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wsk clwsk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6,250 关注贴吧数: 48
2014年大陆手机成功定律,利润来源于不同 也许再过几年回顾大陆手机市场,2014年将是品牌竞争的分水岭,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奠定。 Apple和三星拿走了全球手机行业超过100%的利润,因为两家公司之外的品牌有盈有亏,这全球手机市场的赢家通吃。 2014年的大陆手机品牌相似格局重演,以华为、小米、VIVO、OPPO为代表的四家本土品牌的盈利霸占了大陆所有手机品牌90%以上。 虽然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因素依然在手机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真正决定一个公司业绩的核心已经发生改变:不同,一个品牌需要找到不同于其他品牌的独门功夫,这一特质虽然不至于绝对左右销量,但可以决定一个公司的收益。 说来巧合,四家公司都是非上市公司,老杳也无从得到具体的财务数据,不过上述四家公司今年的手机业务净利至少都会超过30亿人民币。 华为的成功源于对技术特别是芯片技术多年投入的回报,虽然2014年华为手机整体销量与2013年增长并不大,不过基于已经彻底放弃利润很低的超低 端市场,差不多的销量背后带来的是利润的大幅度增长,华为的硬件设计能力业界公认的大陆第一,华为在芯片及手机硬件设计的核心竞争力也造就了2014年的 辉煌。 目前来看小米的运营模式并不新奇,不过小米对互联网资源的整合能力却远非其他竞争对手可以模仿,而这一特质也是紧紧将消费者吸引到品牌之下的不二法宝。 起源于步步高的两家高端手机品牌VIVO、OPPO则完全集成了段永平的衣钵,手机销量虽然只有小米、华为的一半,不过其唯美的设计、中高端的产品定位带来的利润空间却只多不少。 智能手机进入创新瓶颈期,进入手机行业的研发门槛不高,彼此之间手机的质量差异也不大,过去两年性价比可以左右一个品牌的走势,也导致三星今年市场 份额的大幅下滑,不过2014年大陆手机在中高端市场的崛起,证明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厂商在异常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与电脑市场不同的是,支撑 品牌的核心要素已经不仅是巨额的广告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及售后服务的质量,更鲜明的特质或差异化将是品牌竞争的核心。 如果说在智能手机萌芽阶段营销和性价比可以左右一个品牌的走势,在智能手机竞争进入中盘,影响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已经变成品牌独有的资源和特质,好的创意、天才的营销已经很难在手机行业掀起波澜。 2015年也许会有新的品牌找到并树立自己品牌的不同特质,不过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对于那些没有特质的品牌,手机更多将是一种存在,至少大陆市场如此。(老杳)
发这贴被删!现在终于被高通吧封禁了。 “联发科、展讯、大唐联芯等手机芯片企业均未获得高通授权。”8月1日,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拒绝对其他芯片厂商进行专利授权,是高通专利策略中的关键一环,“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其按整机收费的模式”。 高 通的做法是,不向芯片厂商授权,转而向这些芯片厂商的客户收取专利费。其专利授权费包括两部分:第一,固定的授权费(license fee),通常为每个厂家50万美元;第二,浮动的专利使用费(royalties),即按手机的出厂价向手机厂商收取一定比例的专利费。在中 国,WCDMA和CDMA手机的专利收取比例为5%,LTE的专利收取比例为4%。 “如果向芯片厂商授权,就无法继续向其客户二次收费,也就无法维持其现有按整机批发价进行收费的模式了。”王艳辉告诉记者。 联 发科曾在2009年与高通签订过协议,以获得进入3G市场的敲门砖,但据知情人士称,高通并未在该协议中向联发科进行专利授权,联发科客户仍需自行取得高 通的单独授权,且联发科必须向高通报告自己客户名单及采购数量。2013年,联发科和高通对协议进行了修改,此后不用再向高通报告客户的采购数量。 王艳辉认为,高通的专利授权策略环环相扣,不向其他芯片企业授权,使高通可以按整机作为专利收费的基础,而将专利许可与芯片销售捆绑的做法,则使高通可以获得比芯片高得多的超额利润。 高通2013财年年报显示,其专利授权业务以30%的营收占比,为高通贡献了高达87%的税前利润。
高通太可恶了!业界毒瘤!必须罚! “联发科、展讯、大唐联芯等手机芯片企业均未获得高通授权。”8月1日,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拒绝对其他芯片厂商进行专利授权,是高通专利策略中的关键一环,“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其按整机收费的模式”。 高 通的做法是,不向芯片厂商授权,转而向这些芯片厂商的客户收取专利费。其专利授权费包括两部分:第一,固定的授权费(license fee),通常为每个厂家50万美元;第二,浮动的专利使用费(royalties),即按手机的出厂价向手机厂商收取一定比例的专利费。在中 国,WCDMA和CDMA手机的专利收取比例为5%,LTE的专利收取比例为4%。 “如果向芯片厂商授权,就无法继续向其客户二次收费,也就无法维持其现有按整机批发价进行收费的模式了。”王艳辉告诉记者。 联 发科曾在2009年与高通签订过协议,以获得进入3G市场的敲门砖,但据知情人士称,高通并未在该协议中向联发科进行专利授权,联发科客户仍需自行取得高 通的单独授权,且联发科必须向高通报告自己客户名单及采购数量。2013年,联发科和高通对协议进行了修改,此后不用再向高通报告客户的采购数量。 王艳辉认为,高通的专利授权策略环环相扣,不向其他芯片企业授权,使高通可以按整机作为专利收费的基础,而将专利许可与芯片销售捆绑的做法,则使高通可以获得比芯片高得多的超额利润。 高通2013财年年报显示,其专利授权业务以30%的营收占比,为高通贡献了高达87%的税前利润。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