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为乐😄 ok北斗星76
耕种出身,读书养花。
关注数: 253 粉丝数: 802 发帖数: 14,227 关注贴吧数: 15
兰花家族又添新成员 新手养护小感悟: 1.植料问题:根据南北方养兰不同,室内外养兰不同,浇水多少不同来配置植料。目的保持土壤不干不湿疏松透气而沥水,最好境界就是保持植料的“润”。 (1)软料(供应营养):松树皮、柳树皮和花生皮等,一定泡水密封发酵,腐透再用。 (2)硬料(利水透气):珍珠岩、砖瓦砾、浮石、植金石、火山石和陶粒等。 (3)腐殖土(贴服保湿,提供营养):松树下面多年自然发酵好的腐殖土最好。 2.光照通风问题:保持空气清新温润,遮阳不遮光。温度15-25℃可以自然光照。温度超过35℃要放在阴凉通风树荫下、墙根处或者室内阳台避免阳光直射。 3.防腐问题:植株健康是前提;夏天环境阴凉通风透光,避免盆壁晒热烫伤兰根;植料润而不湿;杀虫杀菌剂(甲维盐,啶虫脒,多菌灵)喷洒叶面或入伏和处暑灌根,按需给药。 4.浇水问题:目的保持土壤不干不湿疏松透气,最好境界就是“润”。很多兰友问兰花多长时间浇一次水?南方环境湿润和北方环境干燥不同,粗颗粒利水细植料含水不同,室内蒸发慢室外蒸发快不同,冬天蒸发慢夏天蒸发快。所以保持土壤不干不湿,“润”为目的。 5.施肥问题:3-6月15-25℃生长旺季(给氮肥为主),缓释肥+尿素(1:300-80)+叶面肥。7-9月磷酸二氢钾孕蕾。10—11月生长旺季(给钾肥为主),缓释肥+发酵羊粪+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2-2月叶面肥为主(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尿素,鱼油,葡萄糖,芸苔素等)。 6.分株问题:有空根烂根需要消毒;分株伤口需要封口;晾根后上盆为避免断根;潮湿植料上盆;等两天伤口愈合后再浇水。 7.开花问题:从阳光、通风、控水、肥料、种源和分苗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还有春兰春剑蕙兰莲瓣兰需要春化才开花。养花如养子,溺爱和放弃都不利于兰花成长。
古今牡丹园记 洛阳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分布甚广。隋唐以至北宋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和御苑、宫苑、公卿园、寺庙(观)、民间园圃等,大都有牡丹的种植。特别是北宋时期的富郑公园、天王院花园、归仁园、李氏仁丰园、独乐园、姚家花园等牡丹种植最盛。明清至民国时期,洛阳牡丹广泛种植于各私家花圃和花园、公园等。明清时期有毕中丞园、小沧浪、怡园、南关花园、清泉寺牡丹沟等,民国时期有图书馆花园、吴佩孚花园、天主堂花园、中山公园,郊区有新村花圃、李家楼梁家花圃、冀家花圃、白碛花圃、茹凹花圃、聂湾花圃等。建国后,洛阳牡丹的种植分布主要集中在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等。另外,郊区、辖县中的国营、集体、个体的生产园圃和园林、牡丹科学研究的试验园圃等也成为牡丹种植分布地。同时城市区街道、机关、庭院,亦遍植牡丹,使洛阳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城”。 一、古代洛阳牡丹园 1.隋代洛阳西苑牡丹园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在都城洛阳辟地建西苑。据《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赪红、鞓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娇等名。”这是中国最早的牡丹园。 2.唐代平泉山庄 唐李德裕的平泉山庄,位于洛阳城南15公里的伊川县梁村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名园,周围10公里,构筑台榭百余所,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无不毕致其间。 “平泉朝游”为洛阳古八大景之一。李德裕不但喜好花木,更喜好牡丹,其园林中广植牡丹、芍药,有专著《平泉山居草木记》,李德裕的《牡丹赋》是最早的牡丹赋作之一,是研究牡丹文化的重要文献。 3.唐代洛阳归仁园 唐牛僧儒的私宅园林。据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归仁,其坊名也。园尽此一坊,广轮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千株。” 4.唐代洛阳午桥庄 唐裴度的私宅园林,位于洛阳城南15公里,洛阳古八小景之一称“午桥碧草”。裴度一生酷爱牡丹。唐文宗开成四年三月,裴度病势垂危,弥留之际,因不见牡丹开花而迟迟不肯瞑目,直到一丛牡丹发花目睹之后才安然逝去,爱重牡丹如此,真可谓之花痴。 5.后唐洛阳临芳殿牡丹园 五代时后唐庄宗期间建造。宋·陶谷《清异录》记载:洛阳大内临芳殿庄宗所建,牡丹千余本,其名品亦有在人口者,见于后:“百叶仙人”浅红、“月宫花”白、 “小黄娇”深黄、“雪夫人”白、“粉奴香”白、“蓬莱相公”紫花、“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云紫”“盘紫酥”浅红、“天王子”“出样黄”“火焰奴”正红、“太平楼阁”千叶黄。 6.后周魏氏牡丹园 五代后周时期,宰相魏仁溥在洛阳有一处私家园林,人称魏氏池馆,位于今邙山脚下魏坡村。魏宰相一生酷爱牡丹,在池馆中栽植许多牡丹,但可贵的是该牡丹园利用洛阳寿安山(即今宜阳县锦屏山)的野生牡丹培育出一代牡丹花后“魏花”。魏家有名花的消息不胫而走,花开时节,洛阳人争赏“魏花”,看牡丹要“登舟渡池”。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 7.北宋洛阳白马寺牡丹园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寺院内的牡丹始于唐,北宋时更加繁盛。寺院各殿前后、两侧皆有用砖石砌起的花台,内植牡丹,枝干高大如树,春日花开似锦。可谓“鲜花与古寺共辉”。 8.北宋洛阳天王院花园子 据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王。凡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院曰花园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凡城中赖花以生者,毕家于此。至花时,张惟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绝烟火游之。过花时则复为丘墟,破垣遗灶相望矣。” 9.北宋李侍郎归仁园 原主人是唐牛僧儒,北宋时主人是李焘,以竹子、桃李、牡丹、水景名甲一时。 10.北宋洛阳李氏仁丰园 原是唐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的一部分,宋代园主人是李格非。有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牡丹、芍药至百余种。 11.梁家花圃 位于洛阳市郊区的李楼乡李楼村,由梁作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花圃内多植牡丹,牡丹品种达100多个。解放后,部分牡丹移入王城公园。 12.冀家花圃 位于洛阳市郊区李楼乡李楼村,面积3亩,由冀能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花圃内多植牡丹,牡丹品种数10个。解放后,部分牡丹移入王城公园。 13.新村牡丹园 新村原名仁义寨,位于洛河南岸,其前身是西场花圃,清代以来,西场的村民家家有花圃,户户种牡丹,一直是洛阳地区有影响的花木专业村。后来,洛河泛滥成灾,西场居民搬迁至“老吴桥”西约2公里重建家园,故名新村,新村人也重建牡丹园。解放后,新村牡丹园一直是洛阳较有影响的牡丹名园。 古代牡丹园圃已经无迹可寻了,只流下记忆。 二、现代洛阳牡丹园 (一)王城公园牡丹园 因建于古代东周王城的遗址上,故名王城公园。是洛阳观赏牡丹最重要的场所。始建于1956年,总面积37.07hm2。栽植牡丹13340m2,共19800株,有320个牡丹品种。并从日本引进20多个日本牡丹品种。建有牡丹阁、牡丹仙子花坛群等观赏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会期间,游人如织。最多的一天,游人达25万人次,盛况空前。 (二)牡丹公园牡丹园 是洛阳以牡丹著称的公园。位于涧西区西苑路中段,建于1956年,总面积5.87hm2。牡丹为该园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坛10个,总面积5660m2,种植牡丹3960株,200多个品种。园中牡丹以花大色艳而为游人称道。 (三)西苑公园牡丹园 位于洛阳市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处,原名植物园,因建于隋代西苑遗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园。该园建于1958年,总面积13.14hm2,种植牡丹10000m2以上,近200个品种,共6000余株。该园风景秀丽,植物配置优美,是观赏牡丹的好地方。 (四)国色牡丹园 位于洛阳市区北部邙山310国道旁。建于1985年,栽植牡丹10hm2,近400个品种,共20万株。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牡丹基因库。因该园地处邙山,花期晚于市区,使迟来洛阳的游人,也能欣赏到洛阳牡丹的天姿国色。 (五)洛阳牡丹园 位于市区北部邙山310国道与机场路交叉路口附近。建于1992年,总面积10hm2,栽植牡丹近6.7hm2,380个品种,约10万株。1994年从日本引进'金帝'、'太阳'等著名国外品种11个,200余株。 四、其他地区牡丹园 (一)曹州牡丹园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牡丹乡,由赵楼、李集和何楼3个牡丹园组成,总面积73hm2,有牡丹品种400多个。是国内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集中的牡丹园。采用生产与观赏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园中建有亭台楼阁,以石铺的道路相连,便于游人游赏和憩息。牡丹是菏泽的市花。每年4月22日至28日被定为"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常有上百万的国内外游人慕名前来赏花。 1.李赵楼牡丹园 进入古朴典雅、上书"曹州牡丹园"的彩色牌坊,就是赵楼牡丹园。该园总面积24hm2,有牡丹品种400多个,芍药品种200多个。园内建有新颖别致的古典式建筑"观花楼",楼前有溥杰手书"天下第一香"和舒同手迹"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园中还塑有牡丹仙子的塑像。每当花开季节,连阡接陌,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每年有上百万的游人前来观花。该园多年从事牡丹新品种选育工作,曾育出'粉中冠'、'冠世墨玉'、'紫瑶台'等著名品种。 2.李集牡丹园 位于赵楼牡丹园的北面,大门也是彩色牌坊,同样标有"曹州牡丹园"5个大字。该园面积20hm2,广植牡丹。并植有芍药和多种花灌木。园中建有楼高4层、古色古香的"天香阁",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尽收眼底。还有一株枝干虬曲的大木香树,花开时节馨香扑鼻,凭添雅趣。 3.何楼牡丹园 位于赵楼牡丹园的东北部,面积约26.7hm2。以种植牡丹传统品种为主,兼种芍药及多种花灌木。 (二)曹州百花园 位于菏泽牡丹乡洪庙村北部。1958年正式建园,定名"洪庙花园"。1982年政府拨款重建,命名"百花园"。修建了新颖别致的大门和接待楼,铺设了水泥嵌卵石的游览路线。面积约为6.7hm2,有牡丹品种400多个,6万余株。园内优良品种荟萃,既有传统名品,又有许多自育的性状优异的新品种。其中有著名的新品种'春红娇艳'、'景玉'、'银红球'和'百园粉'等;还有从日本引进的一些品种。该园品种众多;由于面积相对较小,展示较为集中;又有自己的品种特色。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 (三)北京植物园牡丹园 北京植物园牡丹园是北京植物园若干个专类园之一。始建于1981年,1983年4月开放。牡丹园占地6.7hm2,栽植来自菏泽、洛阳和天水地区的牡丹品种230多个,共5500多株。还种植芍药200多个品种,2500多株。牡丹园布置在一个山丘上,采用自然式布局,93种乔木和灌木,巧妙配置,给牡丹创造了幽静秀丽的生长环境和一个个优美的欣赏空间,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园中建有方亭、双亭和群芳阁。还有一大型烧瓷照壁,描绘葛巾、玉板的神话故事。中门的一组山石上刻有吴作人先生手书"粉雪千堆"4个大字,是对花开时节,牡丹园景色的形象描绘。在园中心部位,塑有一尊卧姿的"牡丹仙子"像,是牡丹园画龙点睛之景。 (四)景山公园牡丹园 位于北京景山公园的东门儿内,牡丹园占地1200个平方,栽植了各色牡丹的著名品种。130个,近700株。牡丹皆引自山东省菏泽市。是北京市内观赏牡丹花的最佳去处。该园牡丹多系几十年生的植株,老干虬枝,花朵硕大,尽现各类品种的典型株态。在规则式的花池间是游览小路。分东西两园,东园多为几十年生的牡丹;西园牡丹则树龄较小。园外围以黄杨绿篱,既起防范作用,又是欣赏牡丹的极佳背景。管理精细,对栽培大株牡丹积累有丰富经验。园中各色牡丹集中展现,群英荟萃,姹紫嫣红,叹为观止。 (五)中山公园牡丹园 位于北京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的前部。牡丹栽植在古柏树旁,约有100多个著名品种,上千株。该园管理精细,多为几十年生的植株,花朵硕大,生长健旺。栽在疏林下,生长得特别鲜丽动人,深受游人赞赏。 (六)双塔寺牡丹园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郊双塔寺内。有明代品种'紫霞仙'10余株。树龄已有300多年,枝干苍老,生机勃勃,高达2m,花朵繁多。并有从洛阳、菏泽引进的近百个牡丹品种。花开时节,幽静的古寺和繁丽的牡丹花相辉映,别具雅趣。是太原市观赏牡丹的重要场所。 此外,尚有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牡丹园、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安徽省宁国县南极牡丹园、甘肃省临夏市红园牡丹园和大拱北清真寺牡丹园、云南省昭通市丹园和武定县狮子山牡丹园、四川省峨眉山万年寺牡丹园、湖北省武汉市磨山牡丹园、陕西省西安市兴庆公园牡丹园、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牡丹园、江西省景德镇市花圃牡丹园、贵州省毕节市牡丹园、台湾省阿里山牡丹园等等牡丹名园,恕不一一赘述。 参考资料:《中国牡丹图志》和花友暖阳蝶恋的帖子。
牡丹发展考证 本人自幼耕读为生,祖庭中堂“牡丹松鹤图”伴我整个幼年少年至青年,乃入眼入耳入心。央视纪录片《牡丹》和我灵魂深处碰出了火花,让我怦然心动,便开始种植牡丹至今整十年。随百余个品种牡丹到来,内心深处一直想理清楚牡丹发展史,尤其是手中传统品种从何而来?趁乙巳春节期间,翻阅大量牡丹专著及网络资料,历经一周时间进行考证,当然难免偏差甚至错误,还请各位花友指正。 一、牡丹发展史考证 1.东汉(公元25-220年.洛阳)1972年在甘肃武威柏树公社出土《圹墓医简》最早有牡丹做为药用的记载。(据喻衡《荷泽牡丹》)。 2.南北朝(公元前420-589年.南京.洛阳.长安等)据《太平御览》记载牡丹已做为观赏植物。(摘喻衡《荷泽牡丹》)。 3.唐代(公元618-907年.长安.洛阳。)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据《龙城录》记载、牡丹品种、颜色繁盛起来,并有了重瓣牡丹,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 4.宋代(公元960-1279年.开封.杭州)据李汝珍《镜花缘》记载,武后将长安四千株牡丹贬去洛阳。《事物化原》也有类似记载从而洛阳牡丹得以繁盛,据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和《洛阳牡丹记》此时洛阳牡丹达109种,已经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称之洛阳牡丹甲天下。 (1)北宋末年:因战乱洛阳牡丹衰败。陈州(河南淮阳)成为牡丹种植中心,据张邦基《陈州牡丹记》记载,陈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之顷计。 (2)南宋:四川天彭,栽培牡丹蜀中第一。彭州宋氏、张氏、蔡氏购买洛阳牡丹。据陆游《天彭牡丹谱》记载34个牡丹品种,此时发现欧碧,据考察和洛阳豆绿类似。 5.明代(1368-1644.南京.北京)牡丹栽培中心转移至亳州(安徽)。据薛凤翔《亳州牡丹表》记载出现娇容三变、琉璃贯珠等牡丹品种267个品种。 6.清代(1644-1911.沈阳.北京)曹州牡丹开始繁盛,取亳州而代之,据喻衡《菏泽牡丹》记载,1915年调查,荷泽牡丹始于赵楼村开始赵畅波,他情喜好花,终生行医,秦岭采药得红、白、紫、粉四色牡丹为母,得以繁衍。到了万年间,亲去洛阳寻得姚黄、魏紫、二乔等十多品种而归,从而菏泽牡丹开始繁盛起来。 二、牡丹品种发展史考证 (一)传统品种 1.魏花:据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为野生牡丹驯化,五代,砍柴人从洛阳寿安山掘来,卖给宰相魏仁溥(摘喻衡《菏泽牡丹》)。 2.姚黄:据安大化《洛阳牡丹》记载为芽变。宋代1112年洛阳郊区司马坡(今孟津县)姚家花园,姚崇培育。 3.潜溪绯:据《欧谱》记载为芽变。出自洛阳龙门山潜溪寺(原为唐相李藩别墅)。本为紫花,忽于丛中特出绯者,明年移栽他枝,为千叶绯花。 4.豆绿:据《墨庄慢录》记载为芽变培育,北宋宣和年间,洛阳花工欧氏以药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开浅碧色。 5.赵粉:据《桑篱园牡丹谱》记载为自然杂交,1828年为冰凌罩红石(洛阳品种)自荷泽赵氏园种生。 6.金玉交辉:据《亳州牡丹史》记载,绿胎、大瓣,为曹州所出第一佳品。 7.花二乔:二乔、二色红、洛阳锦。 (1)据宋.周师厚《洛阳牡丹记》二色红,元丰中出自银李园(原是唐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的部分,位于洛阳城南15公里的伊川县梁村沟。宋代改名李氏仁园,园主人是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据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2)据《桑篱园牡丹谱》二乔花出洛阳,移曹百余年又称洛阳锦。 (3)二乔,红花者嫁接成紫二乔,粉色者嫁接成粉二乔(据《花镜》)。 8.首案红:花出荷泽毛庄。(据喻衡《菏泽牡丹》) 9.小魏紫:为魏花之芽变。(据喻衡《荷泽牡丹》) 10.百花妒:荷泽百花园选育(据《百度百科》)。 11.胭脂红:菏泽百花园选育(据《百度百科》)。 12.掌花案:清.菏泽.赵孟俭选育(据《百度牡丹吧》) 13.蓝田玉:菏泽.赵玉田培育(据《百度牡丹吧》)。 14.紫蓝魁:1969年菏泽赵楼牡丹园(据《中国牡丹图志》)。 15.夜光白:洛阳培育(据《百度牡丹吧》)。 16.池塘晓月:洛阳自然选育(据《百度牡丹吧》)。 17.软玉温香:1985年赵楼牡丹园(据《中国牡丹图志》)。 18.老君紫:1987年洛阳张淑玲人工授粉选育(据《百度牡丹吧》)。 19.梨花雪:清、菏泽、赵孟俭(据《百度牡丹吧》)。 (二)国外品种 1.芳红:1987年,日本,大根岛,中村农场培育。 2.岛津:1974年,日本,安部博正培育。 3.花王:1931年,日本,大岛根培育。 4.黄冠:1998年,日本,渡部三郎培育。
牡丹改土施肥 养花养根,养根就是养土。养土就是把秸秆及农家肥充分发酵后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养土就是深翻土壤,冰雪入土,冻够三九,把虫菌冻死,把土冻酥,激发土壤活力,让土壤疏松透气。养土就是深翻土壤,太阳爆晒,晒够三伏,把虫菌晒死,激发土壤活力,让土壤疏松透气。养土就是干了浇,积水排,每次下雨和浇水后锄地,让土壤疏松透气,补充人气,补充铁。土壤越来越好,牡丹越养越好,大道至简,回归自然! 一、改土(牡丹生活的环境) 沙土漏水漏肥,粘土容易板结。改土就是改良土壤的结构,让其疏松透气;改土就是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改土就是增加有机质,增加生物菌落。 1.改变土壤结构让其疏松透气:增加木质素和纤维素是好方法,如发酵秸秆、树叶、花生壳、松针、木屑锯沫,碳化稻壳,椰糠,蘑菇菌包等。 2.增加生物有机质和腐殖质:发酵羊粪、牛粪、饼肥富含生物有机质,当然也增加生物菌肥、芽孢杆菌和黄腐酸钾为最快最有效方法。 3.改变土壤酸碱度:盐碱地增加硫酸亚铁、硝酸钙,酸性土壤增加草炭灰或者生石灰。 二、施肥(牡丹生活的食物) (一)肥料组成 1.大量元素:氮磷钾。 2.中量元素:钙镁。 3.微量元素:硼铁锰锌铊。 (二)施肥方法 多年生健壮牡丹根部给肥,总原则薄肥勤给,肥后浇水。新栽苗、弱苗和病苗根部不给肥,可给叶面肥。 1.春肥(花前肥):在解冻后是促进芽萌动生长的速效肥,10斤红糖,1斤尿素,2斤硝基复合肥。每棵牡丹根据植株大小给30-50克,施肥后浇水。 2.夏肥(花后肥):大概4月底5月初给一次生物有机肥加磷酸钙,每棵30-50克。生物有机肥需要温度,钙磷肥是牡丹根系生长必须,是为养根。 3.秋肥(金肥):秋施金冬施银,立秋后高温25℃以下根部给10斤红糖,1斤尿素,2斤硝基复合肥。每棵牡丹30-50克复合肥和喷释叶面肥,促进光合作用,延缓叶片早衰,促进生根,促进花芽分化,为来年牡丹生长促进聚集营养。 4.冬肥(底肥):给长效有机肥,为牡丹一年的生长持续提供营养。在牡丹开始落叶及冬至前后,给发酵饼肥,发酵牛羊粪等。每棵距离根30—40厘米沟(穴)施。有条件的,过春节时健壮地栽牡丹同方法再埋一遍鱼内脏或死🐠效果奇佳。 5.叶面水溶肥(零食肥):磷酸二氢钾,鱼蛋白,葡萄糖,微量元素,黄腐酸钾及生长激素等,4-5-6月三个月,立秋后一个月,每月1-2次。浓度不要太大,薄肥勤给,按照说明书傍晚时喷叶或浇根。 总之:薄肥勤给,适宜给肥,促进吸收,补充营养,枝繁叶茂。过量给肥,不适宜给肥,不能吸收,杂菌增生,烧根烂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