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眼清净慧
普眼清净慧
关注数: 0
粉丝数: 201
发帖数: 18,532
关注贴吧数: 14
如来烦恼皆除尽,大智光明照于世,菩萨于佛十力中,虽未证得亦无 如来烦恼皆除尽,大智光明照于世,菩萨于佛十力中,虽未证得亦无疑。
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 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
于诸世间不分别,于一切法无妄想,虽观诸法而不取,恒救众生无所 于诸世间不分别,于一切法无妄想,虽观诸法而不取,恒救众生无所度。
观察众生如幻梦,以业力故常流转,大悲哀愍咸救拔,为说无为净法 观察众生如幻梦,以业力故常流转,大悲哀愍咸救拔,为说无为净法性。
菩萨所住希有法,唯佛境界非二乘,身语意想皆已除,种种随宜悉能 菩萨所住希有法,唯佛境界非二乘,身语意想皆已除,种种随宜悉能现。
三世诸佛家中生,证得如来妙法身,普为群生现众色,譬如幻师无不 三世诸佛家中生,证得如来妙法身,普为群生现众色,譬如幻师无不作。
随顺思惟说法界,经无量劫不可尽,智虽善入无处所,无有疲厌无所 随顺思惟说法界,经无量劫不可尽,智虽善入无处所,无有疲厌无所著。
于诸如来作父想,为利众生修觉行,智慧善巧通法藏,入深智处无所 于诸如来作父想,为利众生修觉行,智慧善巧通法藏,入深智处无所著。
了知一切空无我,慈念众生恒不舍,以一大悲微妙音,普入世间而演 了知一切空无我,慈念众生恒不舍,以一大悲微妙音,普入世间而演说。
福智无量皆具足,众生根欲悉了知,及诸业行无不见,如其所乐为说 福智无量皆具足,众生根欲悉了知,及诸业行无不见,如其所乐为说法。
为令众生得出离,尽于后际普饶益,长时勤苦心无厌,乃至地狱亦安 为令众生得出离,尽于后际普饶益,长时勤苦心无厌,乃至地狱亦安受。
十方众生悉慰安,一切所作皆真实,恒以净心不异语,常为诸佛共加 十方众生悉慰安,一切所作皆真实,恒以净心不异语,常为诸佛共加护。
知语言法皆寂灭,但入真如绝异解,诸佛境界悉顺观,达于三世心无 知语言法皆寂灭,但入真如绝异解,诸佛境界悉顺观,达于三世心无碍。
其心清净无所依,虽观深法而不取,如是思惟无量劫,于三世中无所 其心清净无所依,虽观深法而不取,如是思惟无量劫,于三世中无所著。
清净大愿恒相应,乐供如来不退转,人天见者无厌足,常为诸佛所护 清净大愿恒相应,乐供如来不退转,人天见者无厌足,常为诸佛所护念。
知众生心无生想,了达诸法无法想,虽普分别无分别,亿那由刹皆往 知众生心无生想,了达诸法无法想,虽普分别无分别,亿那由刹皆往诣。
其心广大等法界,无依无变如虚空,趣向佛智无所取,谛了实际离分 其心广大等法界,无依无变如虚空,趣向佛智无所取,谛了实际离分别。
两足尊所念报恩,心如金刚不可沮,于佛所行能照了,自然修习菩提 两足尊所念报恩,心如金刚不可沮,于佛所行能照了,自然修习菩提行。
哀愍五趣诸群生,令除垢秽普清净,绍隆佛种不断绝,摧灭魔宫无有 哀愍五趣诸群生,令除垢秽普清净,绍隆佛种不断绝,摧灭魔宫无有余。
菩萨胜行不可说,皆勤修习无所住,见一切佛常欣乐,普入于其深法 菩萨胜行不可说,皆勤修习无所住,见一切佛常欣乐,普入于其深法海。
慈念众生无暂舍,离诸恼害普饶益,光明照世为所归,十力护念难思 慈念众生无暂舍,离诸恼害普饶益,光明照世为所归,十力护念难思议。
究竟虚空等法界,所有一切诸世间,如诸佛法皆往诣,如是发心无退 究竟虚空等法界,所有一切诸世间,如诸佛法皆往诣,如是发心无退转。
为利世间发大心,其心普遍于十方,众生国土三世法,佛及菩萨最胜 为利世间发大心,其心普遍于十方,众生国土三世法,佛及菩萨最胜海。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于如来十力,一一观察;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谘问。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如来十力 处非处智、过现未来业报智、诸禅解脱三昧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智、种种界智、一切至处道智、天眼无碍智、宿命无碍智、永断习气智。
一切诸法皆无相,无体无性空无实,如幻如梦离分别,常乐听闻如是 一切诸法皆无相,无体无性空无实,如幻如梦离分别,常乐听闻如是义。
菩萨所修众福德,皆为救护诸群生,专心利益与安乐,一向哀愍令度 菩萨所修众福德,皆为救护诸群生,专心利益与安乐,一向哀愍令度脱。
佛是世间大力主,具足一切诸功德,令诸菩萨住是中,以此教为胜丈 佛是世间大力主,具足一切诸功德,令诸菩萨住是中,以此教为胜丈夫。
最胜最上最第一,甚深微妙清净法,劝诸菩萨说与人,如是教令离烦 最胜最上最第一,甚深微妙清净法,劝诸菩萨说与人,如是教令离烦恼。
菩萨勇猛求佛道,住于生死不疲厌,为彼称叹使顺行,如是令其无退 菩萨勇猛求佛道,住于生死不疲厌,为彼称叹使顺行,如是令其无退转。
一切十方诸世界,无量如来悉充满,欲悉了知彼佛法,菩萨以此初发 一切十方诸世界,无量如来悉充满,欲悉了知彼佛法,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切诸法离言说,性空寂灭无所作,欲悉明达此真义,菩萨以此初发 一切诸法离言说,性空寂灭无所作,欲悉明达此真义,菩萨以此初发心。
云何为菩萨灌顶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灌顶住?此菩萨得成就十种智。何者为十?所谓:震动无数世界、照曜无数世界、住持无数世界、往诣无数世界、严净无数世界、开示无数众生、观察无数众生、知无数众生根、令无数众生趣入、令无数众生调伏。是为十。佛子!此菩萨身及身业,神通变现,过去智、未来智、现在智成就佛土,心境界、智境界皆不可知,乃至法王子菩萨亦不能知。佛子!此菩萨应劝学诸佛十种智。何者为十?所谓: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何以故?欲令增长一切种智;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王子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王子住?此菩萨善知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善知诸众生受生、善知诸烦恼现起、善知习气相续、善知所行方便、善知无量法、善解诸威仪、善知世界差别、善知前际后际事、善知演说世谛、善知演说第一义谛。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法王处善巧、法王处轨度、法王处宫殿、法王处趣入、法王处观察、法王灌顶、法王力持、法王无畏、法王宴寝、法王赞叹。何以故?欲令增进,心无障碍;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童真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童真住?此菩萨住十种业。何者为十?所谓:身行无失,语行无失,意行无失,随意受生,知众生种种欲,知众生种种解,知众生种种界,知众生种种业,知世界成坏,神足自在、所行无碍。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知一切佛刹、动一切佛刹、持一切佛刹、观一切佛刹、诣一切佛刹、游行无数世界、领受无数佛法、现变化自在身、出广大遍满音、一刹那中承事供养无数诸佛。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一切法能得善巧;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不退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不退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坚固不退。何者为十?所谓:闻有佛、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有法、无法,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有菩萨、无菩萨,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有菩萨行、无菩萨行,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有菩萨修行出离、修行不出离,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过去有佛、过去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未来有佛、未来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现在有佛、现在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于佛法中,心不退转。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广大法。何者为十?所谓:说一即多、说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于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无相即相、相即无相、无性即性、性即无性。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一切法善能出离;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正心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正心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心定不动。何者为十?所谓:闻赞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法、毁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菩萨、毁菩萨,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菩萨、毁菩萨所行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有垢、无垢,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易度、难度,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有成、有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若有、若无,于佛法中,心定不动。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体、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真实、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梦、一切法无分别。何以故?欲令其心转复增进,得不退转无生法忍;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具足方便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具足方便住?此菩萨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灾难,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令一切众生发生净信,令一切众生悉得调伏,令一切众生咸证涅槃。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知众生无边、知众生无量、知众生无数、知众生不思议、知众生无量色、知众生不可量、知众生空、知众生无所作、知众生无所有、知众生无自性。何以故?欲令其心转复增胜,无所染著;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生贵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生贵住?此菩萨从圣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为十?所谓:永不退转于诸佛所,深生净信,善观察法,了知众生、国土、世界、业行、果报、生死、涅槃。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修习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圆满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诸佛平等。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三世中,心得平等;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修行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无处所、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无坚实。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萨智慧明了;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云何为菩萨治地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治地住?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诵习多闻、虚闲寂静、近善知识、发言和悦、语必知时、心无怯怖、了达于义、如法修行、远离愚迷、安住不动。何以故?欲令菩萨于诸众生增长大悲;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于法无所著,无念亦无染,无住无处所,不坏于法性。 无上摩诃萨,远离众生想,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诸佛所得处,无作无分别,粗者无所有,微细亦复然。诸佛所行境,于中无有数,正觉远离数,此是佛真法。如来光普照,灭除众暗冥,是光非有照,亦复非无照。于法无所著,无念亦无染,无住无处所,不坏于法性。此中无有二,亦复无有一,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无中无有二,无二亦复无,三界一切空,是则诸佛见。凡夫无觉解,佛令住正法,诸法无所住,悟此见自身。非身而说身,非起而现起,无身亦无见,是佛无上身。如是实慧说,诸佛妙法性,若闻此法者,当得清净眼。
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于法不颠倒,如实而现证,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现在非和合,去来亦复然,一切法无相,是则佛真体。若能如是观,诸法甚深义,则见一切佛,法身真实相。于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如是究竟解,是故名为佛。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知以一故众,知以众故一,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无能作所作,唯从业想生,云何知如是?异此无有故。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我闻最胜教,即生智慧光,普照十方界,悉见一切佛。此中无少物,但有假名字,若计有我人,则为入险道。诸取著凡夫,计身为实有,如来非所取,彼终不得见。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于无量劫中,流转生死海。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平等乃能见,如法佛亦然。正觉过去世,未来及现在,永断分别根,是故说名佛。
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 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世间言语法,众生妄分别,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若见等无异,于物不分别,是见离诸惑,无漏得自在。诸佛所开示,一切分别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净故。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一切无能说,智者如是观。远离于法想,不乐一切法,此亦无所修,能见大牟尼。
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我昔受众苦,由我不见佛,故当净法眼,观其所应见。若得见于佛,其心无所取,此人则能见,如佛所知法。若见佛真法,则名大智者,斯人有净眼,能观察世间。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
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如来大智慧,希有无等伦,一切诸世间,思惟莫能及。凡夫妄观察,取相不如理,佛离一切相,非彼所能见。迷惑无知者,妄取五蕴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见佛。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于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譬如闇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亦如目有翳,不见净妙色,如是不净心,不见诸佛法。又如明净日,瞽者莫能见,无有智慧心,终不见诸佛。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智力衰微。入中隳地。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 又修正定的人,见色阴已消尽,受阴明白,欲向前进,但还未能照破受阴;欲向后退但色阴已尽,已失故居。这因定多慧少,观察力弱,故堕于色受二阴之间,进退不得,心中焦虑。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都在沉忆枯渴中,不也散失。还以为沉忆既久必有所获,故以此枯渴沉忆不散之心,为勤修精进之相。
《华严经》普贤十大行愿 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无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你要有一定了,有一定就有所执著; 有所执著,就有了障碍;有了障碍就有烦恼。无所执著,你就空了;你空了,那就没有 烦恼了。 甚么事情都空了, 有甚么值得你计较的?有甚么值得你放不下的呢?你都空了, 又有甚么可生烦恼的呢?为甚么你生烦恼?就因为你看没空,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 所以就处处是荆棘,处处碰壁。
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 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一切如来诸所作,世间譬喻无能及----《华严经》 一切如来诸所作,世间譬喻无能及,为令众生得悟解,非喻为喻而显示。 如是微密甚深法,百千万劫难可闻;精进智慧调伏者,乃得闻此秘奥义。 若闻此法生欣庆,彼曾供养无量佛,为佛加持所摄受,人天赞叹常供养。 此为超世第一财,此能救度诸群品,此能出生清净道,汝等当持莫放逸。
三修门,指的是身修、口修、意修。 密宗讲究三密加持,是指身、口、意。三修门也是指身、口、意。 第一就是“身修”,是建立在我们这个血肉之躯--身体上的修持方法。“离诸作为”,就是要远离种种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这个世界上没有益处的事情,比如搓麻将,这事没有益处,把宝贵的光阴都唐丧了、浪费了。诸位当中喜欢搓麻将的可能不算太少,还会以“三缺一”为借口,天天四合一,大战几回。这样不行!无益之事不能做。不做世间无益之事,这本身就是修行--身修。“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出世修行的方法很多,如果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也不行。要一门深入,受持一个法,一直修到底。今天听张三说这个法好,就修这个法;明天听李四说那个法好,又去修那个法。这样朝三暮四,虽然所修的都是出世之妙法,也不会有效果,因为你心不专一,不能与妙法相应。 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只有安安闲闲、宽宽坦坦地令身安住,没有任何挂碍,不是紧张忙碌。《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有挂碍就会恐怖、就会颠倒梦想。无挂碍,心空空的,胸怀就宽阔平坦。所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患得患失,经常戚戚然不可终日;君子胸怀坦荡、安闲自在。诸位注意,安闲宽坦令身安住,就是身修。假如心里总是患得患失的,那就不相应了。安安闲闲、宽宽坦坦,令身安住,心里没烦恼,没有牵挂,总是心平气和、轻松愉快,身体就会好,病也不大生了。这样住在世间,才可以用功修法。这是身修。
禅宗里有句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就是告诉我们要时时警惕觉照,不随妄念转。如果跟着妄念跑了很远、很久了,你才知道,那就不好了。念尽管起,但一起我就能看见它。一看见它,不理睬它,就照破了。照破就是毫不散乱,这才是真正修中之王。
受用和享受,就相差一个字,却大有差别,而且是天壤之别。 把我们的自心调理好,不住相、不住境、不烦恼,就得大受用了。妙受用者,就是微妙的感受,很受用。得受用很好,但贪享受就坏了,受用和享受,就相差一个字,却大有差别,而且是天壤之别。如果讲究吃得好、穿得好,交异性朋友、跳舞、看电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旦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作奸犯科以达到享受的目的,那就坏了,这就是贪享受。若一切时都是心空无住,安然自在,不去追逐外境,今天只有粥吃也很好,只有破草房住也无所谓,胸襟豁达,心安理得,知足常乐,随缘自在,这就是妙受用。晓得在妄念上做功夫,把我们的自性调理好,自然能得妙受用,“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也!平怀,就是心里没有丝毫的弯曲,平直坦率。泯然自尽,就是心里空荡荡的,没有半点烦恼。这是多么美好啊!所以学佛是得大受用、开大智慧的。学佛不是求什么东西,有所希求就坏了。求福报、求神通,那不是学佛;求财、求官,更不是学佛。一切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到头一场空啊!所以,我们要时时认识真心,要依于妄念调修法身,不要让妄念遮盖真心。识得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从而不住相,就会得真实受用,不起烦恼。反过来呢?若不知道依于妄念调修法身,那就烦恼无穷,欲壑难填了。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一万想千万、亿万,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烦恼痛苦也就无有了期了。
妄念多可先念佛,或者持咒,心净下来,再去观心,效果会好些! 妄念多可先念佛,或者持咒,心净下来,再去观心,效果会好些!
美国万佛圣城 宣化上人讲解大悲咒 美国万佛圣城 宣化上人讲解大悲咒 大悲咒,根本就没有法子讲的,因为它是秘密的密语。若想知道这大悲咒的意思,我先讲出来一首偈颂,这首偈颂,就是说这大悲咒: 大悲大咒通地天 一百一千十王欢 大悲大慈能祛病 孽镜一照匾高悬 「大悲大咒通地天」:你念大悲咒,天上的天也震动了,地下的地也震动了,通天彻地。 「一百一千十王欢」:你一天念一百零八遍,念一千天,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你念三年,每天每天都不间断,并且每天你在什么时候念大悲咒,一定在什么时候念,怎么样忙,你也能念一百零八遍。十王,是地狱里头的十王,一殿阎罗王、二殿阎罗王。乃至十殿阎君,他们都高兴了,这叫一百一千十王欢。 「大悲大慈能祛病」:大悲咒为什么叫大悲咒呢?因为「悲能拔苦」,它能把一切众生的苦难都拔出来,这是「拔苦予乐」,所以叫大悲咒。拔苦予乐,主要的就是治病,无论有什么病痛,你念大悲咒,病都会好了。有的说:「我念大悲咒,怎么不好呢?」因为你没有诚心。你若有诚心,大悲咒一定有感应的。 「孽镜一照匾高悬」:在你一天念一百零八遍,念了一千天,也就是三年的时候,十殿阎君欢喜了,什么病都可以治。这时候,你立很多功了:因为三年的时间,天天诵咒,而又不造业。三年里,你诵咒的时候不饮酒、不吃肉、不吃五辛。地狱里有一个孽镜台,你所造的是什么罪业,在那里面都会显现出来,就好像电影的银幕似的。你一生所行所作,你杀个人,在孽镜里,就现出你杀人的情形;你偷人家东西,在孽镜台里头,就现出你去偷东西;你去给人家放火,在孽镜里,你所造的业,就现出来。如果你没有业了呢?这个镜也就没有任何的境界现前。(所以你诵咒的这三年,若不饮酒,不吃肉,不吃五辛,孽镜一照,)你的业障都空了。在地狱里,给你挂上一块匾,这块匾就是说:「某某人诵持大悲咒,已经把他的罪业给消了,所有地狱的一切鬼神,见到这个人都应该叩头礼拜,和恭敬三世诸佛是一样的,也都应该保护这个人,如保护一切诸佛一样。也应该到处告诉其他的鬼神,见到这个人,不可给他麻烦。」所以大悲咒这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