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马 约瑟芬汤尼潘帝
关注数: 0 粉丝数: 77 发帖数: 1,149 关注贴吧数: 9
所有的棋手们,究竟会怎么想呢 从小到大,放弃了很多玩乐的时间,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些人下定决心,放弃一大部分学业,成天没日没夜的摆起谱,对弈,为了成为职业棋手,然后拼命竞争每年这么几个名额。而能参加竞争的,都是来自各地从小就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哪怕遭受失败,他们也一次次继续冲锋。有些很快获得了成功,成为职业选手,有些认清现实可能转去成为围棋老师培养下一代棋手,有些可能最后成为了爱好,依然到处对弈。 那些职业棋手中,有的一帆风顺,有的一飞冲天,有的大器晚成,更多的寂寂无名,但是他们依然热爱围棋,尽力努力,直到慢慢退出主流比赛,可能去当解说,可能也成为老师,但总归一直留在围棋身边。 从来都是在棋盘上展示实力,拼尽全力,在棋盘外庆祝、哭泣。 现在有人当着所有棋手的面,告诉你们,可以在棋盘外,决定胜负。那么那些有实力成为职业棋手而竞争差距又可能只差一局棋,甚至几目棋的时候,他们为了赢,会不会有其他想法?那些冠军争夺眼看自己要输,但是如果利用规则漏洞可以一下子逆转比赛,会不会想用? 然后更进一步,会不会有人为了个人利益,通过利用场外因素,做出更过分的行为? 当这些真正大规模发生的时候,那些棋手用尽青春年少的时间,用尽一生追求的棋局,究竟变成了什么? 规则应该是做为辅助手段,让棋手在很公平的环境下,通过比赛赢的胜利,而现在,它就好像在踏碎所有棋手的尊严一样,告诉你,你强不强,能不能赢,看我的就行!
老八的双重代入,甚至可以做另一个反转 一开始,老八对火哥,大家全都认为老八是真赵云,然后拼命猜名字,也有猜测老八和火哥怎么进行身份对换。当时有一部分观点是火哥没死,老八死了,用老八代替火哥,最后司马家篡权,火哥去刺杀死蚂蚁,故事接回开头。 结果现在陈某突然一记反转,老八与火哥同路武功,但是却和漫画开头司马二一般模样,于是大家开始猜测老八怎么替换司马二,火哥最后去杀老八,故事接回开头。 但是,还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指洛水为誓篡曹魏的还是司马二,毕竟他最初就是这么个目的,而老八的计划因各种原因破产,而其中也有司马二的“功劳”,于是,老八用已死的燎原火的身份去刺杀死蚂蚁,接回开头。 --------分割线-------- 猜测分析1:老八初登场“假赵云”烟雾弹,让人以为会是燎原火终将替换“赵云”的戏码;现在变成其实是老八可以替换司马懿的戏码;三人变成了三角结构,而且老八已经有过冒名顶替的先例了,是不是可以再来一次。而且火凤前期也有最具误导性欺骗性,却又足够过瘾的“凌操”“孙策”的替身大戏,那么出现这样的反转符合陈某的作风。 猜测分析2:开头的“刺客”被叉成了刺猬却不痛不痒,看似对应火哥无痛症,但是老八手里也有兴奋剂、止痛药;“刺客”怪异的装扮对应八怪装神弄鬼的特性;漫画开头刺杀这一整段戏份,似梦非梦,似现实却又光怪陆离,非常符合八怪擅用“仙术”的设定,最经典的便是“左慈刺曹”,不觉得和开篇这幕异曲同工么。再者,从司马懿的梦,到火哥说的梦 再到现在老八如梦似幻的这一幕,每个人的迷梦看似如出一辙,但却又各有不同,如果是推理小说,这完全能成为“叙述性诡计”。 猜测分析3:刚看到吧内陈某的访谈,所以把这么也加上去,老八与第一集的司马懿有很大关系,司马懿带会因为老八而有很多麻烦,很大机会遇上危险。如果从明面上来说老八替换司马懿非常符合这叙述逻辑,那么反转过来,老八在日后与司马懿会有各种明争暗斗,到最后刺杀司马懿,是否也符合陈某所说呢?并且陈某特意保密了老八的最终目的。而且如陈某访谈所说,火凤燎原故事并没有一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那么所谓最终BOSS,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你可以是我要面对的boss,我也可以是你要面对的boss。 猜测非分析:为什么老八要刺杀司马懿?比如:同欲者相憎。司马懿在一些行为处事中,和老八大同小异,结果最后司马懿的计划实现了,老八的计谋泡汤了,那以老八的心态去做这事好像也不是那么不可理喻吧。至于老八的装扮为什么像燎原火呢?也许是无心插柳,亦或是有意为之。毕竟“刺客”的装扮一开始背后的旗帜是模糊不清的,渐渐变成卷缩的,直到司马懿眼前才变成“残兵”旗帜的,而在这种恍惚的氛围里,眼见真的为实吗? --------分割线--------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并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堆有的没的,主要是看到了这一页。然后再次觉得陈某果然很擅长“欺骗”读者呢🤫
安室透算不算因人气过高而导致人物本身刻画失败 对比同为打入黑衣组织内部的卧底,诸伏景光在被赤井秀一知晓卧底身份后,在赤井秀一表明FBI卧底身份后,仅仅因为听见上楼的脚步声,却毅然决然的马上选择自杀;但这其实也符合一个真正卧底的使命感,展示的是自身强大的信念,因为他知道不止自己和降谷零想要瓦解组织,还有其他人也在执行着同样危险而必须执行的任务,所以他甘愿以自己的性命作为掩护。同例还有为了让水无怜奈父亲伊森本堂,为了让任务继续而牺牲“小我”。 以上对比其实可以看出青山是非常知晓作为一名卧底,压力是非常之大的。如果看过一些精彩的警匪片和谍战片,都能了解卧底期间,一面要取得对方信任不得不做出一些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事,一面又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好人”的身份,同时还得不断搜寻证据,然后摧毁这些犯罪组织,即便能全身而退,甚至还有漏网之鱼上门寻仇打击报复。(推荐福尔摩斯名篇《恐怖谷》) 而一名警察或类似人员去进行卧底时,最重要的便是切断和原本隶属单位的联系,暂停原本的工作(除非非你不可),只和自己的任务负责人定期进行联络,而且越隐蔽越好,而且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卧底期间肯定要尽量让自己有更多余裕的时间。 但是这一切在安室透这里完全不成立了,如果说去波罗咖啡厅打工,还能对组织说是为了监视毛利,因为毛利之前对组织存在可疑的行为,毕竟组织需要的时候,这个打工也完全随时可以停止;那么继续在公安那边“大放异彩”则是完全不可理喻的,还随时指挥这么多手下,甚至大张旗鼓的“包围”工藤宅。是真的不怕自己暴露种蛛丝马迹吗?这边公安中是重要执行人,那边组织也时常委派各种任务,就不怕哪天公安这边正任务执行了一半,那边组织喊你干活啊?! 那么安室透这个人物的设定与实际刻画间存在这些如此强烈冲突的原因所在,只能归于他人气实在太高了,金主们给的实在太多了,只要剧场版出场,票房节节攀登,出版的周边疯狂吸金,甚至能出独立漫画和动画,甚至没什么人去在意这些“微不足道”的违和感。
从人设替换到新平相交是否能推论新志初遇(一) 早些时候看到很多关于新志初遇的推测,然后近期一直发酵,原本我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哪怕没有新志初遇,对现实中的我们这些读者观众而言,柯哀他俩就是最好的青梅竹马,是我们看了二十多年的真正的青梅竹马。 那么为什么突然在这个半夜十分突然想写这个话题,原因是在其他贴吧看到一则帖子,主要说动画游戏中“人设是否有用完的一天”。个人认为任何作品如果作品中的人物只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没有实际深入,人物的言行如果只是如程序一样照本宣科,那即使有无穷无尽的标签也是毫无意义的,反之,如果人物能跳脱作者的束缚,引导作者将ta的故事精彩的呈现给观众,那么哪怕只有寥寥数种人设,每个人都能演绎出各自精彩的人生。 既然人设本质上也就是标签,那么有没有能论证我自己理论的简单明了的这种对照的人物呢?然后我突然灵光一闪,柯南里不就有一个很适合的标签吗---“天使”。柯南里出现“天使”这个词你最先会想到谁,兰姐姐,艾莲娜,还是明美? 最早按上这个人设的当然是兰姐姐,但是如果是一直追原作的漫画迷,是否会发现,除了纽约救下的两个人(^_^) ,让一群人至于危险中,几十次泪眼汪汪外,好像73并没有给她任何一个像样的来展现她符合“天使”光环的故事,你可以说她善良,大多数时候也好温柔,但是和“天使”却总感觉相去甚远。 而艾莲娜从她对小降谷和志保的温柔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至少绝不是“地狱的堕天使”,而且得到我柯亲自认证,但由于篇幅过少,其他真正的天使我们还无法看到。 那么明美呢?我从记忆里直接能想到的有三个事件:第一是为了妹妹志保能从组织脱离,不惜代价也要去博一次那渺茫的机会,最后惨遭琴酒杀害的情况下,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保住了被抢劫的十亿元。(那假设任务成功带着志保离开组织的情况后,明美真的会心安理得吗?个人主观觉得,要么一边在告诉组织真正的藏钱地点后一边报警;或许也有可能是在确保志保的安全生活下,把真正的藏钱地点和钥匙交给组织,然后自己承担抢劫罪行。本括号内所有内容均纯属臆想,请自行甄别)。第二是柯哀去拿回艾莲娜录音磁带的那个案件,小明美仅仅是通过藏起剪刀并给以微笑这样一个小小的善意的举动,却让一个本想求死的人重新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她的力量无疑是大大的,不禁让让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也仅仅是因为隔壁母女的微笑而重获新生。第三则是时间胶囊篇,小明美在转学到帝丹小学短短的时间内,就与很多同学成为了亲密的朋友,而且随着时间胶囊内容的披露,也让我们看到了小明美对于伙伴们绝不是泛滥的温柔,而是希望他们能直面缺点和错误,拿出勇气,正视自己,这才是“天使”该有的模样。 基于以上内容,同一个人设,在同一个作者笔下,我们是不是能看到贴标签的提线木偶和符合人设的自主意识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如果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话,是否暗含其它意义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