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克亚河
远克亚河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7
发帖数: 1,824
关注贴吧数: 2
qie3 当“从”讲 基本上是这个音,说不准是哪个字。 甲:你打哪儿来呀?乙:我且家来。 大家平时这么用吗?
fen4 上个礼拜读了吧里一篇玩蛐蛐儿的文章,很长知识。其中提到了不少内行熟知的细节,像拿蛐蛐、养蛐蛐等等。看完我想起了一个字,听说也是玩蛐蛐的一个程序,就是fen4,当繁殖讲。一般也就在草虫儿或是观赏鱼的繁殖上用,家禽家畜没那么说的。问题是到底是哪个字儿呢?奋吗?请各位帮着想想。
安前靠本儿 各位好,周末听到了这个词,大致好像是说一个人办事得当,有分寸不出格儿。而且吧这四个字是我猜着闷儿写的,肯定不准。所以请大家帮着看看,这词儿具体怎么写,准确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询问店铺每日什么时候停止营业该怎么说呢? 这个题目太罗嗦,不好意思啊。下面是正题儿。 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到某家商店买东西,如果觉得这家店铺挺可心还想再来,总爱问问他们什么时候停止营业。 那问题就来了,要是直愣愣上去就问“您这儿什么时候关门儿呀?”这肯定不好,买卖家儿好像一般都忌讳“关门”之类的字眼儿。 那问“咱这儿什么时候下班儿啊?”也觉着怪怪的,尤其现在大多不是国营商店,所以也太不合适。 还有一个词“打烊”,这个词很不错,正好能表达这个意思。可这好像是个南方的词汇,平常说起来听起来都不大习惯。 记得个老点儿的词——“上板儿”,好像说的是这个意思,不过现在用来肯定也不太合时宜。 所以吧,想问问各位朋友您碰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说呢? 在北京或在北方有没有一个相匹配的词呢?谢谢了。
“在”的发音 朋友们听没听过把“在”发成类似“歹(dai3)”的音呢?
茄克 在万柳老师的启发下,由话把儿想到了“茄克”。 这俩词爱连着用,比如“回来我落下话把儿,你又茄克我。” 觉得“茄克”这词儿挺有趣的,具体写法儿不好说,后一个音也有好几样 ke ge de zhe 大家对这词儿有印象吗?
一事 不知道这个词大家用吗?比起“一起”、“一块儿”,感觉“一事”还是挺贴切的。
饽面 就是做面食的时候撒在面板的干面粉,第一个字发bo2还是bu2呢?再就是,这个词有什么具体的解释吗?谢谢大家啦。
“梓”的读音 梓应该是读上声,可我听到有人读阴平。北京话里的读法是怎么样的呢?哪位朋友帮忙解释解释读阴平是怎么回事儿?
这边儿 这面儿 您常用哪个? 这面儿——这边儿、左面儿——左边儿、前面儿——前边儿,这三组词对应的意思应该一样。不知道各位在生活中是用“面儿”多,还是“边儿”多。我是常用“面儿”,相比之下这样嘴唇有些偷懒。
钢钟锅 看了那段吆喝才知道,“钢钟锅”是这仨字,我平常说钢熔锅。 别管哪个其实就是铝锅吧,不过一直不解“钢钟”到底是什么呢?麻烦给解释解释。
顸眉大眼儿的(音) 标题就是个读音,大家别受影响。意思是跟“好么眼儿的”一样吗?我听我姥姥说的,一开始还以为是形容长相的。
冬至进九,您家吃的是饺子还是馄饨呢?都说冬至大如年,可现在不那么重视了,这段“数九歌”大家肯定记得吧。您掌握的版本与这个一样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京特色的语气词 我看今天吧里有朋友提起了“了”与“喽”。我就想,北京话里有什么特有的,或是北京话说出来很有特点的语气词。除了“喽”外,我还想起了两个,一个是“嘞”,一个是“哈”。 喽:“来喽” 嘞:“得嘞”“行嘞” 哈:“是吧,哈?”“就我们那会儿哈,在前院儿住”“他巴哈,有点儿怪” 特别要说一下“哈”,现在有些网络体也在用“哈”,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也想到了以上三种用法,大家平时用吗? 欢迎各位补充。
“上班”还是“上班儿” 看标题您可能已经猜到我想问什么了,这还要感谢万柳千扬朋友讨论儿化,使我想起了这个问题。您平常是说“上班”还是“上班儿”呢?不瞒大家,我平常多说“上班儿”,可我觉得北京的朋友说“上班”的也是很多的。感觉“上班”与“上班儿”在词义上应该没有差别,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词的儿化有什么看法?
有感于大家对秋的喜爱,分享图片 眼瞅着今年的秋天就这么过去了,很多吧友也把北京甚至全国各地的美丽秋色用图片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我也凑凑热闹,发些图片。技术、装备、景色都赶不上其他吧友的,图片也不多,大家将就着看吧。
干点儿活就要手工钱 对于我这种笨手笨脚的孩子家大人常对我说这句话,大家听到过吗?
关于街道通名 小福同学转了一篇关于地名读音的帖子,读后受益匪浅。 顺便再向大家询问几个街巷通名:大街、小街、斜街 巷、火巷、夹道 条、里 除了胡同我就想起了这些。 感觉北京“条”多“里”少,那么“条”和“里”区别是什么呢? “街巷”一般连说,但细分“街”和“巷”有没有等级上的划分? “夹道”比较少见,它位于建筑的哪块儿呢? 还有就是北京有“箭道”一说吗? 街、巷、胡同、道、路、里、弄……有点儿晕。 麻烦大家了!
关于“哪儿har?”“这儿her。” 不知道大家平常口语中有没有这种现象,把“哪儿、这儿、那儿”有时说成“哪儿har、这儿her、那儿har”。我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倒觉得挺俏皮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后头加上“har或her”这样的“小尾巴”呢?请各位帮忙分析分析,谢谢啦。
八月节啦,想起了“兔爷” 中秋节到了,首先祝各位中秋快乐! 再就是关于“兔爷”,不知道各位对“兔爷”的儿化,有什么看法呢? 是“兔儿爷”? 是“兔爷儿”? 还是“兔儿爷儿”? 三种我都听到过,一、二种居多,我个人比较倾向第一种。
一会hui3儿?一会hui4儿? 也许吧里的朋友讨论过这个读音,我还是得问问。“一会儿”的“会”到底是上声还是去声?我反正念书、说话都说hui3,可是我发现也有很多人说hui4,不知道您的习惯是什么样儿的呢?
北京话中有“不防头”这个词吗? 我姥姥有时候就说我不防头,好像就是冒失的意思。我一直觉得吧,这个词有点儿怪,不知道北京这边儿有这个词吗?
关于城关镇韩川村(韩家川)的历史 谁知道韩川村(韩家川)的历史或传说呢,我的祖籍在那里,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过韩川是由一家韩姓三兄弟从四川迁过来的,已有数百年历史,这八成是传说,不过希望各位老乡帮着打听打听这到底是不是真事儿,或说说您所知道的韩川历史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