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含之
顾含之
关注数: 82
粉丝数: 365
发帖数: 16,350
关注贴吧数: 13
礼部妃园寝祭祀档案印证雍正朝常在 是泰陵妃园寝内后妃最低等级,然后就是登基前就挂了的那几个透明格格。 雍正自己也说过,只有伺候过皇帝的才能入妃园寝。
统计一下太平公主势力范围内的名臣
旧唐书武攸暨传 攸暨,則天伯父士讓孫也。天授中,封士讓為楚王,攸暨封千乘郡王。賜爵實封三百戶。兄攸寧為建昌郡王,實封四百戶。攸寧歷遷鳳閣侍郎、納言、冬官尚書,病卒。 攸暨初為右衛中郎將,尚太平公主,授駙馬都尉。累遷右衛將軍,進封定王,又加實封三百戶。俄又改安定郡王,歷遷司禮卿、左散騎常侍,加特進。神龍中,拜司徒,復封定王,實封滿一千戶,固辭不拜。尋而隨例降封樂壽郡王,拜右散騎常侍,加開府儀同三司。延秀等誅後,又降封楚國公。延和元年卒,贈太尉、并州大都督,追封定王。尋以公主謀逆,【令平毀其墓。】 【太平公主者,高宗少女也。以則天所生,特承恩寵。】初,永隆年降駙馬薛紹。紹,垂拱中被誣告與諸王連謀伏誅,【則天私殺攸暨之妻以配主焉。】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多權略,則天以為類己,每預謀議,宮禁嚴峻,事不令泄。公主亦畏懼自檢,但崇飾邸第。【二十餘年,天下獨有太平一公主,父為帝,母為後,夫為親王,子為郡王,貴盛無比。永淳已前朝制,親王食實封八百戶,有至一千戶;公主出降三百戶,公主加五十戶。太平食湯沐之邑一千二百戶,聖歷初加至三千戶。】 神龍元年,預誅張易之謀有功,【進號鎮國太平公主,】相王加號安國相王,並食實封通前五千戶,賞賜不可勝紀。 公主薛氏二男二女,武氏二男一女,並食實封。又相王、衛王重俊、成王千里宅,遣衛士宿衛,環其所居,十步置一仗舍,持兵巡僥,同於宮禁。 【太平、長寧、安樂三公主,置鋪一如親王。】二年正月,置公主府。景龍二年,公主男崇簡、崇敏、崇行,同授三品,與漁陽王兄弟四人同制。時中宗仁善,【韋後、上官昭容用事禁中,皆以為智謀不及公主,甚憚之。】【公主日益豪橫,進達朝士,多至大官,詞人後進造其門者,或有貧窘,則遺之金帛,士亦翕然稱之。】 及唐隆元年六月,韋後作逆稱制,偽尊溫王。玄宗居臨淄邸,憤之,將清內難。公主又預其謀,令男崇簡從之。及立溫王,數日,天下之心歸於相府,難為其議。公主入啟幼主,以王室多故,資於長君,乃提下幼主,因與玄宗、大臣尊立睿宗。公主頻著大勛,益尊重,乃加實封五千戶,通前滿一萬戶。公主子崇行、崇敏、崇簡三人,封異姓王;崇行國子祭酒,四人九卿三品。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所言皆聽。薦人或驟歷清職,或至南北衙將相,權移人主。軍國大政,事必參決,如不朝謁,則宰臣就第議其可否。 公主由是滋驕,田園遍於近甸膏腴,而市易造作器物,吳、蜀、嶺南供送,相屬於路。綺疏寶帳,音樂輿乘,同於宮掖。侍兒披羅綺,常數百人,蒼頭監嫗,必盈千數。外州供狗馬玩好滋味,不可紀極。有胡僧惠範,家富於財寶,善事權貴,公主與之私,奏為聖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貨流於江劍。公主懼玄宗英武,乃連結將相,專謀異計。其時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門,常元楷、李慈掌禁兵,常私謁公主。 先天二年七月,玄宗在武德殿,事漸危逼,乃勒兵誅其黨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公主遽入山寺,數日方出,賜死於家。公主諸子及黨與死者數十人。籍其家,財貨山積,珍奇寶物,侔於御府,馬牧羊牧田園質庫,數年徵斂不盡。惠範家產亦數十萬貫。
《扬子晚报》太平公主到底有多少宅院 太平公主在洛阳的两处宅院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会长王恺日前进入位于洛阳洛河南岸的考古工地考察。他告诉记者,目前考古队正对国子监遗址和位于国子监西面的太平公主宅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遗址看,太平公主用近2米厚的墙将自家宅院与国子监隔离开来。两院前面的石子路面清晰可见,车辙印迹深刻。 正平坊是隋唐洛阳城时期最为重要的皇宫配套里坊区,史料记载,当年女皇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就曾住在正平坊。武则天生有四子二女,其中最宠爱的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八岁时,出家为道士为去世的外婆杨氏祈福。太平,正是她的道号。太平公主的宅院距离当年武则天生活工作的紫微宫不足10里地,与当年接见万国来朝的应天门城楼遥相呼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王恺介绍说,从目前发掘的遗址旧迹来看,太平公主在正平坊里的住宅已占到整个里坊的一半面积,据他估算,约有200亩。坊里的多处街道也都被太平公主的宅院围墙截断,可见太平公主权势鼎盛时期可以废除都城的街道规划。
太平公主女儿万泉县主薛氏墓志铭 延州豆盧使君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 或稱達性命者,齊死生之域;違憂怯者,一修短之數:斯蓋無心之倫耳,焉足與議於情哉?何則?雲虹滅影,詞人於是詠謠;華秀從風,君子為之歎息:豈不以對仙麗之景,懷變化而遺戀;在韶蕊之節,悼零落而偏憤? 吾見豆盧氏之子,於其伉儷有焉。【縣主諱字姓薛氏,】河東汾陰人也。大父駙馬都尉奉宸將軍諱瓘,尚城陽公主;考駙馬都尉散騎常侍諱紹,尚鎮國太平公主。其在昔也,夏有車正先封,周有薛侯爭長;其在今也,五宗姻於帝裏,重葉母於王姬。河水經天上積星辰之氣;霍山震地,下多珠玉之林。 縣主幼而敏惠,長而洵淑,貞義孝烈之傳,吉凶賓祭之儀,一聞成誦;紘綖絢組之制,湆芼醞羞之品,一見懸解。至迺鶴回清汎,蠶聚崩雲,月韻玫砧,花穠彩樹:婦人能事,鹹致妙焉。大聖天後煉石補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啟弄孫之美邑。封猶有禮,義引而親,天授三年四月,內封萬泉縣主。 天愛下流,日親上簡,乘龍之舉,和鳳為難,絡八紘以選門,奄千官以求俊。夫以龍圖帝寶,析步搖之華源;虎戟侯門,襲京燕之雄胄:人之信美,帝用嘉焉。以萬歲登封元年仲春既望,歸於豆盧氏。六官送行,百僚供事,迓以鑾輅,遣以翟車,環珮冕旒,璆然在馭,黼藻朱黛,爛其盈門:詔婚之禮,於焉為盛。 爾迺移其愛敬,以事舅姑;伸其友恭,以諧公妹:舉宗洽比,如鼓瑟琴。每至婚姻會同,少長咸集,珩璜節步,金翠耀首,有婉嫕之心,無竭幦之色。希眄睞者,若遲日之映漣漪;瞻詞氣者,猶光風之轉蘅蕙。加以引納懷和,饋分周賑,疏屬自附,窮歸忘窘,故蘭行彰信於閨門,而蕙風滿盈於邦國,諒惟琬玉之性自美,抑亦劬勞之訓致焉。 中宗孝和皇帝雲回南土,龍見東京,二儀更辟,九族鹹敘。望我兄兮,公主讚陶鈞之力;曰吾甥也,縣主開邑井之賦。神龍元年春,加實封三百戶,縣主既通籍門闌,奉禦又尚司殿省。天子巡遊宮觀,觴樂池台,我有周親,無時不從。主家外幸,比齊後而聯恩;子婿中參,與趙王而均理。或醉飽逾度,寒燠未平,何嚐不禦藥在門,王人接路:當時厚澤,莫之尚也。景龍四年二月,以奉禦出為丹、延二州刺史。保傳下堂,隨朱轓而同去;輜軿入郡,與早蓋而齊飛。辭宮闕而歲闌,戀庭闈而日遠。肥泉永歎,邪氣攻衷,楚祝招而不來,秦醫來而不及。 景雲元年八月二十一日,傾逝於延州之廨舍,春秋二十有四。美玉褫顏,明珠晦色,平陽舊宇,遂無望於歸寧;懷縣新文,空留連於永逝。有子三人:西華、南容、東裏等,或齔或岐,呱呱而泣,天何以罰?神其忍之。冬十有二月五日,歸葬於長安之洪瀆原。窀穸營護,有命加等,器服祖遣,率由舊章:生之也榮,葬之也禮。若夫柔嘉好合,善之元也;肅雍降貴,謙之道也;山河其德,容潤廣也;熊羆其祥,祚胤大也:總眾美於修雩,馳落暉於小年,此所以哀中之又哀也。昔袁亡馬氏,蔡筆斯奮;鄭喪曹姬,潘文亦作:矧茲內範,事華無愧。砥望夫之石,以表崇邱;緝幼婦之詞,將傳終古。銘曰: 薛之重祖,胄軒國禹。相殷侯周,氏其土宇。英英白雲,鬱彼河汾。公門蕃衍,銘鼎氛氳。則仁則義,則戚則勳。餘慶介祉,誕靈女士。中宗之甥,鎮國之子。皎如霜雪,華如桃李。舜族爰序,堯封鹹秩。萬泉開源,三百其實。守盛以儉,居衝不溢。亦既鳴雁,宜爾家人。謙恭下下,撫納親親。傾財致客,對饁如賓。我有邸第,前臨黃道。我有池塘,卻望青草。漢輦停暮,秦簫拂早。歲月易望,歡愉難保。良人出守,將命北徂。與子偕往,飲別東都。望母腸斷,辭家淚枯。露萎莖草,霜酸眾雛。魂兮何歸?京兆之野。葬於何處?杜陵之下。岩岩雙闕,列列行檟。勒是徽音,以觀來者。
【转】薛绍葬礼在武则天“不豫”时开始准备 唐睿宗为李千里建墓礼葬还可以说是平反昭雪,那么太平公主为万泉县主建墓礼葬算怎么回事儿?只能说明太平公主的权势在景云元年开始达到顶峰,可以毫无顾忌地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包括在驸马武攸暨还在世的情况下“放飞自我” 从《薛绍墓志》记载来看,该墓是唐中宗“令所司以礼改葬”,薛绍的两个儿子主持安葬的,没有提及太平公主的作用。因为当时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驸马武攸暨依然在世,她不好直接出面主持葬礼,尽管薛郎在她生命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所谓“以礼改葬”就是按照制度对应的级别重新安葬之前未能按照制度安葬的人。以薛绍最高职事官正三品的身份,是无法使用双室墓葬的,两个二十岁出头儿子也没有这个能力,只有太平公主能游说她的哥哥唐中宗同意为薛绍修建越制的墓葬。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神龙模式”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太平公主,他的两个皇帝哥哥和一个皇帝侄子都是在模仿她的操作。到了安葬万泉县主的时候,太平公主直接出面越过女婿豆卢家(按照唐代既嫁从夫、未嫁从父的规矩,万泉县主的葬礼应该由豆卢家主持,但是豆卢家无论如何也不敢为媳妇修建双室砖券墓),也不需要皇帝首肯(越制的墓葬需要皇帝亲自许可),为只是正二品县主爵位的女儿修建了双室砖券墓(话说这个正二品县主的封爵也是太平公主为女儿讨来的,唐代制度是亲王之女才封县主,县主无疑是姓李的,异姓封县主还没有先例。这个操作后来也被韦皇后学去照猫画虎套用在她的两个夭折的妹妹身上)。而同年下葬、同样是正二品身份的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为她选择了5天井单室墓的形制,正是因为上官婉儿不符合适用“神龙模式”的条件——她不是太平公主的血亲。需要强调的是,太平公主安葬上官婉儿采用的虽然不是“神龙模式”,但也是正二品朝官的阔气级别,再来看看同时期陪葬帝陵的昭容、婕妤墓葬的寒酸,就可以知道太平公主是怎样善待上官婉儿的身后事了。 为薛绍撰写墓志的崔融,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两唐书有传:“融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朝廷所须《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及诸大手笔,并手敕付融。撰哀册文,用思精苦,遂发病卒,时年五十四。”崔融为武则天撰写哀册文,绝笔而死,除了确实很耗费心智外,很可能是吓死的。有了崔融的前车之鉴,再也没人敢为武则天撰写碑文了,所以乾陵神道前就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无字碑”。 神龙二年(706)正月廿二日丁酉,在其长子薛崇胤和次子薛崇简的主持下,薛绍“归葬于雍州咸阳县河东府君旧茔”,《薛绍墓志》说:“逶迟挽绋,背洛城而西转;哀咽笳箫,指秦陵而北迈。”可知是由洛阳起柩归葬长安,此时距离他的亡故已经十七年之久了。这个下葬时间的选择非常微妙。头年(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崩于东都上阳宫,第二年正月廿二日,薛绍就已经下葬于咸阳县,期间相隔仅仅54天,这段时间对于建造如此规模的墓葬和筹备葬礼来说显然是不够的。那就说明,薛绍的葬礼是在武则天“不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只等她升天就可以从洛阳起柩返回长安举行下葬仪式。从时间细节上来看,《旧唐书·中宗本纪》载:“(神龙)二年春正月丙申(廿一日),护则天灵驾还京。”武则天灵驾从洛阳出发返回长安的日子是在薛绍下葬的前一天,理论上太平公主应该在护驾队伍中刚刚从洛阳出发,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不会参加薛绍的葬礼。 在初春的寒风中,也许太平公主会再次回忆起初婚那盛大的场面和薛郎英俊的面庞,恍惚间他仍在她的身边。但即便再见薛郎,太平公主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姑娘了,她的目标是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更能左右别人命运,一如她的母亲。 (本文作者李明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唐驸马都尉薛绍墓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录入】太平公主夫婿薛绍墓志铭 大唐故右武卫大将军兼散骑常侍驸马都尉平阳县开国子薛公墓志铭并序 行国子司业兼修国史清河崔融撰 公讳绍,字昌,河东汾阴人。曾祖德充,随齐王属、海徐相三州刺史、河东公。祖怀昱,皇朝光禄卿、卫绛晋三州刺史、河东公。父瓘,右卫中郎将、左奉宸卫将军、驸马都尉,赠使持节都督洪袁吉抚五州诸军事、洪州刺史、河东公。 夏之大夫,殷之左相,枝叶硕茂,源口流长。涉河而东,家汾之曲。两朝尚主,四代封侯。土田割裂于㝢县,邸第相望于京邑。盛矣哉!夫珍木灵草,必产瀛州之上;鵷鶵鹤胎,多育昆岑之下。 【公生而俊令,】幼而瓌杰,抱质怀文,出忠入孝。【望隆英少,名重贵游。】龙朔二年,【敕授奉义郎,事沛王。】楚王爱赋,临风台而引宋生;齐王好书,开雪宫而迎孟子。 永隆二年,授驸马都尉,尚太平公主,傅宣令望,国选佥属;冯石懿亲,帝宠尤盛。寻授游击将军、守右卫亲府中郎将,封平阳县开国子,累迁左玉钤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右散骑常侍。】将军者国之爪牙,常侍者朝之献替,非公莫可,惟帝其难。 永昌初,会凶臣薛怀义、周兴等用事,仓卒遇害,时年廿九。嗟乎!李通谦谨,常避权贵;何晏才能,竟罹冤酷。呜呼哀哉! 神龙初,圣上光阐中兴,载怀敦叙,爰降恩敕,复旧官爵,仍令所司,以礼改葬。 粤以神龙二年岁次景午正月景子朔廿二日丁酉,归葬于雍州咸阳县河东府君之旧茔,礼也。嗣子云麾将军、行右千牛卫中郎将、卫国公崇胤、次子正议大夫、行尚辇奉御崇简等,行通神明,诚动天地。日月已竟,三年之丧逾远;霜露既濡,七日之感恒切。逶迟挽绋,背洛城而西转;哀咽笳萧,指秦陵而北迈。玉玦埋土,柏凑填香。青天昼灭,黄泉夜长。 铭曰: 何彼浓矣,花如桃李。天帝之孙,公侯之子。【车服光光,剑履锵锵】正偶翚翟,中分凤凰。运迁时革,命屯数厄。成是贝锦,铩此鸾翮。大明登天,德泽漏泉。饰终之典,归葬秦川。
主于驸马,大义敦肃-和政公主神道碑 颜真卿题写的唐朝和政公主神道碑里有“敦肃”,还是形容公主对驸马的。 【主於駙馬,大義敦肅,不恃伣天之貴,每極家人之禮。駙馬雅性夷簡,恬於名利,願究衛生之經,庶臻久視之道。主誌深婉順,始慕真宗,故於他時,並受法籙。嚐謂之曰: 「《易》崇積善,《詩》貴起予。不以忠孝數事,迭相告勖者,則心有歉焉。」率而行之,曷嚐廢墜。】
年妃大哥年希尧随手做慈善的零花钱就是几万 雍正末年,年妃大哥年希尧在江南任税官时,随手给家寺庙做慈善的零花钱就是数万两。 已知一两白银在雍正年间约合460元人民币,那么敦肃皇贵妃大哥捐出的数万两白银则约合现在的1380万元(以三万计)。 放到现代,年大哥也是个首屈一指的壕慈善家[威武][喵喵][喵喵][威武] [月亮]诞登寺:在淮安清江浦,,宋淳祐年建,康熙44年赐今额。雍正十一年(1733),板闸榷使年希尧捐银数万两,命时住持僧万清重修。
《大般若经》第六会 “菩萨成就一切【福慧】” 《大般若经》第六会 “菩萨成就一切【福慧】”
年妃的同龄姐妹(不是同龄就是比年年还小几岁)估计也身体不好, 突然想起来,年妃的同龄姐妹(不是同龄就是比年年还小几岁)估计也身体不好,嫁给杨家的大概雍正七八年左右没了的,之后又续弦许氏。如果她们真是同一个妈妈的话,倒可能妈妈也是早逝….
年妃的同龄妹妹也是早逝,这是什么早逝基因? 突然想起来,年妃的同龄姐妹(不是同龄就是比年年还小几岁)估计也身体不好,嫁给杨家的大概雍正七八年左右没了的,之后又续弦许氏。如果她们真是同一个妈妈的话,倒可能妈妈也是早逝….
救命,雍正和年妃竟然是失散多年的姑侄!? 标题党别管我
年贵妃封皇贵妃册封谕旨的起居注版本
年贵妃封皇贵妃册封谕旨的起居注版
【奇怪】年妃得宠什么时候被“高估”过啊? 不是一直被各路人等拿来踩吗?再说,年妃得不得宠管某些人屁事啊?某些人还以为能穿越回去和老四谈恋爱吗?那么愤愤不平。 话说回来,年年还真是雍正朝的参照物,一边把她贬到泥地一边还要时时意难平,被膈应的感觉是不是很不好。
年大和雍正晚年的佛教活动 雍正十有一年春始奉改建之 命而希堯方視榷淮右務間而地近俾與少宗伯畱公共董其役以相厥成會少司農海公以使 事道潤州予與畱公遲於江上偕過竹林相度規畫繪寺圖因海公以歸奏既得旨 世如佛氏之弘遠博大者哉余與畱公何幸得親承其事獲奉其成拂落花之碧嚴目歸猿之青嶂當有善會其徒過而問焉遂剖石而為之記時在雍正十二年夏六月也
雍正晚期年大和四胖的佛教活动 雍正十有一年春始奉改建之 命而希堯方視榷淮右務間而地近俾與少宗伯畱公共董其役以相厥成會少司農海公以使 事道潤州予與畱公遲於江上偕過竹林相度規畫繪寺圖因海公以歸奏既得旨 世如佛氏之弘遠博大者哉余與畱公何幸得親承其事獲奉其成拂落花之碧嚴目歸猿之青嶂當有善會其徒過而問焉遂剖石而為之記時在雍正十二年夏六月也
年大雍正五年还回过京,顺便帮四胖送和尚去杭州 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五代第二十一次住持雨懷慧禪師 師諱實慧字雨懷江南鎭江人姓張氏父名白玉生時異香滿室十五嵗禮金山梅燦和尚披剃具足後行苦叅方十數載未明本分雍正元年到廬山歸宗寺禮迦陵音和尚命叅無字話頭打七兩日於夜半聞擊板聲開悟迦陵為之稱善命住江甯古鏡菴四年迦陵圓寂歸宗【奉 旨入住圓明園五年九月 欽命年希堯送住杭州理安寺越七載至十一年進京告退】
年大八年的请安折署名: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宿迁 等关兼仓场税抽事务。 所以人家景德镇那个官窑只是没事的时候去管管一年去一次,根本不计入正式称谓的。
隔壁曹县三番五次议论雍正怎么迟迟不立太子, 隔壁曹县三番五次议论雍正怎么迟迟不立太子,基本上从头到尾议论到雍正去世,觉得雍正年事已高还迟迟不立太子太过分了!看来雍正这个“秘密立储”搞得实在太不明显,所以福慧走之后曹县宁愿猜测早夭皇子,都不愿意猜测大十岁的两个成年皇子。 毕竟有康熙朝的太子作为标杆在前面,确实很难超越啊。[笑cry] [微风]雍正不能料後, 至有覺迷錄之作, 而尙不建太子, 是可異也。 [微风]且淸皇年迫六旬, 多有狀子, 而尙不建儲云, 亦可怪也。上曰, 曾聞其子皆不肖, 故不建儲云矣。 [微风]而不但雍正, 雖其子, 亦必不改, 而尙今不立太子云, 若他人當之, 則豈必其用乎? [微风]上曰, 八奇, 軍制耶? 命均曰, 軍制也。文秀曰, 雍正之年已多, 有二子而無定儲, 人心未服, 一朝若死則必生事。 [微风]上曰, 雍正宜懲康熙之事, 預建太子, 而儲嗣不定, 此可怪也。 [微风]景輔曰, 雍正有二子云, 而旣不預建, 則卽今定策, 只在渠之大臣。上曰, 二子似是未了事者也。
雍正末年,年妃大哥年希尧在江南任税官时,随手给家寺庙做慈善的零花钱就是数万两。 已知一两白银在雍正年间约合460元人民币,那么敦肃皇贵妃大哥捐出的数万两白银则约合现在的1380万元(以三万计)。 放到现代,年大哥也是个首屈一指的壕慈善家[威武][喵喵][喵喵][威武] [月亮]诞登寺:在淮安清江浦,,宋淳祐年建,康熙44年赐今额。雍正十一年(1733),板闸榷使年希尧捐银数万两,命时住持僧万清重修。
雍正的孝敬皇后去世四天他表示痛快酣畅 有人说雍正不参加临死被踢出宫皇后的丧礼是因为身体不好,要“加谨保护”,那就请看看以下史料吧。 就在皇后去世后的第四天,对外宣传说自己有病需要静养所以不去参加皇后丧礼的雍正,在给大臣奏折里说,他身体健康已经痊愈,而且心情非常地畅快。 【雍正九年十月初三日:尔等使朕如此畅快,何疾不治,何病不除?朕躬甚安,已痊愈。朕之亲切宝贝,尔等俱好么。(参赞大臣傅尔屯等奏请万安折,满文奏折)】
“敦肃”在佛学里形容的是佛的“神态美”“体态美”最高境界 敦肃在佛学里是形容佛的“八十种好”之一,“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形容了佛的风度美和行为美…”佛的‘神态美’有两种,‘身容敦肃,自在无畏‘…是’神态美的极高境界‘…另一类为静态美,‘身容敦肃,自在无畏’…也属于这类美。
在清朝拥抱西方的科学家年希尧 年妃大哥是个科学家,清代记述中国历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传记集《畴人传》里就提到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年希尧善于利用西方科学通过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对数在欧洲的发明,是为了减少天文学家繁重的计算工作。这种计算方式在当时帮助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 而在第一批接受对数,并宣传这种新的西方数学计算方式的中国数学家中,就有年希尧。 他在雍正十三年所写的《面体比例便览》中,高度称赞“设假数以加减代乘除之用”的对数方法,用加减代替乘除,简单高效,“等而推之,皆可为也” 梅文鼎作为清初精通中西历算学的大数学家,年希尧仰慕已久,他自言“性耽测算制器”,到南京为官,就邀请家居宣城的梅文鼎前来相聚,与之探讨各种问题,包括如何用西方度数尺进行“尺算”。 梅文鼎后来回忆他们相互切磋的情形:年希尧手制的测算工具,摆满了几案,其中竟然还有“手制小浑天仪”,极为精美。 在他们交流期间,年希尧还亲自出资赞助他出版,书名曰《度算释例》。 后来年希尧撰成《测算刀圭》一书,梅文鼎亦为其作序,高度赞扬书中记载的中西结合后的算学成果。
年大公子居官多遐写闲书 光绪朝再版的语言类书籍《五方原音》里有编订者年大写的序,其中提到他从雍正四年秋在淮安关当监督之后“事集多暇”,所以可以把旧版的书又拿出来增订了。 年大在雍正五年曾被同僚鄂善弹劾在自己淮安衙署里养了一千多个茶房、马夫、衙役等下人,充分给自己减负,无怪乎能“多暇”,不过就算被弹劾了,雍正也没管。 甚至后面是不是怕他还不够钱花,既全国第一大税关淮安关之后,皇帝妹夫在雍正五年又把同在江南的宿迁关,之后还把江海关庙湾“等口”的关税全都塞给“糊涂无能”,必须仰仗幕僚才能写奏折敷衍套话的“傻大公子”管了。
大家脑洞一下年大的老婆 不知道谁那么有福气能当年大这样神仙人物的夫人啊
一些杂七杂八的清宫物件儿 用来美容的太平车(据说皇帝也用),还有雍正可能使用过的斋戒牌
故宫收藏的雍正朝瓷器精品 雍正朝的景德镇官窑又名年窑,年大拥有独家冠名权,但实际上他只是兼管,一年去上两三次,主要还是坐镇淮安收钱。“年窑”在民国时期就被当时的西方收藏家赞不绝口了,那个时候就被经常拍出天价,还因此直接写进几十年前的美国国家博物馆的年鉴。 比如说经典之作菊瓣盘,就是雍正帝直接叫年大烧造的,分别是“白釉、绿釉、湖水釉、葱心绿、黄釉、淡黄釉、米黄釉、天蓝釉、洒蓝釉、胭脂釉、紫金釉、薄荷釉”。 年大还使清代珐琅彩在进口的颜色的基础上增多了10几种颜色,并在雍正八年引进烧制成功了“胭脂水”。《陶录》称他管理窑务时“选料奉造,极其精雅。”
香港故宫展出的雍正朝瓷器漆器画作 虽然不多,但件件精品。审美绝绝子 其中胤禛美人图更是第一楼主展厅的门面宣传,可以说是镇馆之宝之一了
雍正美人图就是古代版的超级写真吧? 胤禛美人图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也比网络上放大版的还要精致,是确实可以做成挂屏的超大型写真(也确实被雍正做成挂屏了放在深柳读书堂了) 它对女主角和身边器物描绘的细致程度,连耳坠尾巴和明制钮扣的形状颜色、木架的木纹、几件青铜器泛黄锈的斑块、僧帽壶和水仙盆底座的纹理都还原入微,务求写实程度堪比照片了。 还有就是古今对美女的爱都是相通的吧,雍四如果知道秘密和自己画像塑像、《大般若经》一起供奉雍和宫金塔中塔的小美人正在收获路人观者的各种痴汉笑/评论(男性居多),不知道啥感想。
关于年希尧管辖的江海关小科普 雍正七年3月。年妃大哥年希尧在淮安关宿迁关等关监督基础上就近征收江海关庙湾等口商税。江海关就是上海海关的前身。 ⚡江海关办公地点自康熙早期开始就位于上海县城(今黄浦区小东门一带)。主要负责的辖区包括当时江苏省内的所有出海口,下设24个分卡,分布于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六府和泰州等其他地区。 乾隆二十二年起,由于清廷发现外洋船只在苏州往来络绎不绝,所以自该年始,限定西洋夷(主要为英国),只可前往粤海关下辖口岸进行通商,而江海关下辖口岸则不再对西洋船只进行开放。 道光年间上海开埠以后,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驻沪/领/事协定,允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协助管理江海关,江海关重又向洋船开放。 [浮云]自此,江海关成为当时和粤海关并驾齐驱的全国最大海关,主要负责外贸关税。(注:年希尧在广东巡抚期间也兼任粤海关监督。) ⚡1950年,江海关才正式更名为上海海关。江海关大楼至今仍然是外滩的地标性建筑。(就是那个顶上有大钟的建筑)
雍四冬至祭天完当日,停了次日冬至朝贺从天坛赶回圆明园。从此档案可知,这个是提前一天就安排好了,已知年妹妹病重请留于圆明园,而大部队都在紫禁城。
中国科技馆认证: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官员年希尧 中国科技馆的高级工程师专门为年大撰文介绍其科学成就
雍亲王痛骂年羹尧密谕 录入一份康熙五十八年左右雍亲王通过密谕痛骂时任总督年羹尧的档案。电视剧《甄嬛传》和一些文学作品里总喜欢塑造雍亲王需要通过年妃讨好年羹尧的形象,事实上年家男子就算是封疆大吏,作为雍亲王门下属人,在本门主子面前是要以“奴才”自居的。 密谕中因为年羹尧对雍亲王很冷淡,“六七个月无一请安启字”,甚至不像年父和年家大哥年希尧一样自称奴才,雍亲王斥责他是个“狂昧无知”的“儇佻恶少”,“万分可恶”。 雍正才是康熙的亲儿子,贵为皇子亲王,又是本门主子,斥责一方总督,一方总督也只有全盘受着的份儿,又更何须去讨好呢?
从敏妃和敦肃皇贵妃入葬帝陵的区别待遇看年妃入泰陵为雍正本意 虽然雍正顺水推舟将和其他妃嫔不同一直被康熙停景陵宝城的敏妃,追封为皇贵妃葬入帝陵,但我们从皇帝对敬敏和敦肃皇贵妃的区别待遇,或许可以看出是否有先帝本意合葬对帝陵皇贵妃身后待遇的影响。 1. 敏妃的供品和祭祀水平不但低于敦肃皇贵妃这样的帝陵皇贵妃,也低于园寝皇贵妃。 史料:妃位以上俱设神牌,神牌供奉在园寝享殿的神龛之内。妃位以上享有四时大祭(清明、中元、冬至、岁暮),每次每位膳品十七盘,(【祔葬帝后陵的十八盘】)饽饽果品五十四碗。(【皇贵妃六十三碗,敬敏皇贵妃五十七碗】)— 只比妃的五十四晚多三碗。 史料:皇贵妃、贵妃、妃于享殿(祔葬帝后陵的也叫隆恩殿)供奉神牌。有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四次大祭,忌辰小祭,无朔望小祭(只点香烛拈香行礼,【祔葬帝陵皇贵妃有朔望小祭,敬敏皇贵妃无朔望小祭。】) 2. 雍正朝第一手官书《起居注》和第二手官书《实录》上,雍正在元年八月末到九月初率领王公大臣等人奉安康熙和生母孝恭仁入葬的整个过程,都无敬敏出现,也没有她被任何人安奉入葬的记录。最后是通过陵寝《昌瑞山万年统志》等,才知道她其实是九月一日下葬的。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乾隆二年二月敦肃皇贵妃金棺和雍正帝及孝敬皇后同日被乾隆及王公大臣等安奉葬入泰陵的过程,在官方实录等记载里非常明确正式也较为详细。 这样看,清廷对敦肃定调为正式安奉,对敬敏定调更像是非正式下葬。 敏妃之母怡亲王在当时是雍正唯一一个既能干活又忠心的兄弟臣子,雍正不至于故意对敏妃身后待遇进行打压。乾隆并不喜欢年家,一上台年大就被弹劾丢官,后面还一直追年大儿子的债,并且不允许年糕的子孙考科举。乾隆如此喜欢给前朝翻案的人,在评价年羹尧的时候,还是直截了当称呼他是“叛逆之人”。 乾隆花钱修陵的时候有多大方就不用多说了,在泰陵还外加了好多石像生,敦肃作为帝陵皇贵妃的长年累月的祭祀待遇加起来远高于园寝皇贵妃,也正因为帝陵皇贵妃待遇高,所以乾隆为了弥补不能葬入帝陵的宠妃纯妃才修了有部分帝陵明楼方城配置的妃园寝。
【科普】雍正钦定判断某女是否为后妃的标准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在乾隆朝才正式完善的,乾隆之前,出现在宫中档案上的高级妇差一样可以享受贵人以下位分称呼和待遇,而即使不是后妃,没伺候过皇帝,通过“随常晋升”一样可以到贵人级别。 比如在雍正朝的内宫档案里,老贵人虽然是贵人但都不是后妃,只是高级妇差而已,因为不是伺候过皇帝的后妃,所以死后也不能入妃园寝。 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上谕今日总管等所奏易贵人之事似此贵人入陵尚可 陵内闗系风水之地嗣后尔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皇考之贵人尚可若随常加封者则不可或在外围周方左右或在苏妈里姑之左右另建园寝】尔等谨记若遇事出同内务府总管宻议具奏 泰陵妃园寝又不挤,连雍正登基前死了的那堆透明格格都葬进去了。又比如说伺候过皇帝马常在,在乾隆朝即使是到四十年都葬到泰陵妃园寝了,没入妃园寝记录的就是没伺候过皇帝,别随便把什么小鱼小虾的都塞给雍正了。
雍亲王痛骂年羹尧密谕 录入一份康熙五十八年左右雍亲王通过密谕痛骂时任总督年羹尧的档案。电视剧《甄嬛传》和一些文学作品里总喜欢塑造雍亲王需要通过年妃讨好年羹尧的形象,事实上年家男子就算是封疆大吏,作为雍亲王门下属人,在本门主子面前是要以“奴才”自居的。 密谕中因为年羹尧对雍亲王很冷淡,“六七个月无一请安启字”,甚至不像年父和年家大哥年希尧一样自称奴才,雍亲王斥责他是个“狂昧无知”的“儇佻恶少”,“万分可恶”。 雍正才是康熙的亲儿子,贵为皇子亲王,又是本门主子,斥责一方总督,一方总督也只有全盘受着的份儿,又更何须去讨好呢?
年希尧的好朋友们 盘点一下年大帅哥的朋友们
黑子真辛苦,为了踩小年母子专门发明了序齿得宠理论 结果锤福慧锤到了直到乾隆元年的“八阿哥”“皇八子”,它们的工具人小儿子倒是锤出雍正朝无序齿,无大名、无小名。
雍正与年妃所出的福娃名字解析
因为敦肃丧礼倒霉的大臣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敦肃皇贵妃年氏薨于圆明园。 雍正作为45岁缵承大统、对自身私生活一向讳莫如深的皇帝,深知应以礼止情。过分的情感宣泄既不合于礼,又无济于事。然而从史料的一鳞半爪中,我们仍可窥见其内心之起伏。比如,他违反斋戒规定,于斋宫问疾,亲拟上谕加封皇贵妃,后又数次修改增删。又如,冬至大祀甫一结束,他即疾驰40余里赶回圆明园,谅阴结束后的第一次大朝贺亦因此取消。再如,他一改工作狂本性,连续十余日疏于政事,起居注几近空白。他大规模提高了皇贵妃的治丧标准,饶是如此,却仍旧认为“皇贵妃仪仗草率”,要对涉事人员进行追责。老八允禩不仅作为工部主管被议罪,还因天津水师一事两次被雍正痛骂。老三临丧推诿,被雍正记仇,数年之后以“恶逆”之罪清算总账。 下面总结因敦肃丧礼倒霉的王公大臣: 1.礼部:礼部尚书赖都、李周望,侍郎查嗣庭、三泰,俱降二级。 【史料】 又覆请吏部奏议处办理,皇贵妃仪仗草率之礼部尚书赖都等降调一疏。上曰:赖都、李周望、查嗣庭、三泰俱着降二级。 (《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 2.工部:工部主事威黑纳,革职。提拔该主事的八弟允禩,雍正认为宗人府议罪(罚俸一年)避重就轻,发回重议。 【史料】 宗人府议奏因廉亲王允禩监造仪草率,应罚俸四年半一疏,上曰:将工部监造之王大臣着从免罚俸议处,至草率制造仪仗一副着落伊等赔补。又覆请宗人府议奏廉亲王允禩不将主事员缺即行题补应罚俸一年一疏,上曰:看此事廉亲王允禩从前于额外主事内拣选保题后,年希尧到任时,汉司官混行具呈,额外主事亦在其中。伊乃以未曽保题巧为饰词,此皆廉亲王居心狡诈、欺罔君上之处,宗人府理应据事议罪。【今并不照伊所供详议,反舍重从轻,援引非罪任意以为处分,甚属徇情,将本发回另议具奏。】又覆请奏所造仪仗草率,应将侍郎萨尔纳革职、郝林所加三级抵降三级,免其调用。【主事威黑讷革职】一疏,上曰:萨尔纳、郝林着从宽免其议处,已有旨了,【余依议】。 (《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三年十二月一日。) 3.三哥诚亲王允祉临丧推诿,被雍正记仇“恶逆”。 (按:恶逆,“十恶”里排行第四,指杀害尊亲属或殴打祖父母、父母的行为。允祉作为兄长,原本就没义务参加弟弟的妾室的丧礼,谈何“恶逆”。) 【史料】 从前皇贵妃丧事,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不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指福惠夭折),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此其【恶逆】之罪一也。 (《清世宗实录》,雍正八年五月辛卯。)
福慧资料汇集楼
雍正末年,年妃大哥年希尧在江南任税官时,随手给家寺庙做慈善的零花钱就是数万两。 已知一两白银在雍正年间约合460元人民币,那么敦肃皇贵妃大哥捐出的数万两白银则约合现在的1380万元(以三万计)。 放到现代,年大哥也是个首屈一指的壕慈善家[威武][喵喵][喵喵][威武] [月亮]诞登寺:在淮安清江浦,,宋淳祐年建,康熙44年赐今额。雍正十一年(1733),板闸榷使年希尧捐银数万两,命时住持僧万清重修。
胤禛与福娃们 【胤禛与福娃们】 雍正名为胤禛,胤为统一字辈,不做赘述。 禛 《说文解字·示部》:「禛,以真受福也。」 联想到雍正为敦肃皇贵妃所生诸子分别取名为:福宜,福慧,福沛。 所以,胤禛是老福娃,敦肃皇贵妃的儿子们是小福娃喽? 突然觉得,胤禛这个名字充满了可爱气息。 (图二为雍正手书福字) 来自:兔狲大元帅
【讨论】年熙和老爹的关系有点微妙 年熙元年谢四胖授监察御史的折子里,只字未提老爹,反而是说姑夫看在祖父的份上才给自己这官。年遐龄那时候都退休二十年的老干部了,按说要看不是应该看和自己关系更直接更近,而且在朝的老爸吗?年熙去世时,年糕也提到,他这个儿子是年遐龄最钟爱的,怕年老爹一时接受不了。
福慧一岁多的小宝宝就和要读书拜师的哥哥们一道被赏赐笔墨纸砚 雍正元年正月,世宗命朱轼、张廷玉、徐元梦、稽曽筠为皇子师傅,皇子拜师理应赏赐笔墨纸砚。 然,其他皇子大哥哥们是真得要读书学习的,福慧一岁多的小宝宝给那么多笔干啥,雍正不愧是鸡娃鼻祖。
法國科學史家:“中国科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法國科學史家于阿德( Pierre Huard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把年大列为“中国科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还专门提到了他的数学和医学著作。
八一八给敦肃穿孝的亲王 相比温僖贵妃来讲,老四给小年办丧礼是加了不少发明创造的,甚至有部分方面直接参考了皇贵妃追封皇后的董鄂妃。 敦肃葬礼的新发明之一就是皇帝特别让七个“近支王公”为皇贵妃成服,也就是穿孝。这楼就八一八可能(不幸?)入选的王公人选。
允裪曾因为主办孝惠皇后丧仪受到康熙嘉奖晋爵,也办理过康熙丧仪
1890年美国国家博物馆已经专门篇幅阐述年希尧 对中国瓷器史发展的贡献,里面对年大简直就是各种夸夸夸啊。
年羹尧议罪时,雍正亲自给年父年大哥说情
年家后人在京郊有488顷土地,是大地主。也有为官和宗室联姻的。
“傻公子”年大在淮安当税官“多暇”,专注摸鱼写闲书 光绪朝再版的语言类书籍《五方原音》里有编订者年大写的序,其中提到他从雍正四年秋在淮安关当监督之后“事集多暇”,所以可以把旧版的书又拿出来增订了。 年大在雍正五年曾被同僚鄂善弹劾在自己淮安衙署里养了一千多个茶房、马夫、衙役等下人,充分给自己减负,无怪乎能“多暇”,不过就算被弹劾了,雍正也没管。 甚至后面是不是怕他还不够钱花,既全国第一大税关淮安关之后,皇帝妹夫在雍正五年又把同在江南的宿迁关,之后还把江海关庙湾“等口”的关税全都塞给“糊涂无能”,必须仰仗幕僚才能写奏折敷衍套话的“傻大公子”管了。
爆笑:居然有人觉得“圆明园阿哥”是乳名 清宫用出生地或者成长地指代皇子公主很常见,圆明园阿哥和废太子女儿永和宫公主、康熙二十四阿哥咸福宫阿哥,十三女儿宁寿宫格格是一个意思,就类似于住在XXX宫的那个公主/阿哥。 所以以此类推废太子女儿乳名“永和宫”,二十四乳名“咸福宫”,乾隆的某阿哥乳名“五福堂” 有些文盲为了碰瓷儿福慧真是挑战智商下限。 另外,雍正朝所有一手资料,上谕档还是宫中档,这位十一年出生的真正老来子都没有大名,也没有乳名,只有地址“指代”阿哥。 有老来子大名出现都只是乾隆朝编的二手资料《实录》上。而且只是“皇子”,没序齿。 而福慧在乾隆朝《实录》上出现都是“八阿哥”,“皇八子”。
雍正在顺治定亲王丧礼基础上增加福慧丧礼祭祀频率 另在亲王规定仪卫基础上额外添加只有皇帝大驾卤簿慶典才会使用的骆驼
敦肃吧灌水八卦闲聊楼 此楼为吧友们八卦闲聊专楼
【史料分析】雍正在顺治亲王丧礼基础上增加福慧丧礼祭祀频率 另在亲王规定仪卫基础上额外添加只有皇帝大驾卤簿慶典才会使用的骆驼
敦肃皇贵妃丧礼祭祀中新作九十九两赤金金器 根据清朝《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清朝除了将主人身前使用的部分器皿充作祭器以外,新制作的丧礼祭祀用器皿主要以银铜或者银镀金、铜镀金为主(包括太后和帝后)。而为年妃丧礼专门新作的祭器(非仪仗部分)就有赤金九十九两的物件。
年妃所出的福惠五岁破格使用鹅黄数珠 (雍正四年九月)十九日太监刘玉、张玉柱传旨,将造办处做成的珊瑚数珠进一盘来,朕赏人用。嗣后朕要赏人的数珠俱要鹅黄的。小阿哥的数珠亦用鹅黄的。钦此。 数珠属于正式服制一部分,根据《会典》,亲王以下(包括亲王),非皇帝特赐加特许不许擅用鹅黄,而福慧年方六岁用的数珠,已被雍正破例俱可用鹅黄(这里不是特恩赏赐大臣一个但不一定特许服用,而是成为定制直接服用)。雍正的其他皇子,包括当时十六岁的四、五阿哥弘历弘昼,和弘时弘曕钧未见此类记载。 再结合五年给福慧分配属人,雍正对于非嫡非长母亲早亡的八阿哥,区别于其他皇子的对待是非常明显。以至于在一向不重视早夭皇子的清朝,这位八岁小朋友的去世,“诸王大臣无不为朕痛惜” — 这按道理应该是左膀右臂肱骨大臣的待遇。福慧身前对雍正的重要,身边的人都看在眼里挂在心上。 顺治九年四月癸丑定制,“禁和硕亲王以下及官民人等……衣物、辫襚(系辫稍之线)、镶边,擅用鹅黄、柳黄色。” 光绪大婚皇后凤舆为“鹅黄色”,慈禧与隆裕丧礼上,离开紫禁城时用的都是“鹅黄吉祥轿”。 《清稗类钞·讥讽类》记载,黄色中以赭黄为最贵,杏黄,鹅黄次之。 已知皇太子舆服就为杏黄色。 皇子(非亲王者)按照舆服志,朝服绦子等只能用金黄色。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