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哥世锦总冠军 光膀子夺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73 粉丝数: 213 发帖数: 11,914 关注贴吧数: 37
阿迪达斯: 乒乓球器材这块,我也曾是业内人士 阿迪达斯乒乓: 2007-2015 从2007年开始杠子打算进入乒乓领域,2009年在欧洲推出第一批成品拍产品,2010年开始参加各种博览会推广,2011年签下当时的世界第二冯天薇和世界第十李姣,2015年正式宣布歇菜。 杠子当年签下两位女球员,也是无奈之举。挖角波尔没有挖动,只能去找带货能力一般的女球员。但即便如此,奥运会这样的大比赛,冯天薇也并没有使用杠子为她打造的签名板,导致这块板子的上市计划也胎死腹中。当时的杠子怎么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人妖板”这样的玩法呢?除了签职业选手,杠子的球台也亮相了一些国际比赛,但也没掀起什么水花。 以杠子世界第二市值的财力,怎么就搞不定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呢?窃以为原因如下。 乒乓球虽然不是什么大项,乒乓球器材厂商也不像钩子杠子那么财大气粗,但这项运动本身品牌就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深耕多年的,专业性很高的品牌。我感觉乒乓球应该是牌子最多的项目了,看似份额不大,但隐形入场门槛很高。而且这些品牌从球员很小的时候就挖掘人才瓜分地盘,以至很多小球员打小就适应某个品牌的器材,换供应商成本很高。 乒乓球是一种器材对成绩影响较大的项目。所以虽然阿迪达斯同ESN,中山冯记这样的供应链合作,但很多球员即便与原器材商合约到期,如果大赛临近也不会轻易更换器材,比如签约冯天薇正好处于伦敦周期的冲刺时段。所以想靠职业球员推广新产品,窗口期的选择很重要。 第三,就是阿迪达斯的大球和田径形象太强,进入小球领域有点违和突兀。如果当年阿迪达斯从赞助球衣球鞋这样的方式做起,先树立自己的乒乓球形象,再进入底板,胶皮,球桌领域,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方式?就像浓子。浓子也生产底板胶皮,但浓子有多年的乒乓球衣,球鞋赞助历史。或者像李宁那样“拿来主义”,想玩羽毛球,干脆收购一家羽毛球器材厂商,充分利用原厂商的生产,销售和球员赛事渠道。如果杠子利用自己的财力,收一家德国本土的乒乓球器材厂商,比如岸度,会不会现在的阿迪也就挤进来了?或者现在这个自媒体爆炸的时代签约一位乒乓球网红,比如退役球员主播,或者草根红人,利用他们在乒乓球领域的人设进入这个行业? 历史没有如果,乒乓球没有应该。或许杠子在乒乓球领域的痕迹,感觉就是这块“三条杠”手柄的密码碳素?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