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vskyDing 帝斯努夫
关注数: 13 粉丝数: 83 发帖数: 6,481 关注贴吧数: 66
麻烦那些完全不懂视频编码的小白不要带节奏说什么2K屏看1080会糊 可别看个视频发现糊了就说是因为“没有跟屏幕点对点” 下面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欢迎回帖对线。 ============================== 先说点基础的,视频分为编码(压制)与解码(播放)两个阶段。 压制阶段对画面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码率,编码算法,滤镜 播放阶段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渲染器(准确来讲是重采样算法) 码率:决定了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量,码率越高画面细节越多,色块越少。 编码算法与滤镜:因为压制阶段不用考虑时间问题,编码1秒长度的视频你可以花费10秒甚至100秒,所以可以使用更加先进而复杂的算法,比如HEVC或者AV1等。 而且就算是同样的编码方式,预设不同也能极大的影响画面,使用slower压制就比ultrafast压制出来画面能保留更多细节,且体积更小,不过相对的需要十几倍的编码时间。 渲染器:这是人眼看到视频的最后一步,渲染器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观感,但因为有时间限制,对硬件性能有要求(处理1秒的内容不能超过1秒,否则就会丢帧),在线视频使用的网页播放器因为要照顾各种设备所以都很垃圾。 ============================== 再说点高阶知识点。 现在的视频都是按照GOP画面组来储存的,每个GOP里包含3种画面帧。 I帧:俗称关键帧,可以理解为一个完整的单帧画面,占用容量最大。 P帧:前向预测帧,只会储存与前一帧不同的部分,播放时会在前一帧的基础上加上运动信息给“算出来”,占用容量较小。 B帧:双向预测帧,与P帧一样只储存运动信息,不同的是会同时结合前后各一帧,占用容量最小。 而“运动信息”受码率和编码算法的影响非常大,受分辨率的影响很小,尤其是对于画面简单的2D动画来说更是如此。 人眼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对亮度很敏感而对色度不太敏感,所以现在的视频都是使用YUV格式来储存,把I帧分成亮度帧与色度帧。 而且绝大多数视频使用yuv420p采样,这表示色度帧只有原始分辨率的一半。例如原始画面1920x1080会被拆分成1920x1080的亮度帧与960x540的色度帧。 ============================== 总结:视频的物理分辨率只是众多参数中的一个,对最终画面的影响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视频只要经过压制就已经不是原始分辨率了(除了特意使用了4:4:4采样的视频),而且很多动画的BD版也不过是官方自己从720p甚至540p上采样再套个滤镜就拿出来。 使用优秀的渲染器,就算没有“点对点”,也不会影响最终观感。这与光栅化的游戏完全不同。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