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环绕声 杜比环绕声
关注数: 40 粉丝数: 273 发帖数: 7,906 关注贴吧数: 41
闲聊即将落地的龙芯指令集 语言这东西,是一种沟通方式 它其实是一种描述手段,字、词组、组成句子的语法都是它的基本单元 随着认知的改变,需要描述的事物越来越复杂,就需要更多的字,更多的词组,以及更严谨繁琐的语法 就汉字的演化来说,也符合这么个规律,替代字,同音字,外来词的引入,都是为了更加精准的沟通 处理器的指令集,也符合这个规律,随着架构的变化,就需要加入更多的指令,当现有的指令集不足以描述架构上的功能时,就需要新架构的指令集了。 新文化运动推广的白话文还有建国后推行的简化字,都是建立在原有语言体系改造,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至于精简指令集和复杂指令集,可以用中国文学中的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不同来进行不严谨的类比。 文言文除了之乎者也,呜呼哀哉之类的语气代词之外,其精华之处在于言简意骇,但现代人若真要读懂,有必要用较为繁琐的白话文进行翻译,这如同复杂指令集,要描述某个新事物,定义一个词条即可。 而精简指令集,要描述同一件事可能篇幅较长,略显絮叨,但中间翻译的过程就少了一些。 同样的,喜欢于用白话文描述事物的,基本上很难再拿文言文作为沟通工具了。 所以即将落地的龙芯指令集,一定是精简指令的,至于指令集的细节和兼容性,想来是要适应二进制翻译这个新需求引入了架构上的改变。就比如软件的国际化,以前是硬编码到程序里,不可切换,后来出现了“外挂”,进行动态翻译,发展到现在,已经从架构上使用国际化,不用硬编码,不用外挂,只要根据locale加载对应的语言文件即可。 但本质上,语言也好,指令集也好,都是一种描述语言,其本质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对CPU来说,其架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加减乘除等等,总是有共性的东西。所以龙芯即将推出的指令集,很多元素也是同样的。 所以就CPU的应用生态来说,翻译可以有很多个词表达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对mips可以说加速,对arm可以说翻译,对x86可以说兼容,但无论怎样说,其描述cpu功能的作用没有变化,这就足够了!
fulong 2f 配置 netbsd 8.2 的一些体会 在这之前,试过在玲珑一体机LM-9013、9002上试过引导netbsd-INSTALL_LOONGSON(安装程序)和netbsd-LOONGSON(内核),都直接黑屏,所以拿到Fulong后,也没去碰它。 或许是因为对BSD有些情结,在搞定多版本Debian后,试探着用U盘加载了netbsd9.1版的内核,没想到居然可以引导,所以这几天的闲暇时间基本上都耗在这上面了。 思维惯性,开始用的是netbsd9.1版的安装程序,用虚拟机整理了一下思路还比较顺利,可上到Fulong,接连在分区上碰壁,时不时的出现段错误,让我对netbsd产生了怀疑,试着用较早的版本持续测试。9.0版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试用8.2版本算是守得云开看到了月亮。 网路安装用清华mirrors速度飞快,期间也没碰到什么坎,配置rc.conf时启用xdm,发现因为sis的xorg驱动问题,无法进入图形界面,只好先把驱动挪走,用最保守的方式进入到图形界面。 期间也做了一个“变通”尝试,用8.2的安装程序安装9.1的系统,发现9.1的fsck确实有问题,用8.2的进行了替换,也是可以进入系统的。但后续测试编译内核时报错五花八门,最终回退到8.2这个版本。 龙芯2F版 netbsd 8.2 的亮点,内核是mips64el N64的, 系统工具程序和软件包是 N32的,源代码有针对2F的修复,实际运行起来看系统响应上,比老版本的linux要慢那么一点点。
说说我眼里的PL330 折腾PL330有一段时间了,测性能找彩蛋玩得不亦乐乎,也让我在不停的更新对这个小机的看法。关注这个型号,去年就开始了,不得不说德生营销这块做的不错,时不时曝光的照片和信息,让330的关注度一直没有停止。拿到这台小机,从外观的风格和外壳的材质上,很明显能看到990的痕迹。因为330具有单边带和同步检波的功能,所以也能知晓和990一样,使用了SI4735芯片,这样就有了一个基本印象,990/3就是330! 相对990的多功能和用户体验,浓缩了的330保留了收音机部分的性能指标,当然也因为较990少了些功能,因此在软件部分在990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偿,让330的小机定位既不同于前代的310,在990面前又不落下风。总体上看,正如德生在新机发布之前透露的消息所提到的,330在电路设计上,对SI4735这颗芯片使用的是芯片厂家的官方设计方案。也就是说,对芯片的所有功能均提供支持。相比较使用同一块芯片的PL365,可调整的项目更多,留给用户的操作空间更大,灵活度更高。 例如对4735内置左右声道模拟音量控制的支持,通过长按7可以激活这个功能,实现两级音量控制,这个功能从880开始就存在,8800、990和501都可以调整这个音量。但在同价位的德生发布的小机,这是第一次采用。除了这个功能,330和990比较,针对4735的AGC和调谐静噪也提供了几个参数可进行调整,而以往的设计大多是用芯片的默认值固化,这样虽能确保性能满足一般性的需求,但随着接收环境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收音机势必也该进行一些改变。换个角度说,更多的参数调整(彩蛋)就如同模拟机经典机型满面板的旋钮和开关一样,又有谁不喜欢呢! 除了对4735的全功能支持,PL330的另一个亮点是ETM+,很高兴能看到德生能在软件上进行不断的努力。现在电子产品功能性开发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人机界面和软件操控不断的进行优化,不断的打磨自己的产品是一个品牌的必经之路。ETM+就是一个不断打磨出来的功能,它不会对接收性能产生任何影响,但提供了便利性。ETM+说来也简单,就是在现有功能基础上,通过软件方式复用存储空间,提供了分时段的电台扫描和存储调取。在这之前,普遍采用的是分页的机制对电台进行存储管理,之后又增加了多P0页的方式对不同波段进行管理,而ETM+又进行了细化,针对不同波段按时段对电台进行管理,并通过ETM键简化了相关的各种操作。 PL330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它所采用的喇叭。若说小纸盆喇叭和带低音振膜的单元是德生的老本本的话,501和330算是有一些突破。在体积限制内,多一点中低音,可以看作这种突破的初衷。效果如何见仁见智,但有改变,总是好事。耳机线路从网友发布的拆机图看,是加了一级缓冲,这样频带会变得宽些,低噪也能得到一定的抑制。而电源管理上,从330揭开盖头开始,对电池的使用就充满争论。但我对使用何种电池并不敏感,因为这要考虑体积、便携性、重量以及续航等因素,我只关心330的电源管理,落到实处就是电池的充放电管理。无论是充电电池也好,锂电池也好,它的充放电标准电路在收音机上往往都得不到落实。所以使用镍氢电池的,往往都需要备一个好一些的充电器。在这一点上,通过拆机图这个途径查看管理芯片以及实际充放电的观察,PL330还是很稳妥的,使用原机充电电路即可。 330的接收性能,参照的机型是德生的PL365和PL990。我几乎每天都有那么一点时间,一边找彩蛋一边做接收性能上的对比测试。拿PL990做对比的主要原因是看性能是否990/3,用PL365对比是看对SI4735的使用提升的空间有多大。对比测试下来,PL330给我最大的印象来自短波弱信号的适应性。和365比AGC好了一点点,短波信号因为天波传输的原因,尤其比较弱的信号,在可听和不可听之间波动往往很频繁。SI4734/35芯片因为内置ADC的自身局限,最强信号和最弱信号所形成的区间往往无法和模拟机相比,也就是说对高频信号的动态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信号从低变成很低,再变成可听时,往往会出现音量突变的情况。这在SI4734芯片的机器里,如310et,398MP很常见。不过改进的空间还是有的,比如动态ADC让可采样的信号强度区间可以动态移动。而这些都是和AGC可以联动的。在把玩330彩蛋的时候,也发现通过调整AGC的两个参数,在极大/极小值期间,对弱信号以及对突然变强的信号,实际对比试听的表现是不同的。 330的调频和两个对比机的性能基本相同,当然是在都同长拉杆天线的情况下。相比较PL365对拉杆天线的依赖性更多一些。而330对拉杆天线的依赖性就相对弱一些,无论是在调频还是在短波情况下。为了消弭栏杆天线的作用,我也使用了室外长线做了一些接收测试,信号更多更吵杂的情况下,调谐舒适度的问题就暴露的比较明显了,比如调谐静噪、信号捕获的速度和调谐舒适度,330真就不如990了,基本符合三分之一这个定位。当然这个定位还是有取巧之处,因为330更轻、更薄更便利,玩接收打前锋这个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
聊聊H-501这个机器 缺点见各种回复,既然是聊,就随意聊聊优点和使用的体会 一、欣赏H501的最佳视角 应该是打开机器的方框支架,斜45度角左右使用和倾听,这种姿势好处有这么几个: 1、拉杆天线是可以垂直的,这样在拉杆天线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天线有效高度是最高的,利于接收 2、按键可以单手操作,解放了另一只手。这个角度操作按键很舒适,H501的按键设计堪比德生自己的旗舰,按键大小、行程和位置,接受这种设计后,很多切换操作都是可以集中在最下面一排按键,在这一点上比它的小兄弟990要好很多。 3、这个角度声学特性是比较好的,放置机器的平面可以有一些声反射,对中低频有改善,也因为是倾斜放置,高音部分的传输角度也比较大,比较符合高音齐耳的听音需求。 4、方框支架有一定的阻尼,也就是说不是卡到一个固定位置,这样好处也不少,起码能减少一些机器震动。 5、液晶屏在这个视角是最清晰的,H501这一点不如S2000,可视角度比较小,其实990、880也有这么个“毛病”,S8800要好很多,接近S2000。 换个角度说,H501也可以立着放、也可以葛优躺,但有些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 二、聊聊H501的“彩蛋” 用的时间越长,越是觉得H501是台很复杂的机器,这也好也不好。 1、不好的地方是即开即用的话,有些功能是关闭的,习惯性思维会让人觉得所谓纪念版不过如此。用户体验这东西就是这样,最好的体验往往是很难把握的,尤其是知道了它有很多可调整项以后。 2、好的地方我是觉得H501偏爱喜欢折腾的用家,折腾的越多受益就越多。德生在这方面似乎也是乐在其中,隐藏了不少功能等着用家去摸索,S8800弄了个遥控器都放不下这个恶趣味,非得弄一堆“长按”操作,来激活和调整隐藏的功能。 3、隐藏的功能,大都是以“彩蛋”的方式提供的所谓福利。彩蛋是什么呢?比如漫威电影演员表插播的“未来”,也比如软件上非人类组合键调出的一张图片、一段音乐。H501的彩蛋也是这么个意思,它是为玩家准备的,用家可以完全忽略。 三、隐藏功能的归纳 就现如今发现的,大致归纳为: 1、音频的电平控制,简单的说就是音量控制。H501、990、880和S8800都内置了电子音量控制,但大多是隐藏状态,S8800算是落实到遥控器上,而剩下的,只能是在按键上做文章了。这么做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为不同波段音量大小不一致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另一个是改善音频元器件的非线性失真。调好了算是劳动报酬,调不好就捅复位,大侠重新来过。 2、静噪控制,注意它不是调谐静噪控制。这个静噪控制形象点说,就是可以设定要忽略的电台信号。比如你只想听强台,那就把静噪数值调整的高一些,比这个设定值低的信号就直接没声音了。这功能对无线电爱好者来说,是鸡肋,机器拿过来就设置为0,让所有信号通过。但对用家来说,听最好的信号多香啊,比如,多个中国之声,这么一设置,信号弱的直接忽视了。 3、动态降噪,英文缩写DNR,在电路板上有个屏蔽罩标的就是这个。但这个功能默认是关闭的。从SDR上获取的经验是用动态控制带宽,再加入一些语音的软件修饰,最终目的是提升语音可懂性。从实际使用体验看,对本来能听懂的电台信号,这个功能“无用”,但想找到合适的频率来验证这功能,很难很难。这或许是一根可抓的稻草,什么时候用,只能玩家慢慢体会了。 4、功能开关键,这个是德生比较擅长的, 如同它的电路设计里各种开关三机管的组合使用,具体的可以参考彩蛋挖掘成果的帖子。这里就不具体说了,毕竟不同批次有一定的不同。 5、信息显示,虽说德生被各种诟病,但就人机界面上大多比较肯定,软硬件结合上德生做的不错,硬件上即便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论是外观设计,旋钮工艺诸多方面德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6、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德生的某些彩蛋,不仅是需要自定义键调出,而且还很变态的二级准备,也就是说有些隐藏功能,是需要先打开第一级隐藏功能,然后才能激活二级隐藏功能,比如动态降噪。
聊聊“调谐静音”,不一定对,一起探讨 “调谐静音”是和“数字调谐”伴生的一个功能,简单的说,当接收频率改变时,数字调谐电路会送出一个Mute(静音)信号给音频功放电路,让功放暂时静音。等数字调谐执行部件可以稳定接收时,让功放恢复正常。 这里面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等待”,为什么要等待,原理上和手机启动、电脑启动需要“等待”是一样的。可以把一次完整的数字调谐抽象成一个程序,硬件越慢,程序越长,运行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索尼7600GR把调谐设置成一个“exec”按钮,其实就是基于数字调谐的实现原理,很直观。 那么调谐执行时,除了能看到的屏显内容变化,还要等什么呢? 第一,收音机要对用户输入的频率进行检查,把用户下的命令进行“翻译” 第二、翻译好了,就要运行对应的几个模块,对数字调谐的执行机构进行设置 第三、执行机构开始工作,这也需要时间,模拟数调和DSP数调因为原理不同,执行的流程不太一样,时间不一样。 直到喇叭里出现了声音,可以理解为程序执行完毕,进入了一个循环,等待用户的下一个命令。 这些等待的时间加起来,是一次调谐所需要的时间 从用户体验上来说,数调机无论转到什么频率,等待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的,而对指针机来说,实际上调谐的时间和指针当前指示接收的频率有很大关系。 第二个关键词是“静噪”,为什么要静噪?一次调谐,对部分调谐电路来说,都是一次状态切换,从开始切换到稳定工作,需要时间,因为数字调谐在执行时涉及到的电路模块多,时间累加起来,就比较可观了,表现在有那么一段时间里,电路是不稳定的,而人的耳朵对声音的变化相当敏感,天知道在这段不稳定的时间里,会听到什么 于是就需要采取点儿措施了,人工让这段时间里,喇叭不出声,不就啥都听不到了么,而这就是静噪,自动化了就是开头提到的“调谐静噪”。 静噪能不能取消,目前来说,不能取消,但静噪时间可以缩短,但缩短时间都是需要代价的 时间累加的三个阶段里,第一、第二个阶段,是可以通过提高收音机数控版MCU运算速度来改善,当然也可以通过优化程序进一步改善。第三个阶段,对DSP收音机来说,更多的钱用更好的芯片,这DSP芯片里也是有处理器的。更或者“独门绝技”,把“时间累加”缩小到人的耳朵感觉不到这个变化,但是否稳定,就不好说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唠叨一句,数调机的“调谐静噪”有利有弊,不用刻意去追求“无静噪” 因为当你静下心来,去听折腾了不少精力的所谓“无静噪”收音机时,会惊喜的发现,你并没有摆脱它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