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攻夜习
晓攻夜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76
粉丝数: 4,685
发帖数: 386,769
关注贴吧数: 242
大剑的缺点和优点 大剑在几十年看到的这么多日漫里面,绝对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甚至可能比一些大剑迷心中的水平都高。 首先,很多网友包括大剑迷都潜意识都认为大剑篇幅短是个缺点,这个其实是一种误区。一部优秀的作品,不看长短,而是在于该作品的情节内容人物塑造是否成功。换句话说,优秀短篇小说的艺术性可能并不比优秀的长篇小说差。肯定比不优秀的长篇小说强。 很多网友认为,大剑结尾以岛内结束。而不去拓展战火大陆的剧情是作者的失误,个人却以为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就拿最经典的一些超长篇战斗日漫来说,越长越有狗尾续貂的感觉,越能撕毁原先的设定,导致剧情的崩盘。就举些例子来说说吧。死海我没有兴趣看,最近热炒的进击的巨人也没有看过。都不评论了。日漫长期连载的战斗番,我认真看过都就是圣斗士,龙珠,火影三部。可以明确的说,都是因为过长的篇幅,过长时间的连载、剧情崩得不成样子了! 所以说大剑的作者,及时收尾,终止剧情,让结尾处,特蕾莎,克雷雅,普莉西娅的三人怨念得以结束。是特别成功的结尾。大剑成功之一的因素就在于这个结尾,成功呼应了开篇,解决了整个剧情中的所有的矛盾。 对于我们读者说的容易,对于作者来说说非常不容易的。主要原因就是钱的因素!因为终结一部热追作品,对于作者来说就会断了自己的一个收入来源。 而且更多时候能否及时终结作品,都不是作者能影响的,因为还有后面的编辑部出版社的因素,作者终结一部热度很高的作品,对于出版社编辑部都是很大的损失,丧失销路,影响业绩,所有很多时候超长篇永远不结尾,都不是作者的本意,应该是出版社编辑部的意思,怕断了自己的财源。 当然还有读者的因素,粉丝众们的迫切要求,有时候也是作者不得不拿笔继续写下去的根源。 所以说,大剑能在14年收尾,到了20年还没有新篇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而不是失败的地方! 先说说大剑的优点。第一,就是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完美结局把开篇提出来的所有矛盾都解决了。克雷雅维特蕾莎报仇,普莉西娅的怨念和求死不能米莉亚要为西路达报仇血恨,消灭组织,甚至捎带解决了卡桑德拉的怨念。 仔细看日漫的人都知道,日漫开头很好的很多,烂尾的太多了,虎头蛇尾的更多。尤其是超长篇更是如此! 看看龙珠火影就知道了,狗尾续貂是真的对于一部作品到艺术性是毁灭性的打击! 正是大剑敢于收尾,不无限扩展剧情,加上完美的所有矛盾解决的结局,大大弥补了大剑后半部,怪兽大乱斗导致的情节混乱带来的问题。从而让作品收尾的一瞬间、得到升华。 第二就是人物塑造成功,首先是人物形象成功,特别是女性人物,女战士形象塑造成功! 大剑女性人物形象,除了训练生萝莉化,还有末代女战士有低龄化倾向,绝大多数女战士形象塑造都是成年女性形象。而且排除掉日漫通常女性人物那种萝莉萝莉化面容、即成年女性长个少女脸,少女脸上有一对超级大号眼睛的形象特点。 多数女战士都是通常的成年人脸部,正常眼睛比例。 特别是大剑有一堆成熟女性形象。代表就是特蕾莎,伊兰妮,嘉拉迪雅,拉菲内拉,米莉亚等人。成熟女性的风韵跃然纸上说!一返多数日漫那种成年女性也要年轻化的特点。 还有就是大剑女战士的头发眼睛皮肤设定!浅色金发,银色瞳仁,雪白皮肤!基本上照着黄种人心中幻想的北欧风格极致设计的! 所以说,大剑女战士,往哪里一戳,就迷倒万千粉丝了! 多数粉丝包括本人,第一眼被吸引的就是女战士的形象! 女战士这样的形象能不迷倒万千粉丝吗? 最后就是大剑女战士的身材,不是按照日漫通常成年女性长一个萝莉身材的套路。而是高(个子),大(长腿),上(身丰满)路线!基本上照着模特身材设计的!身高光是有数据的战士,最低普莉希拉都有165,最高185!特蕾莎180,克雷雅170。 所以东方男性心中幻想定所有女性的优点基本上都在大剑女战士身上体现出来了!高挑个子,魔鬼身材,肌肤胜雪,金色头发!这个形象设计出来不愁粉丝! 女战士这些的相貌身材设计不火都难啊! 用咱们的俗话说,大剑女战士就是一群仙女打架,能不吸引男性粉丝吗? 还有一点就是大剑美女战士都是卖艺不卖身。都不靠露肉或者胖次来吸引读者。虽然女战士的战斗服很紧,属于贴身服,完美勾勒女性身体曲线,但是战斗服覆盖全身,除了更衣和洗浴的时候,从来不漏肉。更别说胖次了。打斗过程中,也很少有撕碎衣服,露肉的情节。情节中,更没有转为漏肉的情节。基本上让你欣赏女性美都是在一种含蓄的过程中欣赏。 当然大剑这方面也有一些失误或者故意的擦片球现象,其中战斗服颜色太浅,战士不配被胸腹甲,就是一个失误或者故意的擦片球。 人物形象设计的好,不等于就能塑造好人物,关键还在于其性格,只有外貌没有性格,美女只是一具躯壳!而大剑女战士的性格塑造应该漫画最成功的地方!
街亭之战汉魏投入兵力数量 诸葛亮北伐最多能有五六万人到头了,蜀汉兵力户数很稳定,大约十万人的兵力,一次出征最多五六万人 而街亭之战,张郃所部就有五万人,面对诸葛亮的一部兵力马谡所部肯定有绝对兵力优势。 街亭之战,诸葛亮的兵力很分散,至少分为四部分,牵制曹真的赵云邓芝部,街亭阻援的马谡王平部,进攻陇右的魏延吴壹部,加上在西城的诸葛亮本部。 所以五六万人的蜀汉军队还的分为至少四部分,马谡王平的军队不会超过二万人,参考王平部只有千人,估计马谡全军可能二万人都到不了,有可能只有万人左右,面对张郃的五万军队是绝对数量劣势。 蜀汉北伐,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曹魏五六十万的军队数量,孙吴二十万的军队数量,蜀汉只有十万人的兵力。所以蜀汉倾巢出动,也在十万人以下,不及曹魏军队数量的零头,。 蜀汉北伐兵力数字最大的一次应该是最后一次北伐。234年的北伐,因为230年以应对曹真南征为名义,把李严在江州防御孙吴的2万人抽调到汉中,所以234年的北伐应该在七八万人左右。 但是第一次北伐,因为防备孙吴被迫在江州白帝城一线保留李严军团,所以兵力最多五六万到头了,不可能更多。 全部兵力也就是张郃军团的兵力数字,所以马谡王平部也就是张郃兵力的几分之一 而魏军的分布也是四部分,街亭的张郃部,五万人,曹真在箕谷,作为主帅兵力不可能比张郃少。魏明帝到关中坐镇,他直辖的兵力也不可能比曹真张郃少,这三部分即使按照最低估计也的有十五万人。第四部分就是曹魏陇右河西的军队,当时正和魏延吴壹作战,人数最低估计也的有两三万人。 加起来魏军人数接近二十万。面对蜀汉五六万人,有绝对兵力优势。 曹魏常驻关中陇右河西的军队最低估计也的有十万人左右。关中的军队在曹真的统帅下在箕谷,河西的军队打酱油,陇右的军队在上邽陇西正和魏延吴壹。 张郃部,和曹睿带领到关中的军队都是曹魏的中央直辖军队,机动部队。 这个增援军队最少也的有十万人左右,张郃的五万人只是援助关中的机动军团前锋而已
萨尔浒之战的另外一种解释 萨尔浒之战最令人不解的地方就是各路明军除了刘珽,都是不堪一击,杜松,马林都是撑不了半天的主。 很多人都用明军战力低下做解释,但是看萨尔浒之后的一系列战役,带清对明军战斗力并没有到萨尔浒这么悬殊的表现。 个人以为,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那就是明军真实兵力。
大剑全部人物战力档次划分 为了说明觉醒者战力分档,先的确定一个战力分级才行。以下是本人写的大剑战力分级的帖子里面的内容。大剑中战士的人体状态战斗力强弱,根据漫画原文划分战斗力等级,同时根据讨要录个人五项数据具体区分。正常战士的战士体的战力分为九个档次。第一档次,精英No1第二档次,普通No1第三档次,No2第四档次,No3-5第五档次,No6-9第六档次,No10位第七档次,No20位第八档次,No30位第九档次,No40位因为漫画中,除了这些档次战士,还有战力更低的档次,有妖魔,圣都特殊妖魔,四分之一妖战士克雷雅,杂色头发战士古拉莉丝,所以40位战士战力档次以下,还可以增加战士3个战力档次。那就是第十档,有大剑克雷雅,第十一档,无大剑克雷雅,有大剑古拉利斯,圣都特殊妖魔。第十二档,无大剑古拉利斯,普通妖魔。最后是结合讨要录妖力数据的大剑战士的战力等级。1级,无大剑古拉利斯,普通妖魔。2级,有大剑古拉利斯,无大剑克雷雅,圣都特殊妖魔。3级,妖力E有大剑克雷雅。(以下都是战士有大剑战力,就不累述了)4级,妖力D,40位战士5级,妖力D,30位战士6级,妖力C,20位战士7级,妖力C,10位战士8级,妖力B,No6-9战士(个位数战士)9级,妖力B,No3-5战士(上位战士)10级,妖力A,No2战士11级,妖力A,普通No1战士12级,妖力S,精英No1战士接着说一下,战士分级之上的分级。首先是深渊分级,具体为13-15级,因为都是深渊,战力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代表就是三尸姬转变的新三深渊,卡桑德拉,罗克珊那,希斯特利亚就是三个等级。所以我才把深渊内部分为强深渊,中深渊,弱深渊,三个等级。13级,弱深渊14级,中深渊或者标准深渊15级,强深渊为何弱深渊和精英No1战士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就是因为狮子王欧罗巴这样的最接近深渊的上位觉醒者,和三尸姬这样的最强的精英No1战士不论是对战深渊还是打别的战士和觉醒者,表现都是差不多的,说明精英No1战士和上位觉醒者的上限是无限接近深渊下限也就是弱深渊的。深渊之上则是超深渊,分级为16-18级,代表人物不用说了,就是无大剑普莉希拉,毁灭者,达夫潞,还有金眼特蕾莎。超深渊之上是超超深渊,19-21级,代表是有大剑普莉西拉,思念体战士特蕾莎。超超深渊之上是超超超深渊,22-24级,代表是思念体四翼天使特蕾莎。大剑能否增加战力?答案是肯定能,代表就是2个例子,例子1,无大剑克雷雅和圣都特殊妖魔对战不分胜负,但是克雷雅一拿到大剑立即斩杀了圣都妖魔。例子2,无大剑普莉希拉和达夫路打成平手,但是普莉希拉一拿出大剑,就立即斩杀了达夫路。这2个战例说明,大剑的战力加成是普遍的,甚至超深渊之间的战斗都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大剑战力加成在本体系中,能有多少级,个人以为1级比较合适。最后则是总结一下,觉醒者对应的战士的战力。因为有专门帖子,就不细说了,只谈结论。同位次觉醒者相较战士提高两个档次,增加2级战力。以下都是女性觉醒者和女战士排位,不是男觉醒者和男战士,也不包括克雷雅和古拉莉丝这样的特殊战士。No40位觉醒者=No20位战士,6级。No30位觉醒者=No10位战士,7级。No20位觉醒者=No6-9位战士,8级。No10位觉醒者=No3-5位战士,9级。No6-9位觉醒者=No2战士,10级。No3-5位觉醒者=普通No1战士,11级。No2觉醒者=精英No1战士,12级。还有男觉醒者和女觉醒者的战力对应,从漫画中男No3达夫和女No2阿加莎对战嘉拉迪雅和七剑,男No4克拉诺斯和女No2奥克塔维亚,男No6拉兹和女No5无名,在圣都对战卡桑德拉,可以得出来男觉醒者比相同位次女觉醒者高一个档次。因为也有专贴论述,在此也不细说了,直接上结论。以下是男觉醒者和女觉醒者对应战力,No40位女觉醒者=No20位女战士,6级。No40位男觉醒者=No30位女觉醒者=No10位女战士,7级。No30位男觉醒者=No20位女觉醒者=No6-9位女战士,8级。No20位男觉醒者=No10位女觉醒者=No3-5位女战士,9级。No10位男觉醒者=No6-9位女觉醒者=No2女战士,10级。No6-9位男觉醒者=No3-5位女觉醒者=普通No1女战士,11级。No3-5位男觉醒者=No2女觉醒者=精英No1女战士,12级。另外还有两个特殊觉醒者,No2男觉醒者狮子和No3女觉醒者欧罗巴,都有比女No2觉醒者和精英No1战士更强的战力,定位在精英No1和弱深渊之间,大于12级,小于13级。
侵华日军投降 80年前,1945年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向中方投降。
J35和J35A都出来了 沈飞十三年的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日 80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3日,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是二战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日子 80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正式向以美英苏中四国为首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今天是日本关东军投降的日子 1945年8月19日,侵略东北的关东军对苏投降。
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1945年8月15日,日王通过语音播放,宣布无条件投降。
今天是倭奴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45年8月10日,日本照会同盟国各国,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公元前300-200年本国名将的排名 某位网友提出了300-200Bc中外军事家排名,提到了9个本国人物。 其中吴起时间太早了,死于381Bc,大部分活动时间实际上是公元前5世纪,比别的排的战国军事家早一个时代,早100年左右。而这一百年,战国军事不论是规模还是作战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吴起和更早的伍员一样,是不好和后来的军事家比高低的。 然后是战国后期和秦楚汉之际,也就是300Bc-200Bc的本国将领。该网友提到的有赢疾,白起,李牧,王翦,项羽,韩信,刘季,补充里面有一个灌婴。 首先灌婴是肯定应该被排除的,因为他的战绩比别的楚汉一流将领差不多。另外参考他的封户和丁复的差距,二人的作战履历,丁复的功劳应该很多给了他。最后则是史记中都明确说,灌婴统帅的汉骑兵实际指挥者是季必骆甲,不是他,他更多则是挂名的指挥者。所以更降低了他的战绩含金量。 而该网友漏掉的则有几个,分别是冒顿单于,匡章,庞煖,赵奢,魏无忌。 首先冒顿单于,肯定是超一流,个人以为应该仅次于项羽,比韩信都强。毕竟是唯二击败刘季的人。 另外就是匡章,虽然有被赢疾击败的记录,但是毕竟有后来298-296Bc攻破函谷关的记录,考虑到这是六国唯一一次,这个含金量是极高的。也应该入围。 赵奢则是言语之战中的表现出来的的水平明显高于廉颇乐乘。 魏无忌和庞煖则是六国最后的大败秦军和最后的五国攻秦的指挥者,放在长平之战后,难度大了很多,二人这样的表现就非常不简单了。 然后是战国后期和秦楚汉之际,也就是300Bc-200Bc的本国将领。该网友提到的有赢疾,白起,李牧,王翦,项羽,韩信,刘季,我补充而该网友漏掉的则有几个,分别是冒顿单于,匡章,庞煖,赵奢,魏无忌。总计十二人的高低排列。 这十二人中,肯定是超一流的有赢疾,匡章,白起,李牧,项羽,韩信,冒顿单于。 肯定不是超一流,而是强一流,一流顶峰的是王翦和刘季。 超一流还是一流存疑的则有赵奢魏无忌庞煖, 最后是本人对于这十二人的排序,先是超一流七人的强弱排序。 1,项羽, 基本上做到了古代兵家在同时期军事界的极限了。视一流为无物,揍强一流刘季如同游戏,从彭城到固陵,一贯如此。正面对决,至少两次击败同为超一流的韩信(彭城、荥阳),一次正面对决也有略微优势(垓下正面交锋,韩信有不利的记载)。更别说打赢了本国古代战争历史上难度最大的两次战役,巨鹿,彭城。 2,冒顿单于, 第一个游牧统一帝国的缔造者。即使不说游牧间战绩,就说对汉地作战记录。秦楚汉之际维二实打实击败刘季的人。打出过白登之围这样的明显的游牧民族经典战例,压着西汉初年的强兵猛将打。汉八年打穿代地,一波打到赵地,大概率打死吕泽,击败张傲。最后在汉九年汉匈战争结束的时候,能够取得对西汉优势。草原雄主里面也是第一人了。 后来的铁木真实际上是捡漏,如果面对汉唐明,金清,萨珊波斯阿拉伯初创的精兵猛将的时候,肯定不是历史上结果。和冒顿单于含金量是不能比的。 3,白起, 基本上算是正常超一流将领的巅峰了,人力的正常发展的巅峰。 项羽的那样的天降奇才,正常人不要想。那真的是天赋,一个生在江淮长在江东都人从巨鹿接触骑兵仅仅2年就学会骑兵战法,还打得出彭城这样的经典骑兵战役,比游牧帝国冒顿单于和经常接触骑兵的秦赵将领白起、李牧都牛,正常人谁能做到? 4,李牧, 很多人都意识不到他的含金量,不但排在史记四将之末,甚至排在赵国将领之末。实际上,他是赵将最强的,也是唯一可能和白起比高低的赵将。他的最强战绩是击败王翦,这一点就足够他排在正常超一流将领中仅次于白起的位置上了。没有打出过白起那么多歼灭战是他排在白起后面的原因。 5,韩信, 虽然历史上吹韩信贬低刘季过度,现在网络上又流行贬低韩信吹刘季过度。但是韩信再差也得排在这里,毕竟是正面对决唯一击败项羽的人。 6,赢疾, 白起的预演,保持不败记录,击败过匡章,吃亏是时间太早,比项羽韩信早了100年。所以军事规模比不了项羽韩信,甚至比不了晚几十年的白起。 7,匡章, 仅仅298-296Bc三年攻破函谷关一次就足够了,六国中唯一一次含金量十足。败给过赢疾是污点,也是他排在赢疾之后的原因。 接着是三位,强一流和超一流存疑的模糊将领,姑且称为准超一流吧。 赵奢魏无忌庞煖, 8,赵奢,无败绩,暂居三人第一, 9,魏无忌,虽然有败绩,但是实战打出来邯郸之战,攻秦表现也比庞煖强。 10,庞煖,理由之前的楼层说了。 11,王翦,强一流的顶峰正常人的正常发展结果,超一流都是正常人里面的天才,不可复制。 12,刘季,和王翦一样,强一流的巅峰,超一流名将的踏脚石。有人非要说他比韩信强,比比固陵和垓下就可以看出二者明显的差距。
从讨妖录数据看组织界定战士No排位标准 很多网友都说大剑漫画中没有No1,和No2以及各个战斗力档次的标准,这个明显是一种误区。因为你看任何战斗番,通常漫画本身是没有告诉你统一界定标准的。例如我熟悉的圣斗士,现在很多年轻网友熟悉的的火影,都是如此。龙珠里面倒是有战斗力数值,但是随着龙珠不断的狗尾续貂,悟空打出十二个宇宙,战斗力档次早就崩盘了,甚至可以说是各种战斗番里面崩盘最厉害的一部作品了。那么漫画给出的人物战斗力界定标准的是什么?通常就是这部漫画的官方设定集,例如圣斗士大全,或者是大剑的银断这种出版社出版的作品。 首先是No1的界定标准。可以参考讨妖录里面的2-4个No1或者No1级别的人物数值开看。这其中No1,是特蕾莎和安莉西亚,而漫画中明确说有和No1一样的战斗力,但是排位不是No1的是比茜和拉法艾拉,前者和安莉西亚一样的战斗力,后者和露西艾拉是一样的战斗力。 从这4个No1或者No1战斗力人物等数值开看。个人五项最低数值都是A。特蕾莎和黑双还有S项。特蕾莎是2S3A,黑双是1S4A,而拉法艾拉是5A。 首先特蕾莎的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甚至谬以千里的地步。银眼手撕深渊,金眼秒杀深渊,不可能是这个数值。但是这个数值一样是有参考作用的。那就是这个特蕾莎数据是组织眼里的最强No1战士的数据。换句话说八大精英No1,其它七个中最强的也不会比特蕾莎在讨妖录中的数据更高。也就是最多2S的数值,很有可能1S就是精英No1了。在组织眼里是不存在5S的战士的! 所以说,1S4A数值的黑双,应该也到了精英No1战士的范畴。实战中,安莉西亚以战士体对战丽芙潞觉醒体的表现,比罗克珊那战士体对卡桑德拉觉醒体的表现好得多,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黑双战士体最低战斗力也不会低于八大精英No1之一的罗克珊那的。 最后是很多网友提到的普通No1的界定标准。首先普通No1是肯定存在的概念,起码罗斯玛丽很确定是普通No1,因为她是No1身份,但是没有被组织在八大里面提及到。尤其是她前后的希斯特利亚和特蕾莎都被提到了。但是罗斯玛丽在讨妖录里面没有被提到,是没有具体数值的 但是拉法艾拉的5A数据给我们一个参考,这个可能就是普通No1的讨妖录数据代表。也就是说有1-2项S,大概率是妖力S,就是精英No1,全A就是普通No1。 由此可以推测,和拉法艾拉一样的露西艾拉大概率也是5A数值,妖力是A,也是普通No1。 接着是No2的数据,讨妖录里面No2排位只有1个,普莉西娅,但是No2战斗实力的还有2人,就是伊妮莉和嘉拉迪雅。二人都是No3的排位,No2的战斗力。伊妮莉为何是No2,大家都知道,不用废话了,而嘉拉迪雅为何是No2战斗力?第一,是她的排位的特殊性,就是她的同时代No1/2是黑双,实际上是2个No1,所以No3实际上等于别的时代的No2排位。第二,是她的讨妖录数据和伊妮莉一样都是3A2B。第三,则是她的实战也对得起No2战斗力。这个本人单独发过帖,本帖就不细说了。 首先是普莉西娅的数据。是3A1B1D,和特蕾莎一样,肯定是不准确的。最起码普莉西娅的妖力肯定不止A,因为比黑双的妖力强多了,黑双妖力都是S,普莉西娅怎么可能是A?但是和特蕾莎数据一样。普莉西娅的数据也能反映出来组织眼里No2的数值是什么?个人推测,就是这个3A数值。 其次是伊妮莉和嘉拉迪雅也是有3A,都是3A2B。都侧面说明了,No2应该是3A左右的数据,别的数据至少1B,C/D项最多一项。可能有弱一些的2A数据的No2,或者更强的4A数据的No2。 第三,No3-5排位,有No3-5战斗力的数值。伊妮莉嘉拉迪雅拉法艾拉都是No3-5排位,但是超过No3-5战斗力的人物。讨妖录里面提到了3个,奥菲莉亚,苏菲雅,罗亚路。 这其中苏菲雅罗亚路都是1A3B1C。而奥菲莉亚则远远强于她们是3A1B1C。而且还是妖力敏捷臂力前三项A。比伊妮莉的2A1B和嘉拉迪雅的1A2B都高。 但是奥菲莉亚这个数值,是明显高估的。和对特蕾莎普莉西娅低估一样的性质。因为,第一对不上,她的实战,如果说被伊妮莉速败还可能是伊妮莉被组织低估了,那么被无名个位数觉醒者速杀,明显低于相同数据的嘉拉迪雅的实战表现,就足够说明是她的数据被高估了。 第二个就是用奥菲莉亚的觉醒体数据,前三项是Ss,Sss,Ss。反推,也能看出来前三项不应该是3A,应该是1A2B。尤其是妖力,是B不是A。 觉醒者数据倒退3档应该就是战士体的数据。妖力敏捷臂力三大项。觉醒体Sss对应战士体数据A。觉醒体Ss对应战士体数据B。觉醒体S对应战士数据C。
男战士战力普遍比女战士强一档 大剑中,各个排位的战士,各个时期的战士平均水平是差不多的。 但是有两个特殊时期算是特例。 第一个不用说就是大家熟知的末代战士,除了算上一代的黑双,其它战士包括米怪物都普遍低于前代本位次战士半档一档甚至两档。 而另外一个特殊时期就是男性战士时代,男性战士普遍比本位次的女性战士强一档。 漫画中最能说明男女战士能力差距很大的就是亡八和嘉拉迪雅的妖气同调能力了。亡八觉醒体的妖气同调能力明显强于嘉拉迪雅战士体,所以战士体最低估计也是和嘉拉迪雅一样。而亡八战士时代的位次很明显差了嘉拉迪雅太多了。 芙罗拉对亡八和嘉拉迪雅的妖气同调能力的评价。一个性质,但是强弱极为悬殊!芙罗拉作为个位数战士,对嘉拉迪雅应该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她的评价应该是有权威性的。那就是嘉拉迪雅是绝无把自己束缚住一动不动的能力的。 这个战例说明的不是芙罗拉妖力弱,而是亡八的妖气同调能力超级强大!亡八觉醒体的妖气同调能力远强于嘉拉迪雅战士体。 嘉拉迪雅是女战士No3,和达夫、米怪物与阿加莎的战斗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无愧于No3的位次。这样的货真价实的女战士的妖气同调能力竟然远远弱于一个连个位数战士都不是的亡八,可见女战士和男战士的差距有多大了。 最后说一下亡八的位次,肯定不是个位数,可能都不是10位数,甚至可能都不是20位数。为何如此。就是因为他在伊斯力眼里的定位和后来觉醒者大军进攻皮耶塔,女战士对他们和三人渣的妖力评价。 伊斯力对亡八在内的三人渣的评价,死了也不心疼!可见亡八在内的三人渣在男战士中的排位是比较靠后的。 皮耶塔决战之前,米莉亚对新来的27个觉醒者的评价也是比三人渣强的多,原文是天差地别!这27个觉醒者要是一半是男觉醒者,亡八就不可能是10位,最多20位。而按照三分之二以上是男觉醒者算,那么亡八20位都进不了,就是30位的! 想象一下,一个男战士时代30位的战士竟然和女战士No3的妖气同调能力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强,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另外别的一些例子也证明男战士比女战士相同位次的至少高一档,或者相同战斗力的位次低一档。代表就是达夫和阿加莎,克拉诺斯和奥克塔维亚。这2个都是No3/4位男战士觉醒体和女战士No2差不多甚至更高一些的实力的例子。 而大剑中战士的战力档次。大约是,八档。 第一档,妖力S的精英No1, 第二档,妖力A的普通No1, 第三档,妖力A的No2 第四档,妖力B的No3-5 第五档,妖力B的No6-9 第六档,妖力C的No10-20位 第七档,妖力D,No30-40位 第八档,妖力E的克雷雅,古拉利斯也可能是这个档位。 所以说,伊斯力战士体居于精英No1是肯定的。而里卡鲁多的战士体达到了女战士普通No1的实力也是大概率的。当然里卡鲁多也有可能和欧罗巴一样,战士体不是No1战斗力,而是接近No1战斗力。他要是没有女性普通No1的实力也不可能天天憋着和伊斯力争夺No1。 狮子王战士体大概率有女性普通No1的实力,觉醒体至少是精英No1实力啊,很可能接近深渊者了。 狮子王的实战比欧罗巴强,所以肯定比欧罗巴更接近深渊者。 男战士No3/4都和女战士No2差不多,男战士No2实力接近或者达到女战士普通No1有啥奇怪的地方呢? 既然漫画中存在一个衰到极致的末代女战士时代,还存在一个强到极致的最初的男战士时代有啥奇怪的呢? 所以说,每次看见大剑贴吧里面有人说大剑说侮辱男性,说男性弱小作品,这个就是标准的瞪眼说瞎话的表现。 因为大剑中,除了5个怪物,一直到北之战,渲染的从来都是男性的强大战力和女性的弱小!甚至到南之战,伊斯力击败露西艾拉都是在继续这个旋律! 男战士和女战士相比缺乏的从来不是战斗力,而是自控能力!女战士能坚持150期以上,绝大多数都能不觉醒,坚持执行黑函制度,而男战士仅仅一期就全部愉快的觉醒了。 这中间的差距也是女战士的自控能力和对欲望的克制力!大剑从来没有吹嘘过女战士的战斗力,而强调的是女战士的自控力和对欲望的克制力,对人类身份的认同和自己被制造目的的信仰!而女战士最感动人的也是这些,而不是她们有多强大的战斗力!
伊妮莉战力评价 这个问题从始到终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争议,伊妮莉就是一个No2战力,因为讨妖录里面明确有伊妮莉的数值,个人五项,3A2B,妖力A,和嘉拉迪雅一样。明显低于4个No1战力人物,特别是低于4个No1战力人物中数值最低的拉法艾拉,个人五项5A,妖力A。比组织给的特蕾莎以及黑双的数值,个人五项2S3A,1S4A,妖力S,就更低的多了。如果伊妮莉是No1战力,那么起码嘉拉迪雅肯定也是No1战力!而且伊妮莉的实战战绩也是相当不堪的。伊妮莉最大的问题就是正面拼剑被银眼特蕾莎一招秒,打普莉希拉觉醒体表现不如罗亚路。银眼特蕾莎的实力很清楚,最多深渊级别战力,因为银眼特蕾莎有两次明显战力表现,面对深渊级别战力罗斯玛丽觉醒体和释放70-80妖力普莉希拉,都是略逊,被打伤,说明银眼特蕾莎最多就是深渊级别战力。别说卡桑德拉这样的精英No1,就是普通No1面对深渊可能被一招秒吗?七剑下山之后的克雷雅都不会被西面条一招秒。更别说No1战力打普莉希拉觉醒体可能不如罗亚路吗?有人会说伊妮莉还有速败奥菲莉亚的胜例,问题是同样还有一个无名个位数觉醒者速杀奥菲莉亚的战例啊,无名个位数觉醒者能到No1战力吗?所以结合银断讨要录个人五项数据,伊妮莉3A2B和嘉拉迪亚一样的数据,远低于拉法艾拉的5A数据,她就是一个No2战力,肯定达不到No1战力。想知道一姐和No1差距有多大,回去看看罗斯玛丽和卡桑德拉和银眼特蕾莎的战斗情况!No1战力的人面对银眼特蕾莎一定会败,面对普莉希拉觉醒体一定会死,但是肯定不是一姐那种被一招秒,也不会不如罗亚路。看一下剧末七剑和卡桑德拉克拉诺斯小木马十个人围攻普莉希拉,翻身确定由No1战力和以上的人物,都和罗亚路一样有砍中普莉希拉觉醒体的情况,例如卡桑德拉,小木马,克拉诺斯三个觉醒者,加上米利耶,克雷雅,都命中了普莉希拉觉醒体。所以说一姐对战普莉希拉觉醒体,一剑砍不中反而丢了一条胳膊,二剑防不住普莉希拉一剑,直接丢了性命(或者说装死),这样的表现还不如罗亚路,肯定到不了No1战力,有人会说一姐被一招秒之前可是和特蕾莎打了很久啊?问题是那是特蕾莎逗一姐玩呢,又不是真打。举例的举真实交手的战例啊,拿出来耍猴的战例出来、能说明什么啊?武平的时候、举战例不能举假打,诈败,还有耍猴的战例,因为不是交手双方真实战力的反映。比如说,银眼特蕾莎前面能一招把高速剑变静止剑,后面正面拼剑能一招秒了伊妮莉,中间和伊妮莉拼剑就是假打。还比如说,银眼特蕾莎能几招放倒金眼普莉希拉,前面和银眼普莉希拉交手那么长时间就是假打。再比如说,西面条后面能两招秒了刚柔剑,前面和刚柔剑交手那就是叫耍猴。还有人说,高速剑是大剑中最强剑技,所以伊妮莉很强,肯定No1战力,这也是笑话。高速剑强不等于伊妮莉强,就等于降龙十八掌强,不等于汪剑通史火龙武功强一个道理。更别说漫画中没有任何文字说高速剑是最强剑技。这个又是某些人的人工制造。还有人说伊妮莉从普莉希拉一剑之下活下来说明她很强,这也是看漫画不仔细的结果。伊妮莉不过是挨了普莉希拉一剑而已,不是普莉希拉觉醒体正面一击,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攻击!更别说作者强行用剧情活保一姐一命的笔法了,普莉希拉要是一剑用对特蕾莎的斩首,对苏菲亚罗亚路的触手攻击,一姐能活命才怪!所以说、一姐活命不是他她的本事,是作者给她开的死法外挂!特别说明一点,漫画里面人物,只要是有No1战力,甚至接近No1战力的人物作者都会直接写出来,例如比茜,拉法艾拉,这些双子的妹妹,还有普莉希拉,米亚达,甚至接近No1战力的欧罗巴都会明说,唯独给伊妮莉的评价,一字不提No1,这是偶然的吗?所以说,大剑吧能产生所谓伊妮莉是否是No1战力的争议,不是大剑漫画内容会产生争议,更不是讨妖录没有给出来数据。就是因为这个贴吧里面常年活动的人中有一个伊妮莉极端粉丝,拉上几个人,在这个贴吧里面,摇唇鼓舌,兴风作浪而已。为了证明他们的谬论,大嘴一张,讨妖录都可以否认,直接被他们打成编辑部同人了!所以说,这个争论本身就不是什么争论,就是一个漫画人物的极端粉在哪里煽情而已!
波斯猫现在的处境 纯属咎由自取
架空中米格27的型号 先说明一下,架空中米格23编号给了Ye152A,米格23/27统一使用米格27编号
谈谈古代世界人口(仅限亚欧北非) 看到有网友发帖谈欧洲人口,在此说一下古代世界人口和欧洲人口以及本国人口。
古吧蓄水池 灌水的帖子尽量往这里发,省的发在古吧被删除,可惜了发帖花的时间
勿忘历史! 今天是一二八,93年前的今天,倭奴开始了入侵江南第一战,国人奋起反抗,打响了抗击倭奴侵略江南的第一枪,后人会永远铭记!
骆驼史籍里面的罗马帝王世系 14世纪马木路克时期的一部骆驼文献《人类史纲要(al-Mukhtaṣar fī ʾAkhbār al-Bashar)》。 本书有一章叫做《叙罗马诸王(Dhikr Mulūk al-Rūm)》,记载罗马统治者的世系,从罗慕路斯一直记到希拉克略。
敬告古吧诸位大仙 列举一下古吧诸位大仙的神仙言论
勿忘国耻! 今天是南屠之日,为死难军民哀悼
抗战前果脯外购和引进许可自产武器型号的选择 一,外购武器型号选择原则 1,价格便宜。 2,性能堪用。 3,各国制式型号,不要特供版,不要试验型号,更不要委托研制。 4,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这样维护保养方便。 5,有足够多现货,或者产能足够,能够短时间提供大量供货。 6,生产国和倭奴联系少,受倭奴影响小,能够顶住倭奴压力供货。 7,能不用外汇和金银贵金属支付,最好用以货易货方式。 8,采购生产国武器能够得到该国贷款支持。 二,自产武器型号选择原则 1,生产简单,技术要求低,工艺要求低,便于引进生产。 2,造价便宜。 3,生产工时少。 4,性能堪用。 5,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便于维护保养。 6,制造国许可生产门槛低,提供生产资料完整,能够提供全套生产模具,提供完整生产线更好,教会生产技术最好。
一战二战德国海军火炮的宣称口径和实际口径 德制火炮公制口径一贯是名义口径,100以上300以下都是如此。 105实际口径104.1或者104.9/105.2, 120实际口径119.4, 127实际口径128, 150实际口径149.1, 170实际口径173或者172.5, 210实际口径208或者211, 240实际口径238, 260实际口径263, 280实际口径283。 上述德国火炮口径实际上都是近似英制口径的德国近似换算。 至于德国最著名的的88,应该来源于英制3.5吋。而且十九世纪德国没有88,接近的口径是87,估计是来源于英制3.45吋。 所以说很多网友或者军事科普文章把沙恩的280口径火炮称为283口径火炮没有必要,要是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上面的105,120,127,150,170,210,240,260都得改变称呼了。还是按照德国人的传统名义口径作为称呼比较合适。 当然德国海军火炮也有完全符合名义口径的实际口径,那就是一战时期的305/350/380,二战时期的203和406舰炮,名义口径和实际口径相同,不过不知道为何网络上德国406舰炮有实际口径403的说法,至少英文资料都是实际口径406。
谈谈海大仙谈骡马帖子的胡扯 一,前车 海大仙嘴里必须用,可惜博福斯公司都展示了博福斯75山炮,挽曳不用前车的范例 不用前车确实伤马,但是用了前车,超重之后更伤马! 二,两轮马车 海大仙嘴里两轮马车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惜鬼子不信海大仙的胡扯,人家主要辎重车93式就是两轮! 三,山炮不能挽曳必须驮载 原来海大仙眼里,淮海平原是山地!
今天九一八 勿忘国耻!
抗战前果脯进口和引进许可生产武器国家的选择 为什么写这个帖子,因为本贴吧一堆发言者,谈及抗战前果脯引进架空武器的时候,真的是天马行空,全凭想象,完全无视一些30年代引进武器的历史常识。
巨型山东龙到底多重? 看到10-30吨的说法都有,最新的比较准确的估重到底是多少吨?
牢记八一五 79年前的今天,鬼子无条件投降了
勿忘八一三 八一三,鬼子在淞沪打了仗,江南国土都沦丧!
今日七七! 87年前的今天,值得每个国人铭记
截止二战,大口径和超大口径的臼与迫击炮都是攻坚必须的 有网友竟然在自己的发言中认为6吋加能代替大口径和超大口径臼与迫击炮,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说法。
打造一个正版德械装备步兵师的费用 一个德国正版39年步兵师装备: (以二战初期的第一波步兵师为例)为典型的三角师。辖步兵3团,炮兵1团,侦察、反坦克、工兵、通信、卫生各1营,师补给纵列1个。 全师编制17734人,手枪4481、步枪12609、冲锋枪3、轻机枪378、重机枪138、20mm高炮12、37mm反坦克炮75、50mm轻迫击炮93、81mm重迫击炮54、75mm轻步兵炮20、150mm重步兵炮6、105mm轻榴弹炮36、150mm重榴弹炮12。
臼和迫不能用相同火炮口径代替,得用更大火炮口径才行 因为臼和别的身管火炮一样发射的是合膛圆柱弹,迫用的是尾翼弹,二者同口径弹重差很多。 例如,一战二战280毫米臼,弹重350Kg, 而一战的240 毫米迫,弹重69-90Kg,二战后240 毫米迫,弹重130Kg。 二战300 毫米迫,弹重也仅有170Kg。 弹重达到350Kg,得到一战意面400 毫米迫。 当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卡尔和小戴维。卡尔火炮口径600 毫米,弹重2.2(2.17吨),小戴维火炮口径914 毫米,弹重1.64吨。小戴维火炮口径大得多,弹重反而比卡尔轻不少。
臼和迫的区别 最近很多网友的话题涉及到臼和迫,本人就在这里做个简单说明。 臼和迫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后座装置,而不是看身管倍径和口径大小。 通常,没有后座装置的是迫,有后座装置的是臼。 这样看的话,600毫米的卡尔是臼,914毫米的小戴维是迫。 臼实际上仍旧是身管火炮中的一种,有完整的后座装置,只不过身管很短,倍径很小而已,但是和榴弹炮和加农炮的结构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20世纪的臼都是线膛,发射的也是榴/加一样的旋转稳定的合膛弹。 而迫则不同,没有后座装置,后坐力主要依靠底板吸收,所以结构简单,比臼的结构简便的多。 最初的迫和多数中小口径迫都是滑膛,使用尾翼弹从炮口装填。这也是和臼的明显不同。 但是后来随着口径的增大,出现了炮尾装填的线膛迫。 上个世纪冷战中,毛子进一步发展出来有后座装置的炮尾装填的线膛迫,例如2B9,2B16等型号82和120迫,这类算是迫击炮和榴弹炮的杂交品种,和传统的迫击炮有了本质区别,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现在毛子的制式装备中的120迫榴。 现在的迫击炮,主要是三类。 第一类,炮口装填的迫击炮,通常是滑膛迫击炮。 第二类,炮尾装填的迫击炮,通常是线膛迫击炮。 第三类,迫榴炮。 典型的迫击炮指的是第一类,有时也包括第二类。前两类是没有后座装置的迫击炮。而第三类算是迫击炮和榴弹炮的混合种,有后座装置,不算典型迫击炮。
谈谈Mbt火控系统的动对动射击能力的作用 一二代扰动式和非扰动式的动对动都是10Km/h对10Km/h。 三代指挥仪式和四代猎歼式好像是己方40Km/h对敌方40Km/h。 查了一下,美的是32对32,40对40是德四的标准, 另外网友发的资料,我国70-80年代动对动指标是敌方20Km/h速度。 一二代火控系统动对动是聊胜于无,但是三四代火控系统动对动射击能力还是很实用的。 还有介于一二代和三四代火控系统之间有一个红毛的特殊款式,就是T64B/80B的1A33,火控原理是三代指挥仪式,但是各种传感器却是一二代火控系统的水平。 这个火控系统的标准好像也是己方10Km/h对敌方10km/h 最初的动对动就是这个指标,32/40对32/40,这些动对动指标都是三代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出现后才有 而且红毛到80年代动对动指标还是10对10不是欧美的32/40对32/40。 另外Mbt的越野速度现在也不能低估了。 因为吨马力的上升,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飞跃以及悬挂系统的巨大发展,和二战时期坦克越野速度低大不一样了。 三代坦克机动性能最差的T72,已经达到了公路60,越野40的速度。 三代坦克机动性能的冠亚军,M1和豹2,80年代都达到了公路72/70,越野56/55的数据。 当然上述速度都是白版M1和豹2的数据,额增肥后的M1和豹2肯定达不到这样的速度了,但是最低限度公路速度是肯定大于60,越野速度是肯定大于40的,也就是肯定高于白板T72的 可以明确的说,二战时期的坦克可以牺牲机动性能,但是现代Mbt是肯定不行的,公路60,越野40,是保底性能,低于这个速度,对于现代Mbt来说机动性能就是不合格的。 所以说第三代第四代火控系统的Mbt,32-40速度对敌方32/40速度的动对动射击能力实战中还是很有作用的。
417年刘裕拿下关中之后的善后 关中只留王镇恶,南人将领全部移注中原。 这样没有掣肘,而且得到关中民心拥戴的王镇恶应该能击退胡夏对关中的进攻,而南人将领应该也能在北魏的进攻下保住洛阳和中原。 关中地方狭小,又有胡夏随时攻打的危险,王镇恶最多就是半独立,不太可能自立。 这样防御的时候、王镇恶的关中可以作为中原一翼、北伐河北河东,进攻的时候,王镇恶的关中也可以保证北伐军的右翼安全。 堪称为两全其美的事情。 退一步,王镇恶就算打不过胡夏,丢了关中,刘裕的大部分名将以及北府兵主力也在,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关中一战,几乎全部损失,最后连洛阳都守不住。
被世人误解的二李 在传统史书中,李显李旦一个被描述为昏庸,一个被描述为怯懦,私德上更是被三郎Gm回忆录大肆抹黑,一个被说成绿帽王,一个被说成妹控。 实际上这二人和他爹稚奴一样,都是被大大低估的君主。
T34的速度指标和发动机功率实际上都是继承自Bt 实际上在二战是不需要的,不论是速度指标还是发动机功率都有过剩的嫌疑。
莫名感慨! 日产15万发155!这应该是49前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直接反应吧?
犹大军刷新下限 3个旅被蛤蟆丝3个营赶出北加萨,转进南加萨拉法
架空火炮发展(一)身管炮 时间49-2000
LP,出来看礼花! 这是大阴帝国之150亿镑的礼花
谈谈为什么坦克和重步战车不会被淘汰 因为轻装甲车辆防护太差了,一梭子25/30Apfsds或者一发Rpg就直接原地飞升了,一车人也就这么完蛋了,人员防护如此差,这个战争怎么打? 有人说重防护战车,会被无人机和攻顶反坦克武器击毁,且不说对于这两种武器是否有防护的方法,就说轻装甲车辆,轮得着这两种武器对付吗?直接机炮甚至机枪和Rpg就打爆了。 现代战争火力越来越强大,大口径机枪和机炮基本上普及了,Rpg甚至到了人手一发的水平,轻装甲车辆已经无法保护搭载的步兵和人员,所以说增强装甲车辆的防护也就成了必需的选择, Mbt和重防护步战车也是战车防护进化的必然结果。
比古人聪明系列(二)大流士三世如何击败亚历山大 看西欧文艺复兴版希腊史,可以发现马其顿军队有明显的装备短板,那就是既无大规模弓弩兵,也无大规模弓骑兵,投掷武器只有标枪和投石索,射程比弓弩远远不及。 如果不能说奇葩,也可以说是奇特了。 而且马其顿军队的防护也不行,人着亚麻甲,盾牌也是挂着的小盾。 马其顿伙伴骑兵的防护也不行,起码没有马甲。 因此马其顿军队的箭防能力是非常差的。 所以对抗马其顿军队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不是正面会战。而是以骑兵为主力的袭扰,以弓骑兵为主力的不断袭扰,足可以让马其顿军队崩溃。 如果马其顿军队原地迎战,那么久就不断围绕着射箭,削弱其方阵步兵。 如果马其顿骑兵追击,就立即撤退,不正面交战,同时用弓骑兵放风筝,直到对方削弱到可以围歼的时候,集中优势数量骑兵围歼伙伴骑兵。 消灭马其顿骑兵之后,继续用骑兵围攻马其顿步兵,用弓骑兵放风筝,直到马其顿方阵的步兵也削弱到可以围歼的时候,再投入主力进攻围歼。 总之一句话,发货波斯军骑射优势以及骑兵优势,在主力步兵决战前,用骑兵和骑射最大限度削弱马其顿军队。马其顿军队数量也是劣势,禁不起消耗,打好了就是卡来提前上演。
比古人聪明系列(一)汉尼拔和战象 看西欧文艺复兴版罗马史感觉最逗的就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远征了。 汉尼拔率领9万步兵1.2万骑兵,37头战象,从西班牙沿着陆路进军意大利,而且带着战象穿越阿尔卑斯山脉! 堪称历史奇迹,如果不说是奇葩的话! 其实,汉尼拔明显是不够聪明,他完全可以打造一支舰队,从海路沿着伊比利亚,高卢和意大利海岸线航行,战象也放在船上前行。 这样就不用撞大运一样,在陆地上寻找十万大军的补给了,也不用带着热带非洲象穿越海拔3900米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隘口了!
论二战东亚国家的150榴重量选择 二战前,30年代各国新锐150榴(开式炮架)实际上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放列重4吨,射程11-12Km(通常身管倍径L22) 第二类是放列重5吨半,射程13-15Km(通常身管倍径L24) 第三类是放列重7吨,射程16-17.5Km(通常身管倍径L28),这类也可以称为加榴炮。 对于东亚国家和欧美国家的选择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不用说,直接选择性能第二类比较合适。 而东亚国家选择第一类更合适,因为重量轻,对于牵引车辆和道路要求都比较低,应急的时候,还可以拆成两部分,每个部分六马/八马挽曳。
Pz58/61/68——黑豹最合适的替代车型/德三最合适的中坦 有人问,如果德三1942年新中坦是变速箱后置,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防护和主炮?答案很简单,因为有现成的选项,那就是Pz58/61/68。
长身管火炮身管寿命低的原因 不是因为身管长,受重力因素变形,那是真把炮钢当面条了!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长身管火炮都是高膛压,高初速火炮,弹药对于火炮身管烧蚀严重,身管寿命自然就短了。 有人会说,那长身管火炮发射低膛压低初速弹药身管寿命就会很长吗? 当然了,会的。 但是你发射低膛压低初速弹药,短身管足够,吃饱撑的用长身管啊?
步战车搭载的武器系统中的火炮口径 个人以为,步战车搭载的武器系统,最佳组合是机炮+并列机枪+Atgm,而其中机炮口径20-40口径最合适。 为何不采用更大口径机炮或者火炮? 根源就是步战车车内空间有限,搭载更大口径的机炮例如57-60口径机炮或者火炮例如红毛/螺丝的73/100低压炮,都会出现供弹机构和弹仓占用车内空间过大,影响步战车搭载步兵数量以及载员的行动空间的问题。 73/100低压炮还有供弹机构和弹仓易殉爆,容易导致步战车被击穿后的二次毁伤的致命问题。 至于说有人认为20-40机炮面对Mbt和坚固防御工事杀伤力不足的问题,明显是过虑了。因为步战车携带有Atgm,不论是对Mbt还是防御工事都是有攻击能力的,另外还有Mbt和120自行迫榴炮或者迫击炮伴随,所以攻坚的直射与曲射火力也不缺乏。
说说坦克无用论 坦克无用论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已经一百年了,坦克从来都没有退出战场,反而出现的是陆军全部装甲化!这一次亚阿战争,随着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和亚美尼亚辣鸡到极点的野战防空能力在实战中的表现。坦克无用论又一次浮出水面!可是他们不明白的是:从1916年开始到今天,坦克的最初目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减少步兵流的鲜血!其它任务都是附加!当战场上进攻的时候,枪林弹雨来临的时候,对于一个步兵来说,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己方坦克的掩护!坦克可以被击毁、但是坦克被击毁前,都会拯救很多步兵的生命。坦克里面有3-4个成员,坦克被击毁时候他们生还的希望不大,但是坦克被击毁之前拯救的步兵生命何止3-4个?坦克的出现,让一战各国陷入绝望的步兵彻底恢复了信心!彻底恢复了进攻对方预设阵地的勇气!坦克的作用就是如此,为步兵提供一个移动的掩体,一个移动火力平台!坦克的存在,实现代战争大多数步兵能过去继续作战的支柱!坦克无用论者不会理解步兵的绝望啊,索姆河凡尔登战役中那些步兵的绝望!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勇气支持 战斗,但是面对速射武器,肉体如同猎物,子弹就是死神!又怎么可能忍受着大规模死伤甚至是必死的战斗,无限制支持下去啊!1916年的大规模战役步兵流淌的鲜血是1917年交战国军队濒临崩溃的根源!正是坦克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让步兵恢复了进攻勇气,绝望的情绪最终消失了、才得以在一战末期和整个二战能够维持不断进攻对方预设坚固筑垒地域是勇气!给坦克无用论者两个选择。作为一个步兵,是喜欢跟着坦克执行任务,还是跟着无人机执行任务?坦克无用论者老实的站在步兵角度琢磨一下立场、别老是想着自己是无人机操作员,可以远离远离枪林弹雨!
美的日常翻车 这次是刚果
关于重型步兵战车 第一,啥叫重型步兵战车。 重型步兵战车指的是用Mbt底盘改装的重防护步战车,例如雌虎和Bmpt 并不包括轻坦或者15式/Vt5这样的轻量化Mbt底盘改的步兵战车,后二者底盘改的步战车应该叫中型步兵战车。后二者的防护性能也可肯定比不了Mbt底盘改的重型步兵战车 二者的区分,看螺丝最新的T15和库尔干人就可以看出来,前者重量,基础就是46吨、加强版50-55吨。后者重量,基础是25吨,加强版30吨以上。 另外介于二者之间,可以称为准重型步兵战车的还有,西欧的新一代重防护步战车,例如美洲狮和拳师犬。 第二,重型步兵战车的防护性能 那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和Mbt一样的防护能力,正面防御破甲厚度1000-1200的主流反坦克导弹,侧后部防护破甲厚度600-750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没有任何问题。 防穿,则可以做到最低正面防穿600(新105Apfsds和老120/125Apfsds),侧后部防穿100基甲,200/300(附加装甲),也就是30-57-76Apfsds。 所以除了攻顶反坦克武器,别的主流反坦克武器,重型步兵战车的正面是不惧怕的。 侧后部也比目前步战车强得多,基本上免疫了30机炮的Apfsds以及单兵反坦克武器,达到了目前防护最强的步战车正面的防护性能。 第三,重型步兵战车的机动性能 足够使用,因为没有炮塔和大口径坦克炮,重型步兵战车的重量肯定是低于相同底盘的Mbt的,所以相同动力系统,重型步兵战车的机动性能是略高于同底盘Mbt的。 因此Mbt的机动性能足够使用,和Mbt同底盘重型步兵战车的机动性能肯定更是足够使用。 那种用重型步兵战车的机动性能否定其存在价值的说法,先否定的也是Mbt的生存价值。 最后则是关于重型步兵战车的几个质疑。 首先是无人机下的生存,这个是所有装甲车辆都会面对的问题,自然有相同的解决方案。 其次是攻顶反坦克武器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这也是所有装甲车辆的问题,自然也是相同的解决方案。 重型步兵战车只要做到面对水平攻击表现出来的生存性能就顾足够证明其价值了。 对轻型步兵战车,一梭子25/30Apfsds或者一发单兵Rpg就能入魂,轮得到探讨无人机和攻顶反坦克武器之下的生存性能吗?
五年内重返月球 笑点解析:2019年3月27日
步战车不是轻型坦克,不需要考虑单独作战能力 说了很多遍了,步战车诞生的原因,就是为了在高强度第一线战场上伴随坦克作战,做好步坦协同,所以说,步战车只要考虑怎样保证搭载步兵乘车的时候说安全就行了,别的都是次要的。 这也是步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的最本质区别,后者的薄弱防护不具备运输车载步兵伴随坦克冲击的能力,只能在战场附近卸下步兵,由步兵自己进入战场伴随坦克作战。 因为步战车是为了搭载步兵伴随坦克作战而生,通常都会有坦克伴随左右,根本不会由步战车单独执行任务。 现代部队编组,更是能做到合成到连,甚至排级。 代表也是两能战争中,螺丝编制的机械化小编队,甚至达到了1-2辆Mbt和2-3辆步战车合成作战地步。 所以把步战车当轻坦,重视单独作战时候的各种需求,明显就是喧宾夺主的行为。 不但混淆了步战车的功能功用,更极大的影响了步战车的性能。 实际上就算是你想吧步战车当轻坦用,你直接用不行,在步战车底盘上搞不载员的轻坦就行了,例如瑞典Cv90-120,美的M10,不都是可以的? 何必搞一个非驴非马的四不像出来?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
红毛研制Bmp步战车时犯的的错误 一,狭小低矮的车体。 步战车和Mbt不同,通常有9-11名乘员和载员,人员需要的活动空间比Mbt大得多,对车体的高度要求也大得多。 而红毛步战车不考虑这些,Bmp1/2还是Bmp3和Mbt一样,易减少命中率为由,强行压缩步战车车体尺寸和高度,最后造成的恶果比Mbt大得多。直接导致了搭载步兵行动不方便,易疲劳,被击穿会导致更多的伤亡等问题 二,过轻的重量 和狭小的尺寸对应的就是强行限制的重量,这个也和红毛Mbt限制重量一样的原因,但是恶果也比Mbt更严重,因为Bmp1/2的重量仅有12.6-14.6吨,就是Bmp3也仅有18.7吨。如此轻的重量,无法布置更厚的装甲,导致Bmp步兵战车的防护薄弱。 三,浮渡性能 这个也是红毛步战车坚定不移的设计,把步战车当两栖战车设计,实际上没有必要,因为步战车是伴随Mbt行进的,并不是单独执行登陆和渡河任务的两栖战车。 而且增加了车体外形设计难度,增加浮渡设备重量,还有车体体积和重量也都受到了限制。 四,载员乘车战斗 这也是红毛最初设计Bmp的时候,一个错误思路,实际上步兵乘车战斗,射击不准确不用说,而且开放的步兵射击孔,降低车体强度,影响三防要求的车体密封性能。 五,弹药安全性被忽视,极容易因为弹药殉爆导致全车人员伤亡。 尤其是配备73/100低压炮的Bmp/3,低压炮的装弹机和弹仓简直就是一个火药桶,殉爆概率极大,而且因为Bmp相比Mbt防护更薄弱,比红毛Mbt的殉爆概率更高。 六,防护性能差,极易被击毁。 平心而论,Bmp在他最初服役的年代,防护不是最差的,反而是同时期轻型装甲车辆中最强的一批,不论是Bmp1服役的60年代还是Bmp3服役的80年代都是如此。 Bmp在他刚服役的年代的防护主要问题是他的定位是轻装甲车辆,无法应对强杀伤,也无法做到伴随Mbt在第一线战场的战斗,也 更会导致搭载步兵的惨重伤亡。 这些都是经过实战证实的,没有任何疑问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两能战争中,双方装备的Bmp都大量损失,还都导致了搭载人员的惨重伤亡。 而且这个Bug2000年后得到了极大放大,因为有大批新研制和改装的重防护步战车出现,显得Bmp步兵战车的防护愈加薄弱。 因为即使Bmp中防护最强的Bmp3防护最强的炮塔前部和车体前部也仅有最多40-50防穿,110-130的防破。连25/30Apds都防御不了,更不用说25/30Apfsds了。 而防护力更差的Bmp1/2甚至防御不了12.7Apds。 所以说,Bmp步战车防护力不足的Bug因为反装甲武器穿深破甲性能的飞跃,得到了越来愈大的放大。
Bmp3的Bug 一,采用的100低压炮的装弹机和弹仓,弹药易殉爆,导致整车车毁人亡。 二,防护弱,基甲防护最强的部分,例如炮塔前部,车体前部,也就是50防穿,110-130防破。 三,铝合金车体,脆弱且易于自燃。 四,后置发动机,导致载员舱空间狭小,高度尤其低,载员行动不便,载员舱打开舱门分成后部和上部两部分开启。 五,配备两挺航向机枪,纯属画蛇添足,还占用了2名载员步兵。 还有火控系统差等问题就不细说了。
也谈甲弹对抗,最简单一个常识是防破容易防穿难! 某些人竟然连这种常识都不知道,在哪里扯什么重防护步战车对于反坦克导弹无效。 实际上如果用重防护Mbt底盘改造重防护步战车,是能够防得住大部分反坦克导弹的。 而且破甲武器,普遍有初速低,易受拦截以及干扰等问题。 真正难防御的是穿甲弹,这是硬碰硬的防护,没有任何投机取巧可言。
步战车的机动性能以及穿越各种自然障碍的能力和伴随战车一致就行了 不需要更强,更强反而会让步战车和伴随战车行动脱节。 例如, 伴随Mbt的步战车和Mbt一致, 伴随轻量化Mbt的步战车和轻量化Mbt一致, 伴随两栖战车的步战车和两栖战车一致, 伴随空降战车的步战车和空降战车一致, 伴随大八轮的步战车和大八轮一致, 伴随高机动轮式战车的步战车和高机动轮式战车一致…… 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履带/轮式平台为战车装备的步战车、采用相同平台就行了。 反过来说,和Mbt协同的步战车,采用Mbt平台改造,拥有和Mbt相同的机动能力和越障能力即可,不需要强于Mbt的机动能力和越障能力,也不需要Mbt没有的浮渡能力,穿越河湖能力。 这并不是说不需要这种能力,而是说更强的机动能力和越障能力用别的机动平台实现就行了。 例如我列举的轻量化Mbt,两栖战车,空降战车,大八轮,猛士高机动车…… 没有必要要求和Mbt协同作战的步战车有上述性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