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风月 莒国风月
本已退隐江湖,奈世间处处有我传说
关注数: 123 粉丝数: 98 发帖数: 8,548 关注贴吧数: 86
莒县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 城镇化水平达42.78% 今年,莒县继续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带动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来抓,组织“统筹规划”工程,构筑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实施“城区提升”工程,提高中心城区承载力;抓好“社区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水平;推进“沭东突破”工程,全面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县城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县19个小城镇(不含城阳街道),镇驻地面积达到3278.6公顷,镇区总人口达到24.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2.78%。 组织“统筹规划”工程,构筑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城市规划区面积扩大到48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225平方公里。完成了消防、燃气、供热、给排水、防洪、抗震、市场、环卫等 20余项专业专项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沭东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等重点区域规划,基本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专业规划、城市设计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整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全县13个乡镇也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海右经济开发区、龙山镇、长岭镇、浮来山镇、刘官庄镇完成了5处产业集聚区规划。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93%。编制完成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 645个、新型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45处,村镇规划覆盖率达到54%。初步构建起了县城、中心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村分层推进的城镇发展体系。 实施“城区提升”工程,提高中心城区承载力。按照“古都新韵、山水名城”的城市发展定位,今年新开工33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浮来路跨沭河大桥和莒县新汽车站,沭东新区道路交通框架基本形成;沿旅游大道两侧规划建设了沭河公园景观工程、店子河景观工程、温泉度假区等景观工程;新开工建设了可容纳3600名学生的莒县文心实验高中和县人民医院东院区等公共设施建设,继续配套完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供气等设施建设,新区开发已初具规模,进一步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同时,不断丰富老城区建设内涵,实施了老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和街头绿地改造提升工程,提高中心城区承载力。开展了城北污水处理厂、县城垃圾中转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区配套设施,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区周边五个乡镇、一个街道大部分已纳入城市规划区,实现了城市化发展。各乡镇街道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小城镇建设和社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以道路、绿化亮化、通讯、给排水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3.32亿元,全县村镇硬化道路面积7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140盏,铺设自来水管道288.5公里、修砌排水管沟134.08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21万人,新增绿化面积26.1万平方米。 抓好“社区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县实施农村集中连片建设项目354个,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32个,完成新建农房44703户,危房改造14766户,并同步配套完善了道路、电力、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强化城镇规范管理,在夏庄、招贤示范镇设立了住建分局,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城镇管理新机制。 推进“沭东突破”工程,全面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按照新区“两年拉框架、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任务目标,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在建道路、学校、医院、车站、住宅小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吸引周边乡镇及老城区人口向东迁移生活居住,增强店子集镇、陵阳镇的发展后劲,为老城区发展提供后续动力,为拉大城市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双向交融,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城镇区域扩大化、生产发展非农化和人民生活文明化进程。
论罗成墓 罗成的大部分故事来源的历史原型就是罗士信,而罗士信和罗艺也没有关系。清代小说《说唐》没有罗士信这个人物,而有罗成。评书《兴唐传》与清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既有罗成又有罗士信,但是《隋唐演义》罗成没有死,罗士信在征刘黑闼时被俘杀(这和真实历史相近);《说唐》将两个人物的故事合并,罗成作为罗艺之子,在征刘黑闼时阵亡;《兴唐传》罗成的经历和《说唐》相近,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则是在攻扬州时中乱箭身亡。 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罗成其人,而罗成墓的修建历史也没有人知道。 有关罗成墓的说辞: 其一:罗成死于淤泥河,葬于此 《说唐》里说李世民下狱,秦王府人散了,李建成、元吉抵抗前来进攻的刘黑闼,失掉了一个关隘,马伯良守住另一个,建成、元吉回去求援,遇前来看望秦王的罗成,罗成被迫出征,被建成、元吉陷害,又中了计,被刘黑闼的人射死在淤泥河里。 其二:迷惑盗墓贼 罗成墓,从南京到北京有七十二座之多,据说是当年罗成文武双全,长得又英俊,娶了72个妻子。他死后,为防人掘墓,他的妻子每人为其造坟一座,一共是72座,散布在淤泥河畔,以迷惑盗墓人。 其三:衣冠冢 据说只有周西坡跟山东那处 真实性可靠点。。。至于为何会有这么多。。罗成死时无头跟四肢。。李世民都只能用金头银臂来代替,,,他的兄弟又多,,就在各处建了衣冠冢来纪念罗成,所以就多了。 其四:拜把子兄弟的原因,埋于临沂 民间传说最广,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则是临沂的李家白庄界内的这一座罗成墓,但是后来被盗,清理其墓穴,未见一点证明其身份的物品。 而对于莒县罗成墓的由来则是————莒城淤泥河,隋唐时没有那么宽,一般的战马能越过的,当年罗成兵败,被追兵追到此处时,纵马一跃,没想到战马疲劳,陷入河中,后备乱箭射死,淤泥河里陷骏马就是此地,罗成墓现在坝上。 但是看这段传说,跟民间传说并无区别,都是乱箭射死于淤泥河,只不过地点放在了莒县,但是,我很好奇,莒县离战场(河北省刑台市平乡县艾村西,地名"周西坡",相传是唐朝初年罗成与刘黑闼作战的战场)那么远,罗成竟然能跑那么久,那个战马不得在半路就被活活的累死了,竟然能坚持到莒县,不愧为神驹。 其实对于平乡县是其墓地的说法,我感觉也不正确,毕竟兵荒马乱,将军殁于军中,先草葬于当地,待后日再移柩正式安葬,自属平常。而且罗成是个将军,自然不太可能一直在那个地方,同理,就算是真的死于莒县坝上,现在里面也应该没有尸体了吧。 以上据是推论和猜测,到底如何,却不得而知,也许真是其墓也未尝不是。若有盗墓贼,已盗其墓,能否来说明一下?
观屋楼36景点,探此崮16大传说 屋楼崮之36景观 1、屋楼春晓:每年春分时节,拂晓,在山右大朱家村遗址举目东望,但见,一轮红日从屋楼逐风喷薄而出,瑞气升腾,山川大地红光闪烁,洋溢着盎然春意和无限生机。 2、屋楼山寺:主峰之巅,有一座古老的庙宇,今称老母庙,也叫丛林寺、青林寺或青云寺。 3、七级佛塔之宝塔座基:(屋楼崮)山椒建浮屠七级,高数十仞,陟其巅,可朓海。现已只剩下座基。 4、藏经洞:老母殿前,走下数台阶,有一平展开阔地免,这里是地母殿的遗址,如今仅存数段墙基。 5、神砌石:藏经洞上面,覆盖一块天然巨石,学人称:巨石文化。 6、日晷台:在神砌石以东,悬崖峭壁之上,有一约十平方米的天然平台。 7、醒狮吼日:地母殿往东十余步,驻足神砌石东侧,难望聚仙台石峰如同雄狮。 8、风门子口:屋楼山寺以东约三十余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石胡同,东壁和西壁对峙,形成一道天然门阙。 9、一线天:风门子口往北,有条一米多宽的石缝。 10、鞕药石:穿过一线天,北行,见一陡峭山崖,其中一座石台,传说神农氏炼药之地。 11、笑佛崖:鞭药石之北,有一陡峭悬崖,难以攀登,有人叫阎王鼻子,但从远处看如小弥勒佛。 12、舍身崖:屋楼崮主峰东北,有一百丈悬崖,传说一游僧为修山色,在此山头顶百斤巨石苦戒。 13、瓦耳朵崖:屋楼山寺正北200米处,有一悬崖,远望状似人耳。此处有一棵天然苦丁树,俗称神茶树,传说一堆老妇人喝此神茶,活到百岁以上,而次树所在山谷为神茶谷。 14、王防洞:瓦耳朵崖下,一天然岩洞,传说一孩子为报杀父之仇,在此洞苦练十八个春秋,终成文武全才。为纪念他,称此洞为王防洞。 15、卧龟茔:西屋楼峪村张氏祖茔,若巨龟卧坡。 16、龙王庙:山寺西约30米处,原有一座龙王庙,此庙毁于地震。 17、瞻莒台:龙王庙前,有一巨石,晴和天气,登上石台,西望可见莒城和沭水。 18、神泉:山寺西南20余米,有一陡峭石壁,石壁之下,有一方形水潭,此潭水常年积水,雨季不益,旱天不竭。 19、王灵官庙:神泉以西,原有王灵官庙,今已坍塌,有传说。 20、月乐亭:屋楼崮西北麓,有一四角亭,名叫月老亭,有传说。 21、三蹬崖:也叫翠松崖。 22、隐龙崖,又叫红石崖,有传说。 23、狼窝洞:在红石崖东南方,有一天然石洞,昔日有狼群出没。 24、二崮子:隐龙崖往南,有一高崖顶,相对主峰故称二崮子。 25、三崮子:从二崮子往南,相去百米,一路下坡之势,又见一高崖顶,此为三崮子。 26、训子石:三崮子西北方,有一天然巨石,如严父训子图。 27、龙头庵:也叫福慧庵,在屋楼崮以南,大塘坊村前,因山似龙头而得名。 28、墨松林:在龙头庵东面,一条弯曲的小河潺潺流过,河对岸,一片墨松树林。 29、潜龙峡:又名巢居坡。传说,,有巢氏架木筑巢居住之地。 30、三丰观:既张三丰挂丹处。张三丰在莒期间,多次到屋楼崮传道施法,为了纪念他,便在山前坡建了三丰观。 31、石门:屋楼崮主峰正西约二百米处,有一巨石耸立于盘山道两侧,形成一座天然门户。门前平展的石板路面上,有凤鸟抓痕。 32、回马亭:石门之下,昔时骑马登山游客,至此必勒马下鞍,改为不行,此处元有一座回马亭。 33、滴水崖:又名瀑泉旺。 34、黑旺:滴水崖上方,两梁之间有一段幽谷深旺,青松蔽日,幽暗沉静,俗称黑旺。 35、王母宫:滴水崖北侧,有一古刹,名曰王母宫。 36、杏花沟:屋楼崮东北方,有一山村,今名范家庄,古名杏花沟,该村人家善种杏树,早春二月,杏花盛开,山村被笼罩在花海之中。
莒县:突破县域进位争先 打造以地域古文化和生态文化为载体的核心链式产品体系。按照从“一盘特色菜”到“一桌文化盛宴”的发展思路,立足浮来山、马鬐山、屋楼崮、东夷文化园、毋忘在莒园、陵阳河遗址公园、浮来青生态园、沭河湿地公园、莒州书画城、莒州博物馆、莒州文化中心的“三山五园一城一馆一中心”,精雕链式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将莒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全力打造“莒县两日文化旅游圈”。 打造以红色文化和民俗物产文化为载体的近代文化产品体系。激活红色文化,发掘革命题材,开发建设以横山革命根据地和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借助丰富的物产优势,深度开发长寿果银杏,“江北第一茶”浮来青,蔬菜之王芦笋,“毋忘在莒”品牌酒,叫响“中国中药材之乡”、“中国芦笋之乡”。开发《文心雕龙》系列书籍,开发复制馆藏文物产品,开发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 打造以莒州书画文化为载体的特色书画文化产品体系。借力“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沂蒙画派”研究院的作用,提升书画艺术高端影响力。建设刘勰故里“画家村”,打造浮来山新文化景点。把莒州书画城建设成集书画交流、展览、培训、展销和陈列为一体的书画交流中心。同时以莒州书画城为中心,引导书画创作、装裱机构向故城路集中,逐步建成莒文化一条街。
莒县6辆新能源公交即将上路票价不变 半岛都市报7月3日讯(记者 刘九省)近日,记者从莒县交通局获悉,莒县公交公司将启用6辆新能源公交车辆,这是近年来首次更换公交车,原有的柴油车辆将被逐步替代。莒县目前5条公交线路共有46辆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将由公交公司根据线路情况统一安排,目前运营计划正在审批中。  莒县交通局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公室主任门庆祯告诉记者,今年正好有 6辆公交车到了运营期限。因为莒县46辆公交车是很多年前采购的,都是柴油车车辆,破损的比较厉害,为了提高市民乘坐公交的舒适度,也为了美化城市形象,今年决定采购6辆新能源车辆取代到期的旧公交。六辆车中三辆是LNG燃气公交车,三辆是CNGR 燃气公交车。车辆外观不仅漂亮,乘坐起来也更加平稳舒适,也能体现莒县省级文明县的形象。新车车长10.3米,有34个座位。比莒县现在运营的公交车辆长了近3米,多了15个座位。票价仍然执行目前公交车辆票价,全程1.5元。  门庆祯告诉记者,以后随着旧公交车的淘汰,莒县将陆续更换更多新能源车辆。目前新车刚刚挂牌,具体运营线路正在审批中,近期内即可上路。除了更换公交车辆之外,莒县交通局今年专门聘请济南交通学院专家对莒县公共交通运营进行系统规划。“随着沭东新区的开发,汽车站、医院等都会搬到莒县东面,所以需要重新规划公交线路。”门庆祯说,他们已经把莒县总体规划、城建方面的数据提供给专家,专家将会做一个到2030年的长期规划。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规划出台后,公交线路将会做相应调整。  公交运营除了更换硬件设备外,交通局也对驾驶员素质等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以前的公交气喇叭震耳欲聋,现在我们全部摘除了 。”门庆祯说,莒县公交车上有气喇叭和电喇叭,以前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经常听到非常大的喇叭声,形成了噪音,市民也有意见,现在他们把所有的气喇叭都摘除了,只剩下声音小的电喇叭。而且他们经常乘坐公交进行暗访,主要是检查驾驶员是否着统一服装,是否文明用语。“前几天我们暗访时发现有司机将塑料袋放在操作台上,通报公交公司后罚款20元。”门庆祯说。  链接  旅游大道全线贯通到日照仅需半小时  半岛都市报7月3日讯(记者 刘九省)近日,记者从莒县交通局了解到 ,2013年莒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之一的旅游大道项目于6月22日全线贯通,比预定计划提前一个星期。莒县旅游大道工程西起振兴东路与孟双线交汇处,经店子集镇和龙山镇18个村庄,东与日兰高速龙山入口相接,全长23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建设,硬化路面宽度16米,预算总投资2.2亿元。  记者了解到,莒县至日兰高速龙山出入口旅游专线工程,是莒县加快东部新城区建设,优化莒县东南部路网结构的重点工程。旅游大道通车后,莒县的居民到日照只需半个小时左右,与之前的五十多分钟相比,缩短了二十多分钟。
莒后人”期待把莒文化纳入教材 “莒文化是东夷文明的源头,它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我们应当尽全力去探明、保护。”昨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宋镇豪以“莒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为题,在山东大学开设讲座。他说,在中华文明史上,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三足鼎立,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应当尽快把莒文化纳入国家文明探源工程。 大众网济南6月6日讯(记者 尹海洋 韦辉)“莒文化是东夷文明的源头,它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我们应当尽全力去探明、保护。”昨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宋镇豪以“莒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为题,在山东大学开设讲座。他说,在中华文明史上,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三足鼎立,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应当尽快把莒文化纳入国家文明探源工程。   莒文化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1000多年   “什么是莒文化,你们是山东人,但不一定比我知道得多。”昨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楼的报告厅内,宋镇豪一句话把坐在台下的听众逗乐了。尽管多年来一直研究莒文化,但这次到访东夷文明的发源地,宋镇豪说,还是让他“怀揣神圣之情,久久不能平静”。   谈及莒文化,宋镇豪如数家珍。他说,对中华文明到底是五千年历史还是三千年历史,历来争议不断。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和文物佐证,世界上的历史学家多认为中华文明最早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甲骨文时期。   但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将这一观点推翻。“我们在大汶口遗址里发现了陶文,这是比甲骨文还要早1000多年的文字祖形,而在莒县凌阳河遗址发现的陶文最为完整成型,也就是说,莒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把中华文明向前推动了1000多年。”宋镇豪说。   “这一发现不仅有望改写世界历史学界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还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产生较大影响。”宋镇豪说,一直以来,华夏文明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但莒文化的发现,或将把中华文明的源头指向东夷文明。   应把莒文化纳入国家文明探源工程   由于缺乏研究和保护,莒文化的现状一直让宋镇豪感到担忧:“莒文化厚重但脆弱,目前我们对它的挖掘和认知还远远不够,我很担心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对莒文化造成破坏。”   因此,宋镇豪呼吁,应当尽快把莒文化纳入到国家文明探源工程之列,从国家层面上高度重视莒文化的保护与挖掘。   宋镇豪的呼吁得到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华学院院长方辉的响应。方辉说,他和其他历史学专家曾多次到日照考察东夷文明,众多新发现都佐证了东夷文明远远超过了当前对它的认知。而且,方辉在考察后发现,莒国都城的遗址就在现在的莒县地下,且保存较为完整。因此他担心,每一个新型的建筑群都有可能压迫到莒国遗址,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保护莒文化发源地刻不容缓。”   这次到访山东,宋镇豪计划将赶赴日照莒县实地考察,力求获取更多关于莒文化的信息,这也是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抢救性保护莒文化”提案的延续动作。   宋镇豪说,这次探访后,他将形成更加具体可操作性的保护方案,并将保护方案反映给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力求更好的保护莒文化。
保护好莒文化才对得起子孙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宋镇豪曾提出要抢救性保护莒文化。6月6日,宋镇豪来到莒县,在莒县浮来山的千年银杏树下,畅谈对保护以及开发莒文化的观点。  ◎谈古 许多莒文化物件 都是无意间发现  6日,在莒县浮来山,宋镇豪发表了对莒文化的一些观点。他指出,莒文化作为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现与研究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坐在这古银杏树下与大家探讨莒文化,这本身就是莒文化的一种体现。”宋镇豪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宋镇豪曾呼吁要高度重视莒文化,并尽快对其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强对莒文化的研究。宋镇豪的提议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莒文化的探讨。宋镇豪表示,莒县境内地上地下有众多中华古文明遗址、遗迹和遗物,有的濒临消失,亟待抢救性保护。“如果再不保护,很可能在城镇化热潮中被破坏,那就愧对子孙后代了。”宋镇豪说。  宋镇豪表示,虽然发掘出了大量关于考证莒文化的物件,但大多数是在无意间发现的,并不是经过科学的考古以及研究所得,所以莒文化还有很多谜团要揭开,“研究莒文化是一个永不止境的过程,每个时间段上都会有一段历史。”宋镇豪说。 ◎论今 先做好保护 再谈开发  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也参加此次会谈,刘守亮表示,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正探索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对莒文化的开发非常谨慎,没有严格的考证不敢轻易下手,我们必须对这种文化负责,对历史文明负责。”刘守亮说。  针对莒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宋镇豪表示,首要的是保护,尤其是一些历史遗址的保护,“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只有保护好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利用与发展。”宋镇豪说。针对有些地方出现的一些古遗址被人为破坏的现象,宋镇豪表示,必须保护好原汁原味的文化,“只有保护好了原汁原味的才能谈发展,才能谈保护。”宋振豪说。  针对利用文化发展旅游的模式,宋镇豪表示,旅游必须以保护与发展莒文化为目的,不能让文化为发展旅游服务,“这两者的关系一定不能颠倒,不管什么阶段,保护都是在第一位的。”宋镇豪说,“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形式的,而有些文化一旦破坏了就没法在弥补。”  宋镇豪介绍,文化在人们心中更是一种归属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根,这个根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宋镇豪说,“能增强人们的乡土观念,能让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感到骄傲,往大处说能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让我们都感到骄傲。”随后宋镇豪又来到莒县闫庄镇小河村实地考察了莒县陵阳河遗址以及不久前发现的一处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
山东日照莒县打造“无水港”对接蓝色经济区 山东日照莒州国际商贸城开盘一个多月来,即将售罄。其中,4月21日开盘首日,场面就一度“爆棚”:当日签约236户,现场人流以及意向签约者达数千户。 据了解,莒州国际商贸城总投资5亿多元,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可容纳1200余家品牌商户。项目以建材家居为主体,集建材家居采购、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物流批发等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鲁东南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一站式”品牌建材家居采购中心。 与其相距2公里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莒县商贸城也进入建设倒计时,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莒州国际商贸城、莒县商贸城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家居、建材、农业产品批发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鲁东南物资集散地,可辐射沂水、沂南等周边县市。 作为一个“内陆县”,不沿江不靠海,如何融入“蓝色”打造现代物流产业?莒县主动对接半岛蓝色经济区,融入鲁南临海产业带,配套日照临港大工业,利用好“蓝红金”机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道路主干为重点,加快构建物流网络主体框架。依托胶新铁路莒县站,建设“火车站物流基地”;利用206国道、225省道、335省道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农副产品以及建材、服装、塑料、橡胶制品批发市场,逐步建成区域性特色产品集散地,构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覆盖县域、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 今年1月份,莒县夏庄镇获批设立海关直通式监管箱站,成为日照首个“无水港”。包括周边莒南、沂水等在内的近百家企业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均可在这里直接办理通关业务,时间可缩短40%,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进出口成本。 “以强带弱”,一批现代物流业“龙头”迅速崛起。围绕工业物流、涉农物流和商贸物流“三大体系”,沿206国道呈放射状发展的莒县物流园、晨曦海关直通场站、浩宇综合物流园“三个物流园区”,铁路物流中心、果蔬农资物流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三个物流中心”渐具雏形。凯达物流、浩宇物流、晨曦物流等一大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完)
论莒县旅游业!!! 每当提到莒县的旅游业,除了浮来山、博物馆,你还能想到哪里。看看莒县的文名古迹和遗址数目: 1、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2、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3、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4、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5、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6、莒州内八景、外八景、7、大小王坟、刘章手植槐、古长城、莒城墙、莒龙鱼、乐毅垒等一些名胜古迹8、刘勰、邹维新,王尽美、徐胜、孙镗、纪映淮等一系列的名人骚客。守着诸多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我们到底利用多了多少。 先来看看我们的临县——沂水: 沂水城市秀美,风光宜人,旅游交通及服务体系完善。沂水旅游短短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地下大峡谷(AAAA级景区)、雪山彩虹谷(AAAA级景区)、天然地下画廊(AAAA级景区)、地下萤光湖(AAAA级景区)、天上王城(AAAA级景区)、灵泉山(AA级景区)、沂蒙山根据地(AA级景区)、云水禅(AA级景区)、东方瑞海国际温泉度假村、蒙山龙雾茶博园、沂蒙山酒文化生态旅游园。山水天溶洞温泉度假村、崖瀑谷正在建设中。构筑起了"地质奇观观光、地域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三大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沂水旅游现象",被誉为山东旅游的一匹"黑马"。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2009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旅游强县验收。 不知我们看到这些是否感动汗颜,是否感到惭愧。人家是没有机会,创造机会,没有资源,创造资源,而我们呢,守着金山银山,却依旧去寻找金山银山,守着那么多的资源,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 在来看看我们的兄弟县——五莲:五莲山(名胜古迹)、五莲山滑雪场(2012年创建)、九仙山(4月赏花)、九仙山峡谷漂流 (2013年即将开建)、管帅杏石温泉度假区、大青山旅游、去年,五莲全县更是设立了7个民俗旅游村,而且对百果谷进行了规划。近年来,五莲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项目,先后多次在五莲山旅游风景区举办规模宏大的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4月8日的沐佛节和4月25日的五莲之春杜鹃花节,一年一届、定期举办。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而且只是2012年,就实现旅游总收入24.4亿元。 看到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什么呢?然而,不得不说,我们的口号是越喊越响,规划计划看上去是那么的美好,可若干年过去了,真正实施的又有多少呢? 以上言论可能有些偏激,更有失偏颇,不妥之处请指正!!!
旅游产业招商项目 莒县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莒县旅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做好“莒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章,打造“莒县山水怡情两日游”,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经规划包装,重点对以下旅游项目进行招商。 1、屋楼崮旅游风景区开发项目:以莒县屋楼崮为依托,结合店子集镇温泉资源开发,建设集东夷文化公园、莒文化遗址公园、温泉养生、休闲娱乐、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2、青龙湖景区旅游开发项目:重点发展休闲、运动、娱乐、观光、度假等旅游内容,力争打造为日照地区最大最全的水上休闲度假区。 3、浮来山田甸园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在田甸园旧村基础上,充分发掘当地民俗、人文、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打造“田甸园”民俗生态旅游景区,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4、桑园镇宝珠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利用宝珠山等生态自然资源及民间文化,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5、小店镇横山旅游开发项目:依托原横山革命抗日根据地遗址,结合现有自然资源,以生态农业为主导,开发乡村采摘旅游项目,打造红色+绿色+特色的旅游精品路线。 6、棋山镇天城寨、净土寺旅游开发项目:以棋山天城寨遗址为原型,实施保护性开发,开发民俗风情游,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山寨”生活;修缮棋山寺原貌,发展佛教旅游。 7、寨里河镇营山湖旅游开发项目: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观光采摘等项目,打造成融有机茶园、中药材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观光采摘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哭泣的莒城墙 莒,一个古老的称谓,从周沿用至今,而其城墙,更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的。 看莒城曾有多少诸侯国君在此避难:周庄王十一年(前686年),齐公子小白奔莒; 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冬十月谭子奔莒; 周惠王十七年(前669年),鲁公子庆父奔莒; 公元前284年,齐愍王逃入莒等,是否见证了莒城墙的辉煌呢。 再看下面;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攻莒败之, 乐毅攻燕齐五年,攻齐70余城,皆为燕地,唯独莒、即墨未攻下等,是否说明了莒城墙的坚固呢。 而且还有:且于之战,杞梁战死,孟姜女哭长城,更是使这个城墙有了传奇色彩, 然而1668年的巨大地震(据记载8.5级),莒城更是有:”城内四方遍地裂缝,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东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固山劈裂一半,阎家固、旋风朵、科罗朵、马齐山、大山各裂一半。“这样的记载,而莒城墙,却在这样的自然灾害中坚挺的伫立在莒州大地之上,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奇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见证了莒城千年历史的建筑却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那数米的残垣横断,不得不说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不得不说这是莒城的损失。 莒城墙,她见证了莒城千年的历史,目睹了莒城往世的兴衰,像是一个母亲,守护着莒城人民,用她的不算宽广的脊梁,一次又一次的阻挡着外来者的入侵;像是一个战士,矗立在莒州大地,保卫着莒城人民的安与危。 而现在,却像是一个走入暮年的老人,被人抛弃,被人遗忘,孤独的默默伫立在那里,无怨无悔。 也许今天,就是它最后的时光,也许明天,就是它作别莒城的时刻,每当旭日东升,我们是否能够还能看到到她那殷盼的目光;每当夕阳西下,我们是否还能否望到她那佝偻的脊梁;每当繁星点点,我们是否还能听到她那优美的歌声。 也许多年以后,我们将不再看到她那雄伟的身躯,剩下的只是黄土一抔,也许多年以后,这里就连黄土都是一种奢侈,耸立起的却是那高楼大厦。 试问,我们还能给莒城的子孙留下什么?难道只有那无尽的回忆与怅惘!!! 去年看了县里的规划图,里面有对于老博物馆的规划,但不知道是否把古城墙包含其中;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宋镇豪更是在两会期间提出了:抢救性保护莒文化,尤其是对莒城墙的保护。其中提到有七八百米的古城墙(其实也只是仅剩下七八米而已),更何况这个提议是否有用,现在尚不得而知,可千万别等到莒城墙完全成为历史的记忆时才来保护,那时岂不为时已晚!!!
专家论证莒县陵阳河遗址 提议定为中国酒文化发源地 3月17日,莒县举办中国酒文化发源地暨1979年莒文化酿酒遗址考古发现34周年专家学术会,中国酒业协会酒精分会秘书长张国红,中华酒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陈敏,世界文化联合会中国酒文化学会秘书长王晓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会。经过专家一致认定,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应该是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地。   据介绍,1979年莒文化酿酒遗址的考古,让5000年前上千件精美绝伦的酿酒陶器重现光彩,证明了莒地酿酒工艺的起源和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专家学者考据莒地历史发展的重要脉络。酒文化作为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发源地,追根溯源,对于丰富和完善莒文化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会专家结合考古与酿酒经历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论证:沭河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人类文化从旧石器历经细石器、新石器历史脉络连绵传承、有序发展,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高度发展,出现了文字、城堡、铜器、宗教祭祀、四时崇拜和发达的农业,为酿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字、城堡与冶炼和宗教祭祀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虑及当时社会发展情景,也只有如此社会环境条件才是产生酿酒业的保障与前提;考古发现大量的碳化稻、粟以及小麦遗迹,充分证明沭河流域的农业极为发达,并且粮食生产已经有了大量剩余,可以用作饲养家畜和酿酒;陵阳河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口尊、大型滤酒陶缸,尤其后者属国内目前所仅见,与之成套匹配的饮酒器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富,亦为国内所独有,充分证明了当时大量酿酒和普遍饮酒已经成为当地的习尚;酿酒所用大口尊上的文字与刻画,同时记录了当时的酿酒信息,人们酿酒、饮酒,祭祀天地、四时、祖先、鬼神均离不开酿造的美酒。   最后,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应该是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地。同时,他们提议将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命名为全国第一处酿酒文化遗址和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地。会上,还成立了世界文化联合会中国酒文化学会文物考古专业委员会。   据悉,今后莒县每年将就不同的酒文化主题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