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中野人👹
发现原理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3,263
关注贴吧数: 12
电智学院的学科特色和申博 电智学院立足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智能感知等学科特色。 加快推进博士点建设。
互联网行业监管似乎正在放松 经济低迷促使互联网行业监管正在放松监管。这意味着互联网行业即将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互联网行业涉及到的专业应该是软件?属于计算机类吧。
2025校友会排名之陕西省
2025年最好学科新增一个 2025年新增加了一个马克思,电子和控制没进。 所以,马克思大概率能拿下博士点了。电子和控制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进前50%!如果2026年申博,那提交的材料是截止到2026还是2025的?如果截止到2026,那电子和控制明年还有希望。
校企共建了一个FPGA+SOC实验室 看学校新闻,结合企业的安路大学计划,企业应该会给学校免费培训课程,并且捐赠开发板设备。同时学校也会做出教学调整改革。FPGA和SOC都是集成电路设计一部分。同学们多关注一下这块,看看落地情况怎么样。到时候联系相关专业的同学们尽量都去学习一下。机会难得!
现在是“硅”时代,陕科大材料学科应该大有所为 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无人机,智能手机,还是显示器,还是光伏光电,它们的实体平台都是芯片或者半导体器件。上游就是晶圆,就是硅片。材料学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擅长的领域不就是硅吗!希望能抓住机会,大有作为。
物理学院目标就业单位是光电企业 物理学院走访的都是光电企业,这应该就是毕业生的目标就业单位。
一家碳化硅企业要上市了 山东天岳先进半导体材料公司,主要做宽禁带碳化硅衬底材料研发和生产。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功率器件,比如光伏系统,家电,电网,电动车等。 陕科大材料学院很多老师都是做硅材料吧,这是半导体主流材料,完全可以切入这个赛道,多搞点合作什么的。
校企共建“水晶班”筹建中 学校和企业共建的产教融合教改班正在筹建中。
25年陕科大在河南省计算机/电子最低分619 计算机最低分619 电子科学与技术619分 人工智能618分 电气616分 自动化616分
今年陕科大在河北计算机最低分602分 计算机最低分602 电气最低分599 自动化598
招生主要靠诚意 吉大在黑龙江录取最低分排到了153名。主要是因为这种专业分组对考生来说不太真诚,所以考生肯定不敢报。他们学校想通过热门专业带动冷门专业分数线,但前提是全国所有大学都这么操作才可行。否则,只要有专业组干净的同类学校存在,考生就会用脚投票,那他们这种操作就注定失败。所以招生主要还是靠诚意,学校不能既要又要。否则考生既不要他们的冷门专业又不要他们的热门专业。话说回来,每个学校都有冷门专业,谁也不是只有热门专业。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冷门专业得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环境,然后才能提高录取分数线。不好招生的专业,要么面临裁撤,要么老师们自己辛苦点保住专业。所以吉大这类专业还不如在缩招的同时搞本硕分流或者拔尖班显得更有诚意,更尊重考生意愿。 大学招生靠技巧不如靠诚意。
2025年陕西省录取情况:基本普涨且转型效果初现 首先,学校最低分比去年涨了1904名; 其次,101组电气和计算机本硕分流表现符合预期,计算机分流最低名次17416,电气分流17763;在保证分流含金量的前提下,希望明年能够适度扩大规模,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也该加入。 第三,其它专业基本普涨。涨的比较多的有: 机器人工程涨4361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储能科学与工程涨4002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工程涨3789名,2025中国智造 能源互联网工程涨3749名,电网调度 自动化涨3004名,就业率和薪资待遇高于电气 机械类涨2934名,一级博士点、大项目加持 数学类涨1904名,连续多少年软科最好学科 不一一罗列了。 从此可见,陕科大前几年努力转型效果初现。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而设置的新专业今年涨幅全部居首! 第四,电子信息类基本持平。105组专业太多了,分组不太合理。建议明年105组再细分几个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一个组。计算机类、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一个组。柔性电子学单独一个组,或者放专项。不适合放一起招生。假如按照以上方式细分以后,电子信息类必然和自动化一样涨幅3000多名。 第五,拉分专业还是得通过特殊班提振一下。借鉴兄弟院校,他们把材料专业全部放到特殊班,没有单设普通班。我们物理学院计划筹建的水晶班搞起,不需再单设普通班。
控制科学与工程项目: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2024年的项目。搬运一下。 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出力波动性日益增强,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统筹优化布局建设和用好各类型调节资源,推动形成与新能源发展相适应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对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冯博士承担了175 万的企业开发项目,围绕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利用“云大物移智链边”、5G 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增强气象、天气、水情及源网荷储各侧状态数据实时采集、感知和处理能力,实现海量资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的协同互动能力。自动调整分布式能源的发电计划,并与传统集中式发电系统进行协调,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 在效益方面,根据不同能源的发电特性和负荷需求,灵活调整电力生产和传输策略,促进清洁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此外,通过跨区域的电力调度协调,还能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个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想起了今年4月份的西班牙大停电。 事后调查显示,这场大停电是多重问题叠加的结果。首当其冲的是电压调控能力的"先天不足"。事故前一天,调度部门仅安排10座具备动态电压调节功能的机组次日运行,其中1座还临时停运且未安排替代,导致系统初始电压支撑能力薄弱。更关键的是,部分机组不仅未响应降压指令,反而输出反向无功功率,成为"帮倒忙"的推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军工项目:无人战车作战系统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学校积极承担开展军工项目。从2024年学科建设年报里选择了一个军工项目,简单搬运一下。 无人战车系统在城市攻坚、地面侦察、野外作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面无人装备正在由任务保障向察打一体化方向发展,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俄乌战场上已出现无人战车成功应用的案例。无人战车通过配备高精度的昼夜观瞄传感器和火控系统,完成目标识别、定位、跟踪和打击等任务,其中,对敌方运动目标快速、精确跟踪是无人战车高效、精准地执行打击任务的重要前提。世界各国的无人战车正加速成为地面战场上的新势力,从“打助攻”变为新的陆战“主力选手”。因此,亟需开展面向无人战车的运动目标跟踪等前沿技术研究。 2024 年胡博士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本项目为敌对目标的高精度运动建模奠定理论基础,......, 提高目标跟踪精度,为无人地面作战系统的武器装备研制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如果想投身国防报效国家,建议选择一些既热门又是国防又和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专业或者方向。这样既可以选择国防军工单位,端个铁饭碗,也可以选择市场经济部门工作,并且待遇还不错。
陕科大 控制科学与工程 节选自年度报告。 本学位点创建于1975 年。 1984年开始挂在机械学科下面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 年和2006年分别取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 年取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1 年自设“先进控制算法与应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 年开始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招生。 2004 年在二级博士点学位下招收“过程控制”方向博士研究生,2012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设“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正在准备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 因此,本学位点具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2024 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本年度科研总立项56项,到账经费总额1176.11 万元(其中军工项目到账112.45 万元,下个帖子介绍一下),其中纵向项目8项,横向项目48项。 2024 年学位点共毕业(研究生)20 人,就业率100%。连续两年实现100%就业;从就业去向来看,深造2 人,高等教育单位2 人,国企9 人,民营企业5 人,外企2 人。
拟设立智能感知工程专业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拟设立智能感知工程专业。
智能材料,智能建造,眼花缭乱欺人眼 我只知道我们陕科大有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就是电控学院原来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这个专业虽然改名了,但是前身也是一个电气类好专业。 但是后来我发现网上突然出现这个智能专业那个智能专业,甚至土木工程都改名字叫什么“智能建造工程”,更夸张的还有叫什么“智能材料与结构”,“材料智能技术”。真是把好好的“智能”两字给玩烂了。 按理说,每个学校都有热门专业也都有冷门专业,很正常。但是一方面嘲笑别人冷门专业,另一方面整容自己的冷门专业就不应该了。从一开始,我还以为别人学校就没有冷门专业。后来一看全换马甲了。你们改名字通知考生家长了吗?新改名字专业后面备注原专业姓名了吗?
物理学院筹建水晶班 已经请西北大学物理学院来介绍先进经验,主要是为建设产业和教学融合的水晶班做准备。如果不愿意多设置本硕连读专业,那就多做教学改革。老师们的辛苦是避免不了的,但这也是应该做的,对老师自己也有好处。
本硕分流含金量和信息差 虽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会上网查资料,但是资料的真假却难以分辨。光有互联网还不行,你还得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辅助解读。否则,信息差依然存在。互联网查不到内幕消息,也没办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认知鸿沟。网上有太多人为制造的似是而非的信息了。同样一个东西,考生看到的和专业人士看到的信息量就是不一样。考生就是一张白纸,所以更容易被误导。 正是因为有信息差,所以才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除非社会和考生都掌握每个学校每年的本硕(博)最终顺利连读的比例,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分流比例比较高的学校。 本硕分流本身是好的事情,可以给优秀考生一个理应的去处。把优秀考生分类培养,可以提高人才的成长效率。同时这也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所以更显对考生的吸引力。大学不是纯粹的科研机构,所以生源质量必然是绕不开的考虑因素。所以,在保证本硕分流含金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规模对学校也有充分好处。 本硕分流数量本身就不多,所以好钢更应该用在刀刃上。拔尖和兜底。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之类的专业可以争取最高分考生。说不定哪位高分考生以后当教授了,可以各种方式反哺学校(身边就有)。物理数学专业可以兜底,提高学校最低录取分。物理数学也不一定必须本硕分流,计划中的产教融合的水晶班教改班我觉得就不错。 说一千,道一万,本硕分流虽然对考生和学校都好,但是最终辛苦的是我们的老师。同样一个专业分设普通班和特殊班,老师的工作量会增加不说一倍,也可能有50%吧。所以物理这类专业就缩招人数并且全部安排到产教融合的水晶班,不再单设普通班。这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们都有好处。 重要的话说回来,每个学校都应该主动上报和公示当年招收的本硕分流学生最终实际连读硕士的比例。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生物医药这么火? 现在不管是监管层,还是资本,都很支持生物医药。这家公司公开募资才一天就超900多倍了。
生物医药专业可能是笑到最后的人 《联合早报》:彭博社发文称,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创新速度与质量飞跃式提升,挑战了西方在药物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全球医药创新的重心正在逐渐东移,“中国制造”的高质量药物或将成为未来的新常态。 据彭博社对数据的独家分析,2024年中国进入研发阶段的创新药物数量已突破1250种,远超欧盟,并接近美国的1440种。这些新药涵盖癌症、减肥等多个治疗领域,且越来越多获得西方监管机构和跨国药企认可。 报道称,2015年中国仅有160种新药进入全球药物研发管线,占比不到6%。中国药监改革后,审查流程加速、数据质量提升及监管透明化,加上“2025中国制造”政策支持,推动了以海外归国科学家与创业者为核心力量的创新浪潮。 分析指出,中国不仅创新药物数量大增,药物质量也显著提升。中国开发的药物越来越多获得美国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严格监管机构授予的快速审批或突破性疗法认证,甚至已略微超过欧盟。
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对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培养。如果是学术型专业 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对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培养。如果是学术型专业,就科教融合:和知名院校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方便同学们考研升学。如果是应用型专业,就设置产教融合班:和企业联合培养,更直接地学习产业技术,方便以后就业。
2025陕科大在天津各专业录取名次 录取名次大涨的有:机械类、电气、数学类、材料类、高分子、机械(中外)、计算机(中外) 基本持平,微涨微降的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类、新媒体技术 降的比较多的是:环境、数字经济、工业设计(机械学院已经撤销了该专业) 总结:2025年天津招生总体进步比较大。大部分专业录取名次都进步了,尤其是高分子大涨3736名,机械类大涨2710名,电气大涨2430名。电子计算机基本持平。工业设计专业拉跨,不过机电学院已经撤销了该专业。环境还是老样子比较冷门。
物理与信息学院即将成立产教融合教改班“水晶班” 西北大学老师来做了专题报告:《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物理学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看新闻报告,应该主要是为了产教融合教改班水晶班做交流做准备。产教融合应该是和产业紧密联系或者为了产业而量身定制的教学吧。这种教改班毕业生就业应该不错吧。
25年吉林最低录取分小涨1500名左右 25年最低录取名次: 机械11931,去年13559,进步1628 电气11931,去年13163,进步1232 电子12132,去年13559,进步1427
新华社讣告:我国水声工程、信息科学和水中兵器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与 7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信息科学和水中兵器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与教育家,航空声呐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远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11日12时14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7岁。 电智学院很多科研团队负责人和成员都是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博士毕业后在陕科大组织起了水声信息和水中兵器相关的科研方向,和西北工业大学三航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一脉相承。
电智也在搞北斗技术啊 7月4号,电智学院与中电科星河北斗技术有限公司举行创新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公司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等核心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电力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案例。他希望通过与学院的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北斗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创新应用。
成立低空技术研究院 电控学院成立了一个低空技术研究院。很热门的发展方向!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崔冕研究员,西安运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郭义琪董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李天成教授,空军工程大学罗迎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严俊坤教授分别作《空天信息赋能低空经济》《低空无人机管控与低空经济发展》《面向低空探测环境的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空天目标雷达成像与微动特征提取》《网络化雷达协同资源分配与精细化信息处理》的专题报告。
多场低空技术/低空雷达探测学术活动 最近学校举办的多场学术交流都是低空技术、雷达探测相关的。既是高新技术,又是国防技术。既可以进入企业工作,也可以进入国防部门事业单位工作。陕科大就有这样的科研团队。 要学国防技术就学高端国防技术!
陕科大电子科学与技术校友打造航天飞船显示器 在中国的工艺制造级别上,航天级代表着最高工艺,甚至高于军工级别。 神舟十一号航天飞船上被称为“航天员的眼睛”的仪表显示系统出自陕科大电子专业校友和他的团队之手。他就是张小兵,2005年从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012班毕业。 陕科大电子是最早开设液晶显示器的专业之一。西安很多兄弟院校的教材都是从我们这里借的。以前有个光电系,该系有两个专业,一个是电子,另外一个是光电子。这两个专业所学课程基本一致,大同小异,就业单位也都是一样。后来院系调整,光电子应该是被调到了应用物理专业。所以应用物理专业也是搞光电,毕业生很多也去做显示技术了。 https://tieba.baidu.com/p/9814965798?&share=9105&fr=sharewise&is_video=false&unique=7AEEF4A97ADBFB3B15739BE55E7A50A1&st=1751170228&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2.84.3.0&sfc=copy&share_from=post
电控学院自主无人系统科研团队 今天看到学校一则新闻,西安航空学院来陕科大洽谈低空飞行技术科研合作。西安航空学院的飞行器学院就设置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而我们电控学院也有自主无人系统,其研究方向:自主无人系统控制及检测、智能机器人及飞行器测控等领域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研究等。两校学科设置高度重合,所以两校洽谈科研合作。这个科研方向对应的是低空经济,是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对应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三个专业。马斯克就嘲笑美国说,俄乌战场已经充分验证无人机才是未来应该重点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直升机等容易被攻击的目标。所以这个方向可经济可国防。非常不错。
十大高薪专业,陕科大都有 陕科大都有这些专业,欢迎报考
从西工大来的副校长是按照西工大三航学院(航空航天航海)和电子 从西工大来的副校长是按照西工大三航学院(航空航天航海)和电子信息学院高标准建设和提升电智学院!报考电智学院就是报考了一个小西工大三航和电子信息学院。立志国防报国,想学高薪专业的考生可以报考电智学院!
电智学院是名副其实的小西工大:从科研团队说起 我曾在一个帖子里感叹,电智学院简直就是一个小西工大。其实,不光是因为电智学院很多老师是西工大三航学院(包括航海学院,航空学院,航天学院)毕业,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老师在电智学院组建了他们曾经在西工大学习和工作过的团队。这就深刻地改造了电智学院的科研基因。我们电智学院原本的强项只是显示技术(包括集成电路工艺),而现在扩增到了九支科研团队,科教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前连硕士点都不是,而现在已经开始申报博士点。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学院有多少科研团队在搞声学(信息处理,通信,电子信息专业)和人工智能后不难得出结论:电子信息工程和人工智能肯定是紧随电子之后申报博士点。 电智学院有个科研团队“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团队负责人马老师本硕博都是西工大航海学院的“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毕业。团队成员也是。所以他们组建了电智学院的相同的科研团队。 还有“复杂环境/信息智能感知”团队。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复杂环境下的信号检测、感知与处理的关键理论及技术,以解决复杂环境下水下信息智能感知、水声通信与组网、目标识别与定位及跟踪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王海燕校长从西工大来学校工作后在电智学院搭建了这个团队。团队很多老师同样都是来源于西工大相应的科研团队。关键点来了,我们对照一下西工大航海学院的科研团队,全部罗列一下就清楚了: 海洋声学信息感知、声学与电子工程、声场感知与隐身技术、海洋观测与探测、海洋电磁场、水下通信与协同探测、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中心、海洋智能感知与网络、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仿生与流动控制等 除了西工大航海学院,还有通信学院,电子学院。 电智学院还有一支科研团队“光电成像与智能信息处理”。项目负责人也是毕业于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的科研团队就有:智能通信与信息处理团队和智能光电信息探测与处理团队等。 电智学院还有“智慧农业/智慧城市”,主要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从感知、识别、建模、优化等方面解决农、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团队负责人是西工大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毕业。西工大的该专业主要是研究生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他们的科研方向就有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并且有海洋声学信息感知科研团队。虽然名字和我们的名字不一样,但是技术内容是吻合的。 我就不一个一个地说了。说多了也是重复。我只想对考生说,如果你考不上西工大,完全可以来陕科大电智学院。这里有和西工大一样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内容。你在这里可以学到先进的显示技术(和集成电路工艺、芯片制造工艺、设计),你还可以学到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等过硬的高新技术。如果你立志国防事业,同时与西工大等名校失之交臂,不妨来陕科大电智学院学习几年,然后再到西工大读研读博,让老师给你指导推荐一下,这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先天优势。(本帖提到的西工大是指西北工业大学,而非其它,请考生擦亮眼睛)
电智学院科研团队之: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 我们电智学院的这一支科研团队主要研究:声学基础理论,声信号处理、语音通信、麦克风阵列设计、噪声控制、回声对消、声源分离、三维声场重构、深度学习、分布式信号处理、高光谱图像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等。 我们院的这一支科研团队同样来源于西工大航海学院的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我们的团队负责人和成员都是从西工大该团队博士毕业。所以说,我们学院有着深刻的军工印记。这些知识既可以在市场上工作,也可以进入国防体系工作。加入你在陕科大电智学院读本科或者读研究生,然后你再去西工大航海学院或者电子学院读研究生或者读博会不会更有优势!
电智学院科研团队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一部非常好看的美剧《西部世界》讲述人工智能自主意识觉醒的故事。看起来非常前沿,但是该剧的剧本改编自1970年代的小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但是由于客观限制,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几度兴起,但是又逐渐沉寂下来。直到近年以来,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入和GPU/ASIC芯片的发展客观上使得大规模计算得以实现,人工智能的研究被掀起新一轮高潮,并且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和落地。2016年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举世震惊。随后的chatgpt,文生视频等众多产品不断出现,然后中国各大互联网厂商积极接入大模型服务,以后的人工智能会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对算力的需求,英伟达市值都突破3万亿美元了。 我们学校电智学院研究人工智能的老师非常多。比如: 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团队、光电成像与智能信息处理团队、人工智能+团队、智慧农业/智慧城市团队、三维视觉重建团队、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团队、Vision Magic团队等,从各个方面介入。比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基础理论,感知、识别、建模、优化,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自动推理等问题。我只是摘抄了一些内容,大家可自行去官网了解。
电智学院科研团队之:显示器件与集成电路 介绍一下电智学院的另一科研团队“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致力于OLED显示材料与器件、液晶显示材料与器件、MiniLED/MicroLED显示技术、集成电路等的研究与开发。 信息显示技术是国家战略重点之一,是国家重点布局和发展的朝阳行业。但是为什么要把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放到一起呢?因为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都是半导体技术,并且这两者制程有非常大的一致性。请大家参考一下附图显示器件的制程。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都是先设计musk(光罩),然后在晶圆上涂光刻胶(有的叫光阻),然后曝光,显影,刻蚀,酸洗等。这下明白了吧,其实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在工艺上本质上是一回事。如果你学了显示器件就相当于掌握了集成电路工艺。这就是为什么国产最先进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愿意在我校招聘的原因。我们学院还有一台用于教学的光刻机。我们学院电子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液晶显示器课程的专业之一。以至于当时国内都没有现成教材,是我们老师自己准备的教材。然后兄弟院校都来借用教材。真的了不起!所以有志于学习集成电路(芯片)的同学可以参考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我校毕业生不管是在企业还是读研高校,都是深受好评。
电智学院科研团队之:水下目标感知、识别、定位及跟踪 电智学院有个科研团队“复杂环境/信息智能感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长期致力于研究复杂环境下的信号检测、感知与处理的关键理论及技术,以解决复杂环境下水下信息智能感知、水声通信与组网、目标识别与定位及跟踪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这是从西工大引进的优秀博士建立的科研团队,一看就是三航之一航海相关。明白这是在做什么了吗?划重点:水下信息感知,目标识别与定位及跟踪。如果考不上西工大这种名校,完全可以考虑来陕科大电智学院学习,请这些优秀老师教学也很值!
潜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陕科大参与建设的陕西省考古现场文物保护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这个实验室有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计划。
看来电类学科进步很大 较上期新增两个学科:电气与电子工程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其中,电子电气工程的专业细分方向比较多,包括:通讯与网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电子学与集成电路、光子学与光学、电力技术、电磁学、材料与装置、生物工程等等。 这说明这几年学校确实加大了热门电类专业的建设,进步明显。
电智学院就是一个小西工大 电智引进的人才里,西工大的博士占比最大吧。我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是从每年引进人才的公示名单里可以明显地看到西工大的电子和通信类学科人才最多。其中不乏三航学院,比如航海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很多博士都是搞水下噪声分析,这应该是电子信息范畴。很带劲啊!
陕科大第二学士学位 这些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和转专业一样,可以满足大家学习心仪专业的愿望。
请陕科大各个专业的师生多介绍一下自己专业 尤其是考生比较关心的专业,比如电子、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电气和控制,物理学院的光电和光伏,机械什么的都介绍一下。 尤其是研究生,都给未来的小学弟学妹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课题。
希望学校多设置“特别班”吸引高分考生 本硕连读尽量多设置。给高分考生一个报考的理由。 有博士点的专业能设置就尽可能地设置本硕博连读。 精英班/改革班什么的尽量多设置。 微专业或者双学位多搞点,给考生一个拓展的机会。 转专业难度再降低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最近一年的发展 请同学们补充。 第一,我看到引进了一些师资。尤其是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师资。 第二,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挂靠在电智学院。 第三,准备申报博士点。具体什么进展不太清楚,但是为了博士点也会快速发展吧。
2025年陕科大恢复本硕分流招生 明智之举。
机电学院搞了个国家级大项目1670万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干果类水果(核桃)全程机械化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农业行业能力建设中央政策支持,总投资1670万元,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经费1500万元。该项目我校为牵头单位,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袁越锦教授为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突破。
这一波博士点电子获批概率60% 控制50%
这轮没申报电子和控制是不是有点亏 所以有时候太求稳了也不好。“十拿九稳”的时候就果断上。
除了四个博士点以外,还获批了三个硕士点 其中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看一下专业简介。这是一个热门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主要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等。例如:人工智能、VR技术、智能机器人、人机识别、体感游戏、无人驾驶技术等。关键词:AI VR 机器人 无人驾驶 开设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感知、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原理、信息网络、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脑与认知科学、数理逻辑学、人工智能基础、神经网络基础、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移动智能、智能信息处理、人机交互、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机器翻译、机器学习、智能游戏等。
恭喜陕科大拿下2+2个博士点 数学和环境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和设计两个专业博士点。陕科大的数学含金量很高,有三个方向,计算机、大数据和基础数学。前两个和人工智能结合比较紧密。数学和环境按理说在上一轮就已经进入软科最好学科前50%了,够资格获批博士点了。上一轮环境全军覆没,所有学校都没获批。 趁这几年好好发展一下电子、控制、物理(光电和光伏方向),下一批争取一次性拿下博士点。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学科结构就好看一些了。毕竟这三个学科是热门学科。
电控和电智各获一项省级三大奖 我校有10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以主持单位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其中电控一项)、三等奖3项(其中电智一项),参与单位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电控学院又获一项省级三大奖 由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汤伟团队(汤伟、刘文波、王孟效、王博、李艳、何舟、刘嫣)主持,联合陕西西微测控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完成的项目成果“造纸工业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系统”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汤以前拿过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校的控制学科(对应本科专业是电气、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工程(原测控))已经多次获省三大奖了。电智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也是多次获省三大奖。这说明学校的热门专业科研实力还不错。
“名不副其实”的物理与信息学院有两个热门好专业 物理与信息学院里的专业一直被当作热门专业来看待的。它有两个专业: 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光伏和光电子方向的学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近200所高校中排名66。它设置的都是光学和电子的课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如隆基硅、京东方、三星和腾讯等业内知名企业。其实这并不是冷门专业。但是专业名称是“应用物理”,把很多物理不好的同学吓跑了。我觉得这个专业名称没有非常好的体现其教学和科研内容,所以还不如调整为“光学工程”,因为你本来就是搞光学和光电。看一下具体课程设置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了。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数学物理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光电检测、光电子学、光显示原理与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与应用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直接上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检测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学测量技术、工程光学设计、光电成像技术、光电信息系统设计、平板显示原理与技术、光电图像处理、传感器原理与技术、通讯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学制造加工技术、机器学习等。典型就业单位:771研究所、海康威视、舜宇光电、凤凰光学、宇瞳光学、水晶光电、友达光电、飞秒光电、和辉光电、龙腾光电、彩虹光电、京东方、中核工业、天马集团、中芯国际、吉利集团、熊猫电子、华天科技、三星电子、海信电子、天马微电子等。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热门专业。两个很不错、很不冷门的专业,就是专业和学院的名字比较冷门,亏不亏?这个学院就两个搞光电的好专业,起了一个名字叫物理学院,后来改名叫物理与信息学院,但是依然是没有突出本质。那为什么不直接点,叫光电学院或者光电信息学院更合适!
陕科大的微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同学们学习第二专业的需求 高考不理想,被冷门专业录取了,不要难受。因为陕科大设置了一批热门的微专业供大家学习。先通过微专业入门某个热门专业,后面再考个研不好吗?这也是一种途径。
陕科大微专业可以满足同学们辅修理想专业的愿望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jwc.sust.edu.cn%2Finfo%2F1153%2F5428.htm&urlrefer=971fd11616c496bd52c62c139eccc0b0 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学习一门有利于就业的专业,但是受限于高考成绩只能填报一些其它专业。高考成绩是一时的,长期的自主学习才是决定性的。所以学校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求知和拓展知识面的良好愿望,已经开设了一些微专业。大家可以点开上面的链接看看24年上半年已经开设的微专业课程。 我截图了其中几个微专业的课程设置,都还不错。比如电控学院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电智学院的智能电子系统,物理学院的光电与光伏,材料学院的先进电子信息材料,数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看上去都还不错。我以前看到电智学院已经设置了集成电路微专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体现在24年上半年的课程里面。电控设置了无人系统课程,是因为电控学院有老师在研发无人机。物理的光伏与光电也都不错。其实有很多自学途径,大家除了在学校上课以外也可以从哔哩哔哩上学习课程。比如芯片设计,都是业内的资深工程师在授课,零基础可以学的。
现在的智能建造专业就是以前的建筑专业吗 如题。
应用物理学专业考研升学率61%,全校第一 总结一下: 院系领导每个人负责一个专业或者研究生专业指导毕业生找工作。建立奖惩制度。如果某导师的毕业生有考上博士的,就会奖励该名导师多带一个研究生名额。反之,如果连续两年有毕业生就业没有落实的情况,就减少该导师一个带研究生名额。辅导员也是一样,如果所负责的学生考研升学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给奖金。 在学院全员促就业的良好氛围下,学院2022、2023连续两年在学校就业考核中位列全校第3,荣获2023年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3人被评为2023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在2024届毕业生离校前学校公布的最后一次全校去向落实率中,学院本科和研究生落实率均位居全校第1。 2024届应用物理学专业考研升学率达到60.98%,在全校64个本科专业中位列第1;2024届硕士研究生考博升学率达到42.11%。
2024年省里推荐了77个博士点,陕科大共6个 省里推荐了4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0个专业博士点。其中陕科大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个专业博士点。 13. 材料与化工(专博) 17.环境(学博) 20.数学(学博) 41.设计(专博) 47.生物与医药(专博) 52.马克思(学博) 除了生物与医药和马克思以外,其它4个都是本专业排名第一。生物与医药仅次于西北大学,马克思仅次于延安大学。 电子和控制推到下次申报,有求稳和争取一次性通过的意思。 不知道这次能获批几个。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