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06北纬30 东经106北纬30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9,940 关注贴吧数: 3
易先生,“智激周瑜”真的既无必要又无可能吗? “易中天先生对智激周瑜这个故事的有四点评价:子虚乌有、形象不好、没有必要,并无可能。” 以上是CCTV对易中天品三国之中流砥柱的节目内容简介。 说来话长,我先说说罗贯中为什么要把周瑜塑造成个小心眼,这难道冤枉周瑜了吗? 关于周瑜,最重要的就是火烧赤壁,其次就是上疏孙权软禁刘备、无视刘备一方的存在取西川。 火烧赤壁自然是周瑜无可辩驳的丰功伟绩,但后两件事说明了周瑜的什么特征呢? 说明这个人不地道。 劫持来做客的盟友,在什么时代都说不通。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不要纠缠。就算是要吞并盟友的势力,正式发起攻击,甚至是偷袭,都说的过去,就这样,还有不守信用的罪名。劫持客人,只能称为下三滥。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儒将”周瑜,连这一点都不懂,说他是小心眼,实不为过。至于取西川,刘备对孙权说周瑜比不久为人下,我是相信的。刘备不会说没有影子的坏话,他不会这么笨。不过这个事也不用争论,因为周瑜死了,没有史实佐证各种赞成或反对的意见。 罗贯中可能从周瑜劫持客人的计划等处,对周瑜的为人本身就有批评的态度,再加上诸葛亮是他要塑造的主角,在赤壁之战中让两个人充分斗智,方才形成了《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篇章。 首先,智激周瑜,并不是促使周瑜主战的原因,《三国演义》也说的很清楚,这场“智斗”是周瑜挑起来的。周瑜主战,早已是他的决心,但看到孔明,故意说主降,是为了难为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不拿出点本事,岂不是被周瑜笑了去。 诸葛亮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老实巴交的,向对孙权一样对周瑜分析形式,就算最后周瑜承认自己主战的意图,诸葛亮也扮演了一个老实的傻瓜角色。 诸葛亮可不会吃这个亏,他从二乔入手,把周瑜气个半死,是何等的酣畅淋漓,让人捧腹之余,叹服诸葛亮的智慧和戏弄对手的大气。 罗贯中的艺术手法和对人物性格塑造,我们更多的是去欣赏,而不是说没有必要。
易先生,“智激周瑜”真的既无必要又无可能吗? “易中天先生对智激周瑜这个故事的有四点评价:子虚乌有、形象不好、没有必要,并无可能。”以上是CCTV对易中天品三国之中流砥柱的节目内容简介。说来话长,我先说说罗贯中为什么要把周瑜塑造成个小心眼,这难道冤枉周瑜了吗?关于周瑜,最重要的就是火烧赤壁,其次就是上疏孙权软禁刘备、无视刘备一方的存在取西川。火烧赤壁自然是周瑜无可辩驳的丰功伟绩,但后两件事说明了周瑜的什么特征呢?说明这个人不地道。劫持来做客的盟友,在什么时代都说不通。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不要纠缠。就算是要吞并盟友的势力,正式发起攻击,甚至是偷袭,都说的过去,就这样,还有不守信用的罪名。劫持客人,只能称为下三滥。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儒将”周瑜,连这一点都不懂,说他是小心眼,实不为过。至于取西川,刘备对孙权说周瑜比不久为人下,我是相信的。刘备不会说没有影子的坏话,他不会这么笨。不过这个事也不用争论,因为周瑜死了,没有史实佐证各种赞成或反对的意见。罗贯中可能从周瑜劫持客人的计划等处,对周瑜的为人本身就有批评的态度,再加上诸葛亮是他要塑造的主角,在赤壁之战中让两个人充分斗智,方才形成了《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篇章。首先,智激周瑜,并不是促使周瑜主战的原因,《三国演义》也说的很清楚,这场“智斗”是周瑜挑起来的。周瑜主战,早已是他的决心,但看到孔明,故意说主降,是为了难为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不拿出点本事,岂不是被周瑜笑了去。诸葛亮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老实巴交的,向对孙权一样对周瑜分析形式,就算最后周瑜承认自己主战的意图,诸葛亮也扮演了一个老实的傻瓜角色。诸葛亮可不会吃这个亏,他从二乔入手,把周瑜气个半死,是何等的酣畅淋漓,让人捧腹之余,叹服诸葛亮的智慧和戏弄对手的大气。罗贯中的艺术手法和对人物性格塑造,我们更多的是去欣赏,而不是说没有必要。
我看待历史的方法--劝沃肯要加强学习,加强理解力,要走正路 沃肯,我还真是非常认真的看了你的帖子,我只能说:你辛苦了。 只是你“更高的高度”在哪里,实在没找到。 你举的李世民等等篡位的家伙为什么有好名声,曹操还没有真的篡位反而落了骂名,由此来说明道德的“迂腐和历史局限”,只能说明你要加强理解力。 正是你自己对道德理解的偏激、狭窄和一知半解才会有这样的评论。 因为看来你也赞成历史对李世民等等的最终评价,所以我仅仅告诉你一句:享有崇高地位的史家绝非你认为的“酸儒”,他们的高度你连做梦都想不出。而我仅仅意识到他们的高度,说了解是谈不到的。而有些人以自己的肤浅和轻浮,随意践踏历史的盖棺论定,以达到某种目的,是可耻和卑鄙的,其中以郭沫若为代表。 你罗列的我们国家现在的一些事实都是大家知道的,只是百度是不容许批判你说的大人物的,你问我为什么不批判,我无言以对。 你举例的历史人物,你罗列了他们的种种缺点,然后问他们怎么不算坏蛋,这个你要问评传的史家或真正的学问家。 我看待这些问题,是努力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定论。当自己没有有把握的看法时,是不会轻易否定历史定论的。我对时人的历史评论,本着相同的态度。但我发现了我有把握的看法时,那是要说说的。
帖吧行为试验报告 帖吧行为试验报告  前天和昨天,我生气或者说失望了,表现的极不理智。  在帖吧,我是尽量理智的。前天以前,我从没有骂过人,别人基本也没骂过我。这或许是镜子原理。  我在试验行为理想主义:表达真诚、善意、激情、温和、大度和包容。  应该说,试验是成功的。  可以说,和我直接打过交道的吧友,都是朋友,包括罗衾不耐。但近几天,我又试验了行为理想主义之绝对的“真”,也就是剔除前面要素里的温和、大度和包容。  结果是惨败,败的都忘记了试验目的,不但搅的自己头晕眼花,还骂了人,此时我真的很羞愧,为此在这里向所有被我骂过的人道歉。  真诚、善意和激情是行为理想主义的核心内容,这个是不能丢的,没有必要反过来试验,其结果可想而知。丢了真诚和善意,马上就被拍死踢走;没有激情,你就只会“看帖不回帖”,帖吧根本不认为有你这位老兄、老弟、老姐或者老妹存在。  但是,温和、大度和包容是行为的手段或者技巧,但行为理想主义之绝对的“真”是什么?  “真”是度,即温度的度,绝对的真是沸水100摄氏度,是超过人体耐受极限的抗生素,是2000万单位的青霉素,是放弃技巧,尽力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以最直接的方式讲出来,一点都不遮遮掩掩,以期取得药到病除的理想效果,其结果是庸医乱用虎狼药,病人当即呜呼哀哉,其家属的愤怒可想而知。  包容及温和拿捏的比较准确的话,就像一个医术高强的医生,病人病情,药物的副作用、病人的体质、耐药性等等完全在其掌控之中,然后制定出可靠的医疗方案,按部就班的实施,最后病人康复出院的目的是应该能达到的。  包容及温和拿捏的不准,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就会不作为,病人因为医生的不作为而毙命,医生自然难逃其咎。这是另外一层意义上的庸医。  但在社会领域,大家并没有医生的明确义务,社会成员个人自愿承担其医生的义务,凭借的是其个人的良知。如果你不愿意这么做,根本没人来指责你。你既然做了,就应该努力作个良医。在社会领域,不作为的庸医是不存在的,他没有足够的良知使其可以称为“医”。而乱用虎狼药的庸医,其必然的宿命就是被指责为别有用心,这是其莫须有的罪名。  帖吧乱用虎狼药的庸医,因为没有杀死病人的严重后果,个人认为还是多一点好,因为这样的庸医越多,表明社会良知越多,表明我们的社会还是有希望的。
美国人为什么选择布什和克林顿--兼向易先生致谦           回复滋兰蕙树兼向易先生致谦  美国人选择了布什和克林顿作为他们的总统,抛弃了戈尔。  易先生和薛涌的看法一样,认为布什的大老粗形象和克林顿的低俗女人品位使他们让选民感到亲切,因为选民大多是大老粗,并且加油站的伙计也喜欢莱温斯基这样低俗的娘们,于是这两位老哥因为如此“亲民”而取得了选民的爱戴,最终取得了总统宝座。  而戈尔,因为儒雅和知识丰富,弯弯绕太多,怎么看怎么象个伪君子,所以选民让他滚回家歇着去了。  我已经就上述意见进行了反驳,我说:美国选民选择克林顿和布什,不是因为他们是没有文化、品位低下的大老粗,而是因为他们是有判断力的、务实的、对别人的私生活与政治理念可以理性的截然分开的有头脑的选民,他们认可的是那两位的政治理念和领导能力。  我的意见对不对?  可以说又对又不对。  对,是因为表述本身是对的。  不对,是因为易先生是在分析美国选民的感性认识,而我肯定的是美国选民的理性认识。以选民的理性来批驳对选民的感性分析,就算最终理性占上风,使我的结论成立,但就辩论本身来说,是不公平的。最老实的做法,是应该就感性论感性,因为感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最终理性战胜感性。  我们就来看看美国选民的感性。  千万别认为我吹牛,我对美国选举不是很关注,只是极普通意义上的关心。对戈尔我仅仅只看到一个画面,因为有事,连播音员在说什么都没听,但我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这老兄根本没戏。  戈尔儒雅与否我不清楚,但他的形象极不讨好。他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晦气。皱着眉,苦瓜脸,头发太长,发霉发苦的味道让人怎么都提不起精气神,再加上易先生所说的罗里罗嗦还总想教人点什么的毛病,反正我是唯恐避之不及。  相比之下,克林顿神采飞扬、布什憨直坚定的形象给人的感觉就好多了。美国人务实,喜欢痛快,要的就是解决问题(哪国人不是这样?),这两位用你根本就用不着思索的语言,两句就说到你的心坎里,还打包票,你不选他,难道去选戈尔?  虽然布什的语法错误连篇,但他表达的内容在美国人看来是不错的。大家不要误会,人们认可的是“不错”而不是“错误”  戈尔说话的内容可能也“不错”,但他太罗嗦,人们根本没有耐心听完,于是这个不错也成了他的“错误”,他只好回家了。  说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发现易先生的“有话你就直说”的题目和他最后的结论吻合了。对读者也是同样道理,有话直说,别弯弯绕,还能一针见血的说到点子上,你的著作肯定有销路。  我不得不遗憾的说,我批评易先生的帖子最终是没有错的。美国人选择克林顿和布什确实不是因为莱温斯基和语法错误,这两件事是他们两位老哥的心病而不是制胜法宝。布什如果没有语法错误,能象克林顿那样表述的更直接,更明确,相信他就不会为那可怜的微弱优势伤脑筋。  易先生的论点和结论是对的,论据错了,如此而已。  但我还是要为自己批评易先生的言词过于激烈而表示歉意。  本帖兼作对滋兰蕙树吧友的答复。
转发易吧跟贴--做人的成功与生命的失败(代拟题目,见谅) 构成鲁迅的最好的要素是他的铁屋精神,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说这个铁屋里的人醒着更痛苦,那么在这个铁屋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醒着的人越来越多,只能是这样。我想这就是鲁迅最后的消极性选择,他并不对自己的这种文化前景有多么热烈的、乐观的展望。   鲁迅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清楚,他就是要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未来的光明世界中去,然后自己最后留在黑暗中,当你体力越来越弱的时候,闸门终于掉下来,把你永远关闭在黑暗中,为黑暗所吞没。他的这种绝望与悲观也可以说到了一个极致。从这样决绝的意义上来看,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各种各样的人里面,尤其缺乏的就是那种认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真正地去做,然后抱定成为失败者,就是这样的失败者最缺乏。今天,没有人愿意成为这种"命定"的失败者,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产生各种各样丰厚的"物产",功名利禄啊,社会影响啊。从民间走向官方,心里总是有某种对"恩宠"的仰望. 很多的伟大人物,很多的先行者,在他们的生前都有一种与风车作战的荒涎感,世俗人感到荒涎可笑的那种状况。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就像康定斯基所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非常艰难地拉着不情愿的人类向前和向上发展。他们生前受尽了嘲讽,在他的逝去多年出后,人们在街角,在广场树立起他们的雕像,希望用大理石,用青铜能够留住他们的身影。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人们愿意和这些艺术家们一样担当着历史的重负和使命,包括悲剧性的命运,而仅是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了艺术家们生前非常孤独地站立的地方。现在全世界上有一种腔调,说知识分子,包括教育家,你不要把自己当作救世主,不要以为你可以拯救人类命运,这种言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潮了。它有一个针对性确是值得思考的,就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人,极有主见的又非常坚定地追求的人,他常常派生出一个负面的东西,就是强加于人。但是反过来,就是补救这个东西的方式,不能说所有的人完全丧失了拯救人类的意识,说完全平面化,完全功利化、利己主义化,拆除所有高度,填平所有深度--那么他就是动物状态,作为补救这个弊病的方式。这样就能够救治专制?能够救治价值一元化?它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社会无价值状态,胸无成竹的状态,完全进退失据的状态。它不是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多元。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多元就是这个社会允许、而且每个人都力争使自己非常坚定的死守独立价值,成为价值世界里的单独的坚定的一元。只有每个价值都成为坚定的"一元"才构成了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多元化。民主也是这样,平等也是这样。 费孝通的两篇文章就谈到他回忆他的老师曾昭伦,他是个化学家,费先生没有说他的课程本身,他的学识本身,他也不是整天在那里道德说教,没有,他就是一个化学家。费孝通至今90岁了还在那里跟他的老师找差距,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离上一代人距离非常远啦,下一代人离他们更远。曾昭伦就是一个老师,一个教育家,一个学者,那一种献身于学术,献身于人类的福祉的这样的一种精神,忘我的精神,纯净的人格精神影响他一辈子。因为费孝通自己是个社会学家,曾昭伦是化学家,从师承关系来说,费孝通没有从他那里接受多少化学知识,到现在一直记住的是曾老师整天穿着一双破鞋子,在学校实验室里忙,回到家里,家里的仆人不认识他了,把他当作客人接待,晚上很迟了仆人一直在那儿纳闷:这个客人怎么还不回家去,在这里呆这么久。还记着曾昭伦老师靠着自己的工资创办中国第一份化学杂志,没有钱买鞋子,常常整天在学院里面走路,莫名其妙,茫无目的,常常走错了地方。常常就处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他不是一个物化的化学家,他确实是一个满腔热情的化学家。   所以有一个学者就把这样的老师,他的教育精神他的教育意义称为"不教之教"。 一个90多岁的人,他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人生,怎么成为费孝通的,他讲到的就是教育精神对他的成全,对这种教育人格的追思、愐怀、心驰神往。
荀况《劝学》全篇   大家学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别扭的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确实是让汉军所有当事人都郁结于心、无法辩解、无所指责的窝囊事。一件顶好的事结果如此窝囊,李广、卫青、武帝,这几个主要当事人都郁闷的不愿再面对此事。 因为谁都没有大错。1.李广 李广满心以为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辉煌,可以一举擒拿单于,出一口常年缺兵少将周旋于数倍匈奴骑兵里的恶气,到头来,却被从前锋的位置踢开,让他去旁边捡漏!而且漏都没捡着,没捡着漏的原因还主要在自己,怪不着别人!嘿嘿,太滑稽了!太可笑了!命运捉弄人也太不留余地了。罢罢罢,今世的英雄梦该醒了。也许,你过于渴望的东西上天是不会给你的。既然上天与你作对,那就把这一腔热血还给上天吧!2.卫青 卫青很郁闷。本来这次会是多么高的荣耀啊,可面对人生如此盛宴,内心的平衡丢失了,光想着怎么分蛋糕,忘了蛋糕还没有上桌!本来他分蛋糕的私心并不强烈。李广如果成功,以他原有的威望,那抗击匈奴的英雄谱里,卫青就不要指望头把交椅了,非李广莫属。卫青是有气度的,他不会过于计较这些,既然李广是前锋,就让他去吧。可是有问题,武帝有密诏。密诏里武帝不太相信李广的能力,而且李广年纪太大。卫青难办了。他最后的决策不能说是错的:执行圣意,顺带成就自己无人能比的荣耀,这样很自然且无可指责。可 李广的怒气让他总感觉这事确实不怎么地道,确实有点亏心,所以李广的态度他没有计较。 李广闹情绪是小事,连李广自己也没有把这事当什么能塌天的大事。但结果出了大事:单于跑了!李广迷路了!就是说,蛋糕打翻了!无上荣耀转眼变成了灰头土脸!而且卫青本来就觉得有点对不住的李将军,犯了贻误军机的罪过,而这是包庇不了的。他派人去安慰李广,并通知他去军事法庭。结果李广自刭。卫青能做的,只有听天由命。应该说,从此卫青的心也冷了,今世再也不会有青年英雄的激情,除了冷眼操作人生,低调处理事物,他鼓荡于胸的英雄气熄灭了。3.武帝 武帝,他是皇帝,事情搞成这样,他有权力批评这个,处分那个。可是,他不蠢,他知道自己直接插手人员调遣是这次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也别扭。李广是外人,谁都能手到擒来的大功劳自然要给自己人,况且李广年纪又大,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劳,还那么大名声!在要树立的英雄人选里,他是必需丢弃的。丢弃了李广,可事情搞砸了,这他没有料到。让他想不通的是:让李广继续打前锋就真能不出岔子吗? 他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他别扭,我们也别扭。 别扭的漠北之战。
别扭的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确实是让汉军所有当事人都郁结于心、无法辩解、无所指责的窝囊事。一件顶好的事结果如此窝囊,李广、卫青、武帝,这几个主要当事人都郁闷的不愿再面对此事。 因为谁都没有大错。1.李广 李广满心以为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辉煌,可以一举擒拿单于,出一口常年缺兵少将周旋于数倍匈奴骑兵里的恶气,到头来,却被从前锋的位置踢开,让他去旁边捡漏!而且漏都没捡着,没捡着漏的原因还主要在自己,怪不着别人!嘿嘿,太滑稽了!太可笑了!命运捉弄人也太不留余地了。罢罢罢,今世的英雄梦该醒了。也许,你过于渴望的东西上天是不会给你的。既然上天与你作对,那就把这一腔热血还给上天吧!2.卫青 卫青很郁闷。本来这次会是多么高的荣耀啊,可面对人生如此盛宴,内心的平衡丢失了,光想着怎么分蛋糕,忘了蛋糕还没有上桌!本来他分蛋糕的私心并不强烈。李广如果成功,以他原有的威望,那抗击匈奴的英雄谱里,卫青就不要指望头把交椅了,非李广莫属。卫青是有气度的,他不会过于计较这些,既然李广是前锋,就让他去吧。可是有问题,武帝有密诏。密诏里武帝不太相信李广的能力,而且李广年纪太大。卫青难办了。他最后的决策不能说是错的:执行圣意,顺带成就自己无人能比的荣耀,这样很自然且无可指责。可李广的怒气让他总感觉这事确实不怎么地道,确实有点亏心,所以李广的态度他没有计较。李广闹情绪是小事,连李广自己也没有把这事当什么能塌天的大事。但结果出了大事:单于跑了!李广迷路了!就是说,蛋糕打翻了!无上荣耀转眼变成了灰头土脸!而且自己本来就有点对不住的李将军,犯了贻误军机的罪过,而这是包庇不了的。他派人去安慰李广,并通知他去军事法庭。结果李广自刭。卫青能做的,只有听天由命。应该说,从此卫青的心也冷了,今世再也不会有青年英雄的激情,除了冷眼操作人生,低调处理事物,他鼓荡于胸的英雄气熄灭了。3.武帝 武帝,他是皇帝,事情搞成这样,他有权力批评这个,处分那个。可是,他不蠢,他知道自己直接插手人员调遣是这次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也别扭。李广是外人,谁都能手到擒来的大功劳自然要给自己人,况且李广年纪又大,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劳,还那么大名声!在要树立的英雄人选里,他是必需丢弃的。丢弃了李广,可事情搞砸了,这他没有料到。让他想不通的是:让李广继续打前锋就真能不出岔子吗? 他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他别扭,我们也别扭。 别扭的漠北之战。
〔原创〕蜀汉新说(二) 《新说三国》改名为《蜀汉新说》这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定名为 一、刘备其人二、双向选择 上回说到刘备拣了诸葛亮这个大钱包。话又说回来,隆中对虽然是满分试卷,但仅仅是针对刘备心目中的标准答案而言。考官刘备自己心里的两个大疙瘩一个都没有解开:怎么才能吞了刘表和刘璋的地盘又不惹一身臊?两路出击攻曹操时孙权怎么办?诸葛亮当时在他的茅草房里侃侃而谈描述天下有变后攻曹操的宏伟蓝图时,这两个聪明人物都心照不宣。刘备见诸葛亮没有谈他心里的第二个大疙瘩,只能在内心很理解的笑一笑,理解诸葛亮是人不是神。诸葛亮也只管信口胡说,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刘备的反应:如果刘备不知进退地问攻曹操时孙权怎么办,那他就决不会跟刘备走!和一个榆木疙瘩死脑筋混在一起没什么好果子!这一场试探双方都给对方打了及格。刘备原本也没指望诸葛亮是个神,现在就能解决神才能解决的问题。他是英雄。英雄是不会指望在现实中找个神帮自己的。至于第一个迫在眉睫的大疙瘩却不得不问。然而他失望了,诸葛亮只是笼统地说“天与”就该取,怎么取刘表和刘璋的地盘又不惹一身臊,他高卧隆中,也没有具体的办法。刘备虽然失望,也理解,只能看具体情况捕捉时机。 于是,刘备带着诸葛亮这个高分考生不无愉快地走向新野。他知道荆州这块肥肉已经熟了,猛兽都闻着味道了。这个山野才子除了侃侃而谈应该能帮他做点什么……。
床前明月光之“床” 李白的《静夜思》中头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很多人似乎从未对其产生过疑问,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床榻之床。这一点进一步搞搞清楚应该很有必要。理解为,或者不假思索想当然地认为此处的床就是床榻之床,这首诗的画面就会让人产生某种疑惑,有种嬉戏感,与思乡之情不那么协调:飘飘欲仙如李白者,睡眼朦胧中看到床前的月光,就疑是地上霜了;或者思乡的李白睡不着,辗转反侧间看到床前的月光,就疑是地上霜了,这样未免显得不那么超凡脱俗,不那么仙,不符合李白在诗中一贯自我形象的塑造。李白诗中的另一个床,《长干行》中“绕床弄青梅”的床,公认为井床之床,这一点应无歧义。以一个作者所用之词词义的一贯性,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似也应为井床之床。如理解为井床之床,此诗的情景就有了变化:诗人李白因为境遇、情感、理想、思想上的问题,总是易于无眠的,这符合我们对于“诗人”这个概念的想像。既无眠,古人一般总有一个院子,或大或小,总要去走走的。院子里一般而言有一口井,有井一般而言就有井栏,是为井床。就是床前明月光里的床。月光撒在此处,似乎更为妥当。无眠独步,诗人一般总是低着头,因此才能先看到“床前明月光”,后“举头望明月”。如果诗人躺在床上,先看“床前明月光”,再“举头望明月”,不说动作次序上的不自然,由于他在“床上”,举一下头就能望见明月?这非常值得怀疑。以上确实只能算猜度,无“真凭实据”。这里我们还有一个更“确凿”一点的“证据”,就是理解为井床后,能更加符合作品的主旨。该诗的主旨是思乡,而井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指代故乡。明月和井,有两个抒发主旨的要素,是否使该诗的主旨表达的更为完整和彻底呢?然而,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说,李白《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白帝”被他小时候误解为身着白衣的帝王,而非白帝城,虽是误解,但增添了诗景,以致恋恋至今。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如果理解为床榻之床,较之诗人月下独步会产生一丝谐趣,弃之未免可惜。但既然不能让白帝的误解持续下去,床之误解也应当正名,不能让诗人永远躺在床上。
三国胆大人物排行榜 各位吧友,我们在易吧开展了三国胆大人物排行榜的评选活动,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现在根据讨论结果颁奖: 胆大包天奖得主:祢衡祢正平(祢衡真乃中国史第一猛男,不入他的法眼,不管你是谁,管叫你觉得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 胆大撞运奖得主:邓艾邓士载(据说偷过阴平是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投机活动)胆大心痛奖得主:姜维姜伯约(有解剖证明书) 胆大胡为奖得主:董卓董仲颖胆大胡吃奖得主:完体将军夏侯敦(好胃口) 胆大帅呆奖得主:赵云赵子龙 胆大酷毙奖得主:文淑文(阿)鸯 胆大表演奖得主:甘宁甘兴霸(得奖事迹:百骑劫魏营)胆大信口开河奖得主:易迷易中天(得奖事迹:说陈寿不是拍马就是无知) 胆大休夫奖得主:曹夫人丁氏 胆大麻痹奖得主:关羽关云长(刮骨疗毒不怕痛、大意失荆州均由麻痹导致) 无畏巾帼感动大奖得主:刘夫人靡氏 (好人啊) 胆大心细奖得主:张飞张翼德(长坂坡喝退曹操后拆桥是正确的,对他的批评是错误的) 胆大开颅未果奖得主:神医华陀(绝对是谋杀,阿瞒判断准确) 胆大狡辩奖得主:钟会钟士季(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妙绝!) 胆大心虚奖得主:诸葛孔明(空城计汗湿其背)胆大心不虚奖得主:曹操曹孟德(空城计未见出汗记录) 胆大苦劳奖得主:周泰 胆大玩弄男性奖得主:美人貂婵 胆大出击奖得主:张辽张文远胆大裸奔奖得主:许褚(该奖项得到提名的还有祢衡,鉴于祢衡裸而未奔,故此落选)胆大离家出走奖得主:孙尚香(从娘家到夫家、从夫家到娘家均不告而别,离家出走,让人无语) 胆大打盹奖得主:吕布吕奉先(白门楼打瞌睡,后果严重) 胆大弱视奖得主:杨修杨祖德(三国最不懂别人眼色的人物) 胆大爆裂奖得主:夏侯杰(这位小哥得知自己进入胆大人物排行榜,颇为欣慰。咱们就当积德行善) 胆大骂人白骂奖得主:张松张永年(老曹的脾气他摸得准:以他的身份、骂的内容,曹操都不会杀他) 不准胆大安慰奖得主:魏延魏文长(子午谷之谋为其终生遗憾) 胆大魅力奖得主:羊诂和陆抗并列(君子之风放射出的强大人格魅力让我等屑小之人钦敬仰慕之情难以言表) 胆大胡说有理奖得主:秦宓秦子来力(明知胡扯,毫无办法) 胆大快速反应金奖得主:阚泽阚德润(得奖事迹:阚泽献书) 胆大快速反应银奖得主:曹操曹孟德(得奖事迹:孟德献刀) 事件背景: 1.董卓信任曹操,曹操极度怀疑阚泽 2.董卓睡的迷迷糊糊,曹操极为清醒 3.董卓比曹操笨多了 由背景看出,阚泽圆谎的难度比曹操大的多。 曹操谎圆的生硬,不排除事先编造的可能; 阚泽谎圆的顺溜,决无事先编造的可能,不然就不会有曹操指出的漏洞。因此,曹公对得银奖表示没有意见。 胆大空麻袋背米奖得主:刘备刘玄德 花絮:1.罗贯中和陈寿有多人提名,鉴于二人非三国人物,也没有胆大事迹,未采纳提议。2.易中天得奖是因为这是人家的吧,场地费是要意思意思的,而且人家真有事迹。 3.有二个奖项因为得奖人拒绝领奖,不得已取消:胆大尿裤奖得主:蒋干蒋子翼 胆大脑萎缩奖得主:袁术袁公路
首页 1 2 3 下一页