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飘飘〗 〖雪花飘飘〗
关注数: 145 粉丝数: 255 发帖数: 23,740 关注贴吧数: 23
山西中医李可治食道癌医案一一摘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 食道癌险死还生 文革后期,余被诬入狱,1970年11月获释。老母时年六旬,悲伤抑郁,于同年3月患食道中段癌,9月卧床,10月并发梗阻,赴省三院求治,接受放疗37天。余往探视,病势危重,水米不入已5天,以输液维持生命。放疗科主任面告,病已晚期,血色素6克,白细胞3400,体重37.5公斤,一身大肉尽脱,已无挽救希望,嘱速返乡准备后事。于12月6日返家,每日以水解蛋白维持生命。老母气息奄奄,舌光剥,唇焦裂,眼眶塌陷,胸背刺痛不体,干渴,喉间如火焚,午后潮热。其疼痛部位,在任脉之大突穴下到膻中下二横指处一线,及相对应之督脉大椎穴至至阳穴处,固定不移。当属湿痰死血,滞留经络。潮热烦渴,当与放疗伤阴有关。忆及出院时主任分析放疗后症状加重,乃因病灶周围瘀血、水肿,浸润扩散,累及胸背部神经丛等语,余思若能消其水肿,化其瘀结,则仍有缓解希望。唯食道梗阻已久,水饮尚不能下咽,何以用药?遂拟加味开道散一料: 火硝30克,紫硇砂15克,明雄黄3克,硼砂15克,真落水沉香5克,枯矾6克,柿霜粉30克,煅礞石5克,冰片1.5克,乌梅肉15克,共研极细粉,每次1克,蜜汁调糊,缓缓含化,半小时许1次,日10余次,夜间停药。与此同时,每日午时以梅花针叩刺胸背疼痛部位,以及相应之华陀夹脊穴。重叩出血后,以走马火缸拔吸瘀血,意图使血流畅通。经络表里相通,外部充血,则内部病灶周围之瘀血、水肿自然减轻。3日后,疼痛大为缓解,停用杜冷丁可入睡。散刺出血法,首先攻克晚期癌肿疼痛关。连续5天含化散剂,每次均呕出痰涎甚多。第5日下午,可饮少许蜜水下咽。且因硇砂、火硝之腐蚀,舌体及口腔脱皮灼痛。乃每日减为含药6次,未敢间断。如此针药并施至第15日,试服牛奶1小杯,顺利服下,攻克了梗阻关。此时,已21日未进饮食,欲使而虚坐努责不得下。证属久病正虚,高年气液两伤,不能传送。开始配服中药,益气降逆: 赭石粉50克,旋覆花(包)15克,白参(另炖)10克,生芪、当归、花粉、元参、沙参,生半夏各30克,炙草10克,姜汁10毫升,蜂蜜120克,蛇舌草120克,黄药子30克。 后2味煎汤代水煎药,取浓汁,人参汁、姜汁、蜂蜜煎3沸,日分多次,缓缓呷服。
救从高坠下门主论 从高坠下瘀血攻心(图缺) 从高坠下,瘀血攻心,用淡豆豉一合煎汤饮之;或 生姜 汁同麻油和匀温服之;再将净土五升蒸熟,以旧布重裹,分为二包,更换熨之,痛止即已。如气绝沉重,撬开口以热尿灌之;用半夏末吹鼻;以艾灸脐;将被伤人盘足坐住,提起头发,使气从上升,则可活矣。 陈远公曰∶从高坠下,昏死不苏,人以为恶血奔心,谁知乃气为血壅乎!夫跌仆之伤,多是瘀血攻心,然跌仆出其不意,未必心动也。惟从高下坠,失足时心必惊悸,自知必死,是先挟一必死之心,不比一蹶而伤也,心不及动也,故气血错乱,每每昏绝不救。治法逐其瘀血,佐以苏气之品,则血易散而气易开,倘徒攻瘀血,则气闭不宣,究何益乎!苏气汤∶乳香末、没药末、 大黄 末各一钱,山羊血末五分,苏叶、 荆芥 、丹皮各三钱, 当归 、 白芍 、羊踯躅各五钱, 桃仁 十四粒,水煎调服,一剂气苏,三剂血活全愈。(此方醒气活血兼用之,故奏效神速,妙在用羊踯躅与苏叶、 荆芥 ,因其气乱而乱之,则血易活,气易醒矣。) 陈实功曰∶从高坠下,未经损破皮肉者,必有瘀血流注脏腑,人必昏沉不醒,二便必难,大成汤通利二便,其人必醒;不醒者独参汤救之。寻常坠堕轻者, 红花 活血汤调之。(《正宗》) 钱青抡曰∶从高坠下及落马血冲欲死,切忌饮冷水,急用韭菜汁或热小便灌之。(《丹方摘要》) 从高坠下,用生半夏末吹入鼻中,醒以 生姜 汁、真麻油搅匀灌之,再以干荷叶烧灰,热小便调下三钱,日进三服自愈。(附刊感应篇注证) 救从高坠下门主方 鸡鸣散 (《三因》)。金刃伤、打扑伤、血瘀凝积、烦闷欲死。 大黄 (酒蒸,五钱) 当归 尾(三钱) 桃仁 (十四粒,研) 上作一贴,酒煎,鸡鸣时服,次日下瘀血即愈。治折伤亦妙。
〖中医急救〗蛇伤门主论 陈远公曰∶人被蛇伤,不拘何处,或上或下,腹胀如箕,三日不救,毒瓦斯攻心必死。蛇乃阴物,伤人最毒,治用解毒为主。惟是蛇毒,乃阴毒也,若用阳毒解之,则毒愈炽,必用阴分解毒之品,顺其性而解之也。祛毒散∶用 白芷 、紫花地丁、蒲公英、夏枯草各二两,生 甘草 五钱, 白矾 三钱,水煎服,一剂肿消,二剂毒从大小便而出,三剂全愈。(《冰鉴》。 白芷 虽阳分之药,得夏枯草则阳化为阴,地丁、公英、 甘草 、 白矾 尽消毒之味,又且属阴,阴变以化阴毒,自易奏功,助 白芷 直攻蛇毒,无留存之害也。或问解蛇毒,既不可用阳分之药,何以又用 白芷 ,不知蛇毒非 白芷 不除,世人不善用之,所以有不效者,今用于阴分之中,自无不效矣。何可舍 白芷 ,反致无功乎!或问 雄黄 亦制蛇毒,何不用之,不知 白芷 阳中有阴,不比 雄黄 纯阳也。 雄黄 外用可建奇功,内用每至偾事,不若 白芷 用阴分之中,可建全功耳。)诸蛇有毒,惟土虺蛇最毒,咬人若不急治,则死矣。凡蛇误入人孔窍内,即用针刺其尾,不过两三针,则自褪出。 《丹心》云∶制蛇毒用 雄黄 末,加 人参 汤调服。 《纲目》云∶人卒为蛇绕不解,热汤淋之,无汤则令尿之,即解。 凡毒蛇咬用针刺伤处出血,用绳扎两头,浸粪缸内,毒不内攻。若毒走肿痛者,麻油纸捻焰熏之,再解毒紫金丹一钱,酒磨服之,取汁。
〖中医急救〗救溺水门主论 急倒提出水,用牛一头,令横卧,以腹卧牛脊上,牵牛缓行,令吐出腹中之水,用老姜擦牙即活。口噤者撬开,横一箸于牙间,使水得出。如无牛用锅覆地,将溺人脐对锅脐俯卧,脚后稍高,用手托其头,水出即活。或者皂角末用绵纸卷成条,通其谷道,其水自出。大约倒提出水时,人硬可救,如已绵软,是回过水不能救。用搐鼻通天散吹鼻中,得嚏即苏。(搐鼻通天散∶猪牙皂角去皮弦一两,北 细辛 去叶,半夏各五钱,共研细末,每用一二分吹鼻中。)溺水及服金屑者,用鸭血灌之。 钱青抡曰∶溺死切忌倒提出水,火烘无救,用锅子合地,急将死者脐对着锅脐覆上,用人扶牢,徐徐推锅转移走,箸夹口中,出腹中之水,其人即活。 澄曰∶凡水溺之人,夏天可救,冬天难救,捞起时切勿倒控,急急将口撬开,横衔箸一只,使可出水。用竹管吹其两耳,研生半夏末吹其鼻孔,用皂角末置管中,吹其谷道。如系夏月,用牛一只,将溺人肚皮横覆牛背之上,两旁令人扶住,牵牛缓缓行走,腹中之水,自然从口中大小便流出。再用苏合丸化开灌之,或 生姜 汁灌之。 若无牛以活人仰卧,令溺人如前将肚皮横覆活人身上,活人将身子微微动摇,水亦可出。若一时无牛,活人不肯为,即用栲栲一只,将溺人覆其上亦可。 又曰∶如系冬月,急将湿衣解去,一面炒盐用布包熨脐,一面浓铺被褥,取灶内暖草灰多多铺于被褥之上,令溺者覆卧其上,肚下垫以棉枕一个,仍用草灰将遍身覆盖,灰上再加浓被,不可把灰眯于眼内。即撬口衔箸,灌苏合丸 生姜 汤,吹耳鼻谷道等法,冬夏一般。急救醒后宜少饮温酒,夏天只与清粥饮之。盖灰性暖而能拔水,凡蝇溺水而死者,以灰埋之,少顷即活,以其明验也。 又曰∶溺水死者,鸭血灌之,立活。
吐法方剂 三圣散 防风 (三两,去芦) 瓜蒂(三两,剥尽,碾破,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箩子箩过,另放,末将渣炒微黄,次入末,一处同炒黄用) 藜芦(去苗及心,加减用之,或一两,或半两,或一分) 上各为粗末。每服约半两,以齑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五沸,去齑汁,次入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原二盏,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瓜蒂散 瓜蒂(七十五个) 赤小豆(七十五粒) 人参 (半两,去芦) 甘草 (半两或三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半钱,或二钱,量虚实加减用之,空心,齑汁调下服之。 稀涎散 猪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称一两,炙用之) 绿矾 藜芦(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二钱,斡开牙关,浆水调下灌之。 郁金散 郁金 滑石 川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量虚实加减,以齑汁调下,空心服之。 茶调散 (亦名二仙散) 瓜蒂(不以多少,好茶中停)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齑汁调下,空心用之。 独圣散 瓜蒂(不以多少)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齑汁调下服之。胁痛,加 全蝎 ;头痛,加郁金。 碧云散 治小儿惊风有涎。 胆矾(半两) 铜青(一分) 粉霜(一钱) 轻粉 (一分) 上研为细末。每服一字, 薄荷 汤调下用之,如中风用浆水调服。 常山散 常山 (二两) 甘草 (二两半) 上为细末。水煎,空心服之。 青黛散 猪牙 皂角(二个) 玄胡索(一个) 青黛 (少许) 上为细末。鼻内灌之,其涎自出。
小柴胡汤愈肺痨——摘自《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风痨臌膈素称四大难症,其中肺痨由瘵虫传染而成,于人类健康危害尤烈,因而历代医家无不潜心钻研,究其治法,虽各有所得,而终乏出类拔萃之方。考前贤之治疗方药中,《医学心悟》之“月华丸”滋柔清润、补虚抗痨,为治肺痨之良方。 其方养阴、清肝、化瘀、杀虫,用意周匝,药简而精,颇切实用。然全方偏重养阴,治病之力尚嫌不足。至若瘵虫始嚣,邪气方张、咳嗽剧作、失血频频,骨蒸如潮、盗汗淋漓、遗精无度、气促嘘吸之时,斯方犹觉鞭长莫及,尚难左右逢原。 近贤唐容川别出心裁,倡议以小 柴胡 汤治肺痨咳嗽。盖虚痨之病见症虽多,而咳嗽为其最为突出之主症。故治虚痨咳嗽之方,亦多能治虚痨本病。唐容川于《血证论》中曰:“夫虚痨咳嗽,原于火克金、水乘肺,而切究其故,则病皆在于胃。胃为水谷之海,化生津血。血不足则火旺;津不生则肺燥;水气不化,则饮邪上干。”又曰:“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 柴胡 汤。”“盖小 柴胡 能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左宜右有,加减合法,则曲尽其妙。” 或曰:小 柴胡 汤乃治伤寒邪在少阳之主方,何以能治肺痨?对此唐氏有其极为精辟之见解,其于小 柴胡 汤下释曰:“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实脏腑之总管。惟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论少阳之体,则为相火之气,根于胆腑。论少阳之用,则为清阳之气,寄在胃中。方以参、枣、 甘草 以培养其胃,则用 黄芩 、半夏降其浊火; 柴胡 、 生姜 升其清阳。是以其气和畅;则腠理、三焦罔不调治。”此即小 柴胡 汤能治人身内、外、妇、儿等各科许多疾病之机理,而肺痨之病岂能越此?其实肺痨之成,多由情志郁勃,肝郁既久,内热必盛,肝热肺火相因为病。热炽津伤,痰浊内生。病久之体,不仅易损津液,且能伤及脾肺气分。此方以参、草、姜、枣益气扶中、和胃致津。半夏、 黄芩 清热、消痰而降浊。 柴胡 合 黄芩 疏肝而散肺肝郁热。诸药之组合,深契肺痨之病机,故用治肺痨,别具手眼,独树一帜。 唐氏之论,发聋振聩,犹如严冬将过,春雷萌动。实为肺痨之治法,继程氏之后又开新宇。余据唐氏之论,以小 柴胡 汤治肺痨,但须辨证明确,化裁得宜,每获良效。今举二例为证。
度心术-唐-李义府 度心第一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 仁者,鲜也,御之弗厚焉。 志大不朝,欲寡眷野。 才高不羁,德薄善诈。 民之所畏,吏无惧矣。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 悍吏少谋,其行多疏,挟之可也。 廉吏固傲,其心系名,誉之可也。 治吏治心,明主不弃背己之人也。 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之人焉。 御心第二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乱也。 无生则乱,仁厚则安。 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人忌吏贪,示廉者智也。 众怨不积,惩恶勿纵。 不礼于士,国之害也,治国固厚士焉。 士子娇纵,非民之福,有国者患之。 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擒心第三 德不悦上,上赏其才也。 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 才高不堪贱用,贱则失之。 能傲莫付权贵,贵则毁己。 才大无忠者,用之祸烈也。 人不乏其能,贤者不拒小智。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不患无才,患无用焉。 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情坚无及义重,败心矣。 欺心第四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 自知者明,人莫说之。 身危者骇,人勿责之。 无信者疑,人休蔽之。 诡不惑圣,其心静焉。 正不屈敌,其意谲(jue)焉。 诚不悦人,其神媚焉。 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纵心第五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 人贵势弱,骄其志折焉。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 名显者重其德,不重其名。 败寇者纵之远,不纵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无拘也。 小人纵欲,其心惟欲也。 利己纵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 心可纵,言勿滥也。 行可偏,名固正也。 构心第六 富贵乃争,人相构也。 生死乃命,心相忌也。 构人以短,莫毁其长。 伤人于窘,勿击其强。 敌之不觉,吾必隐真矣。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 人害者众,弃利者免患也。 无妒者稀,容人者释忿哉。 逆心第七 利厚生逆,善者亦为也。 势大起异,慎者亦趋焉。 主暴而臣诤,逆之为忠。 主昏而臣媚,顺之为逆。 忠奸莫以言辩,善恶无以智分。 谋逆先谋信也,信成则逆就。 制逆先制心也,心服则逆止。 主明奸匿,上莫怠焉。 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 败不足虞,庸者人恕耳。 夺心第八 众心异,王者一。 慑其魄,神鬼服。 君子难不丧志,释其难改之。 小人贵则气盛,举其污泄之。 穷堪固守,凶危不待也。 察伪言真,恶不敢为。 神褫之伤,愈明愈痛。 苛法无功,情柔堪毕焉。 治人者必人治也,治非善哉。 屈人者亦人屈也,屈弗耻矣。 警心第九 知世而后存焉。 识人而后幸焉。 天警人者,示以灾也。 神警人者,示以祸也。 人警人者,示以怨也。 畏惩勿诫,语不足矣。 有悔莫罚,责于心乎。 势强自威,人弱自惭耳。 变不可测,小戒大安也。 意可曲之,言虚实利也。 诛心第十 诛人者死,诛心者生。 征国易,征心难焉。 不知其恩,无以讨之。 不知其情,无以降之。 其欲弗逞,其人殆矣。 敌强不可言强,避其强也。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不吝虚位,人自拘也。 行伪于谶,谋大有名焉。 指忠为奸,害人无忌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