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gggnui wwwggggnui
关注数: 9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4,941 关注贴吧数: 102
三维“北欧七”底板试打评测 收到板有十天了天天打,,现在做个简单的总结。 我直板双反的打法,主要是发球抢攻,或者控制相持,以控球等失误反控连续攻拉为主要得分手段,,,技术上基本的动作都会,,可以连续稍慢点拉球,,太快的话视力(近视)跟不上。 外观:我收到的板裸重86g,七夹做工和木材纹理都很好,把子是比较粗的把子,,板型跟其他板相比后边有点大,重心偏中间,红色铁牌标有点像拉丝卡,看着比较带感,尾标是三维的金属拉丝标,跟银河工艺一样,闪闪亮也很好看。 试打:我正手用的拍里奥cj8000 40度,灌过胶的反手40度蓝海绵狂飙(反手喜欢硬点的能打能拉,小动作弹打速度快,突然性强,弧线低),正手攻球方面,比较稳定,略发力触板,出球线路直,速度中快。摆短,非常稳健,搓球弧线低,控制强,落点准。挑打,我用cj8000有点肉不太好挑,换过来反手40度蓝狂飙,效果比较好速度快弧线低。拉球,能感到明显后劲,只是这个板反馈较慢,拉球时,需要整体加快速度才能出质量好的拉球,太慢容易把球挂出台,也就是持球感比较好,弹性反馈比较慢,所以整体要加快速度。推挡有喷劲,这一点除了红大妈的板,其他品牌还么发现能做出喷劲的。非常稳,推业余的弧圈杠杠的,平时特别爆的弧圈一般推不住,用这个真就推住了,推的对面阵脚大乱,不敢拉了。 优点:整体性能非常突出,主要是稳定,性价比高,把子粗。整体刚性恰到好处,能打能拉。 缺点:面材略软,小动作抖,出不了球,有的球友说借力不好,我觉得不是,推挡的时候往出喷说明借力是很不错的,只是整体反弹慢。直板重心不太舒服,后面板型偏大,握板后,板中心感不强, 总结:官方给的快攻板,我觉得是比较全面的板。这只球板综合性能很好,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因为我总打纤维板的缘故,所以动作比较小发力比较快,目前节奏有点合不上。经常打实木的朋友不妨试试,其稳定性和综合性这个价位绝对惊艳。
业余爱好者应该学习专业的哪些技术 野球打了近十年,,因为是在学生时期学的,加上看过不少比赛,所以动作协调、没有多少奇怪的东西,,,,近几年有时间每天打 ,然后想提高技术,所以认真学习了唐博士的视频,其他的比如走向冠军之路,各届的冠军示范视频,,,还有其它不计其数的各种视频,,,,,。 介绍完该说下自己的感悟了,打了这么久,我实践认为首先直板的推挡技术是业余不可或缺的东西,,,反正我们这业余高手(比省队低两三个档次的)弧圈我是可以推的,偶尔手感好可以推的他们不要不要的,,,横打技术 也玩,,,问题主要还是在转换,,,业余要提高首先是步伐,这个其实非常好练,找一个打大角的对手,使劲追着球跑,即使接不上可以先触下球,跑上一个月你就可以跑接大角了,,,,,其次是转换 也是需要练习的,正转反,反转正都要多洗练习,,,最后是连续性,,要击球连续性好,转换的先过关,要不然对方一变线肯定失误,,,单板质量应该是循序渐进 不要刻意的去加强,,,业余的 用到的很好,,,,当然也有一板流的业余高手,但是他们的水平一辈子就那样了 我身边就有好多例子,经常性的指导我怎么打,,,我心里是呵呵呵的,,,他们的特点就是发球咬牙切齿,回球恨不得把台子打破,,,,,,感觉头发都在使劲,,,,跟这些人打 完全没有乐趣,,,妥妥的输掉,然后听人家给我教球,,, 以上是我的感悟,希望入门的业余朋友们多注意这些问题,,业余应该以多板连续为主,,,自然的去提高,,,切忌一板流,
平野技战术的一点小见解 这几天大家吵得纷纷扬扬的,,就客观实力而言,平野的水平跟国内水平还是有差距的。 1.不可否认的球对运动员的影响是很大的; 2.平野的身高优势,,,对于快攻(快弧)型打法来说,合适的身高真是如虎添翼,估计有人又要说个子低了覆盖范围小,请看下一条; 3.侧旋的运用和力度的掌控,,,这点上平野确实做的很优秀,力度把控的恰到好处,,,快速击球时带有弱侧旋,这种球说转不转,说不转又转,可以抑制对手发大力,,而平野攻球时带点侧撇,可以稳定准确的控制落点,,对手想发大力拉球时 要么吃侧旋拉飞 要么左右出界,所以不敢发力 不敢打大角, 不发力接过去 他又继续快攻,,偶尔顿下节奏,,效果就杠杠的。以前我们广场就有这样的业余高手,真是不好打啊,,侧旋为主,快攻帶撇,压得你发不出力,稍微给个大角 他就一板连撇带拍回你大角,,,软绵绵轻飘飘拉不起来,,, 4.手感 节奏 把握的非常好,,, 5.小孩子的好胜心,,有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水平相当的对手,谁求胜欲望越强越能发挥出惊人的水平,,。 新球对我们队员影响,使其节奏 手感都不在点上,严重影响单板质量;而且目前国内尤其是女队侧旋打法太少,或者干脆说没有,,这样出问题就很自然了。。男队侧弧跟拧拉可以解决的问题,,出在女队身上就难办了,,昨天看吧里有人发日本直板高手,对侧旋的运用也非常多,正手撇大角完了接反手加力侧推,也是666,,还有现在太鼓吹什么弧圈先进性,,而有点忽略快攻 推拨等基础实用技术,,没听过武术中有种说法,没有最强的武术套路,只有最强的人么,先进就一定强么,星爷的苏乞儿中跟对手换了套路还是照赢,结果很显然,,!女队现在的打法就是使劲的摆速,,有时候看着比赛感觉好无聊啊!!!快速互怼,看得人打瞌睡,,!希望快速调整,千秋万代,,!
2016乒超 马龙vs梁静昆——一些技战术个人看法 个人认知水平有限,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指正 1。马龙输球 客观原因:球台 球台 球台,,,,新的球台具有显示器功能,表面粗糙度太小,太光滑,比较低且转的球直接打滑,弧线猛烈变低,,,弹性 新材料的弹性 ,,,关于球桌摩擦系数这一点,,我想呼吁广大球友,尤其是有影响力的球友建议乒协能不能把摩擦系数规范一下,,球台并不是越光滑越好,打滑就属于人为的制造随机事件,,,并不符合乒乓竞技初衷,,!实例,有好几个球要反拉直接打空(打滑 或者弧线下扎),,摆短直接下网(个人猜测打滑了,所以本来摆好的摆短距离,猛然近了,导致球下网,,,,邓亚萍解说是因为球太转了,个人理解 摆短抢上升期,球基本没转起来,,那么能有多转,,,当然也不排除失误的可能)。 主观原因:马龙是公认的技术全面 打球脑子灵活的球员,,,打球靠脑子就需要眼观六路,所以有一大半的注意力没再球上,除了盯发球的时候,,这就使得对打得时候 好多球的高度都是靠经验来打,主要注意力转移到对方的位移跟动作,,所以好多球滑了或者下扎后打空了,,实例第二局的时候马龙主动打攻球,屡屡得手,主动上手后注意力回到了球上,每次都主动打,赢的比较轻松,,,,再说梁静昆,梁静昆打马龙 毫无疑问的搏杀打法,追着球有机会就发大力打套路,加上自身身体条件非常好,基本功非常了得,那么这种打法就很可怕了,,不说马龙,任何人遇见这种基本功身体条件非常好的搏杀打法,都只能眼巴巴吃亏。换句话说对于这种基本功和身体条件非常好的主动搏杀型打法,根本没有破解的方法,,!如果硬说有,那就是打几十场,累死对方,,,,。 2。梁静昆 技术独到,基本功扎实,身体条件好! 身体条件好跟基本功过硬就不说了,,,大家有目共睹,下面主要说说技术的独到和创新:说到反手不得不提张继科,张继科的反手的确是达到了一个化境,能软能硬,能长能短,能刚能柔,技术全面,熟练,爆发力更是惊人,当之无愧反手第一人! 梁静昆反手实力也是过硬弹。拨,拧,,但在处理球上 张拧弹结合 梁拧用的比较多,,弹拨比较少,,,,但是梁反手有一个创新技术,将弹击跟拉有效结合起来,出了一种新的组合技,弹拧或者拧弹,,普通的弹技随小臂的甩动触球后通过顺势停顿抖碗将球击出,而梁静昆的弹拧,则是在甩动小臂弹击球的时候手腕抖拧,,从整体动作体系上将出去是前冲弧圈,但是因为甩小臂的平动速度特别快加上瞬间抖拧,出去的球不但爆 转,,速度更是快如闪电,,,,当真是一项新特组合神技,,,再说拧弹 拧弹其实算不上新组合技,因为很多优秀运动员 甚至业余都会,,就是在吃住球后通过抖小臂手腕将球送出,,,就是所谓的拉住兜了一下,,,,但是大多数运动员用在正手,,当这一技术用在反手其威力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拧吃球非常深,其次反手甩小臂 甩碗要比正手舒服,爆发更好,,,这样出去的球旋转非常强烈,又加上甩腕的冲劲,,会顶的对方非常难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