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仙王少阳 逍遥散仙王少阳
南山古泉,水滴石穿,生于九地,归于九天。
关注数: 534 粉丝数: 671 发帖数: 60,897 关注贴吧数: 59
国网白银供电公司研发建成甘肃电力智慧消防系统 5月6日,随着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消防安全管理中心值班员李义河滑动手中的鼠标,只见甘肃电网消防安全情况尽收眼底……而这一切得益于国网白银供电公司研发建成的智慧消防系统。为解决甘肃电网消防安全“难预警、难管理、难救援”三大问题,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产业单位银珠公司通过消防物联网技术,研发建成甘肃电力智慧消防系统。该系统采取“智能硬件+管理平台+运营服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的方式,动态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实时感知消防安全态势,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实现智能远程防控,形成了具有甘肃电力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该公司通过建设消防物联网一平台,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和研发两个中心,为消防运维、主变灭火装置检修、消防检测及驻站消防提供四个专业技术支撑和服务。同时组建了由16支驻地运维点构成的“百公里运维服务圈”,形成对甘肃电力消防业务的“全维支撑、立体保障”消防体系。目前,该系统共物联全省1241座变电站、24条高压电缆通道、175幢办公楼、162个信息通信及自动化机房、23个物资库房、31个生产经营等场所的消防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系统自2019年建设运行以来,成功监测预警火灾12起,消防设施设备运行可靠率达98%,驻站消防队成功扑救变电站周边社会火灾4起,在2020年9月份甘肃酒泉市举办的应急消防救援队伍大比武活动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并取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着作权2项。
疫情纪元后对城市应急保障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上周,随着大家结束了一次久违许久的“五一长假”回到工作岗位。一大波各类资讯迎面扑来。国内主要是因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难产而导致各类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在国际则是以第二部疫情的爆发导致印度开启了地狱模式为风暴眼,国际政治、经济层面发生了一连串异动。而这些个新闻时间背后隐藏着一条明确的主线,那就是随着本轮新冠疫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每一个人都的生活、工作未来都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疫情纪元已然开启,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巨变的准备。每个人、每个行业。 新闻中对印度最近爆发的疫情一般都会因立场原因有一定的扬弃,但是有一些关键性的细节却一般没有异议,而正是这些一般不被人重视的细节,就已经决定了,本轮疫情已经超越了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成为可以影响现代文明政治、经济等顶层秩序的关键性事件。从而成为可以进行文明段代的专用名词。那么,本轮印度疫情大爆发的真相又是如何呢?首先,抛开媒体的倾向性报道,印度现在的现实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因为印度政府现阶段的医疗政策(医疗资源向检测出更多病例的邦倾斜),导致现在印度各邦的检测数据是相对比较客观真实的,因为医护人员的努力,现在印度病毒检测已经开足马力,由之前的每天100万,增加到现在150万。也就是说依据这两天每天监测出40万患者的概率,印度现阶段病毒感染检出率已经逼近四分之一。虽然这个比率和之前印度部分区域大规模筛查时过半的抗体阳性相比较,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首先现阶段疫情爆发区域的最高气温是40度以上,已经进入盛夏。其次在之前的大筛查中,爆发区域的病毒抗体阳性率已经过半,而这并没阻止本轮疫情大规模爆发。最关键的是,虽然本轮疫情爆发病死率还是远不足1%,但是即使印度民族因宗教与历史多重原因有非常豁达的生死观,随着医疗系统崩溃、殡葬系统因负载短时期内翻倍而崩溃后,印度人也慌了,不止城市劳工继续返乡,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也开始了外逃。第一条标志着病毒爆发已经不受季节约束,一轮轮疫情爆发将一刻不停的考验全人类的身体与神经。第二条意味着新冠康复将不再意味着对病毒有免疫能力。而第三条则直接彰显了,面对新冠这样的疫情大流行,让人们失去聚居的动力,没有严格的防疫措施,大都市已经无法留住劳动力。 现代文明基于一轮又一轮的工业化,工业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需要劳动力高度密集。而在以新冠疫情大流行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纪元中,没有疫苗屏障,劳动力无法密集生活,工业体系也无从建立。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数十年前那一句口号“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再看2015年比尔盖茨先生关于未来世界范围疫情发生的演讲,参照印度疫情新闻和昨天中美经济数据(中国贸易顺差与美国非农就业都在超预期的扩大),我想大多数人都能隐约感觉到这些口号与演讲背后的逻辑了吧。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并没有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这么高密度的生活。几百年的工业文明也没有真正面临过自然界的考验。印度疫情大爆发是单纯依赖疫苗无法阻止病毒蔓延的明证,而今天的印度就是三到六个月后的欧美、日韩以及大部分城市化到一定程度的工业国家。近百年工业文明的无碍发展只是幸运,疫情的爆发才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除中国以及少数对疫情传播实现控制的国家,遭受疫情一轮一轮冲击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城市将不再宜居,几万、十几万的小乡镇将成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主体。直到新冠病毒随时间逐渐减毒或者我们的身体逐渐适应。这也意味着,未来全世界七十亿人口所需工业品的制造任务必然大多将由中国等少数国家数亿产业工人负担。而我国政府对于这样的未来无疑也是有所准备的,所以从去年开始就开始了各个层面的准备。比如制定了更长期的产业规划(2035远景规划),调整了劳动力培养体系(下一步教改将建立专科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并从中考开始分流一半以上生源),甚至在外交上都开始更加务实与主动。在疫情纪元,包括2020年全国钢铁产量到达十亿吨这样在人类历史中创纪录壮举,都显得如此平淡。毕竟,如果是为七十亿人生产制造,十亿吨产量只是起步。而近期为什么我国要在碳中和议题上如此主动,背后应该也有着有可能成为世界唯一工业全产业链体系的自觉与担当。 五一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大量的火灾、洪灾与各类险情。这些事故大多是因为季节等区域自然因素引发,但其中多掺杂着疫情后随着我国各个产业全面复苏,产能爆发式增长而导致的隐患积累。同全体人类一样,在疫情纪元中国也会长时间面临病毒流行的压力。在对病毒严防死守的大背景下完成中国的历史任务,以一己之力支撑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托新技术、新理念快速提升我国城市治理水平。安全是生活的基石,应急保障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核心。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应急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行业从业者必须面临的挑战。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疫情纪元世界产业链的转移,大规模工业生产在我国进一步聚集。城市应急保障的难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提升。从保障到管理,乃至服务。从而更好的支持我国扮演好在疫情纪元中的关键角色。未来,相对于现阶段世界发达国家普遍80%以上的城市化率来说,我们短期内还需要将数亿产业工人迁移进城市,我国将新增十几个千万级人口都市或者数个近亿人口的城市群才能适应全球工业产业链升级的劳动力需求。那么很自然的、很明确的,我们需要一个可以管人、管物、管灾情的覆盖都市每个角落的应急保障体系。可以随时掌控城市运行状态,可以及时相应城市保障需求。这就是我们所有从业者在疫情纪元中的任务,也是国家“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战略目标。更是我们全行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
九连环——旧物之七十 我第一次见到九连环时,这东西把我气着了。别说全解开它,连看都看不懂这个劳什子。后来读《红楼梦》看见林黛玉也玩九连环,想必这东西有吸引人之处。 九连环都是粗铁丝编的,高级点儿的中间有一块铁板,还有带鈴的。拿在手中无所事事时,可以晃动着出响,发出的声音可以打发寂寞。这东西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众说不一。最流行的说法是诸葛亮发明的,显然当军师就是好,尤其打了胜仗的军师,好事都摊在头上。近两千年来,凡是有计谋的东西多以诸葛亮命名,比如诸葛锁,诸葛婉,诸葛鼓等等。 九连环的解锁方式复杂,大部分人望而生畏,据说彻底解开九连环需要正确走上二百五十六步,错了就解不开。这对于缺乏耐心的人实在要求太高,所以我都不记得小时候解九连环能解到第几步。对于喜欢文学的我,看这科学的“劳什子”实在怕耽误工夫。 后来听到一个说法,说九连环是明朝人发明的,明以前的记载都不靠谱,最靠谱的是明代中期的杨升庵,杨升庵就是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文学大家,其记载非常有价值。这之后没多久,老外就开始讨论这道历史难题,意大利的数学家的书中就称“中国九连环”,这让人听着就扬眉吐气。 于是“九连环”就成了中国人聪明智慧的象征。影视剧常常作为道具,戏弄外国人或高官厚禄者。当他们面对九连环束手无策之时,准有一位潇洒青年,三下两下,一团乱麻似的九连环就迎刃而解。众人愕然之际,我老是幻想自己就是那个潇洒青年,可惜幻想总归是幻想,只能高兴一小会儿。 2018.10.19办公室
打字机——旧物之七十一 在打字都用电脑的今天,中文打字机远离我们不过一代人的时间。至少在我开始工作的年月里,几乎每一个像样的单位都有一个部门叫打字室,打字员一般都是心灵手巧长相可人的女性。 中文打字机与英文打字机有本质的不同:英文打字机就一本大书的尺寸,二十六个字母键外加倒车键,熟练使用者打起来声音犹如机枪扫射。记得有部外国电影招秘书就有考打字速度的情节。今天电脑键盘排列顺序就是按老式的英文打字机排列的,沿用旧制。 中文打字机外型可就笨多了,首先体量大,主机占半张桌子,字盘又好几摞。你想啊,常用字四千多,不常用还有几千,七八千个铅字各自独立存在,每个都占相同的空间,用不用都呆着备用。与英文打字机相比,中文打字机傻大黑粗,不招人待见。这种打字机使用的关键是背字盘,每个字在哪个位置必需烂熟于心,打字机的衔字手柄在字盘上游走,找到所用之字立刻摁下,叼起那个字划出一道优美的空中曲线,然后落在纸上,咔嚓一声。整个过程完全可以看成一部机器在工地施工,煞为好看。 因此打字就成为一门职业,单位的打字员都是领导信任的人。每个部门的机密在打字员的眼中都是文件手稿,由书写到打印成型,再装订成册是打字室的日常工作。所以一般人是不允许在打字室久留的,即便你看上了打字员,也不能一边看她打字一边谈恋爱。如果违反单位规定,轻则恋爱恋不成,领到来干涉;重则会丢了工作,调离打字室。我提及这事定是有所指的,只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2018.10.29晨
四脚蛇——往事之七十二 四脚蛇是蜥蜴的一种,但它生活在草地里,俗名草上飞。据说这东西长得像蛇,但又多出脚,外号叫“蛇舅母”。想想也真有意思,四脚蛇与蛇沾亲带故。 幼时爱去草地里捉蚂蚱,有时也去残垣断壁里逮蟋蟀,草地砖堆里常常冷不丁地现身一只四脚蛇,其速度如飞,几下就没了身影。每次它出现时,我都被下一跳,可时间长了,也没觉得这东西有什么可怕,遂想捉住一只再仔细观察。 城市边缘草丛里的四脚蛇体型不大,一般十几公分长,我见过最大的也就一拃长。一拃长的四脚蛇比较瘆人,因为它的鼻子眼睛都让人看得清楚,小眼睛露着贼光,滴溜溜地转,一副谁都不相信的样子。如果你试图抓住它,最可能的结局是它断尾求生,甩下一段小尾巴在地上跳动,它却逃之夭夭了。据说这截还能动换的小尾巴是它法宝,用来吸引捕猎者的注意力,以达到自我求生的目的。 我自幼时对蜥蜴断尾充满了好奇:蜥蜴究竟有什么绝招能让自己断尾。人的自裁都要借助工具,剖腹也不能切下一段。可蜥蜴在紧急之时居然能自动断尾,实在不可思议。后来查百科全书才知,这种现象叫“自截”,遇险时肌肉强烈收缩导致尾端自动断开,断开后过些日子还能再长出一截尾巴,完好如初。大自然真是神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谁知今日宠物店居然有卖蜥蜴的,什么颜色的都有,这让我有些醋意。我们的童年和蜥蜴一样,都是放养的;而今天孩子的童年与宠物蜥蜴一样,都是圈养的。不知此举是进步还是退步? 2018.11.3 夜
蜡纸——旧物之七十二 这里说的蜡纸不是包装纸,而是一种过去专门用来刻字印刷的特殊纸。这种纸拿在手中涩涩油油、半软不硬的,上面印有暗格,让你在刻字时可以横平竖直地有个参照。 今天想印几份文件输入电脑指令,打印机就会打印几份。过去可没有这么方便,两三份文件可以用复写纸抄写,如果五份以上,就必须刻蜡纸油印了。蜡纸放在一个硬纸盒里,取出垫上专用钢板,用专用的“钢笔”一笔一划地半写半刻字。我刻过蜡纸,轻重都不行,轻了刻不透蜡印不清楚;重了蜡纸会被刻破,蜡纸破了就不能印刷,前功尽弃。所以刻蜡纸是个细心活儿,还考验耐心。 刻蜡纸就怕错,错一小笔还可以融蜡修改,错多了就必须重写。蜡纸刻笔还写不了连笔字,基本上都要写正楷。我特羡慕打字室的秘书们,人人刻得一笔好字,规规矩矩,尤其印刷出来时特美,内容有时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不知何时,蜡纸渐渐退出了办公行列。现在让谁刻蜡纸油印文件成了天方夜谭。蜡纸的历史应不长,但此蜡纸非彼蜡纸:苏东坡陆游诗作中的蜡纸都是糊灯笼的,不是这种刻字印刷的蜡纸。至于这种油印传单的蜡纸,估计是西方人发明的。从民国革命满街张贴的告示,到文革初期从楼上飘落的传单,大都是蜡纸的功劳。这些年,科技发展得太快,蜡纸没怎么嘚瑟就被历史淘汰了,只为我们这一代最后两代人留下了一段记忆。 2018.11.3 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