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17_go china17_go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34 发帖数: 3,707 关注贴吧数: 20
Intel Xe桌面独立显卡终于出世!但上来就割了一刀 去年11月初,Intel正式发布了基于Xe LP架构的全新独立显卡,首款产品代号DG1,型号命名为Iris Xe MAX,面向入门级笔记本和台式机市场,还延伸到了媒体服务器领域。 当然,Tiger Lake、Rocket Lake 11代酷睿里集成的核芯显卡,也是基于同样的架构和类似的规格。 这也是1998年的i740昙花一现、2008年的Larrabee出师未捷之后,Intel首次以全新面貌出现在独立显卡市场上,NVIDIA、AMD终于迎来了新的对手。发布之时,Intel表示Iris Xe独立显卡有移动版和桌面版,其中宏碁、华硕、戴尔等的笔记本已经搭载移动版,而桌面版会在2021年初上市,但仅限OEM市场。 Intel今天宣布,Iris Xe独立显卡的桌面版已经正式出货,首发包括华硕、七彩虹两款产品,仅用于OEM整机,不会零售。 其中,华硕的是被动静音设计,正面覆盖大面积的铝质散热片,背部接口一个DVI、一个HDMI、一个DisplayPort。七彩虹的则用上了双风扇(有点夸张),接口看不清但应该相同。Iris Xe独立显卡桌面版的核心规格,与移动版、核显版几乎毫无二致,都是10nm SuperFin工艺制造,最多96个执行单元(768个流处理器)、48个纹理单元、24个ROP单元,搭配128-bit位宽的4GB LPDDR4X独立显存,带宽为68GB/s,支持PCIe 4.0 x4。 当然了,频率、功耗都不尽相同,官方数据移动版1.35GHz、桌面版1.65GHz,而非官方数据说功耗分别为25W、30W。 不过诡异的是,Iris Xe移动版标称最多96个单元,也就是有低配版本,而桌面版首发时官方明确只有96个单元,结果首批发货的,都是80个单元的“阉割版”,也就是屏蔽了1/6的核心单元。 原因尚不清楚,但是考虑到即便满血版的Iris Xe独立显卡性能也只是入门级的,再割一刀更加难以想象。 Intel还强调了该卡的一些功能特性,包括三屏输出、硬件加速视频编解码(包括AV1解码)、Adaptive Sync适应性同步、DisplayHDR、DP4a深度学习推理加速,等等。
锐龙5000H翻身 AMD Zen3撕开游戏本市场一个口子 网友:华硕幻系列、冰刃系列、魔霸系列、枪神系列全线都是锐龙5000H 上周的CES展会上,AMD发布了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这是桌面版锐龙5000之后,7nm Zen3又一个重点市场。 锐龙5000系列依然有H高性能及U低功耗两个系列,其中锐龙5000H全系列采用Zen3架构,有多达八款型号,除了传统的35W HS系列、45W H系列,还首次加入了45W+ HX系列,开放手动超频。 该系列处理器最多8核心16线程,频率更高,首次开放超频,全部支持多线程。三级缓存最多翻番达到16MB(二级缓存仍然是最多4MB),不但翻了一番,而且是统一的整体,可以被所有核心共享访问。 再加上Zen3架构IPC性能提升19%,锐龙5000H系列的游戏性能大幅提升,多核性能更是远胜对手的4核处理器。虽然AMD去年在锐龙4000系列上就推出了H系列处理器,主攻游戏本市场上,但是锐龙4000H的市场表现并不好,除了个别型号之外,大部分游戏本依然选择了酷睿H处理器,AMD的份额几乎为0。 现在锐龙5000H系列不一样了,新品发布之后就得到了联想、惠普、华硕、宏碁、外星人等厂商的力捧,它们的高端电竞游戏本也改用AMD锐龙了。 当然也有厂商选择继续押注酷睿处理器,比如微星今年的游戏本95%的处理器还是酷睿,技嘉的AORUS高端品牌电竞产品也是100%使用酷睿处理器。 无论如何,AMD这一次凭借锐龙5000H系列已经在游戏本市场撕开了一个口子,使用锐龙CPU的电竞产品会越来越多。- THE END - 出处:快科技
对冲基金敦促Intel重大分拆:剥离芯片制造、加强竞争力 转自 快科技 美国对冲基金Third Point今日致信Intel公司董事长奥马尔·伊什拉克(Omar Ishrak),敦促Intel寻求战略替代方案,包括将芯片设计和制造任务进行分离。 分析人士称,如果Third Point要求改革的努力获得支持,则可能导致Intel进行重大重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投资者一直呼吁Intel将更多的制造任务外包,但Intel反应迟缓。 Third Point CEO丹尼尔·勒布(Daniel Loeb)在致Intel董事长伊什拉克的信中称,Intel应立即采取行动,以提升公司作为PC和数据中心处理器芯片主要供应商的地位。 知情人士透露,Third Point已积累了近10亿美元的Intel股份。 该消息传出后,Intel股价上涨6.1%至49.95美元,创下8个多月来的最大涨幅,使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今年以来,Intel股价下跌了约21%。相比之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43%。 芯片设计人才流失 勒布在信中写道,Intel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其“人力资本管理问题”。Intel许多有才华的芯片设计人员纷纷逃离,因为公司现状导致他们士气低落。 勒布称,Intel在微处理器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输给了台积电和三星电子。此外,Intel在其核心的PC和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的份额,也被AMD抢走。NVIDIA在人工智能应用中使用的计算模型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Intel基本缺席这个新兴的市场。 勒布表示:“如果Intel不立即做出改变,我们担心美国获得尖端半导体供应将受到限制,这将迫使美国更加依赖其他国家和地区。” 对此, Intel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称:“我们欢迎所有投资者就提高股东价值发表意见。本着这一精神,我们期待着与Third Point就实现这一目标的想法进行接触。” Third Point在信中称,希望Intel聘请一名投资顾问,以评估各种战略选择,包括是否应该继续作为一家集成式设备制造商(即同时保留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以及剥离一些失败的收购。 消息人士透露,Third Point认为Intel应该考虑将其芯片设计与半导体制造业务分开,这可能涉及到组建一家制造合资企业。 勒布在信中写道,苹果、微软和亚马逊等Intel的客户,都在开发自己的内部解决方案,并将这些设计外包给东亚地区制造。勒布建议,Intel必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来留住这些客户,而不是让他们把生产转移。 此外,勒布在信中还表示,如果Intel不愿通过合作形式解决这些担忧,Third Point将保留“在下届年度股东大会上提交候选人进入Intel董事会”的权利。 外包制造业务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有大量的员工居家办公,学生们在家上网课,这推动了Intel笔记本电脑销量的增长。但除此之外,Intel却未能充分利用人们对更广泛的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如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AI)相关需求。 这主要是因为,Intel的内部制造能力,经常在客户想要的定制芯片方面举步维艰。此外,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更广泛的供应商网络能力,也导致Intel许多产品在速度和能源消耗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 而分离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通过利用外部供应商制造其最先进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帮助Intel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好的芯片。虽然如此,Intel的高管们长期以来却一直抵制这一行动。 然,出售Intel的工厂,甚至将它们更多地开放给代工制造,也可能会带来挑战,因为它们是针对Intel自己的设计流程,而不是其他公司遵循的更广泛的行业标准。 此外,美国对所谓的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也可能会成为分拆的另一个障碍。Intel最强大的制造竞争对手,台积电和三星在海外都有制造基地,鉴于Intel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目前尚不清楚监管机构是否会批准将Intel出售芯片制造业务。 去年1月,在经过半年多的苦苦寻觅,Intel终于宣布,任命公司CFO罗伯特·斯万(Robert Swan)为公司新任CEO。今年6月,Intel芯片设计天才吉姆·凯乐(Jim Keller)意外离职。 知情人士称,凯乐的离职,是因为在“是否应该将更多制造任务外包”方面与公司存在分歧。 之前,Intel一直依赖凯乐的技术专长来设计下一代处理器,如3D堆叠技术。
今天我们来谈谈PC主机省电,计算下电费成本差距~ 最近省电哥用双核奔腾+GTX1650为我们展示了降低体验追求极致省电的玩法,我们来计算一下电费差异,看看能省多少 按照热爱游戏的狂人模式,7X24小时不关机来算主机耗电量: 按照省电哥的标准双核奔腾+GTX1650,80W玩大作,一天玩足12小时,那么是0.96度电,4小时轻负荷应用如看片等,35W左右,耗电0.14度,剩下8小时睡觉,待机25W,那么就是0.2度,一天下来总耗电1.12度 中配置玩家10600K+GTX2070:250W玩大作,12小时下来3度电,4小时轻负荷80W,0.32度电,待机60W,8小时耗电0.48度,一天下来总耗电3.8度 高配置玩家10900K+3090:500W玩大作,12小时6度,4小时轻负荷100W,0.4度电,待机80W,8小时耗电0.64,一天下来总耗电7.04度电 按照我这里东莞的电费标准: 第一档:电价为0.64元/度 第二档:电价为0.69元/度 第三档:电价为0.94元/度 我们按照每月用电在200-400度的第二档计算主机电费: 省电哥双核奔腾+GTX1650电费:0.773元/天,一年下来282元,十年2820元,三十年,8460元 中配置玩家10600K+GTX2070电费:2.62元/天,一年下来956元,十年9560元,三十年28680元 高配置玩家10900K+3090电费:6.62元/天,一年下来2416元,十年24160元,三十年72480元 总的来说,省电哥这套配置用狂热游戏分子玩法去玩30年,能比中配置省2W元,比高配置省6.5W元 呃,其实不如丢10W元去银行存6个五年期,30年下来利息都有8W元 以上只是按照狂热游戏分子每天玩12小时游戏大作的粗略计算,当然不是个个游戏都能跑到这么高功耗,中配置也不是人手10600K+GTX2070,也有10400K+2060的,功耗就更低了,高配置玩家3090能到手的也不多,3080应该还多一些,功耗会更低一点,如果用AMD6800XT或者6900XT功耗更低了,CPU因为这里I吧,所以只用INTEL的算 如果一般正常玩游戏使用,功耗差距会小一些,这里就不再详细去算了
《赛博朋克2077》官方重大补丁发布:解决AMD锐龙“负优化” 转自 快科技 宣布主机玩家全部可退款之后,CDPR随即发布了《赛博朋克2077》最新的1.05补丁,首先面向Xbox和Playstation平台推出,官方承诺将尽快为PC用户推出该补丁。 从更新列表来看,除了修复一大串Bug之外,还着重提升了游戏的性能与稳定性。在PC补丁中,优化了4核 6 核 AMD Ryzen处理器的默认核心/线程使用率。 CDPR表示,8核、12核和16核处理器表现符合预期,故未做调整。与AMD共同测试后发现表现提升仅限6核心以下的CPU,因此决定进行上述调整。 此前报道称,AMD锐龙处理器疑似遭到《赛博朋克2077》“负优化”,SMT多线程技术根本没有用上,核心数越少越明显。 测试显示,16核心的锐龙9 5950X、12核心的锐龙9 5900X没有太明显的影响,6核心的锐龙5 5600X综合性能原本堪比i9-9900K,但在《赛博朋克2077》里只相当于i5-10400F,因为后者可以跑满12个线程。 有网友发现,手动修改《赛博朋克2077》的exe主程序文件,简单替换几个代码,锐龙的利用率就能明显提高,性能也可以提升最多30%左右。 外媒研究发现,《赛博朋克2077》使用了2017年的AMD GPUOpen优化代码,导致多线程技术只针对推土机架构有效,而对锐龙架构无效。此次补丁更新之后,6核心以下的锐龙处理器相信会有明显改观。
14nm最后一战!Intel 11代桌面提前3个月纸面发布 转自 快科技 看来,2021年的第一个月将会无比精彩,除了已经基本确认的笔记本平台的AMD锐龙5000U/5000H系列、Intel 11代酷睿H系列、NVIDIA RTX 30系列,桌面上也会迎来Intel Rocket Lake-S 11代酷睿。 Intel 11代桌面酷睿原计划在明年3-4月份发布,但是根据多家外媒确认,Intel已经将Rocket Lake-S提前到明年1月,只是不确定是月初的CES 2021大展期间推出,还是月底。 无论如何,这次将是一次“纸面发布”,也就是只宣布型号、规格、价格,但暂时不会上市,具体何时能买到仍未可知。 Intel为何如此着急?原因当然很简单——AMD Zen3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最近出尽了风头,尤其是单核心性能、游戏性能也终于补齐,几乎没有任何短板,Intel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实在等不及了,而且正好眼下锐龙5000系列一直缺货,Intel自然希望“趁虚而入”。其实早在10月底,Intel就罕见地公布了Rocket Lake-S的架构和技术特性,确认会采用Cypress Cove CPU架构,最多8核心16线程,桌面首次引入Xe GPU架构,支持DDR4-3200内存、PCIe 4.0总线、USB 3.2 Gen.2x2 20Gbps接口、DLBoost深度学习指令集。 封装接口延续LGA1200,同时带来新的500系列芯片组,并向下兼容至少Z490。具体型号方面,日前曝料了8核心i9-11900K/i7-11700K、6核心i5-11600K/11400等不同型号,其中旗舰级的i9-11900K频率提高到4.8-5.3GHz,但三级缓存依然只有16MB,而且这次没有了10核心。 另外,Rocket Lake-S将继续采用14nm制造工艺,但也是消费级酷睿的最后一次,明年底的Alder Lake 12代将全面转入10nm,并首次引入大小核设计。- THE END -
内存和SSD到手,NUC8I5搞起~ 8259u可还行~ 咸鱼搞的全新NUC8I5,1680性价高,看价格可能是在清库存..... JD搞的两条镁光SODIMM 3200 8G,还有金士顿A2000 500G,本身内存想弄2666足够,可是晚上12点忘记秒了,早上都没货了,只好3200,199,比2666贵了40一条,就当比平时多喝两杯星巴克咯....至于SSD,不算车,本身有先锋的车,江波龙代工,质量可以,不过想着老人用,稳是第一的,还是金士顿大法算了...... 今天配送小哥太懒了,明明早上可以配送,非得拖到晚上,拿到赶紧装好,早点交付给我老豆镁光3200,本想2666的,因为NUC8I5最高支持2400,没货了,看着3200比别家2666便宜,秒之A2000 NVME 500G,性能差点,稳就一个字,金士顿大法好.....几下装上去,毫无难度,我这个厚版的NUC8I5,比薄版本多了一个2.5寸SATA盘位,以后可以扩展装好,个头迷你,对比旁边手机可知大概尺寸,90W的电源适配器体积有点大,确实有点碍事,正面两个U口,一个音频口,开关上面板光面的,原厂带一层膜,必须撕掉的,光面缺点就是容易花,还是磨砂哑光面好背面接口,背面雷电3口,两个U口,一个LAN和HDMI以及电源口随便找了键盘鼠标接上去装系统先接上万年不开一次的老电视,临时充当显示器用,进入BIOS,选项很丰富,包括可以更改电源灯为橙色,可玩性挺高装系统先咯,其他体验迟点补
德国佬还真是钟爱AMD啊 转自 快科技 德国第一零售商:AMD锐龙垄断销量前11、终于卖贵了 MindFactory是德国最大的零售商,每周、每个月都会公布各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包括我们非常关注的CPU处理器,会详细列出AMD锐龙、Intel酷睿在销量、销售额方面的排行、变化趋势。 虽然这只是一家零售商的数据,不能反映全球市场情况,但也很有代表性。MindFactory一共卖了大约3.5万颗AMD处理器、0.5万颗Intel处理器,占比分别为84%、16%。 这并不是AMD的最好表现,从去年8月至今份额超过84%的就有九次,今年4月的时候甚至一度达到91%。更关键的是,AMD处理器上个月的销售额不但历史性地接近1000万欧元(之前最好不过650万欧元左右),而且份额占比同样是84%,而在此之前,AMD的销售额占比一直是低于销量占比的。 这意味着,AMD处理器的平均价格上来了! 虽然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不算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AMD来说绝对是历史性的时刻。畅销处理器排行榜上,AMD更是霸气地垄断了前11名,而且前20名中占了17个席位! 锐龙5 3600持续占据榜首,上个月卖了5210颗,但势头逐渐褪去,比前一个月少了2040颗。 锐龙5 3600XT、锐龙7 3700X分别月销4620颗、4610颗,比前一个月增加3820颗、1200颗,前者从第七直接来到第二。 新一代的锐龙5 5600X初次上榜就排第四,月销3020颗,锐龙9 5900X、锐龙7 5800X则分列第10、第13。 Intel方面最好的是i7-10700K,但只排第12,月销1270颗,i5-10400F 680颗排第17,i9-10850K 550颗排第20。收入排行榜上,AMD也垄断了前9名,前20名中同样有17个。 锐龙3700X 128.8万欧元高居榜首,月增36.4万欧元,锐龙5 3600XT、锐龙5 3600X都卖了超过98万欧元。 新一代中,锐龙5 5600X 92.4万欧元,锐龙9 5900X 83.9万欧元,锐龙7 5800X 52.5万欧元,锐龙9 5950X 13.6万欧元,正是它们带动了AMD平均价格的上涨。 Intel则在前20名中还是只有3个位置,i7-10700K 44.4万欧元排第9,而且下滑了6个名次。 i9-10900K 25.6万欧元、i9-10850K 23.6万欧元分别排第13、第14,各自下滑了3个、2个席位。来看看整体和代表性好的价格走势。Intel这一年多来还是比较平稳的,10代酷睿在4月份发布后还猛涨了一波,现在基本恢复以往水平,基本在280欧元左右。 AMD在去年8月平均还不到200欧元,之后一路缓慢增长,锐龙5000系列发布后迅速拉高,已经和Intel不相上下了!
Intel重新定义处理器:别再光看CPU跑分了 转自 快科技 用电脑这么多年,大家现在能分清CPU和处理器的关系吗?很多年中,大家默认处理器就等于CPU,后者全称是中央处理器,一个人就能演完整场戏,不过现在的处理器可要复杂得多了,不只是有CPU的份儿了。 以Intel为例,他们对自家酷睿的叫法是“智能处理器”,多年来不断地丰富处理器的内涵,从单纯的CPU开始,之后增加了核显GPU,最近几代则是增加了AI核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处理器,特别是在Tiger Lake十一代酷睿处理器上。 目前在x86处理器中,只有Intel的酷睿处理器是做到了CPU、GPU、AI三位一体的,这也是未来处理器发展的三大核心方向。 十一代酷睿处理器升级:CPU、GPU、AI三位一体 2020年9月初,Intel正式发布了十一代酷睿智能处理器,代号Tiger Lake,首批产品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号称近年来处理器史上一次巨大飞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十一代酷睿中从工艺到架构都有极大变化,升级力度在这几代酷睿中是非常明显的,10nm工艺、CPU、GPU及AI全都变了。在工艺上,十一代酷睿采用增强的10nm制程工艺,首次加入全新的SuperFin晶体管技术,官方表示它甚至重新定义了FinFET工艺,号称可带来堪比完全节点转换的性能提升,要知道10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就有1亿/mm2,达到了其他家7nm工艺的水平。 得益于先进的工艺,十一代酷睿CPU的加速频率从上代的3.9GHz一下子提升到4.8GHz,功耗没涨的情况就提升了20%的性能。 CPU方面,十一代酷睿升级到了Willow Cove架构,最多4核心8线程,大幅提升频率、能效,重新设计缓存体系,频率可以达到4.8GHz。GPU方面,十一代酷睿可以说是又一次革命了,这次使用的是全新的Xe架构,是针对高性能游戏、计算推出的新架构,最多拥有96个执行单元(EU),相比Ice Lake增多了一半,同时拥有3.8MB大容量的三级缓存,还提升了内存和架构效率以获得更高带宽。 简单来说,十一代酷睿的GPU浮点性能提升了87%,轻松达到2TFLIOPS水平,相当于入门级独显了,可以流畅运行部分3A大作,英雄联盟、刀塔2、CSGO之类的电竞网游轻松达到100-170fps的性能,流畅无压力。最后一点,十一代酷睿大升级的就是AI单元了。大家知道此前的十代酷睿首次加入了AI加速指令集DLBoost,现在十一代酷睿上Intel又重写了底层架构,针对全场景AI作了加强。 首先,这一代强化了DLBoost指令集,除了已经支持的BF16,又增加了DL Boost:VNNI、DL Boost:DP4A等指令集,带来了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性能或矢量神经网络指令,支持低精度指令,可加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 其次,十一代酷睿还加入了GNA2.0单元,成为一个独立的IP单元,只需低功耗就可以高效推理计算,并且将CPU占用率降低了20%,因此可以全天候使用,不用的时候低功耗待机,需要的时候快速加速AI运算。 给未来处理器划定方向 十一代酷睿更关注真实性能 十一代酷睿发布之后,处理器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回头来看历代酷睿的变化,处理器的内涵是在不断提升的,从CPU到GPU再到现在新兴的AI,已经成为三位一体,CPU可以提升GPU性能,GPU也可以提高AI速度,而AI也可以辅助CPU处理新型任务。 I ntel处理器之所以一直走在前列,随时加入新的单元模块,本质上也反映了Intel的一个思路——以用户关注的实际性能为主,不断提升真实性能体验。之前需要CPU性能,CPU单元就是提升的重点,现在AI人工智能革命来了,AI单元也成为酷睿的重点,而且一代比一代更强,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全场景下AI加速了。 得益于此,十一代酷睿处理器发布之后,现在已经获得了笔记本厂商的全面认可,今年就有100多款设计,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会增加到150款,可以说是笔记本是厂商的主力担当了。 - THE END -
Intel官宣首款10nm+至强:32核心掀翻对手64核心 ntel 10nm工艺目前仍然局限于低功耗的轻薄本领域,高性能的游戏本、服务器都得等明年(桌面快则明年底慢则后年初),其中服务器领域是代号Ice Lake-SP的第三代可扩展至强,官方已确认再次跳票到明年第一季度。 届时,AMD将会发布第三代霄龙,7nm工艺,Zen3架构,最多64核心128线程,Intel的压力可想而知。 非常意外的是,SC 2020超级计算大会上,Intel很大方地公布了Ice Lake-SP的不少细节,一如此前将明年3月才发布的下一代桌面14nm Rocket Lake的架构细节都给提前放了出来。10nm+工艺的Ice Lake-SP和此前发布的14nm Cooper Lake都归属于第三代可扩展至强家族,接口都是新的,只不过一个针对单路和双路,一个面向四路和八路。 根据Intel最新公布的资料,Ice Lake-SP将和轻薄本上的Ice Lake十代酷睿一样,基于新的Sunny Cove CPU架构,但针对服务器、数据中心需要做了调整和优化。 Ice Lake-SP在架构上,每个核心支持352个乱序执行窗口、128个实时载入和72个实时存储、160个调度器节点、280个整数和224个浮点寄存器文件、48KB一级数据缓存、1.25MB二级缓存,相比于延续多年的Skylake老架构有了质的飞跃。 当然,轻薄本的十一代酷睿Tiger Lake已经用上了更新的架构Willow Cove,但只是还没有服务器版本。 Intel此前曾披露过Ice Lake-SP的内核布局图,显示有28个核心,但现在放出的数据是32核心(不知道是否还会有更多)。Ice Lake-SP将在Intel的服务器平台上首次原生支持PCIe 4.0,内存支持八通道DDR4-3200,每路最大容量6TB,当然也支持Intel傲腾持久内存。 同时,它还会加入新的AVX512 SIMD指令集、DLBoost深度学习指令集。性能方面,Intel宣称,Ice Lake-SP对比Cascade Lake(二代可扩展至强),在特定负载中可以带来1.5倍到8倍的性能飞跃。对比竞品,Intel更是声称,Ice Lake-SP只需要32个核心,对比64核心的霄龙7742,就能在特定工作负载中领先对手20-30%。明年下半年,Intel就将推出更新一代的Sapphire Rapids(四代可扩展至强),引入Tiger Lake 11代酷睿的10nm SuperFin工艺,继续增加下一代AME DLBoost指令集,现在已经大规模出样给客户。 根据此前说法,Sapphire Rapids将有最多56个核心(不排除60个),四芯片整合封装设计,同时集成最多64GB HBM内存,还会首次支持DDR5、PCIe 5.0。最新曝料的Sapphire Rapids平台主板设计图,也证实了这一点。INTEL终于要发威了,AVX512加持下特定工作负载领先EPYC 7742 20-30%~有好戏看了,等等......7742是基于ZEN2的二代EPYC吧?Ice Lake-SP面对的可是ZEN3的EYPC三代呀.....
台积电2nm工艺重大突破!2023年投入试产 转自 快科技 这几年,天字一号代工厂台积电在新工艺进展上简直是开挂一般的存在,7nm工艺全面普及,5nm工艺一路领先,3nm工艺近在眼前,2nm工艺也进展神速。 根据最新报道,台积电已经在2nm工艺上取得一项重大的内部突破,虽未披露细节,但是据此乐观预计,2nm工艺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风险性试产,2024年就能步入量产阶段。 台积电还表示,2nm的突破将再次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同时延续摩尔定律,继续挺进1nm工艺的研发。 台积电预计,苹果、高通、NVIDIA、AMD等客户都有望率先采纳其2nm工艺。2nm工艺上,台积电将放弃延续多年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甚至不使用三星规划在3nm工艺上使用的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也就是纳米线(nanowire),而是将其拓展成为“MBCFET”(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也就是纳米片(nanosheet)。 从GAAFET到MBCFET,从纳米线到纳米片,可以视为从二维到三维的跃进,能够大大改进电路控制,降低漏电率。当然,新工艺的成本越发会成为天文数字,三星已经在5nm工艺研发上已经投入了大约4.8亿美元,3nm GAAFET上会大大超过5亿美元。 台积电很少披露具体工艺节点上的投入数字,但是大家可以放开去想象了……呃,时间节点上对标INTEL的7nm,孰劣孰优?而且INTEL还可能延期了,继续打磨10nm+++++++......这是逼INTEL卖晶圆厂的节奏
三年时间,2c4t到8c16t,还便宜一半 呃,右边,2017年入手的xps13 9350,还是高配,双核四线程的i7 6560u,看中了那个不带缓存的斋版iris540,实际用起来体验极差,本子本身散热释放为15w,cpu+gpu双烤,cpu降频为可怜的1.3g,功耗墙温度墙同时撞上,结果是cpu和gpu都不能满血,大败笔 三年后,以当年xps13 9350一半的价格入手yoga 14s 2020,4800u,感觉真香啊,不过联想近年比较坑,这型号做工大面积翻车,现已绝版,新出了个4800h的2021替代……双核到8核,体验提升巨大,cpu不再经常满载,转个码快几倍,看个片挂个bfrc插件可以gpu硬件加速插帧到60fps,丝般顺滑,机器最大支持野兽模式27w功率释放,平时都是只用15w模式,完全够用,温度比i7 6560u低得多 这几年觉得intel真是节节败退的意思,从市场份额就反映出来了,当年AMD 2700u横空出世,一上来就4核8线程,intel措手不及堆个8gen的低压u出来,结果跟6560u一样的撞墙撞到阿妈都不认得了,amd从zen的自我翻身,到zen2的多核无敌,再到zen3的单核+能效比反杀,堪称华丽转身笔记本方面4000系列能效比绝杀,笔记本份额份额开始大幅提速,intel的11gen最多4核,要性能还要放开38w这个直追H后缀的标压版的功耗,能效比还是追不上来,构架不大改10nm看来还要继续打磨几个+才行不过,intel最大的亮点在于xe核显,不过核显驱动intel一直是个吊车尾的存在,希望尽快完善改善体验吧,明年有rdna2的核显对阵xe核显,很有看头 最后,作为二十五年的老i粉,希望intel尽快把10nm打磨好,全面上阵,加快7nm的脚步,大改构架的12gen能如期面世加入竞争,龙争虎斗的场面才是最好的,不然一方独大又是万年牙膏的局面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