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rdtj nprdtj
关注数: 36 粉丝数: 320 发帖数: 3,879 关注贴吧数: 21
了不起的民国绿,了不起的王世杰 “民国绿泥”亦称“墨绿泥”,属绿泥类。是将着色金属氧化钴适量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这种配制方法,始于民国时期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王世杰老师,故称“民国绿”。 由于原料昂贵,只有极少数制壶名家能够享用。这个创举对于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创新。如果没有王世杰这个革命性创举,就不会出现墨绿泥和黑料,绚烂多彩的‘五色土’也会失色不少,也不可能出现当今市场紧俏的名家拼料泥百家齐放的盛景。 拼料泥是把不同泥料混合调配,并控制烧成窑温。多为炼泥厂与大师或名家专属定制的泥料,泥料优质独有,调制各有心法,配方密而不授,盛极一时的原紫砂一厂特拼紫泥(顾老与高海庚先生共同研制)就是其中的极品泥料之一。唐彬杰「绿泥印方」 氧化物作为紫砂增色剂的历史必然性 陶瓷的色料非常丰富,既有不同泥土自身的颜色,也可以是各种金属氧化物。氧化色剂是矿物中提炼的陶瓷原料,磨制后颗粒十分细小,以各种氧化物配置陶瓷彩绘颜料与颜色铀是现当代陶艺的一大特色。 而陶瓷色料在食品安全上也是有严格区别的。一般的高温釉都属于食品安全色料。一些低温釉因强度太差,做日用陶瓷可能容易产生磨损。比如唐三彩,就不可以作为盛放食物的器具。此外,低温烧成的釉上彩和印花纸只能做外部装饰,不宜直接接触食物。 紫砂加入金属氧化物作为增色剂,也正是从以上陶瓷中借鉴,才开发了紫砂泥的色彩多样性。但是,多姿多彩的泥色有一条不变的特性,凡在天然优质原矿的基础上,调入安全范围内的微量金属化合物略作拼配的泥料均是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媚,或绿而不嫩,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崔国琴「绿泥石瓢」 谣言止于智者,为墨绿泥辟谣 说完墨绿泥的起源和氧化物作用于紫砂的历史必然性,下面我们详细讲讲墨绿泥里的氧化钴。究其原因,紫砂爱好者望绿止步,全然是因为一个毒字。那么这个终极问题来了,墨绿泥到底有没有毒?换句话说墨绿泥中用于调色的氧化钴引起人们恐慌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长期暴露于钴金属烟雾和灰尘的工人,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体质量下降、弥漫性结节性纤维化、呼 吸道过敏等症状。这些便是我们听到最多的关于氧化钴对于人产生的危害,而所有这些人都是直接长期接触钴原料的职业型接触者。崔国琴【石瓢】 CoO的MTD>2 000 mg/kg,按照WHO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 分级标准(WHO,1977)属于低毒化学物质。该化合物无严重急性中毒的危险性。 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关含氧化钴饮食器皿在短期和长期使用后对人体有毒副反应的案例记载。陈春「绿泥小石瓢」 墨绿泥紫砂壶中,墨绿泥是由优质原矿本山绿泥同比0.3%的氧化钴调配而来。如果单瓢的总重量约为100g,在窑内完全不流失的情况下最高氧化钴的含量约为0.3g。这在把氧化钴作为调色颜料的玻璃、搪瓷和日用陶瓷中,含量是非常低的,因为本山绿泥天然本色便是偏绿的。 关于紫砂壶的安全性,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曾挑选了十款不同泥料不同年代的壶,对这些紫砂壶冲泡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溶出量是否安全进行研究。 关于墨绿泥的实验结果为:钴元素的饮用水标准限量为1000ng/ml,墨绿泥壶浸泡24小时,水中的钴含量为1.252ng/ml,浸泡21天,水中的钴元素含量为12.55 ng/ml。远远低于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限量。陈春「井栏」 因为在高温煅烧的过程中,泥料中的矿物元素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测定泥料中的矿物元素含量,需要通过浓硝酸和氢氟酸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消解,使得这些金属元素重新溶解出来。在如此极端的实验效果中,检测结果都是如此安全,那在我们的实际泡茶过程中,是完全不需要担虑泥料的安全性的。李涵鸣【柿元】 由于没有长期关于使用墨绿泥紫砂壶人群的监测实验,这里类比加入氧化钴的玻璃口服液(蓝瓶)的实验结果,来论证氧化钴作用于饮食器皿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关于“氧化钴的毒性评价及其作为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的研究成果中指出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蓝瓶)1991年通过中国SFDA批准上市,有近23年的人临床应用史,已经累计销售约100余亿支。目前未见因包装材料中使用CoO所致对人体不良反应的报道。 总的说来,包装材料中的CoO是较为安全的。同理,紫砂壶中含有氧化钴的墨绿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是安全无毒的。 自然界中的去留物质是没有绝对的,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无处不在,认识也只有相对,只不过是相互转换相互依存,或互相替代,这是自然界物质发展的规律。 如果我们都是以一颗过于苛责的心看待茶壶和茶叶里的那些子虚乌有,不只是错失了生活中的那些美物,更丢失了日常岁月里的情趣。王寅春【四方鼓腹】 至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关于那些把墨绿泥妖魔化的言论实则为捕风捉影、空穴来风,且大多为那些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三人成虎、人云亦云的紫砂看客。 不专业的人说了一些不专业的话,自己本身不见得懂壶,甚至根本不玩壶。着实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多、不作分析、随风附和,使得本就高深莫测的紫砂文化,如坠烟海、云波诡谲、黑白难辨。顾景舟「均玉」
乾隆皇帝御制虚扁,560万元落槌成交2018年12月15日, 乾隆皇帝御制虚扁,560万元落槌成交 2018年12月15日,西泠印社秋拍,清乾隆“御制”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以560万元的高价落槌,底款“大清乾隆年制”,此宝器为龚心钊旧藏。 清代宫廷紫砂传器,属三代时期最精,至乾隆时期达到最高峰。乾隆帝一生嗜茶,对茗饮用具的考究登峰造极,不仅要求紫砂茶具保留最佳的品饮功效,而且要与官窑瓷器一样,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除此之外,乾隆时期宫廷紫砂展现出与康、雍两代最大的差异性在于,其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戗金、描金、描银等华贵的手法在此时得到了应用,可谓别开生面。 此件乾隆御制描金银虚扁壶,可谓集上述特点于一身的御用精品。壶身采用了少见的描金描银装饰手法,由于宫廷造办处漆作在技术上,已完全解决了彩漆与砂胎的粘合问题,故其金水鲜亮,与壶身砂胎附着完好,虽经数百年光阴依旧光彩熠熠。 而壶身描银装饰部分,由于银长时间受空气氧化,已然发黑,这也与故宫藏“乾隆年制”四字款描金银御题诗方壶表现一致。 此壶壶肩以金水书写乾隆御制诗《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积土筑招提,千秋镇秀溪。予思仍旧贯,僧吁赐新题。并落署“御制”二字。 三塔寺本为吴越时期安保院,宋代改名为景德禅寺,壬午南巡,乾隆皇帝以苏轼访文长老三过湖上,煮茶咏哦,遂御赐“禅茶寺”之名,又命苏轼与文长老煮茶咏哦公堂为“三过堂”。 故宫博物院王健华研究馆员认为“宫廷紫砂完全按照皇家的意旨制作,其工艺之精湛,技巧之娴熟,气质之脱俗,显然高出社会上一般文人用品。”这一点,从最近几年的两岸故宫收藏紫砂专题展上也可窥见一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