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收集狂小俊 资料收集狂小俊
关注数: 5 粉丝数: 14 发帖数: 2,226 关注贴吧数: 1
进化论,what are you 弄啥嘞? 为什么说进化论是伪科学? 因为进化论在自我标榜自然主义的情况下,出现了超自然主张。这种情况,被称为自指悖论。 通过A论证出非A。 我们今天看到的: 微进化——种内进化——遗传祖先 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傍着孟德尔的遗传学。 真正达尔文进化论: 宏进化——种间进化——共同祖先 所有的微进化现象,都可以用遗传变异理论解释。 自然选择或者其他的选择(性择、人择等)只是一个筛选机制,只能减少信息,不能增加信息。 微进化——减少信息 宏进化——增加信息 你怎么通过不断减少信息的方式做到增加信息的? 这就是进化论的悖论。 因此,进化论者的诡辩是这样的。 我们一说种间进化没有经验实证,他们就拿种内进化做证明。 你怎么能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内进化)证明出种瓜得豆,种豆得瓜的? 怎么做到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常识——自然现象 种瓜得豆,种豆得瓜——反常——超自然现象 自诩为自然主义的进化论,怎么出现超自然现象了? 谁看见了?谁见证过? 世界上可有一个看到无生命变为生命? 世界上可有一人看到单细胞变为多细胞? 世界上可有一人看到水生变陆生? 世界上可有一人看到过恐龙变鸟? 世界上可有一人看到过猿猴变人? 难道不知道这些都是超自然现象吗? 你是怎么做到通过自然主义推出超自然概念的? 你怎么做到的? 用无生命物质产生无生命物质(米勒实验),来证明无生命物质可以产生生命物质? 用种内进化(达尔文雀),来证明种间可以进化的? 用种瓜得瓜,来证明种瓜可以得豆? 用跳到椅子上,来证明可以跳到月球上? 有一个人看到过种间进化的实验吗? 有一个人看到过共同祖先吗? 有一个人看到过由非生命而来的生命吗? 有一个经验实证吗?哪怕一个? 这些都是超自然现象。 为什么神创论比进化论科学? 首先,神创论承认——自然来自于超自然,超自然创造自然。 超自然的上帝是万物起源的第一因。 超自然的上帝,超自然的创造。 由A推导出A,这是逻辑一致性。 其次,神创论启示出创造天地的主——耶稣基督,并通过死而复活自证自己的存在。有500见证人,见证耶稣的死而复活。死而复活是超自然现象,见证者甘愿为这个超自然现象殉道,证明他们所见为真。 这是经验实证,有目击者,有见证人。 最后,不论是神创论还是进化论,都必须要有超自然介入。 因为: 第一因为无——无神——无中生有 第一因为有——有神——自有永有 不论是无中生有还是自有永有,都是超自然的。 因此自然必然来自于超自然。 不论主张有神还是主张无神。 不论主张神创论,还是主张进化论。 自然主义本身是狭隘的。 就算是变魔术,也需要魔术师表演吧? 就算是用法术,也需要法师念咒吧? 而进化论主张的是: 没有魔术师的魔术表演, 没有法师的法术咒语。 科学的本质是经验实证,不论经验实证的是自然现象,还是超自然现象。 必须有见证人。 没有经验实证的,必然是伪科学。 未来的世代,必然以今天科学界相信进化论为笑柄。 如同过去时代的人相信天圆地方,相信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相信周易八卦一样。 进化论是伪科学,是玄学。 因为没有经验实证。 进化论,what are you 弄啥嘞?
进化论本身缺少经验实证。这是问题的关键。 进化论本身缺少经验实证。这是问题的关键。 在哥德尔之前的科学界,推崇逻辑实证主义——理性主义; 在哥德尔之后的科学界,能且只能使用经验实证的方法。 举个逻辑实证的例子:我开始跑百米,成绩是14秒, 训练了3个月后,成绩变成了13秒, 又训练3个月后,成绩变成了12秒。 这是完全准确的经验信息,没有任何谎言。 我根据这个信息,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每3个月,成绩前进1秒。 于是,我通过逻辑推理,宣布再训练36个月,我可以在1秒内跑完百米。 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在统计与斜率上。 这是科学的漏洞。 1、枚举不可证全,归纳法需要大样本数,但是,即便是大样本数仍然无法保证完备性。这是统计偏差。 2、你怎么知道这个斜率是个线性方程?这个斜率可以是非线性、非连续性,可以是极限方程,无限趋近于9秒无法突破了。 同样的,进化论的问题也在这里。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现象,叫做“微进化”。 这就是进化论者一直作为进化依据的现象。这是真实发生的,我们可以观察到。 微进化的定义是种内进化,微进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遗传学与信息学的筛减。遗 传学中的杂合子不断迭代,变为纯合子; 信息学中的信息冗余不断筛减信息,变为信息单一。 微进化本质上是减少信息。 而宏进化是种间进化,由简单到复杂。 宏进化的本质是增加信息。 微进化——减少信息 宏进化——增加信息 那么你怎么能够通过不断减少信息的方法,最终达到增加信息的效果呢? 我们只要说进化不可能,进化论者就会用“微进化”作为理论支持。 这就如同,有人说他能跳到月球上,我们说不信,他说,不信是吧,我证明给你看。 然后他跳到了椅子上,说证明完毕。你证明完毕啥了? 通过跳到椅子上,后面纯粹靠脑补,只要假以时日,给个无限大的时间,我终有一天可以跳到月球上。 这就是逻辑实证主义。 NO! 所谓经验实证就是,我们不知道斜率是什么样子,未必是个线性方程。 因此,我们不能靠脑补。我们不能看到你跳到椅子上,推出你能跳到月球上。你必须真的跳到月球上才算数。这就是经验实证。 今天唯一一个进化论的经验实证的实验,就是兰斯基大肠杆菌长期进化实验,目前已经迭代7万代了,大肠杆菌仍然是大肠杆菌。
飞天意面教与裤头进化论 飞天意面教与裤头进化论: 飞天意面教: 认为有一个看不见的造物主飞天意面神,在一次严重酗酒后,创造了世界。据推测,正是酒精中毒导致飞行面条神创造的地球充满种种瑕疵。所有支持进化论的证据都是面条神布置的。他通过让事物显得更古老,测试教徒的虔诚。当科学家采用放射测年法等科学方法,以试图确定事物年龄时,飞天面条神会通过“他面条般神圣的附肢来改变测量结果”,以使结果显得更古老。 裤头进化论: 认为衣服和裤子是近亲关系,原因是1、衣服与裤子具有相同的材质与纤维,2、裤子两裤筒的上端联通,衣服两袖子的中间也联通,这两者具有拓扑关系。 并由此推测它们是由裤头这个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基于共同祖先裤头的两条演化路线图: 裤头——背心——T恤——卫衣——大衣,亚种是:胸罩、坎肩。 裤头——短裤——七分裤——长裤,亚种是:丁字裤、裙子。为什么没有过渡物种呢?这是因为间断平衡。没有找到过渡物种正是进化论的证明。 那么,裤头是怎么来的呢?这属于起源问题,不在进化论的讨论范畴内。 飞天意面教是对创造论的调侃;裤头进化论是对进化论的调侃。 本质上,是争论宇宙、生命、人类的起源问题: 进化论相信——万物起源于时间连续性的进化——时间可以无中生有(无第一因)的产生能量、信息、意识; 创造论相信——万物起源于空间非连续性的创造——有一位自有永有者(有第一因)的创造产生能量、信息、意识。 无中生有与自有永有都是超自然现象,都是不可证伪的。但是,进化论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相对论中,时间是相对的,任何时间问题都必须需要一个参考系和一个观察者。而138亿年的宇宙年龄与46亿年的地球年龄不具备参考系和观察者,因此,在人类意识体产生之前的时间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可以是任意时间。超出人类历史时间的测序方法,本质上是以牛顿绝对时空观为基础的,是假设了一个绝对时空的以太参考系与假设了一个进化事件的观察者。其本质上是用空间算时间,这是完全错误的。而以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来看,上帝六日创造世界是完全是合理的,这取决于上帝的参考系与上帝的观察。所以飞天意面的调侃在爱因斯坦相对论中,不堪一击。
物演通论与六种进化论 王东岳在其《物演通论》中,发挥超级想象力,用进化论贯穿始终。而其物演通论中的进化论其实分为六中进化论,其中前五种都是想象力的思维脑图,只有最后一种可以观察到。 1、宇宙进化论:大爆炸理论。悖论:如果大爆炸始于一个能量无限大的点,那么这个点只受到一个力,就是万有引力。并且这个万有引力无限强大,没有任何能量可以逃逸。也就是说,大爆炸永远不可能从内部发生,除非有一个更强大的力从外面掰开这个奇点,即第一因。 2、化学进化论:元素通过核聚变反应从最初的氢、氦开始,进化形成各种元素。悖论:核聚变反应最终只能到铁,铁之后的元素无法通过聚变反应得到。 3、星系进化论:元素聚集为星云,星云聚集为星系。悖论:现有鸡还是先有蛋?恒星需要元素组成星球,元素需要恒星进行聚变反应。 4、起源进化论:无机物变有机物,有机物变为生命。悖论:物质变生命违反熵增定律,且目前无观察实证可以做到。 5、宏观进化论:一门的生物可以进化为另一门的生物,恐龙变鸟,猿猴变人。悖论:目前没有任何的观察和证据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 6、微观进化论:生物的基因漂移,性状发生改变。这是目前唯一可以观察到的实证现象,本质上是遗传变异的基因信息改变。 假如进化论只是指第六条,那么没有什么可辩论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但是,当进化论无限扩大其理论,将1-5条也列入其中时,我们知道前面五条不是经验实证的真实现象,而是想象力形成的形而上的思维脑图。前五条是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实证支持的科幻或者假说。假如你觉得前面五条是对的,并不需要辩论,只要将经验实证列出来即可。
共生与竞争 实验证明进化伦的错误 那么后来又出来一个狠人,他是大板大学的教授,他用实验证明了进化伦是错误的。这个教授在 1997 年注意到一件事情,大肠肝菌的生命周期非常的短,他就思考是否可以用大肠肝菌模拟进化,大肠肝菌的一个月就是晡乳动物的一万年。所以他就尝试培育大肠肝菌,看看大肠肝菌是否存在进化的过程。 于是他在器皿中放入两种等量的大肠肝菌,一种是经过专门培育的超级繁殖力的,一种是普通的。按理来说,在天然的环境下,它们会因为食物而产生竞争,这个繁殖力特别强的大肠肝菌会不断的繁殖,最终垄断所有食物,导致普通大肠肝菌灭绝。 结果做了一个月的实验,定期、定量的投放食物,最终的结果是:繁殖力特别强的大肠肝菌数量在最初的时间快速增长,但增长到大约是原先数量的三倍之后,就不再增长了;而普通大肠肝菌的数量始终没有变化。繁殖能力强的大肠肝菌并没有完全掠夺所有的食物,而是会顾忌到普通大肠肝菌的生存问题,而控制自己的数量。也就是说,两种大肠肝菌和平相处,而没有产生竞争关系,不会因为一方更强大,就灭掉了另外一方。 这个实验首次证明了「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是不存在的。 这个实验的结果之所以可以动摇进化伦,是因为它是可再现的,谁做都一样。 作者:陈璋写字的地方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jianshu.com%2Fp%2F464116dee5a4&urlrefer=2fca82867276872477a653e3e5ee7631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PS:整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生存共同体,竞争或者生态位竞争,这些都是来自于观察者的主观诠释,并非客观事实。共生是一种保持信息冗余的策略,可以应对任何的突发状况;而竞争是一种养蛊,当蛊王出现的一刻,整个生态系统轰然崩溃。物竞天择的本质是信息单一化,最终变为末支盲端,最终的命运是沙漠化。
进化论、拓扑与思维脑图 人类区别于万物的本质是符号语言,人是语言驱动的意识体。而语言的本质是Word and logos,符号与逻辑。 声音语言只是语言的一种载体,也可以是视觉的字母符号、图形符号、数字符号、肢体符号,也可以是触觉的盲文等。只有符号是不够的,还要有对符号的逻辑运算,包括语法结构、数学运算式、逻辑运算等。 当我们认清了这个问题后,我们就明白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逻辑运算,我们很容易将两个事物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我们具有这种逻辑运算能力。但基于逻辑与想象力的未必是事实,未必在现象界中真的可以发生。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拓扑把一个杯子进化为一个甜甜圈,按照逻辑只要同胚即可,完全符合形而上的逻辑,但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再比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国的周易等,都是可以逻辑自洽的对外在现象进行描述。但是,今天我们知道这些都被丢弃掉了,为什么呢?因为——“经验实证”。 科学就是“经验实证” 我们的想象力与逻辑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可以保证内在逻辑自洽,但是逻辑运算三段式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大前提是无法用逻辑证伪的,因此只能用经验来验证。 这就是科学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而科学主义者可以不加分辨的将大胆假设的假说当成经验实证的定律使用,这本质上是一种独断,是唯心,是谎言。真正的唯物是一切只以“经验实证”为基础,超出经验实证的部分悬置。 为什么说进化论是一种逻辑运算的思维脑图,你发现没有,我可以画出任何商品的进化树图。我可以说衣服和裤子是近亲关系,原因是裤子两裤筒的上端联通,衣服两袖子的中间也联通,这两者具有拓扑关系。并且独断他们是由裤头这个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我可以画出两条演进的路线图: 裤头——背心——T恤——卫衣——大衣,亚种是:胸罩、坎肩。 裤头——短裤——七分裤——长裤,亚种是:丁字裤、裙子 我使用各种进化、退化的方式就可以合理化这个思维脑图。 为什么找不到中间过渡环节呢,这些就是过渡环节,没有进化就是进化。
为什么达尔文进化论有争议?(转载自dissentfromdarwin.org) 为什么达尔文进化论有争议? 介绍 每个人都同意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为什么。 许多达尔文进化论的拥护者宣扬这样一种刻板印象,即该理论之所以有争议,只是因为社会的一小部分宗教团体有社会、宗教或政治上的反对意见。这些倡导者声称,与达尔文进化论没有可信的科学分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来自达尔文主义的科学异议清单表明存在对达尔文理论的可信科学异议。 来自达尔文主义的科学异议名单包括 1,000 多名对达尔文进化论持怀疑态度的博士科学家。该清单表明,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看,对达尔文进化论持有合理的科学怀疑是可能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达尔文进化论持有宗教上的反对意见。相反,有些人为接受达尔文进化论提出宗教(或反宗教)论据。宗教不是这里的问题。问题是是否有可能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怀疑论者。达尔文主义列表的科学异议表明它是。 什么是“进化”? 每当谈到对“进化”的挑战时,仔细定义术语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会导致混乱。“进化”一词有三种常见用法: 进化#1——微进化:生物种群的小规模变化。 进化#2——普遍共同血统:所有有机体都是相关的,并且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进化#3——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随机突变的无指导过程是推动生命进化的主要机制。 没有人怀疑进化#1,它有时被称为“微进化”。一些科学家怀疑进化论#2。但达尔文主义的科学异议清单只涉及进化论#3,也称为达尔文进化论或达尔文主义。签署异议声明的科学家是这样说的: 我们对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能够解释生命复杂性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应该鼓励对达尔文理论的证据进行仔细检查。 我们通过将进化#1 等同于“微进化”——生物群体中的小规模变化来定义进化。总体而言,进化#2 和#3 可能被称为宏观进化,其定义如下: 宏观进化:生物种群的大规模变化,包括根本上新的生物特征的进化。通常,该术语还意味着所有生命形式都通过无指导的自然过程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传下来。 不幸的是,进化论者有时会故意混淆这些定义,希望你不会注意到他们夸大了他们的情况。他们将为微观进化(进化#1)获取证据,然后过度推断证据并声称它支持宏观进化(进化#2或进化#3)。事实上,有时进化论者会将微进化和宏观进化等同起来,认为宏观进化只是重复的几轮微进化加起来。(这些不准确的说法在“微进化是否可以解释宏观进化的科学争论”中得到解决。) 什么科学证据挑战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主义科学异议名单的签署者有许多科学理由对达尔文理论持怀疑态度。在撰写本文时,我们不打算特别代表其中任何一个,但以下部分简要列出了那些挑战达尔文进化论的人经常引用的一些科学数据类型: 遗传学——突变会造成伤害并且不会造成复杂性:达尔文进化论依赖于随机突变,这些突变是由盲目的、无指导的自然选择过程选择的。这个无向的过程没有目标。由于是随机的,它往往会伤害有机体,并且不会改善它们或增加复杂性。正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直到 2011 年去世的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 (Lynn Margulis) 所说:“新突变不会创造新物种;他们创造了受损的后代。”1同样,法国科学院前任院长皮埃尔-保罗·格拉斯 (Pierre-Paul Grasse) 认为,“[突变] 的‘建设性能力’非常有限”,因为“[n] 不管它们有多少,突变不会产生任何形式的进化。”2 生物化学——无指导和随机的过程不能产生细胞复杂性:我们的细胞就像使用机器技术的微型工厂,但却使人类生产的任何东西的复杂性和效率相形见绌。细胞使用微型电路、电机、反馈回路、编码语言,甚至错误检查机器来解码和修复我们的 DNA。正如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布鲁斯·阿尔伯茨(Bruce Alberts)所说:“整个细胞可以被视为一个工厂,其中包含一个复杂的连锁装配线网络,每个装配线都由一组大型蛋白质组成。机器。”3达尔文进化论努力解释这种综合复杂性的起源。生物化学家富兰克林哈罗德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中承认:“目前没有关于任何生化或细胞系统进化的详细达尔文式描述,只有各种一厢情愿的推测。”4 古生物学——化石记录缺乏中间化石:化石记录的整体模式是新生物形式的突然爆发,通常缺乏过渡化石的合理候选者,这与达尔文理论预测的渐进进化模式相矛盾。这种非达尔文模式已被许多古生物学家认可。匹兹堡大学人类学家杰弗里施瓦茨说:“我们对大多数主要生物群的起源仍然一无所知。它们出现在化石记录中,就像雅典娜从宙斯的头颅中所做的那样——成熟且即将消失,这与达尔文对进化的描述相矛盾,进化是由无数微小的变化逐渐积累而成的。”5同样,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解释说:“[新]物种通常突然出现在化石记录中,与它们的祖先没有通过一系列中间体联系起来。”6同样,一本动物学教科书写道:“许多物种几百万年来几乎保持不变,然后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不同但相关的形式。此外,大多数主要的动物群体在化石记录中突然出现,完全形成,并且尚未发现从其母系过渡的化石。”7 新达尔文进化论已经并继续受到主流科学家的批评:每个人都同意微进化的发生。但是,主流科学和学术文献对新达尔文的主张充满了怀疑,即微观进化为证明宏观进化的主张提供了充分的基础。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遗传学系的 Günter Theißen 在《生物科学理论》杂志上写道“虽然我们已经对有机体如何适应环境有了很好的了解,但对进化新奇起源背后的机制知之甚少,这一过程可以说与适应不同。尽管达尔文有不可否认的优点,但解释我们星球上生物的巨大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如何起源的,仍然是生物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8 2011 年《生物学理论》上的一篇论文指出,“达尔文主义在其当前的科学化身中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9和 2012 年,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一本书中指出,“唯物主义的新达尔文自然观几乎肯定是错误的。”10进化生物学家 Stanley Salthe 同样将自己描述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批评者”,11他坚称“无法解释起源,或形式和行为的实际存在”12在生物体中。生物学家斯科特吉尔伯特在《自然》杂志的一篇报告中指出,“现代合成非常擅长模拟适者生存,但不擅长模拟适者的到来”,进化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巴德承认:“当公众思考进化,他们思考翅膀的起源和土地的入侵,...... . . [b] 但这些都是进化论很少告诉我们的。”13 Eugene Koonin 在遗传学趋势中写道,越来越多的不可否认的理由怀疑核心新达尔文主义信条,例如“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的观点,表明“现代综合显然已经崩溃,无法修复”和“现代综合的所有主要原则,即使没有彻底推翻,也被一种新的、无比复杂的进化关键方面的愿景所取代。” 他总结道:“直言不讳,现代综合已经消失了。”14由于这些批评,康奈尔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威廉普罗文认为,达尔文主义者声称“宏观进化是微观进化的简单延伸”是“错误的”。15 对达尔文进化论有许多科学上的反对意见,同样,这并不是说达尔文主义异议名单的任何特定签署者都会提出这些具体论点中的任何一个。相反,这篇文章只是指出了一些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常见科学反对意见。 参考: [1.] Lynn Margulis,引自 Darry Madden,“UMass Scientist to Lead Debate on Evolutionary Theory”,Brattleboro (Vt.) Reformer(2006 年 2 月 3 日) [2.] Pierre-Paul Grassé,生命有机体的进化:新的转化理论的证据(学术出版社:纽约,1977 年)。 [3.] Bruce Alberts,“细胞作为蛋白质机器的集合:为下一代分子生物学家做准备”,细胞,卷。92:291(1998 年 2 月 6 日)。 [4.]富兰克林 M. 哈罗德,细胞之道:分子、有机体和生命秩序,p。205(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 年)。 [5.] Jeffrey Schwartz,突然的起源:化石、基因和物种的出现,p。3(威利,1999 年)。 [6.] Ernst Mayr,什么是进化论,p。189(基础书籍,2001 年)。 [7.] CP Hickman、LS Roberts 和 FM Hickman,《动物学综合原理》,p。866(1988 年,第 8 版) [8.] Günter Theißen,“Salational Evolution:Hopeful Monsters are Here to Stay”,Theory in Biosciences,128:43-44 (2009)(内部引用省略)。 [9.] DJ Depew 和 BH Weber,“达尔文主义的命运:现代综合后的进化”,生物学理论,6:89-102(2011 年 12 月)。 [10.] Thomas Nagel,《心灵与宇宙:为什么唯物主义新达尔文主义的自然观几乎肯定是错误的》(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1.] Stanley N. Salthe,主页,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nbi.dk%2F~natphil%2Fsalthe%2F&urlrefer=2e4d275afafc29ab2b9c1f80c45e8508(上次访问时间为 2009 年 12 月 18 日)。 [12.] Stanley N. Salthe,自然选择概念(以及新达尔文进化论)的分析和批判(第 1 部分)是否适合作为现代主义起源神话的一部分,以及(第 2 部分)解释有机进化的能力(2006 年),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nbi.dk%2F~natphil%2Fsalthe%2FCritique_of_Natural_Select_.pdf&urlrefer=e302c7b5839ed686d1d314c3955210cb [13.] John Whitfield,“生物学理论:后现代进化?”,《自然》 ,455:281-283 (2008)。 [14.] Eugene V. Koonin,“The Origin at 150: Is a New Evolutionary Synthesis in Sight?” ,遗传学趋势,25:473-474 (2009)(内部引用省略)。 [15.]威廉普罗文,“随机漂移和进化合成” ,科学学会 HSS 摘要历史。
欧美科学界对进化论的质疑 介绍 “进化论没有弱点。” 1达尔文游说团的实际负责人 Eugenie Scott 在对媒体发表讲话以回应德克萨斯州教育委员会 2009 年要求学生了解支持和反对新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证据时,承认了这一点. 对于那些关注起源辩论的人来说,斯科特博士的话并不令人惊讶,因为他们熟悉。似乎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新闻媒体引用进化科学家的话说,唯物主义对生物和化学进化的描述是“事实”。参加大学预科或大学水平进化课程的学生被警告说,怀疑达尔文主义无异于智力自杀——你不妨宣称地球是平的。2这样的欺凌足以让许多人相信,仅仅在你的学术地位、你的事业和你的名声上,就更容易接受达尔文主义。剩下的少数坚持者被吓得保持沉默。 但进化论真的没有“弱点”吗?那些对达尔文主义表示怀疑的人是在表现出勇气,还是想把我们带回到平坦地球的黑暗时代和时代的傻瓜?3值得庆幸的是,测试这些问题非常容易:只需检查技术科学文献并询问化学和生物进化是否存在合理的科学挑战。 本章将回顾这些文献,并表明达尔文理论的核心原则以及化学进化的主要理论存在许多合理的科学挑战。那些对达尔文主义怀有怀疑的人不必被那些假装没有科学辩论的学术恶霸吓到。 问题 1:没有可行的机制来生成原始汤 根据生命起源理论家的传统思维,大约 3 到 40 亿年前,生命是通过早期地球上无指导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多数理论家认为,生命的起源涉及许多步骤,但第一步将涉及原始汤的生产——一种简单有机分子的水基海洋——生命由此产生。虽然这种“汤”的存在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大多数生命起源理论的第一步都面临着许多科学困难。 1953 年,芝加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斯坦利·米勒 (Stanley Miller) 和他的指导老师哈罗德·尤里 (Harold Urey) 进行了实验,希望在早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生命的组成部分。4这些“Miller-Urey 实验”旨在模拟闪电撞击早期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在进行实验并让化学产品静置一段时间后,米勒发现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已经产生了。 几十年来,这些实验被誉为证明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能在自然、现实的地球条件下出现的证明,5证实了原始汤假说。然而,几十年来人们也知道,地球早期的大气与米勒和尤里使用的气体有着根本的不同。 Miller-Urey 实验中使用的气氛主要由甲烷、氨和高浓度氢气等还原性气体组成。地球化学家现在认为,早期地球的大气中并不含有可观数量的这些成分。(还原气体是那些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提供电子的气体。)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生命起源理论家大卫迪默在《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评论》杂志上解释了这一点: 这种乐观的景象在 1970 年代后期开始发生变化,当时越来越清楚的是,早期大气的起源和成分可能是火山,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而不是米勒-尤里模型假设的还原性气体混合物。二氧化碳不支持导致可能的单体的丰富合成途径... 6 同样,《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米勒和尤里依赖于‘还原’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分子是含有氢原子的脂肪。正如米勒后来表明的那样,他无法在‘氧化’气氛中制造有机物。” 7文章直言不讳:“早期的气氛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米勒-尤里的情况。” 8与此一致,地质研究并未发现原始汤曾经存在的证据。9 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球早期的大气中没有高浓度的甲烷、氨或其他还原性气体。地球早期的大气被认为是由火山的排气产生的,这些火山气体的成分与地球内地幔的化学性质有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地球地幔的化学性质在过去与今天相同。10但今天,火山气体不含甲烷或氨,也没有还原。 《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的一篇论文发现,地球内部的化学性质在地球历史上基本保持不变,从而得出“生命可能在其他环境或其他机制中发现其起源”的结论。11反对生命组成部分的前生物合成的证据如此激烈,以至于 1990 年,国家研究委员会空间研究委员会建议生命起源研究人员进行“在原始地球环境下对生物单体合成的重新检查,正如目前在早期地球的模型。” 12 由于这些困难,一些主要的理论家已经放弃了米勒-尤里实验和它声称支持的“原始汤”理论。2010 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生物化学家尼克·莱恩 (Nick Lane) 表示,原始汤理论“不成立”并且“已经过了有效期”。13相反,他提出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液喷口。但热液喷口和原始汤假说都面临另一个重大问题。 化学进化死在水中 假设有一些方法可以在早期地球上产生简单的有机分子。也许它们确实形成了“原始汤”,或者这些分子可能出现在某个热液喷口附近。无论哪种方式,生命起源理论家都必须解释氨基酸或其他关键有机分子如何连接起来形成长链(聚合物),如蛋白质(或 RNA)。 然而,从化学上讲,你最不想将氨基酸连接成链的地方是广阔的水基环境,如“原始汤”或靠近热液喷口的水下。正如美国国家科学院承认的那样,“两种氨基酸不会自发加入水中。相反,相反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 14换句话说,水将蛋白质链分解成氨基酸(或其他成分),使得在原始汤中生产蛋白质(或其他聚合物)变得非常困难。 唯物主义者对生命起源所必需的这些最初的、简单的步骤缺乏很好的解释。化学演化实际上是死在水中。
进化论的荒谬 进化论的荒谬: 进化论经历了150年的修修补补,终于进入了暮年,这个理论距离灭亡只有一步之遥。 在达尔文那个年代,还是机械论的年代,大家不知道质能转换,也不知道信息的概念,也不知道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的区别,因此很多的观念都是混淆的。 一、进化论最终必然朝向泛神论(泛灵论): 为什么佛教与新纪元运动,不但不排斥进化论,反而积极的接纳呢?因为在现象界中,存在三个维度——能量、信息、意识。 物质界:能量——能量源 生物界:能量+信息——能量源+信息源 人界(社会界):能量+信息+意识——能量源+信息源+语言源 这三个维度是非连续性的,但是如果试图使用进化论进行串联,最终必然得出的结论是:无能量可以凭空产生能量,能量可以凭空产生信息,信息可以凭空产生意识。 这与科学的第一前设,无中不能生有矛盾,于是导致唯物论崩溃,产生了万物有灵的泛灵论。 唯物进化论最终导向唯心进化论。 二、非平衡态热力学不能支撑进化论: 非平衡态热力学是指在开放系统中,可以产生局部熵减,外部大量熵增,但总熵量仍旧保持熵增。 那么什么是封闭系统、什么是开放系统呢?一台机器如果要全自动(自组织)的运行,需要电池,但是电池只能维持几个小时时间,如果连接到电网上,就可以24小时运行。 于是我们说电池是封闭系统,电网是开放系统。但真是这样吗?机器+电池是封闭系统,机器+电网仍然是封闭系统。电网并不是无限的,只是电网的能量源级数远远大于电池的能量源级数。 对于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大的能量源,我们说地球是开放系统,但是地球+太阳仍然是封闭系统。 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确可以建立一个简单模型的反熵增现象,但是远远不足以支撑进化论。因为一个复杂系统必然是一个负熵系统,而一个复杂系统必然是同时具备——能量源+信息源。 也就是说单单靠一个能量源是无法形成复杂系统的,机器需要电池才能运行,但是单单通过一个电池,是无法进化出机器的。太阳照射鸡蛋,可以孵出小鸡;但是太阳照射石头,永远也不会出现生命。因为鸡蛋中包含信息。 为什么化学进化论已经被完全摒弃了,因为当我们看一个生物的微观环境时,发现DNA、RNA、蛋白质所构建的生物复杂系统,在根本上是与物理学的简单系统不一样。 在本质上,蛋白质是分子纳米机器,DNA是信息数据库+核心处理器,RNA是蛋白质分子机器蓝图。因此整个生物系统,本质上是通过信息指导产生的负熵系统。 而没有信息指导的化学进化论,是永远也无法通过纯化学的方式产生生物细胞,所以其理论必然破产。 三、微进化与宏进化的本质: 1、微进化: 现代生物学所说的进化论,与达尔文时期不太一样,主要是指微进化,是一种突变/选择模式。微进化论是可观察的,但是微进化的本质是信息熵——基因熵——退化。微进化论不能产生新功能,而是通过丧失某些信息而获得一定的选择适应性。是一种“断臂求生”的策略。 微进化的本质是通过信息熵增达到能量熵减。 2、宏进化: 宏进化是对微进化的延伸,其实使用信息学就可以证伪。 六爻的八卦,其信息源就是六爻,其只提供了6个比特的信息,那么最终的变化范围与极限只有64种变化。永远不会出现第65种变化。 而微进化与宏进化的关系是,当我们看到64种变化时(微进化),我们推断会出现第65种变化(宏进化)。我们认为单细胞可以进化成多细胞,爬行动物可以进化成鸟,猫可以进化成狗,猴子可以进化成人,氢元素可以进化成万物。 这种宏进化其实比封神榜还封神榜,全是神迹,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见过。 假如我跑100米短跑花了20秒时间,我训练了一个月成绩变成19秒,又训练一个月成绩变成18秒,我是否可以断言,我训练20个月后,使用0秒跑完100米?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没有收敛极限的概念。100米短跑的极限是10秒左右,这个极限是无法被突破的。 就像6个比特信息量的八卦,其变化极限就是64卦,永远无法突破产生第65卦。 而150年的化石考古也在印证生物信息的论证,在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时,50多个门同时产生,各从其类,相互平行。一直到今天只剩下30多个门。 门与门之间的信息极限极其稳固,无法突破。 没有进化,只有退化——生物信息的本质是信息熵——基因熵。
从费米悖论看进化论的谬误 费米曾经通过宇宙星系的数量预测星系文明,然后说,宇宙星系中至少有中1亿个类地文明。然后他问?这些了文明在哪呢?如果这一亿类地文明中有一个比人类早一百万年,我们今天就看到他们的存在了。(殖民指数计算) 进化论被质疑的地方恰恰是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如果进化是随机且无限的,那么我们可以在宇宙中轻易的看到地外生命,不论是原始生态生命还是地外智慧生命。有人以黑暗森林法则解释我们为什么无法看到地外生命 , 但是我们也没有看到地外原始生命啊?除非你论证地球是宇宙中最后一个原始生态星球,这与论证地球是宇宙中第一个生态文明一样的困难。 而另一个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在地球生命进化的46亿年中,竟然只有人类进化出了意识。据说恐龙在2亿3千万年前诞生,在6千万年前灭亡,中间是1亿7千万年的时间,竟然没有进化出智慧。而人类在300万年前诞生,仅仅1万年,甚至在耶稣之后的2000年就诞生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你敢信? 是不是扯淡?封神榜也没法这么扯淡吧? 如果进化论正确,我们今天应该看到各种各样的意识体,而不是在宇宙中只看到人类这唯一的意识体。如果是随机,你觉得你可以多么幸运的只看到你一种意识体?你要有多么的骄傲自大才能相信?
进化论的迷思 进化论的迷思: 1、意识体: 人是高级动物吗?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生物的共性范畴中,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都是由最小的生命单元——细胞构成。共性总是可以把边界感模糊掉。那么接下来,所有的生物与物质的边界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模糊掉,因为所有的细胞也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因此,人类是高级动物、高级生物都不够直接,在共性部分中,直接的答案是——人类是高级物质、高级能量。 但事实上,人——生物——物质是有明确边界的,也是人类通过理性可以分辨的,不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层面。 物质是仅由能量驱动的; 生物是在能量驱动外,增加信息驱动; 人是在能量与信息的驱动外,增加意识驱动。 人拥有所有物质与生物所不具备的超能力——符号化。人可以将万物符号化,并且形成语言。这是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人是在这个宇宙万物的现象界(非实在界)中,唯一的意识体。 2、超能力: 我们通过共性得到的答案表明,说人类是高级动物,是不够彻底的。彻底的表述是人类是高级能量,这种表述才真正的符合绝对的唯物论——无绝对边界的具有等级观念的一团能量(或一团物质)。 我们通过异性得到的答案是,人类是宇宙现象界中唯一的意识体,的确,我们无法再找到第二个拥有可以符号化万物的物种。我们是唯一具有符号语言能力的意识体。 进化论对人(意识体)的这种超能力并不以为然,但是,同样的不以为然也可以用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对物质而言的超能力是信息驱动的遗传变异。如果物理学对生物学的这个超能力不以为然的话,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宣称,这个世界上没有生物,任何生物都是高级物质。 3、进化的错觉: 在量子领域,我们已经明白量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是两种诠释方法,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具有等价关系。也就是说,对任何现象的诠释,我们都可以使用: 时间诠释——波动连续性 空间诠释——矩阵非连续性 因此,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进化论,来诠释现在所有被人类创造出来的商品,就是在商场和电商中看到的所有的商品。 可以为所有商品分出门界纲目科种属; 可以画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树图; 可以在任意一个种类中横向建立亚种关系图; 可通过相似性建立进化关系假说(但同样无法找到中间过渡环节,因为中间过渡环节通常是商品中的次劣品而无法进入市场) 最后,一个玻璃球与一个智能手机在进化体系中具有亲缘关系,因为它们都含有硅元素,它们的祖先是沙子。在原始沙的某种机缘巧合下,开始进化。
最后一贴——谈进化论的问题和本质 1、生源定律的微观本质: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十分粗糙,但却指向一个实证的事实:生命只能来源于生命。生源定律正是现代医疗化工杀菌消毒的保障定律。而其微观本质,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才被慢慢发现。构成生命的细胞,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酶,而蛋白质不能通过纯粹物理化学的方式获得,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从DNA信息库中借阅转录一段蛋白质的RNA信息,再由核糖体将RNA四个碱基字母的语言翻译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语言,最后这个链式的二维蛋白质链还要被送到陪伴蛋白中折叠成一个具有功能的三维蛋白质。整个这个过程,需要DNA的信息驱动才可以完成,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信息指导,即便你所有的氨基酸都在那里,也无法合成出蛋白质。 生源定律的微观表达是生命必须有DNA信息驱动指导才能合成具有生命功能的蛋白质,虽然巴斯德在做那个实验的时代并不知道这件事。 2、熵增定律与耗散结构: 熵增定律描绘的是万物都是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万物在物理现实的现象界中,总是向着腐朽的方向发展。耗散结构是非平衡态热力学,其现象是开放系统与自组织,但是这种非平衡态仍然遵循熵增定律,只是开放系统中需要增加一个能量源(或信息源)。这种自组织现象只能在有能量源和信息源的时候才会工作。也就是全自动的机械你要持续不断的输送电力。这种自组织现象的开放系统,不是证明无生命可以自动进化论为生命,而是证明可以创造出一个负熵系统,但这个负熵系统仍然需要持续不断的能量源才可以运行。 而永动机认为只需要智慧创造,不需要持续不断的添加能量源;进化论认为只需要有持续不断的能量源,不需要智慧创造。 3、信息论与基因熵: 人类的生老病死现象中,生:满足生源定律,本质是DNA信息驱动。老病:除了病毒和细菌的外在影响外,病与老的本质是细胞分裂复制带来的基因突变导致,这种基因突变其实是信息在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抄写,即信息熵(基因熵)。信息驱动的生命体,在细胞分裂时不断产生基因突变,出现了各种错误,其错误累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了病变——如癌症。老死:一般人体细胞分裂40-60次就停止分裂,原因是染色体端粒不断缩短,最终细胞无法继续分裂,慢慢熵增,其宏观现象就是老与死。整个生命过程是一种信息驱动的过程,信息驱动让生命能量处于负熵状态,薛定谔看到生命是一种负熵状态,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后面有人说是因为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导致,但是整个地球并非是一个生命体,有生命的生物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地球中无生命的物质也处于开放系统中,却永远无法成为生命。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信息驱动。信息熵增维持能量熵减,信息熵增达到最大熵增量时,信息破坏无法驱动,能量熵增。这是生老病死的围观表达。而太阳只是构成生态系统(开放系统)的能量源,却不是生命可以从无生命中进化的因。 就说这些吧,后面几条就不写了。为一些理论而辩护,其实就是带着一个理论的有色眼镜看世界,看到的都是证据,却忽略了盲区。辩论无意义,实证时科学的本质。最后一贴,以后不来了,新年快乐。
熵、开放系统与进化论的矛盾 Entropy, Evolution, and Open Systems Granville Sewell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worldscientific.com%2Fdoi%2Fpdf%2F10.1142%2F9789814508728_0007&urlrefer=3668b495799f4109ba0f3d2ce8af01ca Dr. Sewell, a mathematician,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rmodynamics. He falsifies the commonly asserted claim that all that is needed for the creation, maintenance, and expansion of life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s “an open system” with an external energy source. It is universally understood that entropy (disorder) cannot decrease in an isolated system (the system does not self-order itself). But our earth is an open system, and so entropy might decrease (order can increase), as long as there is a compensating increase (more disorder), outside the earth. This common argument asserts that the spectacular decrease in entropy seen on earth (i.e., associated with life, computers, etc.), is compensated by increases in entropy of the sun. Sewell challenges this compensation idea by showing that in an open system, the "X-entropy" associated with any diffusing component X (if X=heat, X-entropy is just thermal entropy) cannot decrease faster than it is exported through the boundary. Stated another way, the X-order in an open system cannot increase faster than it is imported. Thus, he argues, the very equations of entropic change, upon which the compensation idea is based, when they are examined more closely, actually support the common sense conclusion that "if an increase in order is extremely improbable when a system is isolated, it is still extremely improbable when the system is open, unless something is entering which makes it NOT extremely improbable."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direct observation, it is our universal experience that the only meaningful counterforce to entropic degeneration is an intelligent will. This is the underlying factor which allows people, human society, and life itself - to resist entropic decay. Picture a young lady’s bedroom, which has been undergoing increasing entropy (it is a mess). When it is a closed system (with nothing entering or leaving), the room will never organize or clean itself. But what if it is an open system (so things can enter or leave)? For example, what if we import energy? Will turning up the thermostat reduce the room’s disorder? Will letting sunlight in through the window reduce the disorder? Will opening the widow let disorder escape? What might come in through the window that might reverse the entropy? Letting birds and insects in will not organize the room. Dr. Sewell points out that whatever is impossible within a closed system (i.e., a room that might self-organize), is on a practical level still impossible in an open system.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come into the room and reverse the disorder would be an intelligent agent (i.e., the young lady), or an agent of intelligence (a housekeeping robot). Only an intelligent will can reverse the growing entropy in the room. 熵、进化和开放系统 Granville Sewell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worldscientific.com%2Fdoi%2Fpdf%2F10.1142%2F9789814508728_0007&urlrefer=3668b495799f4109ba0f3d2ce8af01ca 数学家 Sewell 博士研究了生物信息和热力学原理之间的关系。他颠覆了人们普遍主张的说法,即生命和生物信息的创造、维持和扩展所需要的只是具有外部能源的“开放系统”。众所周知,熵(无序)不能在孤立系统中减少(系统本身不会自排序)。但是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熵可能会减少(秩序可以增加),只要地球之外存在补偿性增加(更多的无序)。这个普遍的论点断言,地球上看到的熵的惊人减少(即与生命、计算机等有关)被太阳熵的增加所补偿。 Sewell 通过证明在开放系统中与任何扩散分量 X 相关的“X-熵”(如果 X=热,X-熵只是热熵)不能比通过边界输出的速度更快地减少,来挑战这种补偿想法。换句话说,开放系统中的 X-order 的增长速度不会超过导入的速度。因此,他认为,补偿思想所基于的熵变化方程,当更仔细地研究它们时,实际上支持了一个常识性结论:“如果在一个系统孤立的情况下,阶数的增加是极不可能的,它当系统打开时,仍然极不可能,除非有东西进入,这使得它不是极不可能的。” 意义:就直接观察而言,我们普遍的经验是,对熵变性唯一有意义的反作用力是智慧的意志。这是使人、人类社会和生命本身能够抵抗熵衰减的潜在因素。想象一位年轻女士的卧室,它的熵一直在增加(一团糟)。当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人进出)时,房间永远不会自我整理或清洁。但是,如果它是一个开放系统(因此事物可以进入或离开)怎么办?例如,如果我们进口能源怎么办?调高恒温器会减少房间的混乱吗?让阳光透过窗户进入会减少混乱吗?打开寡妇会让混乱逃脱吗?什么可能会通过可能逆转熵的窗口进入?让鸟类和昆虫进入不会整理房间。 Sewell 博士指出,在封闭系统(即可能自组织的房间)中不可能的事情,在开放系统中仍然是不可能的。唯一可以进入房间并扭转混乱的东西是智能代理(即年轻女士)或智能代理(家政机器人)。只有聪明的意志才能扭转房间里不断增长的熵。
生物信息-新视角 Theme 1: The Nature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Nine of the papers included within these proceedings primarily investigated the nature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hese papers, taken collectively, show us that within any living cell there is a vast amount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more importantly - a huge arra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labyrinth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within any cell greatly surpasses what scientists could have imagined a decade ago. We are experiencing an explosion in our awareness of what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ctually entails. It entails many types of information, encoded by many languages, manifested at many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We are talking about layer upon layer of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networks that enable life are extraordinarily complex, diverse, dynamic, and multi-dimensional. Thes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networks are comparable in many ways to today’s internet. However, while the internet reflects a vast tangle of disjointed websites, a cell’s enormous arra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involves an astounding degree of integration and remarkable unity of purpose (to enable life). We have only scratched the surface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all the aspects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but it is already clear that bi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reatly surpass the best hu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ll scientists should be in awe of what is now emerging. All of this biological information demands an explanation in terms of its origin and preservation. Below are short thumbnail sketches of these first nine papers, and a brief comment on each paper’s significance. Each summary is prefaced by a link to the complete on-line chapter. 主题一:生物信息的本质 这些程序中包含的九篇论文主要研究了生物信息的性质。这些论文综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在任何活细胞中都有大量的生物信息,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信息系统。任何细胞内的信息网络迷宫都大大超出了科学家十年前的想象。我们正在经历对生物信息实际含义的认识的爆炸式增长。它需要多种类型的信息,由多种语言编码,体现在许多不同的生物学水平上。我们正在谈论一层又一层的信息。支撑生命的信息网络异常复杂、多样、动态和多维。这些生物信息网络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与当今的互联网相媲美。然而,虽然互联网反映了大量杂乱无章的网站,但一个细胞的庞大信息网络阵列涉及惊人的整合程度和目标的显着统一(以实现生活)。在了解生物信息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是触及了皮毛,但很明显,生物信息系统大大超过了最好的人类信息技术。所有科学家都应该对现在正在出现的东西感到敬畏。所有这些生物信息都需要对其来源和保存进行解释。 以下是前九篇论文的简短缩略图,以及对每篇论文意义的简要评论。每个摘要前面都有一个完整在线章节的链接。 Biological Information – What is It? Werner Gitt, Robert Crompton and Jorge FernandezDr. Gitt (et al.), a world-recognized specialist in information theor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functional information. Dr. Gitt et al. show that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s exactly the same type of information that we use every day in ou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s what makes life alive, in the same way information gives life to our computers, the internet, and modern society. Like any type of real-world informatio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entails language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and grammar), meaning (an informative message or specification), and purpose (an expected result). Dr. Gitt et al. show that information is itself a non-material entity - it is neither matter nor energy. Mere matter cannot creat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ystems. So how di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rise? Significance: It is irrational to believe that inanimate matter, without any guiding force, can spontaneously give rise to complex information systems embodying language, meaning, and purpose. It is our universal experience that these things arise only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intelligence. If information/language/meaning/purpose do not imply intelligence, then what do we mean by the word “intelligence”? 生物信息——它是什么? Werner Gitt、Robert Crompton 和 Jorge Fernandez 世界公认的信息论专家 Gitt 博士(等人)提供了功能信息的概述。吉特博士等人表明生物信息与我们每天在电子通信中使用的信息类型完全相同。生物信息使生命充满活力,就像信息为我们的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社会赋予生命一样。与任何类型的现实世界信息一样,生物信息需要语言(符号表示和语法)、意义(信息性消息或规范)和目的(预期结果)。吉特博士等人。表明信息本身是一个非物质实体——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单纯的物质不能创造信息或信息系统。那么生物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呢? 意义:认为无生命的物质在没有任何引导力的情况下可以自发地产生包含语言、意义和目的的复杂信息系统,这是不合理的。我们普遍的经验是,这些事情只能通过智能的运作而产生。如果信息/语言/意义/目的不意味着智慧,那么我们所说的“智慧”是什么意思?
生物信息——新视角 In the summer of 2013, the book Biological Information – New Perspectives was published The book includes the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 of the same name, which was held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the spring of 2011.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ymposium and its proceedings? More importantly,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tself? The proceedings include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29 scientists who represent a diverse spectrum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cluding information theory, computer sci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rmodynamics, evolutionary theory, whole organism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 physics, biophysics, mathematics, and linguistics. These scientists generally agreed on three crucial points: 1. Information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ife. Within the simplest cell there exists an immense flow of information through a mind-boggling system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There is constant and mult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teins, RNAs, and DNAs, and thes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networks are in many ways comparable to the internet. 2. Thes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ppear to greatly surpass hu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information systems cannot possibly operate until all the countless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in place - including hardware, software, multiple languages, storage/transmission of communicable prescriptive information units, error testing/correction systems, designated senders/receivers, etc. Such systems must be comprehensive and coherently integrated before they can effectively operate. . 3. The enormous amounts of information found within any cell, and the irreducibly complex nat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an no longer rationally be attributed to just the mutation/selection process. New perspectives are needed that might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rigin, and maintenance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2013年夏天出版了《生物信息——新视角》一书,书中收录了2011年春季在康奈尔大学举行的同名研讨会的论文集。这次研讨会的意义和论文集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生物信息本身的意义何在? 会议记录包括 29 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代表了不同的科学学科,包括信息论、计算机科学、数值模拟、热力学、进化论、整个有机体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数学, 和语言学。这些科学家普遍同意三个关键点: 1.信息是理解生活的关键。在最简单的细胞中,存在着巨大的信息流,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网络系统。蛋白质、RNA 和 DNA 之间存在持续的多向通信,这些生物信息网络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与互联网相媲美。 2. 这些生物信息系统似乎大大超越了人类信息技术。在系统的所有无数组件都到位之前,此类信息系统可能无法运行 - 包括硬件、软件、多种语言、可通信规范信息单元的存储/传输、错误测试/纠正系统、指定的发送者/接收者等。此类系统必须全面和连贯地整合,才能有效运作。 . 3. 在任何细胞中发现的大量信息,以及信息系统不可简化的复杂性,不能再合理地归因于突变/选择过程。需要新的视角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信息的性质、起源和维护。 Biological Information – New Perspectives brings into serious question the long held neo-Darwinian paradigm, which has claimed for over a century that mutation/selection can explain all aspects of the biological realm. In light of the new evidence presented 3 i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 New Perspectives, it is necessary that biologists begin to re-examine neo-Darwinian theory. A major limitation of this book is that its papers are so technical that most readers will not be able to readily absorb them. The book contains 24 high-level, rigorous, and usually exhaus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written by experts in a wide range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 For this reason each of the book’s chapters (papers) tends to be too long and too technical for most non-specialists to absorb. Indeed, the average college professor may have considerable trouble understanding many of these papers which fall outside of his/her area of specializ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book more generally accessible, I have written my own view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book and its general significance. This synopsis attempts to boil down and briefly summarize each paper’s highlights – using less technical language. I hope this synopsis will help non-specialists appreci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authors’ exciting new findings. Because the auth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work were requested to avoid any lengthy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the authors’ findings were usually left un-spoken. For this reason, I attempt to capture the take-home message of each paper. In some instances I will doubtless miss the mark, and in these cases I apologize in advance. Additionally, in this synopsis I take the liberty of adding a limited amount of personal commentary. 生物信息——新观点对长期持有的新达尔文范式提出了严重质疑,该范式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声称突变/选择可以解释生物领域的所有方面。鉴于提出的新证据 3 在生物信息——新观点中,生物学家有必要开始重新审视新达尔文理论。 这本书的一个主要限制是它的论文技术性很强,以至于大多数读者无法轻易吸收它们。这本书包含 24 篇高水平、严谨且通常详尽的科学研究论文,由广泛科学学科的专家撰写。出于这个原因,本书的每一章(论文)往往太长且技术性太强,以至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无法吸收。事实上,普通大学教授可能很难理解其中许多不属于他/她的专业领域的论文。为了使书中的信息更容易获得,我写了我自己对本书亮点及其一般意义的看法。本概要试图归结并简要总结每篇论文的亮点——使用较少的技术语言。我希望这份概要能帮助非专业人士了解这些作者令人兴奋的新发现的重要性。 由于要求对这项工作做出贡献的作者避免任何冗长的哲学论述,因此作者发现的更广泛的影响通常没有说出来。出于这个原因,我试图捕捉每篇论文的关键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我无疑会错过目标,在这些情况下,我会提前道歉。此外,在这个概要中,我冒昧地添加了有限数量的个人评论。
兰斯基大肠杆菌长期演化实验 自1988年以来,密歇根州立大学的RichardLenski教授一直在12个烧瓶里面培养相同数量的大肠杆菌。(通常有大约10亿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类大肠中)。每一个大肠杆菌每天可以分裂7次,一个烧瓶里的细菌总数达到了显著统计结果所需的数亿。定期对这些样本中的基因进行测序。到2016年为止,大约有6.5万代细菌被繁殖,这相当于人类等大型动物超过100万年的历史。 这个实验的结果被广泛宣传,Richard Dawkins称这个实验是“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进化论者认为这是进化的第一个实验证据。 尽管每个种群中的细菌被认为在最初的20,000代中产生了数亿个突变,但是兰斯基教授估计在这个时间框架内,每个种群中只有10到20个有益的突变实现了固定。 最重要的结果是,所有的细菌种群在早期都表现出相对适应性的快速增长。经过2,000代后,进化出来的细菌比祖先大37%,繁殖速度也更快。到20,000代时,细菌数量的增长速度比原始细菌快大约70%。不同瓶子里的种群显示出相似的适应性。 进化论者把结果作为同时发生在所有12个种群中的有益变化的证据。这表明进步是渐进的,这是进化的另一个基石。道金斯写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进化演示。”这是官方报道。 现在是坏消息。 细菌种群适应性的提高不是由有益突变引起的,而是由有害突变引起的。由于这种突变,一些执行许多功能的基因被破坏了。为什么会这样? 被测细菌生活在一个非常有保护性和稳定性的环境中。他们生活在相同的温度下,吃同样的食物——糖,所以他们不需要很多功能。突变破坏了许多未被利用的基因。但是去除这些基因可以节省细菌的能量,细菌可以更快地繁殖。例如,进化出的细菌失去了消化核糖的能力。结果发现, 所有细菌的核糖基因均缺失。 研究发现,大约90%的已确定的有益突变是通过降解或完全破坏各自的祖先基因而起作用的,这种损害是通过自然选择在种群中固定下来的。 对这一结果的简单解释是,强大的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有许多在实验室环境中不需要的功能。细菌可以在没有直接后果的情况下失去它们。从长期来看,失去基因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失去灵活性。如果他们变回更复杂、更危险的环境,变异的细菌将无法生存。 又一个坏消息传了出来。12种细菌群中有6种出现了DNA修复机制丧失,导致了无法控制的突变,这意味着它们的突变率要高得多,大约是正常情况下的150倍。这是由于只有一个额外的核苷酸被插入到基因中,正常情况下,基因可以产生DNA修复蛋白。这种突变有效地破坏了6个细菌种群。 总结 实验表明,突变对基因的破坏非常有效,但这种破坏在短期内可能对细菌有益。 这种进化机制是单向的。突变可以破坏基因,但却无法修复它们。 进化实验表明,超过65,000代人没有产生新的基因。
能量、信息、意识-论唯物进化论的不稳定性 在创造论者看来,能量、信息、意识是三个非连续性的鸿沟,构建了三个绝对的不可逾越的边界。 能量-物质体-宏观:宇宙系统-微观:波粒二象性 信息-生物体-宏观:生态系统-微观:DNA螺旋信息 意识-意识体(人)-宏观:社会系统-微观:符号语言 这三者的差异性,让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三个宏观界限。 但是唯物进化论,会用连续性的进化进行强行串联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会产生一种不稳定性,且非常大的bug。 如果强行串联,也就是说,在量子层面上,就同时具有能量、信息、意识三种属性,只是在量子层面上显现出来的是能量物质属性,在DNA层面上显现出来的是信息生物属性,而在意识层面上显现的是语言意识属性。 这种解释,完全是由唯物进化论推导出来的符合逻辑的唯心进化论,即万物有灵的泛灵论。而且,现在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就是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你如果相信唯物进化论,就没有办法否认他的唯心进化论。因为他就是以你的唯物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推导出来的。 再来看生死的定义: 我们知道,人的意识边界的绝对领域,就是法律意义上自然人的定义。也就是当你的意识活动完全停止时,可以看为死亡。 生:即可以指称出“我”,且可以指称出“我”属性的范畴,即“我≠非我”; 死:即不可指称,意识活动完全停止。 再来看其他分类中的生死边界: 能量:量子总是处于叠加态“我=非我”的状态,必须在意识观察的情况下,才能够波函数坍缩为一个确定态。在这种情况下,量子并没有生死的概念。 信息:人体的新陈代谢,所有的细胞每七年就更换一遍,也就是说七年前的你与七年后的你,在物质能量与细胞信息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即忒休斯之船。但是你并未感觉到自己死过一遍,因为在你的意识领域中,“我仍然是我,我仍然不等于非我,我仍然可以指称出我的属性范畴,虽然这个属性范畴在今天与7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即便在一个人中,仍然有能量、信息、意识的边界区分,且判断指向人生死的标准,就是意识,而不是能量与信息。 但是,如果进化论将三者非连续性鸿沟,强行联结,唯物进化论就马上且必然转向唯心进化论-泛灵论。
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们所看到的万物,其实是光的作用,本质上是电磁波,而且是电磁波中很窄的一段,380纳米到780纳米的波段; 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本质上是机械波,其频率波段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 我们接触的万物,本质上是电磁作用,我们触摸产生的触感,是与不同电磁力作用产生的感觉。 人可以轻易的穿透气态物质,因为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大于1纳米,电磁力呈离散状态;人可以不那么轻易的穿透液态物质,即浮力,因为液态分子间距离在1——0.1纳米之间,电磁作用比气态强;人无法轻易穿透固态物质,因为固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小于0.1纳米。 本质上,构成你周边物理环境的,就是能量的作用,能量与你大脑的交互,形成了现象界的万物。本质上我们物理世界就是一个最完美的虚拟现实世界。 大脑具有先验性,所谓出厂自带的操作系统,这是康德所谓的“先天统觉”与“先天直观”。 先天统觉——就是完形心理,意识会自动将信息组合为一个完形,自动收集秩序化的系统; 先天直观——即时间与空间。而时间与空间的本质,是能量的波粒二象性。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同时具备波动性与粒子性,构成了中观世界中的时间与空间,以及宏观世界的宇宙。量子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像素,既是时间像素,又是空间像素。 而量子的本质,是能量的交换,通过吸收或释放普朗克单位的能量倍数,实现在空间非连续的跳跃。 本质上没有时间,只有空间。而时间只是这种空间非连续性量子跳跃的矩阵,通过等价方程转化,产生的时间连续性的波动幻觉。 本质上,我们的现象界,就是能量与大脑感官的交互,是意识系统与能量矩阵的互动。
假象:创造论与进化论是否只是一种思维的时空转换? 量子的波粒二象性,本质上就是在极微小的状态下的时空转换(一个普朗克时间,可以看做是一个量子非连续性的跳跃,即量子一段一段非连续性的波段)。这就是为什么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是等价的。 矩阵力学明明是一个空间广延性的方程——空间非连续性; 而波动力学明明是一个时间运动性的方程——时间连续性; 但是,一个空间方程与一个时间方程怎么会是等价的呢? 一个空间非连续性的跳跃,却表现出一个时间连续性的波动。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产生测不准原理,这种测不准本质上是时空可以相互转换导致的。当你要测量一个量子准确的位置时,你就测不准速度(空间准确,时间测不准,时间连续性转换为空间广延性);当你要测量一个准确速度时,你就测不准量子的位置(时间准确,空间测不准,空间广延性转换为时间连续性) 如果把进化论看做是一个时间性的创世理论,而创造论看做是一个空间性的创世理论的话。 那么所谓的时间连续性,是否就是空间广延性呢?这种时空转换,就像是托勒密地心说与哥白尼日心说本质上是两个空间坐标系的转换一样。 当把进化论的时间连续性坐标转换成创造论的空间广延性坐标时,我们就发现所谓的时间进化,可以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创造出来。
复杂科学时代之时间不可达 复杂科学时代之时间不可达-P≠NP: 科学开端于培根的16世纪,是在神学与哲学中诞生的,主要使用经验归纳+逻辑演绎。而科学在经历牛顿-机械力,焦耳-热力,麦克斯韦-电磁力,爱因斯坦-核力这几个阶段后,最终进入到量子领域。所有这些,都是对无机物的研究,即对物质-能量的研究。 这些科学被称为简单科学。 而当人们深入到生命科学时,发现其所具有的复杂性。生命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而细胞的复杂度,带出一个概念-“信息”,即遗传信息DNA。 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这是由DNA紧密卷绕在组蛋白的蛋白质上形成的线状结构(结构即信息,结构决定功能) 而DNA这种生物大分子的复杂度代表什么呢?一般DNA中大约有200-1000个碱基对组成,碱基由A-T,C-G四个字母组成,这是生命信息书写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200个碱基对的DNA信息量为4的200次幂,即2的400次幂(量子霸权为2的50次幂),即10的120次幂(1后面120个0)。 本质上生命科学是复杂科学,其最根本的问题是这种巨大的信息量导致的——时间不可达性。 这种复杂性,是达尔文那个时代闻所未闻的,也就是说,这种信息量的巨大,让你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更无法归纳。(138亿年的宇宙时间假设,远远不足以碰撞出一个最最简单的生命细胞) 也就是说,在复杂科学时代,信息量=算力=时间,巨大信息量=时间不可达=时间锁。这是一把P≠NP 的时间锁,锁住人类生命信息密码。 21世纪,当人由物质-能量的简单科学,进入到生命-信息的复杂科学时,时间不可达性,P≠NP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而在其之上还有意识-语言这个超验的领域,是人至今连门都没有摸到的。 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就越发敬畏那创造宇宙万物又赐生命与意识的造物主,祂创造的一切如此复杂,又井然有序,而祂创世的目的只有一个——“爱” 物质-能量-能量密度-动力源——简单科学 生命-信息-信息密度-功能源——复杂科学 意识-语言-认知(智慧)密度-创造源——超科学
关于超自然的起源 进化论学者嘲笑创造论和智力设计论是不科学,不值得科学检验的。他们辩论说,要把某件事当作“科学”,它必须是能够观察和测试的,它必须是“自然的”。 创造论被定义为“超自然的”。神和超自然,都是不能看到和检测的(这样辩论继续),因此创造论和智力设计论不能被当作科学。结果是,所有数据都经过预先想好,假定和接受的进化论的过滤,对其它解释不予考虑。 然而,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是不可以测试和看到的。谈到起源,创造论和进化论都是以信仰为基础的体系。两者都无法测试,因为我们不能回到亿万(或数千)年前去观察宇宙的起源和宇宙中的生命。进化论学者拒绝接受创造论,从逻辑上也迫使他们排除了进化论是关于起源的“科学”解释。进化论,至少在起源方面,在定义上不比创造论更有“科学性”。进化论被设想成唯一能检测起源的解释;所以,它是唯一能被当作“科学的”起源理论。这真是愚昧!维护进化论的学者还没有检验其价值就抵制了一个起源的可行理论,只因为它不符合他们非逻辑性的狭隘的“科学”定义。 根据现代科学假说,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从一个奇点中产生。 大约45亿年前,地球产生。 大约38亿年前原始生命产生。 大约在5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炸。 大约在2亿3千万年前恐龙诞生。 大约6000万年前恐龙灭绝。 大约在300万年前,原始人猿产生。 大约在20万年前,有意识的人类产生。 大约在1万年前,农业文明诞生,文字符号历史宗教等产生,人类从自然界进入社会文明。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 自然——定义为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按照某些特定的物理规律与生化规律运行的秩序 科学——以经验归纳为主,具有可证伪性、可重复性的自然现象 以科学假说为假定前提:在自然诞生之前,也就是在38亿年之前,地球与宇宙中其他的行星是一样的,不存在自然。也就是说自然是无中生有的,不论是进化论或者是创造论,这一点都是共识的。那么,区别在于,进化论认为自然是自动自发的从无中生有(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矛盾,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阐述生命是反熵增系统);而进化论认为自然是有神(智慧)创造的产物。 但是,拿掉进化论与创造论区别的地方,大家共同认同的观点是自然是无中生有的。也就是说自然不是自有永有的,那么在自然产生的每一个过程,不论是进化论还是创造论,每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都是超自然的现象。也就是说: 必然有某个时间点,无生命的物质变成有生命的物质——超自然现象 必然有某个时间点,从冷血爬行动物的蛋中孵出温血鸟类动物——超自然现象 必然有某个时间点,从温血鸟类动物的蛋中孵出哺乳灵长类动物——超自然现象 必然有某个时间点,从无意识的猿类变成有意识的人(意识为可以自然指称出“我”的单子)——超自然现象 另外,从进化论的时间线上看,恐龙诞生于2亿3000万年前,灭绝于6000万年前,经历1亿7000万年,却没有进化出意识,而人类从300万年开始,只经过短短的280万年就进化出意识了。并且在前19万年一事无成,只在最后的1万年突然突飞猛进,建立各种农业文明(根据进化论,20万年前的人的智力水平与现代人没有任何区别) 第三,在整个进化历史中,意识只出现在人中。这个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根据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原则,能够进化出意识的物种应该不只有人类唯一物种才对。甚至,根据费米推论整个宇宙中应该有外星人(其他意识体),但是费米又追问道:外星人在哪呢?——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目前已知并可观察到的的意识体只有人类唯一的存在。
两个思考:宇宙时间与信息密度 138亿年的宇宙时间: 其实这个数字是十分尴尬的数字,因为: 对于创造论者来说,这个时间太长了,宇宙与地球的时间只需要这个数字的百万分之一(1后面六个0,六个量级倍数)即可,大约在六千到一万年左右,大约就是人类历史的时间。 而对于进化论来说,这个时间又太短了,宇宙如果要随机碰撞出一个最简单的DNA链,保守估计,需要在138亿后面在添加98个0(即98个量级倍数),按照概率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产生生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信息密度: 但是进化树是看起来非常完美的一张图,似乎是科学的。其实我们可以画出所有的服饰类、电器类、五金机械类、建筑类、艺术类的所有种类的进化树图,甚至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可以画成进化树图。 但事实上 ,这些东西都不是进化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有没有发现,好像所有信息都可以用进化树画出来。 其实,这个就是思维脑图。 这个是人类思维想象力对信息的一种分类处理方式。 真实的生物学,应该使用信息密度这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与比较。 上述商品中,服饰类的信息密度最低,其次是五金机械(简单机械),其次是建筑(复杂机械),其次是电子电气(含有能量密度-电池的复杂机械)。 而目前最复杂最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其信息密度还没有一个最简单细胞的信息密度大。你认为随机进化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书籍、艺术产品是直接以语言、符号、结构、色彩为载体的信息密度,而其他产品则是间接的将信息密度植入产品中) 信息密度:单位空间内的比特量 解构主义下的存在论哲学: 古典哲学——本体论 现代哲学——认识论 后现代哲学——存在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莱布尼茨“单子论-具有绝对领域的不可分也不可合的基本单位”,海德格尔“存在是存在者(意识、单子)的存在” 通过解构主义,万物都可以解构为“能量+信息”,只有人解构为“能量+信息+意识”。 意识:即可以自我指称出“我”的单子。具有思维意志的绝对领域,不可分割也不可整合。 反熵增系统:能量+信息+设计(意识、智慧) 能量密度:单位空间内的能量——常见的为电池——恒星(大能量密度星体)可以看做是宇宙电池 信息密度:单位空间内的比特量——结构即信息,结构决定功能,人类最顶尖科技的信息密度产品为芯片——但是最复杂的芯片的信息密度,也远低于最简单的细胞的信息密度(DNA链)
宏观进化悖论 宏观进化悖论 根据宏观进化理论,必有某个时刻是无机物进化为有机物的时刻。 1、第一个悖论——氨基酸氧气悖论。氨基酸在有氧环境下无法形成,无氧就没有可以抵挡紫外线的臭氧,在这种恶劣的宇宙环境下氨基酸形成后马上被紫外线分解。 2、第二个悖论——随机碰撞时间悖论,一个最简单的生命DNA中,至少有200个碱基对,其包含的可能性是4的200次方,即2的400次方,即10的120次方,使用量子霸权的碰撞速度2的50次方,即10的15次方,需要10的105次方秒,约等于3*10的97次方年,138亿年约1.4*10的10次方年,时间远远不够。(这个环境是宇宙环境而不是生态环境,这种随机碰撞的频率与数量也不可能高过每秒2的50次方的量子计算速度) 3、第三个悖论——RNA病毒悖论,有理论说生物是由病毒RNA开始,再进化为DNA双分子结构。但是,病毒自己没有细胞,病毒变异是通过生物细胞传播的,单独存在的细胞不具备变异条件。病毒进化不成生物,就没法以生物为载体进化。 4、第四个悖论——DNA与蛋白质悖论。DNA分子形成时,需要一种叫做DNA聚合的蛋白质,把核苷酸连接起来。但是蛋白质要在DNA链上的基因的指控下才能合成。这就像是有一个可自我复制3D打印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内部的软件操作让其打印出自己,软件又要通过硬件来维持运行,硬件又要通过软件来指挥操作。第一个自我复制的机器人怎么产生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