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中野人👹
发现原理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3,263
关注贴吧数: 12
机械学院一成果被省工信厅列入近三年的卡脖子技术榜单 数控机床领域拥有较多的“卡脖子”痛点,我校李海涛副教授团队解决了数控机床整机误差测量、滚珠丝杠滚道测量、直线导轨及滑块开档尺寸测量等领域技术难题,该成果已被我省工信厅列入近三年的“卡脖子”技术榜单。
2017年1月材料科学学科,2019年9月化学学科,2021 2017年1月材料科学学科,2019年9月化学学科,2021年1月工程学科,2022年11月农业学科,2024年7月环境生态学科,到目前为止一个5个学科进入ESI前1%。再过1-2年生物与生化学科进入前1%。
最近六年陕科大排名进步144名,年均24名 假如某考生在2018年被陕科大录取,2022年本科毕业后又在陕科大读研三年。那么等他在2025年毕业的时候发现陕科大进步了144名多,纯赚不赔。哈哈。所以,欢迎报考。学校的努力会让考生感受到“升值”的美好体验。
博士点推荐排序 前16名分别是不同的大学。前20名里面陕科大有3个,是最多的学校。
我校拟设立集成电路微专业。什么是微专业? 我们电智学院正在准备集成电路微专业相关课程、教材和实验室建设。 有些学校微专业建设比较成熟,所以电智去他们那里取经了。
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每年给多少钱?
我就知道你砖有人在搞无人机 应该还是不少人
一百年都不见电智学院上一回这样的新闻
学校又搞了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农产资源干燥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电、电子、物理专业可以关注一下MEMS专业或者方向 机电、电智和物理学院的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mems方向。也叫智能传感器,是不错的方向。很多学校都在做,但是就应用和就业来说,中北大学在这一块儿搞的不错。
机电学院科研经费屡创新高 五年时间内,机电学院的科研经费从2019年的750多万增长到了2023年的2160万!
电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实力在陕科大处于什么水平?2023年获批 电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实力在陕科大处于什么水平? 2023年获批的省三大奖的名单里,电智学院有两项。信工专业是Lei Tao老师的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电子专业是Zhang Fanghui老师共同参与项目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此之前,电子的Zhang Fanghui老师就已经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共3项,以及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等。 这说明电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已经发展起来了。尤其是信工专业发展很快。现在一个学院有两个专业能获批省三大奖,尤其是自然科学奖这个含金量最高的奖项!非常看好电智学院。我想有这些大家加持,说明平时不缺好项目。相信这都说明距离成功申博已经越来越近了。有个悬念,信工和电子哪个专业更先获批博士点!
厉害的机电学院校友
数学学院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集中接收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数学学院引进人才陈掌星院士获批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为陕西省数学学科首次突破,也是数学学院首次获批该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是针对外籍研究学者个人独立申请的最高级别项目,旨在支持自愿来华开展研究工作的外籍优秀科研人员,促进外国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开展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此次获得资助的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总共59项。陈掌星院士获批资助项目,资助期限为2年,资助经费为160万。 该项目的成功获批和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对于提升数学学科的科研水平、增强国际学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连续三年软科最好学科,自设应用数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2020-2022年,数学学科连续三年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22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入“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前100名。在陕西高校数学学科中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共6所高校进入软科学科排名和专业排名榜。 学院拥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平台(2022)、陕西省国外引进智力示范基地“数学与数据科学交叉融合创新引智基地”(2022)以及陕西省人工智能重点联合实验室(2019)等平台,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为中心组建的陕西省重点联合实验室仿真平台等等。 近五年荣获省科技奖5项,其中陕西高校科技一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平均薪资待遇常年居全校之首。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我们学校的控制、电子、信工、计算机,甚至传统学科都与人工智能有很多交叉研究。所以其带动性很强。
数学学院获批陕西省人工智能重点联合实验室智能数学仿真平台 人工智能是学校调动全校资源重点发展的学科。这个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是个实打实的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13人降低年级转专业进入电控学院
近几年电智学院的国家自然基金情况 第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各个方向获批的基金数量不均衡。就数量而言,显示方向依然是最多,然后电磁场与电磁波(无线电)次之,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方向也不少,比想象中的要多不少。近些年其实也从名校引进了一些电路方向的博士,也是有一定师资力量的。 第二,通信(或者信号)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项目数量至少能和电子媲美。 第三,有些老师前后获批的面上项目在两项以上。厉害。还有的老师,在同一年除了获批面上项目以外,还同时获批了国际交流项目等。 第四,今年的项目应该还是在等非集中受理部分结果,然后再公布吧。不过根据已知消息,今年电智面上项目比较多,表现不错。整个学校集中受理的项目里,面上33项,青年23项,专项1项。面上明显多于青年项目,可见,前些年引进的师资已然成熟。 第五,学校发展的主力已经是青年教师了。 第六,学校师资体量比较小。看人均指标都不差于同类院校,但是总量就小了。不知情的人会拿总量做判断,所以学校有点吃亏。 第七,不同专业的交叉研究项目挺多的。 第八,以这些项目培养一些博士生,我感觉绰绰有余。
人工智能和信工发展后来居上 这俩专业发展速度怎么比电子还快。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比电子多。真有可能,人工智能或者信工更先有一级博士点。数学发展也很快。
信工专业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项目资助303万。基本上电子、信工、人工智能、计算机和控制都有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更多。过来读博士肯定有好项目做。
2023届本科生4717人,研究生1875人 研究生体量小,增速快!
2020-2023年我校研究生报考人数 经统计,2023年报考生源中应届本科毕业生2911人,较2022年增长22%;省属高水平大学及以上本科生源1699人,较2022年增长13%;本校毕业生1302人,较2022年增长11%,报考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陕科大近5年(2017-2022)引进人才统计 http://tieba.baidu.com/p/8302597534?&share=9105&fr=sharewise&is_video=false&unique=8CA9DF8FFF466416D8D12F1D78DB7DFA&st=1693110471&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2.45.7.0&sfc=copy&share_from=post
材料学院博士论文选题大多和储能、电池、介电等有关 可能是新潮流吧。
以前贴吧一直删我的帖子,今天再试试。
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是陕西省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19年4月9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和科大讯飞西安研究院等单位共建。 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设总部和6个分实验室,总部设在西安交通大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担任联合实验室名誉主任。根据合作协议,合作各方将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将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打造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使之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科技战略力量。
5年内横向科研到账经费提升了5倍,专利转化金额提升了4.4倍 2018年至今,在“三项改革”的催化下,陕科大共签订横向合同5400余项,授权专利3500多件,专利转化350多项。 横向项目到账经费提升了495%,专利转化金额提升了440%。我校已连续两年位列“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前30强,科技成果转化越发有声有色。
没有吧主,别人如入无人之境
陕科大控制学科力争国家级学科平台新突破 继续加大对学位点现有学科平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提升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水平;整合丰富的校企资源,开展产学研合 作,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端人才培 养高地;力争国家级学科平台新突破,铸就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高 层次创新型人才。
成功获批 2022 年度“西安市流程工业清洁生产信息化与智能化重点 2022 年度,学位点获批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项目 1 项(汤伟,80.0 万元),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期项目 1 项 (刘伟峰,100.0 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 项、陕西省 科技计划项目 5 项、省教育厅项目 3 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 目 1 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其中 标志性学术论文 20 篇。授权专利共计 101 件,较 2021 年增幅 17.4%。 纵横向科研立项 60 项,到账经费 1150.498 万元,较 2021 年 (617.275 万元)增长 86.4%。研究生学科竞赛成绩出色,共有 49 人 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4 项、省级奖励 12 项。成功获批 2022 年度“西安 市流程工业清洁生产信息化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
电控学院博士研究生数量比之前预想的多啊 选题方向都很高新技术。
预估陕科大2023年全年横向科研经费1.4亿 据报道,2023年陕科大上半年横向科研经费70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简单乘以2,就是1.4亿。 和梨大相比,他们1.9亿。还有明显差距。
王进军老师教授研究生《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等课程 我校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王进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全国决赛一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王进军,男,1980年8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从教15年,主讲本科生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工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研究生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
我校将在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促进成果转化 我校和厦门市科技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厦门科技创新需要,我校将在电子、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数字诊疗装备和新型药物等领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在厦门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厦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电智学院赴链主企业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洽谈合作 电智学院院长马令坤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马令坤表示,学院现有学科方向及专业设置与陕西电子的产业发展布局高度吻合,双方在传感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军民融合项目等方面都可以开展深度合作。
信号与信息处理 校企联合实验室成交 3月2日,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与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暨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实验楼2A204会议室举行。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马军、西北区销售经理李浩东、市场部杜倩雯,陕西成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成,电智学院党委书记吕文华、院长马令坤、党委副书记严渭青、院长助理任喜伟、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副主任张攀峰出席签约。 马令坤对到访嘉宾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电智学院基本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做了介绍。他指出,此次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将会对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电智学院学生拓展了就业渠道。 马军简要介绍了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背景、产业布局、业务规模、国际化发展等基本情况。他表示普源精电与我校渊源深厚,已有多位校友成为公司相关领域专家,我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公司将依托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加大学科竞赛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展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加强科研项目合作,同时也希望学院推荐更多的学生加入普源精电大家庭。
陕科大开设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集成电路新方向 7月7日下午,我校召开2023年学科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就......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集成电路新方向建设项目进行论证。 会前,副校长蒲永平逐一审阅各学科申报材料并对此次专家论证会提出三点要求:……电子信息专业学位集成电路方向是响应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方向,也是学校学科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要扎实做好建设,成为学校产教融合育人的示范平台。……
福建晋华来陕科大招聘 这家是做存储芯片的知名企业。
材料专业毕业也可以进入中芯国际
陕科大电智学院毕业生在中芯国际工作的人很多
电智学院举办集成电路与应用研究院毕业生经验交流分享会 “文化有延续,技术有传承,”2023年6月13日下午,集成电路与应用未来研究院师生在前沿院2号楼1-022会议室召开了“集成电路与应用研究院毕业生经验交流分享会”。研究院第一届毕业生2020级吴彦锦、韩振、王泽震同学,以及研究院2021、2022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分享会,会议由研究院秘书樊婷主持。 2020级三位毕业生结合自身经验,从校企合作的实习内容、研究方向、学习重点以及求职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他们认为能参与此次校企合作项目的机会很难得,在企业学习过程中,利用科研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的实战经历,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为今后的职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芯片产业链”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指导教师和学生要结合和自己的学习环境,自顶向下,从系统应用生态等不同层面进行学习和研究,构建知识能力体系,进一步提升师生在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方面的综合能力。最后,三位学长对参会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重点突破 加快我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 2022年4月17日,我所马建中教授参与的课题《重点突破 加快我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被评为省决咨委2021年度咨询创新奖。 课题基于我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持续进步,人才储备明显居优的产业背景,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企业,提出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陕西方案,并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我省加快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应以芯片为重点突破,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电智学院和恩狄集成电路达成协议联合培养MCU芯片设计人才 3月3日上午,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吕文华、院长马令坤带队,电智学院创新工程中心主任李秦君和专业教师代表一行前往西安恩狄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狄公司”) 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恩狄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段维虎、行政人事经理张晓宁及招聘主管李雨玲参加了座谈交流。 段维虎表示,双方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应从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申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持续的合作。 马令坤从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学院进行了介绍。吕文华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实习、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赢,全方位拓宽合作领域,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双方经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形成了在MCU芯片设计、芯片应用等领域开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框架协议,并确定近期在电智学院召开春季就业专场招聘会、建立实习基地等事宜。
电智学院举办集成电路与应用未来研究院先进技术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扩大交流合作,深入落实我校追赶超越文件要求,切实提高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3月8日上午,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与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校教三101教室,举办了“集成电路与应用未来研究院先进技术论坛-科研项目宣讲会暨校企导师交流会。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未来将大有可为,双方要积极探索努力奋进,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整合资源加强培养,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培养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安翔腾微电子方面介绍了企业概况及校企合作战略,随后CPU设计与生态开发、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三个重点研究方向的高级工程师就各个方向的研究内涵意义及学生成长实践大纲作了深入的讲解与介绍,确定了2022级的研究内容与计划。 李秦君介绍了研究院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了导师与同学们在研究院规范化的开展研究工作,做到有章可依。
陕科大电控学院科研团队和方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dianqi.sust.edu.cn%2Fxkky%2Fkytd.htm&urlrefer=28625e43f15fce6e40468c3b1c1e1f6f 都是很不错的方向,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这些方向不愁就业。
预测2023年电类专业(普通类)最低录取名次 根据考生自己透露,今年普通类计算机最低分应该是512分,名次是26523-26878(因为同分的有350多人)。去年计算机普通类最低录取名次是28133,所以今年计算机类进步了1255-1610名。 今年电子信息类最低分是504分,名次在29434-29839之间。去年电子信息类最低录取名次是31081,所以今年电子信息(普通类)进步了1242-1647名。 今年电气类(普通类)最低分502,名次在30250-30617之间。去年最低录取名次是33217,所以今年进步了2600-2967名。今年电气类热度很高,和电子信息类有一比了。 数学类今年最低分500,名次31049-31459。去年33050,所以今年进步了1591-2001名。
江苏省1999年一本一志愿投档线 西北轻工业学院550分,比西北大学、公路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分数都高一点。
2021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电智学院在2021年获批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但是学院主页简介还停留在2018年。这样招生不吃亏吗?
突发!陕科大开设“集成电路”新方向 领导终于想通了,学校层面终于要开设“集成电路”新方向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好消息,海燕还在。
预测下一轮博士点申报结果中数学极大可能获批 2022年10月份陕科大新闻:《数学学科连续三年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也就是2022年、2021年和2020年数学都是软科最好学科。 因为软科最好学科和博士点高度吻合,所以我预测下一轮博士点申报数学大概率获批。 因为上一轮博士点申报时间正好是2020年,所以我推测很可能学校准备的申报材料距离“软科最好学科”仅一步之遥,所以与博士点失之交臂。下一轮博士点时间是2023年,第二年公布结果。过去的三年数学发展很快,发表了很多有分量的文章,ESI排名进步也很快。所以我觉得这次申博问题不大,除非有政策原因。拭目以待吧!
2021和2022年陕科大各专业大类最低录取名次上升数据 1,基本上所有专业大类录取最低名次都有上升。其中环境类(本硕分流)专业上升了5990名,计算机类(本硕分流)上升了5748名。这俩专业录取名次居全校之冠。 2,其它大类也进步明显: 电气类(本硕分流)进步了4949名; 数学类(本硕分流)进步了4046名; 机械类(本硕分流)进步了3937名; 电子信息类(本硕分流)进步了3505名。 3,新晋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进步很明显。2021年的时候计算机(普通类)比机械类(本硕分流)最低录取名次还要高。因为获批了一级学科博士点,所以2022年机械类(本硕分流)最低录取名次就超过了计算机类(普通类)。这说明,考生还是看学科的科研实力。 4,本硕分流一般都比普通专业录取分数线高。 5,在陕西省生源眼里,电气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不分上下。可能想进电网的考生比较多? 6,其它双非学校录取名次也有进步。相比而言,没有科大进步快。可能是陕科大前几年下挫有点多,然后这几年学校复兴的原因吧。 7,梨大计算机/电类专业(本硕分流)最低录取名次基本上在10000-19000之间;我们在21000-33000之间;某柚在20000-28000之间。所以,我们和梨大差距还是比较大,但是我们比🍐大进步更快。如果控制和电子一级学科博士点能顺利获批的话,应该进步空间更大。
陕科大在陕西省最低录取名次大幅度上涨 在今,日,头,条,上搜索文章 《值此高考之际,给考生推荐一所进步很快的重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详细列出了各专业大类在陕西省最低录取名次上涨的具体名次。
陕科大在陕西省最低录取名次最多进步了6000名次之多 今天看到今日头条有人总结了陕科大这两年在陕西省各专业大类的最低录取名次进步的具体数据。从文中可以看到,有的大类进步了5990名次之多。还有的大类进步了5748名次!进步之快令人羡慕。特地转发过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https://m.toutiao.com/is/i2JUHB4/ 值此高考之际,给考生推荐一所进步很快的重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 今日头条
第五轮学科评估信息类A类总结 A-以上。
电控学院师资又加强了,引进电气和控制学科各一位大牛特聘专家 我校举行张瑞标、杨晓东“125开放促进计划”特聘专家聘任仪式。 6月26日上午,我校举行“125开放促进计划”特聘专家聘任仪式。浙江天通电子信息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院长张瑞标、中交一公院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晓东两位正高级工程师受聘为我校控制、电气学科特聘专家。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全体专任教师、高年级研究生参加聘任仪式。仪式由电控学院院长助理杨南主持。 电控学院院长汤伟首先对张瑞标、杨晓东两位专家给予学校及学院发展的关注和关心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院一定全力配合专家做好相关保障和服务工作,从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着手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他表示,两位专家的加入必定为电控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位专家对受聘“125开放促进计划”特聘专家表示荣幸和感谢。他们表示将以此次受聘为契机,扎实履行特聘专家义务,发挥自身资源及企业优势,推动产教研学融合发展,为校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北斗方向的科教已经搞起来了
官宣了。。。
软科电子排名上升3个名次 2023年软科专业排名中,陕科大电子排名60。去年是63。持续向好发展。
陕科大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对比 所有学科都至少上升了一个档次,除了软件工程以外。 另外新增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第五轮没有C-。不知道下次会增加几个C-。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