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悦fo梵音 禅悦fo梵音
关注数: 9 粉丝数: 79 发帖数: 4,967 关注贴吧数: 7
大安法师 佛门乃第一福田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说无量寿经》   虽然修福有种种的福田,但是佛门乃第一福田。为什么行善修福的首选一定在佛门当中呢? 佛法是佛金口宣说的,佛陀是第一福田!由于佛陀具足无量的佛法,成就无量的功德。在三宝当中植福比在其他地方植福效果要大很多。 在人道当中,修道一定要以智慧为根本,而智慧的开发,一定要以福德为基础,有福德才容易开发智慧。 在佛法当中修福德、种善根,哪怕它只有像一根汗毛那么轻,一粒沙子、一粒微尘那么小,一滴水那么少,比如到寺院里面,仅供一杯水,供养一朵花,甚至仅合个掌,弯腰问讯。佛都希望地藏菩萨以智慧道力、方便智来拥护这样种少善根的人;护持他渐渐地使善根增上,让他在这个基础上修行,直到进入佛法,发菩提心,修行无上的佛果,全过程不要让他退转。 这是佛付嘱地藏菩萨的艰巨使命!
大安法师 如何看待苦行 我们在劝进一切众生信仰净土法门的时候,知见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知见实际上就是建立信愿,信愿是感通佛力得以往生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行苦行。   苦行必须在正确的知见指导下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没有正确知见引导的苦行,往往还有负面效果。释迦牟尼佛的示现,最后是放弃苦行,走中道。   就像琴弦,要不紧不松。众生修行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很高。众生的心,是波动的。所以精进一下,一定要让他松弛一下,之后再精进,有张有弛谓之道啊。   就像天气有春夏秋冬,寒热更替才形成一年的气候。凡夫的心也是这样,气候也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只是一种气候,他受不了的。   修行这件事,一定要善巧方便安排。所以为什么我们净土宗不讲长时间的闭关修行,而是讲克期取证。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若十日,乃至若四十九日,若百日,这段时间你可以非常勇猛精进。但如果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那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我们听见某某地方行般舟行了三年了,怎么怎么样,有人拿这个来标榜自己,可能一般不具正知见的人觉得佩服得不得了。但实际上我们看来都是笑笑而已,怎么能这样去标榜?   这不是凡夫份上的事。要想做,自己去做就可以了,不能去推广。一种修行方法的倡导,一定要应机,要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而去实施。   所以要常常讲说信愿持名的重要,以使大家建立正确的知见,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感通佛力,往生净土。
嘎玛仁波切答问:脾气很坏的人应该修什么法? 特别提示:本文是上师噶玛仁波切的答问,转自上师微信。 问:我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经常控制不住我的情绪,我要修行什么样的法门才能控制我的情绪?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还是身不由已去做了,这样怎么办?请上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答:这个问题很好,大部分弟子都有这样的困惑,包括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情绪。无始以来人累积下来的业力非常可怕。心里知道这样做不好,但还是常常会不知不觉地明知故犯。贪心、嗔恨心、妒忌心和傲慢心,会随时随地的冒出来,难以控制。特别是嗔恨心,它与“我执”有很深的关系。自私的“我”,永远认为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比如,这个语言是“我”不能够接受的范围,你所说的已经冲击到“我”了,等于你在挑战“我”。你的行为在挑战“我”、语言在挑战“我”,甚至你做事的方式方法也在挑战“我”。因此“我”有理由发怒。由此得知,发怒,实际上是一个保护“自我”的方法。 不仅人类会用发怒来“保护自己”,所有的动物在遇到威胁时,都会尽量把自己伪装成令人恐怖的样子。鸟类如此、兽类如此,甚至像蜥蜴这样的远古动物,都会伪装出凶狠的模样来吓退敌人。发怒,或者伪装凶狠的模样,究其深意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示。所谓的坏脾气,实际上是表面逞强,要用类似发脾气、大吼大叫的行为来压制住对方。这是因为内心太渺小了,生怕受到伤害与侵犯。发脾气,是以伤害他人为代价来保护“自我”,很自私。
近视眼的人,要防止眼睛造业 现在近视问题很严重,有些小孩从小近视,就挂着眼镜。有人说,是读书近视的。不是,读书怎么会让你眼镜近视。你读的书有季羡林多吗?他老人家也没有近视。近视都是因果病。 你如果不明白是因果病,就无法治。比如老来眼花了,除非你真的到了八九十岁,整个身体能量虚了,那还情有可原。但有些修行人,但年老,身体也很好。比如虚云老和尚,一百多岁,仍然会写小楷书。所以说,不是读书的问题。 第一层问题,是眼睛造业。眼睛喜欢着迷于色相,这个色,包括自然的美色也是一种。你爱自然的美色,仍然会让你眼睛近视。那男女美色的图片,让人想入非非,也是一样让人眼睛近视。 现在是末法时代,因为网络,电视,乃至街上都挂着男女图片。尤其是电视剧,电影等。这让年轻人早熟,他后天的男女的欲望就提早出现。这个问题很严重。这个欲望属于意念中,就更为可怕。心理一直想,这个想就是暗耗肾精。意识上的邪淫是伤肾精很严重的方式。 这就是眼睛造业了。眼睛造业很可怕。就会导致眼睛有问题。这也是因果病。 如果你很爱东看西看,不管是风景还是风光,都是眼睛近视的根源。以前修行人很严格,你看虚云老和尚,跟人讲话,先看一眼,然后眼皮就垂下来,他一直在定中。修行人要守护眼睛,眼睛都护不住,你心怎么能护住。心就跟着眼睛的色尘跑了。
佛弟子诵经到底有什么用?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等。诵经的起源,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因当时的佛经,既没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写本,都是靠著以口传口地口口相传,所以,要听佛的弟子们代佛说法,往往是听他们将所曾听过而已熟记的佛经背诵出来,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经,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诵出来,到后来,诵经便成了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 但是,佛教徒为何要把某一部经,诵到烂熟之后,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诵呢?这有两层理由。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凡夫难保自己不犯错,有时犯了错,尚不能知错改错,但当面对佛像,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到佛在亲口说法来教诫我们一样,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策励修行;已经犯的过错,赶快改正,尚未犯的过错,决心不犯,已经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这像一位爱美的女士,闺房中有了镜子,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镜子,早晨照过镜子,偶一动作之后又要再照镜子,今天照了镜子,明天、后天、大后天,乃至明年后年,还是要照镜子,那无非是为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洁美丽而已。
你背了多少毫无用处的累赘?点醒了无数人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记住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   尽管行者并不明白禅师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第二天,他再次来到禅师面前。   “你现在是不是饥肠辘辘、饥渴难耐?”禅师问道。   “是的,我现在可以吃下一头牛,喝下一池水。”行者舔着干裂的嘴唇回答道。   禅师笑了笑:“那么你现在随我来吧。”   二人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了一片果林前。禅师递给行者一只硕大的口袋,说:“现在你可以到果林里尽情地采摘鲜美诱人的水果,但必须把它们带回寺庙才可以享用。”说罢转身离去。   夕阳西下的时候,行者肩扛着满满的一袋水果,步履蹒跚、汗流浃背地走到禅师面前。   “现在你可以享用这些美味了。”禅师说道。   行者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过两个很大的苹果,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顷刻间,两个苹果便被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个干净。行者抚摸着自己鼓胀的肚子疑惑地看着禅师。   “你现在还饥渴吗?”禅师问道。   “不,我现在什么也吃不下了。”   “那么这些你千辛万苦背回来却没有被你吃下去的水果又有什么用呢?”禅师指着那剩下的几乎是满满一袋的水果问。   行者顿时恍然大悟。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其实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两个足够充饥的“苹果”,而剩余的欲望只不过是些毫无用处的累赘罢了。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能同时圆满吗? 上师嘎玛仁波切精彩开示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能同时圆满吗?】 大恩根本上师嘎玛仁波切今晨朋友圈慈悲开示 导语: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无法同时圆满;如果认为修行正法不需要苦行和精进,在现世中从事世间事业,享有名望的同时,还可以在舒适安乐中,修法成就,是不可能的事。 很多人喜欢仓央嘉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诗,大家简单以为作者仅仅是在谈论修学佛法与世间情感的取舍。其实,这句诗有很深的含义。其所指为在红尘俗世学佛的人,往往想通过学佛取得出世间的成就,又不愿放弃世间的一切,认为修行和世俗生活可以完全结合在一起,这个难度可以说是极大的。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没有两者兼取,所以不当国王出家了;莲花生大士同样也不是心向红尘又顾出世法,所以也不当国王出家了。如此伟大的尊者们,都不会同时兼顾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呢?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无法同时圆满;如果认为修行正法不需要苦行和精进,在现世中从事世间事业,享有名望的同时,还可以在舒适安乐中,修法成就,是不可能的事。 自古以来,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经过长期精进修持而证悟的。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要同时追求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而是这两种法在根本上是不一样的,方向不同,不可能同时圆满。有些人想先追求世间上的成就,之后再去闭关修行,不要说不会成就,他在闭关之前就已经会出现违缘了。
开悟後的特徵 开悟后你会看到真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悲心:这是我们的心体,但绝对不是你想象的善心。大悲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深心、柔软心、细悬、若有所失的空悲的感觉等等,听来还是一头雾水,只能这样了,行者实证后就能立刻体会到其中难以言传的心境。 二、真心自定:这是一种非常清晰,历历在目的情景。比我们平时的状态要清晰得多,看任何物体好像有一种合为一体的感觉,继续深入下去,就和物体合二为一,我即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就是我。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是石头,是树木,是黑板上的字,是影子,是声音等等,虽然自己是石头,但却极其清醒,思想非常灵敏,这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为什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你才能体会到原来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的身体。 三、你会发现真心思想活跃灵敏:比你现在的状态灵敏的多,清醒的多。真心同样知道以前曾有的快乐和愤怒等,但是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恨不起来,这正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无生法忍。真心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傻乎乎混沌一片,佛陀绝不是傻子,诸佛菩萨绝不是傻子。 四、无我:真心虽然能善分别诸法相,但绝对没有“我”这种念头,只有当你离开真心,心动后才会产生“我”这个念头。因此,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就是无我。 五、真心无心动这种心力:只有离开真心才有明显的心动,因此,六祖大师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让内行人立刻看到六祖的功夫。心动是开悟的关键。如果你是通过禅定开悟的,你将因为外缘破坏心一境性而先有心动后见真心,如果你是通过观心开悟,你将先见真心,出离真心后才有心动,然后出现分别念,这是实证心动的两种情况。
大安法师:用两个比喻来表明修净土法门的必要性 由于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尤其是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悲愿力,是要究竟度脱一切众生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修净土法门。可以用两个比喻来表明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必要性。 第一个比喻就是:就像一个人到远处的城里去出公差,去办事。你到了那个城市之后,首先要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一定要找一个住的地方,是不是?找宾馆,找一个客栈,有一间房间住下来。等把行李安顿好了,才出去。在出去办事之后,哪怕再晚,到了天黑的时候办完了,你心里也会很踏实。由于你有一把钥匙,随时可以进这个房间去休息。这是一般人都会这样做的。 假定一个人到了远处的城里去,他不首先找好住的地方,他背着沉重的行李,到处去办事。一方面,他背得很沉重;另一方面,他在办事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伴随着恐惧和不安的。这种恐惧不安,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等办完事之后,等到夜晚了,特别是深夜了,他到哪儿住?他的住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话,他一定是心有恐惧的! 所以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地球,我们也是来出一趟差。我们到这个地球来出差,找没找到一个住的地方?等到我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忙忙碌碌一生,到了深夜的时候,到了生命终了的时候,我们到哪儿去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来到地球上出这趟差,找安心的地方就是修净土一法。我们能够信愿念佛,我们住的地方就有了——西方极乐世界。你手上拿着一把钥匙,随时可以启程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有这样的一份踏实,你再干世间的事情是不是比较快乐?这就具有着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的洒脱。到了夜晚的时候,就表明腊月三十到了,我们的生命要到临终的时候了,就是“抵暮昏黑”,生命终结的时候。“有投宿之地”就是我们能到极乐世界,在莲花中化生,不再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这就是找到了一个投宿之地。这个比喻是不是很贴切,也很真实呀!
广钦老和尚:证念佛三昧,气脉自然通!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末学曾经有机缘跟着他老人家爬山,老和尚走在前面,步履矫捷,末学跟在后面相当吃力!当时承天禅寺还在建筑中,有一段路障碍物很多,末学走得差点绊倒,老和尚回过头来说:‘要走好哦!’声音虽沙哑却恳切有力,眼神严肃而无限慈悲,末学非常惭愧,至今人生道路上屡经蹉跌,深觉‘走好’之不易,头破血流之际,回思此双关之语,蓦然泪下。 有人想像他是非常玄异的,就要去‘探查探查’,在旁听了半天,怎的老是说:‘念佛!’‘不要吃肉!’就想:‘这我也会说啊,何必来问这老和尚’,不错,话人人会说,但问题是我们没有像他老人家下过那样的苦行真功夫,也没有感人的德行,就是热心去人家中苦劝,人家尚嫌啰嗦,而他老人家降伏了自己,在念佛用功上,下了非常深的功夫,自自然然感动千千万万的众生,他年轻时在深山洞中打坐修行,带去的食物吃完了,就只藉着树籽山薯维生,三件衣服补得只成一件,近六十年长坐不卧,对物质方面需求极低。在大陆承天寺丛林中,他的师公上转下尘老和尚教导他:‘吃人家不要吃的,穿人家不要穿的,做人家不要做的,以后你就知道!’并只要他苦行念佛,他老老实实地实践了这些教训,在心地上下功夫,终于成为一位极不平凡的人,许多人一见到他老人家便忍不住感极而泣。 他的开示经常只是一两句最要紧话,我们果真信得过,绝不虚度此生!就像前面说:‘念佛!’‘不要吃肉!’我们果真念念都在念佛,让佛大觉悟的光明智慧慈悲随时充满心中,岂不是随时吉祥?不再有人我是非的痛苦;不再受贪嗔痴的烧灼。果真放淡口腹之欲,照老人家所教‘不要吃肉’,慢慢会体验到‘本是同根生’的滋味,会体验到慈悲的喜悦,当生天天心情坦荡;再深信切愿求生西方,临终必蒙佛接引,解决生生世世的生死大痛!老和尚两句话便明白指示出一生成佛光明的大道。老实的人信受奉行就得大利益,不老实的人便喜欢谈玄说妙,弄些稀奇古怪,夸张一些神通,而忽略了他度人于了生脱死最要紧的教导。
南怀瑾:有时做事失败,是因为福报好 在古代的时候,当一个人中了蛇毒,中医会让他尝舔白矾,如果嘴巴感到苦,说明还有的救,如果感到甜味,那就说明中毒已深,无救了。 修行人也是如此,当我们做了不如法的事情,或者做了一个错误的抉择,一切变得顺利的时候就要警惕了。有时候做事失败,是因为福报好! 曾经有人到圆霖老法师处请教佛法时,问可否开一个饭店?法师说不要开,不要开。此人不听,回去就开了一个大饭店,结果生意无比兴隆,每天用来做蛇宴的蛇就要20筐。有了钱家人不合,经常吵架,有次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吵架时,掀翻了餐桌,酒精炉子引起火灾烧掉了此人的半边脸,惨不忍睹。 这只是现世的花果,将来的果报肯定是剧苦无边,此人真正的果报,真是恐怖到不敢去想。试想如果一开始生意不好,也许此人就会反省自己:哦,师父说的是对的,由于不听师父的话,所以才导致现在的结局。但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福报不够啊! 真正有福报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好不顺的结果警醒你;福报不够,就会为魔所持,干起坏事来无比的顺利。曾经本焕老和尚对一个弟子开饭店一事感慨:看他的福报了,福报好的话,饭店倒闭,不好的话,就会兴隆。后来此人饭店倒闭了,由此甚幸。 为何福报大反而表现的是诸事不顺呢?第一是提醒我们,你做错了,赶快回头;其次,逆境,困苦是修行的助缘。
哪些我们不注意的小事会折我们的福报和寿命?  现在大多数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赚钱、享乐而展开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灾难必然会接踵而来,命终还会堕入恶道。   前些年某地来了一个术士,有人请他测一个人,他问这个人有没有当官?人家问当官怎么讲?没当官怎么讲?他说:如果没当官,则他还活着,如果当了官,则他已经死了。果然,此人是一个小电站的站长,刚刚死。因为他的福报小,当一个小官就把福报折损完了。有人千方百计地想出名,其实如果没有实际的功德和福报,出了名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报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灾祸,而且如果灾祸还抵不了名声的话,还要到恶道中去消业。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亿观音心咒,她到处跟人讲,后来请一位仁波切给她作回向。仁波切说:你的功德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这么多人的称赞,再加上自诩功德,功德里夹着傲慢,已经消耗掉了。   世间很多人都想当官,然后贪污受贿,不知道这是愚蠢至极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该有的福报,如果享用太过,都容易招灾,何况是不义之财?而且贪污千万人的财产比贪污一个人的财产,罪报要大千万倍。他失去的福报、得到的灾祸比得到的不义之财不知要多多少倍!简直不可想象!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干贪污这种愚蠢的事情的。   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是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要是怨恨不平,则又造了业。
生活中感悟因果:说话没口德,你的命运决定好不了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没有口德就看的出来。所以口业很重要,人一辈子缺德事不会天天做,但是缺德的话,难听的话,不正经的话可能会天天说。日积月累,福报都从这张嘴里跑光了,所以,说话没口德的人,这辈子也是坎坎坷坷很凄凉的。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我镇上一个小伙子,三十多岁,长的也算英俊,但是至今一事无成,要工作没工作,要事业没事业,同龄人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他呢,至今无妻无子老光棍一个,穿着邋遢,有时一连几日脸都不洗,身上脏兮兮的跟流浪汉一样,谁好言相劝也听不进去,在说就瞪着眼睛跟你吵。 做点小买卖吧,也是不思进取,胸无大志,就知道吃吃喝喝。别人赚钱他赔钱,打他接手生意以来就没盈利过,几年下来赔的钱加利息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家境日渐没落。竟然到了要借亲戚家房证抵押高息借钱才能经营下去,他的60岁老母亲也无奈回来帮他打理生意。他身边一起玩大的小伙伴也瞧不起他离他远远的。 表面一看这个小伙子也不坏,为啥就是不争气。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这个小伙子口德很不好,也许上社会早的缘故,身上沾染了不少坏的习气,此人从小说话就咋咋呼呼的,没一个稳重的样子,不尊长辈,不敬神佛,喝起酒来更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所以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个人,福报早就从他那张嘴跑光了。嘴有多贱,命就有多贱。为什么婚姻不顺至今打光棍?表面看是有种种原因,在因果上看就是他没有福报,根本托不住婚姻。因为只有福报一样的人才会生活到一起,没有福报的人是不会遇到好姻缘的。有一点福气的女人都不会跟他生活在一起。 这个小伙子为什么做生意赔的稀里哗啦?还是因为没有福报,有福报才能赚钱。他的福报早就折损的差不多了,这样怎么会赚钱呢。如果他不能痛定思痛幡然悔悟,他晚年的境遇会更加凄凉。
恶念变善念,哑巴会说话 此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辽东半岛南端叫后羊圈的村子,有一个哑巴给一家财主打长工,到年终算账时,给哑巴的钱比别的长工少,哑巴觉得活不少干,凭什么给钱少,心里不平衡,要对财主报复。用什么办法报复呢?干脆把财主家柴火垛点着。 到了晚上,哑巴来到柴火垛刚要点,一想,我要把柴火垛点着,人家用什么做饭呢,不能点!那怎么报复呢,那我点喂牲口的草垛吧,于是爬到墙头上刚要点,又一想,我点了草,牲畜不就没吃的了吗?不能点!就在这时,哑巴一不小心从墙上掉下来,摔得“妈呀”一声,这声音被屋里的人听见了,就出来问:谁?哑巴说:我,哑巴。出来的人说:哑巴也不会说话呀?哑巴说:我从墙上掉下来摔一下,就会说话了。于是把哑巴叫到屋,哑巴把刚才的事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财主家人都很感动,感觉对不起哑巴,把少给的工钱都补足了。 此故事中哑巴由开始的恶念转变为善念,一念之差就带来了福报,如果真放了一把火,既损人又不利己,还将受到法律制裁,即使别人不知道,那么造下的恶业他也要偿还的,可是哑巴良知未泯,选择了善,福神就给哑巴安排善报,让哑巴当时就会说话了。听起来好像神话,这都是真实故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谁也摆脱不了,苍天有眼,神目如电,三尺头上有神灵啊!
持斋人卖斋的故事(推荐) 持斋人卖斋的故事(推荐) ——净宗法师 问:我也相信念佛是最大的功德,可是念了一段时间好像生活没有任何变化。请问法师为什么感应不发生在我身上? 答:问得挺好。其实感应已经发生在你身上了。我们只要念佛,就得到利益了。至于说没有感觉到任何变化,那不代表没有感应。就好像一座冰山,下面在溶化,上面还是感觉不到。就好像一个柴堆,上面看不出异样,下面已经烧着了。我们只要念佛,就有感应。 印光大师说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冥应。 一般情况,显感显应大家都知道,“我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应马上来了。刚才遇到强盗,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强盗走了”——显感显应。很明确! 显感冥应,就是我在念佛,念得很虔诚,每天念一万二万三万,但是没有明确的感应。“冥应”就是看不见的、悄悄的、潜在的,但自然在感应了。 比如说你这个月本该有一场灾难,因为你过去犯了人命案子。现在你念佛了,这场灾难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你了,但是你也不知道。本来你这次出门坐车发生车祸,撞的就是你,但是因为你念佛了,遇到堵车了,你还在那里抱怨“怎么堵得这么严重!”不知道如果不堵车,开到前面,撞的就是你,说不定大腿就撞断了。但是你念佛了,挡住你了,腿也护住了,你也不知道。这是显感冥应。这样的情况很多,无形当中化解了我们很多的灾难,我们不知道。
大安法师:研究净土法门应该如何下手? 问:研究净土法门应该如何下手? 答:一般我们在这个世间学一种知识,或者学一种佛法,可能很自然地就会读很多的东西,博览群书,加以种种的思惟比较,然后自己做判断,自己建立很多知见。有的有文化的无论出家在家人,他常常说:我学佛法一定要读遍所有的经书,我再来选择。这样好不好?当然也值得赞叹,说明他还是对自己负责任啊。但如果他读了很多的书之后,是不是能回得来?你深入经藏,入海数沙,能不能数得清楚?再就是你通途教理搞得非常熟,会不会构成对净土信心的一个障碍?这些都很有风险。所以从本人的理解当中,净土宗的修学走这条路不是太好,不仅是走弯路,而且是不容易回到原点上来。修学净土宗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你用的方法不得当,可能费了很大的劲,得不到利益,信心都建立不起来。很多人开始修净土,结果修了若干年,他又再修其它的法门去了?可能这跟他从一开始的方法不得当有关系,如果方法得当,得到利益,他绝对不会动摇,去修其它的法门。说明他的信根都没有扎下来。一定要从信心入手,从净土法门的这种感应道交的原理契入,知道我们凡夫的知见,很难有智慧理解这个法门。蕅益大师说,这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法门,九法界众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相信去理解的。所以我们就不要以为,我一定有判断能力,有理解能力。印祖有一个比喻,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说:你要知道,你自己是一个病人,而且危在旦夕,这时候有个良医给你开好了一个药方,给了一个中成药,你只要入口,就能够起死回生。当下你相信了这个中成药的效果,救命的神丹,你入口就好了。这时候你不相信,你说等一等,我一定要了解我的病症,知道我的病症之后,我要知道你的药是什么药方,是从哪里采来的,剂量怎么样,它走什么经脉,怎么炮制的,我这些搞清楚了之后,我才服这个药。可能还没等你搞清楚,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对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来说,你当下相信大医王炮制的这个药方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的话,你就得救了。你还要靠自己,我得要了解全过程,我才决定服不服你的药的话,等你还没有了解清楚,你就不行了。净土法门亦复如是,这是阿弥陀佛建立起来的,这是释迦牟尼佛根据娑婆世界众生的特点,要救度我们,给介绍的,这是历代祖师大德菩萨,遍阅大藏经之后,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个最好的药方。你只要相信佛陀,相信菩萨,相信祖师,虽然不了解,我先服药就得救了。
欲望太重,你身体的智慧就显现不出来 人的身体有自保功能,你要超越身体的限制时,就要靠修行。否则你瞎折腾,只会把身体搞坏了。比如眼睛近视来讲,眼睛近视有三种原因: 第一,你用眼过度,甚至长时间不睡,眼睛就缺乏营养,就近视很快,这类叫做假近视。如果能休息得当,眼睛就会好起来,明亮起来。 第二类,眼睛的能量是来自肝气。记得,中医讲的肝不是西医讲的肝器官。中医讲左肝右肺,肝气是生发的,肺气是降的。中医讲肝是讲整个肝气的能量场,而不是肝器官。肝气能量场不足,就导致眼睛能量供应不足,许多老人眼睛花了,都属于整个类型。这就是真近视了。 但第三类,就是眼睛和肝之间连接的无形的管道堵住了。是什么堵住了,比如你眼睛看不该看的东西,或者意念中常现淫秽,这条管道就是黑暗的。药师法门中专门讲到清净色身,其实是清净你无形的场。现在电脑书籍都有许多不好的图片,让人起淫秽念头,这就污染了这条无形管道了。但你没有一定的禅定力,你不知道。 人体都有自保功能,就像近视,肝气不足的近视,就是人体脏腑能量回收,叫你不要到处乱看了。要把心收回来,不要让心跟着眼睛到处跑,耗精气神。现在你还带着眼镜,看得更清楚,其实是精气神耗得更厉害。但你眼睛近视,你拼命眯着看,这也是让眼睛近视严重。想要让眼睛恢复,你就要好好把心收回来。
太珍贵:揭秘几个很核心的修行机密 人不能太聪明了 上次到支提山,在华严寺入住,碰到了一位老人,一问才知道,是方丈的母亲,有八十岁。手上拿着念珠,脸上都是微笑,说念佛好,要多念佛。因为是方丈的母亲,我们就问起了家常。华严寺方丈是她最小的儿子,她一共生了五个,四个儿子,一个女的。这个小儿子,十四五岁,就想去出家。于是就送他到支提山,我们问,那你舍得吗?她说,很好啊,要出家,很欢喜啊。方丈现年四十出头,出家二十多年了。感慨,能生出个出家的儿子,真的要修几辈子的德啊。 后来从妙法禅师了解到,当年妙果长老晚年得病在床,他的弟子有些都争着要方丈位置。但现在方丈,是妙老的徒孙。为什么要传给他的徒孙,而不是徒弟呢。“因为这个徒孙很老实,不争。”这个是妙法禅师的原话。 人不能太聪明,尤其是在佛教这里,人的聪明都是为自己聪明。但其实看起来聪明,却缺乏智慧。有些东西,看起来是争抢到了,但其实呢?真的吗? 不知道你相不相信,宇宙中有一股力量在控制。比如财富,比如权利,不是人的力量能控制的。有一个力量,比人类更厉害的力量,在操控。比如说,钱财属于土地公公在管,你相信吗?那土地公公的财富,属于谁在管理。我相信土地公公只是代理管财富,最后财富,还是人的福德在管理。 当一个人福德具足时,上天都会给他财富,给他福报。看以前很多寺院的故事,讲到主持位置的问题。当上主持,叫做“龙天推出”。好了,是天龙八部在护持的。你相信吗? 人不能太聪明,一聪明,上天就发笑。人的聪明,都是为自己聪明的,人为自己的,其实损掉的更多。看过许多出家人,有些人憨厚老实的,福报就特别大。这似乎也是宇宙的规律了。 佛教叫我们无争,有的人一听说无争,好像很吃亏。其实不吃亏,有福报,不用争,自然就有。没有福报,争到了,也没有用。无福消受啊。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问: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答: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第二,在解脱的方法当中,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要靠自力,我们这样的众生很难。面对浩浩的见惑思、惑尘沙、无明惑,我们只能一筹莫展。 这个时代惟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才能从生死苦海当中把我们拯拔出来。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是进一退万,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跟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意味着我们带业往生的凡夫,可以跟等觉菩萨在一起。往生凡圣同居土就等于往生到了上三土,能见到声闻、菩萨、佛。凡圣同居土具足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我们就能够快速地成佛。 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你就位不退,进入圣贤位,再不是凡夫位了;你就行不退,你是大乘的菩萨行了;你就念不退,你的念头都跟法性、跟实相相应,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你的念头都跟佛性、跟萨婆若海相应,你还会身口七支造恶吗?不会有那个事了。都是摄心为戒,每个念头都是在佛性的状态当中,全体都是善念。跟法性相应的就是善,跟法性不相应的就是恶,这是善的最高的标准。由于娑婆世界的我们对善恶的标准是颠倒的,就导致了善恶标准的错位,以及对善恶判断的虚假性。 这个念佛往生一法是成佛的捷径啊!到西方净土华开见佛,悟证无生法忍之后,再回入娑婆世界,去救度苦难的众生。它虽然简单容易,但是至圆至顿的。蕅益大师说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一切法门都是方便,但一切法门当中,念佛是最方便的。就专门念名号,不需要参究,不需要去做其他的东西,你只要念佛就可以了。
什么火可以烧毁功德林? 一、剿灭嗔恨,当务之急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贪、嗔、痴烦恼随时可见,无所不在。身为大乘初学者的我们,也经常会像非佛教徒一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结果不要说度化众生,反而会给佛教抹黑。特别是嗔恨心,其危害尤其严重,不但会摧毁自己的善根,也会让别人对佛教徒,甚至对佛教生起不好的看法。 《入行论》当中讲得非常清楚,一刹那的强烈嗔恨,可以完全从根本上毁掉过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当中积累的绝大多数善根。就像一刹那的慈悲心或菩提心,也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与资粮一样。 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当中,最严重的是嗔恨心,因为大乘佛教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慈悲心。与慈悲心直接对立的,就是嗔恨心。大乘菩萨戒中讲,只要对任何一个人彻底放弃慈悲心,有了嗔恨心,菩萨戒的根本戒都破掉了,更无法发菩提心。所有烦恼中,嗔恨心是最严重的。嗔恨心的过患,实在是罄竹难书。 大家都看到过,文殊菩萨等很多佛菩萨手里都持着宝剑、枪支等武器。这些武器不是用来制服任何生命,而是用来杀灭贪嗔痴烦恼的。学修任何法,就是为了面对、控制、断除烦恼。这是佛教徒的任务和目标。衡量修行好坏的标准,不是看谁念的咒语更多,谁做的功德更大,更不是看谁发财、健康、工作顺利,而是看烦恼有没有减少。比如,当有人污辱我们的人格,或者是欺负、殴打我们的时候,看看我们的嗔恨心是不是跟以前一样。如果是一样,那我们的学佛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当然,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还谈不上彻底断除烦恼,只能适当地控制。 学佛的方向非常重要。如果身为佛教徒,却不闻思修行,只是搞些形式上的活动,开法会、超度、火供、荟供、磕头、烧头香、烧高香、灌顶等等,哪怕非常虔诚,也会失去学佛的真正意义。虽然正规的灌顶非常有用,但如果只有这些,却没有实质性的闻、思、修,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正法就无法弘扬起来,学佛者最终的目的,只会是为了自己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儿女考上大学、有好的工件等等,这样就得不到修法的实际效果,也无法真正走解脱道。所谓的佛法,就失去了真正的核心价值。
梦参长老:给一切众生做善友的佛 佛常给众生做善友,世间上的朋友,得做一个真正的朋友。你看见这世间的朋友,不说朋友了,六情眷属,父母子女,有时候父母害病他 走了,自己的父母他不顾的,这能说是善友吗?朋友也是,六情眷属也是,在别人遭苦难的时候,你是他的很好朋友,你不因为他受了苦难了,要离开他了,就是遭苦不捨。善友有区别的了,什么样才叫善友,善友不捨。朋友有的命运好福报大,做了大官了,有的朋友他的命不好,落了贫贱了。当初两个人小时候,可是很好的朋友,在一贫一贱、一富一贵,还有朋友的感情没有?就是贫贱而不轻。虽然不平等了,又贫贱不轻,这算善友。第三种,多机密的事情,互相告知,绝不隐瞒,这算善友。这是真正的好友。第四种互相覆藏,覆藏就是包庇他,咱们现在说的话,包庇他。他虽然犯错误了,造了罪了,那我要包庇他,他是我的好朋友,得要这样子的,才算善友。乃至于他受多大苦难,很难做把他解救出来,我能做得到,就是苦难相共,真正的善友。还有难忍的能忍,这叫善友。 佛给一切众生做善友,像我们讲的这些个,佛都能做得到。随众生落到那一趣,落到天道,那是好的了,落到人道,落到修罗道,这是 三善道。乃至于地狱鬼畜生三恶道,佛不捨离随着六道去度他去。佛菩萨可以跟你做示现,说同样同类摄,同事摄善巧方便,无论经多少劫,都不退转,直至把你度成佛。但是有个基本条件,你得跟他有缘。如果一点缘都没有,那就不行了,他没办法接引到你。无缘难度,一点因缘都没有,没办法度你。
告诉你佛门中让愚痴都变有智慧的秘诀 要修行仍然是有方法的。许多人学佛,都是懵修。念佛就念佛,拜忏就拜忏,念经就念经,念了很久,感觉不到法喜,是因为你方法不对。方法不对,你要转化身就比较困难。尤其是凡夫这个粗重的色身。大家去听一听自己的呼吸,是不是很急,很粗。证明你色身粗重。色身转化为微细时,你对学佛的法喜就慢慢出来了。 早期的佛教出家人都是各自修各自的,甚至用了道家的修行方法。但到了唐朝,马祖建丛林,百丈定清规以后,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修。这时就产生问题了,你要怎么样让大家都能一致,出去后都能弘化一方?要知道,寺院是个大烘炉,是要把你从一块烂铁锻炼成一个有用的材料。而且,每个人根器又不同,爱好又不同,福报又不同。要怎么更好的教育他们呢?这个问题,是从古到今的高僧大德都在思考的,包括现在的有使命感的法师,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古来的大德就非常有智慧,从耳根入手。不管你根器如何,你的耳根功德都是圆满的。所以佛教有许多梵呗,早晚课,放焰口,这些赞,都是非常好的。为什么要每天都唱,一来是供养十方诸佛听,也是转化你的色身。以前人进入佛门,笨蛋都变聪明,秘诀就在这里:就是在佛门的梵呗中去熏陶。 跟各位讲,这是历代开智慧的秘密,就在梵呗中。也是一个转化身心的方法。这些梵呗,都是祖师以禅定力量到了梵王天到忉利天,看天人是怎么奏乐修行,他出定后就记录下来了。然后给人间的人修行的。所以真的梵呗是给人修行的,不是来娱乐的。你心情不好时,唱一唱杨枝赞,叩钟偈,你心情就好起来。为什么?就是这个频率震动了你的五脏六腑,调整成一个协调的频率。
修自他交换,会变倒霉吗? 特别提示:本文是上师嘎玛仁波切的开示,转自上师微信。 修自他交换,会变倒霉吗? ——嘎玛仁波切 一位具备菩提心的人,自然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不会袖手旁观、冷言冷语,总是愿行要为众生做些什么。无论在人世间是多么有能力的人,富豪、权贵或英雄、博士,当他们受到病痛折磨时,也会容颜大改,呈现出痛苦不堪的一面。老人院那些生命被时间摧残即将临终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受尽病痛折磨的病人,福利院的残障人士,精神病院的病患等等,从他们身上大家可以感受到人类因为业力无法控制自己身心,而遭遇的苦。一位具备菩提心的人,不会无动于衷,当然也不会只是陷在业力造成的负面情绪中,一味哀伤慨叹。应该试想一下,此时此刻如果这些悲惨境遇中的是我们自己,“我”该怎么办?而现在的“我”又能为他们和自己做些什么? 很多人会因此练习发出菩提心,修“自他交换”,观想他们的痛苦,也可以去想地狱众生受寒热之苦的景象,或饿鬼众生受饥饿之苦的景象,或傍生道的无明众生,承受弱肉强食等等痛苦。当你不断观想他众所受的苦时,在强烈的对照下,可以清楚地觉知到现在的“我”其实还算快乐,拥有许多殊胜难得的福报,特别是拥有最珍贵的暇满人身。 接着,可以这样观修:当呼吸时,将吐出的气,观想成自己所有一切的快乐、财富、健康、善根、得来不易的暇满人身等一切福报与功德,像脱下衣服送给别人穿一样,全部无私送给众生;吸气时,观想众生所有的灾难、病痛、烦恼等业力,完全吸入到自己身上。以这样的方式,不停地循环观想。 当你处于烦恼或病苦中时,应该觉知现在六道一切众生里,不是只有你在受苦,他们的痛苦和你比起来可能更加难以承受,那么,应该希望一切众生的痛苦、烦恼都能转移到“我”身上,让“我”承受,他们因而能脱离痛苦,得到平安、快乐以及一切福报。这就是自他交换法,它是进入大乘佛教的“心要”法门;这种想法,哪怕能在你心中真实不虚产生一次,很多劫的罪业,自然而然当下就清净了。依仗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作自他交换,到最后受益的是自己。 因为具备了“利他之心”,曾在凡夫地的佛陀每次造了恶业后,都会因为对其他众生的慈悲心、菩提心,使自己得到暂时的解脱。如此累积下来,佛陀最后明白了“把利益功德给予众生,把失败痛苦留给自己”是最好的求解脱之法。 如果平常能多练习发出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身体就算有疾病,也很容易能从病痛中得到解脱,而不会使病情加重,只要去想“希望所有众生的疾病,都转移到‘我’身上”,身体很快就会复原。当你心中有痛苦时,用这样的方法,也会很快从苦恼中得到解脱。就算遇到妖魔鬼怪的伤害等等,也没有一个方法会比自他交换的菩提心更殊胜,因为它可以使你马上从中脱离出来。 时时刻刻、在在处处,我们应该尽力放下负面的思想,努力修习自他交换,业力自然会随着愿力而清净,病痛会随之消失,心态的不平衡也会随之快速一扫而空。如果能达到最殊胜的成就当然最好,若无法达到,至少心灵上的烦恼和肉体上的痛苦会渐渐减少或净除,这是真实不虚的。
你的生命觉醒过吗?  学佛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你生命要觉醒。你有没有觉醒过?许多人学佛,是因为过去生的善根,对佛教有好感,就进来。或者遇到痛苦,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来了。这就是一种信仰。如果你要真学佛修行,就要有个生命觉醒过程。   你有没有想过,你人生为什么而活。我在大学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证明我活过。我说,过一百年一千年,我的身体没了,名字也没了,几乎什么都没了。一千年后,我怎么证明自己活过。世界上几乎所有修行人,在觉醒时,都会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怎么样才不死。   宣化上人也讲过,他十一岁时,看到路边一个小孩,是死的。他问他母亲,小孩怎么了,怎么不能动。母亲说,死了。上人就问,怎么能不死?他之前加入了道德会,加入天主教,基督教,后来加入道教,最后入佛教,都是找个不死之法。怎么才不死。这个是他生命的觉醒。   这个觉醒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你觉醒的深,你灵性的生命就成长的越快。生死是怎么回事?人生很短暂,才一百多年,我要怎么活才有意义。修行是成长你的灵性,不是增长你的知识。知识是大脑思维的,学佛是靠开示悟入,入佛的知见,那就要你觉醒。   通常来讲,生活坎坷的人,内心很敏感的人,他比较容易觉醒。你知道,世界最宝贵的,就是你的觉醒能力,你觉醒了,还要能去修。还好,现在大家福报很大,觉醒了,还有佛法可以闻,对不对。
海涛法师:对症念佛号,有什么问题念什么佛号 海涛法师:对症念佛号,有什么问题念什么佛号   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音:触)如来,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见你漂亮,想强暴你),一样可以念阿閦如来,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这个佛号。看到人家怀孕,希望母子都平安,还可超度被堕胎的小孩。(南无阿閦如来)   杀业重的地方:比如家禽市场,你可以念「南无多罗树王胜德如来」,以减轻这些地方的杀业。同时还可以念「南无宝髻如来」,可超度已亡或将亡的生灵。(南无多罗树王胜德如来)   有人赌博,你希望他放弃:念「南无无量无垢正等觉如来」,「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可除去悭贪之心。(南无无量无垢正等觉如来,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看到别人因丢失物品难过,念「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多宝如来)   看见别人不肯布施,可念南无宝生如来,宝生如来过去世修无我大布施,念此佛号给时使悭贪心没有了,大奉献心就跑出来。(南无宝生如来)   希望外表庄严,有美感,有众生缘:念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寂音如来南无宝莲花步如来,念这三尊佛时把自己以前丑陋的基因(如你以前生气嗔恚等)去除掉。(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寂音如来南无宝莲花步如来)   念以下几尊佛中的一个可获声音好听、辩才无碍:南无金光如来 南无无量音如来 南无宝月如来 南无金光明如来南无狮子吼如来南无师子音如来   起强烈欲望时,念南无莲花尊丰如来马上断除强烈的欲望。   念南无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可使自己生生世世的眼睛都很漂亮,生生世世如菩萨眼睛一样。   念这尊佛等於读了一部三藏经典的功德:南无大势精进真实定如来常念的话,回头来再看经典就很容易。   保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号:南无大悲功德宝王如来   保证这一辈子绝对不遭横死的佛号,舍报后可往生净土至少生三十三天的佛号南无持长寿宝瓶如来   消除过去世或对方乱搞男女关系,消除邪淫果报的佛号:南无月光如来经常念此佛号,可消除过去邪淫果报。   一个人个子很矮,希望来世长得更高,念 南无广博身如来任何一个鬼道听到这个佛号,喉咙就打开,身体变壮大,而且脱离鬼道   念 南无宝胜如来 放生的时候,鱼一入水,旁边就有两个护法神保护直到它们舍报,除非此鱼业报的确该死,至少死后也立即生天。   念 南无妙色身如来 相貌好看,如有人见到鬼,念此名号,他马上变好看的天人相,他知道后会觉得很感恩你,知道你帮他念妙色身如来令其从鬼道直升天道,外表如此庄严,今后就会处处帮助你,让你事事顺利。   念 南无离怖畏如来 尤其胆子小的人,或生小孩子爱哭、怕鬼怕黑暗的,多念离怖畏如来,如在路上看见小动物见到你比较害怕,你可以替它念离怖畏如来,令其生起的恐惧心得到安慰   念 南无甘露王如来 尤其小孩子读书,记性不好,多念甘露王如来   念 南无阿弥陀如来 消我们的业障,将来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念 南无最勇跃如来 可以防止退转,永远不退转大乘,乃至小乘人要发起大悲心,应多念此佛号,激发其大乘心   念 南无宝髻如来 宝髻如来有一大愿,一切死亡的众生,或未死的众生,闻其句号,即生忉利天宫,生三十三天。在卖鱼卖鸡的地方,刚死亡的鱼和鸡意识尚存,得闻宝髻如来名号,个个即生三十三天,你也由此成就.
佛像可以做手机屏保吗? 问:为了尽量沐浴在佛光中,提醒自己保持正念,我把佛像作为手机屏保可以吗? 答:心存恭敬就可以。证明你心中有佛,很多人修行和信仰也是这样的,想把佛菩萨时时放在能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可以按照佛的道德理念去做事。 建议最好不要把菩萨像作为屏保,菩萨是放在心里,或者恭恭敬敬的设佛台供奉,手机屏保的形式不是很恭敬,手指在菩萨像上划来划去的,不如理如法啊。 用佛像做手机屏保到底如不如法?我们来看智慧法师怎么说。 佛像做手机屏保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行为。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要求,要看手机装在哪里。如果装在兜里面,是装在上衣口袋呢还是下衣口袋,还是屁股上的口袋。固然是我们手机屏保没打开。手机屏保显示的是佛像,那么外在的相能够引发我们内心的佛性,是让我们能够知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应该明白了这样一个根本精神。 但是如果我们出于马虎大意,把佛像做了屏保以后,随便扔随便放,处于一个不恭敬的地方的话,那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如果把佛像作为屏保放在手机上的话,这是你的爱好,也是对佛像一个崇高的心情,我们在这里要注意应该把手机放在一个何等地位。我们要知道“一份恭敬,得一份利益;十份恭敬,得十份利益”。恭敬心从哪里来?恭敬心就要通过我们外在的事相表现于内在的思想。所以说外修内证,我们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表现你内在的实质。所以说恭敬不恭敬就在于你的言行举止当中。
一声佛号的威力 一,一声佛号逃出地狱 从前,天竺国有一个叫做「阿苏沙」的小国,国里面有一个婆罗门;我们都知道,当时婆罗门在印度的地位是很高的,可是这个婆罗门非常的愚痴,而且常常恶业缠身,苦恼不堪,但却没有办法解除。可是他不相信佛法,对佛一点信仰及恭敬心都没有,而他的妻子却是虔诚的佛弟子,深信念佛法门、深信阿弥陀佛,每一天就是不断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虽然他的妻子这样的虔诚,可是却感化不了他。 但是这个婆罗门很爱他的妻子,非常迁就他的妻子。由于他喜欢妻子、爱妻子,所以老是想跟妻子同房;于是他的妻子跟他下了一个约定:「你要跟我同房可以,但是当我敲经念佛的时候,你必须跟着我先念一声阿弥陀佛。」婆罗门实在没有办法,因为他确确实实的不信佛,但又不得顺从与妻子的约定,所以每一次当妻子敲经鼓的时候,他就跟着念一声阿弥陀佛;不过只肯念一声,多念一声也不愿意。由于业障缠身的关系,三年之后,婆罗门便去世了。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他死后身体还是很暖和,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通常不是修行人的话,死后全身很快便变冷了,所以没有把他实时下葬,一等就等了六天;六天之后,婆罗门却突然醒来了,见到自己的妻子实时伤心得痛哭流涕,并把死后所遇见的情况告诉妻子。 他说:「我死了之后,便落了锅汤地狱;地狱中的罗刹,不停以铁杖猛打罪人;每个进入地狱的罪人,都必须捱打,而当铁杖打到锅边的时候,就好像你敲经鼓一样;他们打得很厉害,每一打就好像你的经鼓一响,于是我便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就是因为这个关系,我便可以回来了。而且我一念佛,只见地狱实时化作清凉,大小莲花充满其中,念佛声音所到之处,罪人即生净土;不但我可以回来,就是那些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的人,都已经返回人间了。」我们想一想,念佛的功德是多么的大啊! 婆罗门继续向妻子说:「连阎王爷都赞叹我说:『你念佛,不但自己得以解除业障,而且连其他人都能获得利益,那你就回去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