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入江波 陈入江波
关注数: 25 粉丝数: 543 发帖数: 3,293 关注贴吧数: 336
新书均价首超50元 实体书店雪上加霜生存更遭挤压 在书店随手买一本书真是越来越贵,羊城晚报记者昨日从“2012年全国图书市场调研报告”中获悉,中国图书市场的新书平均定价首次进入到50+时代,达到了52.23元。   “来看书的还有,真正买书的就没几个”广州市新华书店员村分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对实体书店而言,新书价格持续走高可真算不得一个好消息。    “虚高”背后有玄机   资深出版人周定亮昨日针对图书均价超50元的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分析:“读者实际购买图书的价格,肯定是远远低于52.23元的。如今各家出版社的图书定价都是被迫"虚高",为的是给大打价格战的电商网站留下利润空间。”   网络上还出现一名作家自曝,自己曾经出版的一本书,常规定价仅在20元左右,而经过出版社的修改,售价被提高了将近百分之百,成了39元。该出版社一名责任编辑告知他,网络书店是这本书的销售主力,“我们必须为网络书店打折留下足够空间,否则各种网络促销做下来,网站和出版社都得亏本”。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平衡电商网站与实体书店的关系,有些出版商也有自己的定价技巧。一些适合在网络上推广的图书,如言情类、经济类、职场类,就会定价偏高一些;而一些比较小众的学术类图书,更适合在实体书店销售,就不会额外设高定价。    电商抢客排挤实体书店   在一家实体书店内挑书的王小姐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态:“来书店看看内容,喜欢就上网买,能便宜好多。”当下较为流行的网购图书基本是在书店价格上打七折,有的网站为吸引人气,还不断推出折上折。   羊城晚报记者点击各大电商图书平台发现,各类型图书均有促销活动。例如当当网,童书榜排名第一的神奇校车图画书版,总共有11本,折扣价只需77.9元,每本售价仅需7元,相当于原价的5.9折。而记者观察到,在当当整个图书首页,将近80%的书都能享受五至六折的优惠,即便是一些热卖的新书,也能给到七折左右的价格。   在亚马逊网上书店,原价37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系列真题只需19元,而类似的公务员考试用书在正规书店很少打折。而京东同期也有类似少儿礼品图书三折封顶等活动。电商之间的抢客,对实体书店形成了强力的挤出效应。   难以为继的实体店也只能跟着打折,位于广州市东风路的一家小书店,长年挂出十元三本的招牌,甚至将书摆在走道里吸引消费者,但生意仍然艰难,记者看到,摆出来的书基本都是旧书,而同时期书的折扣力度与网站相比仍有差距。    相关报道    实体书店转型生活书店   事实上,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经历过书店倒闭潮之后,“活得好”的书店几乎都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书店,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从社科书店转型成为生活书店。   根据2012年的相关数据,唐宁书店销售文具获得的收入,至少占整个书店全月总收益的40%,此前这部分收益只占到销售额不超过10%。   而来自台湾的诚品书局则能够更好的展示“生活书店”的概念。在台北诚品旗舰店中,书店被划分为九个部分,除地下三到五层是停车场之外,剩下的八个区域中,只有三楼是卖书的,其他分别是“诚品美食”“诚品风尚”等。在大陆和香港实体书店一片萧索之际,诚品打破“开书店,要赔钱”的魔咒,继续两地开分号,持续扩张。   刘珊 (来源:羊城晚报)
【往事】励家镇初级中学 楼主案:有着悠久历史的励家中学已于2012年全县中学并校大潮中拆除,所有学生已经搬迁至县城。记忆中关于励家中学的记忆是学校办公楼中间有一个大水坑,还有就是校门几经更改,原来是朝西开,后来因为迷信原因把西门堵了,在南面新建了校门。 励家镇初中位于黑山县东部,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89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为3314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875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856人,教职工52人。现在岗教师中,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20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26人。 励家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励中人多年的努力,使其在全县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均享有盛誉。校园内有容纳千人的大操场宽阔平坦,办公楼耸立中央。学校装备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等功能室。 我校始终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学校办学思想: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切为了民族的振兴。“关爱学生,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发展;善待教师,让全校老师们都获得成功;尊重家长,让诸位乡亲都感到满意”是我校所遵循的管理理念。把“文明、求实、勤奋、进取”的校训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并体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本着“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播下自信,收获希望;学会创造,迈向成功”为学校教育目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科学管理,量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学校承担着上级科研课题的实验工作,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有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实验课题,有国家级《当前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的实验课题,有省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语文组正在进行市级科研课题《新课程下语文学科教学方式的新探索》,实验均在进行中,效果较理想。 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和先进职工之家”及“艺术教育示范校”、“锦州市教育系统勤工俭学先进集体”,“锦州市农远工程先进单位”。我们学校还是多所中等及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影照寒窗铸炼三苦精神,汗挥热土同歌无悔青春”。励家镇初级中学全体师生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深化改革,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正在使励中这艘巨轮向着硬件达标、管理先进、环境优雅、质量一流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旧闻】励家镇肥农肥地育肥猪 2003年10月29日17:20 锦州日报 本报讯 王金山、实习生邓昂、记者李光报道:黑山县励家镇上半年户均快速育肥猪17头,出栏商品猪8.2万头,增收1646万元。 为了加快励家镇农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出台了“肥农肥地育肥猪”的举措。镇里抓了平坊村张永岐、刘春荣、崔中远等养猪大户作为典型。他们技术精、懂饲养、会管理,养殖效益高,年养猪都在300头以上,收入6万多元。在典型户带动下,全村生猪生产迅速发展,年饲养量达2.2万头,户均40多头,收入5000多元。接着,又以年养猪1.8万头,户均60头,收入6000多元的阎家村为典型加以引导,带动了其他村、户,全镇很快兴起了养猪热潮,涌现出专业户数2050户,其中养20头以上1700户,50头以上320户,100头以上30户,有力地推动了养猪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励家镇还为养猪大户提供低价饲料粮20多吨,拨给饲养场地近百亩,以及解决贷款、帮建圈物资、统一组织引进良种猪等。目前,全镇养猪突破14万头,户均收入2000多元,养猪数量和效益均创历史最高。此外,励家镇养猪实行档案化管理,各村分户造册,登记入栏、出栏时间与数量,及时为养猪户提供销售服务,卖猪不出大门口。镇里还与外地联合,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大型饲料加工厂,采取送货办法,买饲料送上门,方便了养猪户。
【旧闻】赤子——励家镇“西子科技园”主人王劲 2003年11月12日11:47 锦州日报 谁不愿意栽植理想的丽葩,让它闪烁青春与智慧的光环!黑山县励家镇西王家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王劲,以其无悔的选择,无尽的艰辛和无私的奉献在耕耘着梦想,收获着希望…… 无悔的选择 1990年王劲初中毕业,正在做水果生意的父亲决定带他出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让他体验一下世间冷暖。3年间,他们父子走遍了辽南、辽西、辽北的大部分山区,耳闻目睹了农民生活和创业的艰辛。后来王劲又随父母到沈阳搞了两年建筑,使他接触到了许多四川、湖北等外省工人兄弟。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农村土地30年延包不变的政策,他决心在家乡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 王劲承包了50亩上等土地,签订了30年的承包合同,他把自己的庄园命名为“西子科技园”,取义“辽西之子”。现在问及王劲那么年轻为什么要选择种地?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让贫困山区的人富起来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无尽的艰辛 王劲在50亩土地上开始了庄园式经营和管理,以培育名优种子为主,兼营立体多元种植。他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走遍了东北的农业院校、科技院所。培育种子的实验十分艰辛,测量土壤、选择肥料、播种、覆膜、浇水、除草、打药,使这个刚20出头的小伙子整天泡在地里。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加上与土壤、药肥接触,他的胳膊、脸和所有的裸露皮肤都肿了,再穿上一身粗布衣,乍一看像40多岁。每天早上出来,带上馒头、咸菜、白开水,在庄园里一扎就是一整天。 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潜心钻研、大胆实验和科学管理,王劲的立体多元种植成功了。他多次参加农展会学习经验,并经受住了旱、风、虫、水、雹等灾害的考验,园区获利都在每亩千元以上。随着园区逐步完善和业务的增加,他雇用了20多农工,使这些生活困难的农民有所收入,并可以在“科技园”中学得一些技术。在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中,王劲的“西子科技园”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此,去年王劲被授予“黑山县优秀青年称号”。 无价的回报 天道酬勤。目前,王劲的庄园栽有万余株锦丰梨、苹果梨、南果梨、爱宕梨,每年卖水果就可收入五六万元。另外他除留下20亩地供自己搞科研之外,在其它地块种植了花生、土豆、地瓜等作物,科学播种,巧于管理,使之早熟早上市,亩效益均在2000元以上。 王劲给他的庄园插上了现代翅膀,购置了电脑、传真机,时刻观察市场动态。他培育的“雪韭791”具有相当的抗寒能力,比传统的韭菜延晚半月,极适合北方的反季节生产。几年来,他经过反复实验、筛选、提纯,培育扩繁出许多优良种子、种苗,可出售的有10大类40多个品种,远销到黑龙江、河北、河南等10多个省市,种苗、种子的收入每年在15万元左右。无私的奉献如今,在乡亲们的眼里,老王佐清的儿子已不是5年前那个毛头小子了,而是他家谋生的靠山,是村里人致富的主心骨。除安置困难户到“西子园”做工外,谁家想种什么他都免费供种并亲临指导,谁家有个马高蹬短为难遭窘的事,他都献出爱心。村民李小龙家失了火,烧了行李,王劲二话没说,让媳妇到街里买了两套新的送去。西王家村的老百姓提起王劲,都说他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他为村里人种地搭的钱无法统计。 王劲对父老乡亲这样,对外省市的客户也是如此。他发出的广告信件背面有一行纯朴真诚的字迹——“凡特困户可凭当地民政部门介绍信或相关证件免费供种”……
【旧闻】黑山励家镇培育出了东北第一大杂粮市场 2006-12-04 15:58 文章来源: 锦州晚报 在很多人的眼里,黑山县励家镇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你也许想不到,我们东北地区市民们吃到的小杂粮几乎都是经过这里流通出去的。励家镇已是名副其实的杂粮集散地,培育出了东北第一大杂粮市场。 励家镇盛产小杂粮,很多年前,一些有头脑的农民就把它作为了发家致富的法宝。随着杂粮户的日渐增多和名气的不断叫响,杂粮批发业也随之应运而生,并自发形成了一个露天的杂粮批发市场。从2003年开始,镇政府又对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形成集销售、加工、仓储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杂粮批发市场。 随着市场物业的完善和档次的提升,励家镇的杂粮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黑山县周边的朝阳、阜新等小杂粮产地,甚至内蒙古自治区的经销商,都将产品带到这个市场。在北京、天津、沈阳等大中城市都有由励家杂粮市场辐射出去的销售点。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及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就连日本、西欧等国外客商也时常慕名前来订货。 据了解,全镇2.7万人中参与杂粮加工、运输、销售的就有6000多人,年人均增收2200元,而大大小小的相关企业也达到80多家。如今,励家镇又计划在明年开始杂粮批发市场改扩建的二、三期工程,努力把市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杂粮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检疫检测中心及杂粮集散地和杂粮加工基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