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哥世锦总冠军 光膀子夺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65 粉丝数: 204 发帖数: 10,142 关注贴吧数: 37
看女篮亚洲杯我们输球想到的 中国和日本在各方面,尤其体育上的爱恨情仇总是最有流量的…… 最近中国女篮不敌日本女篮,再次无缘亚洲杯冠军,网络上又是一片反思之声。输了球当然要反思,尤其面对最近几年强势崛起的日本篮球,但是反思得是地方。网上很多人说,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河村永辉,没有自己的田中心?为什么还要坚持“陈旧”的双塔战术?窃以为,这种反思就有点歪路了。 不知道当年我们的大姚,大致进入NBA时,日本篮坛是不是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姚明王治郅?为什么“我们”不能用X塔对抗中国的移动长城?高大内线,真的“落伍”了么?身高现在在篮球界,真的不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了?如果日本能有姚明,张子宇,韩旭这样身体条件的球员,是不是现在压根进不了本子国家队?任何战术的打造,应该都是基于自身的优势条件,而不是去盲目羡慕别人。放弃自己的优势,去盲目跟风无异于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这场比赛,我感觉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有这么有优势的内线却没发挥出内线的优势。战术上我们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短板去打对方的长板,外线压力给的不足没有把本子驱赶进内线。第二,进攻端我们的内线强拆强解能力不足。首先是内线之间的配合默契不足,第二就是我们的内线身体优势是有,但技术不够精细。我们能在NBA立足的大个子,不光是身体优势有,技术同样细腻。大姚,大致无不拥有柔和的投射手感,梦幻的摆脱脚步和极高的护筐意识。但是张子宇这样的新生代高大内线,虐菜局可以大杀四方,但是碰到上强度的对抗,对方如群狼环饲时,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即便如此,我们女篮也并不十分落下风。假设如果是系列赛赛制,我们在战术上再严谨些,也不见得就一定输。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优势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战术设计出了问题?还是队员现有的技术能力匹配不上队员的身体优势?我们的青训选拔在注重身体天赋的基础上,是不是同样关注了队员的技术基本功?而不是盲目的在反思中去否定自己,照抄别人。别人做的好的我们要学习,但抄作业前,不能把人家的名字也抄过来了。 篮球如是,乒乓球如是,各行各业如是。
不提恶心人和事了,看小申大藤的比赛,只能说浪费机会就该接受惩罚 又看了小申和ODO的比赛,只能说ODO输的很可惜,有太多机会能三比一甚至三比零一波流带走比赛,生生拖到决胜局。 两位球员打的都是明牌。小申主打一个锁中路再调动正手,打的就是大藤的护台劣势,中间交替使用突然上强度上质量的变化来破坏大藤的节奏。大藤还是主打主动加质量强攻,结合撕扯两边大角来掰开小申的防线,再配合发球落点变化让小申“站不住”。比赛过程很精彩,回合球也比较多,两位球员的战术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赛中前面小申多次领先,再被大藤逆转,说明大月月还是慢热的老毛病,而且应对变化的能力一般,但是一旦适应,打的还是很强势能拿回节奏。但是到了能够收割比赛的时候,却表现的犹豫,急躁,失误增多,即便赢下的前两局也是爆分后拿下。第三局大比分领先被逆转,第四局也有很大机会赢,结果还是抓不住。 小申的表现确实配得上胜利!虽然大比分一直落后但始终在想办法解决,在关键分的凶稳关系上处理的更合理,看得出来是经历过很多大场面的,虽然俩人年纪相仿,但明显比赛经验,心态上差距还是很明显。 比赛前还有个小插曲。现场比较乱,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看意思是大藤发现球桌和地胶都有问题。一个一米五二的女孩俩手一摁,球桌就开始晃。应该是安装的问题,不是球桌本身质量不合格。地胶应该也是没铺平。但是这些技术问题,裁判也解决不了,最后球员也只能开赛,好在没受影响,大家都健康完赛快乐涨球了。真的,别受伤比什么都强。
VICTAS是不是国际主流品牌里混的最差的了 今天一大早起来看布达决,发现杜达还是身披维克塔斯战袍。感觉自从维子失去了日男的合约后,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维子出现在国际赛场了。 运动品牌争夺的最核心资源,就是球员和赛事,尤其是顶级球员和大型赛事,因为这代表着品牌的专业性。自从TSP改头换面为维克塔斯之后,球员一直在流失。皮皮虾没有续约转投了尤拉,木原转投了挺拔。说实话,作为经常买维子的回头客,我都不知道木原是维子的人,说明维子根本就没怎么推广过球员,我要是木原,我也不续约了。球员签约也不光是为了钱,肯定也希望品牌方能推广自己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所以目前,维子还只能拿倪奶奶讲故事,拿退役了还犯事的泥洼老师讲故事。再说比赛,基本更没维子什么事。以前TSP的桌子和比赛用球,还出现在国际或者本子国内赛场。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有点名气的专业比赛使用维子的球桌,球,地胶,灯光等等。除了那几个垄断了大小赛的品牌外,729,银河还通过公关拿下了不少球员和赛事。尼塔库牢牢把持着本子女队,伊藤,早田,桥本这些人气女星等都是大姑的人。大藤名义上也是大姑的人,至少衣服,球鞋都是穿大姑。石川虽然退役了,但也拼命带货。大姑还垄断着本子的一些青训机构。此外,球桌,球至少在本子国内赛事曝光度很高。连三哥家的STAG,基本都垄断了草台班低级别的支线赛常挑赛什么的。维子不至于连STAG都争不过吧? 可是维子,手里的资源确实太少,除了2NI,只有几个本子的三四线球员,还有些球员用他家胶皮,但应该也不是签约关系,只是个人行为。品牌方说维子卖的最好的不是板子胶皮,是衣服,因为设计的漂亮。可衣服现在也没人给带货了。没资源可以干这行吗?当然也可以。走大众路线,像本子的地球牌,国内的大维,三维那样,可这是维克塔斯当初大张旗鼓改名的初衷吗? 维子的主打色是蓝色,而且还经常使用撞色设计,都是我最喜欢的元素,所以这个牌子刚出来真是一下子击中我了。真心希望运营方好好把这个品牌做下去,算上前身TSP的历史,毕竟也快100年了。东西的设计,做工,性能都没问题,品牌的历史积淀故事性更不缺,也不是白手起家没钱的,也不缺雄心壮志,怎么就干不过其他家呢?缺的还是如何服务球员,运营球员,争夺赛事的能力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