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ential. D1jkstra
Impact❌KPRW❌ADRW❌ Round Swing✅ Leetify rating✅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90 发帖数: 4,809 关注贴吧数: 55
致CS赛事吧的广大吧友们:愿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热爱之地 作为第一批吧务组的成员之一,也是从建吧初期一路陪伴至今的老吧友,看到赛事吧一点一滴发展到今天,却变成如今的模样,难免有些心塞,而大吧的突然卸任,更让我感到恍惚。我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下这篇帖子,既是为了表达对大吧近两年的默默付出的感谢,也是为了呼吁大家共同维护我们这片讨论空间。 两年前,CS赛事吧还是一个只有几十个关注的小众贴吧,如今,它已经成长为拥有7.4万关注、每日访问量高达20W到40W的热门社区,CS赛事吧逐渐成为了贴吧中最大的cs赛事爱好者们的聚集地。作为第一批吧务组成员,我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这份成长,离不开吧务组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一位吧友的支持和贡献。 随着赛事吧人群的壮大,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吧务组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举报、删帖、封禁,以及各种极端言论和攻击性内容,吧务们的私信被爆也是常有的事。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像大吧所说,吧务组的工作是义务的,没有薪水、没有福利,甚至因为代表吧务形象,无法像普通吧友一样自由表达自己的喜好。吧务们本身也是普通人,不是完美的、无感情的评判机器,很多时候吧务们需要在维护社区秩序和个人情感之间找到平衡。这也逐渐导致部分吧务丧失了原来逛贴吧的乐趣,打开赛事吧不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吧友讨论自己喜欢的话题,而是为了管理赛事吧像机器人一样审视每一个帖子。作为吧务组的一员,我深知每一位吧务的付出,没有任何报酬,却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花费时间清理极端反串言论,处理举报信息,封禁违规账号,只为维护一个干净的讨论环境。 即便如此,吧务们依然常常被误解、被指责,甚至被攻击。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付出,才让赛事吧能够走到今天。 最近,赛事吧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复杂,饭圈化、极端化的言论逐渐增多,攻击性内容和反串引战的帖子层出不穷。 这些现象不仅破坏了讨论的氛围,也让许多热爱CS的吧友感到失望。大吧联合吧务们尝试过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集中封禁极端反串份子、严格管制人生攻击烂俗梗,虽保证了吧内的相对和谐,但效果有限。贴吧的低门槛和小号成本让这些问题难以根治。 面对这种情况,吧务们深感无力。 大吧的卸任让我感到非常遗憾,他近两年做的的工作我看在眼里,他的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和支持。这也应该让我们意识到,社区的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热爱不应被戾气所淹没。我们不能只依赖吧务组的管理,而是要从自身做起,减少戾气,尊重他人,维护讨论的和谐氛围。 在此,我想呼吁大家少一些攻击,多一些尊重,无论是选手、战队还是广大吧友,我们都应尊重他们的努力和观点。CS的魅力在于它的竞技性和团队精神,而不是无休止的粉圈互喷。我相信大吧的卸任并不意味着CS赛事吧的终结,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希望新的吧务组团队和广大吧友共同努力,让CS赛事吧继续成为一个干净、纯粹、充满热爱的讨论空间。 帖子的最后,再次感谢吧主近两年的无私奉献,您对社区的贡献有目共睹,从0到7.4W,愿您的热爱永不褪色。 也愿CS赛事吧的每一份热爱,都能被温柔以待。 Counter-Strike.
为什么NiKo是PGL克卢日-纳波卡2025的MVP? 正文开始之前,有必要强调一下HLTV在评选「赛事表现(而非Top20)」即MVP、EVP的几个重要指标: 1. 赛事整体表现,淘汰赛远大于小组赛(一般认为至少六四开),且总决赛>除总决赛外的淘汰赛>小组赛; 2. 胜利回合KPR、胜利地图ADR(EVP评选重要标准,风险操作结果论:对于地图数较少的系列赛而言,通过观察选手在胜利回合中的输出情况,只关注选手在胜利回合中的直接影响); 3. 胜利地图Rating(MVP评选重要标准,胜败结果论:失败地图的表现一定程度上认定为无效,只关注胜利地图的表现,例如上海Major的MVP得主donk在半决赛对阵MOUZ的图一中获得的0.36rating,该低下限发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4. 决胜图Rating(MVP评选重要标准,bo3的图三与bo5的图五Rating,胜败结果论:只关注决定比赛的胜负手,例如CS2第一届线下大赛IEM悉尼MVP得主rain,在决定bo3胜败的图三Rating上发挥最为出色); 5. 新指标WPA(Win Probability Added)。一、评委NER0在X上的解释: 「 这可能是我参与过的最艰难的MVP决定。 xertioN在总决赛中表现出色,是四张地图的最佳选手(POTM,即Player of the match),在整个赛事获胜的地图中rating高达1.37。 但除了总决赛外,NiKo在所有指标上都有坚实的领先。在高达20张地图的赛事中,3张地图的失常不足以让他落败。 xertioN还在eco局刷了点数据,整个赛事中他的WPA在队内仅排名第四。 虽然在获胜的地图中,他是3.0系统下表现第二好的选手(torzsi在残局中的发挥让他位列第一),但是在如此激烈的MVP竞争中他需要额外的优势才能战胜NiKo。 」二、由NER0撰写的HLTV MVP原文解释部分: 「 NiKo在胜利回合KPR(1.18)、胜利回合ADR(120.6)和回合多杀率(21.5%)都遥遥领先于其他选手。他在对阵Eternal Fire(两张获胜的地图rating为1.60和1.91)和FaZe(1.50, 1.28)两支热门队伍时也表现出色。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这根本不会是一次势均力敌的竞争,但xertioN的整体数据因为失败地图的低rating而严重拉低了。 当你剔除掉这些因素后,xertioN的rating跃升至1.37(即胜利地图rating),这使他成为MOUZ中竞争MVP的首要候选人。他在淘汰赛获胜的四张地图上是队伍的最佳选手,在胜利回合中也明显领先其他队友(1.05的胜利回合KPR,Spinx以0.93位列队内第二)。但是,当你给予NiKo同样的待遇时,他的胜利地图rating为1.54,当你把胜利地图和他在总决赛中的中等水平发挥一块计算在内时,他的rating为1.39。因此,即使是和xertioN的最佳情况比较,NiKo仍然占据优势。 此外,xertioN在HLTV包含经济因素的新指标(+0.46的WPA,MOUZ队内仅排名第四)中也处于下风。 」 三、总结 1️⃣xertioN胜利地图rating虽高达1.37,但NiKo的胜利地图rating是更高的1.54,而且除决赛外的胜利地图+总决赛四图的rating为1.39,这代表即便xertioN剔除失败地图的糟糕发挥后,他的表现也稍逊于加上在总决赛后发挥一般的NiKo。此外,xertioN在新指标WPA中仅排名队内第四。 2️⃣此外,对于Top20而言,和BLAST Bounty的sh1ro一样,请不要忽视xertioN在本次赛事中的价值(大概率为第一顺位EVP,它的作用并不亚于MVP),只是稍弱于最后的MVP得主NiKo,以及遗憾的是不会出现在选手的个人资料页面。 而NER0也亲自强调了这一点: (举例:xertioN's EPL S19 EVP>iM's Rio MVP)#HLTV# #MVP#
HLTV Rating 2.1介绍省流版(附Rating变化) ㈠ Rating 2.0以及2.1的计算公式仍然是不公开的。 ㈡ Rating 2.1是为了应用于CS2的比赛,因此只有CS2的比赛才能使用Rating 2.1,CSGO的比赛不能使用2.1,仍然为Rating 2.0。 ㈢ Rating 2.1仍是与五个子项Rating(击杀Rating,存活Rating,伤害Rating,KAST Rating,Impact Rating)有关,下面是HLTV公布的与五个子项Rating有关的因素:①击杀Rating:击杀本身最重要,不同情况的击杀权重不同: ¹首杀和²完美击杀(击杀敌人前的1秒内未受到伤害的击杀)权重较高; ³有队友伤害助攻的击杀权重较低。 ②存活Rating:存活本身最重要,不同情况的死亡和存活权重不同: ¹奖励traded death(死亡5秒内队友完成补枪),即减少对属于traded death的死亡惩罚; ²惩罚首死,即增大对属于首死的死亡惩罚; ³惩罚失败回合的存活,即降低失败回合的存活权重。 ③伤害Rating:基于伤害量。 ④KAST Rating:失败回合的存活在KAST里不再是有效的,即新KAST的定义为完成击杀¹、伤害助攻²、traded death³(死亡5秒内队友完成补枪)、胜利回合的存活⁴ 中的至少一项,更加符合"回合贡献率"的意义,中文社区常理解的"不白给率"将不再适用。 ⑤Impact Rating:Rating 2.0版基于首杀¹、多杀²、残局³(以及其他未公布的因素),Rating 2.1版公布新因素Multiple-Assists⁴(单回合内有2次及以上的伤害助攻),但该因素尚且不知道是Rating 2.0中固有的,还是Rating 2.1新增的。 ㈣ 每个子项Rating的平均值的比赛样本来源设置为CS2——例如优化CS2的伤害助攻(Assist)判定与CSGO不一致造成KAST平均值升高的问题,即过去回合贡献率评分(KAST Rating)依赖的KAST平均值使用的样本是"CSGO/CS2比赛"的合并值,现在正式修正为"仅CS2比赛",而在最新的Rating 2.1中,受Assist影响的子项Rating还有击杀Rating和Impact Rating。 ㈤ 为什么是Rating 2.1而不是Rating 3.0: HLTV对评分系统的根本性改革已经在进行中,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完成,他们也同样认为Rating 2.1并不是成品,而是为了通往最终目标——Rating 3.0,它将更加准确地评估选手的表现。但是在此之前,HLTV不想因为未开发完全的Rating 3.0而阻止他们推出一个更小但有重要意义的版本,毕竟HLTV Award马上就要举行了。 ◎附:2024年HLTV events(即HLTV评选Top20所使用的赛事)选手的Rating 2.0和2.1对比:
关于国外博主vooCSGO制作的ECO数据图 首先他的统计方案是很简略的(虽然我也想不到一个完备的统计方案,但不能否认他这种方案确实简单),HLTV目前也在规避这个问题,这确实很难,他们也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voo的数据参考意义是比较有限的,甚至疑似有使用ranking filter的问题,但ECO这种数据毕竟与评选Top20无关,所以这点不必深究。其次准确性是不能保证的,而且已经有先例,去年HLTV的编辑NER0在INSITE节目里曾经使用过voo统计的ECO数据(这本身就很奇怪,身为评选Top20的三大评委之一,居然会用一个社区博主统计的数据,而且是不能保证准确性的数据,这是很不妥的做法),并引来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从下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ZywOo的数据就是错误的,包括其他选手的数据也有很多奇怪的地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验证一下:关于ECO特种兵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明白现在donk已经不再是年初卡托刻板印象里的ECO特种兵就足够了,作为几乎可以说板上钉钉的2024最佳选手也不需要这类数据证明自己的实力,自然也不会在意所谓的"ECO farmer"称呼。这种数据既不是donk的反击武器,也不是其他选手被攻击的工具,希望大家理性交流,多关注赛事本身。今年是CS赛事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作为观众我们本应大饱眼福,真的没有必要因为这种缺乏科学的统计方法和不能保证准确性的数据而到处拉踩,争吵得头破血流。
关于HLTV中“Big events”赛事筛选条件的误区 在HLTV提供的Match Filter选项中“Big events”具有线下的意义,2020年与2021年期间举办的线上大赛并不会出现在该筛选条件的范围中,仅代表线下大赛,因此2020年和2021年的大型赛事rating需要手动筛选赛事。2021年的5个线下大赛:部分吧友在比较2021年s1mple与2024年donk的大赛表现(后者目前大型赛事rating为1.41)时只是简单使用了“2021+Big events”的筛选方式,这是一种不严谨的做法,如果只讨论线下大赛的表现,2021年一年八冠的s1mple就“只”剩下4个大赛冠军以及MVP奖章了,1.45只是2021年s1mple的线下大赛rating,2021年s1mple的大型赛事rating实为1.38(当然这依旧出色)。2021年选手的大型赛事rating的查询链接(最低地图数设置为44张):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hltv.org%2Fstats%2Fplayers%3Fevent%3D5552%26event%3D5469%26event%3D4866%26event%3D5607%26event%3D5730%26event%3D5608%26event%3D5206%26event%3D5553%26event%3D5728%26event%3D5219%26event%3D5604%26event%3D5554%26minMapCount%3D44&urlrefer=c4081e1467df6a141740cf26d865577e 2021年所有的大型赛事及其冠军得主:◎此外,我想提醒广大吧友的一点是:“今年xxx比过去xx年的xxx谁更好”诸如此类关公战秦琼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年的赛事赛制和战队、选手实力等情况都在变化,自然是无法比较的,合理的比较应是比较不同选手同一年份的表现(横向比较)或者毕竟同一选手在不同年份的表现(纵向比较)。 #s1mple# #donk#
关于带败者MVP节奏的帖子 本身就是一个不足以称为话题的问题,之后吧内不要再讨论该部分内容,另外也会对赛后一些节奏进行清理。 关于败者MVP,HLTV的理念就是只要选手的表现足够强,不止亚军选手,八强、四强选手都有可能获得MVP。其次Major赛事只给冠军选手也是不严谨的说法,HLTV并不会因为是Major赛事就会特殊处理,只是目前为止恰好在Major这个赛事类别中没有出现过败者MVP,但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另外有些吧友自己也是做数据的,我希望不要用数据贴的外壳来带一些节奏,这种在我看来比直接反串都要严重,因为反串贴一般人都有辨识能力,但数据没有那么多人去查,往往会误导大众。 讨论数据和荣誉对比这类问题,我秉承的立场一直是,不要混淆和创造信息。比如探讨HLTV Top20的事情就用HLTV体系下的数据,赛事级别分类和HLTV颁发的MVP和EVP等去讨论,而不是用液体百科的分级或者其他平台的标准去看待HLTV里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合理的行为,我看前段时间甚至还有人用Esports Award每年评选的Best cs player去代替CS1.6前期HLTV未评选的Top 1,Top 20既然是由HLTV兴起,没有评就是没有评,不要没有信息就创造信息,除了用来水贴外没有任何意义。 数据贴这个类型,我希望大家仔细甄别,它本身并不神圣,只要感兴趣且有耐心,保持严谨中立的态度每个人都能整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