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的于天 无头的于天
关注数: 89 粉丝数: 747 发帖数: 44,550 关注贴吧数: 154
洛阳北魏大墓确认为帝陵 曾出土拜占庭金币 中新网郑州电(曹铮) 记者从昨日的“2013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发布会上获悉,于2012年发现的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已确认为帝陵,墓主人疑为北魏节闵帝元恭,墓葬遭严重破坏。 发布会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称,该墓葬于2012年7月发现,到2013年1月底完成全部考古发掘田野工作。墓葬地处邙山南侧缓坡之上,为斜坡墓道单砖室墓,土圹平面为“甲”字型。这一带还发现骨一些北魏墓葬,出土过元澄等人的墓志。 通过发掘,考古人员初步确定了大墓的形制:由长斜坡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为典型的北魏时期墓葬形制。墓道朝南,墓葬总长约58.9米,其中墓道长39.7米,宽2.9米,在接近甬道部分两侧大面积坍塌;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1米。通过墓室填土可知,墓葬原来有壁画存在。 据工作人员介绍,衡山路北魏大墓位于北魏帝陵区,在其东北方向约3公里处是宣武帝景陵,在其东南方向约2公里处是孝庄帝静陵。衡山路北魏大墓复原形制与北魏宣武帝景陵基本相同,规模也较为相近,是一座帝陵级别的墓葬。且衡山路北魏大墓规模较大,建造时间较长,墓壁还有坍塌后修补的痕迹,应为事先预置,根据节闵帝元恭“葬用王礼”的文献记载,考古人员初步推测该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墓葬遭到了大规模破坏,建筑材料以及随葬品几乎被洗劫一空,底部铺地石、墓道中的木柱被悉数盗走。但是单凭几个盗洞并不足以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力。在墓道近墓门附近发现的二次打开的痕迹,很可能与墓葬被严重破坏有关。”发掘工作人员在介绍墓葬有关情况时说道。 从出土文物看,由于该墓葬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盗掘,墓葬出土的遗物较少且均已残损,有陶器、青瓷器、铜器、金币以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另外还有文官俑、骆驼俑等残块。其中,出土的类似书卷样式的陶册国内罕见;而从出土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拜占庭帝国时期)金币来看,其铸造时间为公元491-518年,表明这座墓葬的年代不会早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前。通过对墓室形制、出土瓷器等进行比对,考古人员初步推断这座墓葬为北魏孝昌年间至北魏末。 据史料记载,元恭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在位仅两年。
美国研究小组最新型“糖电池”问世 耐用度将达到锂电池10 近日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款全新的“糖电池”。 这种新的电池以糖为能源提供电力,能量密度超越过去水平,并且还能重复使用,不用担心会爆炸或燃烧,利用完后便可生物降解。继续发展有望替代传统电池成为一种廉价且可充电的环保电池。 发明糖电池的是该校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的生物系统工程副教授Percival。他表示虽然现在也有其他糖电池,但他们的糖电池能量密度比以前的高出一个数量级,在充电之前运行的时间更长。 这种新型“糖电池”,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2倍、碱性电池的4倍,相信未来经改良后,还能提高到比锂电池耐用10倍以上,再加上“糖”原料容易取得并且价钱便宜。预计三年后,这种糖电池将能为手机、平板电脑、视频游戏和大量其它电子器材供电。 “糖是自然界一种绝佳的、储存能量的混合物。” Percival表示,“所以仅从逻辑上讲,我们也要努力利用这种天然能量,以一种环保的方式来生产电池。” 这种糖电池利用了一系列酶,这些酶以一种自然界没有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科研人员构造了一种非天然式的合成酶路径,能从糖里面获取所有的电荷势能,在一个小小的酶燃料电池中产生电流。传统电池通常是用昂贵的铂金作催化剂,而他们用的是低成本的生物催化酶。 “通过一种酶流注,我们能把糖溶液中的所有电荷缓慢地、一步步地释放出来。” Percival说。就像所有其他燃料电池一样,糖电池也是一种联合燃料。研究人员用的是麦芽糊精和空气产生电流和水,麦芽糊精是一种多聚糖,由淀粉部分水解形成,水是主要副产品。 研究人员用麦芽糊精和空气产生电流和水,麦芽糊精是一种多聚糖,由淀粉部分水解形成,水是主要副产品。 与氢燃料电池、直接的甲醇燃料电池不同,糖溶液燃料不会爆炸、燃烧,制造这种电池的酶和燃料还能生物降解。此外,糖电池还能再次充电,在其中加入糖就像给打印机的墨盒装入墨水一样。
中国新型电推进发动机联试完成 将搭载在卫星上 中国新型电推进发动机联试完成 将搭载在卫星上2013年12月10日 11:55 来源:中国航天报 本报讯 近日,502所研制的新型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完成了全系统联试。此次联试是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搭载验证的重要一步,为该类型号电推进系统在轨飞行打下了基础。 磁聚焦霍尔电推进在关键性能上远优于传统霍尔电推进,是一种极具综合竞争优势的电推进系统。作为我国卫星推进系统研制的专业所,该所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电推进系统在整星应用的论证,并承担了我国第一颗电推进试验卫星——实践九号卫星电推进分系统的抓总任务,与相关单位一起完成了离子和霍尔推力器两种不同推力器的在轨试验;之后,又协助承担了多个型号电推进分系统的研制任务。 近期,该所以我国后续大型卫星平台对电推进的性能需求为牵引,将磁聚焦霍尔推力器作为电推进单机研制的突破点,开展了新一代电推进系统的研制。 在发挥分系统抓总作用的同时,该所积极开展电推进关键单机的研制工作,其研制的电推进贮供子系统、中心控制单元、矢量调节机构已经成为大型业务卫星电推进系统的标准配置。此次全系统联试的所有单机也均由该所研制,包括磁聚焦霍尔推力器、贮供子系统、电推进控制单元等,联试用时不到1个月,过程中推力器累计开关机30余次,点火时间超过20小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全系统试验成功验证了各单机之间接口匹配性及系统工作可靠性,并对系统的重复点火可靠性进行了测试,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该系统已确定在新技术验证卫星上搭载,此次联试是搭载前的重要试验项目,在此之前,已开展了各单机的性能考核试验,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