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之爵 天赐之爵
关注数: 1 粉丝数: 0 发帖数: 1,808 关注贴吧数: 18
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 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地处西江中游南岸,是龙母故里、龙母文化起源地,是龙母信仰圈人寻根问祖之圣地。在都杨镇境内,有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四座历史文化名山,青旗山是周秦时期龙母的活动地带及归葬之地,书山是北宋进士严挺臣早年读书之地、圣山是古代神仙司马神的显圣之地、蒲山是明代贞元寺“挽西流而作带,抚南岭以排云”的名胜之地;而站在山上往北俯瞰,那就是浩浩汤汤、一望无际的西江,西江古称锦江、牂牁江,发源于云南马雄山,经滇、黔、桂、粤注入南海,流经都杨镇时,沿岸风光无限。 为弘扬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传播龙母大爱无疆的精神,今特举办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向海内外同仁征集有关讴歌龙母精神、讴歌都杨自然山水的原创文学作品,继续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具体事宜一、主办方:洚水精舍 二、体裁要求:凡是与云浮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有关的诗、词、联、赋、文章等原创作品均可,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尤其欢迎讴歌龙母精神、龙母故里的原创散文。作品字数、数量不限。三、主题要求:作品应紧扣“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之大主题,可以在讴歌龙母精神的同时任选都杨镇内的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金鱼沙、程溪、西江等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景观展开撰写,亦可适当加入当下“抗疫”的文化元素。四、活动说明: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2年2月1日开始,至2022年7月31日结束,;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五、投稿方式: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或直接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 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地处西江中游南岸,是龙母故里、龙母文化起源地,是龙母信仰圈人寻根问祖之圣地。在都杨镇境内,有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四座历史文化名山,青旗山是周秦时期龙母的活动地带及归葬之地,书山是北宋进士严挺臣早年读书之地、圣山是古代神仙司马神的显圣之地、蒲山是明代贞元寺“挽西流而作带,抚南岭以排云”的名胜之地;而站在山上往北俯瞰,那就是浩浩汤汤、一望无际的西江,西江古称锦江、牂牁江,发源于云南马雄山,经滇、黔、桂、粤注入南海,流经都杨镇时,沿岸风光无限。 为弘扬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传播龙母大爱无疆的精神,今特举办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向海内外同仁征集有关讴歌龙母精神、讴歌都杨自然山水的原创文学作品,继续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具体事宜一、主办方:洚水精舍 二、体裁要求:凡是与云浮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有关的诗、词、联、赋、文章等原创作品均可,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尤其欢迎讴歌龙母精神、龙母故里的原创散文。作品字数、数量不限。三、主题要求:作品应紧扣“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之大主题,可以在讴歌龙母精神的同时任选都杨镇内的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金鱼沙、程溪、西江等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景观展开撰写,亦可适当加入当下“抗疫”的文化元素。四、活动说明: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2年2月1日开始,至2022年7月31日结束,;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五、投稿方式: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或直接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 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地处西江中游南岸,是龙母故里、龙母文化起源地,是龙母信仰圈人寻根问祖之圣地。在都杨镇境内,有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四座历史文化名山,青旗山是周秦时期龙母的活动地带及归葬之地,书山是北宋进士严挺臣早年读书之地、圣山是古代神仙司马神的显圣之地、蒲山是明代贞元寺“挽西流而作带,抚南岭以排云”的名胜之地;而站在山上往北俯瞰,那就是浩浩汤汤、一望无际的西江,西江古称锦江、牂牁江,发源于云南马雄山,经滇、黔、桂、粤注入南海,流经都杨镇时,沿岸风光无限。 为弘扬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传播龙母大爱无疆的精神,今特举办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向海内外同仁征集有关讴歌龙母精神、讴歌都杨自然山水的原创文学作品,继续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具体事宜一、主办方:洚水精舍 二、体裁要求:凡是与云浮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有关的诗、词、联、赋、文章等原创作品均可,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尤其欢迎讴歌龙母精神、龙母故里的原创散文。作品字数、数量不限。三、主题要求:作品应紧扣“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之大主题,可以在讴歌龙母精神的同时任选都杨镇内的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金鱼沙、程溪、西江等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景观展开撰写,亦可适当加入当下“抗疫”的文化元素。四、活动说明: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2年2月1日开始,至2022年7月31日结束,;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五、投稿方式: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或直接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 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地处西江中游南岸,是龙母故里、龙母文化起源地,是龙母信仰圈人寻根问祖之圣地。在都杨镇境内,有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四座历史文化名山,青旗山是周秦时期龙母的活动地带及归葬之地,书山是北宋进士严挺臣早年读书之地、圣山是古代神仙司马神的显圣之地、蒲山是明代贞元寺“挽西流而作带,抚南岭以排云”的名胜之地;而站在山上往北俯瞰,那就是浩浩汤汤、一望无际的西江,西江古称锦江、牂牁江,发源于云南马雄山,经滇、黔、桂、粤注入南海,流经都杨镇时,沿岸风光无限。 为弘扬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传播龙母大爱无疆的精神,今特举办第五届”龙母杯“征文活动启事,向海内外同仁征集有关讴歌龙母精神、讴歌都杨自然山水的原创文学作品,继续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具体事宜一、主办方:洚水精舍 二、体裁要求:凡是与云浮龙母文化、都杨山水文化有关的诗、词、联、赋、文章等原创作品均可,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尤其欢迎讴歌龙母精神、龙母故里的原创散文。作品字数、数量不限。三、主题要求:作品应紧扣“四座名山皆揖祖,一江锦水永朝宗”之大主题,可以在讴歌龙母精神的同时任选都杨镇内的青旗山、书山、圣山、蒲山、金鱼沙、程溪、西江等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景观展开撰写,亦可适当加入当下“抗疫”的文化元素。四、活动说明: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2年2月1日开始,至2022年7月31日结束,;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五、投稿方式: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或直接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第四届“龙母杯”征文活动结果 一、诗 1、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七绝·仙女瀑布》 见此清波不必猜,应知仙女为何来。 轻纱扯幔幽林密,水畔山间野菊开。 《七绝·仙女瀑布怀想仙女沐浴图》 水作鲛绡浪作裙,娉婷瀑下隐烟云。 山花小巧横云鬓,竟比金钗胜几分。 2.李贵银(湖南新宁) 《七律·咏龙母》 豢龙驯鹿古蒲媪,龙捕鱼虾报母巢。 龙浪卷沙塚孝德,云浮降水话龙涛。 村源龙命数灵异,镇处西江挂龙袍。 造化龙人千万载,龙乡仰止在今朝。 3.刘未零(湖南桃江) 《七律·程溪龙母颂》 九星岩下七星滩,洚水悠悠举世谙。 龙母豢龙传故事,石都雕石焕新颜。 圣贤乡上人文雅,温媪情中浦口欢。 若赏云浮真善美,西江问祖乐尧天! 4.张树春(辽宁喀左) 《五绝·龙母行祠亚公坛》 云影随风去,春光逐水流。 报恩龙母意,分秒不停休。 5.何阳义(重庆渝北) 《七绝·题降水村》 曾闻此地接天河,松竹长摇云外波。 一脉清溪五龙出,得风得雨自然多。 6.李盛华(湖南浏阳) 《七律·程溪龙母印记》 程溪水口降崖边,温氏孵龙故事玄。 浣服河滩携巨卵,恒温壳内出奇仙。 本能驯养终身守,造福为宗两岸传。 惊动始皇颁御旨,捐尘祠众世间鲜。 7.李建军(辽宁沈阳) 《新韵五绝·广东云浮龙母文化赞》 千古龙飞地,圣贤教化乡。 岭南传大爱,文脉续名邦。 8.汪勇(湖南长沙) 《五绝·程溪龙母赞》 龙母春秋业,旗山四季青。 诗情通曲径,馥郁向花庭。 《七古·龙母博爱》 那年龙母一十八,玉立娉婷似树嘉。 当令播云出海使,及时行雨润桑麻。 9.杨剑(山东济宁) 《七绝·梦游青旗山》 洚洞无涯好养龙,水云日夜绕青峰。 警门都是多情客,余有知音扶竹筇。 10.杨威(新疆石河子) 《七绝·青旗山》 青旗拥翠傲风霜,龙母魂归锦绣堂。 三足鹿鸣金浪涌,神奇故事永流芳。 《七绝·龙母墓》 程溪两岸馥氤氲,龙母墓前香慈云。 乐善好施功德在,扶危济困万民欣。 《七绝·程溪祖庙》 程溪浦口缅思长,龙母祖庭天下扬。 庙宇生辉光万代,云浮降水稻花香。 《七绝·降水沙滩》 梦里沙滩如画收,西江浩瀚水悠悠。 风光旖旎游人醉,访古寻幽展歌喉。 《七绝·凫塘坳》 龙娘托梦大将军,降水消灾力万钧。 剑劈凫塘成两半,清泉汩汩泽黎民。 《七绝·七星滩》 星滩秘境广流传,怪石嶙峋北斗悬。 山水钟灵添秀雅,动人故事醉神仙。 《七绝·龙母行祠亚公坛》 亚公龙母画中藏,灵气光辉耀八方。 遗迹行祠飞凤地,八仙相聚荡天香。 《七绝·仙女瀑布》 高空跌落灿如霞,气势恢宏绽绮葩。 仙女下凡开美境,云浮瀑布誉中华。 《七绝·蟠龙洞》 历史形成亿万年,天书神笔展奇观。 仙山琼阁蟠龙洞,玉柱擎天游客欢。 《七绝·九星岩》 揽胜探奇结佛缘,文人墨客赋诗篇。 九星岩上雄风起,石刻摩崖紫气旋。 《七言排律·游云浮市蟠龙洞》 蟠龙岩洞自堪讴,岁月漫长亿万秋。 景景神奇游客醉,层层美妙誉声遒。 仙桃盛会辉千古,龙母瑶池耀五洲。 玉柱擎天天地震,龙珠镇洞洞心幽。 水帘瀑布丹心赋,雨剑风刀壮志酬。 玉壁雄关惊泰岳,仙山琼阁享神州。 江猪探海开新运,鹞子翻身展大猷。 石笋如林妆碧宇,天书神笔写风流。 11.曹刚(山东威海) 《七律·青旗山》 碧水灵波绕玉梁,金钟丝吊映天光。 繁林栖鸟啼声远,叠岭衔云轶事长。 三古风情留史册,千年文化著诗章。 青山有幸居龙母,福地仙源蕴吉昌。 12.唐桂生(湖南蓝山) 《七律·九星岩颂》 光辉灿烂九颗星,化作奇岩耸粤中。 多彩多姿常醉客,如诗如画远扬名。 香烟袅袅民康泰,佛语声声世太平。 人文厚重千秋盛,历史辉煌万代兴。 13.张秉才(山西原平) 《七律·龙母故里感赋》 旖旎风光降水村,诞生龙母善缘根。 安民展抱常施雨,解旱抟云广布恩。 祠庙融融闻晚祷,碣铭炜炜映朝暾。 人神自古皆同理,济庶扶黎辄受尊。 14.罗清佐(湖南桃源) 《五律·题程溪祖庙》 祖庙两千年,程溪降水间。 豢龙皇聘礼,治水世称贤。 奉祀传佳话,吟诗著美篇。 祖祠长雋永,功德颂尧天。 《七绝·题龙母墓》 龙母神灵在此中,青旗问祖万民崇。 人文觅古精忠显,故事传承华夏雄。 《七律·题青旗山》 西江三水此回流,龙母豢蛟训鹿优。 旖旎风光山秀美,传闻故事景奇幽。 护民占卜赈灾济,拥翠神怡养性酬。 贯顶金钟丝线吊,人文历史永铭留。 15.盘文坚(广东云浮) 《五古·龙母》 热心为大众,龙母慈善心。 风调偕雨顺,庇佑天下民。 16.严世洪(广东云浮) 《七绝·洚水豢龙》 古时龙母一枝花,淡扫娥眉醉晓霞。 惊杀过云巡海使,常来洚水话桑麻。 17.张国盛(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颂》 天宫降雨江河涨,龙母慈心善爱娘。 派使下凡巡检察,无灾百姓吉安祥。 18.余秀江(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诞》 毕竟西江五月初,水声不与四时同。 夏日炎热煮凡世,感恩祭母乃真龙。 19.甘卓行(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赞》 宝山龙母绛溪明,慈眉善目惠众生。 德态馨香人后敬,子孙后代万年兴。 20.陈广海(广东云浮) 《七古·西江程溪龙母诗》 星辰降落江水边,龙母踏春到山前。 青旗猎猎云霄里,无限风光过往船。 21.陈冠良(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行祠怀古》 墨客文人寻古迹,南山河畔亚公坛。 灵钟飞凤龙河上,遥望程溪龙母銮。 22.周业锋(广东云浮) 《七律·大美洚水》 仙家胜迹在泷东,龙母赞歌曲未终。 泽国当然牛女地,山村犹有汉唐风。 同知杀贼垂千古,参将开泉第一功。 竹帛诗文讴锦绣,茅寮远迈紫城宫。二、词 1.汪勇(湖南长沙) 《卜算子·旗山母踪》 兴起遣旗山,难返来时路。 若问深情哪处寻,龙母魂归处。 玉叶报春晖,绿意千寻瀑。 曲径通幽馥郁深,转瞬花舒目。 《卜算子·龙母故乡》 万物总关情,葱郁酬龙母。 丽日天晴降水行,曲径闻香馥。 肥绿且通灵,红瘦诗心露。 如醉莺歌晓梦中,永夜蝶飞舞。 哪处寻,龙母魂归处。 玉叶报春晖,绿意千寻瀑。 曲径通幽馥郁深,转瞬花舒目。 2.李春成(江西景德镇)《感皇恩·程溪龙母圣地》碧水自长流,晴峰留影。多少幽情问谁省? 天生温媪,水口年年风景。有游龙共乐,人相庆。长护一方,须如仙境。唯许高贤与吟咏。 幸随魂梦,月下长风轻乘。金杯长注满,殷勤敬。 3.罗清佐(湖南桃源) 《菩萨蛮·降水沙滩》 西江浩瀚烟如缕,游人酣醉拜龙母。 画意晓星沉,诗情烛影深。 沙滩归鸟寂,水岸鱼蛩泣。 服务旅游兴,河鲜生意行。4.顾矗(广东云浮) 《相见欢·降水龙母颂》 降村惊世临风,妙神中。 巡海天人圣使,有奇功。 龙掘尾,雨布施,力无穷。 江海检查巡看,岁丰隆。 5.余秀江(广东云浮) 《沁园春·龙母》 程溪龙光,治水千秋,福泽万代。 喜五龙廻朝,孝感天地;鹿鸣鹤舞,玉梁常翠。 行云播雨,一方乐土,上传九阙帝天宫。 古今颂:善扶危济困,仁德韾香。 江山毓秀多娇,感无数信众诚拜朝。 往黎民百姓,那人不知;宦官世家,谁个不晓。 秦王遣使,令赐荣华,可惜神女守故乡。 史为证:论龙母之祖,唯程溪也! 6.周业锋(广东云浮) 《忆江南·程溪好》 程溪好,龙母故乡中。百亩田园金稻谷,千村烟寨玉岩峒。风景胜瀛蓬。 程溪好,养育五神龙。鳞甲辉煌游绛水,浪沙澎湃垒青峰。连出九芙蓉。 程溪好,紫翠映西江。祖庙可教天象变,母陵能伏海波降。神迹显三泷。 程溪好,史乘树丰碑。治水功成辞帝旨,济民恩远驯龙儿。真乃大慈悲。 程溪好,中上下三围。日隐云间风瑟瑟,烟横江半雨霏霏。青气绕柴扉。 程溪好,人羡我茅居。冬去开耕施好种,春来行陌举高锄。江畔钓嘉鱼。 程溪好,造化应天枢。绀石千秋流降水,沙滩三里遍香蒲。名著大湾区。 程溪好,流恋日将西。白鹿幽鸣官宰谒,黄猿攀越鼓钟啼。能不爱程溪? 程溪好,黎庶盼灵回。八表云岚生水府,四时霖雨起雩台。应有好风雷。 程溪好,屹立大江滨。自有神灵居此地,常丰鱼米养斯民。厘土胜金银。 程溪好,从古有佳文。检讨舟游溪浦口,知州诗咏岳间云。人去激群氛。 程溪好,铭记烈功存。陈露同知平贼寇,陈璘参将辟泉源。恩泽数乡村。 程溪好,民捍一方安。馨德学堂声誉远,鸿飞术社道行宽。桑梓毓芝兰。 程溪好,游子泪潸潸。纵去不知途坎坷,醒来原是梦乡关。阎闾待归还。 程溪好,洚菊一条天。莫道七星无锦绣,都传孤庙有神仙。坛外水山连。 程溪好,佛子岭萧萧。九月九期歌舞起,千筒千响炮雷烧。男女乐逍遥。 程溪好,北圣镇围郊。仪翥郭山峦若凤,息安河水浪如蛟。黎庶把歌抛。 程溪好,古市大元豪。成德门前财富聚,青云头上羽旗高。云雀任翔翱。 程溪好,瑶寨唱欢歌。战后岩疆收四域,居东福地属三罗。明月照清波。 程溪好,萧氏邑侯衙。凛凛星岩闻偈诵,幽幽麟石品禅茶。贤士屡停车。 程溪好,珠岛发明光。狮子抬头英气露,蛟龙蟠踞烈风扬。灵秀胜潇湘。 程溪好,绀岭柏松荣。高祖行辕遗迹在,夫人谋略战装征。青史载勋名。 程溪好,南岭界钟灵。子午双楼成印记,蜘蛛孤顶作云屏。堪矣入图经。 程溪好,县学誉绵绳。进士宫中君学富,状元官上仕途兢。风致岂能凌。 程溪好,天主渐东流。址辟竹园新慕道,教垂东邑古云浮。流世百春秋。 程溪好,河水涤人心。源出群山经富禄,北流百里到儒林。乡土有清吟。 程溪好,不少庙祠庵。义士于今留典籍,忠臣从古上神坛。尝与地天参。 程溪好,底蕴世同瞻。便若游人朝宝地,恰如飞燕栖高檐。中有圣人潜。 程溪好,雅属总非凡。甘露春秋凝锦水,浮云朝夕绕巉岩。民涉顺风帆。三、联 1.李贵银·(湖南新宁) 上联:儿龙雾化,母爱潮来,降水春江千尺浪。 下联:鱼鹿知恩,沙塚感孝,云浮故里万人思。 2.莫其孝(湖南桃江·) 题程溪祖庙联 上联:范满龙溪,千秋留胜迹。 下联:德行天下,万世仰高风。 题龙母墓联 上联:为国图强,陵寝名山,百世流芳催凤翥。 下联:与民造福,墓藏忠骨,千秋遗范引龙腾。 3.吉铭郛(北京丰台) 上联:龙腾华夏,顶天立地年年旺。 下联:母育神童,继往开来代代兴。 4.张树春(辽宁喀左) 程溪祖庙对联 上联:行千钧圣德。 下联:报万岁龙恩。 抗疫对联 上联:南疆抗疫新招有。 下联:北斗暄天痼疾无。 5.周新忠(山东曲阜)上联:程溪温娘誉千载。下联:五龙行孝感万年。 6.杨剑(山东济宁)上联:舟载西江雨,唤醒蟠龙,立起青旗,云浮洚水。下联:鹏抟南越风,召来仙女,传承祖脉,春上烟林。 7.刘乐贺(福建永春) 上联:西江百越圣贤乡,抗疫有方,保康无恙,骏业火红,但愿龙的传人长承先祖创奇迹。 下联:南国千秋福寿地,朝宗一脉,酹酒三尊,香烟雾罩,为祈母之恩德永佑后昆立硕勋。 8.丁武成(云南曲靖) 上联:绛水拜师,深恩润物千年流不断。 下联:青旗明范,壮举凌云万里扬尤妍。 上联:绛水长歌,白瀑劲飞,唯伴青旗列列接天际。 下联:黄云永望,彩虹频顾,最怀赤胆殷殷映世间。 9.方文跃(安徽合肥) 上联:龙母文化,陈璘文化,渔家文化,抗疫文化。 下联:恩德圣贤,济世圣贤,千年圣贤,传承圣贤。 10.吴爱芹(山东济宁) 上联:龙人一脉传宗德。 下联:母懿千秋誉圣乡。 上联:广袖长舒,轻灵若舞,从九宇翩翩落下。 下联:妙音遥送,清脆如歌,自千年娓娓道来。 11.杨柳(湖北武汉) 上联:越地传千古,亢龙常回圣媪母。 下联:云浮已百年,程溪正待新渔乡。 12.刘永赋(湖北随县) 上联:望星岩,慕圣贤,大道传承真善美。 下联:拜祖殿,祭龙母,名村奉献富康平。 13.罗清佐(湖南桃源) 题七星滩联 上联:七星浩瀚阑珊,沙滩休憩自然美。 下联:八叉诗情画意,水浪戏游生态恬。 题九星岩联 上联:南粤之根,历史人文,林海松涛闻鸟语。 下联:西江之秀,景观山水,仙山美瀑赏云流。 题蟠龙洞联 上联:岁月琢雕维妙,百态千姿,神龟朝圣生栩栩。 下联:石岩堆砌神工,三层九曲,龙母浴池活灵灵。 14.许一跃(福建霞浦) 题七星滩、九星岩联 上联:情窦初开,七妹滩前聊嬉语。 下联:爱心荡漾,九歌岩下送秋波。 15.梁璞(山西平定) 上联:降水地钟灵,一脉长传今古韵。 下联:程溪龙济世,千秋共仰圣贤风。 上联:龙腾高宇,普降甘霖,泽被万方开圣境。 下联:母佑苍生,长施大爱,德传四海仰高风。 16.黄武庆(广东肇庆)上联:温娘哺育,儿孙万代弘国粹。 下联:龙子腾飞,河岳千重奏锦章。 17.毛小聪(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惊艳千年,程溪庙里,凤台引凤颂德仪。 18.甘卓行(广东云浮) 上联:三江水流,文化文气文人写。 下联:云石雕刻,墨韵墨笺绽墨香。 19.周业锋(广东云浮) 题马田社坛联 上联:社倚青峰名八景。 下联:坛朝锦水富千家。 题龙母墓联 上联:雾绕云浮,此地当称圣境。 下联:根追源溯,斯山即起仙陵。 题青旗山联 上联:鹿影无常,山高万仞能遮日。 下联:仙踪不俗,顶上三寻别有天。 题程溪祖庙联 上联:水德灵长,四海波平天地泰。 下联:坤元济远,九州气顺鬼神钦。 题枫香石、龙门石、大绀石联 上联:三山神石,胜迹恒留今洚水。 下联:一郡奇观,大名永甲古端溪。 题宋大夫严氏墓 上联:名山自有活鱼游,超夫北岭。 下联:福地常来鸣凤翥,耀我西江。 题凫塘坳联 上联:一道甘泉,遂使田园歌太保。 下联:千年遗事,都留纸墨叙新篇。 题鸿飞国术社联 上联:蔡李佛渊源,于斯为盛。 下联:康泷新境界,惟此有材。 题七星滩联 上联:北斗应南邦,欣见七星合纵。 下联:龙河迂凤岭,融通两极连横。 题龙母行祠联 上联:佛坳云开,母德长流东逝水。 下联:公潭气爽,龙恩久驻此行祠。 题蟠龙洞联 上联:粤地之光,西江儿女龙珠岛。 下联:硫都所傲,世界奇观宝石花。 题九星岩联 上联:张子来时,瑶角横吹悲草昧。 下联:李公去后,汉题遍刻庆昌明。 题云雾山陈霸先遗址联 上联:刺史祠新,看壮丽山河,兵戎曾佐陈高祖。 下联:龙龛场古,忆光辉岁月,马鬣酣鏖冼太君。 题降水村联 上联:伊往昔,皇诰北来,赞母德馨香,泽合阴阳,使程溪氓庶戴恩荣,唯安斯赤子苍头、芸芸士女。 下联:迄今时,大江东去,叩龙功赫濯,化育云雨,教累世嘉行依准则,不负这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四、赋 周业锋(广东云浮) 《程溪赋》 序:南国有程溪者,乃先秦时温妪豢龙之地也,即今云邑洚水,向来名扬天下;余生于斯、长于斯,久沐其灵秀,深感其化育之恩如同椿萱,故今撰斯赋以咏之。 顺锦江而东进,有巨峰属神造。若旌旗连数里,蔽日天之玄昊。临湍急之流水,经绀石而怒啸。斯为温娘之故迹,曾养五龙之涵道。上泽金顶之仙芝,下润溪浦之蒲草。生成四时之云雨,变幻六合之琼瑶。溯溪上,可探风物之珍奇,可观山川之灵巧。有沙滩之旖旎,有凫塘之幽奥;有西坑之韵律,有滩冲之星曜。佛石居山坳,行祠朝祖庙;星岩应斗衢,龙洞通河潦。圣及司马之附语,灵征葛洪之炼药。力役珠海之澄净,元推炎方之缥缈。遂寰宇之苗裔,朝祖庭之仙姥。祈太平之盛世,奏未央之高谣。六神之降玉堂,亿兆之仰金表。佑古国之永丽,如东方之初晓。 时辛丑年正月初七日,周业锋恭撰于程溪之滨。
第四届“龙母杯”征文活动结果 一、诗 1、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七绝·仙女瀑布》 见此清波不必猜,应知仙女为何来。 轻纱扯幔幽林密,水畔山间野菊开。 《七绝·仙女瀑布怀想仙女沐浴图》 水作鲛绡浪作裙,娉婷瀑下隐烟云。 山花小巧横云鬓,竟比金钗胜几分。 2.李贵银(湖南新宁) 《七律·咏龙母》 豢龙驯鹿古蒲媪,龙捕鱼虾报母巢。 龙浪卷沙塚孝德,云浮降水话龙涛。 村源龙命数灵异,镇处西江挂龙袍。 造化龙人千万载,龙乡仰止在今朝。 3.刘未零(湖南桃江) 《七律·程溪龙母颂》 九星岩下七星滩,洚水悠悠举世谙。 龙母豢龙传故事,石都雕石焕新颜。 圣贤乡上人文雅,温媪情中浦口欢。 若赏云浮真善美,西江问祖乐尧天! 4.张树春(辽宁喀左) 《五绝·龙母行祠亚公坛》 云影随风去,春光逐水流。 报恩龙母意,分秒不停休。 5.何阳义(重庆渝北) 《七绝·题降水村》 曾闻此地接天河,松竹长摇云外波。 一脉清溪五龙出,得风得雨自然多。 6.李盛华(湖南浏阳) 《七律·程溪龙母印记》 程溪水口降崖边,温氏孵龙故事玄。 浣服河滩携巨卵,恒温壳内出奇仙。 本能驯养终身守,造福为宗两岸传。 惊动始皇颁御旨,捐尘祠众世间鲜。 7.李建军(辽宁沈阳) 《新韵五绝·广东云浮龙母文化赞》 千古龙飞地,圣贤教化乡。 岭南传大爱,文脉续名邦。 8.汪勇(湖南长沙) 《五绝·程溪龙母赞》 龙母春秋业,旗山四季青。 诗情通曲径,馥郁向花庭。 《七古·龙母博爱》 那年龙母一十八,玉立娉婷似树嘉。 当令播云出海使,及时行雨润桑麻。 9.杨剑(山东济宁) 《七绝·梦游青旗山》 洚洞无涯好养龙,水云日夜绕青峰。 警门都是多情客,余有知音扶竹筇。 10.杨威(新疆石河子) 《七绝·青旗山》 青旗拥翠傲风霜,龙母魂归锦绣堂。 三足鹿鸣金浪涌,神奇故事永流芳。 《七绝·龙母墓》 程溪两岸馥氤氲,龙母墓前香慈云。 乐善好施功德在,扶危济困万民欣。 《七绝·程溪祖庙》 程溪浦口缅思长,龙母祖庭天下扬。 庙宇生辉光万代,云浮降水稻花香。 《七绝·降水沙滩》 梦里沙滩如画收,西江浩瀚水悠悠。 风光旖旎游人醉,访古寻幽展歌喉。 《七绝·凫塘坳》 龙娘托梦大将军,降水消灾力万钧。 剑劈凫塘成两半,清泉汩汩泽黎民。 《七绝·七星滩》 星滩秘境广流传,怪石嶙峋北斗悬。 山水钟灵添秀雅,动人故事醉神仙。 《七绝·龙母行祠亚公坛》 亚公龙母画中藏,灵气光辉耀八方。 遗迹行祠飞凤地,八仙相聚荡天香。 《七绝·仙女瀑布》 高空跌落灿如霞,气势恢宏绽绮葩。 仙女下凡开美境,云浮瀑布誉中华。 《七绝·蟠龙洞》 历史形成亿万年,天书神笔展奇观。 仙山琼阁蟠龙洞,玉柱擎天游客欢。 《七绝·九星岩》 揽胜探奇结佛缘,文人墨客赋诗篇。 九星岩上雄风起,石刻摩崖紫气旋。 《七言排律·游云浮市蟠龙洞》 蟠龙岩洞自堪讴,岁月漫长亿万秋。 景景神奇游客醉,层层美妙誉声遒。 仙桃盛会辉千古,龙母瑶池耀五洲。 玉柱擎天天地震,龙珠镇洞洞心幽。 水帘瀑布丹心赋,雨剑风刀壮志酬。 玉壁雄关惊泰岳,仙山琼阁享神州。 江猪探海开新运,鹞子翻身展大猷。 石笋如林妆碧宇,天书神笔写风流。 11.曹刚(山东威海) 《七律·青旗山》 碧水灵波绕玉梁,金钟丝吊映天光。 繁林栖鸟啼声远,叠岭衔云轶事长。 三古风情留史册,千年文化著诗章。 青山有幸居龙母,福地仙源蕴吉昌。 12.唐桂生(湖南蓝山) 《七律·九星岩颂》 光辉灿烂九颗星,化作奇岩耸粤中。 多彩多姿常醉客,如诗如画远扬名。 香烟袅袅民康泰,佛语声声世太平。 人文厚重千秋盛,历史辉煌万代兴。 13.张秉才(山西原平) 《七律·龙母故里感赋》 旖旎风光降水村,诞生龙母善缘根。 安民展抱常施雨,解旱抟云广布恩。 祠庙融融闻晚祷,碣铭炜炜映朝暾。 人神自古皆同理,济庶扶黎辄受尊。 14.罗清佐(湖南桃源) 《五律·题程溪祖庙》 祖庙两千年,程溪降水间。 豢龙皇聘礼,治水世称贤。 奉祀传佳话,吟诗著美篇。 祖祠长雋永,功德颂尧天。 《七绝·题龙母墓》 龙母神灵在此中,青旗问祖万民崇。 人文觅古精忠显,故事传承华夏雄。 《七律·题青旗山》 西江三水此回流,龙母豢蛟训鹿优。 旖旎风光山秀美,传闻故事景奇幽。 护民占卜赈灾济,拥翠神怡养性酬。 贯顶金钟丝线吊,人文历史永铭留。 15.盘文坚(广东云浮) 《五古·龙母》 热心为大众,龙母慈善心。 风调偕雨顺,庇佑天下民。 16.严世洪(广东云浮) 《七绝·洚水豢龙》 古时龙母一枝花,淡扫娥眉醉晓霞。 惊杀过云巡海使,常来洚水话桑麻。 17.张国盛(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颂》 天宫降雨江河涨,龙母慈心善爱娘。 派使下凡巡检察,无灾百姓吉安祥。 18.余秀江(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诞》 毕竟西江五月初,水声不与四时同。 夏日炎热煮凡世,感恩祭母乃真龙。 19.甘卓行(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赞》 宝山龙母绛溪明,慈眉善目惠众生。 德态馨香人后敬,子孙后代万年兴。 20.陈广海(广东云浮) 《七古·西江程溪龙母诗》 星辰降落江水边,龙母踏春到山前。 青旗猎猎云霄里,无限风光过往船。 21.陈冠良(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行祠怀古》 墨客文人寻古迹,南山河畔亚公坛。 灵钟飞凤龙河上,遥望程溪龙母銮。 22.周业锋(广东云浮) 《七律·大美洚水》 仙家胜迹在泷东,龙母赞歌曲未终。 泽国当然牛女地,山村犹有汉唐风。 同知杀贼垂千古,参将开泉第一功。 竹帛诗文讴锦绣,茅寮远迈紫城宫。二、词 1.汪勇(湖南长沙) 《卜算子·旗山母踪》 兴起遣旗山,难返来时路。 若问深情哪处寻,龙母魂归处。 玉叶报春晖,绿意千寻瀑。 曲径通幽馥郁深,转瞬花舒目。 《卜算子·龙母故乡》 万物总关情,葱郁酬龙母。 丽日天晴降水行,曲径闻香馥。 肥绿且通灵,红瘦诗心露。 如醉莺歌晓梦中,永夜蝶飞舞。 哪处寻,龙母魂归处。 玉叶报春晖,绿意千寻瀑。 曲径通幽馥郁深,转瞬花舒目。 2.李春成(江西景德镇)《感皇恩·程溪龙母圣地》碧水自长流,晴峰留影。多少幽情问谁省? 天生温媪,水口年年风景。有游龙共乐,人相庆。长护一方,须如仙境。唯许高贤与吟咏。 幸随魂梦,月下长风轻乘。金杯长注满,殷勤敬。 3.罗清佐(湖南桃源) 《菩萨蛮·降水沙滩》 西江浩瀚烟如缕,游人酣醉拜龙母。 画意晓星沉,诗情烛影深。 沙滩归鸟寂,水岸鱼蛩泣。 服务旅游兴,河鲜生意行。4.顾矗(广东云浮) 《相见欢·降水龙母颂》 降村惊世临风,妙神中。 巡海天人圣使,有奇功。 龙掘尾,雨布施,力无穷。 江海检查巡看,岁丰隆。 5.余秀江(广东云浮) 《沁园春·龙母》 程溪龙光,治水千秋,福泽万代。 喜五龙廻朝,孝感天地;鹿鸣鹤舞,玉梁常翠。 行云播雨,一方乐土,上传九阙帝天宫。 古今颂:善扶危济困,仁德韾香。 江山毓秀多娇,感无数信众诚拜朝。 往黎民百姓,那人不知;宦官世家,谁个不晓。 秦王遣使,令赐荣华,可惜神女守故乡。 史为证:论龙母之祖,唯程溪也! 6.周业锋(广东云浮) 《忆江南·程溪好》 程溪好,龙母故乡中。百亩田园金稻谷,千村烟寨玉岩峒。风景胜瀛蓬。 程溪好,养育五神龙。鳞甲辉煌游绛水,浪沙澎湃垒青峰。连出九芙蓉。 程溪好,紫翠映西江。祖庙可教天象变,母陵能伏海波降。神迹显三泷。 程溪好,史乘树丰碑。治水功成辞帝旨,济民恩远驯龙儿。真乃大慈悲。 程溪好,中上下三围。日隐云间风瑟瑟,烟横江半雨霏霏。青气绕柴扉。 程溪好,人羡我茅居。冬去开耕施好种,春来行陌举高锄。江畔钓嘉鱼。 程溪好,造化应天枢。绀石千秋流降水,沙滩三里遍香蒲。名著大湾区。 程溪好,流恋日将西。白鹿幽鸣官宰谒,黄猿攀越鼓钟啼。能不爱程溪? 程溪好,黎庶盼灵回。八表云岚生水府,四时霖雨起雩台。应有好风雷。 程溪好,屹立大江滨。自有神灵居此地,常丰鱼米养斯民。厘土胜金银。 程溪好,从古有佳文。检讨舟游溪浦口,知州诗咏岳间云。人去激群氛。 程溪好,铭记烈功存。陈露同知平贼寇,陈璘参将辟泉源。恩泽数乡村。 程溪好,民捍一方安。馨德学堂声誉远,鸿飞术社道行宽。桑梓毓芝兰。 程溪好,游子泪潸潸。纵去不知途坎坷,醒来原是梦乡关。阎闾待归还。 程溪好,洚菊一条天。莫道七星无锦绣,都传孤庙有神仙。坛外水山连。 程溪好,佛子岭萧萧。九月九期歌舞起,千筒千响炮雷烧。男女乐逍遥。 程溪好,北圣镇围郊。仪翥郭山峦若凤,息安河水浪如蛟。黎庶把歌抛。 程溪好,古市大元豪。成德门前财富聚,青云头上羽旗高。云雀任翔翱。 程溪好,瑶寨唱欢歌。战后岩疆收四域,居东福地属三罗。明月照清波。 程溪好,萧氏邑侯衙。凛凛星岩闻偈诵,幽幽麟石品禅茶。贤士屡停车。 程溪好,珠岛发明光。狮子抬头英气露,蛟龙蟠踞烈风扬。灵秀胜潇湘。 程溪好,绀岭柏松荣。高祖行辕遗迹在,夫人谋略战装征。青史载勋名。 程溪好,南岭界钟灵。子午双楼成印记,蜘蛛孤顶作云屏。堪矣入图经。 程溪好,县学誉绵绳。进士宫中君学富,状元官上仕途兢。风致岂能凌。 程溪好,天主渐东流。址辟竹园新慕道,教垂东邑古云浮。流世百春秋。 程溪好,河水涤人心。源出群山经富禄,北流百里到儒林。乡土有清吟。 程溪好,不少庙祠庵。义士于今留典籍,忠臣从古上神坛。尝与地天参。 程溪好,底蕴世同瞻。便若游人朝宝地,恰如飞燕栖高檐。中有圣人潜。 程溪好,雅属总非凡。甘露春秋凝锦水,浮云朝夕绕巉岩。民涉顺风帆。三、联 1.李贵银·(湖南新宁) 上联:儿龙雾化,母爱潮来,降水春江千尺浪。 下联:鱼鹿知恩,沙塚感孝,云浮故里万人思。 2.莫其孝(湖南桃江·) 题程溪祖庙联 上联:范满龙溪,千秋留胜迹。 下联:德行天下,万世仰高风。 题龙母墓联 上联:为国图强,陵寝名山,百世流芳催凤翥。 下联:与民造福,墓藏忠骨,千秋遗范引龙腾。 3.吉铭郛(北京丰台) 上联:龙腾华夏,顶天立地年年旺。 下联:母育神童,继往开来代代兴。 4.张树春(辽宁喀左) 程溪祖庙对联 上联:行千钧圣德。 下联:报万岁龙恩。 抗疫对联 上联:南疆抗疫新招有。 下联:北斗暄天痼疾无。 5.周新忠(山东曲阜)上联:程溪温娘誉千载。下联:五龙行孝感万年。 6.杨剑(山东济宁)上联:舟载西江雨,唤醒蟠龙,立起青旗,云浮洚水。下联:鹏抟南越风,召来仙女,传承祖脉,春上烟林。 7.刘乐贺(福建永春) 上联:西江百越圣贤乡,抗疫有方,保康无恙,骏业火红,但愿龙的传人长承先祖创奇迹。 下联:南国千秋福寿地,朝宗一脉,酹酒三尊,香烟雾罩,为祈母之恩德永佑后昆立硕勋。 8.丁武成(云南曲靖) 上联:绛水拜师,深恩润物千年流不断。 下联:青旗明范,壮举凌云万里扬尤妍。 上联:绛水长歌,白瀑劲飞,唯伴青旗列列接天际。 下联:黄云永望,彩虹频顾,最怀赤胆殷殷映世间。 9.方文跃(安徽合肥) 上联:龙母文化,陈璘文化,渔家文化,抗疫文化。 下联:恩德圣贤,济世圣贤,千年圣贤,传承圣贤。 10.吴爱芹(山东济宁) 上联:龙人一脉传宗德。 下联:母懿千秋誉圣乡。 上联:广袖长舒,轻灵若舞,从九宇翩翩落下。 下联:妙音遥送,清脆如歌,自千年娓娓道来。 11.杨柳(湖北武汉) 上联:越地传千古,亢龙常回圣媪母。 下联:云浮已百年,程溪正待新渔乡。 12.刘永赋(湖北随县) 上联:望星岩,慕圣贤,大道传承真善美。 下联:拜祖殿,祭龙母,名村奉献富康平。 13.罗清佐(湖南桃源) 题七星滩联 上联:七星浩瀚阑珊,沙滩休憩自然美。 下联:八叉诗情画意,水浪戏游生态恬。 题九星岩联 上联:南粤之根,历史人文,林海松涛闻鸟语。 下联:西江之秀,景观山水,仙山美瀑赏云流。 题蟠龙洞联 上联:岁月琢雕维妙,百态千姿,神龟朝圣生栩栩。 下联:石岩堆砌神工,三层九曲,龙母浴池活灵灵。 14.许一跃(福建霞浦) 题七星滩、九星岩联 上联:情窦初开,七妹滩前聊嬉语。 下联:爱心荡漾,九歌岩下送秋波。 15.梁璞(山西平定) 上联:降水地钟灵,一脉长传今古韵。 下联:程溪龙济世,千秋共仰圣贤风。 上联:龙腾高宇,普降甘霖,泽被万方开圣境。 下联:母佑苍生,长施大爱,德传四海仰高风。 16.黄武庆(广东肇庆)上联:温娘哺育,儿孙万代弘国粹。 下联:龙子腾飞,河岳千重奏锦章。 17.毛小聪(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惊艳千年,程溪庙里,凤台引凤颂德仪。 18.甘卓行(广东云浮) 上联:三江水流,文化文气文人写。 下联:云石雕刻,墨韵墨笺绽墨香。 19.周业锋(广东云浮) 题马田社坛联 上联:社倚青峰名八景。 下联:坛朝锦水富千家。 题龙母墓联 上联:雾绕云浮,此地当称圣境。 下联:根追源溯,斯山即起仙陵。 题青旗山联 上联:鹿影无常,山高万仞能遮日。 下联:仙踪不俗,顶上三寻别有天。 题程溪祖庙联 上联:水德灵长,四海波平天地泰。 下联:坤元济远,九州气顺鬼神钦。 题枫香石、龙门石、大绀石联 上联:三山神石,胜迹恒留今洚水。 下联:一郡奇观,大名永甲古端溪。 题宋大夫严氏墓 上联:名山自有活鱼游,超夫北岭。 下联:福地常来鸣凤翥,耀我西江。 题凫塘坳联 上联:一道甘泉,遂使田园歌太保。 下联:千年遗事,都留纸墨叙新篇。 题鸿飞国术社联 上联:蔡李佛渊源,于斯为盛。 下联:康泷新境界,惟此有材。 题七星滩联 上联:北斗应南邦,欣见七星合纵。 下联:龙河迂凤岭,融通两极连横。 题龙母行祠联 上联:佛坳云开,母德长流东逝水。 下联:公潭气爽,龙恩久驻此行祠。 题蟠龙洞联 上联:粤地之光,西江儿女龙珠岛。 下联:硫都所傲,世界奇观宝石花。 题九星岩联 上联:张子来时,瑶角横吹悲草昧。 下联:李公去后,汉题遍刻庆昌明。 题云雾山陈霸先遗址联 上联:刺史祠新,看壮丽山河,兵戎曾佐陈高祖。 下联:龙龛场古,忆光辉岁月,马鬣酣鏖冼太君。 题降水村联 上联:伊往昔,皇诰北来,赞母德馨香,泽合阴阳,使程溪氓庶戴恩荣,唯安斯赤子苍头、芸芸士女。 下联:迄今时,大江东去,叩龙功赫濯,化育云雨,教累世嘉行依准则,不负这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四、赋 周业锋(广东云浮) 《程溪赋》 序:南国有程溪者,乃先秦时温妪豢龙之地也,即今云邑洚水,向来名扬天下;余生于斯、长于斯,久沐其灵秀,深感其化育之恩如同椿萱,故今撰斯赋以咏之。 顺锦江而东进,有巨峰属神造。若旌旗连数里,蔽日天之玄昊。临湍急之流水,经绀石而怒啸。斯为温娘之故迹,曾养五龙之涵道。上泽金顶之仙芝,下润溪浦之蒲草。生成四时之云雨,变幻六合之琼瑶。溯溪上,可探风物之珍奇,可观山川之灵巧。有沙滩之旖旎,有凫塘之幽奥;有西坑之韵律,有滩冲之星曜。佛石居山坳,行祠朝祖庙;星岩应斗衢,龙洞通河潦。圣及司马之附语,灵征葛洪之炼药。力役珠海之澄净,元推炎方之缥缈。遂寰宇之苗裔,朝祖庭之仙姥。祈太平之盛世,奏未央之高谣。六神之降玉堂,亿兆之仰金表。佑古国之永丽,如东方之初晓。 时辛丑年正月初七日,周业锋恭撰于程溪之滨。
第四届“龙母杯”征文活动结果 一、诗 1、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七绝·仙女瀑布》 见此清波不必猜,应知仙女为何来。 轻纱扯幔幽林密,水畔山间野菊开。 《七绝·仙女瀑布怀想仙女沐浴图》 水作鲛绡浪作裙,娉婷瀑下隐烟云。 山花小巧横云鬓,竟比金钗胜几分。 2.李贵银(湖南新宁) 《七律·咏龙母》 豢龙驯鹿古蒲媪,龙捕鱼虾报母巢。 龙浪卷沙塚孝德,云浮降水话龙涛。 村源龙命数灵异,镇处西江挂龙袍。 造化龙人千万载,龙乡仰止在今朝。 3.刘未零(湖南桃江) 《七律·程溪龙母颂》 九星岩下七星滩,洚水悠悠举世谙。 龙母豢龙传故事,石都雕石焕新颜。 圣贤乡上人文雅,温媪情中浦口欢。 若赏云浮真善美,西江问祖乐尧天! 4.张树春(辽宁喀左) 《五绝·龙母行祠亚公坛》 云影随风去,春光逐水流。 报恩龙母意,分秒不停休。 5.何阳义(重庆渝北) 《七绝·题降水村》 曾闻此地接天河,松竹长摇云外波。 一脉清溪五龙出,得风得雨自然多。 6.李盛华(湖南浏阳) 《七律·程溪龙母印记》 程溪水口降崖边,温氏孵龙故事玄。 浣服河滩携巨卵,恒温壳内出奇仙。 本能驯养终身守,造福为宗两岸传。 惊动始皇颁御旨,捐尘祠众世间鲜。 7.李建军(辽宁沈阳) 《新韵五绝·广东云浮龙母文化赞》 千古龙飞地,圣贤教化乡。 岭南传大爱,文脉续名邦。 8.汪勇(湖南长沙) 《五绝·程溪龙母赞》 龙母春秋业,旗山四季青。 诗情通曲径,馥郁向花庭。 《七古·龙母博爱》 那年龙母一十八,玉立娉婷似树嘉。 当令播云出海使,及时行雨润桑麻。 9.杨剑(山东济宁) 《七绝·梦游青旗山》 洚洞无涯好养龙,水云日夜绕青峰。 警门都是多情客,余有知音扶竹筇。 10.杨威(新疆石河子) 《七绝·青旗山》 青旗拥翠傲风霜,龙母魂归锦绣堂。 三足鹿鸣金浪涌,神奇故事永流芳。 《七绝·龙母墓》 程溪两岸馥氤氲,龙母墓前香慈云。 乐善好施功德在,扶危济困万民欣。 《七绝·程溪祖庙》 程溪浦口缅思长,龙母祖庭天下扬。 庙宇生辉光万代,云浮降水稻花香。 《七绝·降水沙滩》 梦里沙滩如画收,西江浩瀚水悠悠。 风光旖旎游人醉,访古寻幽展歌喉。 《七绝·凫塘坳》 龙娘托梦大将军,降水消灾力万钧。 剑劈凫塘成两半,清泉汩汩泽黎民。 《七绝·七星滩》 星滩秘境广流传,怪石嶙峋北斗悬。 山水钟灵添秀雅,动人故事醉神仙。 《七绝·龙母行祠亚公坛》 亚公龙母画中藏,灵气光辉耀八方。 遗迹行祠飞凤地,八仙相聚荡天香。 《七绝·仙女瀑布》 高空跌落灿如霞,气势恢宏绽绮葩。 仙女下凡开美境,云浮瀑布誉中华。 《七绝·蟠龙洞》 历史形成亿万年,天书神笔展奇观。 仙山琼阁蟠龙洞,玉柱擎天游客欢。 《七绝·九星岩》 揽胜探奇结佛缘,文人墨客赋诗篇。 九星岩上雄风起,石刻摩崖紫气旋。 《七言排律·游云浮市蟠龙洞》 蟠龙岩洞自堪讴,岁月漫长亿万秋。 景景神奇游客醉,层层美妙誉声遒。 仙桃盛会辉千古,龙母瑶池耀五洲。 玉柱擎天天地震,龙珠镇洞洞心幽。 水帘瀑布丹心赋,雨剑风刀壮志酬。 玉壁雄关惊泰岳,仙山琼阁享神州。 江猪探海开新运,鹞子翻身展大猷。 石笋如林妆碧宇,天书神笔写风流。 11.曹刚(山东威海) 《七律·青旗山》 碧水灵波绕玉梁,金钟丝吊映天光。 繁林栖鸟啼声远,叠岭衔云轶事长。 三古风情留史册,千年文化著诗章。 青山有幸居龙母,福地仙源蕴吉昌。 12.唐桂生(湖南蓝山) 《七律·九星岩颂》 光辉灿烂九颗星,化作奇岩耸粤中。 多彩多姿常醉客,如诗如画远扬名。 香烟袅袅民康泰,佛语声声世太平。 人文厚重千秋盛,历史辉煌万代兴。 13.张秉才(山西原平) 《七律·龙母故里感赋》 旖旎风光降水村,诞生龙母善缘根。 安民展抱常施雨,解旱抟云广布恩。 祠庙融融闻晚祷,碣铭炜炜映朝暾。 人神自古皆同理,济庶扶黎辄受尊。 14.罗清佐(湖南桃源) 《五律·题程溪祖庙》 祖庙两千年,程溪降水间。 豢龙皇聘礼,治水世称贤。 奉祀传佳话,吟诗著美篇。 祖祠长雋永,功德颂尧天。 《七绝·题龙母墓》 龙母神灵在此中,青旗问祖万民崇。 人文觅古精忠显,故事传承华夏雄。 《七律·题青旗山》 西江三水此回流,龙母豢蛟训鹿优。 旖旎风光山秀美,传闻故事景奇幽。 护民占卜赈灾济,拥翠神怡养性酬。 贯顶金钟丝线吊,人文历史永铭留。 15.盘文坚(广东云浮) 《五古·龙母》 热心为大众,龙母慈善心。 风调偕雨顺,庇佑天下民。 16.严世洪(广东云浮) 《七绝·洚水豢龙》 古时龙母一枝花,淡扫娥眉醉晓霞。 惊杀过云巡海使,常来洚水话桑麻。 17.张国盛(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颂》 天宫降雨江河涨,龙母慈心善爱娘。 派使下凡巡检察,无灾百姓吉安祥。 18.余秀江(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诞》 毕竟西江五月初,水声不与四时同。 夏日炎热煮凡世,感恩祭母乃真龙。 19.甘卓行(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赞》 宝山龙母绛溪明,慈眉善目惠众生。 德态馨香人后敬,子孙后代万年兴。 20.陈广海(广东云浮) 《七古·西江程溪龙母诗》 星辰降落江水边,龙母踏春到山前。 青旗猎猎云霄里,无限风光过往船。 21.陈冠良(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行祠怀古》 墨客文人寻古迹,南山河畔亚公坛。 灵钟飞凤龙河上,遥望程溪龙母銮。 22.周业锋(广东云浮) 《七律·大美洚水》 仙家胜迹在泷东,龙母赞歌曲未终。 泽国当然牛女地,山村犹有汉唐风。 同知杀贼垂千古,参将开泉第一功。 竹帛诗文讴锦绣,茅寮远迈紫城宫。二、词 1.汪勇(湖南长沙) 《卜算子·旗山母踪》 兴起遣旗山,难返来时路。 若问深情哪处寻,龙母魂归处。 玉叶报春晖,绿意千寻瀑。 曲径通幽馥郁深,转瞬花舒目。 《卜算子·龙母故乡》 万物总关情,葱郁酬龙母。 丽日天晴降水行,曲径闻香馥。 肥绿且通灵,红瘦诗心露。 如醉莺歌晓梦中,永夜蝶飞舞。 哪处寻,龙母魂归处。 玉叶报春晖,绿意千寻瀑。 曲径通幽馥郁深,转瞬花舒目。 2.李春成(江西景德镇)《感皇恩·程溪龙母圣地》碧水自长流,晴峰留影。多少幽情问谁省? 天生温媪,水口年年风景。有游龙共乐,人相庆。长护一方,须如仙境。唯许高贤与吟咏。 幸随魂梦,月下长风轻乘。金杯长注满,殷勤敬。 3.罗清佐(湖南桃源) 《菩萨蛮·降水沙滩》 西江浩瀚烟如缕,游人酣醉拜龙母。 画意晓星沉,诗情烛影深。 沙滩归鸟寂,水岸鱼蛩泣。 服务旅游兴,河鲜生意行。4.顾矗(广东云浮) 《相见欢·降水龙母颂》 降村惊世临风,妙神中。 巡海天人圣使,有奇功。 龙掘尾,雨布施,力无穷。 江海检查巡看,岁丰隆。 5.余秀江(广东云浮) 《沁园春·龙母》 程溪龙光,治水千秋,福泽万代。 喜五龙廻朝,孝感天地;鹿鸣鹤舞,玉梁常翠。 行云播雨,一方乐土,上传九阙帝天宫。 古今颂:善扶危济困,仁德韾香。 江山毓秀多娇,感无数信众诚拜朝。 往黎民百姓,那人不知;宦官世家,谁个不晓。 秦王遣使,令赐荣华,可惜神女守故乡。 史为证:论龙母之祖,唯程溪也! 6.周业锋(广东云浮) 《忆江南·程溪好》 程溪好,龙母故乡中。百亩田园金稻谷,千村烟寨玉岩峒。风景胜瀛蓬。 程溪好,养育五神龙。鳞甲辉煌游绛水,浪沙澎湃垒青峰。连出九芙蓉。 程溪好,紫翠映西江。祖庙可教天象变,母陵能伏海波降。神迹显三泷。 程溪好,史乘树丰碑。治水功成辞帝旨,济民恩远驯龙儿。真乃大慈悲。 程溪好,中上下三围。日隐云间风瑟瑟,烟横江半雨霏霏。青气绕柴扉。 程溪好,人羡我茅居。冬去开耕施好种,春来行陌举高锄。江畔钓嘉鱼。 程溪好,造化应天枢。绀石千秋流降水,沙滩三里遍香蒲。名著大湾区。 程溪好,流恋日将西。白鹿幽鸣官宰谒,黄猿攀越鼓钟啼。能不爱程溪? 程溪好,黎庶盼灵回。八表云岚生水府,四时霖雨起雩台。应有好风雷。 程溪好,屹立大江滨。自有神灵居此地,常丰鱼米养斯民。厘土胜金银。 程溪好,从古有佳文。检讨舟游溪浦口,知州诗咏岳间云。人去激群氛。 程溪好,铭记烈功存。陈露同知平贼寇,陈璘参将辟泉源。恩泽数乡村。 程溪好,民捍一方安。馨德学堂声誉远,鸿飞术社道行宽。桑梓毓芝兰。 程溪好,游子泪潸潸。纵去不知途坎坷,醒来原是梦乡关。阎闾待归还。 程溪好,洚菊一条天。莫道七星无锦绣,都传孤庙有神仙。坛外水山连。 程溪好,佛子岭萧萧。九月九期歌舞起,千筒千响炮雷烧。男女乐逍遥。 程溪好,北圣镇围郊。仪翥郭山峦若凤,息安河水浪如蛟。黎庶把歌抛。 程溪好,古市大元豪。成德门前财富聚,青云头上羽旗高。云雀任翔翱。 程溪好,瑶寨唱欢歌。战后岩疆收四域,居东福地属三罗。明月照清波。 程溪好,萧氏邑侯衙。凛凛星岩闻偈诵,幽幽麟石品禅茶。贤士屡停车。 程溪好,珠岛发明光。狮子抬头英气露,蛟龙蟠踞烈风扬。灵秀胜潇湘。 程溪好,绀岭柏松荣。高祖行辕遗迹在,夫人谋略战装征。青史载勋名。 程溪好,南岭界钟灵。子午双楼成印记,蜘蛛孤顶作云屏。堪矣入图经。 程溪好,县学誉绵绳。进士宫中君学富,状元官上仕途兢。风致岂能凌。 程溪好,天主渐东流。址辟竹园新慕道,教垂东邑古云浮。流世百春秋。 程溪好,河水涤人心。源出群山经富禄,北流百里到儒林。乡土有清吟。 程溪好,不少庙祠庵。义士于今留典籍,忠臣从古上神坛。尝与地天参。 程溪好,底蕴世同瞻。便若游人朝宝地,恰如飞燕栖高檐。中有圣人潜。 程溪好,雅属总非凡。甘露春秋凝锦水,浮云朝夕绕巉岩。民涉顺风帆。三、联 1.李贵银·(湖南新宁) 上联:儿龙雾化,母爱潮来,降水春江千尺浪。 下联:鱼鹿知恩,沙塚感孝,云浮故里万人思。 2.莫其孝(湖南桃江·) 题程溪祖庙联 上联:范满龙溪,千秋留胜迹。 下联:德行天下,万世仰高风。 题龙母墓联 上联:为国图强,陵寝名山,百世流芳催凤翥。 下联:与民造福,墓藏忠骨,千秋遗范引龙腾。 3.吉铭郛(北京丰台) 上联:龙腾华夏,顶天立地年年旺。 下联:母育神童,继往开来代代兴。 4.张树春(辽宁喀左) 程溪祖庙对联 上联:行千钧圣德。 下联:报万岁龙恩。 抗疫对联 上联:南疆抗疫新招有。 下联:北斗暄天痼疾无。 5.周新忠(山东曲阜)上联:程溪温娘誉千载。下联:五龙行孝感万年。 6.杨剑(山东济宁)上联:舟载西江雨,唤醒蟠龙,立起青旗,云浮洚水。下联:鹏抟南越风,召来仙女,传承祖脉,春上烟林。 7.刘乐贺(福建永春) 上联:西江百越圣贤乡,抗疫有方,保康无恙,骏业火红,但愿龙的传人长承先祖创奇迹。 下联:南国千秋福寿地,朝宗一脉,酹酒三尊,香烟雾罩,为祈母之恩德永佑后昆立硕勋。 8.丁武成(云南曲靖) 上联:绛水拜师,深恩润物千年流不断。 下联:青旗明范,壮举凌云万里扬尤妍。 上联:绛水长歌,白瀑劲飞,唯伴青旗列列接天际。 下联:黄云永望,彩虹频顾,最怀赤胆殷殷映世间。 9.方文跃(安徽合肥) 上联:龙母文化,陈璘文化,渔家文化,抗疫文化。 下联:恩德圣贤,济世圣贤,千年圣贤,传承圣贤。 10.吴爱芹(山东济宁) 上联:龙人一脉传宗德。 下联:母懿千秋誉圣乡。 上联:广袖长舒,轻灵若舞,从九宇翩翩落下。 下联:妙音遥送,清脆如歌,自千年娓娓道来。 11.杨柳(湖北武汉) 上联:越地传千古,亢龙常回圣媪母。 下联:云浮已百年,程溪正待新渔乡。 12.刘永赋(湖北随县) 上联:望星岩,慕圣贤,大道传承真善美。 下联:拜祖殿,祭龙母,名村奉献富康平。 13.罗清佐(湖南桃源) 题七星滩联 上联:七星浩瀚阑珊,沙滩休憩自然美。 下联:八叉诗情画意,水浪戏游生态恬。 题九星岩联 上联:南粤之根,历史人文,林海松涛闻鸟语。 下联:西江之秀,景观山水,仙山美瀑赏云流。 题蟠龙洞联 上联:岁月琢雕维妙,百态千姿,神龟朝圣生栩栩。 下联:石岩堆砌神工,三层九曲,龙母浴池活灵灵。 14.许一跃(福建霞浦) 题七星滩、九星岩联 上联:情窦初开,七妹滩前聊嬉语。 下联:爱心荡漾,九歌岩下送秋波。 15.梁璞(山西平定) 上联:降水地钟灵,一脉长传今古韵。 下联:程溪龙济世,千秋共仰圣贤风。 上联:龙腾高宇,普降甘霖,泽被万方开圣境。 下联:母佑苍生,长施大爱,德传四海仰高风。 16.黄武庆(广东肇庆)上联:温娘哺育,儿孙万代弘国粹。 下联:龙子腾飞,河岳千重奏锦章。 17.毛小聪(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惊艳千年,程溪庙里,凤台引凤颂德仪。 18.甘卓行(广东云浮) 上联:三江水流,文化文气文人写。 下联:云石雕刻,墨韵墨笺绽墨香。 19.周业锋(广东云浮) 题马田社坛联 上联:社倚青峰名八景。 下联:坛朝锦水富千家。 题龙母墓联 上联:雾绕云浮,此地当称圣境。 下联:根追源溯,斯山即起仙陵。 题青旗山联 上联:鹿影无常,山高万仞能遮日。 下联:仙踪不俗,顶上三寻别有天。 题程溪祖庙联 上联:水德灵长,四海波平天地泰。 下联:坤元济远,九州气顺鬼神钦。 题枫香石、龙门石、大绀石联 上联:三山神石,胜迹恒留今洚水。 下联:一郡奇观,大名永甲古端溪。 题宋大夫严氏墓 上联:名山自有活鱼游,超夫北岭。 下联:福地常来鸣凤翥,耀我西江。 题凫塘坳联 上联:一道甘泉,遂使田园歌太保。 下联:千年遗事,都留纸墨叙新篇。 题鸿飞国术社联 上联:蔡李佛渊源,于斯为盛。 下联:康泷新境界,惟此有材。 题七星滩联 上联:北斗应南邦,欣见七星合纵。 下联:龙河迂凤岭,融通两极连横。 题龙母行祠联 上联:佛坳云开,母德长流东逝水。 下联:公潭气爽,龙恩久驻此行祠。 题蟠龙洞联 上联:粤地之光,西江儿女龙珠岛。 下联:硫都所傲,世界奇观宝石花。 题九星岩联 上联:张子来时,瑶角横吹悲草昧。 下联:李公去后,汉题遍刻庆昌明。 题云雾山陈霸先遗址联 上联:刺史祠新,看壮丽山河,兵戎曾佐陈高祖。 下联:龙龛场古,忆光辉岁月,马鬣酣鏖冼太君。 题降水村联 上联:伊往昔,皇诰北来,赞母德馨香,泽合阴阳,使程溪氓庶戴恩荣,唯安斯赤子苍头、芸芸士女。 下联:迄今时,大江东去,叩龙功赫濯,化育云雨,教累世嘉行依准则,不负这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四、赋 周业锋(广东云浮) 《程溪赋》 序:南国有程溪者,乃先秦时温妪豢龙之地也,即今云邑洚水,向来名扬天下;余生于斯、长于斯,久沐其灵秀,深感其化育之恩如同椿萱,故今撰斯赋以咏之。 顺锦江而东进,有巨峰属神造。若旌旗连数里,蔽日天之玄昊。临湍急之流水,经绀石而怒啸。斯为温娘之故迹,曾养五龙之涵道。上泽金顶之仙芝,下润溪浦之蒲草。生成四时之云雨,变幻六合之琼瑶。溯溪上,可探风物之珍奇,可观山川之灵巧。有沙滩之旖旎,有凫塘之幽奥;有西坑之韵律,有滩冲之星曜。佛石居山坳,行祠朝祖庙;星岩应斗衢,龙洞通河潦。圣及司马之附语,灵征葛洪之炼药。力役珠海之澄净,元推炎方之缥缈。遂寰宇之苗裔,朝祖庭之仙姥。祈太平之盛世,奏未央之高谣。六神之降玉堂,亿兆之仰金表。佑古国之永丽,如东方之初晓。 时辛丑年正月初七日,周业锋恭撰于程溪之滨。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整整半年时间,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文学家的支持,最终收获了丰硕成果,这对于所有参加“龙母杯”征文活动的文友以及所有龙母文化爱好者而言,都是值得庆贺的! 回眸过去的半年,是十分不平常的半年,世界各地同胞遭遇了新冠病毒的侵扰,致使多人因感染病毒而丧失生命;在这充满悲痛的半年里,世界同胞无不化悲痛为力量,同心战疫,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全民抗疫的时刻,文艺界人士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抗疫实情、鼓励抗疫行动,在思想上凝聚着全民团结的精神,而“龙母杯”征文活动亦是如此。在“龙母杯”征文活动开始之时,并未有规定来稿作品需加入抗疫色彩,而大多数作者却都能够不约而同地在创作龙母文化文学作品过程中加入了抗疫色彩,在丰富龙母文化的同时,也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胞致以崇高的敬意及送上莫大的鼓励,让龙母文化所彰显的真、善、美的精神在抗疫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这一届的“龙母杯”征文活动是有活动以来最为特殊、最有意义的一届活动,它必将与龙母文化万古流芳。 自活动开始的半年以来,活动陆续受到全国各地文学家的支持和响应,全国分别有天津、上海、重庆、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云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香港等二十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四十二位文学家参加此次活动,所收获硕果累累,可谓是龙母文化盛事、粤西文坛盛事。此次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还有赖于中国楹联学会李建军副会长的悉心指导以及新兴县青年文学社盘文坚理事、云浮市楹联诗词学会严世洪副会长、云浮市作家协会梁窝莲作家的鼎力支持,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宣传龙母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龙母故里谨向李建军、盘文坚、严世洪、梁窝莲等老师以及所有参加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的文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由衷的感谢,诚盼大家在下一届“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人员名单: 王继荣(上海松江) 贺建明(江苏南京)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永赋(湖北随县) 高怀柱(山东莘县) 纪福华(辽宁建平) 李盛华(湖南浏阳) 何阳义(重庆渝北) 秦兴法(山西高平) 徐继明(河南南阳) 罗清佐(湖南桃源) 刘未零(湖南桃江) 袁桂荣(吉林四平) 孙宗会(河北邢台) 江以虎(江苏泗阳) 丁武成(云南曲靖) 李建军(辽宁沈阳) 宋建平(陕西铜川) 邹立坚(浙江杭州) 许文富(安徽肥西) 徐俊杰(江苏南通) 高秀芹(四川成都) 高文富(香港中西) 邵兵(黑龙江肇源) 杨 剑(山东济宁) 王 坤(河北围场) 汪 勇(湖南长沙) 封必元(广东肇庆) 陈柏贤(广东广州) 崔日辉(广东广州) 盘文坚(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梁窝莲(广东云浮) 余秀江(广东云浮) 陈英士(广东云浮) 董鉴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陈胜时(广东云浮) 陈启荣(广东云浮) 甘卓行(广东云浮) 陆永坚(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整整半年时间,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文学家的支持,最终收获了丰硕成果,这对于所有参加“龙母杯”征文活动的文友以及所有龙母文化爱好者而言,都是值得庆贺的! 回眸过去的半年,是十分不平常的半年,世界各地同胞遭遇了新冠病毒的侵扰,致使多人因感染病毒而丧失生命;在这充满悲痛的半年里,世界同胞无不化悲痛为力量,同心战疫,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全民抗疫的时刻,文艺界人士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抗疫实情、鼓励抗疫行动,在思想上凝聚着全民团结的精神,而“龙母杯”征文活动亦是如此。在“龙母杯”征文活动开始之时,并未有规定来稿作品需加入抗疫色彩,而大多数作者却都能够不约而同地在创作龙母文化文学作品过程中加入了抗疫色彩,在丰富龙母文化的同时,也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胞致以崇高的敬意及送上莫大的鼓励,让龙母文化所彰显的真、善、美的精神在抗疫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这一届的“龙母杯”征文活动是有活动以来最为特殊、最有意义的一届活动,它必将与龙母文化万古流芳。 自活动开始的半年以来,活动陆续受到全国各地文学家的支持和响应,全国分别有天津、上海、重庆、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云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香港等二十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四十二位文学家参加此次活动,所收获硕果累累,可谓是龙母文化盛事、粤西文坛盛事。此次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还有赖于中国楹联学会李建军副会长的悉心指导以及新兴县青年文学社盘文坚理事、云浮市楹联诗词学会严世洪副会长、云浮市作家协会梁窝莲作家的鼎力支持,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宣传龙母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龙母故里谨向李建军、盘文坚、严世洪、梁窝莲等老师以及所有参加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的文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由衷的感谢,诚盼大家在下一届“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人员名单: 王继荣(上海松江) 贺建明(江苏南京)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永赋(湖北随县) 高怀柱(山东莘县) 纪福华(辽宁建平) 李盛华(湖南浏阳) 何阳义(重庆渝北) 秦兴法(山西高平) 徐继明(河南南阳) 罗清佐(湖南桃源) 刘未零(湖南桃江) 袁桂荣(吉林四平) 孙宗会(河北邢台) 江以虎(江苏泗阳) 丁武成(云南曲靖) 李建军(辽宁沈阳) 宋建平(陕西铜川) 邹立坚(浙江杭州) 许文富(安徽肥西) 徐俊杰(江苏南通) 高秀芹(四川成都) 高文富(香港中西) 邵兵(黑龙江肇源) 杨 剑(山东济宁) 王 坤(河北围场) 汪 勇(湖南长沙) 封必元(广东肇庆) 陈柏贤(广东广州) 崔日辉(广东广州) 盘文坚(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梁窝莲(广东云浮) 余秀江(广东云浮) 陈英士(广东云浮) 董鉴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陈胜时(广东云浮) 陈启荣(广东云浮) 甘卓行(广东云浮) 陆永坚(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整整半年时间,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文学家的支持,最终收获了丰硕成果,这对于所有参加“龙母杯”征文活动的文友以及所有龙母文化爱好者而言,都是值得庆贺的! 回眸过去的半年,是十分不平常的半年,世界各地同胞遭遇了新冠病毒的侵扰,致使多人因感染病毒而丧失生命;在这充满悲痛的半年里,世界同胞无不化悲痛为力量,同心战疫,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全民抗疫的时刻,文艺界人士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抗疫实情、鼓励抗疫行动,在思想上凝聚着全民团结的精神,而“龙母杯”征文活动亦是如此。在“龙母杯”征文活动开始之时,并未有规定来稿作品需加入抗疫色彩,而大多数作者却都能够不约而同地在创作龙母文化文学作品过程中加入了抗疫色彩,在丰富龙母文化的同时,也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胞致以崇高的敬意及送上莫大的鼓励,让龙母文化所彰显的真、善、美的精神在抗疫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这一届的“龙母杯”征文活动是有活动以来最为特殊、最有意义的一届活动,它必将与龙母文化万古流芳。 自活动开始的半年以来,活动陆续受到全国各地文学家的支持和响应,全国分别有天津、上海、重庆、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云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香港等二十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四十二位文学家参加此次活动,所收获硕果累累,可谓是龙母文化盛事、粤西文坛盛事。此次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还有赖于中国楹联学会李建军副会长的悉心指导以及新兴县青年文学社盘文坚理事、云浮市楹联诗词学会严世洪副会长、云浮市作家协会梁窝莲作家的鼎力支持,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宣传龙母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龙母故里谨向李建军、盘文坚、严世洪、梁窝莲等老师以及所有参加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的文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由衷的感谢,诚盼大家在下一届“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人员名单: 王继荣(上海松江) 贺建明(江苏南京)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永赋(湖北随县) 高怀柱(山东莘县) 纪福华(辽宁建平) 李盛华(湖南浏阳) 何阳义(重庆渝北) 秦兴法(山西高平) 徐继明(河南南阳) 罗清佐(湖南桃源) 刘未零(湖南桃江) 袁桂荣(吉林四平) 孙宗会(河北邢台) 江以虎(江苏泗阳) 丁武成(云南曲靖) 李建军(辽宁沈阳) 宋建平(陕西铜川) 邹立坚(浙江杭州) 许文富(安徽肥西) 徐俊杰(江苏南通) 高秀芹(四川成都) 高文富(香港中西) 邵兵(黑龙江肇源) 杨 剑(山东济宁) 王 坤(河北围场) 汪 勇(湖南长沙) 封必元(广东肇庆) 陈柏贤(广东广州) 崔日辉(广东广州) 盘文坚(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梁窝莲(广东云浮) 余秀江(广东云浮) 陈英士(广东云浮) 董鉴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陈胜时(广东云浮) 陈启荣(广东云浮) 甘卓行(广东云浮) 陆永坚(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结果揭晓 一、诗 1.王继荣(上海松江) 《七律·龙母与五龙》 岭南温氏九州名,胜日浣纱如月清。 巨卵一枚家里抱,小龙五个眼前盈。 视为亲子养于此,引得秦皇接进京。 力返程溪儿识母,兴云播雨泽苍生。 2.贺建明(江苏南京) 《五律·咏降水村》 海天明镜里,山水画图中。 鹤舞千秋梦,云浮万里同。 儒林张画本,古柏荡春风。 龙祖诗心远,中华福运隆。 《七律·幸福儒林乡》 绿水青山明镜里,岭南问祖儒林乡。 鹿鸣猿舞风云动,兰韵荷魂巷陌香。 辈出贤才挥梦笔,沉香文脉入诗囊。 瑶池福寿馨千古,龙母先魂笑语扬。 3.王家祥(天津南开) 《七绝·咏程溪龙母》 程溪龙母护江川,降水源头泽岭南。 民颂皇封彰圣德,古今不绝唱犹酣。 4.邵兵(黑龙江肇源) 《五律 咏龙母》 久闻龙母事,有幸探其源。 远看青山翠,近听黄鸟喧。 儒林开胜境,降水谱新篇。 千载程溪在,恩泽百越安。 5.杨剑(山东济宁) 《七绝·礼赞龙母》 洚水多情儒士林,云浮大梦慰丹心。 秦皇亲诏封龙母,利涉境丰传到今。 6.刘永赋(湖北随县) 《七律·题龙母传说》 温氏浣纱溪水边,五龙卵化戏深潭。 行云播雨依时令,筑坝修堤利岭南。 开辟一方乐土日,上传九阙帝宫天。 儿知老母故乡志,白鹿黄猿守圣山。 7.高怀柱(山东莘县) 《五绝·谒青旗山龙母墓》 治水千秋益,龙功万古垂。 惠风吹绿野,母德溢春晖。 8.汪勇(湖南长沙) 《五绝·缘结程溪》 温媪共为根,粤湘若比邻。 五龙廻降水,千里入溪村。 9.纪福华(辽宁建平) 《七律·龙母庙感怀》 龙母洚乡曾治水,换来万载永无忧。 秦王遣使荣华约,神女痴情粤峤谋。 教子济民精气竭,青旗宝地稷祠悠。 程溪祖庙超然态,裔嗣天香四海收。 10.王坤(河北围场) 《七律·龙母庙感怀》 祖源圣地云浮美,温氏家乡盛誉扬。 品德无声滋故土,丹心有爱铸忠肠。 仁慈恰似秦山岭,友善当如龙母堂。 千载春秋垂史册,馨香一瓣永流芳。 《七律·颂龙母其二》 降水生根好女人,九州仰慕视为神。 扶危济困妇孺敬,护国爱民今古亲。 美德齐天流碧玉,丰碑立地铸金身。 魂归祖庙千秋颂,龙母勋功世代珍。 11.李盛华(湖南浏阳) 《七律·题龙母杯》 秦时温氏住溪边,拾卵孵龙出五贤。 布雨一方除稼旱,行云两岸荫民便。 家家岁稔人称颂,载载仓盈众所传。 百姓夫人天下独,旗山祖庙四方延。 12.何阳义(重庆渝北) 《七绝·遥谒龙母祠》 庚子新春大疫行,八荒染疾庙堂惊。 我来南粤拜龙母,欲借风云济众生。 13.秦兴法(山西高平) 《七古·拜龙母》 二月二日拜龙母,清明时节祭龙宫。 天生五贤布瑞雨,紫竹高香颂歌隆。 14.徐继明(河南南阳) 《七律·龙母颂》 龙传华裔叫声娘,厚爱深恩万古芳。 伟大崇高何可比,从容淡定自荣光。 完成夙愿无遗憾,造就宏图有剑章。 往日歌吟词半阕,忧思梦忆泪悲伤。 15.罗清佐(湖南桃源) 《五律·咏龙母庙》 叠翠程溪处,林泉隐万山。 灵光秋水碧,神寺白云闲。 问祖儒林岭,寻根龙母湾。 欣然酣月色,朗月照欢颜。 《七律·题降水村龙母墓》 程溪青冢伏尘埃,千古帝王祭奠来。 特使黄旗随梦语,信民红烛寄情怀。 儒林问祖寻根客,水口悼亲见党魁。 独上墓前谁识我,纸钱香楮酒三杯。 16.盘文坚(广东云浮) 《七古·媪保太平》 龙母庇佑众黎庶,健康快乐笑开颜。 任凭异域横祸降,此地无忧稳如山。 17.梁窝莲(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布恩》 天可怜人开美景,农民收获看今春。 风调雨顺当然好,龙母兴云雨量均。 18.甘卓行(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灵通》 龙母乡民庇佑神,山高秀美不染尘。 亲情降水长不泯,世代珍藏此女仁。 19.陆永坚(广东云浮) 《七绝·题都杨降水龙母村》 高山秀美尽生翠,老井阴深均涌清。 五子齐登风雨殿,皆因降水大恩情。 20.周业锋(广东云浮) 《七绝·慈母孝龙》 伊昔程溪养甲鳞,美仪利涉在江滨。 辞秦一旦升仙去,龙寓人形孝母亲。 《七律·圣地程溪》 程溪故地锦灵充,水族神枢势也雄。 慈母享尊天上下,孝龙饮誉粤西东。 百朝祀典彰民意,历世春秋颂圣功。 宇启南疆河洛绪,一回祖迹仰鸿蒙。 《七古·龙母浩歌》 翳惟洚水谓程溪,温媪其居洚口堤。 此媪生来真善美,助人为乐亦仁兮。 时逢战国九州乱,媪属南中百越黎。 地处西江南岸浦,玉梁山下景幽迷。 媪之父母早仙游,独剩孤萍水上浮。 江澨浣纱生以计,不曾叹息问香丘。 某年某月某旬日,如旧将纱浣水流。 一卵忽来大似斗,几番推却亦相投。 仁慈温媪把将归,置器安家待锦帏。 七七天圆神卵破,五儿孵出放光辉。 五儿貌似守宫状,鳞角俱生气象稀。 嫌土偏赖水洼里,生来饮水不啼饥。 媪知五子非凡物,灵秀天资乃伏龙。 天地阳生神幻所,土人其见境安丰。 程溪水暖拍旗峰,正好豢龙情亦浓。 五子亲温如恋母,因而龙母大名封。 程溪育子真辛苦,不改春秋把子扶。 天日心昭龙母志,拳拳仁道寄江湖。 好生之德天人应,血汗修来是锦图。 子孝母慈千古咏,不曾忤逆不曾辜。 五龙生长甲鳞坚,江海湖溪任斗旋。 日月星辰间叱咤,须臾即到太微边。 慰儿渐作栋梁柱,温媪平生梦也圆。 仁义之心安退减,为民种福意诚虔。 西江洪水年年至,可叹房田俱颓枭。 龙母双眸不忍睹,遂同群众仔肩挑。 修堤筑坝浚河道,通路开荒架大桥。 于是洚乡成乐土,无忧无患甚逍遥。 或灾或难在先秦,祸福原来互果因。 龙母爱民如子女,故乘白鹿济时贫。 访寒问暖真慈善,各地尽讴龙母亲。 郁水南滨温氏媪,悬壶犹比圣山神。 母仪百越大名遐,海国盛传锦岸嘉。 及至秦皇清六合,有闻龙母德鸿华。 因而遣使来迎母,母恋程溪锦绣家。 五子引船还故土,玉梁山上满琼花。 秦皇诰母作夫人,越族陆梁喜气纷。 共贺程溪存圣母,扶持黎庶在江滨。 寿元八十鬓垂银,老妪奔波不复频。 一旦升仙得道去,炎方处处丧萱亲。 众初葬母于江澨,五子惟嫌葬地卑。 一夜风雷忽大作,天明母墓在青旗。 人褒五子皆通孝,又念夫人感戚悲。 于是商量兴母祀,故居改作程溪祠。 二千余载仰仙班,龙母名垂宇宙间。 善信年年来礼圣,朝吾水府与旗山。 关河拱卫媪龙庙,母子何时去复还。 世界大同归默赞,和平福祉播瀛寰。 二、词 1.王继荣(上海松江) 《鹧鸪天·咏百越圣母》 远古先魂召唤中,岭南觅祖客西东。 儒林乡里观千景,圣母祠间仰五龙。 添魅力,起霓虹,黄猿白鹿韵无穷。 扶危济困恩深厚,永使子孙万代崇。 2.刘未零(湖南桃江) 《菩萨蛮·龙母颂》 焚香礼拜儒林里,岂忘溫氏慈萱裔? 育得五龙骄,盛名天下昭。 水神之庇佑,遂令程溪秀。 利泽济苍生,爱心尤圣明! 3.贺建明(江苏南京) 《沁园春·美丽降水村》 远古桃源,天宝物华,梦幻水乡。 撷青山绿水,花香四季;鹿鸣猿舞,天地流芳。 风月弦歌,芦笙玉笛,龙母精神福满堂。 荷香溢,看游人如织,无限风光。 千秋司水飞觞,引天下人文竞盛襄。 赏贤才辈出,程溪播美;岭南问祖,福寿情长。 龙子啸吟,儒林隽永,谒者如云入梦香。 春图碧,用唐诗佐酒,绮梦飞翔。 4.袁桂荣(吉林四平) 《鹧鸪天·颂龙母其一》 洚水河边温媪家,程溪放牧乘云槎。 捡来巨卵留春梦,孵出神龙浣碧纱。 施母爱,爱无瑕,渔歌对韵唱荷花。 痴情捧月青旗护,血脉千秋耀彩霞。 《鹧鸪天·颂龙母其二》 华夏文明孰可寻?先秦百越土生金。 怀仁妙手山河秀,挚爱惊涛黎庶钦。 施惠策,降甘霖,惟其贤母有婆心。 老龙血脉千秋续,广布春风直到今。 5.纪福华(辽宁建平) 《临江仙·程溪龙母》 拳拳降水思龙母,百世德润晨昏。 五龙孵化好兴云,只缘心系与民亲。 筑坝修堤河道浚,稻香千载堪尊。 程溪祖庙宝香焚,裔孙难忘岭南根。 《小重山·程溪龙母感怀》 龙母呕心育五龙,和风调雨顺、好行风。 娘施妙手一河通,甘霖降、赤子运神功。 白鹿守灵宗,黄猿神气在、恝情浓。 一如闪电斗香熊,深情敬、福寿海天同。 《一剪梅·祭奠龙母感怀》 五色龙兴衬水乡,千年孕育,煦色韶光。 堪夸龙母德风施,稻菽丰和,鱼浪生香。 白鹿衔芝灵气藏,魂济程溪,福报西江。 黄猿捧月岭南兴,民富流油,广目无双。 6.罗清佐(湖南桃源) 《南仙吕入双调·销金帐·怀龙母》 心潮似火,忠情难消挫。 驾新车爬大坡,龙母寝宫活脱。 寻根一幕,遗踪八处,八处雕栏金锁。 岫洞绕云,瀑泉活跃。 溪边酒肄 ,宽帶解衣醉卧。 7.周业锋(广东云浮) 《武陵春·程溪颂圣》 水绕山环朝福地,五子俱英姿。 古朴风尘水府祠,黎庶祷无期。 浦口当年皇使至,千里道诚思。 今日青峰瘗母尸,庙食更丰熙。 三、联 1.王继荣(上海松江) 上联:忆两千余载以前,程溪育出五龙,兴云播雨,三江潮激起。 下联:乘三万缕风之后,胜境崇于一母,寻祖觅宗,两岸客归来。 上联:四百余年雨与风,忆儒林乡里,扬善播仁,曾积人文厚蕴。 下联: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龙母庙中,磕头拜祖,永铭岁月深恩。 2.刘未零(湖南桃江) 上联:祖灵故事常传,龙萱庇佑苍生怎忘恩,白鹿黄猿诚守墓。 下联:龙母爱心永驻,祖庙升腾紫气皆朝圣,玉香银烛意燃情。 3.孙宗会(河北邢台) 上联:饮水思源源在此。 下联:以德育子子成龙。 上联:五龙为儿,孝母胜亲子。 下联:万客回乡,躬身拜祖堂。 上联:回乡祭祖,龙的传人情切切。 下联:若画如诗,儒林故里水清清。 4.贺建明(江苏南京) 上联:龙母精神毓千古,令国人长拜,仙人长赋,游人长醉。 下联:岭南圣地馨九州,看学者多吟,仁者多融,智者多归。 上联:一江碧水,一柱玉梁,一方仙境,筑云上瑶池,五龙铭德。 下联:千载钟灵,千钧梦笔,千古儒林,看岭南圣地,八表来风。 5.江以虎(江苏泗阳) 上联:降水感恩,游人览胜思龙母。 下联:程溪载德,华胄朝宗拜祖源。 上联:爱洒程溪,好施乐善行仁道。 下联:情融降水,侍母奉亲启孝思。 上联:兴云播雨,济世拯民,五子成龙慈母爱。 下联:筑坝修堤,疏河治水,千秋戴德孝儿情。 6.丁武成(云南曲靖) 上联:青旗永立云浮月。 下联:绛水长流曲调风。 上联:拜水程溪,问祖儒林,四海归心地。 下联:遗德圣母,流芳茂绩,千秋济世人。 上联:驯育珍奇子,集锦群生,天地众形,幻化无穷云水野。 下联:启开粲焕天,传人四海,子孙千世,尊崇至上圣神灵。 7.宋建平(陕西铜川) 上联:携五龙以治水,兴云播雨,泽被苍生,世尊龙母。 下联:居百越而行仁,尚义忠君,名垂梓里,福庇越人。 8.王家祥(天津南开) 上联:龙母久传奇,五子铭恩,兴云播雨苍生济。 下联:程溪长毓秀,万民戴德,问祖寻源大道传。 9.邵兵(黑龙江肇源) 上联:龙母施仁,福佑八方,万里祥云凝雨露。 下联:儒林降水,恩泽百越,千年大爱化春风。 上联:母爱如山,普润儒林,培育五龙开胜境。 下联:真情似海,遍及降水,催生百越领新潮。 10.邹立坚(浙江杭州) 上联:龙吟天下,降水化甘霖,泽被千村田野。 下联:母爱人间,思劳襄大众,造福万户城乡。 11.杨剑(山东济宁) 上联:百里程溪,七彩烟霞,一派人文弘气象。 下联:千秋景仰,九州礼赞,千秋龙母蔚精神。 12.高怀柱(山东莘县) 上联:行云播雨利千家,龙功载口。 下联:治水安邦惠万代,祖德流芳。 13.许文富(安徽肥西) 上联:青旗猎猎昭龙母。 下联:白鹿拳拳守圣心。 14.徐俊杰(江苏南通) 上联:问祖儒林,龙子心随龙母愿。 下联:寻根降水,圣乡利涉圣灵怀。 15.李建军(辽宁沈阳) 上联:降水钟灵,龙生五子泽天下。 下联:儒林毓秀,母仪三江誉岭南。 16.高文富(香港夏愨道) 上联:富禄儒林,济世经邦,龙令青旗挥翠袖。 下联:云浮降水,修堤筑坝,母驯白鹿载黄猿。 17.罗清佐(湖南桃源) 上联:华昆华胄受磨,迸发智谋,九域腾飞开玉宇。 下联:龙子龙孙感悟,蕴涵韬略,百年崛起振金声。 上联:秦汉两千年,特使持珪,德霖慈露,远古先魂今召唤。 下联:程溪百越祖,华人担责,国梦初心,新时伟略正摧征。 上联:继龙母神威,斩魅除魔,开双圆伟业,蹈火赴汤辉印记。 下联:承祖根硕德,忠民爱国,建一态乐园,披旰沥胆耀精神。 上联:龙母娘亲,懿德楷模,豢养五龙,五子兴云播雨,圣迹岭南,神话流传,华胄寻根问祖,实为叹!荆莲合璧,国人团结,泽被千秋功禹甸。 下联:古溪水口,洪恩桑梓,滋荣万古,万民悦舞欣歌,雄韬阙北,宏猷丕振,炎州利涉丰疆,诚可欣!中外联盟 ,疠疫清除,福祺百族胜尧天。 18.盘文坚(广东云浮) 上联:龙母下凡安洚水。 下联:子民沐德仰梁山。 19.严世洪(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沉积千年,青旗帜下,石都养石聚菁华。 20.余秀江(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辛苦一生,青旗山下,老夫养老度光阴。 21.董鉴洪(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畅泳千秋,金鱼沙上,圣宫朝圣引潮流。 22.陈英士(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轻快千帆,程溪水上,秀君揖秀乐逍遥。 23.陈月继(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沉淀三年,梅花岩下,穆之化穆品春秋。 24.陈胜时(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奋斗一生,绀山脚下,学堂教学育英才。 25.陈启荣(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戎马十年,罗浮山下,虎沟练虎寄人生。 26.封必元(广东肇庆)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忙碌三年,西江渡口,虎王观虎待时机。 27.陈柏贤(广东广州)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沉积数年,西江城市,玉都雕玉磨时光。 28.崔日辉(广东广州)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庇佑千年,秦皇礼下,祖庭谒祖仰衣冠。 29.高秀芹(四川成都)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辗转三番,大金山下,作家著作写春秋。 30.周业锋(广东云浮) 上联:当年潆浪转沙,致孝为茔,五彩长空鳞甲现。 下联:今日栽松植柏,报恩于母,千秋大义庶民酬。 上联:丽日映天中,知圣母适巡驾,千古英灵昭水府。 下联:甘霖兴海上,是神龙正弄潮,四时生命祝雩坛。 上联:常怀德洎灵溪,千年利泽膏腴,抚生独仗慈心母。 下联:大有为于海国,一统神功赫濯,报本相思掘尾龙。 上联:昆仑作祖,辟华表三洲九曜旌旗,吉地龙蟠开胜概。 下联:珠海朝宗,洄程溪悦水牂牁杨柳,祖源凤舞护神州。 上联:洚水龙潜,象天普济云霖,炎州赤子欣同,化育劬劳归媪妪。 下联:旗山鹿颂,满地咸丰稻粟,粤峤金光不老,保安大义感神明。 上联:沾水德以威灵,云开贝阙、雷起珠宫,甘霖沛蜃楼,绩数神州第一。 下联:极炎方之胜概,山作旌幢、江絣镜面,大石横溪浦,庙居福地无双。 上联:今者仁心,护国庇民,虽千难厄、万险疲,大义尚弗移,九死其犹未悔。 下联:古之圣母,豢龙驯鹿,乃四海通、百川济,神功长在望,一生复有何求。 四、赋 1.贺建明(江苏南京) 《降水村赋》 千古程溪,人间福地;龙府之乡,百鸟天堂。四千年秘境,三百里瑶池。看曼妙山川,苍茫绿海;赏天人妙合,山水层林。地灵人杰,一江明秀,两岸猿声啼不住;天宝物华,百国来朝,千山鹿啸入仙宫。千年唱对,仙侣情歌惊夜月;万壑摇红,寿翁笙鼓艳朝霞。 龙母善良,养育五龙,视如己出。降水村,龙母之美德,幸福之村落。龙母号令五龙,兴云播雨、利泽苍生,辟一方之乐园,永久之儒林。五龙感恩,形成五江,庇佑乡民,黑龙江就是黑龙,黄河就是黄龙,淮河就是青龙,长江就是白龙,珠江就是红龙。从此,中华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看五龙奔腾,甘霖禹甸,泽神州之隽秀;赏玉梁嵯峨,岳色豪情,挺民族之脊梁。 降水村:利涉境丰,龙人圣地,问祖之源。天呈龙母之祥云,弦歌不绝;地接仙乡之紫气,八表来风。德美人间,谒者如云,五湖四海敬龙母;名扬四海,丰碑摩日,欢天喜地赏诗香。 降水村:山水城林地,诗书礼义乡。听九佰歌声,聆瑶琴玉罄,笙韵箫声;登岭南土楼,品秦酒汉肴,山珍美食。满楼风月,千古人文。曲径通幽,渔歌唱晓;唐诗佐酒,烟水浮舟。真是人居向往地,仙旅逍遥天。 游岭南圣地,品客家之美食;沐圣贤遗泽,赏人文之史诗。山水之形胜,名甲五洲,开仙人之洞府;儒林之书香,名扬四海,萦贤哲之胸怀。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融春入韵,四海相逢知己醉;青山绿水,美食传情,人为诗留,瑶池雅约故人归。 降水村:山青水秀,百里腰缠玉带;云蒸霞蔚,千秋翠锁烟岚。仙府儒林,长寿之乡;亘古园林,龙踪之地。风月弦歌,芦笙玉笛,生态自然之仙境;寿海吟诗,南山摆宴,流连忘返之乐园。 降水村:生态似诗,百里康庄呈画卷;儒士如林,千年贤哲献冰心。百族诗乡,百鸟天堂,宜居宜业宜游之宝邑;山水园林,仙踪之地,美景美人美食之天堂。 降水村:龙母精神,千古传承。看花中过客,用诗联说爱;云上人家,听尧舜交心。千古瑶池,集凤萃麟,撷福水、福山、福海、福田,跨进新时代;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创奇能、奇彦、奇情、奇彩,繁荣大岭南。 伟哉降水村,祖源圣地,游人如织,国人倾心拜龙母;美哉降水村,祥和乐土,儒士如林,寿翁摘月入诗囊。魅哉降水村,龙的传人,峙世界之东方,挺未来之脊梁。 2.周业锋(广东云浮) 《龙母佳城赋》 序:夫粤西洚水者,古之程溪也,其浦口有旗峰,古称玉梁山,顶曰金钟,有秦时程溪夫人龙母温媪佳城也,迄今两千余载,祝食不绝;余既生长于旗峰下,向沐龙母恩德,值今祖庙圣地龙光再启,其情尤浓,遂作斯赋以咏之。 峰高万仞兮,横连蔽日;墓瘗千年兮,远话传奇。白鹿幽鸣兮,境丰利涉;黄猿攀折兮,鼓振钟熙。五龙朝圣兮,明波若镜;一母安神兮,秀岳如旗。松柏拥青兮,常为宰致;云风聚紫兮,屡见瑞祺。夫人永鉴兮,灵征上国;福地长蜚兮,帝锡程溪。 玉梁千古曜佳城,世代都传赫濯声。司水神权天下敬,伏波万里显儒京。黄猿白鹿守灵土,风顺诸帆会洚盟。祖迹风光开胜概,龙孙欣慰好心情。 时维庚子年正月初五日,周业锋恭撰于龙母故里洚水。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结果揭晓 一、诗 1.王继荣(上海松江) 《七律·龙母与五龙》 岭南温氏九州名,胜日浣纱如月清。 巨卵一枚家里抱,小龙五个眼前盈。 视为亲子养于此,引得秦皇接进京。 力返程溪儿识母,兴云播雨泽苍生。 2.贺建明(江苏南京) 《五律·咏降水村》 海天明镜里,山水画图中。 鹤舞千秋梦,云浮万里同。 儒林张画本,古柏荡春风。 龙祖诗心远,中华福运隆。 《七律·幸福儒林乡》 绿水青山明镜里,岭南问祖儒林乡。 鹿鸣猿舞风云动,兰韵荷魂巷陌香。 辈出贤才挥梦笔,沉香文脉入诗囊。 瑶池福寿馨千古,龙母先魂笑语扬。 3.王家祥(天津南开) 《七绝·咏程溪龙母》 程溪龙母护江川,降水源头泽岭南。 民颂皇封彰圣德,古今不绝唱犹酣。 4.邵兵(黑龙江肇源) 《五律 咏龙母》 久闻龙母事,有幸探其源。 远看青山翠,近听黄鸟喧。 儒林开胜境,降水谱新篇。 千载程溪在,恩泽百越安。 5.杨剑(山东济宁) 《七绝·礼赞龙母》 洚水多情儒士林,云浮大梦慰丹心。 秦皇亲诏封龙母,利涉境丰传到今。 6.刘永赋(湖北随县) 《七律·题龙母传说》 温氏浣纱溪水边,五龙卵化戏深潭。 行云播雨依时令,筑坝修堤利岭南。 开辟一方乐土日,上传九阙帝宫天。 儿知老母故乡志,白鹿黄猿守圣山。 7.高怀柱(山东莘县) 《五绝·谒青旗山龙母墓》 治水千秋益,龙功万古垂。 惠风吹绿野,母德溢春晖。 8.汪勇(湖南长沙) 《五绝·缘结程溪》 温媪共为根,粤湘若比邻。 五龙廻降水,千里入溪村。 9.纪福华(辽宁建平) 《七律·龙母庙感怀》 龙母洚乡曾治水,换来万载永无忧。 秦王遣使荣华约,神女痴情粤峤谋。 教子济民精气竭,青旗宝地稷祠悠。 程溪祖庙超然态,裔嗣天香四海收。 10.王坤(河北围场) 《七律·龙母庙感怀》 祖源圣地云浮美,温氏家乡盛誉扬。 品德无声滋故土,丹心有爱铸忠肠。 仁慈恰似秦山岭,友善当如龙母堂。 千载春秋垂史册,馨香一瓣永流芳。 《七律·颂龙母其二》 降水生根好女人,九州仰慕视为神。 扶危济困妇孺敬,护国爱民今古亲。 美德齐天流碧玉,丰碑立地铸金身。 魂归祖庙千秋颂,龙母勋功世代珍。 11.李盛华(湖南浏阳) 《七律·题龙母杯》 秦时温氏住溪边,拾卵孵龙出五贤。 布雨一方除稼旱,行云两岸荫民便。 家家岁稔人称颂,载载仓盈众所传。 百姓夫人天下独,旗山祖庙四方延。 12.何阳义(重庆渝北) 《七绝·遥谒龙母祠》 庚子新春大疫行,八荒染疾庙堂惊。 我来南粤拜龙母,欲借风云济众生。 13.秦兴法(山西高平) 《七古·拜龙母》 二月二日拜龙母,清明时节祭龙宫。 天生五贤布瑞雨,紫竹高香颂歌隆。 14.徐继明(河南南阳) 《七律·龙母颂》 龙传华裔叫声娘,厚爱深恩万古芳。 伟大崇高何可比,从容淡定自荣光。 完成夙愿无遗憾,造就宏图有剑章。 往日歌吟词半阕,忧思梦忆泪悲伤。 15.罗清佐(湖南桃源) 《五律·咏龙母庙》 叠翠程溪处,林泉隐万山。 灵光秋水碧,神寺白云闲。 问祖儒林岭,寻根龙母湾。 欣然酣月色,朗月照欢颜。 《七律·题降水村龙母墓》 程溪青冢伏尘埃,千古帝王祭奠来。 特使黄旗随梦语,信民红烛寄情怀。 儒林问祖寻根客,水口悼亲见党魁。 独上墓前谁识我,纸钱香楮酒三杯。 16.盘文坚(广东云浮) 《七古·媪保太平》 龙母庇佑众黎庶,健康快乐笑开颜。 任凭异域横祸降,此地无忧稳如山。 17.梁窝莲(广东云浮) 《七绝·龙母布恩》 天可怜人开美景,农民收获看今春。 风调雨顺当然好,龙母兴云雨量均。 18.甘卓行(广东云浮) 《七古·龙母灵通》 龙母乡民庇佑神,山高秀美不染尘。 亲情降水长不泯,世代珍藏此女仁。 19.陆永坚(广东云浮) 《七绝·题都杨降水龙母村》 高山秀美尽生翠,老井阴深均涌清。 五子齐登风雨殿,皆因降水大恩情。 20.周业锋(广东云浮) 《七绝·慈母孝龙》 伊昔程溪养甲鳞,美仪利涉在江滨。 辞秦一旦升仙去,龙寓人形孝母亲。 《七律·圣地程溪》 程溪故地锦灵充,水族神枢势也雄。 慈母享尊天上下,孝龙饮誉粤西东。 百朝祀典彰民意,历世春秋颂圣功。 宇启南疆河洛绪,一回祖迹仰鸿蒙。 《七古·龙母浩歌》 翳惟洚水谓程溪,温媪其居洚口堤。 此媪生来真善美,助人为乐亦仁兮。 时逢战国九州乱,媪属南中百越黎。 地处西江南岸浦,玉梁山下景幽迷。 媪之父母早仙游,独剩孤萍水上浮。 江澨浣纱生以计,不曾叹息问香丘。 某年某月某旬日,如旧将纱浣水流。 一卵忽来大似斗,几番推却亦相投。 仁慈温媪把将归,置器安家待锦帏。 七七天圆神卵破,五儿孵出放光辉。 五儿貌似守宫状,鳞角俱生气象稀。 嫌土偏赖水洼里,生来饮水不啼饥。 媪知五子非凡物,灵秀天资乃伏龙。 天地阳生神幻所,土人其见境安丰。 程溪水暖拍旗峰,正好豢龙情亦浓。 五子亲温如恋母,因而龙母大名封。 程溪育子真辛苦,不改春秋把子扶。 天日心昭龙母志,拳拳仁道寄江湖。 好生之德天人应,血汗修来是锦图。 子孝母慈千古咏,不曾忤逆不曾辜。 五龙生长甲鳞坚,江海湖溪任斗旋。 日月星辰间叱咤,须臾即到太微边。 慰儿渐作栋梁柱,温媪平生梦也圆。 仁义之心安退减,为民种福意诚虔。 西江洪水年年至,可叹房田俱颓枭。 龙母双眸不忍睹,遂同群众仔肩挑。 修堤筑坝浚河道,通路开荒架大桥。 于是洚乡成乐土,无忧无患甚逍遥。 或灾或难在先秦,祸福原来互果因。 龙母爱民如子女,故乘白鹿济时贫。 访寒问暖真慈善,各地尽讴龙母亲。 郁水南滨温氏媪,悬壶犹比圣山神。 母仪百越大名遐,海国盛传锦岸嘉。 及至秦皇清六合,有闻龙母德鸿华。 因而遣使来迎母,母恋程溪锦绣家。 五子引船还故土,玉梁山上满琼花。 秦皇诰母作夫人,越族陆梁喜气纷。 共贺程溪存圣母,扶持黎庶在江滨。 寿元八十鬓垂银,老妪奔波不复频。 一旦升仙得道去,炎方处处丧萱亲。 众初葬母于江澨,五子惟嫌葬地卑。 一夜风雷忽大作,天明母墓在青旗。 人褒五子皆通孝,又念夫人感戚悲。 于是商量兴母祀,故居改作程溪祠。 二千余载仰仙班,龙母名垂宇宙间。 善信年年来礼圣,朝吾水府与旗山。 关河拱卫媪龙庙,母子何时去复还。 世界大同归默赞,和平福祉播瀛寰。 二、词 1.王继荣(上海松江) 《鹧鸪天·咏百越圣母》 远古先魂召唤中,岭南觅祖客西东。 儒林乡里观千景,圣母祠间仰五龙。 添魅力,起霓虹,黄猿白鹿韵无穷。 扶危济困恩深厚,永使子孙万代崇。 2.刘未零(湖南桃江) 《菩萨蛮·龙母颂》 焚香礼拜儒林里,岂忘溫氏慈萱裔? 育得五龙骄,盛名天下昭。 水神之庇佑,遂令程溪秀。 利泽济苍生,爱心尤圣明! 3.贺建明(江苏南京) 《沁园春·美丽降水村》 远古桃源,天宝物华,梦幻水乡。 撷青山绿水,花香四季;鹿鸣猿舞,天地流芳。 风月弦歌,芦笙玉笛,龙母精神福满堂。 荷香溢,看游人如织,无限风光。 千秋司水飞觞,引天下人文竞盛襄。 赏贤才辈出,程溪播美;岭南问祖,福寿情长。 龙子啸吟,儒林隽永,谒者如云入梦香。 春图碧,用唐诗佐酒,绮梦飞翔。 4.袁桂荣(吉林四平) 《鹧鸪天·颂龙母其一》 洚水河边温媪家,程溪放牧乘云槎。 捡来巨卵留春梦,孵出神龙浣碧纱。 施母爱,爱无瑕,渔歌对韵唱荷花。 痴情捧月青旗护,血脉千秋耀彩霞。 《鹧鸪天·颂龙母其二》 华夏文明孰可寻?先秦百越土生金。 怀仁妙手山河秀,挚爱惊涛黎庶钦。 施惠策,降甘霖,惟其贤母有婆心。 老龙血脉千秋续,广布春风直到今。 5.纪福华(辽宁建平) 《临江仙·程溪龙母》 拳拳降水思龙母,百世德润晨昏。 五龙孵化好兴云,只缘心系与民亲。 筑坝修堤河道浚,稻香千载堪尊。 程溪祖庙宝香焚,裔孙难忘岭南根。 《小重山·程溪龙母感怀》 龙母呕心育五龙,和风调雨顺、好行风。 娘施妙手一河通,甘霖降、赤子运神功。 白鹿守灵宗,黄猿神气在、恝情浓。 一如闪电斗香熊,深情敬、福寿海天同。 《一剪梅·祭奠龙母感怀》 五色龙兴衬水乡,千年孕育,煦色韶光。 堪夸龙母德风施,稻菽丰和,鱼浪生香。 白鹿衔芝灵气藏,魂济程溪,福报西江。 黄猿捧月岭南兴,民富流油,广目无双。 6.罗清佐(湖南桃源) 《南仙吕入双调·销金帐·怀龙母》 心潮似火,忠情难消挫。 驾新车爬大坡,龙母寝宫活脱。 寻根一幕,遗踪八处,八处雕栏金锁。 岫洞绕云,瀑泉活跃。 溪边酒肄 ,宽帶解衣醉卧。 7.周业锋(广东云浮) 《武陵春·程溪颂圣》 水绕山环朝福地,五子俱英姿。 古朴风尘水府祠,黎庶祷无期。 浦口当年皇使至,千里道诚思。 今日青峰瘗母尸,庙食更丰熙。 三、联 1.王继荣(上海松江) 上联:忆两千余载以前,程溪育出五龙,兴云播雨,三江潮激起。 下联:乘三万缕风之后,胜境崇于一母,寻祖觅宗,两岸客归来。 上联:四百余年雨与风,忆儒林乡里,扬善播仁,曾积人文厚蕴。 下联: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龙母庙中,磕头拜祖,永铭岁月深恩。 2.刘未零(湖南桃江) 上联:祖灵故事常传,龙萱庇佑苍生怎忘恩,白鹿黄猿诚守墓。 下联:龙母爱心永驻,祖庙升腾紫气皆朝圣,玉香银烛意燃情。 3.孙宗会(河北邢台) 上联:饮水思源源在此。 下联:以德育子子成龙。 上联:五龙为儿,孝母胜亲子。 下联:万客回乡,躬身拜祖堂。 上联:回乡祭祖,龙的传人情切切。 下联:若画如诗,儒林故里水清清。 4.贺建明(江苏南京) 上联:龙母精神毓千古,令国人长拜,仙人长赋,游人长醉。 下联:岭南圣地馨九州,看学者多吟,仁者多融,智者多归。 上联:一江碧水,一柱玉梁,一方仙境,筑云上瑶池,五龙铭德。 下联:千载钟灵,千钧梦笔,千古儒林,看岭南圣地,八表来风。 5.江以虎(江苏泗阳) 上联:降水感恩,游人览胜思龙母。 下联:程溪载德,华胄朝宗拜祖源。 上联:爱洒程溪,好施乐善行仁道。 下联:情融降水,侍母奉亲启孝思。 上联:兴云播雨,济世拯民,五子成龙慈母爱。 下联:筑坝修堤,疏河治水,千秋戴德孝儿情。 6.丁武成(云南曲靖) 上联:青旗永立云浮月。 下联:绛水长流曲调风。 上联:拜水程溪,问祖儒林,四海归心地。 下联:遗德圣母,流芳茂绩,千秋济世人。 上联:驯育珍奇子,集锦群生,天地众形,幻化无穷云水野。 下联:启开粲焕天,传人四海,子孙千世,尊崇至上圣神灵。 7.宋建平(陕西铜川) 上联:携五龙以治水,兴云播雨,泽被苍生,世尊龙母。 下联:居百越而行仁,尚义忠君,名垂梓里,福庇越人。 8.王家祥(天津南开) 上联:龙母久传奇,五子铭恩,兴云播雨苍生济。 下联:程溪长毓秀,万民戴德,问祖寻源大道传。 9.邵兵(黑龙江肇源) 上联:龙母施仁,福佑八方,万里祥云凝雨露。 下联:儒林降水,恩泽百越,千年大爱化春风。 上联:母爱如山,普润儒林,培育五龙开胜境。 下联:真情似海,遍及降水,催生百越领新潮。 10.邹立坚(浙江杭州) 上联:龙吟天下,降水化甘霖,泽被千村田野。 下联:母爱人间,思劳襄大众,造福万户城乡。 11.杨剑(山东济宁) 上联:百里程溪,七彩烟霞,一派人文弘气象。 下联:千秋景仰,九州礼赞,千秋龙母蔚精神。 12.高怀柱(山东莘县) 上联:行云播雨利千家,龙功载口。 下联:治水安邦惠万代,祖德流芳。 13.许文富(安徽肥西) 上联:青旗猎猎昭龙母。 下联:白鹿拳拳守圣心。 14.徐俊杰(江苏南通) 上联:问祖儒林,龙子心随龙母愿。 下联:寻根降水,圣乡利涉圣灵怀。 15.李建军(辽宁沈阳) 上联:降水钟灵,龙生五子泽天下。 下联:儒林毓秀,母仪三江誉岭南。 16.高文富(香港夏愨道) 上联:富禄儒林,济世经邦,龙令青旗挥翠袖。 下联:云浮降水,修堤筑坝,母驯白鹿载黄猿。 17.罗清佐(湖南桃源) 上联:华昆华胄受磨,迸发智谋,九域腾飞开玉宇。 下联:龙子龙孙感悟,蕴涵韬略,百年崛起振金声。 上联:秦汉两千年,特使持珪,德霖慈露,远古先魂今召唤。 下联:程溪百越祖,华人担责,国梦初心,新时伟略正摧征。 上联:继龙母神威,斩魅除魔,开双圆伟业,蹈火赴汤辉印记。 下联:承祖根硕德,忠民爱国,建一态乐园,披旰沥胆耀精神。 上联:龙母娘亲,懿德楷模,豢养五龙,五子兴云播雨,圣迹岭南,神话流传,华胄寻根问祖,实为叹!荆莲合璧,国人团结,泽被千秋功禹甸。 下联:古溪水口,洪恩桑梓,滋荣万古,万民悦舞欣歌,雄韬阙北,宏猷丕振,炎州利涉丰疆,诚可欣!中外联盟 ,疠疫清除,福祺百族胜尧天。 18.盘文坚(广东云浮) 上联:龙母下凡安洚水。 下联:子民沐德仰梁山。 19.严世洪(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沉积千年,青旗帜下,石都养石聚菁华。 20.余秀江(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辛苦一生,青旗山下,老夫养老度光阴。 21.董鉴洪(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畅泳千秋,金鱼沙上,圣宫朝圣引潮流。 22.陈英士(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轻快千帆,程溪水上,秀君揖秀乐逍遥。 23.陈月继(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沉淀三年,梅花岩下,穆之化穆品春秋。 24.陈胜时(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奋斗一生,绀山脚下,学堂教学育英才。 25.陈启荣(广东云浮)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戎马十年,罗浮山下,虎沟练虎寄人生。 26.封必元(广东肇庆)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忙碌三年,西江渡口,虎王观虎待时机。 27.陈柏贤(广东广州)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沉积数年,西江城市,玉都雕玉磨时光。 28.崔日辉(广东广州)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庇佑千年,秦皇礼下,祖庭谒祖仰衣冠。 29.高秀芹(四川成都) 上联:休闲半日,洚水河边,龙母豢龙凝岁月。 下联:辗转三番,大金山下,作家著作写春秋。 30.周业锋(广东云浮) 上联:当年潆浪转沙,致孝为茔,五彩长空鳞甲现。 下联:今日栽松植柏,报恩于母,千秋大义庶民酬。 上联:丽日映天中,知圣母适巡驾,千古英灵昭水府。 下联:甘霖兴海上,是神龙正弄潮,四时生命祝雩坛。 上联:常怀德洎灵溪,千年利泽膏腴,抚生独仗慈心母。 下联:大有为于海国,一统神功赫濯,报本相思掘尾龙。 上联:昆仑作祖,辟华表三洲九曜旌旗,吉地龙蟠开胜概。 下联:珠海朝宗,洄程溪悦水牂牁杨柳,祖源凤舞护神州。 上联:洚水龙潜,象天普济云霖,炎州赤子欣同,化育劬劳归媪妪。 下联:旗山鹿颂,满地咸丰稻粟,粤峤金光不老,保安大义感神明。 上联:沾水德以威灵,云开贝阙、雷起珠宫,甘霖沛蜃楼,绩数神州第一。 下联:极炎方之胜概,山作旌幢、江絣镜面,大石横溪浦,庙居福地无双。 上联:今者仁心,护国庇民,虽千难厄、万险疲,大义尚弗移,九死其犹未悔。 下联:古之圣母,豢龙驯鹿,乃四海通、百川济,神功长在望,一生复有何求。 四、赋 1.贺建明(江苏南京) 《降水村赋》 千古程溪,人间福地;龙府之乡,百鸟天堂。四千年秘境,三百里瑶池。看曼妙山川,苍茫绿海;赏天人妙合,山水层林。地灵人杰,一江明秀,两岸猿声啼不住;天宝物华,百国来朝,千山鹿啸入仙宫。千年唱对,仙侣情歌惊夜月;万壑摇红,寿翁笙鼓艳朝霞。 龙母善良,养育五龙,视如己出。降水村,龙母之美德,幸福之村落。龙母号令五龙,兴云播雨、利泽苍生,辟一方之乐园,永久之儒林。五龙感恩,形成五江,庇佑乡民,黑龙江就是黑龙,黄河就是黄龙,淮河就是青龙,长江就是白龙,珠江就是红龙。从此,中华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看五龙奔腾,甘霖禹甸,泽神州之隽秀;赏玉梁嵯峨,岳色豪情,挺民族之脊梁。 降水村:利涉境丰,龙人圣地,问祖之源。天呈龙母之祥云,弦歌不绝;地接仙乡之紫气,八表来风。德美人间,谒者如云,五湖四海敬龙母;名扬四海,丰碑摩日,欢天喜地赏诗香。 降水村:山水城林地,诗书礼义乡。听九佰歌声,聆瑶琴玉罄,笙韵箫声;登岭南土楼,品秦酒汉肴,山珍美食。满楼风月,千古人文。曲径通幽,渔歌唱晓;唐诗佐酒,烟水浮舟。真是人居向往地,仙旅逍遥天。 游岭南圣地,品客家之美食;沐圣贤遗泽,赏人文之史诗。山水之形胜,名甲五洲,开仙人之洞府;儒林之书香,名扬四海,萦贤哲之胸怀。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融春入韵,四海相逢知己醉;青山绿水,美食传情,人为诗留,瑶池雅约故人归。 降水村:山青水秀,百里腰缠玉带;云蒸霞蔚,千秋翠锁烟岚。仙府儒林,长寿之乡;亘古园林,龙踪之地。风月弦歌,芦笙玉笛,生态自然之仙境;寿海吟诗,南山摆宴,流连忘返之乐园。 降水村:生态似诗,百里康庄呈画卷;儒士如林,千年贤哲献冰心。百族诗乡,百鸟天堂,宜居宜业宜游之宝邑;山水园林,仙踪之地,美景美人美食之天堂。 降水村:龙母精神,千古传承。看花中过客,用诗联说爱;云上人家,听尧舜交心。千古瑶池,集凤萃麟,撷福水、福山、福海、福田,跨进新时代;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创奇能、奇彦、奇情、奇彩,繁荣大岭南。 伟哉降水村,祖源圣地,游人如织,国人倾心拜龙母;美哉降水村,祥和乐土,儒士如林,寿翁摘月入诗囊。魅哉降水村,龙的传人,峙世界之东方,挺未来之脊梁。 2.周业锋(广东云浮) 《龙母佳城赋》 序:夫粤西洚水者,古之程溪也,其浦口有旗峰,古称玉梁山,顶曰金钟,有秦时程溪夫人龙母温媪佳城也,迄今两千余载,祝食不绝;余既生长于旗峰下,向沐龙母恩德,值今祖庙圣地龙光再启,其情尤浓,遂作斯赋以咏之。 峰高万仞兮,横连蔽日;墓瘗千年兮,远话传奇。白鹿幽鸣兮,境丰利涉;黄猿攀折兮,鼓振钟熙。五龙朝圣兮,明波若镜;一母安神兮,秀岳如旗。松柏拥青兮,常为宰致;云风聚紫兮,屡见瑞祺。夫人永鉴兮,灵征上国;福地长蜚兮,帝锡程溪。 玉梁千古曜佳城,世代都传赫濯声。司水神权天下敬,伏波万里显儒京。黄猿白鹿守灵土,风顺诸帆会洚盟。祖迹风光开胜概,龙孙欣慰好心情。 时维庚子年正月初五日,周业锋恭撰于龙母故里洚水。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启事 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 广东省云浮市都杨镇降水村,是周秦时百越圣母——龙母温氏的故乡,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块充满活力、祥和的乐土。降水村因降水河(古称程溪)在此与西江交汇而得名,在明朝万历五年以前,这里有个美丽的地名——儒林里,寓意为“儒士如林”。相传先秦时,有温氏女子居于程溪水口,一日在西江岸边浣纱,拾得巨卵一枚,带回家中,巨卵逾七七四十九天而孵化出五龙,温氏待五龙如亲儿子,豢养于程溪之中,于是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及至五龙长大后,温氏便号令五子按照时令兴云播雨、利泽苍生,后来母子几人又与程溪乡民一起修堤筑坝、疏浚河道、治理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园;及至秦始皇征服岭南,闻南越有龙母、龙子奇事,自以为德政所致,于是遣使持玄珪坐船南下至程溪水口迎接龙母进京,龙母虽然留恋程溪,但念及君臣大义,不得不随使前去,而龙母豢养的五龙子素知龙母心志,便尾随使船而去,当使船到达今天广西境内附近夜泊时,五龙即作法起浪将使船退还程溪水口,一连数次如是,秦使以为天意,只好作罢,龙母得以返还程溪,龙母回归时,龙子、乡民无不欢喜,龙母也被秦始皇诰封为“程溪夫人”;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在了程溪水口,但五龙子人为此地太低洼、容易为洪水所淹没,于是一夜作法将龙母墓迁移到青旗山(古称玉梁山)上,这就有了青旗山龙母墓了;同时,程溪乡民又将龙母故居改建为祠庙奉祀龙母,龙母为尊奉为西江流域司水之神,民间俗称为“程溪娘娘”,这便是今天的降水口程溪祖庙了。相传青旗山一带有白鹿、黄猿等神兽,是为龙母守墓的,人见之则兆丰收。 二千多年来,龙母文化从降水起源、发祥,通过西江水道传播到了珠三角、苍梧地区,并产生了相对于降水正宗龙母文化的次文化,对岭南社会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而降水村,则是岭南人及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心目中的祖源圣地,是龙子龙孙问祖、朝圣的唯一福地。为弘扬龙母温氏“利涉境丰”的伟大精神、传播降水村优秀的本土文化、凝聚海内外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今特举办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面向全球文学爱好者征集有关歌颂龙母事迹、龙母精神的诗、词、联、赋等原创作品,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 具体事宜如下: 一、主办单位: 洚水精舍 二、征集主题范围 1.征集有关龙母事迹、歌颂龙母精神、歌颂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村的诗、词、联、赋作品。 2.应征作品数量、字数不限,凡与主题有关即可,可重点融会“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的主题思想。 3.围绕龙母传说而写,切莫离题,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 三、活动说明 1.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0年2月1日开始,至2020年7月31日结束。 2.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3.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 四、投稿方式 1.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 2.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弘扬龙母精神,传播龙母文化,龙母庇佑,国泰民安!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启事 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 广东省云浮市都杨镇降水村,是周秦时百越圣母——龙母温氏的故乡,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块充满活力、祥和的乐土。降水村因降水河(古称程溪)在此与西江交汇而得名,在明朝万历五年以前,这里有个美丽的地名——儒林里,寓意为“儒士如林”。相传先秦时,有温氏女子居于程溪水口,一日在西江岸边浣纱,拾得巨卵一枚,带回家中,巨卵逾七七四十九天而孵化出五龙,温氏待五龙如亲儿子,豢养于程溪之中,于是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及至五龙长大后,温氏便号令五子按照时令兴云播雨、利泽苍生,后来母子几人又与程溪乡民一起修堤筑坝、疏浚河道、治理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园;及至秦始皇征服岭南,闻南越有龙母、龙子奇事,自以为德政所致,于是遣使持玄珪坐船南下至程溪水口迎接龙母进京,龙母虽然留恋程溪,但念及君臣大义,不得不随使前去,而龙母豢养的五龙子素知龙母心志,便尾随使船而去,当使船到达今天广西境内附近夜泊时,五龙即作法起浪将使船退还程溪水口,一连数次如是,秦使以为天意,只好作罢,龙母得以返还程溪,龙母回归时,龙子、乡民无不欢喜,龙母也被秦始皇诰封为“程溪夫人”;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在了程溪水口,但五龙子人为此地太低洼、容易为洪水所淹没,于是一夜作法将龙母墓迁移到青旗山(古称玉梁山)上,这就有了青旗山龙母墓了;同时,程溪乡民又将龙母故居改建为祠庙奉祀龙母,龙母为尊奉为西江流域司水之神,民间俗称为“程溪娘娘”,这便是今天的降水口程溪祖庙了。相传青旗山一带有白鹿、黄猿等神兽,是为龙母守墓的,人见之则兆丰收。 二千多年来,龙母文化从降水起源、发祥,通过西江水道传播到了珠三角、苍梧地区,并产生了相对于降水正宗龙母文化的次文化,对岭南社会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而降水村,则是岭南人及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心目中的祖源圣地,是龙子龙孙问祖、朝圣的唯一福地。为弘扬龙母温氏“利涉境丰”的伟大精神、传播降水村优秀的本土文化、凝聚海内外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今特举办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面向全球文学爱好者征集有关歌颂龙母事迹、龙母精神的诗、词、联、赋等原创作品,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 具体事宜如下: 一、主办单位: 洚水精舍 二、征集主题范围 1.征集有关龙母事迹、歌颂龙母精神、歌颂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村的诗、词、联、赋作品。 2.应征作品数量、字数不限,凡与主题有关即可,可重点融会“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的主题思想。 3.围绕龙母传说而写,切莫离题,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 三、活动说明 1.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0年2月1日开始,至2020年7月31日结束。 2.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3.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 四、投稿方式 1.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 2.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弘扬龙母精神,传播龙母文化,龙母庇佑,国泰民安!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启事 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 广东省云浮市都杨镇降水村,是周秦时百越圣母——龙母温氏的故乡,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块充满活力、祥和的乐土。降水村因降水河(古称程溪)在此与西江交汇而得名,在明朝万历五年以前,这里有个美丽的地名——儒林里,寓意为“儒士如林”。相传先秦时,有温氏女子居于程溪水口,一日在西江岸边浣纱,拾得巨卵一枚,带回家中,巨卵逾七七四十九天而孵化出五龙,温氏待五龙如亲儿子,豢养于程溪之中,于是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及至五龙长大后,温氏便号令五子按照时令兴云播雨、利泽苍生,后来母子几人又与程溪乡民一起修堤筑坝、疏浚河道、治理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园;及至秦始皇征服岭南,闻南越有龙母、龙子奇事,自以为德政所致,于是遣使持玄珪坐船南下至程溪水口迎接龙母进京,龙母虽然留恋程溪,但念及君臣大义,不得不随使前去,而龙母豢养的五龙子素知龙母心志,便尾随使船而去,当使船到达今天广西境内附近夜泊时,五龙即作法起浪将使船退还程溪水口,一连数次如是,秦使以为天意,只好作罢,龙母得以返还程溪,龙母回归时,龙子、乡民无不欢喜,龙母也被秦始皇诰封为“程溪夫人”;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在了程溪水口,但五龙子人为此地太低洼、容易为洪水所淹没,于是一夜作法将龙母墓迁移到青旗山(古称玉梁山)上,这就有了青旗山龙母墓了;同时,程溪乡民又将龙母故居改建为祠庙奉祀龙母,龙母为尊奉为西江流域司水之神,民间俗称为“程溪娘娘”,这便是今天的降水口程溪祖庙了。相传青旗山一带有白鹿、黄猿等神兽,是为龙母守墓的,人见之则兆丰收。 二千多年来,龙母文化从降水起源、发祥,通过西江水道传播到了珠三角、苍梧地区,并产生了相对于降水正宗龙母文化的次文化,对岭南社会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而降水村,则是岭南人及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心目中的祖源圣地,是龙子龙孙问祖、朝圣的唯一福地。为弘扬龙母温氏“利涉境丰”的伟大精神、传播降水村优秀的本土文化、凝聚海内外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今特举办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面向全球文学爱好者征集有关歌颂龙母事迹、龙母精神的诗、词、联、赋等原创作品,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 具体事宜如下: 一、主办单位: 洚水精舍 二、征集主题范围 1.征集有关龙母事迹、歌颂龙母精神、歌颂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村的诗、词、联、赋作品。 2.应征作品数量、字数不限,凡与主题有关即可,可重点融会“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的主题思想。 3.围绕龙母传说而写,切莫离题,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 三、活动说明 1.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0年2月1日开始,至2020年7月31日结束。 2.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3.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 四、投稿方式 1.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 2.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弘扬龙母精神,传播龙母文化,龙母庇佑,国泰民安!
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启事 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 广东省云浮市都杨镇降水村,是周秦时百越圣母——龙母温氏的故乡,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块充满活力、祥和的乐土。降水村因降水河(古称程溪)在此与西江交汇而得名,在明朝万历五年以前,这里有个美丽的地名——儒林里,寓意为“儒士如林”。相传先秦时,有温氏女子居于程溪水口,一日在西江岸边浣纱,拾得巨卵一枚,带回家中,巨卵逾七七四十九天而孵化出五龙,温氏待五龙如亲儿子,豢养于程溪之中,于是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及至五龙长大后,温氏便号令五子按照时令兴云播雨、利泽苍生,后来母子几人又与程溪乡民一起修堤筑坝、疏浚河道、治理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园;及至秦始皇征服岭南,闻南越有龙母、龙子奇事,自以为德政所致,于是遣使持玄珪坐船南下至程溪水口迎接龙母进京,龙母虽然留恋程溪,但念及君臣大义,不得不随使前去,而龙母豢养的五龙子素知龙母心志,便尾随使船而去,当使船到达今天广西境内附近夜泊时,五龙即作法起浪将使船退还程溪水口,一连数次如是,秦使以为天意,只好作罢,龙母得以返还程溪,龙母回归时,龙子、乡民无不欢喜,龙母也被秦始皇诰封为“程溪夫人”;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在了程溪水口,但五龙子人为此地太低洼、容易为洪水所淹没,于是一夜作法将龙母墓迁移到青旗山(古称玉梁山)上,这就有了青旗山龙母墓了;同时,程溪乡民又将龙母故居改建为祠庙奉祀龙母,龙母为尊奉为西江流域司水之神,民间俗称为“程溪娘娘”,这便是今天的降水口程溪祖庙了。相传青旗山一带有白鹿、黄猿等神兽,是为龙母守墓的,人见之则兆丰收。 二千多年来,龙母文化从降水起源、发祥,通过西江水道传播到了珠三角、苍梧地区,并产生了相对于降水正宗龙母文化的次文化,对岭南社会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而降水村,则是岭南人及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心目中的祖源圣地,是龙子龙孙问祖、朝圣的唯一福地。为弘扬龙母温氏“利涉境丰”的伟大精神、传播降水村优秀的本土文化、凝聚海内外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今特举办第三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面向全球文学爱好者征集有关歌颂龙母事迹、龙母精神的诗、词、联、赋等原创作品,为丰富龙母文化内涵而作贡献。 具体事宜如下: 一、主办单位: 洚水精舍 二、征集主题范围 1.征集有关龙母事迹、歌颂龙母精神、歌颂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村的诗、词、联、赋作品。 2.应征作品数量、字数不限,凡与主题有关即可,可重点融会“远古先魂正召唤,岭南问祖儒林乡”的主题思想。 3.围绕龙母传说而写,切莫离题,诗(古体)、词、联等作品应注意韵律,新旧声不能混用,诗可分古体诗、现代诗。 三、活动说明 1.本次作品征集活动自2020年2月1日开始,至2020年7月31日结束。 2.来稿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3.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并非官方活动,纯属民间活动,由龙母故乡人发起,呼吁海内外龙的传人及所有热爱龙母文化者踊跃参与,主办方不置任何有偿报酬。或待活动结束后,甄选佳作,编为选集,回馈作者。主办方有权公布征联结果及修改、使用应征作品。 四、投稿方式 1.在下方评论区内输入作品内容及作者信息。 2.投稿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弘扬龙母精神,传播龙母文化,龙母庇佑,国泰民安!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19年2月10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并取得了丰殷的成果,这对于所有热心关切“龙母杯”活动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为满意的答复,我们为之庆贺,我们为之欣慰。 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是最为关键的一届活动,因为这事关着“龙母杯”活动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地举办下去的问题,所以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回顾举办这届活动的五个多月中,活动遇到了种种复杂的问题,但依靠着广大参与者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迎难而上,最终迎来了伟大的时刻。对比于上届活动,本届活动的成绩有明显进步,首先是参与人数增多了,其次是作品质量提高了,最后是作品精神丰富了,这关键性的进步,正表明以程溪祖庙、青旗山、程溪河为起源地的龙母文化正日益崛起,并预示着其最终走出云浮、走出广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龙母杯”活动的参与者,来自于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福建、江西、重庆、天津、安徽、黑龙江等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数多达三十多名,作品分为诗、词、联、赋四个方面,是“龙母杯”活动的文坛盛事和文化大观。 有此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的“龙母杯”活动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办下去,年年办,代代办,永远办,为宣扬源远流长的龙母文化和“利泽天下”的龙母精神而作贡献。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活动仍属于公益性慈善活动,未能为参与者遴选佳作进行表彰,这是我们的一大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时间中,主办方会努力争取资金援助,为“龙母杯”活动设立奖项,以此回馈活动参与者,期待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的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此,主办方再次向各位关心、支持、参与“龙母杯”活动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我们相约在来年的“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者: 和西典(山东新泰)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霞林(湖南湘潭) 杨 剑(山东济宁) 秦雪梅(四川达州) 方宏义(江西兴国) 汪 勇(湖南长沙) 陈必邻(福建莆田) 姚尚平(安徽淮南) 刘未零(湖南桃江) 张宗远(重庆渝北) 杨学敏(天津津南) 马志成(山西侯马) 龙光良(贵州天柱) 欧其奎(广西罗城) 咸丰收(重庆永川) 许一跃(福建霞浦) 袁民志(山西河津) 黄云光(广西桂林) 石换民(陕西西安) 丁武成(云南曲靖) 王雪森(福建霞浦) 余建军(湖北孝感) 罗 毅(贵州湄潭) 李兆海(安徽淮北) 叶兆辉(重庆荣昌) 陈广海(广东云浮) 倪小君(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顾 矗(广东云浮) 刘炳辉(广东云浮) 陈锦文(广东云浮) 陈金朝(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19年2月10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并取得了丰殷的成果,这对于所有热心关切“龙母杯”活动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为满意的答复,我们为之庆贺,我们为之欣慰。 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是最为关键的一届活动,因为这事关着“龙母杯”活动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地举办下去的问题,所以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回顾举办这届活动的五个多月中,活动遇到了种种复杂的问题,但依靠着广大参与者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迎难而上,最终迎来了伟大的时刻。对比于上届活动,本届活动的成绩有明显进步,首先是参与人数增多了,其次是作品质量提高了,最后是作品精神丰富了,这关键性的进步,正表明以程溪祖庙、青旗山、程溪河为起源地的龙母文化正日益崛起,并预示着其最终走出云浮、走出广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龙母杯”活动的参与者,来自于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福建、江西、重庆、天津、安徽、黑龙江等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数多达三十多名,作品分为诗、词、联、赋四个方面,是“龙母杯”活动的文坛盛事和文化大观。 有此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的“龙母杯”活动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办下去,年年办,代代办,永远办,为宣扬源远流长的龙母文化和“利泽天下”的龙母精神而作贡献。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活动仍属于公益性慈善活动,未能为参与者遴选佳作进行表彰,这是我们的一大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时间中,主办方会努力争取资金援助,为“龙母杯”活动设立奖项,以此回馈活动参与者,期待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的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此,主办方再次向各位关心、支持、参与“龙母杯”活动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我们相约在来年的“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者: 和西典(山东新泰)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霞林(湖南湘潭) 杨 剑(山东济宁) 秦雪梅(四川达州) 方宏义(江西兴国) 汪 勇(湖南长沙) 陈必邻(福建莆田) 姚尚平(安徽淮南) 刘未零(湖南桃江) 张宗远(重庆渝北) 杨学敏(天津津南) 马志成(山西侯马) 龙光良(贵州天柱) 欧其奎(广西罗城) 咸丰收(重庆永川) 许一跃(福建霞浦) 袁民志(山西河津) 黄云光(广西桂林) 石换民(陕西西安) 丁武成(云南曲靖) 王雪森(福建霞浦) 余建军(湖北孝感) 罗 毅(贵州湄潭) 李兆海(安徽淮北) 叶兆辉(重庆荣昌) 陈广海(广东云浮) 倪小君(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顾 矗(广东云浮) 刘炳辉(广东云浮) 陈锦文(广东云浮) 陈金朝(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19年2月10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并取得了丰殷的成果,这对于所有热心关切“龙母杯”活动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为满意的答复,我们为之庆贺,我们为之欣慰。 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是最为关键的一届活动,因为这事关着“龙母杯”活动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地举办下去的问题,所以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回顾举办这届活动的五个多月中,活动遇到了种种复杂的问题,但依靠着广大参与者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迎难而上,最终迎来了伟大的时刻。对比于上届活动,本届活动的成绩有明显进步,首先是参与人数增多了,其次是作品质量提高了,最后是作品精神丰富了,这关键性的进步,正表明以程溪祖庙、青旗山、程溪河为起源地的龙母文化正日益崛起,并预示着其最终走出云浮、走出广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龙母杯”活动的参与者,来自于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福建、江西、重庆、天津、安徽、黑龙江等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数多达三十多名,作品分为诗、词、联、赋四个方面,是“龙母杯”活动的文坛盛事和文化大观。 有此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的“龙母杯”活动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办下去,年年办,代代办,永远办,为宣扬源远流长的龙母文化和“利泽天下”的龙母精神而作贡献。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活动仍属于公益性慈善活动,未能为参与者遴选佳作进行表彰,这是我们的一大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时间中,主办方会努力争取资金援助,为“龙母杯”活动设立奖项,以此回馈活动参与者,期待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的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此,主办方再次向各位关心、支持、参与“龙母杯”活动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我们相约在来年的“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者: 和西典(山东新泰)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霞林(湖南湘潭) 杨 剑(山东济宁) 秦雪梅(四川达州) 方宏义(江西兴国) 汪 勇(湖南长沙) 陈必邻(福建莆田) 姚尚平(安徽淮南) 刘未零(湖南桃江) 张宗远(重庆渝北) 杨学敏(天津津南) 马志成(山西侯马) 龙光良(贵州天柱) 欧其奎(广西罗城) 咸丰收(重庆永川) 许一跃(福建霞浦) 袁民志(山西河津) 黄云光(广西桂林) 石换民(陕西西安) 丁武成(云南曲靖) 王雪森(福建霞浦) 余建军(湖北孝感) 罗 毅(贵州湄潭) 李兆海(安徽淮北) 叶兆辉(重庆荣昌) 陈广海(广东云浮) 倪小君(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顾 矗(广东云浮) 刘炳辉(广东云浮) 陈锦文(广东云浮) 陈金朝(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19年2月10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并取得了丰殷的成果,这对于所有热心关切“龙母杯”活动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为满意的答复,我们为之庆贺,我们为之欣慰。 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是最为关键的一届活动,因为这事关着“龙母杯”活动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地举办下去的问题,所以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回顾举办这届活动的五个多月中,活动遇到了种种复杂的问题,但依靠着广大参与者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迎难而上,最终迎来了伟大的时刻。对比于上届活动,本届活动的成绩有明显进步,首先是参与人数增多了,其次是作品质量提高了,最后是作品精神丰富了,这关键性的进步,正表明以程溪祖庙、青旗山、程溪河为起源地的龙母文化正日益崛起,并预示着其最终走出云浮、走出广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龙母杯”活动的参与者,来自于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福建、江西、重庆、天津、安徽、黑龙江等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数多达三十多名,作品分为诗、词、联、赋四个方面,是“龙母杯”活动的文坛盛事和文化大观。 有此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的“龙母杯”活动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办下去,年年办,代代办,永远办,为宣扬源远流长的龙母文化和“利泽天下”的龙母精神而作贡献。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活动仍属于公益性慈善活动,未能为参与者遴选佳作进行表彰,这是我们的一大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时间中,主办方会努力争取资金援助,为“龙母杯”活动设立奖项,以此回馈活动参与者,期待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的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此,主办方再次向各位关心、支持、参与“龙母杯”活动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我们相约在来年的“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者: 和西典(山东新泰)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霞林(湖南湘潭) 杨 剑(山东济宁) 秦雪梅(四川达州) 方宏义(江西兴国) 汪 勇(湖南长沙) 陈必邻(福建莆田) 姚尚平(安徽淮南) 刘未零(湖南桃江) 张宗远(重庆渝北) 杨学敏(天津津南) 马志成(山西侯马) 龙光良(贵州天柱) 欧其奎(广西罗城) 咸丰收(重庆永川) 许一跃(福建霞浦) 袁民志(山西河津) 黄云光(广西桂林) 石换民(陕西西安) 丁武成(云南曲靖) 王雪森(福建霞浦) 余建军(湖北孝感) 罗 毅(贵州湄潭) 李兆海(安徽淮北) 叶兆辉(重庆荣昌) 陈广海(广东云浮) 倪小君(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顾 矗(广东云浮) 刘炳辉(广东云浮) 陈锦文(广东云浮) 陈金朝(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19年2月10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并取得了丰殷的成果,这对于所有热心关切“龙母杯”活动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为满意的答复,我们为之庆贺,我们为之欣慰。 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是最为关键的一届活动,因为这事关着“龙母杯”活动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地举办下去的问题,所以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回顾举办这届活动的五个多月中,活动遇到了种种复杂的问题,但依靠着广大参与者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迎难而上,最终迎来了伟大的时刻。对比于上届活动,本届活动的成绩有明显进步,首先是参与人数增多了,其次是作品质量提高了,最后是作品精神丰富了,这关键性的进步,正表明以程溪祖庙、青旗山、程溪河为起源地的龙母文化正日益崛起,并预示着其最终走出云浮、走出广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龙母杯”活动的参与者,来自于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福建、江西、重庆、天津、安徽、黑龙江等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数多达三十多名,作品分为诗、词、联、赋四个方面,是“龙母杯”活动的文坛盛事和文化大观。 有此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的“龙母杯”活动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办下去,年年办,代代办,永远办,为宣扬源远流长的龙母文化和“利泽天下”的龙母精神而作贡献。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活动仍属于公益性慈善活动,未能为参与者遴选佳作进行表彰,这是我们的一大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时间中,主办方会努力争取资金援助,为“龙母杯”活动设立奖项,以此回馈活动参与者,期待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的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此,主办方再次向各位关心、支持、参与“龙母杯”活动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我们相约在来年的“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者: 和西典(山东新泰)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霞林(湖南湘潭) 杨 剑(山东济宁) 秦雪梅(四川达州) 方宏义(江西兴国) 汪 勇(湖南长沙) 陈必邻(福建莆田) 姚尚平(安徽淮南) 刘未零(湖南桃江) 张宗远(重庆渝北) 杨学敏(天津津南) 马志成(山西侯马) 龙光良(贵州天柱) 欧其奎(广西罗城) 咸丰收(重庆永川) 许一跃(福建霞浦) 袁民志(山西河津) 黄云光(广西桂林) 石换民(陕西西安) 丁武成(云南曲靖) 王雪森(福建霞浦) 余建军(湖北孝感) 罗 毅(贵州湄潭) 李兆海(安徽淮北) 叶兆辉(重庆荣昌) 陈广海(广东云浮) 倪小君(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顾 矗(广东云浮) 刘炳辉(广东云浮) 陈锦文(广东云浮) 陈金朝(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后续 自2019年2月10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并取得了丰殷的成果,这对于所有热心关切“龙母杯”活动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为满意的答复,我们为之庆贺,我们为之欣慰。 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是最为关键的一届活动,因为这事关着“龙母杯”活动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地举办下去的问题,所以今届的“龙母杯”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回顾举办这届活动的五个多月中,活动遇到了种种复杂的问题,但依靠着广大参与者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迎难而上,最终迎来了伟大的时刻。对比于上届活动,本届活动的成绩有明显进步,首先是参与人数增多了,其次是作品质量提高了,最后是作品精神丰富了,这关键性的进步,正表明以程溪祖庙、青旗山、程溪河为起源地的龙母文化正日益崛起,并预示着其最终走出云浮、走出广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龙母杯”活动的参与者,来自于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福建、江西、重庆、天津、安徽、黑龙江等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数多达三十多名,作品分为诗、词、联、赋四个方面,是“龙母杯”活动的文坛盛事和文化大观。 有此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的“龙母杯”活动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办下去,年年办,代代办,永远办,为宣扬源远流长的龙母文化和“利泽天下”的龙母精神而作贡献。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活动仍属于公益性慈善活动,未能为参与者遴选佳作进行表彰,这是我们的一大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时间中,主办方会努力争取资金援助,为“龙母杯”活动设立奖项,以此回馈活动参与者,期待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到的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此,主办方再次向各位关心、支持、参与“龙母杯”活动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我们相约在来年的“龙母杯”活动中再次相遇!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参加者: 和西典(山东新泰) 王家祥(天津南开) 刘霞林(湖南湘潭) 杨 剑(山东济宁) 秦雪梅(四川达州) 方宏义(江西兴国) 汪 勇(湖南长沙) 陈必邻(福建莆田) 姚尚平(安徽淮南) 刘未零(湖南桃江) 张宗远(重庆渝北) 杨学敏(天津津南) 马志成(山西侯马) 龙光良(贵州天柱) 欧其奎(广西罗城) 咸丰收(重庆永川) 许一跃(福建霞浦) 袁民志(山西河津) 黄云光(广西桂林) 石换民(陕西西安) 丁武成(云南曲靖) 王雪森(福建霞浦) 余建军(湖北孝感) 罗 毅(贵州湄潭) 李兆海(安徽淮北) 叶兆辉(重庆荣昌) 陈广海(广东云浮) 倪小君(广东云浮) 严世洪(广东云浮) 陈月继(广东云浮) 顾 矗(广东云浮) 刘炳辉(广东云浮) 陈锦文(广东云浮) 陈金朝(广东云浮) 周业锋(广东云浮) 张敬杰(黑龙江哈尔滨)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9年7月31日,又是一个收获丰硕的日子,因为在今天,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当然值得我们所有热爱龙母文化及尊重程溪祖庙历史地位的朋友们相互庆贺,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是文坛的一件盛事,是值得载入史册、流芳万古的!云浮龙母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体系,对于南中国社会有着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影响,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龙母学也成为南中国的一项重要学问。2018年,我们举办了首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我们再接再厉,举办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目的无二,就是为了继承上届活动的精神,通过全国各地文友互动的方式,继续弘扬龙母文化,提高龙母文化的知名度,提升龙母文化的品味,让更多活动参与者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龙母文化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为龙母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一份力量。经过数月的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伟大的时刻,令我们无比欣慰的是,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如期取得成功,而且比上届办得更好、更佳!在这个充满喜庆的时刻,我作为“龙母杯”活动主办人,向各位活动参与者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感谢您们,为“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贡献佳作,为传播龙母文化贡献力量,为弘扬程溪祖庙历史地位贡献才识,为落实龙母精神贡献心血;有了您们,“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得以如期成功,您们真无愧于“龙母文化带头人”的称誉!今后,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还要年年办、代代办,让“龙母杯”成为龙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作品成为龙母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后,我祝愿我的的祖国和同胞能够得到龙母庇佑,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作者:周业锋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9年7月31日,又是一个收获丰硕的日子,因为在今天,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当然值得我们所有热爱龙母文化及尊重程溪祖庙历史地位的朋友们相互庆贺,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是文坛的一件盛事,是值得载入史册、流芳万古的!云浮龙母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体系,对于南中国社会有着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影响,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龙母学也成为南中国的一项重要学问。2018年,我们举办了首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我们再接再厉,举办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目的无二,就是为了继承上届活动的精神,通过全国各地文友互动的方式,继续弘扬龙母文化,提高龙母文化的知名度,提升龙母文化的品味,让更多活动参与者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龙母文化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为龙母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一份力量。经过数月的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伟大的时刻,令我们无比欣慰的是,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如期取得成功,而且比上届办得更好、更佳!在这个充满喜庆的时刻,我作为“龙母杯”活动主办人,向各位活动参与者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感谢您们,为“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贡献佳作,为传播龙母文化贡献力量,为弘扬程溪祖庙历史地位贡献才识,为落实龙母精神贡献心血;有了您们,“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得以如期成功,您们真无愧于“龙母文化带头人”的称誉!今后,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还要年年办、代代办,让“龙母杯”成为龙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作品成为龙母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后,我祝愿我的的祖国和同胞能够得到龙母庇佑,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作者:周业锋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9年7月31日,又是一个收获丰硕的日子,因为在今天,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当然值得我们所有热爱龙母文化及尊重程溪祖庙历史地位的朋友们相互庆贺,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是文坛的一件盛事,是值得载入史册、流芳万古的!云浮龙母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体系,对于南中国社会有着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影响,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龙母学也成为南中国的一项重要学问。2018年,我们举办了首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我们再接再厉,举办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目的无二,就是为了继承上届活动的精神,通过全国各地文友互动的方式,继续弘扬龙母文化,提高龙母文化的知名度,提升龙母文化的品味,让更多活动参与者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龙母文化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为龙母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一份力量。经过数月的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伟大的时刻,令我们无比欣慰的是,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如期取得成功,而且比上届办得更好、更佳!在这个充满喜庆的时刻,我作为“龙母杯”活动主办人,向各位活动参与者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感谢您们,为“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贡献佳作,为传播龙母文化贡献力量,为弘扬程溪祖庙历史地位贡献才识,为落实龙母精神贡献心血;有了您们,“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得以如期成功,您们真无愧于“龙母文化带头人”的称誉!今后,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还要年年办、代代办,让“龙母杯”成为龙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作品成为龙母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后,我祝愿我的的祖国和同胞能够得到龙母庇佑,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作者:周业锋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9年7月31日,又是一个收获丰硕的日子,因为在今天,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当然值得我们所有热爱龙母文化及尊重程溪祖庙历史地位的朋友们相互庆贺,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是文坛的一件盛事,是值得载入史册、流芳万古的!云浮龙母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体系,对于南中国社会有着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影响,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龙母学也成为南中国的一项重要学问。2018年,我们举办了首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我们再接再厉,举办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目的无二,就是为了继承上届活动的精神,通过全国各地文友互动的方式,继续弘扬龙母文化,提高龙母文化的知名度,提升龙母文化的品味,让更多活动参与者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龙母文化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为龙母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一份力量。经过数月的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伟大的时刻,令我们无比欣慰的是,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如期取得成功,而且比上届办得更好、更佳!在这个充满喜庆的时刻,我作为“龙母杯”活动主办人,向各位活动参与者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感谢您们,为“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贡献佳作,为传播龙母文化贡献力量,为弘扬程溪祖庙历史地位贡献才识,为落实龙母精神贡献心血;有了您们,“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得以如期成功,您们真无愧于“龙母文化带头人”的称誉!今后,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还要年年办、代代办,让“龙母杯”成为龙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作品成为龙母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后,我祝愿我的的祖国和同胞能够得到龙母庇佑,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作者:周业锋
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9年7月31日,又是一个收获丰硕的日子,因为在今天,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当然值得我们所有热爱龙母文化及尊重程溪祖庙历史地位的朋友们相互庆贺,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是文坛的一件盛事,是值得载入史册、流芳万古的!云浮龙母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体系,对于南中国社会有着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影响,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龙母学也成为南中国的一项重要学问。2018年,我们举办了首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我们再接再厉,举办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目的无二,就是为了继承上届活动的精神,通过全国各地文友互动的方式,继续弘扬龙母文化,提高龙母文化的知名度,提升龙母文化的品味,让更多活动参与者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龙母文化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为龙母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一份力量。经过数月的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个伟大的时刻,令我们无比欣慰的是,第二届“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如期取得成功,而且比上届办得更好、更佳!在这个充满喜庆的时刻,我作为“龙母杯”活动主办人,向各位活动参与者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感谢您们,为“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贡献佳作,为传播龙母文化贡献力量,为弘扬程溪祖庙历史地位贡献才识,为落实龙母精神贡献心血;有了您们,“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得以如期成功,您们真无愧于“龙母文化带头人”的称誉!今后,我们的“龙母杯”诗词联赋征集活动还要年年办、代代办,让“龙母杯”成为龙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作品成为龙母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后,我祝愿我的的祖国和同胞能够得到龙母庇佑,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云浮的龙母文化 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禅宗文化起源地新兴、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南江文化之都郁南等地,都有龙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兴稔村龙母庙、罗定罗平龙母凤庙、郁南连滩张公庙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龙母的情况;这就说明,源于都杨降水的龙母文化早已传遍云浮各地,云浮的龙母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展望未来,龙母文化可以成为云浮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挖掘和宣扬云浮本土的优秀文化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
天下龙母,祖在程溪——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岭南龙祖源——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两广仙踪,岭南福地——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南中国的洞天福地——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龙子龙孙的朝圣地——程溪祖庙 海内外龙子龙孙朝拜祖先的圣地——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龙母传说起源地——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龙母祖庭: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南中国龙传说的起源地——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先秦岭南豢龙氏圣地——程溪祖庙 龙子龙孙,问祖程溪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华南龙传说的起源地——程溪祖庙 海内外龙子龙孙朝拜祖先的圣地——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天下龙母,祖在程溪——云浮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珠江流域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源流——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岭南最古老的神庙——程溪祖庙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洚水乡,有一座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程溪祖庙,祖庙供奉的正神乃是程溪娘娘,即西江两岸民间信奉的龙母温氏。程溪祖庙自秦朝始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南中国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天下龙母道场的祖庭,是海内外龙子龙孙问祖祈福的圣地。那么,程溪祖庙的修建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庙中供奉的程溪龙母又是何方神圣呢?提起程溪祖庙的修建缘由,都是源于岭南地区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先秦之时,岭南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奇女子,她聪颖智慧、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是时人口中传颂的好姑娘;某天,温氏到程溪水口的西江边浣衣,偶然拾得巨卵一枚,温氏对这枚巨卵产生好奇之心,于是带回家中安置,巨卵逾七七四十九日而孵化,竟然孵出五条小龙,温氏惊讶之余,又知道龙性喜水,于是便将五龙子放入程溪中豢养,驯养如亲,于是温氏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五龙长大,经常出入西江,一游千里,龙母经常教育五龙要适时施雨、为民播福,还带领五龙帮助程溪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西江洪水,开辟一方乐土;及至秦征南越,秦始皇得知岭南程溪有龙母养育龙子之奇事,以为是自己德政所致,遂遣使南下,礼聘龙母进京;秦使至程溪,向龙母宣读秦始皇圣旨,龙母虽不愿舍却程溪乡民及五龙子,但考虑到王命难违,便毅然随使登船而去,乡民无不悲恸;及使船至桂林郡(一说始兴郡),已去程溪千里,使船夜泊之时,却被五龙子作法引返程溪,一连四、五次,秦使以为是天命,便不再强求,龙母得以如愿回归程溪,与乡民、龙子同庆团聚之乐;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仙逝程溪,乡民先将龙母葬于龙母生前经常放牛、驯鹿之地,五龙子却认为此地濒临潮汐、会为洪水所淹没,遂作法迁葬龙母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并派黄猿、白鹿、螣蛇等神兽为龙母守墓;龙母仙逝后,乡民就将其生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神灵,因庙处程溪水口,因而得名程溪祖庙。这便是程溪祖庙及程溪龙母的故事。龙母是岭南地区的始祖神之一,是集神权、龙权、皇权、祖权、母权于一体的神灵,在文化和信仰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自程溪祖庙建成后,两千多年间,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远播海外,风靡世界。由于龙母信仰的传播,岭南各地开始陆续建起龙母分灵道场,即各地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龙母庙,这些庙宇皆尊程溪祖庙为祖庭,过去每年龙母诞、五龙诞期间,各地龙母信徒都会奔赴程溪祖庙朝拜,为龙母、五龙子贺诞;贺诞方式各种各样,如舞狮、打醮、进贡、放炮等等,无不体现出岭南民间独有的祈福风情。程溪祖庙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积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可惜最终没落于民国年间。民国五年,西江涨起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浸过祖庙神案,水退后祖庙仅剩建筑及龙母神像,其余重要物品被洪水冲走;民国三十七年,因国军军官陈又山要在洚水口建红毛泥(即水泥)厂,出于通路运输需要,程溪祖庙被彻底拆除,神像被掷入西江,千年祖庙由此没落。关于程溪祖庙被拆除,洚水民间还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传说当年程溪祖庙被施工拆除时,发生了诸多灵异之事,致使施工多次因故中断,陈又山之子陈崇范闻讯赶来,当他向当地故老请教时,才得知是他们冒犯了庙中的神灵,于是陈崇范按照故老的指示,到庙中上香禀告拆庙缘由,并恭请神灵离庙归天,之后祖庙的拆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个传说:传说当年带头拆毁程溪祖庙的乡民某某,在祖庙建筑被拆毁之后,亲手将庙中神像掷入西江,然后穿起原来披在神像身上的龙袍到处招扬,结果当晚突发怪病,一卧不起,眼看即将丧命,其家人连忙请来神婆占卜,才知道是某某得罪神灵、获谴于天,于是某某的家人马上扶起某某到祖庙旧址叩拜认错,并将龙袍大礼奉还,某某这才不治而愈,免过一死。第三个传说:传说程溪祖庙被拆毁之后,祖庙故址经常发生灵异之事,解放以后,以前祖庙建筑占的那块地被分落到几户人家作晒谷场用,结果其中一家突遇怪事,就请神婆占卜,得知程溪祖庙的土地被乡民占领,原来祖庙中供奉的神灵无处安身,神灵便责怪分得祖庙土地的人家;神婆就倡议乡民于故址重新建庙供奉神灵,但是建庙并非易事,于是乡民们就在祖庙故址设香炉祭祀神灵,每逢年过节必以酒肉祀之,此后再也没有怪事发生过。到了近年,程溪祖庙故址陆续出土祖庙文物,有石刻、石柱、石墩、香炉等诸多文物,是千年祖庭的实物见证。随着祖庙文物的出土,人们关于重建程溪祖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当然是好事一件,也是值得海内外龙的传人仔细商榷的一件大事。在此,我祝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这座千年祖庭能够再现往日光华!作者:周业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