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仔◆ 高贵的涪城区人
关注数: 588 粉丝数: 749 发帖数: 66,374 关注贴吧数: 46
贵州各区县2020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 1 贵阳1 云岩区 40986 2 贵阳2 南明区 40905 3 贵阳3 白云区 36524 4 贵阳4 观山湖区 36285 5 六盘水1 钟山区 34754 6 贵阳5 乌当区 33462 7 贵阳6 花溪区 32688 8 遵义1 红花岗区 32346 9 遵义2 汇川区 32339 10 铜仁1 碧江区 29994 11 贵阳7 开阳县 29925 12 遵义3 播州区 29423 13 黔南1 都匀市 29216 14 黔东南1 凯里市 28814 15 贵阳8 清镇市 28509 16 安顺1 西秀区 28011 17 黔西南1 兴义市 27996 18 贵阳9 修文县 27959 19 遵义4 仁怀市 27459 20 黔南2 福泉市 26864 21 黔南3 龙里县 26296 22 遵义5 湄潭县 26210 23 贵阳10 息烽县 26192 24 遵义6 赤水市 25799 25 黔南4 瓮安县 25574 26 遵义7 绥阳县 25035 27 黔南5 惠水县 24773 28 毕节1 七星关区 24460 29 黔南6 独山县 23790 30 遵义8 桐梓县 23779 31 黔南7 贵定县 23735 32 遵义9 余庆县 23723 33 黔南8 荔波县 23582 34 遵义10 正安县 23105 35 遵义11 凤冈县 22929 36 安顺2 平坝区 22800 37 遵义12 习水县 22555 38 黔南9 长顺县 22529 39 黔西南2 安龙县 22383 40 毕节2 金沙县 22270 41 毕节3 黔西县 22261 42 黔南10 平塘县 22253 43 铜仁2 玉屏县 22246 44 六盘水2 盘州市 22163 45 黔西南3 兴仁市 22058 46 遵义13 务川县 21971 47 黔南11 三都县 21970 48 遵义14 道真县 21726 49 安顺3 普定县 21667 50 六盘水3 六枝特区 21222 51 安顺4 镇宁县 21201 52 黔西南4 贞丰县 20806 53 黔东南2 岑巩县 20547 54 黔东南3 镇远县 20448 55 黔东南4 三穗县 20436 56 铜仁3 万山区 20256 57 安顺5 关岭县 20010 58 黔东南5 天柱县 19973 59 黔南12 罗甸县 19871 60 安顺6 紫云县 19841 61 毕节4 织金县 19792 62 铜仁4 沿河县 19507 63 黔东南6 黄平县 19395 64 铜仁5 思南县 19379 65 毕节5 纳雍县 19219 66 黔西南5 普安县 19107 67 黔东南7 施秉县 19105 68 毕节6 大方县 19102 69 六盘水4 水城县 19088 70 铜仁6 德江县 19044 71 铜仁7 江口县 18889 72 黔东南8 榕江县 18832 73 黔东南9 黎平县 18825 74 黔东南10 丹寨县 18806 75 黔西南6 晴隆县 18693 76 铜仁8 印江县 18634 77 黔东南11 雷山县 18499 78 黔东南12 麻江县 18411 79 黔东南13 从江县 18295 80 毕节7 威宁县 18238 81 黔东南14 剑河县 18221 82 黔东南15 锦屏县 18085 83 铜仁9 松桃县 18049 84 铜仁10 石阡县 17935 85 黔西南7 望谟县 17930 86 黔西南8 册亨县 17879 87 黔东南16 台江县 16846 88 毕节8 赫章县 16740
2019贵州各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 1 贵阳1 云岩区 38996 2 贵阳2 南明区 38921 3 贵阳3 白云区 34352 4 贵阳4 观山湖区 34216 5 六盘水1 钟山区 32806 6 贵阳5 乌当区 31352 7 贵阳6 花溪区 30681 8 遵义1 红花岗区 30530 9 遵义2 汇川区 30504 10 铜仁1 碧江区 28061 11 贵阳7 开阳县 27915 12 遵义3 播州区 27654 13 黔南1 都匀市 27384 14 黔东南1 凯里市 27350 15 贵阳8 清镇市 26505 16 安顺1 西秀区 26180 17 黔西南1 兴义市 26162 18 贵阳9 修文县 25992 19 遵义4 仁怀市 25615 20 黔南2 福泉市 25146 21 黔南3 龙里县 24612 22 遵义5 湄潭县 24545 23 贵阳10 息烽县 24249 24 遵义6 赤水市 24108 25 黔南4 瓮安县 23938 26 遵义7 绥阳县 23427 27 黔南5 惠水县 23263 28 毕节1 七星关区 22791 29 遵义8 余庆县 22249 30 黔南6 独山县 22242 31 黔南7 贵定县 22239 32 遵义9 桐梓县 22208 33 黔南8 荔波县 22163 34 遵义10 正安县 21544 35 遵义11 凤冈县 21364 36 安顺2 平坝区 21181 37 黔南9 长顺县 21063 38 遵义12 习水县 20961 39 铜仁2 玉屏县 20858 40 黔南10 平塘县 20812 41 黔西南2 安龙县 20788 42 六盘水2 盘州市 20695 43 毕节2 金沙县 20692 44 毕节3 黔西县 20657 45 黔西南3 兴仁市 20551 46 黔南11 三都县 20482 47 遵义13 务川县 20416 48 遵义14 道真县 20284 49 安顺3 普定县 20173 50 六盘水3 六枝特区 19868 51 安顺4 镇宁县 19625 52 黔西南4 贞丰县 19320 53 黔东南2 岑巩县 19265 54 黔东南3 镇远县 19242 55 黔东南4 三穗县 19086 56 铜仁3 万山区 18926 57 黔东南5 天柱县 18757 58 黔南12 罗甸县 18585 59 安顺5 关岭县 18499 60 安顺6 紫云县 18355 61 毕节4 织金县 18348 62 铜仁4 沿河县 18201 63 黔东南6 黄平县 18164 64 铜仁5 思南县 18059 65 黔东南7 施秉县 17856 66 六盘水4 水城县 17776 67 毕节5 纳雍县 17755 68 黔东南8 榕江县 17749 69 黔西南5 普安县 17719 70 铜仁6 德江县 17708 71 黔东南9 黎平县 17673 72 毕节6 大方县 17664 73 黔东南10 丹寨县 17620 74 铜仁7 江口县 17613 75 铜仁8 印江县 17524 76 黔东南11 雷山县 17419 77 黔西南6 晴隆县 17299 78 黔东南12 麻江县 17268 79 黔东南13 从江县 17111 80 黔东南14 剑河县 17075 81 黔东南15 锦屏县 16966 82 铜仁9 松桃县 16811 83 毕节7 威宁县 16785 84 铜仁10 石阡县 16681 85 黔西南7 望谟县 16539 86 黔西南8 册亨县 16479 87 黔东南16 台江县 15855 88 毕节8 赫章县 15369
秦皇岛2019GDP1612.02,名义-1.44% 201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势态良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向着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2.0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8、7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6.32亿元,比上年下降0.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5.56亿元,比上年增长8.5%。2010-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为实现2020年翻番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方面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6.13亿元,同比增长0.6%。农业、林业、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保持增长,增加值分别为104.04亿元、9.43亿元、75.77亿元和17.09亿元,增速分别为1.4%、19.7%、2.8%和16.7%。受海洋环保限产影响,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4%。 工业生产稳步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个行业呈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生产增长3.8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生产增长1.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7.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生产增长0.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13倍,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生产增长0.5个百分点。四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3.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90.5%。 服务业加快增长。增加值872.5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3.93亿元,比上年增长6.7%;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0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1.13亿元,比上年增长9%;金融业增加值81.88亿元,增长7.9%;房地产业增加值101.57亿元,增长7%;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1.65亿元,比上年增长9.1%。 (二)内外需求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增速由上年的4.9%回升到2019年的7.1%,高出全省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占比63.8%,增长10.4%,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占比36.2%,同比增长1.8%,比上年下降15.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2.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6%,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消费市场稳中趋缓。受汽车销售下滑的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1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扣除汽车以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0.3亿元,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8.88亿元,增长9.4%。按商品类型分,基本生活用品类销售保持稳步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三类商品增长8%。化妆品、金银珠宝、烟酒三类商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2.2%、19.8%和10.8%。 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进出口总额358.7亿元,同比增长1.7%。出口总额227.7亿元,同比下降3.9%,出口总额和速度位居全省第4和第7位。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8.3%,总量和速度分别居全省第3、2位。 (三)市场物价方面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符合预期目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控制在了3%的预期目标内。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7涨1降”的态势,除了交通与通信下降2.1%以外,其余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同比分别上涨了5.7%、0.3%、1.1%、1.8%、5.5%、2.5%和5.0%。 工业价格小幅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3%,其中轻工业上涨2.2%,重工业上涨1%;生产资料类上涨0.6%,生活资料类上涨4.3%。 (四)财政金融方面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8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237.83亿元,增长8.3%,占到财政收入的8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14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17.96亿元,增长9.2%%。 截止到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56.61亿元,比年初增加394.03亿元,增长12.1%;本外币贷款余额2228.85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7亿元,增长14%。 二、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32.9:54.3,三产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1%。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战新企业共计69家,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6%,增速为9.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1个百分点。11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9%,居全省第4位,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32.6%。钢铁行业实现压减、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主要产品中,生铁产量较去年减少8%,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6.9%、24.3%;成品钢材产量中附加值较高的线材、镀层板增长82.1%、1.44倍,成为钢铁行业实现较快的新动能。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增速为8.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以电信、互联网、软件技术、商务服务业、文体娱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二)有效投资加快增长。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7.1%,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6.1%;工业投资增长12.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6%,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均居全省首位;专业设备、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倍、1.1倍、24.6%和23.8%。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体育等民生领域投资加快增长,增速达到50%。 (三)市场活力不断增强。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52.25万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批零住餐企业104家、服务业企业40家。2019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预计增长7%以上,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04.50亿元,占全部税收的86%。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达到83%,全体居民收入为26916元,比上年增长9.6%,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收入38359元,增长8.4%,农村居民收入15035元,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5,比上年缩小0.0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83%的较低水平。年末常住人口为314.63万人,城镇化率60.72%,居全省第4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 (五)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48%,年内各月始终保持下降走势。能源消费结构更趋优化,煤炭消费量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44.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焦炭占24.2%,下降1.9个百分点;天然气占2.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