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乐233
沈嘉乐233
与其双否定不如双肯定
关注数: 74
粉丝数: 25
发帖数: 4,349
关注贴吧数: 34
看刘备得来的灵感,平然世界 假设规则规律是平然的认知结果,世界便是混乱的啦
皇冠流流弊 嗯,队友非妖魔鬼怪是前提
觉得第一件冰杖咋样 感觉容错率高很多,保命不错,q到就能w到,再也不怕对手在圈圈里辗转腾挪了,点一级e备用。第二件直接大帽子补伤害。
无财富不够不结婚的忧虑 选择不结婚了,估摸着也不在乎自己晚年了。然而人均寿命增长,但工作年龄有限....假设七老八十了长辈还活的好好的咋办?
天人合一新解释 规律,与,我,并存。
个人现实与现实 嗯,其实就像是变相的主客观吧?
又琢磨了下 https://tieba.baidu.com/p/8826042988?share=9105&fr=sharewise&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44.1.0&st=1705652223&is_video=false&unique=E283DCEEF0ED6E9A83EC39F30E6FCC8C 运动者想要追上乌龟,就必须先抵达乌龟所在的位置→运动者想要抵达乌龟所在位置,就必须先抵达距离乌龟此刻所在位置十厘米处→运动者想要抵达乌龟所在位置,就必须先迈出第一步--无论第一步的距离有多小→运动者与乌龟的距离无限小→运动者迈出了距离无限小的一步,乌龟应该迈出比无限小还小的一步,可不存在比无限小还小的一步...可乌龟速度比运动者慢,又必须可以迈出比无限小还小的一步→运动者迈不出无限小的一步,乌龟可以...→无限小的距离加上乌龟无限小的一步小于运动者不无限小的一步→运动者可以追上乌龟
无聊好无聊 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新奇的,又不需要多少底子是个人就能乱想的话题。
芝诺的文字游戏 a和b比赛,a比b速度快十倍,b在a前头,因为a想要超过b,就必须抵达b此刻所在位置,可b趁着这段时间已经行走一段距离,于是b继续领先,a继续追赶,b继续领先...所以a永远不可能赢过b。 阿巴阿巴,“因为a想要超过b,就必须抵达b此刻所在位置”这一句,隐藏的设定将比赛分成了两个阶段:a与b平行前,a与b平行后。 后续a追赶b的循环便是要达到a与b平行这一结果,然后开始超越。 在这一阶段,假设a此刻位于x0,时间处于t1,b位于x1。 当时间来到t2,a追赶到b所在位置,b已经到达了x2。 因为:va>vb 所以:x2-x1=(t2-t1)*vb<(t2-t1)*va=x1-x0; 也就是说,在比赛这一阶段(a与b平行前),经过任意时间段后,a与b的距离会不断缩小。 设a与b平行点为xm,设tn,tn时,b位于xn,a位于x(n-1),且xm-xn<xn-x(n-1)。 设t(n+1)时,a抵达xn。 在t(n+1)-tn的时间段内, 设t(n+2)为下一次观察时间点,且阶段仍然位于ab平行前,且此时a位于y(n+2),b位于x(n+2)。 可得:xm>x(n+2)>y(n+2); if:t(n+2)-t(n+1)=t(n+1)-tn; 则:y(n+2)>xm,不成立。 所以:t(n+2)-t(n+1)<t(n+1)-tn。 也就是说,经过tn之后,每次观察间隔的时间必须越来越短,才能符合阶段一的规则。 得出结论:要么比赛一直处于阶段一且观察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要么a永远不可能超过b是个谬论。 由于规则叙述中没有关于观察时间间隔的设定,所以阿巴阿巴
对信息的态度 信仰(肯定)1--将信将疑--信仰(否定)0 信仰(肯定):宗教狂信徒对于神的存在 将信将疑:阿巴阿巴 信仰(否定):宗教狂信徒对于无神论的正确性 辩证0.4,多疑0.6
怀疑主义属于三观中的那一部分? 怀疑论与怀疑主义是否相同,如不同又属于那一部分?
精神状况的极限拉扯 张望四方,好奇或无意之中扯了下某根绳子,结果绳子是触手伪装的,触手本体是个大怪兽,正在狞笑着想要把你塞进嘴里嚼个稀巴烂。 无处借力,大惊之下扯了另一根绳子,哪曾想它也是另一只怪兽伪装的,于是两只怪兽一人缠着一只胳膊拉扯。 拼命挣扎,于是全身上下都挂满了触手。 结局a,被车裂。 结局b,被拽着东摇西晃。 结局c,主动维持平衡并借力打力,爱看那个怪兽就去看哪个怪兽。
一个小现象 看小说,看到主角夸耀特色社会主义并想执行时,心理会有不适,冲动想要涌上头脑,然后变成为杠而杠的杠精,然而我自问对于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多大不满,还有不少的满意。 那么为啥会这样呢?
这就是酒神精神吗? 不管啥问题,喝酒就对了
三观啊三观 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知 价值观,对对错的分辨?需 人生观,对未来的规划?行 所以世界观和价值观需要契合才行。
两小儿辩日 现今矛盾的问题大概因为争论者是两小儿
信仰崩塌之后 许多许多人都是自我的狂信徒,某一天某个理论导致神死了,于是信仰崩塌,失去信仰,便没有了行动喜怒哀乐的原动力,于是一片空白。 有的不再信仰神,以空为白,白为有。有的空空落落,啥都不剩。 run了
啥子傻不傻 有人劝你别像个被骗了一百万的傻子 你笑得跟个傻子一样说 大家都是傻子 不过有的人傻子发现别人是傻子 有的傻子傻乎乎的啥也没发现 有的傻子发现自己是傻子 还傻乎乎的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以为不是傻子的傻子 有的傻子发现自己是傻子 还发现自己怎么变也是个傻样 于是干脆就当这个傻子算了
关于蓝绿色盲又瞎想 忽然想着,我会不会是色盲音盲触盲嗅盲味盲文盲,只是我和其他人都没发现呢?
如果思考也是一种感觉,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那么是谁在思考呢?
总结一下我接触过的观......茶角度? 怀疑.茶是什么?茶真的存在么?我眼前的确定不是幻觉么?我记忆中的逻辑确定没有出错么? 相信.我看到茶了,它真的存在。 拆解:这有茶吗,抱歉,我只看到一堆死亡的植物细胞。 相对:茶只是一个符号,可以安在任何一个目标身上,所以茶并不之总是茶。 无: ....懒癌犯了,留待以后,欢迎补充
怀疑自己,慎用 当得出不利于开心又于事无补的结论时,可以不断怀疑,怀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真的正确,通过否定自己来获得快乐。
男女都喜欢美女帅哥。 美颜能达到这个效果,哪怕现实中不尽人意。 那么,可不可以发明一款美颜眼镜 ,类似于防蓝光眼镜,让世界充满美女帅哥捏?
大罗之道。 第一天出现了一个长耳朵生物在吃胡萝卜。 第二天,我们将其命名为兔叽。 第三天,“我跟你说,我前天看到一只兔叽在吃胡萝卜诶(・∀・)”
正确使用断章取义 无论该如何做,都可以说出一堆理论来。 当你想要如何做,但此时运用的理论不支持时。 不妨断章取义一下,从其它理论中借截出一句话来作为支撑。 这样开心就容易多了。
虚无主义。 更像是否定主义。 类似于怀疑主义。 一个不断否定。 一个不断怀疑。 发展到后来。 否定了否定。 但还是不承认。 怀疑了怀疑。 但还是不相信。
大概是另一种梦游 早晨起来,爸妈叫你洗脸刷牙吃饭,连胜声催促中,你迷迷糊糊的应了,可是却没有动。而是在脑海中想着该怎么做... 把被子踢开,坐起来,揉眼伸懒腰,起床穿拖鞋,沿着道路走到洗漱处拿起牙刷牙膏... “怎么还不起来?!” 爸妈的声音如同棒喝,让你恍然意识到,自己还在床上,刚刚只是你在脑海中的对起床的模拟。
脑子里观念 有点多了,互相对立的一大堆,于是我成了墙头草。
德智体美劳 好毅恶劳
思考是不是一种感知。 触觉会传给人锐利粗糙温度等信息。味觉味道,听觉声音,嗅觉气味,视觉颜色大小。 思考也会传递给人思考的内容,所以思考算不算第六种感知呢。
突然冒出想法做比较 育儿和养老,哪个需要花费的(精力,时间,金钱)更多?
无聊发个帖 观念的歧路a(一切都遵循规律吗?): 甲方,一切都遵循规律。 乙方,并非所有都遵循规律。 观念的歧路b(不可认知的规律算它存在吗?): 甲方,虽然不可认知,但那是人的局限,不能因此否认它的存在。 乙方,既然不可认知,那么便无法应用,无法应用等于不存在。
对于询问人生意义为何的目前回答。 意义依托目的而生,追寻快乐是一种目的,快乐是一种感受,在此算是结果吧。 只要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哪怕是为了赚钱而重复周一到周日,那赚钱的行为对于赚钱有帮助,那边是有意义的。 但是,达成目的并不意味着绝对会获得快乐。 老早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话“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达成坐在宝马车里的目的,但却并没有那么快乐。 再比如,有些人有时候心心念念着放假,可真一放假反而觉得无聊。 为什么追寻人生意义答案的人会想要追寻这个答案呢? 倘若是为求知,那么我想说,意义是目的的伴生品,哪怕是追寻答案这个目的导致的提出问题这个行为,它也有意义。 我想也有可能是因为人生数十年太长而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安排,究竟要以什么作为生命的最终目标。 这种情况的话,大概就是劝人活在当下? 还有可能是把意义与快乐混淆,看似在询问人生意义,实则觉得过得一点也不快乐,日子无聊。 建议是尝试发现快乐,比如发觉做兴趣爱好时,例如听歌,唱歌,看小说,玩游戏时,你是快乐的;或者与朋友亲人聊天时是快乐的...你要发觉,生活并不是只有无聊与痛苦,至少确实有快乐存在。 如果,真的发现不了快乐,或者觉得快乐不够多,考虑清楚后果,觉得可以接受的话就换一种生活方式吧,换换作息规律,换换工作,换换居住地点,换换人设... 如果后果无法接受...想想有没有能接受后果还可能接受的生活。 实在没有的话,抱歉,咱也想不出办法,或许提高能力之后,或许时来运转,或有改变,姑且以此望梅止渴吧。 j
累了一天发个帖放松下 我。 我是谁? 因为感知存在,因为思考存在,于是思考给感知与思考添了归属于的对象,称之为“我”。 我是思考为感知与思考增添的归属对象。 我在哪? 我是思考为感知与思考增添的对象,所以我出现在思考当中。 我从哪来? 从思考中来。 我到哪去? 待在思考里,哪儿也不去。
时过境迁,人是心非 我脑子里一大堆堪称悲观的想法,但为啥我还没挂还能开心呢?因为我把他们忘了嘿嘿😬。 我确定我有一堆悲观看法,但那些看法的具体内容是?呃,容我想想...想个毛线!反正第一时间想不起来我就不会伤心难过。决定我心情的是我表层的想法,至于这张多彩的纸下覆盖了多深的黑暗,那不重要,因为我都没记起他们的模样。噫,按这说法,老年痴呆都好像成了福音,罪过罪过啊
对量子测不准的看法 一,我只看过科普。 二,我对科普里量子测不准的认知是:测量本身会带来干扰,所以无法得知精确结果。 三,我对测不准的看法是:人不知道结果,但一定存在结果,波动是人的局限。 四,以我为中心:反正得不到精确结果,等同于不存在精确结果。(不排除科技知识理论上升带来精确结果的可能性)
饥饿试炼 如果能意志鉴定到把自己饿晕过去,应当有资格对世间万物对我提出的超过九成九的要求说不。
阿巴巴 三观会形成需求,身体也会有需求。 三观可看做知的一部分,也可看做需的一部分。 把天理当作三观,存天理灭人(身)欲(需),当三观需优先度大于身需(被教化),就能形成知(三观的知与需)行合一。
摇舟渡苦海 人不开心,是为“苦”,人之苦,在于求不得。 想开心,不知道怎样才能开心,没有目标方向,求不得道。 想做一件事,却因能力不足做不到,求不得果。 想做一件事,却找不出方法;想做两件事,可两件事互相冲突,求不得法。 明志以得道,自强可得果,节欲避无法。 目标一开始就确定,即彼岸。 明志,可控制小船向彼岸前进;自强可提高小船承载重量;节欲,可减少自身体重。 三宝具得,可达所愿皆所能,所为皆所愿之彼岸。
知行合一,还是,需行合一 如题,知与需的冲突是常态,冲突的时候改遵从哪个呢
多喝水的理由 睡不够就口渴,口渴就不想说话,不想说话就少了交流,少了交流...... 所以一天要喝八杯水哟亲
分享视频
算了开心就好不搞取名困难症 我说。 想说,想说的说不必说。 又说,想说就说,反正不必说也是不必。 想说为什么想说,为什么想说说说了也是白说。 算了不说了。
不是这种局就是那种局 总之赢了就是碾压,输了就是甩锅
咱也不知道哲学是什么 只是进了这吧琢磨一段时间后,心头的纠结少了许多
立场去哪了 “世间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说这句话时,立场在哪里呢?是否抛却了屁股下的位置。
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做给自己看。或许习惯了,或许自己也信了,或许仪式做着做着时间就过去了,总归是个让人不至于太过空虚的法子。
ta被淘汰了 但ta没有错!ta只是......被淘汰了。 从来都只是适者生存,从来都不是错者淘汰。
来点新鲜的话题吧 .
换一套思想 不再爱你所爱,不再恨你所恨,相信现在不信的,不信现在相信的,值得快乐的不再值得快乐,让你痛苦的无法再让你痛苦,你将崇尚如今所鄙夷的,鄙夷所如今所崇尚的...... 杀死自己来获得新生,自杀充满神圣,这样的救赎你愿意吗?
成就系统怎么又没了. rt
愈发漫长的等待
决定论并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人被拆分了,行动不是人行动而是无数组成部分在动,认同微观的那刻起,“人”就死了
这盒子真的能开出十以上的蓝币吗?
主见...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被忽悠瘸了 rt
水水水水水 水水淼淼
无限制演绎 起点:世界是科学的;人心是自由的。 发展:因为科学认同规律之上,猜测命运存在。 矛盾:命运的注定与人心的自由似乎不可共存。 掷骰子a:命运注定论胜利。 发展:命运注定阻碍追求自由的心,导致不快活。 矛盾:命运注定与快活似乎不可共存。 掷骰子b:快活胜利。 快活胜利锁定结果:命运不能影响人快活。 根据结果随便找个原因:掷骰子a的时候手抖了取消成绩,重掷结果为人心自由-命运不注定。 待续.
意义,需求,目的,知,行,责任。 知,可以知“方法”、“道理”、“对错”。 责任,某种道理。 行,目的是有意识行为的前提。 目的,是为了通过“行”满足自身某种需求。 意义,对“行”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判断。 需求...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待续...
时隔几天看到信息 开挂挖掘机
最近的想法 有些人首先被教会的,该是妥协与放弃。幼时放弃“捣蛋”,放弃“贪婪”,少年放弃“早恋”,成年放弃“洒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