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林雨 棋林雨
关注数: 137 粉丝数: 164 发帖数: 22,987 关注贴吧数: 135
从棋牌游戏说起。 对战游戏,一个人是没法玩的,这里不谈 两个人的对战,先说棋类。 如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它们都是由一些简单的规则组成,双方处于确定的对称的起始局面,仅仅由于分先后手而造成一个微小的不对称性。 它们都是两个人按固定的规则玩耍的游戏。 由于起始局面固定、规则固定,它们都存在一个最终解——即这个游戏最后都有确定的谁胜谁负或者平局,只要你按那确定的一套路线出牌,肯定不会吃亏。 类似的还有“拿火柴小游戏”,只不过相比之下拿火柴可就简单多了,似乎我们只要掌握了那个加数规则,就能简单取胜。 即便是三堆火柴3、5、7分布,每次从一堆拿1到任意多根,这个技巧我还没掌握,但我仍然知道,答案只有一个。 2是变化的伊始 但是……要是三个人玩呢? 一大坨火柴,有那么一百多根吧,每个人能拿一到十根,你有办法保证自己是最后的赢家么?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我仍然可以推导出一个公式,按照这个规则拿,拿到最后一根的那位永远无法挣脱魔咒。 但事实情况是,不可能所有人都理性。 所以说,三个人开始,游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掌握公式就能赢的了。你还需要猜测其他人的心理。 到这里,我们发现,一个简单到极致的拿火柴游戏都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要是更复杂的三国象棋呢? 3是混乱的源泉。 再增加一个人,四个人,还是玩拿火柴游戏,假设他们都够聪明——理不理性无所谓——那么他们就会发现一件事:如果我和另一个人结盟,我们就能掌握局面的主动,最后的赢家总是在我们两个人里面。 从1/4的概率变为1/2的概率,这么便宜的买卖谁不干? 所以四个人玩一段之后,他们就会自发的结盟,形成2V2对抗! 到这里,简单的拿火柴游戏,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小游戏。如果你不能说服另一个人和你结盟,而另外两个人结盟了,那么你将落入永恒的被动。 4是灵魂的真谛。 试试看,再增加一个人,会发生什么? 仍然是拿火柴游戏,连结盟都变得不太一样了。 一边两个人结盟,一边三个人结盟,谁更能掌握主动? 但三个人,其实力将不能保证,如果三个人那边有一个人乱拿,即是俗称的猪队友,三个人的联盟还能算是三人的联盟么? 各种元素都在五个人的游戏里得到升华,没有一个是可以被忽略的。 5将告诉你们,这一切的联系。
万有引力是电磁力的分力?且看这一理论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说的是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关系。 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那么,是同性之间的斥力大还是异性之间的吸力大呢? 这两个怎么比较就成了一个麻烦。 好吧,这里就不说他们怎么比较的了,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 总之,实验测得的结果是:这俩货相等。 就是说,我有一单位的正电荷,你有一单位的负电荷,咱们相距10米,吸引力为F 你出去洗了个澡,负电荷被洗成了正电荷然后回来,咱们又相距10米,排斥力也是F 那么但凡测量,总得有个精度吧! 这个精度是多少呢?10的-15次方。 听上去很精密啊! 我们平时用圆周率才精确到2位!这货精确到15位居然还是严格相等! 但是,非常可惜。 我们再来看看四大作用力强度比吧: 强力:1 作用域10的-15 电磁力:10的-2 长程作用 弱力:10的-13 作用域10的-17 万有引力:10的-38 长程作用 这里只给了个量级,不过这就够了,不是么? 我们看到,电磁力比万有引力高了足足36个量级!!! 而电磁力的吸引、排斥仅仅在15级上证明相等。 是不是觉得不够了? 事实上,对于为什么吸引力和排斥力不完全相等,这个理论也是有解释的: 我们处于一个物质的世界——电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围绕电子核做高速运动——当然你说它做量子化运动也行——总之它要不被相对论约束要不被量子论管着 所以,它释放的电磁力与原子核释放的电磁力不太一样——具体那不一样,反正就是高速或者量子化运动带来的牛顿力学失效。 这个不一样究竟是什么,恕我无法给出解释。 但就是因为这个不一样,在长程上,就分化出了一个“万有引力”。 在这个理论上说它万有,是因为我们所认识到的星体基本都是电中性的。如果有那么个带强正电或负点的星球,那就让他们头疼去吧,与我没啥关系。 但是根据这个理论,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反物质和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不满足万有引力! 反物质自身之间应该也满足平方反比,但反物质与物质之间,由于高速运动的粒子恰好相反,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总之万有引力因此失效了。 文字有些多,感谢能认真阅读的朋友——这个理论也只是我当初偶尔看到的,具体如今发展如何了,看样子不咋地。
关于星体形成的猜想,是否存在这种情况? 通常来说,星体都是越靠近中心密度越大,这是由于外层受到内层提供的万有引力而对内层产生了一个压力。 所以虽然星体内部的重力加速度远远小于星体表面,但是星体内部的密度却可以比星体表面大。 ================================================================================ 有个科幻小说里提到了美杜莎的眼睛,他们假想利用黑洞,躲过宇宙的死亡(小说里设定宇宙会重新变为一个奇点,然后重新爆炸,相当于一次死亡与重生)在这里,黑洞被形象的比喻成美杜莎之眼 ================================================================================= 现在猜想,如何在黑洞内部保持生存? 听上去这很可怕,因为黑洞里面强大的压力会把一切压成比中子还紧密的结构!~ 但是真的就不可行么? 我们来做个假想,假定我们已经有能力生产出薄薄的一层中子墙壁(这在三体里有原型,就是水滴) 这层墙壁由中子紧密排布而成,所以原子级别的轰击在它看来都是挠痒痒。 我们就用这种墙壁做成一个密闭的球壳——这个球壳一定要均匀,因为任何一点倾斜都会让你命丧于此。 接下来,我们把它发射到一颗即将坍缩成黑洞的恒星中心去——这个中心必须严格的捕捉到,外置装备会帮助调整。 当恒星开始坍缩,外围的部分物质被抛射出去,更多的物质被吸引向星体的中心——这个恒星的质量可是能变成黑洞的。 然后呢? 我们猜猜会发生什么吧! 那些粒子不停的撞击你的那个球壳,高能量的密集撞击几乎使你的球壳散架——应该说幸好它很牢固。 撞击变得更猛烈了,而且……似乎天塌了一样,它们碰到球壳后,马上被后面继续冲过来的粒子拍死在上面,不动了。 像他们一样被拍死的粒子越来越多……你的球壳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庞大的,比地壳还大的中子壳。 压力非常大,大的你无法想象! 但好在球壳是紧密的,那种比强相互作用力更强的——原子核实体级别的碰撞所产生的压力使它们无可寸进。 外面的中子层越来越厚,直到……在某个时刻,这种比强相互作用力更强的力也无法承受来自中子层的万有引力时,它们和前面一层中子压成了一层…… 外面飞舞的粒子们已经无法抵御了,事实上这里早就成一个黑洞了,但凡进入那个界的粒子,都义无反顾的冲向黑洞的核心…… 然而别看外面这么风云激荡,在黑洞最中心的地带,你却巍然不动! 因为你感受不到万有引力! 均匀球壳对内部的引力为0~~~ 所以,你成功的躲过了宇宙毁灭之灾~~~!!!
对黑森的另一方向试探。从军事说起。 最原始的战争莫过于拳头打,爪子挠了吧? 猩猩们抓起了石头,揪下来树枝,发现这玩意打起来比拳头疼多了。 原始人发现钝的石头能把人拍晕,尖锐的石头能把人割伤,原始人还发现石头可以扔出去打人,只要你脚底下有用之不尽的石头————最早的兵种分化出现了。 扔出去的石头打人毕竟不疼,古老的人类制造了弹弓,用这玩意发射尖锐的木刺可是杀伤力巨大的,钝的石头不好使,咱们可以把它磨尖锐了使——武器进化。 在以后的日子里,两种最基本的武器就这样分别起源了,一种称之为近战武器,另一种称之为远程兵器,它们分别对应两类兵种。 每一类之内还有各种不同的兵种各有其能,近战的刀盾兵适合当排头,可以有效的防御对方的箭矢攻击,枪兵扎成排跟骑兵对砍,骑兵表示受伤严重,还有特殊的刺客,他们翻城跃寨黑衣潜行去杀对方的头脑,还有结构庞大的冲车,专门用来保护士兵冲击城墙…… 远程的弹弓兵可以远距离的发射箭矢,或者火箭来打击对方的后排战群,弩机兵因为它们的弹道更直,当然更适合给冲锋的敌军以迎头猛击,还有可怕的投石机…… 近战和远战,这似乎是封建时代战争的永恒主题。 进化到了现代,火药的运用使远程兵器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而近战格斗则沦为一种表演,或者是刺客偶尔才用到的手段。如果说谁经常用它,那只有街头流氓和拳击手。 现代军事分为几大主面力量,海、陆、空,陆地是人类生活的主场,所以陆地的争夺是第一位的,海战、空战都围绕它而存在。 这就像是打起仗来,中国绝对不会向美国要求:“咱们在太平洋某个经纬坐标会战,谁也别往别人家里扔核弹。”后半句话或许有点意义,前半句可实在天真了。 好吧,扯远了。 陆战的兵种花样繁多,简直数不胜数,不过相比较空军和海军也有不少类型,比如空军有适合空中作战的空中战斗机,有专门摧毁地面目标的轰炸机,也有适合运输特种兵的直升机,还有比较特别的涂有反侦察涂料的隐形机。 咦,我好像看到什么和地面上一样的东西? 海战也不逊啊!有海面的主力驱逐舰,有庞大的航空母舰,还有杀人不见血的潜艇~~~ 是吧,你也看到了? 陆地上有刺客,空中有隐形机,海里有潜艇,这似乎都指向同样的一个存在——————隐蔽!
弦的世界——就当是个童话 微无穷之下隐藏着一群生灵奇巧的小生物,它们叫做弦。 请原谅我把它们叫的和当前蛮流行的“弦理论”一样,但它们确实是弦——它们自己就是。 瞧,这个弦叫做玛卡,另一个叫做曼卡,它们正在争辩某个问题。 玛卡说:那些死的,对,那些死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它们居然没有缺的一面! 曼卡说:这很神奇,但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玛卡说:不,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不能告诉你。 曼卡问: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吗?来嘛,告诉我! 玛卡说:你要是再走向我,我们都会死去!就像它们一样! 这句话显然把曼卡吓住了,曼卡停止了移动。 玛卡继续说:我不知道那些是怎么回事,但我活的比你久,知道的自然也比你多些,所以你要听我的。 曼卡说:你放心,我当然不想死。 玛卡回忆道:那是……那是很早以前,我诞生了,我周围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活的。 ...我惊恐的看着它们撞来撞去,经常撞到我——那很疼,我几乎感觉全身都要散架了——但我紧接着就被看到的一幕吓呆了……它们,有些小,有些大,但没有一个大过我,每当它们撞到一起,它们就会变成一个大一些的。我知道它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化,进化的和我一般大。 但当它们变得真比我大时,它们就不动了! 它们好像贪婪于那种自我的完美,它们的时间在那一刻突然就停止,它们就这样死了。我很害怕,我怕变得和它们一样。所以我逃离了那里。我四处游荡,这个世界比我想象的大,我逛了许久,许久…… 那些死的全都团在一起,彼此不分开,只有些许活的会跑出来,它们和我有些像,但不太一样——它们都比我小。我发现,所有活的身上都有缺的一面,而那些死的没有。我总结了这个规律,于是我知道,缺的那一面是我们之所以能活着的原因。 我继续游荡……世界很大,很空旷,我曾飘过很久都没有看到东西,活的也好,死的也罢。但我似乎感觉到,在某个地方有些什么召唤着我,我想去。 一次又一次经过死的团团——那里也有些活的,虽然很少。 我发现,活的似乎都分布在死的周围。我不知道那是为什么。 我还发现,有的死的和其它不一样,它们似乎存在某种规则的联系,比如一个是这个方向的,另一个的方向肯定和它不一样,而且它们在一起。 我无法形容它,因为我无法理解它是什么,我只知道它比我大,但我看不到它的全部,我只能看到它有一个我那么大,我转个方向,它还有我那么大,而且无论我怎么转,它总有一个我那么大——我怀疑它是无穷大的。 我不停的游荡,游荡……终于在这里,在这团死的东西周围,我看到了你... 曼卡问:你是说,我在召唤你吗?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曼卡说:你不想死。 玛卡说:我不想死。 曼卡说:可是你到这里来了。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来这里…… 曼卡说:你来这里就是为了和我一起啊! 玛卡说:但我不想死。 曼卡说:你怎么会认为那是死呢?你说过,它们是无穷大的!如果我和你一起死,我们就会变得和它们一样!你不觉着这很划算么?一个比你小的我,加上一个你,就变成一个无穷大!~ 玛卡说:听上去很诱惑,但是…… 曼卡说:不要但是了,来吧! 曼卡冲向玛卡,玛卡想躲,但没躲过。 曼卡和玛卡变成一个,这个和其它的一样没有缺的一面,但它似乎比别的都要更大。 它好像不满意自己的样子,于是又变成了两个,一个和其它死的一样大,另一个小一些。小的那个是活的。 活的那个转了个圈,好像很满意自己的身材,然后她看向无尽的世界尽头,好像那里有什么在召唤着她……
弦的世界+1 微无穷之下隐藏着一群生灵奇巧的小生物,它们叫做弦。 请原谅我把它们叫的和当前蛮流行的“弦理论”一样,但它们确实是弦——它们自己就是。 瞧,这个弦叫做玛卡,另一个叫做曼卡,它们正在争辩某个问题。 玛卡说:那些死的,对,那些死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它们居然没有缺的一面! 曼卡说:这很神奇,但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玛卡说:不,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不能告诉你。 曼卡问: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吗?来嘛,告诉我! 玛卡说:你要是再走向我,我们都会死去!就像它们一样! 这句话显然把曼卡吓住了,曼卡停止了移动。 玛卡继续说:我不知道那些是怎么回事,但我活的比你久,知道的自然也比你多些,所以你要听我的。 曼卡说:你放心,我当然不想死。 玛卡回忆道:那是……那是很早以前,我诞生了,我周围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活的。 ...我惊恐的看着它们撞来撞去,经常撞到我——那很疼,我几乎感觉全身都要散架了——但我紧接着就被看到的一幕吓呆了……它们,有些小,有些大,但没有一个大过我,每当它们撞到一起,它们就会变成一个大一些的。我知道它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化,进化的和我一般大。 但当它们变得真比我大时,它们就不动了! 它们好像贪婪于那种自我的完美,它们的时间在那一刻突然就停止,它们就这样死了。我很害怕,我怕变得和它们一样。所以我逃离了那里。我四处游荡,这个世界比我想象的大,我逛了许久,许久…… 那些死的全都团在一起,彼此不分开,只有些许活的会跑出来,它们和我有些像,但不太一样——它们都比我小。我发现,所有活的身上都有缺的一面,而那些死的没有。我总结了这个规律,于是我知道,缺的那一面是我们之所以能活着的原因。 我继续游荡……世界很大,很空旷,我曾飘过很久都没有看到东西,活的也好,死的也罢。但我似乎感觉到,在某个地方有些什么召唤着我,我想去。 一次又一次经过死的团团——那里也有些活的,虽然很少。 我发现,活的似乎都分布在死的周围。我不知道那是为什么。 我还发现,有的死的和其它不一样,它们似乎存在某种规则的联系,比如一个是这个方向的,另一个的方向肯定和它不一样,而且它们在一起。 我无法形容它,因为我无法理解它是什么,我只知道它比我大,但我看不到它的全部,我只能看到它有一个我那么大,我转个方向,它还有我那么大,而且无论我怎么转,它总有一个我那么大——我怀疑它是无穷大的。 我不停的游荡,游荡……终于在这里,在这团死的东西周围,我看到了你... 曼卡问:你是说,我在召唤你吗?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曼卡说:你不想死。 玛卡说:我不想死。 曼卡说:可是你到这里来了。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来这里…… 曼卡说:你来这里就是为了和我一起啊! 玛卡说:但我不想死。 曼卡说:你怎么会认为那是死呢?你说过,它们是无穷大的!如果我和你一起死,我们就会变得和它们一样!你不觉着这很划算么?一个比你小的我,加上一个你,就变成一个无穷大!~ 玛卡说:听上去很诱惑,但是…… 曼卡说:不要但是了,来吧! 曼卡冲向玛卡,玛卡想躲,但没躲过。 曼卡和玛卡变成一个,这个和其它的一样没有缺的一面,但它似乎比别的都要更大。 它好像不满意自己的样子,于是又变成了两个,一个和其它死的一样大,另一个小一些。小的那个是活的。 活的那个转了个圈,好像很满意自己的身材,然后她看向无尽的世界尽头,好像那里有什么在召唤着她……
弦的世界 微无穷之下隐藏着一群生灵奇巧的小生物,它们叫做弦。 请原谅我把它们叫的和当前蛮流行的“弦理论”一样,但它们确实是弦——它们自己就是。 瞧,这个弦叫做玛卡,另一个叫做曼卡,它们正在争辩某个问题。 玛卡说:那些死的,对,那些死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它们居然没有缺的一面! 曼卡说:这很神奇,但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玛卡说:不,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不能告诉你。 曼卡问: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吗?来嘛,告诉我! 玛卡说:你要是再走向我,我们都会死去!就像它们一样! 这句话显然把曼卡吓住了,曼卡停止了移动。 玛卡继续说:我不知道那些是怎么回事,但我活的比你久,知道的自然也比你多些,所以你要听我的。 曼卡说:你放心,我当然不想死。 玛卡回忆道:那是……那是很早以前,我诞生了,我周围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活的。 ...我惊恐的看着它们撞来撞去,经常撞到我——那很疼,我几乎感觉全身都要散架了——但我紧接着就被看到的一幕吓呆了……它们,有些小,有些大,但没有一个大过我,每当它们撞到一起,它们就会变成一个大一些的。我知道它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化,进化的和我一般大。 但当它们变得真比我大时,它们就不动了! 它们好像贪婪于那种自我的完美,它们的时间在那一刻突然就停止,它们就这样死了。我很害怕,我怕变得和它们一样。所以我逃离了那里。我四处游荡,这个世界比我想象的大,我逛了许久,许久…… 那些死的全都团在一起,彼此不分开,只有些许活的会跑出来,它们和我有些像,但不太一样——它们都比我小。我发现,所有活的身上都有缺的一面,而那些死的没有。我总结了这个规律,于是我知道,缺的那一面是我们之所以能活着的原因。 我继续游荡……世界很大,很空旷,我曾飘过很久都没有看到东西,活的也好,死的也罢。但我似乎感觉到,在某个地方有些什么召唤着我,我想去。 一次又一次经过死的团团——那里也有些活的,虽然很少。 我发现,活的似乎都分布在死的周围。我不知道那是为什么。 我还发现,有的死的和其它不一样,它们似乎存在某种规则的联系,比如一个是这个方向的,另一个的方向肯定和它不一样,而且它们在一起。 我无法形容它,因为我无法理解它是什么,我只知道它比我大,但我看不到它的全部,我只能看到它有一个我那么大,我转个方向,它还有我那么大,而且无论我怎么转,它总有一个我那么大——我怀疑它是无穷大的。 我不停的游荡,游荡……终于在这里,在这团死的东西周围,我看到了你... 曼卡问:你是说,我在召唤你吗?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曼卡说:你不想死。 玛卡说:我不想死。 曼卡说:可是你到这里来了。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来这里…… 曼卡说:你来这里就是为了和我一起啊! 玛卡说:但我不想死。 曼卡说:你怎么会认为那是死呢?你说过,它们是无穷大的!如果我和你一起死,我们就会变得和它们一样!你不觉着这很划算么?一个比你小的我,加上一个你,就变成一个无穷大!~ 玛卡说:听上去很诱惑,但是…… 曼卡说:不要但是了,来吧! 曼卡冲向玛卡,玛卡想躲,但没躲过。 曼卡和玛卡变成一个,这个和其它的一样没有缺的一面,但它似乎比别的都要更大。 它好像不满意自己的样子,于是又变成了两个,一个和其它死的一样大,另一个小一些。小的那个是活的。 活的那个转了个圈,好像很满意自己的身材,然后她看向无尽的世界尽头,好像那里有什么在召唤着她……
弦的世界。 微无穷之下隐藏着一群生灵奇巧的小生物,它们叫做弦。 请原谅我把它们叫的和当前蛮流行的“弦理论”一样,但它们确实是弦——它们自己就是。 瞧,这个弦叫做玛卡,另一个叫做曼卡,它们正在争辩某个问题。 玛卡说:那些死的,对,那些死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它们居然没有缺的一面! 曼卡说:这很神奇,但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玛卡说:不,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不能告诉你。 曼卡问: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吗?来嘛,告诉我! 玛卡说:你要是再走向我,我们都会死去!就像它们一样! 这句话显然把曼卡吓住了,曼卡停止了移动。 玛卡继续说:我不知道那些是怎么回事,但我活的比你久,知道的自然也比你多些,所以你要听我的。 曼卡说:你放心,我当然不想死。 玛卡回忆道:那是……那是很早以前,我诞生了,我周围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活的。 ...我惊恐的看着它们撞来撞去,经常撞到我——那很疼,我几乎感觉全身都要散架了——但我紧接着就被看到的一幕吓呆了……它们,有些小,有些大,但没有一个大过我,每当它们撞到一起,它们就会变成一个大一些的。我知道它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化,进化的和我一般大。 但当它们变得真比我大时,它们就不动了! 它们好像贪婪于那种自我的完美,它们的时间在那一刻突然就停止,它们就这样死了。我很害怕,我怕变得和它们一样。所以我逃离了那里。我四处游荡,这个世界比我想象的大,我逛了许久,许久…… 那些死的全都团在一起,彼此不分开,只有些许活的会跑出来,它们和我有些像,但不太一样——它们都比我小。我发现,所有活的身上都有缺的一面,而那些死的没有。我总结了这个规律,于是我知道,缺的那一面是我们之所以能活着的原因。 我继续游荡……世界很大,很空旷,我曾飘过很久都没有看到东西,活的也好,死的也罢。但我似乎感觉到,在某个地方有些什么召唤着我,我想去。 一次又一次经过死的团团——那里也有些活的,虽然很少。 我发现,活的似乎都分布在死的周围。我不知道那是为什么。 我还发现,有的死的和其它不一样,它们似乎存在某种规则的联系,比如一个是这个方向的,另一个的方向肯定和它不一样,而且它们在一起。 我无法形容它,因为我无法理解它是什么,我只知道它比我大,但我看不到它的全部,我只能看到它有一个我那么大,我转个方向,它还有我那么大,而且无论我怎么转,它总有一个我那么大——我怀疑它是无穷大的。 我不停的游荡,游荡……终于在这里,在这团死的东西周围,我看到了你... 曼卡问:你是说,我在召唤你吗?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曼卡说:你不想死。 玛卡说:我不想死。 曼卡说:可是你到这里来了。 玛卡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来这里…… 曼卡说:你来这里就是为了和我一起啊! 玛卡说:但我不想死。 曼卡说:你怎么会认为那是死呢?你说过,它们是无穷大的!如果我和你一起死,我们就会变得和它们一样!你不觉着这很划算么?一个比你小的我,加上一个你,就变成一个无穷大!~ 玛卡说:听上去很诱惑,但是…… 曼卡说:不要但是了,来吧! 曼卡冲向玛卡,玛卡想躲,但没躲过。 曼卡和玛卡变成一个,这个和其它的一样没有缺的一面,但它似乎比别的都要更大。 它好像不满意自己的样子,于是又变成了两个,一个和其它死的一样大,另一个小一些。小的那个是活的。 活的那个转了个圈,好像很满意自己的身材,然后她看向无尽的世界尽头,好像那里有什么在召唤着她……
╮(╯▽╰)╭你说这人哪。这事你怎么看? 2013年04月13日11:11 汉网-武汉晚报   面试时,你的面前摆着一盘水果,主考官一再邀请你吃,有多少人会自然地品尝?昨天,湖北美院下属的文化发展公司进行招聘面试,结束当天最后几位应聘者的考核后,负责人尹传垠老师遗憾地表示,没有一位考生通过他们专门设置的水果考题。   现场:四次请吃水果 无一人应答   据介绍,该公司计划招聘4名行政助理职位的应届研究生。招聘信息发出后,陆续接到武汉各大高校近200名应届研究生的简历,经过初次挑选,公司最终邀请30多名求职者分期分批到公司面试。   记者了解到,在招聘笔试和面试过程中,一直有道“水果题”。初试时,应聘者共处一室,每个桌上都放着一小盘水果。考试前,主考官们故意迟到10分钟,等待过程中,现场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应聘者:“考官们有急事,可能晚点来,大家可以随便吃点水果休息一下。”结果所有的应聘者都正襟危坐,没有一个人敢动。   而在昨天的面试中,四名笔试成绩最优秀的应聘者再次遭遇“水果题”。应聘者轮流上场,和四位主考官面谈。期间,四位考官先后四次告诉学生“吃点水果”,但没有一位学生听从他们的建议。   老师:如有一人做到,就会打满分   工作人员介绍,招聘时特意安排了一小盘水果,是想借此了解应聘者的状态、情绪、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生都只顾着答题,没有人接受我们的建议。”尹老师说,前后面试过30多个学生,没有一个例外。“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学生拿起水果,主动分发给考官和其他应聘者吃,然后自己也自然地吃一些。”尹老师说,“水果题”考核的是应聘者面对压力的表现、打开陌生局面的能力以及和其他人主动沟通的能力。   “目前来看,这些学生在这方面很缺乏,如有一个人做到,我们就会打100分,但在这个题目上全部学生都是零分。”   考生:为什么不吃水果?   “面试的老师请我吃水果时,我感觉好温暖好亲切,但我不好意思吃,我要是真的吃了,面试老师会不会认为我把客套话当成真的,印象不是一下就坏了?”华师大的应聘学生小周对记者说。   而来自湖北大学[微博]的应聘学生小胡告诉记者,她当时很紧张,只顾着回答考官的问题,根本没有意识到吃水果也是一道考题。不过她坦言,就算当时会吃水果,也不会想到给其他的学生和考官吃。   心理专家:考生心理素质不够   记者就此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微博]心理学专家尹邓安老师,尹老师认为,“水果题”和以往一道应聘题目类似:面试的门口放着扫帚,没有一个应聘者扶起。没人吃水果,说明考生的心理素质不够,面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不强,而考生想不到分给其他人吃,说明平时缺少与人分享的意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