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eru130 lizeru130
Powerlifter
关注数: 0 粉丝数: 201 发帖数: 5,062 关注贴吧数: 0
技术建议帖,关于发力速度的问题 关于这个发力的讲究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没有特别注意,相信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最注重的应该就是我完成了这个动作,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你是怎么完成这个动作的,我这里说的完成,不是简简单单的蹲起来,推起来,拉起来,而是怎么用力去完成的。 我们平常的训练,其实核心组数并不多,就拿最平常的重量递增组的训练来说,我练8组,每组3次,是慢慢递增上来的,那么其实真真正正你感受到负荷就要等到后面了,因为前面不可避免有轻重量的过渡,那么轻重量就没有效果吗?并不是这样,而是我们平常没有重视一个方面,那就是发力速度的训练,这一点我相信平常很多资料里面有提到,但是很多人没去过多重视,在我看了许多高手的训练视频之后,我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多高手在发力的时候都会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瞬间他们是先莽足了劲再移动杠铃,这一点不需要过多去讨论,百度视频搜索Andrey Malanichev,切哥的训练视频和比赛视频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在动作幅度的底端有“那一瞬间莽足了劲”的感觉。 那么我们在训练中应该怎么去对待这个发力速度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必须非常重视,就应该把它当作最基础最正常的训练。 力量训练本质就是神经系统的训练,再更短的时间内神经再接受刺激之后去调动尽可能多的肌群来完成一个抗阻动作,力量训练本身就是这样,我们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尽可能调用更多的肌群来完成动作,所以无论大重量还是轻重量,我们都要有那一瞬间的爆发,尽你所能去完成这次动作,在非常经典的俄罗斯举重队深蹲训练SMOLOV16周计划中就专门有一个阶段,爆发力训练阶段,就是用普通重量去练爆发力,发力速度,事实上大家想想举重运动员高抓,高翻,挺举,抓举,哪一个不是在动作底端的那一瞬间就使出了绝大部分力量,如果是慢吞吞发力,那是不可能举起杠铃的。 我目前的情况是 深蹲上周冲击极限230KG,再冲刺这个极限大概3到4天之前的大重量训练中,我用230公斤94.5%的重量也就是用217.5公斤蹲了2次,就是说基本上极限95%的重量我都能蹲2次了,这可以说明我力量耐力不算差,但是这铁定的爆发不行,事实也证明,即便我蹲到230了,130,150KG我都无法做到一瞬间就站起来,爆发力不行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极限上限,所以我会开始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训练快速发力并不轻松,大家尝试一下用60公斤训练,就像我说的那样,蹲下去的时候稍微慢点,到了发力点瞬间迸发站起来,一组8次,你练个3组绝对不会是轻轻松松毫无任何感觉。
【给新手的硬拉的技术建议】 在吧主的委任下当了小吧,有义务发一些帖子,本帖内容是就硬拉的一些技术建议。第一:哪种硬拉姿势更适合你自己 既然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弄清楚传统形式硬拉和相扑形式硬拉的区别。 传统硬拉的发力肌群是以伸髋肌群(臀部,股二,靠近臀部的下背)为主,伸膝肌群,背部,手臂为辅助的硬拉姿势,对伸髋肌群要求非常高,杠铃拉起来的做功距离较相扑硬拉要长。 相扑硬拉的发力肌群是以伸髋,伸膝肌群共同为主(一般情况下还是伸髋肌群发力较多),背部,手臂为辅助的硬拉姿势,较传统硬拉来说,杠铃拉起的做功距离较短。 我建议大部分刚解除硬拉训练的新人选择相扑硬拉,理由很简单,第一点,相扑硬拉情况下杠铃拉起的距离比传统硬拉要短,所以你的整个身体对杠铃的合力做的功来说较传统型姿势要少,手臂较短的人也非常需要用这种硬拉姿势来更轻松地拉起杠铃;第二点,由于较传统硬拉来说相扑硬拉的动作在伸髋肌群和伸膝肌群之间发力的分配较平均,所以可以有效减少乌龟拉的情况。 如果你是身高体壮的大块头,四肢较长,那么我个人的建议是采用传统型硬拉,原因是,第一点,相扑硬拉由于站位宽,腿越长,腿部肌肉的收缩方向其实离杠铃的移动方向偏差的角度就有可能越大,下肢在硬拉中产生的力矩可能就越大,那样很可能比传统硬拉更加费力,第二点,手臂越长的人采用传统硬拉姿势就越容易让臀部在硬拉之前的预备动作中处在一个更加舒适的发力方式,也能增大背部保持挺直不出现乌龟拉的记录。 注意:以上仅仅是个人对如何采取硬拉姿势的一个理解,事实上还有其它因素对这个有影响,具体情况还是要按照个人情况的讨论。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