拿来做反转基因科技的根本就没用。因为我们技术派根本找不到技术上的理由来反对转基因技术研发,所以只能编写部分借口来实施贸易保护。反反们不清楚这个情况,乱用我们技术派搞的材料,还把它当成反技术的宝贝,被人打脸我们技术派可不负责。 诸如过敏风险、潜在毒性这类材料,都是从食品毒理学、从代谢等角度展开的,我们技术派在提出风险,要求国家设置壁垒的时候,决口不会提定量分析。因为目前我们的定量分析,基本都证明了转基因是安全的,所以借口只能从刚才提到的定性里找。一谈到定量上,技术上其实就没有争议了。之前静亭小筑的《转载关于Bt蛋白的科普》就是一篇这样的例子,我回帖说这个帖子可以沉了,就是因为此文是从毒理学代谢的角度做的分析,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要定量证明安全性,那这篇文章就没用了。当前各种定量分析的结果,食用造成的生化指标变化,和安全运行的指标变化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所以静亭小筑发帖的这种文章,只能用于说“可能有”风险,只能作为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根本无法证明其不安全。 另外,有部分技术派是有宗教信仰的,他们为了证明信仰而搞的离谱的实验,都被业界推翻。如果反反们靠张宏良之流编辑真正的假材料,那我更不担心他们能翻天了。 质疑者也许之前不清楚其中缘由,那么我现在在这里解释了。而反转基因技术的人,你们能拿得出手的反转的材料,都是出自我们技术派之手,而我们技术派,基本都是挺转基因技术研发的。你们能反到什么程度,逃不出技术派的手心。我建议你们还是歇歇吧!你们搞得再多,也只是围着我们技术派搞的话题转圈。
从恨到平静,恨父母的进来聊聊——80前辈分享心情 从“恨”到“平静”,恨父母的进来聊聊——80前辈分享心情 *序:此贴谨代表我个人,希望能对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当事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有所帮助。事实上,一些问题是无法被解决、甚至是调和。我的思维方式与现实一样冷酷,但我衷心地祝愿还有希望的当事者能够把握住机会、学到并做出有效果的转变。本人原创文章比较散乱、请勿转载。 能够大言不惭地自称在这个问题是前辈的只有两个年龄段的人,一类是作为子女的80年代的城镇独生子女人群;另一类是这类人的父母,50、60年代的城镇独生子女的父母。(另外还有一类人,从事教育工作者,我不知道他们配不配算过来人,他们或许算专家,但是不完全算过来人吧。) 很多人说,子女的情绪那是一种“恨”。我将这类“恨”更多地在归类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转型时期,思想变革、冲突、代际差距的大背景下。80后的城市独生子女人群与他们的父母是中国第一代遇到这类“时代”冲突的人群。因此我认为,只有我们可以被称作是前辈(呵呵,我的脸皮比较厚!)。 当然,第一批吃螃蟹的完全没什么好处。什么鸟事都被我们碰上了,当时在国内又没什么前车之鉴,国外经验又没人引进,就算引进来了,处于思想封闭的第一批人是无法接受更科学的帮助的。所以我们基本属于“邓公”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状态。和改革开放一样,第一代“试验品”中肯定会出现大量的“牺牲品”。我坚信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与他们的父母,在80后血与泪的教训中,不会再次重蹈80后的覆辙!我十分看好你们的未来! ~~~~~~~不华丽的分割线~~~~~~ 好了,废话说完了。说点正紧的。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是个前辈过来人而已,我说不出什么很科学、很系统的内容。就说些我自己的和旁人的经历吧! 说实话,我恨过我的父母,念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也经常感觉很“憋”、很“闷”、很“委屈”,经常有轻生的念头。这些念头是到了大学才开始逐渐消散,工作之后就彻底不见踪影了。 其实,我和我的父母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确切地说是很差、很恶劣。最近几年这样的冲突更加明显了。我的父母也和我同龄的城镇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一样,干涉包办子女私事的习惯十分严重。 我们这辈人的父母的思维方式十分传统。我82年的,今年27岁。由于客观原因,重要的事情我已经不再像读书的时候那样做妥协,因此我和他们的冲突很多。我初步估计,我的怨念会一直纠缠到我35岁之后。至于我的一些同龄人,他们也许会比我更惨,这点我之后会提到。 一、问题 思维方式差距;传统观念经受现代的冲击是我们两代人的鸿沟!不向对方妥协就无法终止冲突! 上学的时候,我也经历过被父母干涉一切、被父母操控一切。感觉父母的权限高于我的一切。小到玩耍时间、买玩具、洗衣做家务等;大到花钱、择校、谈恋爱等等。(什么事是“大”是“小”是因人而异的) 另外,强制性地被灌输了一些完全错误的概念也是家常便饭。譬如: “好孩子要听话。”(不听鬼话,不信假话,就不是好孩子吗?); “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爹妈就100%全对吗?); “是我把你养大的你就得听我的。”(那你老了,我养你,你是不是也要全听我的呢?); “我这样都是为你好。”(好心也能办坏事,你知道吗?)…… 还有就是用强制手段操控局面。武力解决问题、偷偷摸摸侵犯隐私等等也是惯用伎俩! 当然,这些方式全部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根源在于传统思维,不合理的手段也在于传统思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父为子纲。子女作为附属物,其一切权益、利益及处分的资格都可以属于父亲。在这一点上,80后城镇独生子女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管束与干涉常常以“父母”这一角色本身作为合法的理由,这同西方“监护权”与“人权”的合理分治搭配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爱”是多么完美、多么伪善的画皮。它也是实施侵犯、越权干涉与逃避责任时最佳的“政治”借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