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孺子牛 咸平孺子牛
诚实、正直、开朗
关注数: 61 粉丝数: 317 发帖数: 7,548 关注贴吧数: 53
制作药物护膝DIY 制作药物护膝DIY 寒冷的冬天里,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关节炎会反复发作,疼痛难忍。因此,冬天戴护膝对关节炎患者很重要。冬天戴护膝是保护膝关节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如果能选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自己做一个药物护膝的话,效果会更好。 要制作药物护膝,得先到正规的药店或医院买质量好、药性好的中草药。买等量的当归、红花、乳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把它们捣成碎末,装到纱布袋中。为了防止戴护膝的时候药末向下沉积,做的时候要把药末摊薄,然后用针缝成小格。这样一来,关节炎病人戴上这种药物护膝后,随着膝关节处体温的升高,药物也会慢慢变热,药性也会不断地挥发出来进入肌体内。 当归、红花、乳香等药物都具有温经、活血、散寒、消肿、止痛、祛湿的作用,对治疗关节炎非常有针对性。当然,每个人患关节炎的证型不同,因此在制作护膝的时候也应辨证。 中医认为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是“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中药治疗一般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瘀为目的。关节炎分为“风痹、湿痹、寒痹”三种证型。风痹主要是受风的时候会旧病复发、疼痛加重,而湿痹和寒痹则多与受潮、受寒有很大关系。如果受风的时候容易发病,可以在以上药物中再加入等量的防风,就可起到祛风解表止痛的作用
神经性耳聋的辩证施治 神经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以消除病因,改善内耳微循环为治疗原则,采取解毒、脱水、脱敏、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体外反博等治疗措施而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亦有良效。   瘀阻脉络型: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 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治宜活血通窍。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 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肝胆湿热型: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肝胆湿热。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 30克,甘草6克。 放火上扰型: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 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治宣化痰清大。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云茯苓、 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肝肾阴虚型:症见耳呜耳聋由微渐重,头晕,虚烦失眠,腰酸,颧红,舌边红而干、苔少或薄白,脉弦细。治宜补益肝肾。药用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 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 五味于10克。 肾阳亏虚型:症见耳呜耳聋渐进加重.腰酸肢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或夜尿频, 面色苍白,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 肾壮阳。药用熟附片、五味子各10克.补骨脂、泽泻各15克,丹皮、熟地、山萸肉、杜仲各12克,珍珠母(先煎)30克。 脾胃虚弱型:症见耳呜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耳聋日久,面色不华, 倦怠乏力.大便易溏.唇舌色谈,舌有齿印、苔薄白、 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药用黄芩、党参、云茯苓、淮山药各15克,白术、蔓荆子、升麻各1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以上方药每日1剂,用清水500豪升煎至150 毫升,顿服。14 剂为1疗程,可 连服2个疗程。 另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20 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 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低热的辩证施治 有些人经常不明原因发热,热度又不高,多在37.5℃~38.2℃。如发热时间持续在一个月以上的,称为长期低热。中医认为,低热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由于感受的外邪不同,有邪犯少阳、湿热伤表等不同证候;内伤发热又有阴虚、血虚、气虚、气郁、血瘀、痰郁等证型。   外感   邪犯少阳:证见低热,咽干口苦,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方用小柴胡汤化裁: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生姜12克,大枣20克。   湿热伤表:证见低热,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倦怠乏力,胸闷腹胀,嗜睡,苔腻,脉濡。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藿香15克,半夏10克,佩兰15克,厚朴9克,茯苓15克,白蔻仁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茵陈20克,菖蒲9克,滑石30克,甘草6克,薏苡仁30克。   内伤   阴虚内热:证见低热,午后潮热,阵发头面火热感,烦躁,盗汗,咽干,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化裁:青蒿30克,地骨皮15克,知母15克,牡丹皮12克,秦艽10克,鳖甲15克,银柴胡12克,甘草6克,生地黄15克。   血虚发热:证见低热,面色苍白,疲倦,头晕,心悸,月经量或少或过多,舌淡,脉细弱。治宜补血益气,方用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化裁:黄芪2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6克,川芎10克,枸杞15克,何首乌30克,甘草9克。   气虚阳浮:证见长期低热,肢倦懒言,易出汗,大便稀,食少舌质淡,脉大无力。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橘皮12克,升麻6克,柴胡9克,雄黄3克(冲服),当归12克,炙甘草6克。   气郁发热:证见低热,阵见微热或情绪波动时身热,情绪抑郁,心烦易怒,头痛,胁痛,饮食不下,月经不调,口苦,苔微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泄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化裁: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5克,山栀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2克,生姜3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血瘀发热:证见低热,昼轻夜重,体内局部刺痛,面色晦黯,肌肤甲错,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经行腹痛或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点,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10克,红花9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柴胡15克,枳壳12克,桔梗15克,生地黄15克,牛膝12克,甘草 6克。   痰郁发热:证见低热,胸闷呕恶,或肢体局部发热难忍,咽喉或有哽塞,咳或有痰,苔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菖蒲10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木香6克,甘草3克。(许振璐)
十跪父母 一跪:十月怀胎娘遭难,一朝落地娘心宽;赤身无有一根线,问爹问娘要吃穿;夜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二跪:倘若有病请医看,情愿替孩把病担;东拜菩萨西拜仙,焚香抽签求仙丹;孩儿病情得好转,父母方才展笑颜。 三跪:学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与水边边;时时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牵;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 四跪:八岁九岁送学堂,望儿发奋赛圣贤;衣袜鞋帽都办全,冬穿棉来夏穿单;先生打儿娘心酸,拂袖掩面泪擦干。 五跪:父母真情比海深,为孩花钱不心疼;早起晚睡赚钞票,自己不舍花分文;莫让孩儿差别人,恨把黄土变金银。 六跪:儿女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孩身边;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孩在外多平安;倘若音信全不见,东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养儿养女一样看,十七八岁结姻缘;烧香问神求灵签,力出尽来汗流干;花钱多少难算尽,为了儿女把账欠。 八跪:成家立业儿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断;千辛万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万;如若生儿娘不管,儿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父母心系儿女身,操心操到病满身;满头青丝变白发,脸起皱纹肢变形;儿女回家笑常在,嘘寒问暖忙炒菜。 十跪:父母年老得病患,谁请医来药谁煎;二老能活几多年,儿女团圆有几天;父母百年闭了眼,几多儿女在身边。
养生警惕 吃牛肉必知的7大禁忌 牛肉有着很多养生功效,对身体又一定的好处,但牛肉也有它的食用禁忌,如果食用不当,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下面就赶紧来看一下食用牛肉都有些什么禁忌吧。 1、牛肉猪肉不能共食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2、肾炎患者不可多吃 牛肉属于高蛋白食品,对肾炎患者不可多食,以免加重肾脏负担,与氨茶碱类药物同用,也会使其疗效下降。 转播到腾讯微博3、不可过量食用 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宜于中气不足、气短体虚、筋骨酸软、久病贫血、面黄体瘦、头晕目眩的病人食用。适宜用量每餐约80克,过量食用可能会提高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 4、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牛肉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转播到腾讯微博5、不可以和白酒一起食用 牛肉和白酒一起食用会牙齿发炎;白酒为大温大热之品,饮白酒吃牛肉对温热体质的人犹如生火添热,容易引起面赤身热,疮疖恶化。 6、牛肉不可以烤 牛肉不宜熏、烤、腌炙,以免产生苯并芘和亚硝胺等致癌物质。 转播到腾讯微博7、小心乱搭配会中毒 牛肉和红糖一起食用会引起胀气; 牛肉和盐菜一起食用会中毒; 牛肉和鲶鱼一起食用会中毒; 牛肉和田螺一起食用会中毒; 牛肉和豆酱一起吃会伤五脏; 牛肉与香附子食则生九子疮; 牛肉与韭菜同吃,容易上火; 牛肉和橄榄同食会引起身体不适。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