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31 find31
关注数: 0 粉丝数: 401 发帖数: 34,337 关注贴吧数: 15
普洱综合标准之五: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前 言 普洱茶是云南省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其生产工艺及品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至今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适应我省普洱茶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我省普洱茶标准体系,配合普洱茶产品市场准入,实现我省普洱茶生产“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有标准可依,特组织制定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作为普洱茶加工、生产的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的定义、原料要求及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其技术内容符合NY/T 5019《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规定,从普洱茶产业发展来讲,更具专一性。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思茅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业协会、勐海茶厂、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名志、卢云、程达、江虹建、夏兵、苏向宇、纪文明、蔡新、吕才有、李太仑、张理珉、王星银、李文华、许琨、周红梅。 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加工的原料要求、设备设施、人员条件及加工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产品的标识、包装、贮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茶(熟茶)及普洱茶(生茶)的生产、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 GB 3841 锅炉烟尘排放标准 GB/T 5009.75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卫生通用规范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 5244 无公害食品 茶叶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6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DB53/T 172 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普洱茶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3.2 普洱茶(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3.3 普洱茶(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3.4 普洱散茶 未经蒸压成形的普洱茶(熟茶)。 3.5 普洱紧压茶 包括普洱茶(生茶)和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饼、砖、沱等普洱茶。 3. 6 后发酵 云南大叶种晒青散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和湿热等综合作用,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后发酵包括快速后发酵和缓慢后发酵。 3.7 快速后发酵 云南大叶种晒青散茶在普洱茶产地特有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促进微生物、湿热作用和酶促反应,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 3.8 缓慢后发酵 普洱茶(生茶)在一定温湿度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湿热作用和酶促反应自然缓慢发酵,在较长时间内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
普洱茶综合标准之四: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 前 言 普洱茶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其生产工艺及品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至今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适应我省普洱茶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我省普洱茶标准体系,配合普洱茶产品市场准入,实现我省普洱茶生产“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有标准可依,特组织制定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作为普洱茶鲜叶原料生产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主要围绕普洱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来规范茶园的建设和管理,其技术内容与 NY/T 5018(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相一致,从普洱茶鲜叶原料生产来讲,更具专一性。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思茅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太仑、蔡新、夏兵、吕才有、程达、江虹建、卢云、梁名志、苏向宇、纪文明、张理珉、王星银。 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茶园栽培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地选择、规划,茶园生态建设,茶树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冶,茶树修剪和鲜叶采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茶鲜叶原料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B 11767 茶树种苗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53/T 171 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普洱茶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3.2 普洱茶(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3.3 普洱茶(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3.4 云南大叶种茶 分布于云南省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 3.5 茶园 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种植,生产普洱茶鲜叶原料的园地。 4 园地选择、规划 4.1 园地的选择应符合DB53/T 171的规定. 4.2 茶园规划和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好的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化作业。 4.3 道路规划应根据茶园的规模、地形,地势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主道、支道、步道和环园道。 4.4 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灌、能蓄、能排。 5 茶园生态建设 5.1 生态建设应符合NY/T 5018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相应要求不断提高水平。 5.2 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6 品种和种苗 6.1 应选用经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机构认定(审定)的、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品种搭配应保持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产品开发。 6.2 应使用按国家标准检疫合格的种苗。种苗质量符合GB 11767中的规定。 6.3 选用茶树良种,对低产劣质茶园进行改造。 7 茶树种植 7.1 茶园开垦 7.1.1 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情况,合理规划茶树种植带、园区道路和林地。 7.1.2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选择适宜的时间、方法和施工技术。平地按行距150cm-160cm开挖种植沟。坡地沿等高线开垦,种植梯面宽不低于150cm。种植沟宽50cm以上,深50cm。表土回沟,里低外高。 7.2 茶苗定植 7.2.1 茶苗定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 7.2.2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培方式种植。株距30cm~50cm。 7.3 幼龄茶园管理 移栽后1个月内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行;浅耕松土、勤除杂草;行间铺草或铺地膜,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冬季培土壅根,铺草防冻;适时进行施肥和定型修剪。 8 土壤管理和施肥 土壤管理和施肥按照NY/T 5018的有关规定执行。 9 病、虫、草害防治 按NY/T 5018以及国家相关茶树种植使用农药的最新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10 茶树修剪 10.1宜在茶树地上部分休眠期间进行,修剪后应加强肥培管理。 10.2幼龄茶树应进行三次以上定型修剪,采用平剪或分段修剪。 10.3 投产茶园当年采摘结束后,要适时进行修剪,塑造高产优质树冠。
普洱茶综合标准之三: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 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 前 言 普洱茶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其生产工艺及品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立健全普洱茶“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控制的标准体系,是昔洱茶产业发展的需要,是茶叶产品市场准入的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的产地环境条件,其技术内容与NY 5020《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相一致,从昔洱茶产业发展来讲,更具专一性。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思茅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新、程达、夏兵、江虹建、吕才有、卢云、梁名志、李太仑、苏向宇、王星银、纪文明、张理珉、范焱。 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昔洱茶产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8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83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7484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CB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T 11898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l,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3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648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T 17134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 土壤质量 铅和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和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普洱茶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3.2 普洱茶(生茶) 是以符合昔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3.3 普洱茶(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怔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3. 4 云南大叶种茶 分布于云南省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的总称。 3.5 普洱茶产地 云南境内适合云南大叶种茶树栽培和普洱茶加工的区域。 3. 6 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 影响云南大叶种茶树栽培、普洱茶加工和独特品质形成的气候、土壤、地形、植被和水等自然条件。 4 产地环境条件 4. 1 总体要求 普洱茶产地范围在云南省北纬21°08’~25°43’,东经97°30’~105°38’的区域:海拔800m~2300m,年均气温1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6℃,活动积温4600℃以上,降雨量800mm左右:生态条件良好,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m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lOOm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区域。普洱茶加工环境条件应达到国家相关环境及卫生要求。
普洱茶综合标准之二: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方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普洱茶(熟茶) 感官审评方法 A.1 .1 总则 A.1 .1.1 普洱茶( 熟茶)、感官审评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A. 1.1 .2 散茶的感官审讦项目分外形(条索、色泽、匀整、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是指由色、香、味、形等构成的茶叶外观和内在质量。按照规定的检验程序;根据检验人员正常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评定普洱茶(熟茶)质量的优劣。 A. 1.1 .3 紧压茶的感官审评项目分外形(形状、匀整、松紧)、内质(同散茶)。 A. 1. 2 散茶的感官审评 A. 1. 2. 1 散茶感官审评品质因子 散茶外形审评评比条索、色泽、匀整和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A. 1.2 .2 审评方法 A. 1.2 .2.1 外形审评 用分样器或四分法从标准样(收购样、实物样)和供试样品中分取试样约l00g~180g,分别置于评茶盘中,将评茶盘运转数次后检视茶叶外形。 评比条索:对照标准样比条索肥壮、紧结(或紧实)的程度.以紧结、肥壮、重实的为好,条索松泡、身骨轻的为差。评出供试样相当于标准样的水平。 评比色泽:对照标准样比色泽和嫩度。色泽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色泽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加工的好坏。色泽红褐且均匀一致的为好,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适度且均匀”。色泽发黑或色泽花杂不匀为较差,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过度或不匀”。 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评比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是否适当,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评比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量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等,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A. 1.2 .2.2 内质审评 称取已在评茶盘中混匀的试样茶3.0g,置于1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醒茶(先加入水后,快速将茶汤倒掉),采取2次冲泡法。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2分钟,再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主要审评其汤色,其次为香气和滋味。之后将冲泡后的茶渣进行第二次冲泡,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2分钟,再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又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并以第二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为准: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 评比汤色: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为好;深红色为正常;汤色深暗、浑浊较差。比汤色的深、浅、亮、暗、浊、透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 评比香气比香气的纯度、陈香的持久性及高低。以陈香馥郁或陈香浓郁为好,有酸味、异味、杂味为差。 评比滋味;比滋味的醇和、顺滑程度、浓度及回味。以入口顺滑、醇浓、回甘、生津的为好;不苦、不涩、不酸,醇厚回甜的为正常,有酸味、苦味、涩味的较差。 评比叶底:以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暗淡无光泽(或呈黑色碳化叶底硬,或用手指触摸如泥状均为较差。 A.1 .3 紧压茶的感官审评 A. 1. 3. 1 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因子 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分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外形审评形状、匀整、松紧三项因子,内质评审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A. 1.3 .2 审评方法 A.1 .3.2.1 外形审评 对照企业留存的紧压茶实物标准样进行审评。外形审评形状、匀整、松紧三项因子。形状指形态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否清晰,是否起层落面。匀整指表面是否匀整、光滑,洒面是否均匀。松紧适度,外形色泽红褐(或棕褐)。 A. 1.3 .2.2 内质审评 将部分试样解散混合均匀,称取试样茶4.0g,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采取2次冲泡法,冲泡前先醒茶。注入沸水至杯满,第一次冲泡3分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主要审评其汤色,其次为香气和滋味。之后将冲泡后的茶渣进行第二次冲泡,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再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并以第二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为准: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 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的具体描述、评价和记录同散茶的内质审评。
福建福鼎白毫白茶与景迈产区月光白(月光美人)对比--亲戚?! 亲们,慢些插……为了连贯性能不能等我发完再插? 认识福鼎白茶是2011年年中,当时由于很好奇为什么普洱茶是属于黑茶?6大茶系的来历神马的,然后百度出来的白茶。好吧,不知道的我再简要科普一下,根据发酵度,茶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黄茶及白茶(极轻微发酵及微发酵)、青茶(就是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那类中到中重度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普洱生熟茶及安化茶、藏茶等)。 亲们,刚开始认为茶系划分是纯粹按照颜色来分的请举手…… 切入正题。第一次喝福鼎白茶,就感觉香气清淡,滋味醇和,回甘清透,且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后来我才知道,优质福鼎白茶香气为豆香。豆香?好吧,我一直认为黄豆绿豆没啥香味来着,难道……说的是豆浆的香味吗?光线不好,将就着看吧,这是茶农手里收的白茶,所以没有品牌,产地也不详,只知道是茶农舍不得卖留着自己喝的,然后老范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了一点,呵呵。仅就外观来看,白毫满布,芽尖突出,香气浓郁,色泽明亮,不愧是茶农自家喝的茶,果真垃圾都被消费者喝了吗?洗茶后第一泡,可以看到背后屏幕上的字吧?香气很浓已经出来了第二泡的叶底儿,这个颜色真心漂亮啊,其实还没有完全舒展开,有点像绿茶是不是?第四泡的叶底儿还是第四泡的叶底儿,咋看咋漂亮啊有木有第四泡的茶汤,透过茶汤看见后边的字了没?第五泡的茶汤,泡得久了点,没焖。只泡了五泡,加上洗茶是六道。学小学生,呵呵。@品茶小学生叶底儿,这个时候应该能看出来跟绿茶轻微的差别了第五泡的茶汤,泡得久了点,没焖。只泡了五泡,加上洗茶是六道。学小学生,呵呵。@品茶小学生
香高清冽甘甜——白毫芽孢开汤 开篇:一直对这玩意儿挺好奇,小学生兄说芽孢这东西一般就是景迈地区白毫茶的嫩芽,没韵味适合女人喝。82胸说这东西几乎都是台地,所谓野生芽孢是纯忽悠。 好吧,我不管怎么着还是入了一饼。这是一饼357g拆开以后的样子,一个铁盒子几乎装满了。这个饼很好拆,手轻轻一扭就松动了投茶量看上去不多,实际上还是多了,话说这玩意儿膨胀后很占地方啊洗茶,汤色漂亮吧,略带青黄色,这个时候香气已经出来了。说实话这个香气跟以前喝过的福鼎白茶中白牡丹的香气很像。这是第一泡汤色,本来是可以透过茶汤看到后边电影中的字幕,手机摄像头垃圾了,没办法第一泡出汤后的叶底儿,这时候还没有完全泡开这是第三泡以后的叶底儿,这时候已经基本泡开了,可以看得出形状还是挺漂亮的这是第五泡后的叶底儿,挑了几个漂亮的芽头出来,实话实说,这玩意儿看上去是赏心悦目还是第五泡的叶底儿这是第五泡的汤色,闷得有些久了 说说口感。入口舌后微酸,但很快转化为一股清新的甘甜,香气比较高雅,说不清是什么香气,有些类似于春天某些青草的香气。韵味几乎是没有了,有点是那种清新的甘甜,隐隐透着甘蔗或者说青草香。因为全是带毛的芽头,所以茶汤内含物比较丰富。如果有兴趣的话,这玩意儿也许能有七八泡,另外我感觉这东西还是走绿茶路线比较好,弄干净些不要洗茶,直接拿来泡,做成一小包一小包那样,会有白领女性比较青睐的。题外话:喝惯了普洱生熟茶那种韵味的,不会喜欢这个茶,但就我个人而言,感觉还好,能接受。 汇报完毕,收工。
安全防范措施,想不到好题目了,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自己的电脑,无论采用XP系统还是win7系统,请做到如下几点: 1.卸载掉任何关于360的软件,包括杀毒、安全卫士、浏览器、桌面等等等等。与360有关的一切东西不要安装。不要问我理由,我知道360在国内有很多粉丝,但如果你相信我这个用过360的人,就按照我说的做。 2.请安装“AVAST”软件,该软件免费,只需要提供任意一个邮箱号,就能免费用一年,快到期的时候再胡乱弄一个邮箱号就行,这个软件不验证邮箱号的。另外你还需要安装一个监控类的软件,我推荐新加坡的toolwize care--兔卫士。这两个软件都是简体中文版本的 3.请先用AVAST进行电脑查毒杀毒,然后用toolwize进行体检。 -----------------------------------分割线---------------------------------------- 对于吧主: 1.请对自己日常进行管理操作的帐号设置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复杂密码。 2.如果你这个百度贴吧帐号关联了邮箱,就让邮箱保持一样的密码复杂性。这么说吧,密码达到12位且大小写数字有特殊符的,只要你不中木马,几乎没有被盗可能。推荐类似这样的密码“[email protected]#36 ”---如果你密码像这样复杂,几乎没有被盗取的可能。不要嫌麻烦,你每天都输一遍的时候不超过半个月就会非常熟练。 3.取消掉百度贴吧帐户与其他一切帐户的关联,如新浪微博、人人等。 4.用自己的手机关联贴吧帐号,密码丢失之后用手机找回,而不是用邮箱。记住你那个关联的邮箱密码一定要非常非常复杂,不要怕忘,保存到你手机里还能忘? 5.作为吧主我还是建议手机能够保持上网,如果发现自己账号异常那就用手机上网说明一下。另外不要再设置那么多人情性质的小吧主了,一些年轻的娜迷在线时间长的完全可以胜任。 没了,我知道关于360会有很多人不解,但你不需要了解很多的内幕,你只需要卸载就行,我只能保证说,我推荐的杀毒软件AVAST是国际上很知名的,其他的软件我不便多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