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惠多 梦回惠多
关注数: 110 粉丝数: 258 发帖数: 11,817 关注贴吧数: 35
最近和一个湾湾操作工聊天 如题,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台湾“中国石油公司”的操作工,那个中国石油已经被改称台湾石油公司,但还是简称CPC。 我们聊得最多的自然是行业的待遇问题^_^ 一下是我们的聊天内容: >>>>关于以CPC而言,無論這個人是在品保、煉製、工安、環保、公用、設檢、修護、轉機、儀器....還是行政單位的人資、會計、工關、材料、採購,甚至是收發。一切都是依據職等給薪!也就是吃大鍋飯的意思 所以,新進人員職等假設3等X級大約只有月薪25K。反之,像我這樣子年資18年的已經升到了12等X級,月薪本薪約55K~65K,就算是行政收發文也是這個價.呆在煉製現場,多個交接班費約3000、夜點費約2000、危險加給$1360 以上為台幣,未稅價。倘若SINOPEC或其他的大陸石化業(如:恆力石化、浙江石化)能夠給我滿意的待遇條件,還真的很樂意帶著不需要使用壓縮機的火炬氣全回收工藝過去發展。在CPC就算是設計個車間並且試車成功隨即不停車連續操作,也不會多給半毛錢. 我:谢谢回复,感觉在一线生产员工待遇比中石化好,这边的一线员工有些受歧视。当然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如此。中石化的薪金结构非常复杂,各工种之间差异也很大,个人觉得薪金结构上的差异有悖公平性,管理层与基层差异就更大了。见过日资企业运营,更是大锅饭,但依然表现很好!所以过分的拉大差异也不一定能解决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另外,无压缩机火炬气技术或许有专利权的吧? >>>>無壓縮機回收火炬氣目前還沒有在大陸地區申請專利,整理車間該如何規劃全部的圖都在我的腦子裡。考進CPC之前,我在日商EPSON呆過,主管職位。累,但是累可以換的到錢。我從化工英才網上面看到浙江石化的外操月薪是9000~12000起跳至最高15000~18000(RMB ),內操多1000~2500比CPC高多了.另外,可以用餐廳、咖啡店的外場服務員的薪資來做比較。在舟山臨城、定海,我看到外場服務員徵人廣告,薪2500~3500。在北台灣的餐廳外場服務員給薪約22K~28K。 還有就是當地的物價指數也要算進去。在桃園,權狀約100平米沒有裝潢的新屋(其中公設佔了33%以上),售價大約在台幣900~1400萬 我:前至于两岸的石化业薪金对比,我就在帝都的YSPC,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个巨头下的基层员工收入其实很低,一线普通倒班员工月收入5K左右,如果是班长以上会多些,科长以上管理层就更高了,您在网上看到的不一定全真,那些石化民企往往工作不稳定,需要时高薪,装置稳定后就不一定了,这边对员工的保护一定没有台湾好,毕竟是资本的最后乐园。我知道在南边惠州的中化石化(也是国企背景)操作员工入手大约8K起,不算所谓的五险一金。好像最近正在建设新的生产线,这样的企业实力雄厚而且刚进入这个市场,是给高薪的!另外,大陆这边所谓的月薪是税前和保险的。若月薪10K,到手顶多8K。如果你有过硬的技术,过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担任装置主任的职务,收入应该不错。呵呵,最近在听首歌: 漂向北方。在大陆不怎么红,好像在台湾评价不错 >>>>CPC(以前名叫中國石油,被陳水扁改名叫台灣中油)是國企,EPSON是鬼子的私人企業。個人對於日本企業,是去學習企業文化,但對於抗戰、南京大屠殺等等,讓我無法跨過內心的疙瘩。 另外,講到有關於專利權的部份我可以確定以下幾件事: 1.去查過大陸的專利,還沒人去申請 2.一個很簡單的工藝,早就應用在很多方面了。我只不過把這簡單的技術給大型化並且整合運用在煉油廠。誰(企業)聘請我,只要談好條件,我就將這工藝賣給誰(企業),讓這企業去申請中國大陸的專利權.....粗估,靠專利權應該就能夠讓這間企業賺進天文數字的錢....目標年薪(稅後):(85000*17.2*21+1200萬)*1.3/4.5=合同稅後年薪/合同工作.年計算式說明: 一年12個月+考績獎金1個月+不休假獎金1個月+年供1個月+績效獎金4.2個月=17.2。 台灣退休年齡65歲,我1973年次的還有21年可以工作。 若屆齡退休金大約有1200萬。但若去了大陸等於放棄,直接歸零。 再乘以1.3....過去總不能薪資等同吧!福利金都還沒算進去呢! 匯率:台幣:人民幣=1:4.5(大約)
转:中石化油田工资表泄露 近日, 一张被不小心泄露的工资表,引发了“近千名职工在油田总部机关办公楼前聚集要求改善待遇”的大波澜.这张被泄露出来的“河南油田物资供销处”标注为“2010年个税上交情况” 的统计表单显示, 同一单位内员工的全年12 月总计税前收入最高数额是最低数额的45.17 倍。处长们一次奖金七八万元, 超过了一线工人的年收入。 有意思的是, 中石化是国企,这样的企业,工资待遇有明确的规定。由泄露一词,我们可以看出来,最起码“中石化河南油田”的分配机制是不透明的。正因为不透明, 才使得一些畸高收入者拿得堂皇, 甚至心安理得。一旦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其不合理之处,便如溃烂的脸孔, 昭然若揭, 尽显丑陋了。也难怪“近千名职工在油田总部机关办公楼前聚集”,要个说法。更让人唏嘘的是, 面对如此不公, 身为国企的工人们,竟然没有合法的诉求渠道,只得靠“聚集” 制造压力的方式才能引起领导的注意, 以祈求问题的解决。 按说, 国企的组织是健全的, 特别是超大型国企,工会组织、职代会,都应该是代表工人说话的,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工人们的一些合法权利被屏蔽了。就拿工资待遇来说, 分配原则应该是要通过职代会通过的, 最起码应该在职代会上公布的,何以竟成“黑幕”了呢? 可见,身处底层的工人们, 不仅在利益分配中丧失了话语权, 甚至连知情权也被剥夺了。比如,奖金。最让工人们不能理解的是领导们享受的那些名目繁多的奖金, 领导们每个月都会有3 个左右的“得奖”机会,比如“合理化建议”、“党政评及亲邻奖”、“党风廉政效能监察”、“员工礼仪答题奖”、“廉洁从业授课费”等,领导岗位获奖频率较高,“一个什么兑现奖就有六七万, 我们工人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个数”。 如此巨大反差, 使得收入机制严重畸形,激励效能不复存在,体现的只是权力红利。权力越大,分配越多,这样的分配机制,只能使追逐权力成为逐利诉求, 权力的合法性不能不受到严重质疑。其实,这个个案绝非孤例,而是当下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最突出的缩影。除了行业差距、职业差距之外, 行业内的分配也如此悬殊, 整个社会根据权力和资源的占有程度, 分获程度不同的利益。但是, 权力来哪里的伦理已经模糊, 权力分配的机制已经扭曲, 权力自肥如果成为常态,那么,社会生态自然会逐步恶化, 社会矛盾只会越来越尖锐。必须要断然的措施来调查,否则,后果难以预料。(江苏肖余恨)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