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中野人👹 发现原理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3,263 关注贴吧数: 12
2025年陕西省录取情况:基本普涨且转型效果初现 首先,学校最低分比去年涨了1904名; 其次,101组电气和计算机本硕分流表现符合预期,计算机分流最低名次17416,电气分流17763;在保证分流含金量的前提下,希望明年能够适度扩大规模,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也该加入。 第三,其它专业基本普涨。涨的比较多的有: 机器人工程涨4361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储能科学与工程涨4002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工程涨3789名,2025中国智造 能源互联网工程涨3749名,电网调度 自动化涨3004名,就业率和薪资待遇高于电气 机械类涨2934名,一级博士点、大项目加持 数学类涨1904名,连续多少年软科最好学科 不一一罗列了。 从此可见,陕科大前几年努力转型效果初现。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而设置的新专业今年涨幅全部居首! 第四,电子信息类基本持平。105组专业太多了,分组不太合理。建议明年105组再细分几个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一个组。计算机类、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一个组。柔性电子学单独一个组,或者放专项。不适合放一起招生。假如按照以上方式细分以后,电子信息类必然和自动化一样涨幅3000多名。 第五,拉分专业还是得通过特殊班提振一下。借鉴兄弟院校,他们把材料专业全部放到特殊班,没有单设普通班。我们物理学院计划筹建的水晶班搞起,不需再单设普通班。
控制科学与工程项目: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2024年的项目。搬运一下。 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出力波动性日益增强,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统筹优化布局建设和用好各类型调节资源,推动形成与新能源发展相适应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对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冯博士承担了175 万的企业开发项目,围绕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利用“云大物移智链边”、5G 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增强气象、天气、水情及源网荷储各侧状态数据实时采集、感知和处理能力,实现海量资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的协同互动能力。自动调整分布式能源的发电计划,并与传统集中式发电系统进行协调,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 在效益方面,根据不同能源的发电特性和负荷需求,灵活调整电力生产和传输策略,促进清洁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此外,通过跨区域的电力调度协调,还能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个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想起了今年4月份的西班牙大停电。 事后调查显示,这场大停电是多重问题叠加的结果。首当其冲的是电压调控能力的"先天不足"。事故前一天,调度部门仅安排10座具备动态电压调节功能的机组次日运行,其中1座还临时停运且未安排替代,导致系统初始电压支撑能力薄弱。更关键的是,部分机组不仅未响应降压指令,反而输出反向无功功率,成为"帮倒忙"的推手。
本硕分流含金量和信息差 虽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会上网查资料,但是资料的真假却难以分辨。光有互联网还不行,你还得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辅助解读。否则,信息差依然存在。互联网查不到内幕消息,也没办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认知鸿沟。网上有太多人为制造的似是而非的信息了。同样一个东西,考生看到的和专业人士看到的信息量就是不一样。考生就是一张白纸,所以更容易被误导。 正是因为有信息差,所以才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除非社会和考生都掌握每个学校每年的本硕(博)最终顺利连读的比例,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分流比例比较高的学校。 本硕分流本身是好的事情,可以给优秀考生一个理应的去处。把优秀考生分类培养,可以提高人才的成长效率。同时这也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所以更显对考生的吸引力。大学不是纯粹的科研机构,所以生源质量必然是绕不开的考虑因素。所以,在保证本硕分流含金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规模对学校也有充分好处。 本硕分流数量本身就不多,所以好钢更应该用在刀刃上。拔尖和兜底。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之类的专业可以争取最高分考生。说不定哪位高分考生以后当教授了,可以各种方式反哺学校(身边就有)。物理数学专业可以兜底,提高学校最低录取分。物理数学也不一定必须本硕分流,计划中的产教融合的水晶班教改班我觉得就不错。 说一千,道一万,本硕分流虽然对考生和学校都好,但是最终辛苦的是我们的老师。同样一个专业分设普通班和特殊班,老师的工作量会增加不说一倍,也可能有50%吧。所以物理这类专业就缩招人数并且全部安排到产教融合的水晶班,不再单设普通班。这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们都有好处。 重要的话说回来,每个学校都应该主动上报和公示当年招收的本硕分流学生最终实际连读硕士的比例。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电智学院是名副其实的小西工大:从科研团队说起 我曾在一个帖子里感叹,电智学院简直就是一个小西工大。其实,不光是因为电智学院很多老师是西工大三航学院(包括航海学院,航空学院,航天学院)毕业,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老师在电智学院组建了他们曾经在西工大学习和工作过的团队。这就深刻地改造了电智学院的科研基因。我们电智学院原本的强项只是显示技术(包括集成电路工艺),而现在扩增到了九支科研团队,科教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前连硕士点都不是,而现在已经开始申报博士点。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学院有多少科研团队在搞声学(信息处理,通信,电子信息专业)和人工智能后不难得出结论:电子信息工程和人工智能肯定是紧随电子之后申报博士点。 电智学院有个科研团队“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团队负责人马老师本硕博都是西工大航海学院的“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毕业。团队成员也是。所以他们组建了电智学院的相同的科研团队。 还有“复杂环境/信息智能感知”团队。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复杂环境下的信号检测、感知与处理的关键理论及技术,以解决复杂环境下水下信息智能感知、水声通信与组网、目标识别与定位及跟踪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王海燕校长从西工大来学校工作后在电智学院搭建了这个团队。团队很多老师同样都是来源于西工大相应的科研团队。关键点来了,我们对照一下西工大航海学院的科研团队,全部罗列一下就清楚了: 海洋声学信息感知、声学与电子工程、声场感知与隐身技术、海洋观测与探测、海洋电磁场、水下通信与协同探测、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中心、海洋智能感知与网络、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仿生与流动控制等 除了西工大航海学院,还有通信学院,电子学院。 电智学院还有一支科研团队“光电成像与智能信息处理”。项目负责人也是毕业于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的科研团队就有:智能通信与信息处理团队和智能光电信息探测与处理团队等。 电智学院还有“智慧农业/智慧城市”,主要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从感知、识别、建模、优化等方面解决农、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团队负责人是西工大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毕业。西工大的该专业主要是研究生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他们的科研方向就有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并且有海洋声学信息感知科研团队。虽然名字和我们的名字不一样,但是技术内容是吻合的。 我就不一个一个地说了。说多了也是重复。我只想对考生说,如果你考不上西工大,完全可以来陕科大电智学院。这里有和西工大一样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内容。你在这里可以学到先进的显示技术(和集成电路工艺、芯片制造工艺、设计),你还可以学到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等过硬的高新技术。如果你立志国防事业,同时与西工大等名校失之交臂,不妨来陕科大电智学院学习几年,然后再到西工大读研读博,让老师给你指导推荐一下,这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先天优势。(本帖提到的西工大是指西北工业大学,而非其它,请考生擦亮眼睛)
电智学院科研团队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一部非常好看的美剧《西部世界》讲述人工智能自主意识觉醒的故事。看起来非常前沿,但是该剧的剧本改编自1970年代的小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但是由于客观限制,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几度兴起,但是又逐渐沉寂下来。直到近年以来,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入和GPU/ASIC芯片的发展客观上使得大规模计算得以实现,人工智能的研究被掀起新一轮高潮,并且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和落地。2016年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举世震惊。随后的chatgpt,文生视频等众多产品不断出现,然后中国各大互联网厂商积极接入大模型服务,以后的人工智能会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对算力的需求,英伟达市值都突破3万亿美元了。 我们学校电智学院研究人工智能的老师非常多。比如: 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团队、光电成像与智能信息处理团队、人工智能+团队、智慧农业/智慧城市团队、三维视觉重建团队、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团队、Vision Magic团队等,从各个方面介入。比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基础理论,感知、识别、建模、优化,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自动推理等问题。我只是摘抄了一些内容,大家可自行去官网了解。
“名不副其实”的物理与信息学院有两个热门好专业 物理与信息学院里的专业一直被当作热门专业来看待的。它有两个专业: 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光伏和光电子方向的学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近200所高校中排名66。它设置的都是光学和电子的课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如隆基硅、京东方、三星和腾讯等业内知名企业。其实这并不是冷门专业。但是专业名称是“应用物理”,把很多物理不好的同学吓跑了。我觉得这个专业名称没有非常好的体现其教学和科研内容,所以还不如调整为“光学工程”,因为你本来就是搞光学和光电。看一下具体课程设置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了。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数学物理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光电检测、光电子学、光显示原理与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与应用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直接上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检测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学测量技术、工程光学设计、光电成像技术、光电信息系统设计、平板显示原理与技术、光电图像处理、传感器原理与技术、通讯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学制造加工技术、机器学习等。典型就业单位:771研究所、海康威视、舜宇光电、凤凰光学、宇瞳光学、水晶光电、友达光电、飞秒光电、和辉光电、龙腾光电、彩虹光电、京东方、中核工业、天马集团、中芯国际、吉利集团、熊猫电子、华天科技、三星电子、海信电子、天马微电子等。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热门专业。两个很不错、很不冷门的专业,就是专业和学院的名字比较冷门,亏不亏?这个学院就两个搞光电的好专业,起了一个名字叫物理学院,后来改名叫物理与信息学院,但是依然是没有突出本质。那为什么不直接点,叫光电学院或者光电信息学院更合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