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哥世锦总冠军 光膀子夺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76 粉丝数: 217 发帖数: 12,078 关注贴吧数: 37
搓摆算是让摩托玩明白了 回看了钦本佳人的对决,发现摩托对付头子哥,跟一个月前小布对付头子哥的手段,有相似之处。 我不是摩托的球迷,他的比赛看的不算多。以前他打阿姨,打台林如果用这么多搓摆,肯定又被球迷骂化了,因为他跟这俩人搓摆总点炮,线路给的实在不行。但这次跟头子哥,他的搓摆,不论是自己接发还是发球后的搓摆,最终目标都是直指头子哥的反手底线长。可能直接给到反手底线长,可能是先给到头子哥正手短再立刻回底线长,可能是反手小三角区域再给到底线长。当时小布也是针对头子哥的反手底线长做足了文章,只不过调动时是正反手都给到头子哥的底线长。可以看到全场只要张本的球长度稍微没控到位,头子哥抢他的半出台还是一板过的。在控制线路上,个人认为印象里小布做的比摩托好。输球主要原因是直接吃发球太多了。在接发上,摩托比小布做的好,几乎没有直接吃发球。 为什么要都抓着头子哥的反手底线长呢?因为头子哥站位离台近,把球送到那个位置会顶着他降低他的反手发动质量,侧身用正手,那个位置也比较别扭,从而给自己留出防守反击的空间。因为头子发动质量低了,所以显得张本不仅反手,正手都显得猛了。通过先调动正手位再回反手位,头子哥的重心始终不稳,会进一步降低他出手的质量。 全场这个痛点被摩托捏着,其实头子哥只要后退小半步就可以解决。就像伊藤被抓着反手底线长,后退小半步立马迎刃而解,你再发我这个位置我侧身拍死你。这就说明,头子哥的步法可能还是没什么章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头子经常宠黑粉,给黑粉上演暴扣地胶,暴扣空气,暴扣球网。看似是手上的问题其实下盘的问题,他是用上半身找球,其实正手还是要用下半身找球。 而摩托的活动范围就大多了。尤其吃球后立刻后退留出防守反击的空间,相持住后再慢慢前压,而主动退台也给他做动作带来了空间。接发球后主动后撤,坤坤,告辞已经给出了实战案例。退台后和鸽鸽进行大开大合的对拉,小布表示我的作业你拿去抄吧,别把名字抄错就行。 所以这场球表面看是摩托抓住了鸽鸽的反手位底线痛点,不如说是抓住了鸽鸽步法上的不足。
感觉我们对伊藤的菜谱有点陈旧了 石洵瑶开了一整场反手底线长,这个发球伊藤已经免疫了。不管是我们,还是本女内部,都拿这招打她。伊藤现在的小碎步又上了一个台阶,她接发时会主动后撤一点让开空间抢拉,或者靠她高质量反手搓限制对手。她的搓球变化很多,可以看到她在搓摆时手腕有明显的假动作来给出线路变化,或者靠不同的板型搓不同的效果。有时只靠搓球就能得不少分,尤其进攻哑火时,搓摆是她主要得分点。 第二就是她的小碎步。我感觉她是现役球员里小碎步调整最到位的。别看她矮,但她整个人像弹簧一样,横向都能获得不错的侧身护台,纵向能拿到侧身机会。大藤跟她一样,而且四肢比例比伊藤还好,但感觉护台总是捉襟见肘,尤其面对小曼这种打法能充分利用球台宽度的球员,就是她纵向移动和大范围移动不错,但小碎步快速横向移动不行。 第三就是进攻。伊藤的无弧线,无旋转,无保险三无进攻,极依赖手感。我们有时看到她打着打着就突然开球网1500附身,就是她在调试手感,这点跟雨果很像,她甚至可以花一整局一局半去适应对手的球路调手感。等她调试回来了呼呼上台,再去限制就不好打了。今天这局球,看似有一两局石洵瑶赢的挺轻松,其实不是我们打的好,是伊藤自己失误太多。仔细看会发现石洵瑶的回球都在她的预判里,只不过虽然等到了,但收割时失误。 小石这局主要是依靠底线长发球和加足旋转来限制伊藤,线路限制用的不多。其实正手位牵制和线路牵制朱芊曦做的不错。这场球,小石完全靠自己硬实力扛下来了,窃以为线路上做的更好的话,本来不必那么艰苦。
阿迪达斯: 乒乓球器材这块,我也曾是业内人士 阿迪达斯乒乓: 2007-2015 从2007年开始杠子打算进入乒乓领域,2009年在欧洲推出第一批成品拍产品,2010年开始参加各种博览会推广,2011年签下当时的世界第二冯天薇和世界第十李姣,2015年正式宣布歇菜。 杠子当年签下两位女球员,也是无奈之举。挖角波尔没有挖动,只能去找带货能力一般的女球员。但即便如此,奥运会这样的大比赛,冯天薇也并没有使用杠子为她打造的签名板,导致这块板子的上市计划也胎死腹中。当时的杠子怎么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人妖板”这样的玩法呢?除了签职业选手,杠子的球台也亮相了一些国际比赛,但也没掀起什么水花。 以杠子世界第二市值的财力,怎么就搞不定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呢?窃以为原因如下。 乒乓球虽然不是什么大项,乒乓球器材厂商也不像钩子杠子那么财大气粗,但这项运动本身品牌就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深耕多年的,专业性很高的品牌。我感觉乒乓球应该是牌子最多的项目了,看似份额不大,但隐形入场门槛很高。而且这些品牌从球员很小的时候就挖掘人才瓜分地盘,以至很多小球员打小就适应某个品牌的器材,换供应商成本很高。 乒乓球是一种器材对成绩影响较大的项目。所以虽然阿迪达斯同ESN,中山冯记这样的供应链合作,但很多球员即便与原器材商合约到期,如果大赛临近也不会轻易更换器材,比如签约冯天薇正好处于伦敦周期的冲刺时段。所以想靠职业球员推广新产品,窗口期的选择很重要。 第三,就是阿迪达斯的大球和田径形象太强,进入小球领域有点违和突兀。如果当年阿迪达斯从赞助球衣球鞋这样的方式做起,先树立自己的乒乓球形象,再进入底板,胶皮,球桌领域,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方式?就像浓子。浓子也生产底板胶皮,但浓子有多年的乒乓球衣,球鞋赞助历史。或者像李宁那样“拿来主义”,想玩羽毛球,干脆收购一家羽毛球器材厂商,充分利用原厂商的生产,销售和球员赛事渠道。如果杠子利用自己的财力,收一家德国本土的乒乓球器材厂商,比如岸度,会不会现在的阿迪也就挤进来了?或者现在这个自媒体爆炸的时代签约一位乒乓球网红,比如退役球员主播,或者草根红人,利用他们在乒乓球领域的人设进入这个行业? 历史没有如果,乒乓球没有应该。或许杠子在乒乓球领域的痕迹,感觉就是这块“三条杠”手柄的密码碳素?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