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庶长魏章 秦大庶长魏章
关注数: 0 粉丝数: 79 发帖数: 879 关注贴吧数: 9
武庚复国的故事 公元前1046年,西伯姬昌之子姬发立西周而代商。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姬发立商帝纣辛之子武庚以守商祀,将商旧都朝歌封为殷都,并封殷都以东为卫(今朝歌东9公里的卫贤,属河南浚县),殷都以西为鄘(今朝歌西南的新乡县店后营),殷都以北为邶(今河南省汤阴县邶城),命管、蔡、霍三叔监管,以防止亲商诸侯及商民反叛(见《逸周书·作雒》、《汉·郑玄(诗)邶鄘卫谱》等)。 西周二年,商朝诸侯氏族的牢固团结使姬发“白夜不寐” (见《史记·周本纪》)。不能安枕的心病,使尚未安定朝政,还没坐稳王位的姬发就过早崩逝。以当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在姬发的群弟之中,有资格接继王位的应当是年长的大弟管叔姬鲜。但此时姬发的二弟姬旦却拥立姬发之子姬诵为成王,并以成王年幼为由摄政国务,自封为周公,他还在其颁布的一些诰命中署上“王若曰”句等,以向人伐智和暗自称王。姬旦摄政篡权的言行,引起亲兄弟间的不满与内讧,被分封到卫、鄘、邶三国的管、蔡、霍三监,因不满姬旦摄政而联合叛周,挟武庚参加叛战,奄亳诸侯则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周武王姬发因不能安枕,导致过早病亡的情景,姬旦记忆犹新。他深深懂得,对他摄政篡权的威胁,不仅来自亲兄弟及朝臣内部,还来自亲商诸侯与殷商遗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消除隐患。为此,姬旦以成王姬诵之命率兵征战三年,诛武庚禄父、杀管叔姬鲜,流放姬度至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降霍叔姬处为庶人,命诸侯营建新都洛邑,将顽抗不服的殷商遗民分别迁往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 封康叔立卫国于殷都朝歌,赐殷民七族; 封伯禽于鲁(今河南省鲁山县),后迁奄国旧地(今山东省曲阜)立鲁国,赐殷民六族 。 从此,殷商遗民沦为颈部系绳的奴隶,在西周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被全部分割镇压。他们四散分居,劳苦耕作,繁衍生息。但不少诸侯仍然怀念纣辛,心存武庚,不服周管。徐、奄、淮等诸侯相继又反。成王姬诵无奈亲自出战,并于战后分封亲系诸侯。 为了安定殷侯,成王封武庚禄父的伯父微子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称宋公、以奉祀商殷,这就是“宋国”的由来。 随同微子前往宋国的殷商遗民忠于朝政,以国为荣,以“宋”为姓,于是就有了宋姓。 周公姬旦在平息三监反叛之后,把武丁之子子宋的古宋国(今河北省赵县)封于微仲之子宋公稽,为宋公,以奉先祀。 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把古宋国南迁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认祖归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