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rdtj nprdtj
关注数: 36 粉丝数: 320 发帖数: 3,879 关注贴吧数: 21
在我看来,一把紫砂壶并非仅仅是一件喝水的器物,更是思想的载体,就像书法是思想的载体,水墨画是思想的载体。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内涵,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 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 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但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倒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做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收藏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珍藏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的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中文名 陈鸣远 别名 石霞山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紫砂艺人 主要成就 所制茶具、雅玩,精美绝伦 代表作品 甜瓜壶,原名南瓜壶 个人履历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详见紫砂书籍《壶魂》、《壶论》) 作品 艺术造诣 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 他多才多艺,还制作了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鶿菇、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等,无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 作品 成就荣誉 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勋。 陈鸣远作品 个人作品 传世鸣远作品除仿古诸器外,著名的有:甜瓜壶,原名南瓜壶,是鸣远的一件代表作,壶身镌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孔香”诗句,刻款楷书“鸣远”,钤“陈鸣远”阳文篆书方印,今藏南京博物院。四足壶,壶身铭“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今藏上海博物馆。旋涡纹瓜形壶,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莲子壶,壶身铭“资尔清德,烦暑咸涤,君子友之,以永朝夕。”今藏苏州市文物商店。松段壶,今藏宜兴陶瓷陈列馆。调砂蚕桑壶,今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还有笋型水盂,也是鸣远的代表作品,今藏南京博物院。其他还有一批清供雅玩,由国内外文搏机构及私家收藏。 陈鸣远作品 拍卖作品 陈鸣远南瓜壶拍卖 成交价 842万港元 陈鸣远制紫砂三足圆壶 陈鸣远制紫砂三足圆壶拍卖 成交价246万 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拍卖 成交价358万 紫砂贡献 陈鸣远对紫砂的贡献 1.在茶壶形制设计上,力变明末筋纹器形,多以自然形体如壶,成为今日“花货类”的宗师,并使花货茶壶崛起成为紫砂茗壶的重要形制。 2.陈鸣远不仅把自然形体作为茶壶的重要创作思路,还从日常生活着眼,创制出紫砂半桃,核桃,落发生,板栗,石榴等像生作品,栩栩如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些创作,极大的丰富了紫砂陶除日用品外的纯艺术欣赏门类。 3.扩大了紫砂陶造型艺术的外延,把青铜器皿,文房雅玩也包括进来,诸如笔筒,瓶,洗,鼎,爵等,并使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是因为他对紫砂壶推广的作用。供春是跟僧人学做的壶,可能制造紫砂壶的年代要远远早于供春。 宋代就有用紫砂制作的各种陶罐、陶壶,但是僧人只是自己做自己用,供春是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人。 中文名 供春 职业 匠人 代表作品 树罂壶、六瓣圆囊壶等 人物简介 供春(约1506—1566),又称供龚春、龚春。明正德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年间人,生卒不详。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与苏州唐伯虎等友善。正德甲戌年(1514年)进士,后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据记载,吴颐山未中进士前,读书宜兴金沙寺(在今宜兴湖滏镇)。书僮供春“给使之暇”,发觉金沙寺僧人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壶,这就是后来名闻遐迩的紫砂茶壶。因壶为供春所制,通称“供春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就是他所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 此壶原为吴大澄所藏,于三十年代被储南强先生在苏州一个古玩摊上购得,但缺盖,经民国制壶名家黄玉磷配上瓜钮盖,后经当代书法大师黄宾虹先生(已故)鉴定,觉得在树罂的壶身上不会长出瓜钮,后又由近代制壶名家裴石民(已故)配灵芝盖。解放后,献给国家收藏... 史料记载 供春主要作品:树瘿壶、六瓣圆囊壶等。 在历史上,供春确有其人,他生于明正德年间,这在宜兴县志和有关陶瓷的史料里面都有记载。民间也流传着关于供春壶的故事:传说明代正德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在宜兴的金沙寺复习迎考,他的书童供春就在寺内向金沙寺僧学习用紫砂制壶,并且进行了自己的改造,把原来实用性为主的壶制作得更有文化气息。当时文人们对于奇石有种独特的审美,他们认为“丑极”就是“美极”,如果一块石头达到了“瘦、漏、透、皱”的程度,这就是一块美石。当时供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很合文人的意,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由于身份原因,供春结交的都是一些读书人,文人爱喝茶,大家在一起谈论文学时品茶聊天,所以供春壶在文人中一下传播开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