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星 王理星
我当过知青;在过供销社;在老干局退休,现在家安度晚年。
关注数: 631 粉丝数: 366 发帖数: 21,501 关注贴吧数: 45
[知青]我的知青生活(六十) 我的 知青生活 (根据王理星的“记实文学秋叶黄”整编) 作者:王理星 笔名:洁鑫、园林 (六十) 队上要收玉米的消息,是春妹告诉我和张碧华的。 听说队上,明天要收玉米。我当天晚上,就摸黑到冬妹家借了一个大草篮高挑。 这种大草篮高挑,是用一条特长的扁担,穿着两个大大的竹篮。这是农村用来挑从山里、地里割来喂牛、喂马装青草用的一种农具;又因为,牛圈里垫圈用的草粪较轻,为了多装些草粪,农民们也用这种大草篮高挑,挑牛圈里的草粪。所以也称这种“草篮”为“粪篮”。不论是挑草、挑草粪、挑秧青、挑包谷(注:玉米棒子),为了多争工分,多数农民都选用了这种农具。 我是第一次参加收玉米,在唤祥队长的带领下,走进玉米地的。那天,阳光高照,加上闷热的气候,我感到有些倦意。我扛着大草篮有精无神地,跟随着队长和其他社员,到坝上的包谷地里收包谷。在成片枯黄的玉米地里穿越,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怪感觉,不知是高兴还是惆怅。 土埂、小路两边被密集的包谷杆和包谷叶遮挡着,没有丝毫的凉风,让人感到闷热得喘不过气来。原本就感到燥热的我,满身的汗水已将衣、裤湿润。我索性将衣服脱下,并把衣服搭在草篮上,光着上半个身子,在包谷地里行走。没走多远,我那汗淋淋的上半身皮肤,被无情的玉米叶划出道道痕迹。我感到身上火辣辣的,并伴随着阵阵疼痛。 无奈,我只好把衣服重新穿上,咬咬牙,紧紧地跟随在队长的身后。
[知青]我的知青生活(五十九) 我的 知青生活 (根据王理星的“记实文学秋叶黄”整编) 作者:王理星 笔名:洁鑫、园林 (五十九) 说实话,我原先是不喜欢玉米这种食物的。这要从60年代,的时候说起。 那年代,城镇居民粮食是定量供应的。我读初中时,每月粮食定量为30市斤、食用油4----5市两。粮食,是按70%的杂粮和30%的细食搭配供应。那70%的杂粮主要是玉米,是存放了多年的库存玉米。 尽管那陈旧的玉米沙饭不好吃,但对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我来说,那定量是不够的。这种玉米沙、玉米面,参和着少许的大米做成的包谷饭,是当时城里人的主食。这种困难时期的“包谷饭”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现在,我看着满地的新鲜玉米棒子,改变了对玉米的偏见。老实说,我和张碧华正等待着队上分配的玉米,来摆脱目前缺粮的困境;解决喂猪的难题。 看着我和张碧华因为,养猪消耗了不少的粮食。成天为粮食的短缺而焦虑时,春妹也显得很不安。春妹,真担心我和张碧华的生活会因为喂猪而受到影响。因此,她成天追问队长,什么时候才收包谷。 象我和张碧华一样,等待着队上分玉米,解决燃眉之急的社员还有很多。一些劳动力少,人口又多的家庭几乎断了粮。大家都眼巴巴地,等候着队长发出收包谷的号令。
[知青]我的知青生活(五十六) 我的知青生活 (根据王理星的“记实文学秋叶黄”整编) 作者:王理星 笔名:洁鑫、园林 (五十六) 不一会,春妹就把猪菜砍好了。我拿了一口大铝锅,放在地上。春妹、张碧华将地上砍好的猪菜,捧进锅里。我忙将一桶水倒入锅内,再将大锅吃力地抬上灶。春妹见后,笑着说:“理星大哥,你应该将锅放在灶上再加水,这样不就省力了吗!” 燕楼地区村民烧火用的煤,是本地出产的煤。当地人叫它油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烟煤。这种煤,火势来得猛,煤烟很大,犹如烧木柴一般。 猪食锅里的猪食不断地冒出热气,这热气散发着阵阵的野菜味,这味道虽不好闻。但,带给我和张碧华的,确是一种极大的欣慰。 在春妹的指导下,张碧华将米糠和玉米面,慢慢地倒进锅里,并不停地搅拌着。猪食煮好了,这时猪圈里的小猪,也饿得“嗷、嗷……”地直叫唤。无奈,猪食太烫还不能喂小猪,只好任凭它叫唤。 大院内的围墙边,有一个用石头做的“石猪食槽”。当张碧华和春妹用水桶,提着煮好且放温凉后的猪食,来到“石猪食槽”旁时。我将饿得“嗷”“嗷”直叫的小猪放了出来。小猪一个劲地,朝猪食桶奔去。 春妹忙用猪食瓢,想将小猪拦住。小猪使劲地用嘴哄开猪食瓢,把头伸进桶里吃食。春妹、张碧华想把小猪的头赶出桶外,小猪却拼命地往桶里钻。人呀、猪呀搅成一团,好生闹热。
[知青]我的知青生活(五十五) 我的知青生活 (根据王理星的“记实文学秋叶黄”整编) 作者:王理星 笔名:洁鑫、园林 (五十五) 我见春妹走后,拿了一张小木凳,放在刚才春妹蹲的那个位置。我坐在小木凳上,左手抓起一把猪菜揉成一团;右手拿起地上的菜刀,学着春妹的架势砍起猪菜来。砍不了几下,便觉得握刀的右手痛痛的很不舒服。 菜刀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不往想下刀砍的地方落去;而是左右乱晃落在不该落的位置上。我害怕菜刀砍着手指,砍下去的刀痕,离握猪菜的左手远远的。猪菜被砍得乱七八槽,且大片大片的。 张碧华看见后,生气地对我说:“你砍的这些猪菜,怎么喂猪呀!?”我不服气地说:“那么,你来砍!”我和张碧华为砍猪菜的事,争论起来。 正当我俩争论不休的时候,春妹拿着她家的菜刀回来了。她心平气和地对我说:“理星哥,不能这样砍猪菜,猪菜砍不细、砍不好,猪吃了会卡着喉管的。”说完,春妹让我离开,顺势坐在小木凳上,抄起菜刀轻轻松松地砍起猪菜来。 春妹边砍猪菜,边做示范地对张碧华和我讲:“左手要握好并压住猪菜;右手不松不紧握好菜刀,一刀一刀地慢慢砍。要这样砍猪菜才行呀……!”又说:“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是砍不好猪菜的,你俩也不用着急,慢慢地来吧!”
[知青]我的知青生活(五十三) 我的知青生活 (根据王理星的“记实文学秋叶黄”整编) 作者:王理星 笔名:洁鑫、园林 (五十三) 回到家时,只见家里一派繁忙景象。 在春妹的帮助下,张碧华已将20多斤玉米粒磨碎并抬回家。 春妹用筛子,筛磨碎的玉米。筛子上面的,是玉米粒的皮和玉米碎粒;漏在簸箕上的,是细细的玉米面。 春妹捧起浮在筛子面上的一层玉米粒皮,放进一个口袋里。对张碧华说:“这也是用来喂猪的。” 她又熟练地用双手,把玉米粒皮下面露出的,黄澄澄的玉米碎粒捧起,小心地放入另一个口袋里。对张碧华说:“用这些玉米沙来做饭,就是你们城里人称的’农村包谷饭’了。” 最后,春妹把簸箕里的,玉米面倒进第三个口袋。拍拍手,准备休息。 春妹抬头见我回来,用着急的口气对我说:“理星大哥,你再不来,今天的猪食就来不及做了。” 她边说边伸手接过我肩膀上的“角篮”,赞赏地说;“摘的猪菜真不少呀!”春妹把“猪菜”倒在地上,认真地挑选了一遍。对我说:“猪菜太老了,猪是不愿意吃的,嫩的猪才肯吃。”边说边将一些,老的猪菜丢了。 春妹顺手拿起一些野菜,教我识别。她像老师教学生那样,认真地说:“这叫‘大剌菜’,那叫‘灰灰菜’、‘牛舌头’、‘马齿苋’……”我点着头,默默地记在心里。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