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哥世锦总冠军 光膀子夺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66 粉丝数: 205 发帖数: 10,330 关注贴吧数: 37
看女篮亚洲杯我们输球想到的 中国和日本在各方面,尤其体育上的爱恨情仇总是最有流量的…… 最近中国女篮不敌日本女篮,再次无缘亚洲杯冠军,网络上又是一片反思之声。输了球当然要反思,尤其面对最近几年强势崛起的日本篮球,但是反思得是地方。网上很多人说,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河村永辉,没有自己的田中心?为什么还要坚持“陈旧”的双塔战术?窃以为,这种反思就有点歪路了。 不知道当年我们的大姚,大致进入NBA时,日本篮坛是不是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姚明王治郅?为什么“我们”不能用X塔对抗中国的移动长城?高大内线,真的“落伍”了么?身高现在在篮球界,真的不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了?如果日本能有姚明,张子宇,韩旭这样身体条件的球员,是不是现在压根进不了本子国家队?任何战术的打造,应该都是基于自身的优势条件,而不是去盲目羡慕别人。放弃自己的优势,去盲目跟风无异于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这场比赛,我感觉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有这么有优势的内线却没发挥出内线的优势。战术上我们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短板去打对方的长板,外线压力给的不足没有把本子驱赶进内线。第二,进攻端我们的内线强拆强解能力不足。首先是内线之间的配合默契不足,第二就是我们的内线身体优势是有,但技术不够精细。我们能在NBA立足的大个子,不光是身体优势有,技术同样细腻。大姚,大致无不拥有柔和的投射手感,梦幻的摆脱脚步和极高的护筐意识。但是张子宇这样的新生代高大内线,虐菜局可以大杀四方,但是碰到上强度的对抗,对方如群狼环饲时,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即便如此,我们女篮也并不十分落下风。假设如果是系列赛赛制,我们在战术上再严谨些,也不见得就一定输。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优势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战术设计出了问题?还是队员现有的技术能力匹配不上队员的身体优势?我们的青训选拔在注重身体天赋的基础上,是不是同样关注了队员的技术基本功?而不是盲目的在反思中去否定自己,照抄别人。别人做的好的我们要学习,但抄作业前,不能把人家的名字也抄过来了。 篮球如是,乒乓球如是,各行各业如是。
不提恶心人和事了,看小申大藤的比赛,只能说浪费机会就该接受惩罚 又看了小申和ODO的比赛,只能说ODO输的很可惜,有太多机会能三比一甚至三比零一波流带走比赛,生生拖到决胜局。 两位球员打的都是明牌。小申主打一个锁中路再调动正手,打的就是大藤的护台劣势,中间交替使用突然上强度上质量的变化来破坏大藤的节奏。大藤还是主打主动加质量强攻,结合撕扯两边大角来掰开小申的防线,再配合发球落点变化让小申“站不住”。比赛过程很精彩,回合球也比较多,两位球员的战术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赛中前面小申多次领先,再被大藤逆转,说明大月月还是慢热的老毛病,而且应对变化的能力一般,但是一旦适应,打的还是很强势能拿回节奏。但是到了能够收割比赛的时候,却表现的犹豫,急躁,失误增多,即便赢下的前两局也是爆分后拿下。第三局大比分领先被逆转,第四局也有很大机会赢,结果还是抓不住。 小申的表现确实配得上胜利!虽然大比分一直落后但始终在想办法解决,在关键分的凶稳关系上处理的更合理,看得出来是经历过很多大场面的,虽然俩人年纪相仿,但明显比赛经验,心态上差距还是很明显。 比赛前还有个小插曲。现场比较乱,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看意思是大藤发现球桌和地胶都有问题。一个一米五二的女孩俩手一摁,球桌就开始晃。应该是安装的问题,不是球桌本身质量不合格。地胶应该也是没铺平。但是这些技术问题,裁判也解决不了,最后球员也只能开赛,好在没受影响,大家都健康完赛快乐涨球了。真的,别受伤比什么都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